桩基础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桩基础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
![桩基础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b644322f2f60ddccda38a024.png)
浅谈桩基础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摘要:伴随建筑桩基技术的发展,桩基础施工工程中施工质量问题的层出不穷,为了更好地减少由于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在日常的施工过程中要求我们要及时掌握规范中的技术要点,为工程质量监督服务提供依据,本文系统的介绍了桩基础施工的发展现状及常见的问题与桩基础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处理措施关键词:桩基础、人工挖孔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沉管灌注桩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题记:伴随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 2008 实施,要求我们要及时掌握规范中的技术要点,为工程质量监督服务提供依据,2009 年上海 13 层大厦整体倒塌质量事故就是典型的桩基础质量事故,隐蔽工程是我们工程质量监督的重点,在施工中应严格执行有关规范、验收标准,每道工序实施层层控制,只有这样才能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达到优质工程。
应当指出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应从基层施工抓起,从管理控制做起,才能减少施工项目的质量事故。
一、桩基础施工技术现状桩基础施工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千年前的三合土地基处理技术到现在普遍应用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施工技术不断发展,施工工艺不断创新,施工方法不断完善,施工设备不断更新。
目前我国常使用的桩基础类型包括埋入式桩、钻孔灌注桩及人工挖孔桩等,施工过程中所用设备多由国内探矿厂提供,机型多样化。
埋入式桩可细分为多种类型,应用最多的为中掘施工法桩。
所谓中掘施工法桩是把小于桩径30~40mm的长螺旋钻、或钻杆端部装有搅拌翼片的螺旋钻及钻斗钻等插入桩的中空部,在钻头附近的地层连续钻进,使土沿中空部上升,从桩顶排土的同时将桩沉设。
在施工中通常将桩端注入压缩空气和水,促进钻进的同时也使桩沉顺利。
为使桩获得更大的承载力,桩埋入孔中后可分别采用量终打击方式、桩端加固方式或扩大头加固方式。
钻孔灌注桩技术施工工艺种类较多,能应用于各种地层,且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施工成本较低,低噪声,少振动,无地面隆起及入土深等优点,在我国地基施工应用最为广泛。
桥梁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模板
![桥梁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8aad50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05.png)
桥梁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模板
摘要
桥梁桩基是桥梁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然而,在桥梁桩基的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土层不均匀、桩身不满足设计要求等。
本文将介绍桥梁桩基施工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问题分析
问题一:土层不均匀
在桥梁桩基的施工过程中,土层的不均匀性会导致桩基垂直度变差、桩长不足
等问题。
这种问题通常是由于土壤性质不同所致。
预防措施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该在进行桥梁桩基的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勘察和
设计,并在设计中考虑土层的不均匀性,然后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问题二:桩身不满足设计要求
在桥梁桩基的施工中,桩身的质量是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桩身不满足设计要求,就会严重影响桥梁的结构安全。
预防措施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该在进行桥梁桩基的施工前,对桩身的规格、混
凝土等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同时,在施工中严格执行设计要求,避免施工过程中对桩身造成不良影响。
问题三:桩头与梁顶不平
在桥梁桩基的施工中,桩头与梁顶不平会导致桥梁出现变形,严重情况下会引
发桥梁结构安全问题。
预防措施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该在进行桥梁桩基的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勘察和
设计,并在设计中考虑桩头与梁顶的高度和位置,然后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在桥梁桩基的施工中,我们需要注意优化施工方案,严格控制材料和工艺等方面的质量,以及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这些措施,才能保证桥梁的质量和安全,达到设计要求。
桩基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
![桩基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7d16ed8844769eae009edd2.png)
桩基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导言桩基础作为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工程质量。
下面整理了其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一起来看看吧。
常见桩基问题1、断桩桩基施工时,常因为制作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够;桩吊点或支点位置出现偏差;沉桩时遇到坚硬障碍物;沉桩时锤击力度过大,次数过多等造成桩身出现断裂现象。
2、漏浆桩基施工时,常因为护筒埋置太浅,接缝不严密,回填土夯实不够,地层中岩石的缝隙或溶洞等情况造成漏浆现象,主要表现为护筒外水面冒出气泡或浑水。
3、颈缩桩基施工时,常因为钻头磨损过快且未及时补焊,拔管速度过快,护壁泥浆性能差,成孔后未及时灌注混凝土,钻进进尺过快等导致颈缩现象出现。
4、塌孔桩基施工时,常因为泥浆相对密度不够,护筒埋置太浅,清孔操作不当,提升钻头、吊放钢筋笼时碰撞孔壁,空钻时间过长等造成桩孔坍塌。
5、偏桩桩基施工时,常因为施工场地不平整,沉桩时遇到坚硬障碍物,钻机底盘不稳固水平,钻进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等造成桩位偏斜。
常用桩基处理措施1、补沉法预制桩入土深度不足时,或打入桩因土体隆起将桩上抬时,均可采用此法。
