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合集下载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教案名称:《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王戎拒绝了道旁李的款待,并且毫不客气地将表达了对李的不满和对自己的自信和骄傲。

这个故事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为揭示了其中的道德教育价值,可以借助故事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思想品德的塑造。

一、故事背景介绍在中国古代,道德教育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发生在古代社会,王戎是一个有着高尚品德和严格要求的人,而道旁李则是一个有着自私自利、见风转舵的人。

故事中,王戎拒绝了道旁李的款待,不仅让李感到惊讶,也让周围的人感到不解。

但王戎却坚持自己的原则,表达了对李的不满和对自己的自信和骄傲。

二、故事内容梳理故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情节:1. 道旁李邀请王戎吃饭道旁李是一个富有的商人,他邀请王戎吃饭,但王戎拒绝了他的邀请。

2. 王戎的态度王戎对道旁李表现出了态度上的冷淡和不屑,他以自己的高尚身份和操守为理由拒绝了李的邀请。

3. 李的惊讶和周围人的不解道旁李对王戎的拒绝感到惊讶,而周围的人也不理解王戎的行为。

他们觉得拒绝道旁李的款待是一种无礼和不近人情。

王戎坚持自己的原则,他认为自己有权拒绝任何人的款待,而且他对自己的高尚品德也充满了自信和骄傲。

5. 故事的反思故事最后通过王戎和道旁李的对话,表达了故事的思想内涵和道德教育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古代寓言故事的内容和主题。

2. 通过故事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品德。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故事内容的理解与思考,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意义和教育内涵。

2.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人生和社会。

3.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并引导学生从中受益,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五、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明白“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2)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水果的图片,如李子、桃子、苹果等,问学生喜欢吃哪种水果。

2、引入课题:在古代,有一个叫王戎的小孩,面对道旁的李子却不取,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1)出示生字词:戎、诸、竞、唯。

(2)指名读,正音。

(3)全班齐读。

(三)理解课文1、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3、全班汇报,教师点拨。

(1)重点理解以下字词:①尝:曾经。

②诸:众多。

③游:游玩。

④竞走:争着跑过去。

⑤唯:只有。

(2)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四)深入探究1、思考: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引导学生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小组讨论: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

)(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事例。

2、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思考。

(六)总结全文1、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王戎的品质。

2、鼓励学生向王戎学习,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七)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以改进。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诸、竞、唯”4个字,理解文言词汇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划分文言文节奏。

了解故事情节,3、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流利朗读这篇文言文,能够理解文中大意。

教学难点: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谈话导入:(展示多媒体)同学们你们看,这有颗硕果累累的李树,你们想不想摘几个吃啊?但有一个小朋友并没有去吃,你们说这是为什么呢?(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上注音及工具书,认读本课生字词。

2、播放范读音频,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学会文言文的朗读方式,停顿特点。

3、品读课文,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简单了解文中思路。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简要说说王戎做了什么事。

(板书:王戎)明确: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板书:道旁李树、唯戎不动、此必苦李)2、王戎为什么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明确:因为在路边,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3、小组讨论,从中可以体现出王戎怎样的品质?明确:他善于观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善于思考和分析,从观察到的现象中思考路边的李子无人摘的原因,进行分析、推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

4、这件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同学们应该怎么做?明确: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学习王戎的品质,他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王戎不取道旁李》经典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经典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并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情节。

o学生能够理解王戎的行为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所体现的品德,如谦逊、谨慎、有远见等。

o学生将学习并掌握相关的文学术语和概念,如“道旁李”、“谨慎”、“远见”等。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讨论和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王戎的行为动机和背后的价值观,形成自己的解读和鉴赏能力。

o鼓励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从文本中感受王戎的内心世界和人格魅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o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逐渐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王戎这位历史人物的敬意和对谦逊、谨慎、有远见等品德的认同。

o通过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引导学生认识到在面对诱惑和选择时,应该保持谦逊和谨慎,具有远见和判断力。

