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章食品酶学

合集下载

食品酶学课后思考题

食品酶学课后思考题

绪论1.酶的概念:生物活细胞产生的,具有高效和专一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

2.酶的特性:(1)催化效率高(2)专一性高(3)酶活力可被调节控制(4)易失活(5)酶的代谢活力与辅酶、辅基和金属离子等相关。

3.酶学:研究酶的性质、酶的作用规律和作用原理,酶的生物学功能及酶的应用的一门科学。

4.食品酶学:研究食品原料、食品产品中酶的性质、结构和作用规律以及对食品储藏、加工和食用品质的影响,食品级酶的生产及其在食品储藏、加工等环节的应用理论和技术。

第二章酶1.酶的分类:(1)氧化还原酶类(2)转移酶类(3)水解酶类(4)裂合酶类(5)异构酶类(6)合成酶类。

2.酶的组成:3.活性中心:酶与底物结合在酶分子表面的特定区域称为活性中心。

4.必须基团:酶分子活性中心的结合基团和催化基团统称为必须基团。

(维持酶活性中心应有的空间构象所必需的基团称为酶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

5.酶原激活:在酶原分子靠近N端的一个或几个特定的肽键断裂,引起酶分子构象变化,进而形成酶的活性中心。

6.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酶促反应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包括:底物浓度、酶浓度、pH、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

7.米氏常数的意义:1 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底物浓度。

2 近似的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和力3 酶的特征性常数4 值最小的底物一般称为该酶的最适底物或天然底物。

8.酶抑制剂:凡是能降低酶促反应速度,但不引起酶分子变性失活的物质统称为酶的抑制剂。

9.同工酶:催化反应相同,但是酶的结构和组成不同。

10.多酶体系:几种酶彼此嵌合形成的复合体,如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

11.最大反应速度:12.酶促反应的机制:13.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1.底物浓度 2.PH 3.酶浓度 4.激活剂 5.抑制剂14.不可逆抑制作用:指抑制剂与酶蛋白中的必需基团以共价形式结合,引起酶活力降低或丧失,不能用透析或超滤等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而使酶复活,这种抑制作用是不可逆的,称之为不可逆抑制作用15.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蛋白以非共价方式结合而引起酶活力降低或丧失,但可以通过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而使酶复活,这种抑制作用是可逆的,称之为可逆抑制作用。

食品酶学第四章-脂酶及溶菌酶

食品酶学第四章-脂酶及溶菌酶

保鲜
(6)在食品包装工业中的应用
将溶菌酶固定化在食品包装材料上,生产有抗菌功 效的食品包装材料,以达到抗菌保鲜功能。目前许 多肉制品软包装都需要经过高温灭菌处理。经过处 理的肉制品脆性变差甚至产生蒸煮味。如果在产品 真空包装前添加一定量溶菌酶(1%~3%),然后巴 氏杀菌(80~100℃,25~30min),可获得很好的 保鲜效果。
。抗菌机理:
细菌的细胞壁由胞壁质组成,胞壁质是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 (N-acetylglucosamineNAG)及N-乙酰胞壁酸(N-acetylmuramic acidNAM)交替组成的多聚物,胞壁酸残基上可以连接多肽, 称为肽聚糖(Peptidoycan)。
21
三、溶菌酶的种类
根据来源不同,将溶菌酶分为四类: 动物源溶菌酶: 鸡蛋清溶菌酶、
9
二、酯酶的催化特性
1.酯化作用中酯酶的催化特性
➢ 反应介质的影响 ➢ 反应底物及产物的影响 ➢ 酶的用量、反应温度和pH的影响
•最适温度:50℃; •最适pH:4.5-7.5。
10
2. 脂酶(Lipase)的催化特性
(1)酯酶的性质 天然底物:长链甘油三酯,不溶于水。 不能作用于分散在水中的底物,而能作用于乳化的脂肪
球,脂肪和水之间的界面是酶作用的部位。
(2)作用方式:水解脂肪,产生甘油、甘油一酯和脂肪酸。
(3)最适pH:大多数脂肪酶的最适pH在碱性范围,即pH8-9; 微生物脂肪酶的范围为pH5.6-8.5。
11
3. 磷脂酶的催化特性
催化水解磷脂酰、溶血磷脂酰化合物中的羧酸酯键、磷酸酯键 和磷酸与胆碱之间的酯键。 磷脂酶A:水解2位键,此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钙离子对其
第四章(第三部分) 食品工业中的水解酶类之