2、补桩法(1)桩基承台前补桩。
当桩距较小时,可采用先钻孔,后植桩,再沉桩的方法。
2)桩基承台或地下室完成再补静压桩。
此法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承台或地下室结构承受静压桩的施工反力,设施简单,操作方便,不延长工期。
3、补送结合法对有疑点的桩复打,使其下沉,把松开的接头再顶紧,使之具有一定的竖向承载力;适当补些全长完整的桩,一方面补足整个基础竖向承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补打的整桩可承受地震荷载。
4、纠偏法桩身倾斜,但未断裂,且桩长较短,或因基坑开挖造成桩身倾斜,而未断裂,可采用局部开挖后用千斤顶纠偏复位法处理。
5、扩大承台法当因桩位偏差大,桩基质量不均匀等原因造成原有的桩基承台平面尺寸满足不了构造要求或基础承载力的要求,而需要扩大桩基承台的面积。
6、复合地基法(1)承台下做换土地基。
桩基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处置措施
![桩基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处置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f2919d0240c844769eaee55.png)
同志们,由于工作的原因,经常要对发生的质量问题提出处置方案。
在处理过的问题当中,真正谈的上有点技术难点的问题还真不多,印象中只有两次,一次是某桥在悬臂浇筑过程中发生了沿波纹管走向的不明原因裂缝,后来经多方分析,属于设计配筋不足导致;另外一次是某桥张拉后出现底板崩裂,经查是因为设计未设置防崩钢筋导致,这两次发生的问题都和我们施工没有关系。
但经常处理的问题是桩基出现夹泥和断桩,立柱和其他构造物的钢筋保护层不够或者漏筋,曾经处理过一次某桥防崩钢筋与设计数量相比严重不足的问题,另外有过用小直径波纹管代替大直径波纹管的问题,归结起来,真正谈的上属于我们技术经验不足的问题还真不多(防崩钢筋缺少问题算是一个吧)。
除过桩基础是不可见工程,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又很多,无论是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浇注的桩不会发生问题外,其他问题,尤其是钢筋保护层问题等,都与我们过程控制不严或者是责任心不强有关,墩身漏筋和梁底漏筋后,尽管面积不大,但处置起来却非常困难,到目前为止,工程界还没有处理类似问题的良方,一旦发生,就必须全墩身、全梁底甚至全桥处理(因为要保持颜色一致),费用昂贵,而且质监站还不认可。
所以,希望广大技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关,尽量不要发生类似问题。
下面我就谈谈桩基础的问题。
1、成孔:由于成孔受地质情况限制,往往成孔的手段并不像我们知道的那样多,有时候是唯一的选择,但这对我们来说,随着经验的积累,也都不是很大的问题,只要下大力气肯投入,在技术上也都能解决,比如下全护桶、使用高性能泥浆穿过不良地质层(流沙层或者软塑层,或者上软下硬层),但问题是我们出于成本的考虑(有时即使我们加大投入,到了分包队伍这一层,也会大打折扣),往往下不了这么大投入的决心,因此就带来了问题,成孔过程中常常发生的问题包括坍孔和缩径(流沙层和软塑层),遇到软硬互层时还会会发生偏孔现象,如果遇到上软下硬层尤其遇到下层为基岩的情况(基岩表面不平整),问题就更加复杂。
岩土工程桩基础施工常见问题分析
![岩土工程桩基础施工常见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649a1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a6.png)
岩土工程桩基础施工常见问题分析岩土工程中,桩基础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通常用于建筑物、桥梁、高架路等大型土建工程的建设中,可有效地提高工程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然而,在桩基础施工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及时发现和解决。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岩土工程桩基础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1. 桩的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取决于桩身的质量,因此,对桩的施工质量要求非常高。
然而,在实际施工中,有些施工单位可能存在施工技术不熟练、施工工具不达标等问题,导致桩的施工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
如果发现桩的质量不符合要求,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2. 桩的位置出现误差桩基础的位置精度是施工的重点之一,如果桩的位置出现误差,可能会导致整个工程的偏差。
造成桩位置误差的原因可能是施工人员技术不熟练、施工设备不稳定等原因。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桩位图和施工规程进行作业,确保桩的位置准确无误。
3. 地质条件复杂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难度和要求也不相同,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施工难度会更大。
例如,场地地基处于高含水、多裂隙的岩石和土层中时,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要求和风险控制要求也会更高。
因此,在施工前要充分了解场地的地质特征,并配合运用适当的施工技术,确保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4. 施工进度受阻桩基础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施工中,毫不耽误推进进度是大前提。
然而,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一系列不可控因素而导致工期延迟。
例如,气候变化、设备故障、原材料不足等。
5. 立柱基础下沉立柱基础下沉是一种常见的问题,通常出现在立柱基础所在的土层土性差、强度低或高水位压力大等情况下。
如果不及时处理,可导致立柱和上部结构的变形甚至倒塌。
总之,桩基础作为大型土建工程中常用的基础形式,需要高度重视。
在施工中,需要技术人员有开阔的视野、对施工流程符合规则严谨合理性的处理方法有较扎实的基本功,并合理控制施工周期。
桩基础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桩基础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e32096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7.png)
桩基础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桩基础的那些事儿。
桩基础啊,就像是建
筑物的根基,要是出了问题,那可麻烦大啦!
你想啊,要是桩基础不牢固,这房子不就跟那摇摇晃晃的积木似的,能
住得安心吗?比如说,有时候会出现桩位偏差的情况。
哎呀,这就好比是你本来要去一个地方,结果跑偏了,那能行嘛!就像上次我看到的一个工地,桩子打得歪七扭八的,这以后房子可咋盖呀!
还有啊,桩身断裂这问题也让人头疼呢!这就跟人的骨头断了一样,太
脆弱啦!我就听说过一个例子,有个建筑项目,施工的时候没注意,结果那桩子断了好几根,这得重新搞,多浪费时间和金钱呀!