o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追求真、善、美,远离虚荣和浮躁。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学生对《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准确朗读和深入理解,包括王戎的行为动机和所体现的品德。

o学生对文章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理解和领悟。

o学生对相关文学术语和概念的学习和掌握。

2.教学难点:o学生对王戎行为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所体现的品德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o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受王戎的内心世界和人格魅力,形成自己的解读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o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文、注释、译文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人物介绍。

o设计观察、讨论和感悟的活动方案,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

o收集与王戎和《王戎不取道旁李》相关的文学评论和解读文章,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2.学生准备:o预习《王戎不取道旁李》,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背景。

o收集与王戎和《王戎不取道旁李》相关的历史文化和文学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o思考和想象王戎在面对道旁李时的内心活动和决策过程。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

(2)学会通过诗句分析人物形象,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领悟诗文中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2)领悟诗文中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戎及其作品《王戎不取道旁李》。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句的韵律美。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其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句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析诗文中的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领悟诗文中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5. 巩固练习:(1)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情景对话。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王戎不取道旁李》诗文。

2. 结合诗句,分析诗文中的人物形象。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能否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教案(多篇)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教案(多篇)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学习王戎聪慧机智、细心观察的品质,多动脑,勤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语言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并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理解,声情并茂地把故事讲精彩。

【课前解析】关注人物:王戎,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颖,神采秀彻。

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

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

”关注出处:《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关注内容:本文讲述了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道旁苦李”这个成语就出于此文,也叫“道边苦李”。

关注词语: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

如,“诸”是“众”的意思,“竞”指“争着”,“必”是“一定”的意思。

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

如,“走”在文言文中常指“奔跑”。

【教学目标】1. 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重点)4. 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王戎生平及《世说新语》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我们来看看课文《精卫填海》,回忆一下说一说: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出示课件2)今天,让我们走进另一篇小古文,出示课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该文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和人们的道德观念。

故事讲述了王戎在道上遇到李道人,李道人向王戎示知神通,然而王戎一心只想求取名利,不听李道人的劝告,最终导致悲惨下场。

这个故事深刻反映了人们贪婪、功利之心,以及追求名利而忽视道德规范的现实问题。

在当下社会,道德沦丧、功利至上的现象仍然存在,通过对《王戎不取道旁李》这样的经典作品的学习和思考,可以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自身,珍爱道德,追求真善美,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

【字数:235】1.2 作者简介王戎是中国古代文学家,生活在唐朝时期。

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散文家,被尊称为"文学圣手"。

王戎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早年曾担任官职,但后来选择放弃官场生涯,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王戎的作品在当时备受推崇,被誉为"一代文宗"。

王戎的文学风格清新洒脱,情感真挚,文字优美,富有韵味。

他擅长描绘自然景观,表现人物情感,以及抒发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王戎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视为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王戎是一位才华横溢,情感真挚,作品优美的文学家。

他的作品传世千古,对后人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2. 正文2.1 文本内容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是一篇以文字为载体的文学作品,其文本内容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文本中描写了王戎和道旁李之间的故事情节。

王戎是一个性格坚毅、正直的人,他拒绝了道旁李的贿赂,坚守原则,不为外物所动。

道旁李则是一个奸诈狡诈的人物,试图利用贿赂来腐蚀王戎的原则,最终失败而遭到惩罚。

这一故事情节展现了作者对正直和邪恶、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对立和斗争。

文本中融入了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王戎和道旁李之间的对话和争执,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和道德沦丧的现象,彰显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呼唤清明正义的心声。

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范文3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范文3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范文3篇元旦已经过去了,新的学期不就的将来就要来到。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关于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戎 .诸”等字。