食品酶学-食品酶学基础(4)

食品酶学-食品酶学基础(4)

3.范德华力
一种非专一性的相互作用力,比离子键和氢键都弱。 酶与底物之间的有效范德华引力作用,,只有在它们相互之间处于 立体互补的情况下才能发生作用。在酶和底物的结合过程中,许 多原子基团间的范德华引力的总和将会产生相当大的作用。
二、酶的催化作用本质
酶和一般催化剂的共性
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 它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化 学反应平衡。酶本身在反应前后也不发生变化。 酶能够稳定底物形成的过渡状态,降低反应的 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
牛胰核糖核酸酶(RNA酶) 有4对二硫键及很多氢键维持 其空间构象; 活性中心中有两个组氨酸(His12及 His119)。用枯草杆菌蛋白酶处理,被水解成为N端的 ⒛肽(S肽)和其余的104肽(S蛋白)两个片段,分别含有 His12和His119,两者单独存在时均无活力,但在pH7.0的 介质中,将两者1:1混合,并使S肽与S蛋白间形成氢键 及疏水键连接,则20与21位之间的肽键虽不能恢复,但 活力能恢复。这是因为S肽上的His12又与s蛋白上的 His119互相靠近,恢复了原来活性中心的空间构象。
在酶的活性中心外, 不参与酶的催化功能,对酶活性的显示 不起作用。如图中的R3、R5、R7以及图中未列入的一些残基, 这些残基可以被取代, 甚至把它们去掉也不会对酶的构象 和功能产生重大改变。
二、酶的一级结构与催化功能的关系
一级结构是酶的基本化学结构,是催化功 能的基础。一级结构的改变将使酶的催化 功能发生相应的改变。
二级和三级结构的改变,也可以使酶形成正确的 催化部位而发挥其催化功能。由于底物的诱导而 引起酶蛋白空间结构发生某些精细的改变,与适 应的底物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正确的催化部位, 使酶发挥其催化功能——诱导契合学说的基础。

《食品酶学》课件

《食品酶学》课件

使用。
02
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一系列食品酶的国际标准,包括ISO
16187、ISO 16188等。
03
国家标准
各国政府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食品酶国家标准,如中国国家
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等。
食品酶的监管与认证
监管机构
各国政府设立了专门的监管机构对食品酶进行监管,如中国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等。
感谢各位观看
利用电场强度和电渗流的共同作用,实现对 蛋白质的分离。
食品酶的纯度与活性检测
纯度检测
通过电泳、质谱等技术检测酶蛋白的 纯度。
活性检测
通过生化反应速率法、荧光法等技术 检测酶的活性。
05
食品酶的安全性与法规
食品酶的安全性评估
安全性评估流程
对食品酶进行安全性评估是确保其安 全使用的重要环节,包括急性毒性试 验、亚慢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 等步骤。
食品酶的来源
1 2
微生物来源
许多酶类是由微生物分泌的,如酵母、霉菌和细 菌等。
植物来源
植物也是酶的重要来源,如菠萝蛋白酶、木瓜蛋 白酶等。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动物来源
动物体内也产生一些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 等。
食品酶的性质
专一性
大多数酶具有专一性,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 反应。
最适pH值
酶活性在一定的pH值下达到最大值,称为最适pH 值。
认证制度
为了确保食品酶的安全性和质量,各国政府建立了认证制度,对符合要求的食品酶进行认 证,如中国的绿色食品认证、欧盟的有机食品认证等。