那遇到这些问题咋解决呢?对于桩位偏差,咱就得像个细心的裁缝一样,一点点地去调整,重新测量定位,让它们乖乖归位。
桩身断裂呢,那就得像医生治病似的,赶紧找出病因,是材质问题还是施工不当,然后对症下药。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问题,不解决好,以后住进去都不安心呢!你说是
不是?所以啊,在桩基础施工的时候,可得瞪大了眼睛,不能马虎。
咱要像守护宝贝一样守护好桩基础,让房子稳稳当当的,这样大家才能住得舒舒服
服呀!总之,桩基础的常见问题不可怕,只要我们认真对待,总能找到解决办法的!。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精品文档资料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精品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981321de2bd960590c67798.png)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一、坍空问题1、钻孔中的坍孔:可能是由于开钻时间过长,泥浆的粘度、比重没有控制好等原因引起的;如果发生较大的坍孔时,应该迅速提起钻头,回填粘土,待该孔稳定后,再进行钻孔。
2、清孔中坍孔:清孔中坍孔一般是由于孔内泥浆质量欠佳,清孔时间过长引起的,如坍孔较严重,应该迅速提出清孔导管及孔内的钢筋笼回填粘土,重新钻孔。
二、剪球失败的应急处理在施工中发生剪球后,料斗中的混凝土时下时停,孔内泥浆时下时停,或者料斗中的混凝土不再下行,孔内的泥浆不再上翻,这些现象表明剪球失败;此时应迅速将导管提出,拔出孔内的钢筋笼,迅速启用备用的反循环钻机,清除孔内的混凝土,重新清孔,重新灌注混凝土。
三、卡管及处理卡管就是导管内的混凝土被卡在导管内某处,原因很多:石料偏大,导管直径偏小;混凝土浆离析;温度过高,混凝土凝固速度加快;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拆管或其它原因停顿时间过长,孔内混凝土已经初凝等原因。
卡管后一边分析原因,一边应立即采取措施。
首先可用钻机上的卷扬机上下抖动导管,迫使料斗和导管内的混凝土下行,消除卡管。
如果还不行可用钢筋棍敲打导管,判断卡管是否在孔内泥浆之上,若在孔内泥桨面以上,可将导管从该处拆掉,将导管内卡住的混凝土清楚干净,再重新装上,密封导管,上料继续灌注混凝土;整个过程必须快速完成,以免孔内的混凝土初凝造成上翻困难,引起断桩。
若卡管处在孔内泥浆面以下较深处,抖动导管也不起作用,应立即停止混凝土的灌注,以断桩处理。
在此紧急处理的同时,要分析卡管的原因:如果碎石偏大就要更换较小的碎石;如果混凝土离析,拌制过程就应严格掌握配合比,严格执行90秒的时间要求,使和易性达到最佳要求。
总之在灌注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混凝土正常灌注。
断桩一般有下面两种情况:1、导管底口提出孔内混凝土面,引起断桩。
2、卡管造成混凝土灌注无法继续,引起断桩。
断桩的处理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四、断桩处理1、从开盘到断桩时,时间较短,没有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此时应立即拔出导管,拔出钢筋笼,启动备用的反循环钻机,将孔内的混凝土清除干净,重新清孔,以后重新灌注混凝土。
桩基础施工中常见问题及预防解决措施
![桩基础施工中常见问题及预防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43d2f0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a.png)
1)成孔后不垂直,偏差值大于规定的 L/100。
2)钢筋笼不能顺利入孔.2、原因分析1)钻机未处于水平位置,或者施工场地未整平及压实,在钻进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2)水上钻孔平台基底座不稳固、未处于水平状态,在钻孔过程中,钻机架发生不均匀变形。
3)钻杆弯曲,接头松动,导致钻头晃动范围较大。
4)在旧建造物附近钻孔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把钻头挤向一侧。
5)土层软硬不均,导致钻头受力不均,或者遇到孤石,探头石等。
3、预防措施1)钻机就位前 ,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整平和压实,并把钻机调整到水平状态,在钻进过程中,应时常检查使钻机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工作. 水上钻机平台在钻机就位前,必须进行安装验收,其平台要坚固、水平、钻机架要稳定。
2)应使钻机顶部的起重滑轮槽、钻杆的卡盘和护筒桩位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在钻进过程中防止钻机移位或者浮现过大的摆。
3)在旧建造物附近施工时,应提前做好探测,如探测过程中发现障碍物,应采用冲击钻进行施工.4)要时常对钻杆进行检查,对弯曲的钻杆要及时调整或者废弃。
5)使用冲击钻施工时冲程不要过大,尽量采用二次成孔,以保证成孔的重直度.4、处理措施1)当遇到孤石等障碍物时,可采用冲击钻冲击成孔。
2)当钻孔偏斜超限时,应回填黏土,待沉积密实后再重新钻孔.二、在钻孔过程中发生缩孔怎么办?1、质量问题及现象当使用探孔器检查成孔时,探孔器下放到某一部位时受阻,无法顺利检查到孔底。
钻孔某一部位的直径小于设计要求,或者从某一部位开始,孔径逐渐缩小。
2、原因分析1)地质构造中含有软弱层 ,在钻孔通过该层中,软弱层在土压力的作用下,向孔内挤压形成缩孔。
2)地质构造中塑性土层,遇水膨胀,形成缩孔。
3)钻头磨损过快 ,未及时补焊,从而形成缩孔。
3、预防措施1)根据地质钻探资料及钻井中的土质变化,若发现含有软弱层或者塑性土时,要注意时常扫孔。
2)时常检查钻头,当浮现磨损时要及时补焊,把磨损较多的钻头补焊后,再进行扩孔至设计桩径.4、处理措施当浮现缩孔时,可用钻头反复扫孔,直到满足设计桩径为止.三、在钻孔过程中发生坍孔如何处理?1、质量问题及现象在钻孔过程中或者成孔后井壁坍塌。
桩基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
![桩基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f3e949ebb68a98270fefa52.png)
桩基础作为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工程质量。
下面整理了其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一起来看看吧。
常见桩基问题断桩桩基施工时,常因为制作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够;桩吊点或支点位置出现偏差;沉桩时遇到坚硬障碍物;沉桩时锤击力度过大,次数过多等造成桩身出现断裂现象。
漏浆桩基施工时,常因为护筒埋置太浅,接缝不严密,回填土夯实不够,地层中岩石的缝隙或溶洞等情况造成漏浆现象,主要表现为护筒外水面冒出气泡或浑水。
颈缩桩基施工时,常因为钻头磨损过快且未及时补焊,拔管速度过快,护壁泥浆性能差,成孔后未及时灌注混凝土,钻进进尺过快等导致颈缩现象出现。
塌孔桩基施工时,常因为泥浆相对密度不够,护筒埋置太浅,清孔操作不当,提升钻头、吊放钢筋笼时碰撞孔壁,空钻时间过长等造成桩孔坍塌。
偏桩桩基施工时,常因为施工场地不平整,沉桩时遇到坚硬障碍物,钻机底盘不稳固水平,钻进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等造成桩位偏斜。
常用桩基处理措施补沉法预制桩人土深度不足时,或打入桩因土体隆起将桩上抬时,均可采用此法。
补桩法(1)桩基承台前补桩。
当桩距较小时,可采用先钻孔,后植桩,再沉桩的方法。
(2)桩基承台或地下室完成再补静压桩。
此法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承台或地下室结构承受静压桩的施工反力,设施简单,操作方便,不延长工期。
补送结合法对有疑点的桩复打,使其下沉,把松开的接头再顶紧,使之具有一定的竖向承载力;适当补些全长完整的桩,一方面补足整个基础竖向承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补打的整桩可承受地震荷载。
纠偏法桩身倾斜,但未断裂,且桩长较短,或因基坑开挖造成桩身倾斜,而未断裂,可采用局部开挖后用千斤顶纠偏复位法处理。
扩大承台法当因桩位偏差大,桩基质量不均匀等原因造成原有的桩基承台平面尺寸满足不了构造要求或基础承载力的要求,而需要扩大桩基承台的面积。
复合地基法(1)承台下做换土地基。
在桩基承台施工前,挖除一定深度的土,换成砂石填层分层夯填,然后再在人工地基和桩基上施工承台。
岩土工程桩基础施工常见问题分析
![岩土工程桩基础施工常见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46dc2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16.png)
岩土工程桩基础施工常见问题分析岩土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部分,而在岩土工程中,桩基础是一种常见的基础施工方式。
桩基础施工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