2.理解文言文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文中故事,体会文中启示。

二、教学重难点:1.朗读停顿。

2.得出启示。

三、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

2.分角色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特点。

(二)再读课文,说说文中故事。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读完这篇文言文有何感想(点名说说:文中主要人物王戎与朋友出去游玩,正巧看到道旁长着一些李子,多的把树枝都给压弯了,伙伴们看到这场景便争先恐后的去摘,只有王戎站在那里不动。

)2.王戎为何与他人不同,他是发现了什么吗(生答:王戎认为这李树长在道路边上,竟然还能有这么多的果实,一定是苦李。

)3.有哪位同学能说说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推断吗(生可按自己的理解作答:道路上人来人往,假设李子真的好吃,估计早就被摘光了,又何来压断树枝之说。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点人逐句翻译。

2.多媒体出示本文翻译。

引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把课文相关图片给学生展示,以此激起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

给时间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字词的理解:尝:曾经。

诸:众多。

游:嬉戏玩耍。

李:李子。

折枝:压弯树枝竞:争逐。

走:跑。

唯:只有。

信然:确实这样。

文章的翻译:王戎七岁的一天,曾经和许多小朋友一起出去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的李子树上结了很多李子,许多小孩就争先恐后地爬上树去摘李子。

但是王戎没有爬上去。

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他不上去摘果。

王戎回答说,李子树在路边竟然也有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

那人摘来放在口里面尝,发现情况果然如此。

3.学完这篇文言文后有什么感受,收到什么启示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精品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文内容简介《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古代成语故事,讲述了晋代王戎小时候聪明过人,善于观察和推理的故事。

故事通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行为,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成语“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来源和含义。

掌握故事中王戎的聪明才智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的情节和发展。

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和他的聪明才智。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2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含义和背后的道理。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文本。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PPT或黑板等教学辅助工具。

3.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简洁明了,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学生座位有序排列,方便交流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话题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王戎不取道旁李”。

4.2 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发展。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4.3 观察与推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或相关图片。

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4 课堂讨论与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王戎的聪明才智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思5.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讨论等。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的运用。

5.2 学生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和思考能力。

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5.3 教学反思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反思。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

(2)理解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把握文章的大意。

(3)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学会通过分析文章内容,提炼中心思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意识。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探究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2.1 掌握并运用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

2.2 理解并领悟文章所传达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3.1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3.2 文章深层次意义的挖掘。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文章。

(2)简介作者王戎及其作品背景。

(3)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道旁李”吗?为什么王戎不取道旁李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文。

4.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字词句。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小组讨论,解决生僻字词。

4.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4 课堂练习(1)翻译课文,巩固字词句。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文章道理的理解。

4.5 拓展延伸(1)学生发挥想象,以“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主题,进行故事创作。

(2)学生分享创作成果,大家共同欣赏、交流。

五、课后作业5.1 熟读并背诵课文。

5.2 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写一段话。

5.3 思考: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像王戎一样,不取道旁李呢?将自己的想法写在日记中。

六、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6.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作业的完成质量。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体会古文的表达方式。

(3)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故事,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

(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直、勇敢的品质。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3)掌握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通过故事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作者、背景及意义。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古文的韵味。

(2)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

5. 练习与反馈:(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并指导。

(2)学生进行课文背诵练习,教师检查。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和背诵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表达能力。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第【1】篇〗《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等人写的《世说新语》,讲述的是一个善于观察并冷静分析的机智少年的故事。

全文仅用四句话,就表现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让学生在读中得到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针对本课的教学,我进行了以下反思: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学生之前对文言文的体裁已经有所了解,因此也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 掌握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

2. 能正确流利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

3.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明白“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4.能够抓住关键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篇课文。

本课设计了一个课时,在备课的时候就在思考如何在一个课时的时间带给学生更多的收获,哪些是学生明显知道的信息,哪些是需要老师课堂上引导提升的方面,以何种方式来引导,突破重难点是我在设计教学时考虑最多的方面。