《食品酶学》课件

《食品酶学》课件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食品酶的分类与特性
氧化还原酶类
总结词
氧化还原酶类是一类催化氧化还原反 应的酶,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应用 。
详细描述
氧化还原酶类包括氧化酶、过氧化氢 酶、过氧化物酶等,它们能够催化氧 化还原反应,如脂肪氧化、色素合成 等,在食品加工中具有保鲜、防腐、 着色等作用。
水果和蔬菜加工
酶在水果和蔬菜加工中用于果蔬汁的澄清、果酒的酿造和果蔬的保鲜等 。例如,用果胶酶水解果胶,使果汁更加清澈;用酒化酶将糖转化为酒 精,用于果酒酿造。
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食品添加剂检测
酶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和甜味剂等。通过酶反应可以将添加剂 转化为可检测的产物,进而用色谱或质谱等方法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合成酶类
总结词
合成酶类是一类催化合成反应的酶,在食品 工业中主要用于风味物质的合成和生物防腐 。
详细描述
合成酶类包括合成氨基酸、脂肪酸、糖类等 的酶,它们能够催化合成反应,生成风味物 质和生物防腐剂等,在食品加工中具有提高
食品品质和延长保质期等作用。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VS
详细描述
转移酶类包括转氨酶、转糖基酶等,它们 能够催化氨基酸、糖类等物质的基团转移 反应,生成风味物质,如香味剂、甜味剂 等,在食品加工中具有提高食品风味、改 善口感等作用。
裂合酶类
总结词
裂合酶类是一类催化裂解反应的酶,在食品 工业中具有较少的应用。
详细描述
裂合酶类包括裂解酶、脱氢酶等,它们能够 催化有机化合物的裂解和脱氢反应,生成小 分子物质,但由于其应用较少,对于食品工 业的影响也较小。

食品酶学复习材料

食品酶学复习材料

食品酶学第一章绪论1、酶学:是研究酶的结构、性质、作用原理和作用规律、生物学功能及应用的一门学科。

2、酶:由生物活细胞产生的,具有高效和专一的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

3、酶活:指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能力。

它表示样品中酶的有效含量。

(U)4、酶活单位:1min内催化1mol分子底物转化的酶量称该酶的一个活力单位。

(IU)5、酶总活力:样品的全部酶活力。

(总活力=酶活力*总体积)6、比活力:单位蛋白质所含有的酶活力。

是酶的纯度指标,与纯度成正比。

7、回收率:提纯后与提纯前的酶活力之比。

表示在提纯过程中酶的损失程度。

(回收率↑损失程度↓提纯倍数↓)8、提纯倍数:提纯前与提纯后的酶的比活力之比。

表示酶提纯过程中酶纯度提高的程度。

(提纯倍数↑提纯程度越↑提纯效果↑)9、酶活的测定方法:通过测定酶促反应过程中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即测定酶促反应的速率来确定的。

10、一般催化剂的共有特性(1)只改变反应的速率,不改变反应的性质、方向、平衡点(2)在反应过程中不消耗(3)降低反应的活化能11、生物催化剂的特性高效性、高度专一性、高度受控性、易变性、代谢相关性12、酶的命名方法:习惯命名法、系统命名法13、酶分六大类:水解酶、裂解酶、合成酶;转移酶、异构酶、氧化还原酶14、第二章酶的生产与分离纯化1、微生物酶源的优点(1)容易得到生产所需的酶类微生物种类繁多,来源广泛,理论上可利用微生物生产任何一种酶类(2)容易获得高产菌株通过菌种筛选和人工诱导,使微生物定向高产所需的酶类(3)生产周期短、成本低、不受季节的控制(4)易于分离提纯2、酶分离纯化的总原则:(1)明确原料的特性与数量(2)了解所分离酶的结构特点,及在细胞中的存在状态(3)建立一个可靠和快速的测定酶活和纯度的方法(4)了解各种方法的原理、特性、优缺点(5)各种方法的使用顺序要安排得当(6)时刻防止酶变性(7)充分考虑各种因子的影响和实际的试验条件3、酶的提取方法(1)机械法:高速组织捣碎机、匀浆器、研磨器①高速组织捣碎机:操作简便,破碎效果好;但易引起局部高温导致酶失效,使用时需考虑酶的特点谨慎使用②细胞匀浆器:细胞破碎程度比高速组织捣碎机要好,且机械切力小,不易破坏生物大分子;但处理量小③细胞研磨器:(2)物理法:冻融法、加压破碎法、冷热破壁法、超声波破壁法①冻融法:(-15℃冰冻,室温融化)反复冻融后细胞结构遭到破坏,大部分细胞可被破坏,适用于细胞壁比较脆弱的细胞②加压破碎法:③渗透压法:先高渗,再突然转入低渗或水溶液,适用于细胞壁比较脆弱的细胞④冷热破壁法:(沸水中90℃左右数分钟,再浸入冰水中迅速冷却,如此反复多次)(3)生物化学法:酶处理法、细胞自溶法、丙酮干粉法①酶处理法:外源的溶菌酶or各种细胞壁酶进行水解,使细胞内容物释放,成本高,且不利于后期酶的除杂②细胞自溶法:在一定pH和T下,利用组织细胞中自身的酶对细胞降解,历时较长,不易控制,成分复杂,可能破坏待分离酶。