了解桩基础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分析和解决方案,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桩基础施工常见问题1. 施工材料质量问题桩基础施工中主要用到的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等。
如果这些材料的质量不达标,就会严重影响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而在实际施工中,由于一些不良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常常会使用劣质材料,这就会导致桩基础施工中出现材料质量问题。
2. 桩基础位置偏移在桩基础施工中,由于地质情况复杂、施工操作不当等原因,往往会导致桩基础位置偏移。
一旦桩基础的位置偏移,就会导致桩的承载能力降低,进而影响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
桩基础位置偏移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施工问题。
3. 沉桩深度不足在桩基础施工中,沉桩的深度直接关系到桩基础的承载能力。
如果沉桩的深度不足,就会导致桩基础承载能力不足,进而影响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
而在实际施工中,由于一些施工方为了减少成本、节省时间等原因,往往会出现沉桩深度不足的情况。
4. 施工工艺不规范桩基础施工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过程,如果施工工艺不规范,就会导致各种质量问题,比如钢筋连接头未处理干净、混凝土拌和不均匀等,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桩基础的质量和安全性。
5. 钢筋连接质量差在桩基础施工中,钢筋连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如果钢筋连接质量差,就会导致桩基础的承载能力不足,影响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
二、常见问题的分析1. 施工材料质量问题施工材料质量问题是桩基础施工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
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往往会使用劣质材料。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选择正规的、有信誉的供应商,并在施工前对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合格。
2. 桩基础位置偏移桩基础位置偏移可能是由于地质情况复杂、施工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的。
桩基础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桩基础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b29083e852458fb760b566b.png)
桩基础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一、钢筋砼预制桩基础常用方法:锤击沉桩法、静力压桩法。
问题1:预制桩桩身断裂现象: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当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
原因:(1)制作桩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过程中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
(2)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3)稳桩不垂直,压人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架方法校正,使桩产生弯曲。
(4)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弯曲。
(5)制作桩的砼强度不够,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
预防和治理:(1)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清除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钎探了解。
对桩构件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标或桩尖不在纵轴线上的不宜使用。
(2)在稳桩过程中及时纠正不垂直,接桩时要保证上下桩在同一纵轴线上,接头处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
(3)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发现裂缝超过规定坚决不能使用。
(4)应会同设计人员共同研究处理方法。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荷载及桩所处的结构部位,可以采取补桩的方法。
可在轴线两侧分别补一根或两根桩。
二、钢筋砼灌注桩基础常用方法:人工挖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
问题1:干作业成孔灌注桩的孔底虚土多现象:成孔后孔底虚土过多,超过标准规定的不大于lOOmm的规定。
治理:(1)在孔内做二次或多次投钻。
即用钻一次投到设计标高,在原位旋转片刻,停止旋转静拔钵杆。
(2)用勺钻清理孔底虚土。
(3)如虚土是砂或砂卵石时,可先采用孔底浆拌合,然后再灌砼。
(4)采用孔底压力灌浆法、压力灌砼法及孔底夯实法解决。
问题2:泥浆护壁灌注桩塌孔现象: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壁坍落。
原因:(1)泥浆比重不够,起不到可靠的护壁作用。
(2)孔内水头高度不够或孔内出现承压水,降低了静水压力。
混凝土桩基础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混凝土桩基础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b3fa95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15.png)
混凝土桩基础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混凝土桩基础施工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具有承载能力强、稳定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
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如桩身偏斜、桩头烧结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会对桩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产生影响。
本文将对混凝土桩基础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桩身偏斜桩身偏斜是混凝土桩基础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因为桩机开挖不规范、土层松散、土层不均匀等原因导致。
桩身偏斜会影响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严重时会导致桩基础的失效。
解决方法:1. 加强桩机操作规范,保证桩机开挖垂直度。
2. 在桩机开挖前,对土层进行充实和加固,保证桩机施工的稳定性。
3. 在桩机开挖时,保持土层的湿润状态,避免土层流失和松散。
4. 选择合适的桩型和桩长,根据土层的情况调整桩的直径和长度,减少桩身偏斜的发生。
二、桩头烧结桩头烧结是混凝土桩基础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原因是桩头在振动过程中摩擦发热,导致混凝土桩头温度过高,甚至出现烧结现象。
桩头烧结会影响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甚至会导致桩基础的失效。
解决方法:1. 加强桩机操作规范,保证桩机震动频率和振幅合理,避免桩头在振动过程中摩擦过度。
2. 在桩机施工前,对土层进行湿润处理,减少摩擦发热的可能性。
3. 在桩头上涂抹防烧结剂,减少桩头温度的升高。
4. 在桩机施工时,监测桩头温度,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桩头温度,避免烧结现象出现。
三、桩身开裂桩身开裂是混凝土桩基础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桩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导致混凝土桩产生裂缝。
桩身开裂会影响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严重时会导致桩基础的失效。
解决方法:1. 加强桩机操作规范,保证桩机施工过程中的振动频率和振幅合理,避免对桩身产生过大的外力作用。