一般文言文的学习,我认为大概过程是:1、初读课文,疏通文字,2、再读注释,理解词义,3、联系上下文,逐句翻译,4、再读课文,复述故事,5、背诵全文,体悟内涵。

一、整堂课下来,觉得呈现比较好的方面:1、首先我用“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齐读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从课题入手,抓住一个“戎”字,理解“戎”的字义,联系上下文解读课题。

2、在读熟、读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手头资料和课文中的批注试着去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创设自读自悟的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究小古文,最后全班一起学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体会王戎的聪明机智、善于观察。

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理解意思,读中领悟道理。

3、小古文故事性很强,适合表演,于是我组织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让学生在阅读、表演的过程中,真正将书本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第【1】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反衬出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

教学本课,要注意运用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如:结合插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学习本课,并适时介绍“补充”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故事的情节复述完整。

在理解本课的基础上,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群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文言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3.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4.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难点: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的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经据典,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天才无数。

四岁让梨的孔融,五岁称象的曹冲,七岁破瓮救友的司马光……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口耳相传,津津乐道。

今天我们将再认识一位天才少年——王戎。

在他的身上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戎”:出示甲骨文“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武器、军队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文言文。

文章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因为四年级学生很少接触到文言文,因此,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文言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一关键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辨析中感知“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道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认读生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识“文言文”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个文言句子,指名朗读,并说一说:这两个句子和我们今天的语言有什么不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明:这种以古汉语为基础的语言,被我们称为“文言”,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

3.引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

教师板书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4.识记“戎”字,怎样记住这个生字?教师相机点明:“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5.学生做扩词训练:“戎”可以组什么词语?6.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初识文言文,并借助题目随文识字,丰富学生的识字经验。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2.大声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努力将每一个字音读准。

3.小组展开合作,集中识记生字“戎”“诸”“竞”。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检测组员的认字情况。

(2)小组商议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每组指派一名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这三个生字,你是怎样识记的?预设:(1)诸,可以用换部首的方式识记,“赌”将“贝”换成“讠”。

也可以用字谜的方式识记,“记者的语言”。

(2)竞,可以用比一比的方式识记:竟—竞。

教案《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

教案《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

教案《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概述: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介绍1.2 课文故事梗概1.3 学习目标及重点第二章:课文讲解2.1 讲解课文内容2.2 分析王戎的性格特点2.3 引导学生思考王戎的行为动机第三章:生字词学习3.1 生字词解释3.2 生字词朗读与书写3.3 学生互动练习第四章:句子解析4.1 重点句子解析4.2 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4.3 学生模仿练习第五章:课堂讨论与总结5.1 学生分组讨论5.2 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5.3 总结课文中的道德观念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课文中的故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王戎的行为。

3. 运用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生字词书写与朗读准确性3. 句子解析的准确性4. 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思考深度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王戎不取道旁李》2. 生字词卡片3. PPT课件教学时长:每章内容教学时长约为45分钟,共225分钟。

教学建议:1. 在讲解课文时,注意语气和表情,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2. 在生字词学习中,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提高语文基础能力。

3. 在句子解析环节,引导学生关注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4. 在课堂讨论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希望这份教案能对您的公开课有所帮助!如有需要,欢迎随时提问。

第六章:角色扮演6.1 分组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6.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习6.3 组织角色扮演展示第七章:道德观念分析7.1 引导学生分析王戎的行为背后的道德观念7.2 学生分享个人对道德观念的理解7.3 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道德观念第八章:拓展阅读8.1 提供与《王戎不取道旁李》主题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8.2 学生自主阅读拓展材料8.3 学生分享拓展阅读的心得体会第九章:创意写作9.1 给学生布置以《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主题的写作任务9.2 学生进行创意写作练习9.3 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写作成果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学生总结本次公开课的学习收获10.2 教师进行课程反馈和总结10.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延续前述章节的方法,根据每个章节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精品教案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内容。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领悟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