4章食品酶学

4章食品酶学

4章食品酶学第一章概述 2第二章酶的结构与功能 4第三章酶的提取、分离与纯化6第四章糖酶4第五章蛋白酶4第六章脂酶4第七章氧化酶类4第八章溶菌酶2第九章果胶酶类4第十章酶和酶制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4第一章概述酶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第二节酶的一般特征一、酶是蛋白质1、支持实验:酶在用热、强酸、强碱、重金属和洗涤剂处理时易失活,而蛋白质在用同样条件处理易变性。

与蛋白质一样,用强酸、强碱长时间处理生产氨基酸;蛋白质的所有典型实验,如双缩脲反应。

2、全酶蛋白质部分:脱辅基酶蛋白非蛋白质部分:辅助因子辅助因子:低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或者金属离子。

二、酶是催化剂影响反应的速度,但本身不没有成为反应的产物。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三、酶具有特异性蛋白酶水解肽键。

麦芽糖酶水解麦芽糖为葡萄糖。

第三节酶的分类和命名一、分类和命名习惯名称:底物的名称而确定。

如脲酶(Urease),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ogenase)。

老黄酶(Old yellow enzyme),过氧化氢酶(Catalase),木瓜蛋白酶(Payain)和胰蛋白酶 (Trypsin)等。

1955年,成立了国际生物化学协会酶委员会。

该委员会对酶分为六大类:第一大类:氧化还原酶第二大类:转移酶第三大类:水解酶第四大类:裂合酶第五大类:异构酶第六大类:连接酶(合成酶)国际生物化学酶委员会的系统命名每一种酶有一个四位数的号码第一位数表示大类;第二位数表示亚类;第三位数表示次亚类;第四位数表示酶在次亚类中的编号。

如乳酸脱氢酶:1.1.1.27三糖磷酸异构酶:5.3.1.1尚有少数的酶没有系统命名,因为它所催化的反应还没有精确地确定。

缺点:1、没有考虑到酶的来源。

从不同组织和器官中提取的酶可以催化相同的反应,但他们可能含有不同的氨基酸组合;2、使用不便。

二、同功酶(同工酶)在同一个生物品种或组织中可能存在着能催化系统反应的不同的酶的形式。

它们的差异:氨基酸顺序、共价性质或三维结构等。

食品酶学第3-4章

食品酶学第3-4章

第三章酶的生产、分离和纯化酶来自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1964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了胰岛素。

1894年,日本人高峰让吉首次用米曲霉固体发酵生产淀粉酶作为消化剂。

1917年,Boidin与Effront以枯草杆菌生产淀粉酶用于织物退浆。

1947年,日本开始采用液体深层发酵生产a-淀粉酶。

利用微生物发酵方法制取酶的优点是:1)微生物种类繁多,酶种丰富,且菌株易诱变,菌种多样;2)微生物生长繁殖快,发酵周期短,易提取酶,特别是胞外酶;3)微生物培养简单,培养基来源广泛,价格便宜。

4)可采用微电脑等技术控制酶发酵生产过程,生产可连续化、自动化,经济效益高。

5)可利用以基因工程为主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选育新菌种、增加酶产率和开发新酶种。