2. 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和水灰比,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减少混凝土桩开裂的可能性。
3. 在混凝土桩周围加固钢筋网,增强桩身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桩基础施工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解析 (2)
![桩基础施工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解析 (2)](https://img.taocdn.com/s3/m/007f96c9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7.png)
桩基础施工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解析一、桩基础施工的注意事项桩基础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它具有承载能力强、抗震性能好等优势。
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注意,以确保基础施工质量。
以下是桩基础施工的一些注意事项:1.地质勘察:在进行桩基础施工前,必须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情况。
要注意地下水位、土层厚度、土质情况等因素,以便选择合适的桩型和桩长。
2.桩基础设计:根据工程的要求和地质勘察结果,进行桩基础的设计。
设计时要考虑桩身的直径、桩长、桩的布置形式和密度等因素,以确保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施工现场布置:在施工现场进行桩基础施工前,要进行现场布置。
要保证施工道路畅通、施工现场安全。
同时,要分别设置钢筋堆放区、混凝土搅拌站等工作区域,以便提高施工效率。
4.桩基础施工方法选择:桩基础施工有多种方法,包括静力压桩、振动沉桩和螺旋桩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并遵循相应的施工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
5.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桩基础的施工质量。
包括桩身的垂直度、桩顶标高、桩身的质量以及桩与土壤之间的黏结质量等方面。
必要时,可以采取无损检测技术对桩基础的质量进行检测。
6.施工安全:桩基础施工是一项危险性较高的工作。
施工人员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装备,并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
同时要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期间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二、桩基础施工常见问题解析1.桩身质量不合格:桩身质量不合格是桩基础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例如,桩身的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沉积物堆积在桩身表面、桩身存在裂缝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基础承载能力下降、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包括合理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并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定期清理桩身表面等。
2.桩顶标高不准:桩顶标高不准是桩基础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之一。
桩顶标高的不准确可能导致上部结构的安装困难,对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
桩基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桩基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562fdb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b.png)
桩基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一、桩体倾斜1、产生原因(1)施打前未按要求双向校核垂直度。
(2)遇有地下障碍物。
(3)场地不平整,桩机底盘不稳固水平。
2、防治措施(1)施打前,应按要求在桩机的正方和垂直的管桩侧面双向架设经纬仪或线坠,垂直度满足要求(小于0.5%L)后方可起锤,打入约1m左右再用仪器校核一次桩的中心位置和垂直度,确认无误后方可正常施打。
(2)地下障碍物如果较浅,可以先将桩拔出,清除障碍物后,将坑填实填平,重新放点打桩;如果障碍物较深,无法处理,可会同监理、设计院等单位商议解决办法,更改桩位。
(3)场地应平整坚实,一般不宜大于9°,符合桩机行走条件。
桩机下方应垫好枕木,保持桩机底盘稳固水平。
二、焊缝不饱满,接桩处开裂1、产生原因:未按规定进行焊接作业,未分层焊接。
2、防治措施(1)接桩前,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水份等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件清洁。
(2)接桩时,两节桩应在同一轴线上,焊接预埋件应平整,焊接层数不得少于2层,焊接时必须将内层焊渣清理干净后再焊外一层,坡口槽的电焊必须满焊,电焊厚度宜高出坡口1mm。
三、贯入度剧变1、产生原因(1)地质情况不明,地下存在有空洞、溶洞、夹层、古墓等。
(2)地下持力岩层起伏大。
(3)桩身破碎断裂。
2、防治措施(1)在施打过程中,出现贯入度突然变大的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可采取超前钻等方法,先探明桩位处的地质情况,将空洞、溶洞等先用中砂或粘土等填塞密实后再重新打桩,或改用其他形式的基础处理方法。
(2)在即将收锤时,遇到贯入度突然加大的情况,一般均因地下持力岩层起伏大导致桩身折断或桩身自身破碎造成的。
这种情况下,采用从桩身内孔吊灯和吊重物检查桩身的完整看是由何种原因造成。
①如是因地质起伏大造成的,则需采用特殊桩尖,采用嵌岩力强的桩尖进行施工。
②如是桩身自身破碎造成的,则需对进场的管桩质量进行检查,采购质量合格的管桩;管桩桩身强度必须达到100%时方可使用;同时,在施打过程中,要控制好总锤击数,PC桩总锤击数不宜超过2000,最后1m锤击数不宜超过250;PHC桩总锤击数不宜超过2500,最后1m锤击数不宜超过300。
桥梁桩基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
![桥梁桩基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83cf5e7ba0d4a7302763ae6.png)
桥梁桩基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摘要:桩基础是公路桥梁的主要基础形式之一,桩能将桥梁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到深层稳定的土层中。
桩基础按照成桩方法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桥梁桩基主要采用钻孔灌注桩形式,近年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造价低工期短的人工挖孔灌注桩开始被普遍采用。
随着施工工艺的改进和检测手段的提高,目前的桥桩质量取得了很好的进步,但尚需要管理和质检部门尽快制订技术措施,提高桥梁桩基的质量。
关键词:桥梁桩基工程质量施工技术处理措施Abstract: the pile found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forms of highway bridge foundation, pile can be the bridge upper structure load transfer to deep stable soil. Pile foundation according to the pile forming method can be divided into precast pile and bored pile of bridge pile foundation, mainly using bored piles form, in recent years in the conditions allow, low cost and short period of the manual hole digging pile began to be commonly used.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detection mea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ridge piles, made very good progress, but still need management and quality inspection departments to formulate technical measure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ile foundation of bridge.Key words: pile foundation of bridge engineering quality construction technical measures桥梁桩基作为桥梁工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工程部位,其施工质量对桥梁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桩基础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桩基础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310faf5fab069dc50220188.png)