难点:文言文断句,故事中道理的领悟。

1.3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故事内容。

准备故事相关的图片或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准备生僻词语的解释,方便学生查阅。

第二章:教学过程2.1 导入新课采用图片或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兴趣。

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图片中的人在做什么吗?”引出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注意生僻词语的查阅。

学生尝试对故事进行简单概括,了解故事大意。

2.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故事中的道理。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4 课堂展示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讲故事、表演、绘画等,展示对故事的理解。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肯定学生的展示成果。

2.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内容,总结故事中的道理。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故事,巩固对文言文的理解。

要求学生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选择几个生僻词语,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含义。

第四章: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针对不足之处,思考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第五章:教学评价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学生对故事中道理的领悟程度。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激发兴趣通过讲解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使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6.2 引导思考在讲解故事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500字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500字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王戎的人物形象。

学习文言词语,积累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戎的品质。

2.教学难点: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

理解王戎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古代儿童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纠正发音。

3.理解课文教师带领学生逐句翻译课文,解释重点词语。

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4.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讨论王戎的人物形象。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5.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表达自己的看法。

6.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段关于王戎的故事。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四、教学辅段1.图片、视频:展示古代儿童生活场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1.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

3.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附:课文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课文时,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王戎的品质,体会其智慧。

教学难点:1.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其观察力和判断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张古风图片,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时代?”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聪明小孩王戎的故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第1篇】一、文本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这是统编教材进入三年级以来选取的第四篇文言文,选取的文言文都有内容简短、语言浅显、内涵丰富的特点,它们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这篇课文讲述了王戎幼时广为流传的一个小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满了李子,大家都争着跑去摘,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真如此。

“道旁苦李”这一成语便出于此。

课文虽然简短,却生动地给我们刻画出了一个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聪明孩童形象。

课后有三道习题,题一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其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小学阶段对学习文言文一以贯之的学习要求。

题二是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结合注释是读懂文言文最直接高效的方法,也只有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才能讲好故事。

对本课的学习不仅要读好课文,读懂故事,还要明白“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三年级接触小古文的学习之后,对这种篇幅短小,语言通俗,蕴含道理,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小故事是很感兴趣的。

了解了学习小古文的基本方法,基本上能借助注释读懂故事内容。

课后提出的把故事讲一讲,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可以做到的,不过,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把故事讲生动。

激发每个学生课下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人物形象。

【目标解读】课后习题的安排体现了从读到讲的过程,多形式地读好课文,结合注释读懂故事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在读懂的基础上讲清楚故事内容体现了紧密的层级联系。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2023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2023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学会运用到写作中。
举例:通过对比王戎与其他孩子的行为,突出王戎的自律和诚信品质。
2.教学难点
(1)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四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句式、词语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解释。
举例:课文中“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句话,学生可能对“树在道边而多子”与“此必苦李”之间的关系理解困难。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诚信、自律的思考,效果不错。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在时间把控上,我还可以更加精准,确保新课导入简洁明了,为后续教学内容留出更多时间。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文言文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生字词的掌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一点,通过设计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生字词。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需要我在旁边适时引导,确保讨论围绕主题展开。同时,在实验操作环节,我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完成实验,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整体效果较好,学生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鼓励这些学生大胆发言,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引导学生从王戎的品质中感悟诚信、自律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古文的韵律美,提高审美素养。
5.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熟记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领悟故事寓意。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 学生能理解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如“诸”“竞”“信然”等。

- 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培养语感。

-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文意,提高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 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背诵全文。

- 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如“尝”“走”等。

- 能够准确地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

2.2 教学难点- 体会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理解其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优秀品质。

- 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感受文言文简洁、精炼的语言魅力,并能够在以后的文言文学习中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3. 教学过程3.1 导入(3分钟)- 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提问学生从这个故事中能看出司马光具有什么品质(聪明、机智、善于思考等)。

然后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同样是展现古代儿童智慧的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

3.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例如“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尝试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朗读,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如“戎”的读音为“róng”,“诸”的读音等。