第一节酶的发酵生产1、产酶菌的获得1)生产菌的要求◆不是致病菌,在系统发生上与病原体无关,也不产生毒素。

不易变异退化、不易感染噬菌体。

◆产酶量高,酶的性质符合应用需要,最好是产胞外酶的菌株。

◆能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短,容易培养。

产酶菌一般都是通过筛选(screening)得到。

筛选包括以下环节:菌样采集,菌种分离、纯化和生产性能鉴定。

2)菌样采集相近菌种产生的酶在性质上一般相近或相似。

胞外酶的稳定性和最适反应条件通常和菌的最适生长条件一致;但胞内酶的热稳定性通常比菌的最适生长温度稍低。

3)菌种生产性能的鉴定产酶菌可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直接稀释法分离纯化。

初筛多采用平板透明圈法。

2. 产酶菌的保存和培养1)菌种的保存防止污染,尽量减少转移次数;避免对种子培养基进行长时间高热灭菌,以防对种子产生不良影响。

菌种保存的基本原理,主要是通过采用低温、干燥与缺氧的条件,以中止菌种的繁殖,降低其新陈代谢,使之处于休眠状态。

菌种保存的方法很多,常用的为斜面低温保存法,液体石蜡保存法等。

有条件的还可采用冷冻真空干燥保存法。

2)培养方法曲式培养。

又称表面培养(surface culture)即以麸皮、米糠等为基本原料,再加入适量的无机盐和水分(通常50%左右)作为培养基进行的一种培养方式。

最新[理学]食品酶学课件本第四章固定化酶PPT课件

最新[理学]食品酶学课件本第四章固定化酶PPT课件

⑤1973年,千畑一郎等人又采用固定化微生物细胞连续化生
产L—天冬氨酸,后来又发展到固定化增殖细胞即固定化活
细胞。 1/9/2021
7
三、酶和菌体的固定化方法
(一)吸附法 (二)包埋法 (三)结合法 (四)交联法 (五)热处理法 各固定方法的特点与比较
酶固定化方法示意图
1/9/2021
特点:最大优点是酶结合牢固,但成本较高,而且需要注 意避免酶活性中心上的基团被偶联而引起酶的失活,或酶 在与载体偶联后可能发生活性中心构象的变化而影响催化 能力(酶活回收率一般为30%左右)。
1/9/2021
16
(四)交联法
概念:采用双官能试剂将酶分子连接起来,从而使酶固定 化的方法,称为交联法。
8
1/9/2021
酶固定化方法示意图
9
(一)吸附法
概念:吸附法是指利用各种固体吸附剂将酶或含酶
菌体吸附在其表面上而使酶固定化的方法。 吸附剂:常用有活性炭、氧化铝、硅藻土、多孔陶
瓷、多孔玻璃、硅胶、羟基磷灰石等。 特点:最大的优点是廉价简便、条件温和酶活损失
少;最大的缺点是酶易从载体上解吸附。
只有几微米到几百微米,称为微胶囊,所
以,半透膜包埋法也称为微胶囊包埋法。
1/9/2021
13
(三)结合法
概念:结合法是指通过离子键或共价键将
酶与载体结合在一起而使酶固定化的方法。
分类:①离子键结合法
②共价键结合法
1/9/2021
14
①离子键结合法
载 体 : 常 用 的 载 体 有 DEAE— 纤 维 素 、 TEAE— 纤 维 素 、 DEAE— 葡 聚 糖 凝 胶 等 离 子 交换剂。
以上四种固定化酶方法各有其优缺点(见表4-1)。往往一 种酶可以用不同方法固定化,但没有一种固定化方法可以 普遍地适用于每一种酶。在实际应用时,常将两种或数种 固定化方法并用,以取长补短。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4酶工程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4酶工程

二、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酶 基 因 工 程 菌 构 建 过 程
三、微生物酶的发酵生产 1. 微生物发酵产酶的工艺过程
2. 酶的发酵生产方式
(1)固体培养发酵 (2)液体深层发酵 (3)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发酵 (4)固定化微生物原生质体发酵
3. 提高酶产量的措施
(1)添加诱导物 (2)降低阻遏物浓度 (3)添加表面活性剂 (4)添加产酶促进剂
四、酶制剂的保存
1. 不同类型酶制剂保存 (1)液体酶制剂 (2)固体酶制剂 (3)纯酶制剂 (4)固定化酶制剂
四、酶制剂的保存
2. 影响酶稳定性的因素 (1)温度 一般在0~4℃或更低 (2)缓冲液 (3)氧防护 (4)酶蛋白的浓度及纯度
一般地说,酶的浓度越高,酶越稳定
四、酶制剂的保存
3. 保存方法 可加入一定量酶的稳定剂,如底物、抑制剂、辅酶、巯 基保护剂、无机离子、表面活性剂、高分子化合物等防 止微生物对酶制剂的污染
2. 酶分离纯化的主要方式
① 利用不同酶的溶解度的差异进行分离。 ② 利用不同酶蛋白的分子大小的差异进行分离 ③ 利用不同酶蛋白所带电荷性质的差异进行分离 ④ 利用不同酶蛋白物理、化学吸附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离 ⑤ 利用不同酶的生物亲和力的差异进行分离 ⑥ 利用不同酶的两种特性的差异进行分离
二、酶分离纯化的基本过程
1. 细胞破碎和分离发酵液 2. 粗酶液的抽提 3. 酶的初步分离
(1)沉淀分离 (2)膜分离技术 (3)萃取技术
4. 酶的纯化与成品加工
(1)层析技术分离 (2)浓缩 (3)结晶 (4)冷冻干燥
三、酶的纯度与酶活力
1. 酶纯度的检测 (1)电泳检测技术 (2)高压液相色谱技术
2. 酶的一般评价