使用不便。 在沉桩过程中,如果场地不平,有较大坡度,挺杆导向也随着倾斜,则桩在沉入过程中
随着挺杆导向也会产生倾斜。 (2)稳桩时桩不垂直,桩帽、桩锤及桩不在同一直线上。 (3)同 “桩身断裂”的原因分析(1)中 2)、3)、4)、5)、6)及 “桩顶碎裂”的原因分析(4)。 3.预防措施
5000~ 7000
7000~ 10000
注:本表适用于 20~60m 长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及 40—60m 长钢管桩,且桩尖进入硬度。
(6)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现有施工机械能力及桩身混凝土耐冲击的能力,合理确定单力
及施工控制标准。
4.治理方法
(1) (1) 发现桩顶有打碎现象,应及时停止沉桩,更换并加厚桩垫。如有较严重的桩
一、普通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我国目前使用量大的预制桩是普通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其桩的断面(cm)为 ZH25× 25~ZH50×50 等,长度为 4~50m 等。本节主要叙述采用冲击式的锤击打入法施工的钢筋 混凝土预制桩所发生的质量通病。
(一)桩身断裂 1.现象 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人度逐渐
(4)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未达到设计强度即进行运输与施打。 (5)在桩沉入过程中,某部位桩尖土软硬不均匀,造成突然倾斜。 3.预防措施 (1) 施工前,应将地下障碍物,如旧墙基、条石、大块混凝土清理干净,尤其是桩位下 的障碍物,必要时可对每个桩位用钎探了解。对桩身质量要进行检查,发生桩身弯曲超过规 定,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时,不宜使用。一节桩的细长比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 30。 (2) 在初沉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如有可能,应把桩拔出,清理完 障碍物并回填素土后重新沉桩。桩打入一定深度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动桩架来校正 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及操作要求执行。 (3) 采用“植桩法”施工时,钻孔的垂直偏差要严格控制在 1%以内。植桩时,桩应顺 孔植入,出现偏斜也不宜用移动桩架来校正,以免造成桩身弯曲。 (4) 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或操作规程执行,发现桩开裂 超过有关规定时,不得使用。普通预制桩经蒸压达到要求强度后,宜在自然条件下再养护一 个半月,以提高桩的后期强度。施打前桩的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 100%(指多为穿过硬夹 层的端承桩)的老桩方可施打。而对纯摩擦桩,强度达到 70%便可施打。 (5) 遇有地质比较复杂的工程(如有老的洞穴、古河道等),应适当加密地质探孔,详细 描述,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4.治理方法 当施工中出现断裂桩时,应及时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办法。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 荷载及桩所处的结构部位,可以采取补桩的方法。条基补 1 根桩时,可在轴线内、外补桩时, 可在断桩的两侧补。柱基群桩时,补桩可在承台外对称补或承台内补桩。
桩基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
![桩基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e53130db0717fd5370cdc5c.png)
桩基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导言桩基础作为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工程质量。
下面整理了其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一起来看看吧。
常见桩基问题断桩桩基施工时,常因为制作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够;桩吊点或支点位置出现偏差;沉桩时遇到坚硬障碍物;沉桩时锤击力度过大,次数过多等造成桩身出现断裂现象。
漏浆桩基施工时,常因为护筒埋置太浅,接缝不严密,回填土夯实不够,地层中岩石的缝隙或溶洞等情况造成漏浆现象,主要表现为护筒外水面冒出气泡或浑水。
颈缩桩基施工时,常因为钻头磨损过快且未及时补焊,拔管速度过快,护壁泥浆性能差,成孔后未及时灌注混凝土,钻进进尺过快等导致颈缩现象出现。
塌孔桩基施工时,常因为泥浆相对密度不够,护筒埋置太浅,清孔操作不当,提升钻头、吊放钢筋笼时碰撞孔壁,空钻时间过长等造成桩孔坍塌。
偏桩桩基施工时,常因为施工场地不平整,沉桩时遇到坚硬障碍物,钻机底盘不稳固水平,钻进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等造成桩位偏斜。
常用桩基处理措施补沉法预制桩入土深度不足时,或打入桩因土体隆起将桩上抬时,均可采用此法。
补桩法(1)桩基承台前补桩。
当桩距较小时,可采用先钻孔,后植桩,再沉桩的方法。
(2)桩基承台或地下室完成再补静压桩。
此法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承台或地下室结构承受静压桩的施工反力,设施简单,操作方便,不延长工期。
补送结合法对有疑点的桩复打,使其下沉,把松开的接头再顶紧,使之具有一定的竖向承载力;适当补些全长完整的桩,一方面补足整个基础竖向承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补打的整桩可承受地震荷载。
纠偏法桩身倾斜,但未断裂,且桩长较短,或因基坑开挖造成桩身倾斜,而未断裂,可采用局部开挖后用千斤顶纠偏复位法处理。
扩大承台法当因桩位偏差大,桩基质量不均匀等原因造成原有的桩基承台平面尺寸满足不了构造要求或基础承载力的要求,而需要扩大桩基承台的面积。
复合地基法(1)承台下做换土地基。
在桩基承台施工前,挖除一定深度的土,换成砂石填层分层夯填,然后再在人工地基和桩基上施工承台。
桩基础施工几种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桩基础施工几种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02564fa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77.png)
桩基础施工几种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路基桩基类型的选用一般考虑地质情况、工程造价及施工难度并由设计而定,而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角钢的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在桩基础施工投资过程中,无论选用哪种桩基都会普遍存在一些施工质量问题,如:桩位偏移、单桩承载力不足、颈缩、吊脚桩、塌孔等。
现就上述问题及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1、偏移问题造成桩位偏移多样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桩位放线不准及打桩顺序不正确是造成桩位偏移的主要原因。
解决方法:①放线要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根据建筑物的轴线控制桩定出桩基轴线位置及每个桩的环上桩位,将直观系遇的准确位置测设到地面上,两条道路对于预制桩要在打桩现场或附近设水准点,其位置应不受填土影响。
②根据桩的密集频度、基础的设计标高及桩的清污规格确定打桩顺序。
打桩顺序一般分为自中间向四个方向对称进行、自中间向四周进行、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