3.3 精读课文,理解文意(20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的意思。

- 以“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为例,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尝”是“曾经”的意思,“诸小儿”就是“许多小孩子”,整句话的意思就是“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两篇精读课文和《故事二则》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其中《王戎不取道旁李》本文讲了王戎和小朋友在路边看到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相摘李子,王戎认为必是苦李,结果不出王戎所料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王戎观察仔细,准确判断推理的赞赏。

《西门豹》课文讲的是西门豹在邺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兴修水利,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

《故事二则》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扁鹊治病”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

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纪昌学射”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纪昌一一照做。

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的道理,从另一角度看,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也非常重要。

教学时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从故事中明白道理。

2.单元重点:
(1)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简要复述课文,注意顺序的详略。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精典故事,体会人物形象,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人物身上的精神。

王戎从小就聪明过人,善于观察,动脑思考;西门豹的才智过人,将计就计,破除迷信;蔡恒公自我中心,刚愎自用,扁鹊,乐于助人;纪昌的学习是得其精髓,又不失创新的,飞卫让徒弟去真正地得到摸索的机会,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人物形象,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写出了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注意课文中提示顺序的词语的运用,复述主要情节。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独特的感受。

(2)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我的心儿砰砰跳》,选一件让你心跳的事来写。

重点是把当时的过程写清楚,还有自己当时是怎样的感受写出来。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学情分析】
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四年级的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从阅读中体会得
到,一要他们反复读、多读,在读中领悟;二要教师适时点拨,帮他们感悟。

【教法建议】
1.利用声像资源把学生带入故事情境中,理解感受人物的形象。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读懂故事的内容,鼓励学生反复诵读,揣摩感悟,理解其中的寓意。

3.表演要以熟读课文为基础,注意层次性。

4.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

运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你经历的是怎样的一件事,让你心跳的以及你当时的感受,先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5.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

3.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

【教学重点】
1.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
要的错误,少走歪路。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戎马一生诸子百家竞赛唯一
(重点指导生字:
戎:“戎”和“戍”是形近字,不要读成“shù”;
诸:不要只读一半音,不要读成“zhě”;
竞:“竞”和“竟”是形近字,都读“jìng”。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注意声母易读错:诸(zhū)竞(jìng)。

注意韵母易读错:戎(róng)。

(2)学习多音字:折(zhéshézhē)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②读一读:
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é)出售,严重折(shé)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zhē)腾了。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尝的确如此。

竞走曾经。

唯争着跑过去。

信然只有。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了王戎和小朋友在路边看到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相摘李子,王戎认为必是苦李。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课文先写(起因);再写(经过);最后写(结果)。

四、学习“会写字”
戎、尝、诸、竞、唯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
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诸、唯”属于“左窄右宽”;“衔”属于左中右结构;“尝、竞”是上下
结构的字,“尝”上宽下窄;“竞”上小下大;“戎”是右上包围结构的字,
书写时要注意笔顺。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微、缓”和上下结构的字“茂”,
学生练写。

戎:戈字左边没有撇、斜钩要长,下边一横稍往上拉、中间是一撇不是一竖。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
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
们初步感受王戎的人物形象。

六、当堂检测
七、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

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

(重点)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起因:路边李子多仔细观察
经过:诸儿:竞走取之王戎:唯戎不动善于动脑
结果:果为苦李推理判断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这是一篇文言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且,为纯粹的古文,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

在做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从培养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开始着手,做到让学生读准节奏,才能正确理解意思。

第一节课以读为主,理解大意,再做到熟读成诵。

第二节课是以精读理解字意,实词和虚词的理解用法,再到句意及全文的理解,明白期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环节上安排,把全文按照五个画面分开,让学生通过这五个画面,理解每字每句话的意思。

图文结合,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不足之处:
在学生朗读时,虽然我用了许多的方法,比如范读,课件作用,但是学生的朗读还是不够到位,留下了许多遗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