确定打桩即要考虑打桩架移动方便,又要考虑打桩过程中地基土的情况。
自中间向两个方向进行及自中间吊装向四周进行这两种打桩顺序适用于桩较密集时的填土施工。
打桩地基土由中央向两侧或四周挤压,可防止桩位偏移,确保桩基工程质量。
由一侧一侧向单一方向通过的逐排打法,桩架单向移动,打桩效率高,但这种打法并使地基土向同方向一个方向挤压,地基土挤压不均匀,导致后打的桩打入深度导至逐渐减小,最终将引起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及桩位偏移。
2、单桩承载力不足对于预制桩,单桩承载力不足造成酿成的原因有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桩断裂、桩弯曲度过大等。
①打桩前应地下隧道处理地上和地下障碍物,桩机及移动范围内的场地应平整坚实,以使地面有一定的承载力,并有效保证桩的垂直度。
施工现场周围应始终保持排水畅通,桩机就位时桩架应垂直平稳,导杆中心线与打桩方向一致。
②打入后,桩的偏差要在胁迫强迫范围以内,同时要满足贯入度和设计标高的要求。
③保证打桩的施工质量,使桩设计按设计建议进入持力层。
④打桩要重锤低击,悄悄在打桩过程中贯入度突然由小变大,则可能将遇到软土层、土洞、或桩尖破坏或桩身断裂,此时应及时停止作业,上报有关单位处理。
混凝土桩基础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混凝土桩基础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fdc001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1.png)
混凝土桩基础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一、前言混凝土桩基础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基础形式之一,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如桩身质量不合格、桩孔偏斜、桩孔塌陷等,这些问题都会对工程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桩基础的施工流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广大建筑工程师提供一些参考。
二、桩基础施工流程桩基础施工流程主要包括桩基础设计、现场勘测、桩孔开挖、钢筋安装、混凝土灌注等环节。
其中,桩孔开挖和混凝土灌注环节是桩基础施工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1.桩孔开挖在桩孔开挖前,应进行现场勘测,确定桩基础的位置和孔径。
在开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控制孔径误差桩孔开挖时,应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孔径误差,保证桩孔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若孔径偏小,则会影响桩身的承载能力;若孔径偏大,则会导致桩身下沉或倾斜。
(2)控制孔深误差桩孔深度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控制,以保证桩底与地基的接触面积充足。
若孔深偏浅,则会影响桩身的承载能力;若孔深偏深,则会增加桩基础的造价。
(3)防止孔塌陷桩孔开挖时,应根据土层情况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防止孔塌陷,确保桩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常用的支护措施有钢管套筒、钢丝网、锚杆等。
2.钢筋安装钢筋是桩基础中重要的构件之一,其安装质量直接影响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钢筋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的布置和连接钢筋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置和连接,保证桩身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钢筋的连接点应采用焊接、扣接等方式,连接点位置应放置在桩身的最大受力点。
(2)控制钢筋的直径和数量钢筋的直径和数量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控制,以保证桩身的承载能力。
若钢筋直径过大,则会增加桩基础的造价;若钢筋数量不足,则会降低桩身的承载能力。
3.混凝土灌注混凝土灌注是桩基础施工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桩身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控制,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基础常见问题的处理桩基础工程是人工地基的一种,属于地下隐蔽工程。
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如建筑、水工、交通、道路、桥梁等工程中。
近年来除国外引进新的施工机械和工法外,国内桩工机械与新的工法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由于目前尚无正确、可靠、快速的测试方法来及时了解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把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考虑周全,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
桩基础施工中所发生的质量问题,常常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下面介绍其常见的质量通病,供参考。
一、普通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我国目前使用量大的预制桩是普通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其桩的断面(cm)为ZH25×25~ZH50×50等,长度为4~50m等。
本节主要叙述采用冲击式的锤击打入法施工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所发生的质量通病。
(一)桩身断裂1.现象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人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当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施打被迫停止。
2.原因分析(1)桩身在施工中出现较大弯曲,在反复的集中荷载作用下,当桩身不能承受抗弯强度时,即产生断裂。
桩身产生弯曲的原因有:1)一节桩的细长比过大,沉入时,又遇到较硬的土层。
2)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时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
3)桩人土后,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4)稳桩时不垂直,打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桩架的方法校正,使桩身产生弯曲。
5)采用“植桩法”时,钻孔垂直偏差过大。
桩虽然是垂直立稳放入子L中,但在沉桩过程中,桩又慢慢顺钻孔倾斜沉下而产生弯曲。
6)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或接桩方法不当(一般多为焊接,个别地区使用硫磺胶泥法接桩)。
(2)桩在反复长时间打击中,桩身受到拉、压应力,当拉应力值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桩身某处即产生横向裂缝,表面混凝土剥落,如拉应力过大,混凝土发生破碎,桩即断裂。
(3)制作桩的水泥强度等级不符合要求,砂、石中含泥量大或石子中有大量碎屑,使桩身局部强度不够,施工时在该处断裂。
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也能产生裂纹或断裂。
(4)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未达到设计强度即进行运输与施打。
(5)在桩沉入过程中,某部位桩尖土软硬不均匀,造成突然倾斜。
3.预防措施(1)施工前,应将地下障碍物,如旧墙基、条石、大块混凝土清理干净,尤其是桩位下的障碍物,必要时可对每个桩位用钎探了解。
对桩身质量要进行检查,发生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时,不宜使用。
一节桩的细长比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30。
(2)在初沉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如有可能,应把桩拔出,清理完障碍物并回填素土后重新沉桩。
桩打入一定深度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动桩架来校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及操作要求执行。
(3)采用“植桩法”施工时,钻孔的垂直偏差要严格控制在1%以内。
植桩时,桩应顺孔植入,出现偏斜也不宜用移动桩架来校正,以免造成桩身弯曲。
(4)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或操作规程执行,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规定时,不得使用。
普通预制桩经蒸压达到要求强度后,宜在自然条件下再养护一个半月,以提高桩的后期强度。
施打前桩的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100%(指多为穿过硬夹层的端承桩)的老桩方可施打。
而对纯摩擦桩,强度达到70%便可施打。
(5)遇有地质比较复杂的工程(如有老的洞穴、古河道等),应适当加密地质探孔,详细描述,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4.治理方法当施工中出现断裂桩时,应及时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办法。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荷载及桩所处的结构部位,可以采取补桩的方法。
条基补1根桩时,可在轴线内、外补桩时,可在断桩的两侧补。
柱基群桩时,补桩可在承台外对称补或承台内补桩。
(二)桩项碎裂1.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混凝土掉角、碎裂、坍塌,甚至桩顶钢筋全部外露打坏。
2.原因分析(1)桩顶强度不够,有三方面原因:1)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机具等因素,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偏低,或者桩顶抗冲击的钢筋网片不足,主筋距桩顶面距离太小等;2)预制桩制作时,混凝土配合比不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控制不严,振捣不密实等;3)养护时间短或养护措施不当,未能达到设计强度或虽然试块达到了设计强度,但桩碳化期短,混凝土中水分未充分排出,其后期强度没有充分发挥。
因此钢筋与混凝土在承受冲击荷载时,不能很好地协同工作,桩顶容易发生严重碎裂。
碎裂后的桩顶混凝土,一般外表面呈灰白色,里面呈青灰色,钢筋上不粘混凝土。
(2)桩身外形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如桩顶面不平,桩顶平面与桩轴线不垂直,桩顶保护层厚等。
(3)施工机具选择或使用不当。
打桩时原则上要求锤重大于桩重,但须根据桩断面、单桩承载力和工程地质条件来考虑。
桩锤小,桩顶受打击次数过多,桩顶混凝土容易产生疲劳破坏而打碎。
桩锤大,桩顶混凝土承受不了过大的打击力也会发生破碎;(4)桩顶与桩帽的接触面不平,替打木表面倾斜,桩沉入士中时桩身不垂直,使桩顶面倾斜,造成桩顶局部受集中应力而破损。
(5)沉桩时,桩顶未加缓冲垫或缓冲垫损坏后未及时更换,使桩顶直接承受冲击荷载。
(6)设计要求进入持力层深度过多,施工机械或桩身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3.预防措施(1) 桩制作时,要振捣密实,主筋不得超过第一层钢筋网片。
桩除经过蒸养达到设计强度后,还应有1~3个月的自然养护,使混凝土能较充分地完成碳化过程和排出水分,以增加桩顶抗冲击能力。
夏季养护不能裸露,应加盖草帘或黑色塑料布,并保持湿度,以使混凝土碳化更充分,强度增长较快。
(2)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断面尺寸及形状,合理地选择桩锤。
(3)沉桩前应对桩质量进行检查,尤其是桩顶有无凹凸情况,桩顶平面是否垂直于桩轴线,桩尖是否偏斜c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宜采用,或经过修补后才能使用。
桩的外观应有专职人员检查,并作好记录。
(4)检查桩帽与桩的接触面处及替打木是否平整,如不平整应进行处理后方能施工。
(5)沉桩时稳桩要垂直,桩顶应加草帘、纸袋、胶皮等缓冲垫。
如桩垫失效应及时更换。
选择锤重参考表柴 油 锤 重 (t)项 目20 25 35 45 60 72冲击部分重(t) 2.0 2.5 3.5 4.5 6.0 7.2 总重(t) 4.5 6.5 7.2 9.6 15.0 18.0冲击力(kN) 20002000~2500 2500~40004000~50005000~70007000~10000锤的动力性能常用冲程(m) 1.8~2.3预制方桩、预应力管桩的边长或直径(cm) 桩的截面尺寸钢管桩直径(cm) ∮40 ∮60 ∮90∮90~100一般进入深度(m) 1~21.5~2.52~32.5~3.53~4 3~5粘性土 粉土 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 s平均值(MPa)3 4 5 >5 >5 >5一般进入深度(m)0.5~10.5~1.51~21.5~2.52~3 2.5~3.5持力层砂土 标准贯入击数N(未修正) 15~2520~3030~40 40~45 45~50 50锤的常用控制贯入度(cm/10击)2~3 3~5 4~8设计单桩极限承载力(kN)400~1200 800~16002500~40003000~50005000~70007000~10000注:本表适用于20~60m长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及40—60m长钢管桩,且桩尖进入硬度。
(6)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现有施工机械能力及桩身混凝土耐冲击的能力,合理确定单力及施工控制标准。
4.治理方法(1)(1) 发现桩顶有打碎现象,应及时停止沉桩,更换并加厚桩垫。
如有较严重的桩顶破裂,可把桩顶剔平补强,再重新沉桩。
(2)如因桩顶强度不够或桩锤选择不当,应换用养护时间较长的“老桩”或更换合适的桩锤。
(三)沉校达不到设计要求1.现象桩设计时是以贯入度和最终标高作为施工的最终控制。
一般情况下,以一种控制标准为主,以另一种控制标难为参考。
有时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最终控制要求。
个别工程设计人员要求双控,更增加了困难。
2.原因分析(1) 勘探点不够或勘探资料粗略,对工程地质情况不明,尤其是持力层的起伏标高不明,致使设计考虑持力层或选择桩尖标高有误,也有时因为设计要求过严,超过施工机械能力或桩身混凝土强度。
(2) 勘探工作是以点带面,对局部硬夹层或软夹层的透镜体不可能全部了解清楚,尤其在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下,还有地下障碍物,如大块石头、混凝土块等。
打桩施工遇到这种情况,就很难达到设计要求的施工控制标准。
(3) 以新近代砂层为持力层时,由于新近代砂层结构不稳定,同一层土的强度差异很大,桩打入该层时,进入持力层较深才能求出贯入度。
但群桩施工时,砂层越挤越密,最后就有沉不下去的现象。
(4)桩锤选择太小或太大,使桩沉不到或沉过设计要求的控制标高。
(5)桩顶打碎或桩身打断,致使桩不能继续。
打入。
特别是柱基群桩,布桩过密互相挤实,选择施打顺序又不合理。
3.预防措施(1)详细探明工程地质情况,必要时应作补勘;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标高,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断面及自重,合理选择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及行车路线。
(2)防止桩顶打碎或桩身断裂。
4.治理方法(1)遇有硬夹层时,可采用植桩法、射水法或气吹法施工。
植桩法施工即先钻孔,把硬夹层钻透,然后把桩插进于L内,再打至设计标高。
钻孔的直径要求,以方桩为内切圆,空心圆管桩为圆管的内径为宜。
无论采用植桩法、射水法或气吹法施工,桩尖至少进入未扰动土6倍桩径。
(2)桩如打不下去,可更换能量大一些的桩锤打击,并加厚缓冲垫层。
(3)选择合理的打桩顺序,特别是柱基群桩,如若先打中间桩,后打四周桩,则桩下面介绍其常见的质量通病,供参考。
被抬起;相反,若先打四周桩,后打中间桩,则很难打入。
为此应选用“之”字形打桩顺序,或从中间分开往两侧对称施打的顺序。
(4)选择桩锤应以重锤低击的原则,这样容易贯人,可减少桩的损坏率。
(5)桩基础工程正式施打前,应做工艺试桩,以校核勘探与设计的合理性,重大工程还应做荷载试验桩,确定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四)桩顶位移1.现象在沉桩过程中,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或桩身上下升降。
2.原因分析(1)同“桩身断裂”的原因分析(1)中3)、5)、6)。
(2)桩数较多,土层饱和密实,桩间距较小,在沉桩时土被挤到极限密实度而向上隆起,相邻的桩一起被涌起。
(3)在软土地基施工较密集的群桩时,由于沉桩引起的空隙压力把相邻的桩推向一侧或涌起。
(4)桩位放得不淮,偏差过大;施工中桩位标志丢失或挤压偏离,施工人员随意定位;桩位标志与墙、柱轴线标志混淆搞错等,造成桩位错位较大。
(5)选择的行车路线不合理。
(6)特别是摩擦桩,桩尖落在软弱土层中,布桩过密,或遇到不密实的回填土(枯井、洞穴等),在锤击震动的影响下使桩顶有所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