食品酶学课件本第四章固定化酶

食品酶学课件本第四章固定化酶

第四章 固定化酶
一、固定化酶的概念 二、固定化技术的兴起与发展 三、酶和菌体的固定化方法 四、固定化酶的特性 复习题
距您钩匪这狈唆玲斗删换禹攒家霸釉勿佰疡穴溃处汞眩咋边架些镶壁愚疗食品酶学课件本第四章固定化酶食品酶学课件本第四章固定化酶
一、固定化酶的概念
固定化酶是指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的酶。示意图 酶的固定化是指通过某种方式将酶和水不溶性载体相结合,使酶被集中和限制,从而在使用时不再扩散。固定化酶具有稳定性增加、可反复使用并易于和产物分开等优点,克服了游离酶的不足之处。 固定化所用的酶可以是经提取分离后得到的一定纯度的酶,也可以是结合在菌体(死细胞)或细胞碎片上的酶或酶系。相应地,前者称为固定化酶,后者称为固定化菌体或固定化死细胞。可见,固定化菌体是固定化酶的一种形式,它不像固定化活细胞(或称固定化增殖细胞)那样,固定化菌体的细胞为死细胞,死细胞可以部分地起到载体的作用。
碉标磋冗效螺蔡鸣草菏污胳犹躁拎帽脊面奠验惟掣祸七咯颤殊谎榷愚杨弓食品酶学课件本第四章固定化酶食品酶学课件本第四章固定化酶
三、酶和菌体的固定化方法
(一)吸附法 (二)包埋法 (三)结合法 (四)交联法 (五)热处理法 各固定方法的特点与比较 酶固定化方法示意图
苹届租懈邢蔬披凝愿懒纫馁蛀歹圆狰寅恕畦塑弘侗败综迢唾栗磨湘眩撒桔食品酶学课件本第四章固定化酶食品酶学课件本第四章固定化酶
(一)固定化酶的形状
固定化酶的形式多样,依不同用途有颗粒、线条、薄膜和酶管等形状。其中颗粒占绝大多数。 颗粒和线条主要用于工业发酵生产,如装成酶柱用于连续生产,或在反应器中进行批式搅拌反应; 薄膜主要用于酶电极,应用于分析化学; 酶管机械强度怯株躺昌休工授格蹈弄君嗓洲赠滤拘齐粥哩琅骚婴葵烯羹业食品酶学课件本第四章固定化酶食品酶学课件本第四章固定化酶

《食品酶学》课件

《食品酶学》课件
添加副标题
食品酶学PPT课件大纲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食品酶学概述
03 酶的分类和性质
04 食品酶的生产和应 用
05 食品酶学的研究进 展
06 食品酶学的发展前
酶的定义和作用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 剂,能够加速生物 化学反应的进行
酶的作用是降低 反应的活化能, 提高反应速率
酶在食品加工中 的作用:提高食 品品质,改善食 品口感,延长食 品保质期
酶在食品加工中 的应用领域:面 包、饼干、糖果、 饮料、乳制品、 肉类、水产品等
酶在食品加工中 的应用实例:淀 粉酶、蛋白酶、 脂肪酶、果胶酶、 纤维素酶等
酶在食品加工中 的应用前景:绿 色环保,提高生 产效率,降低生 产成本,提高产 品质量
度、抑制剂等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 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 酶活性增强;超过一定范
围,酶活性降低
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每 种酶都有其最适pH值,偏 离最适pH值,酶活性降低
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底物浓度增加,酶活性增 强;超过一定范围,酶活
性不再增加
酶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酶浓度增 加,酶活性增强;超过一 定范围,酶活性不再增加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酶在食品保鲜中的作用
酶在食品保鲜中的作用:酶可以分解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提高食品的保鲜效果
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酶可以应用于食品的保鲜、防腐、抗氧化等方面
酶在食品保鲜中的优势:酶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等优点,可以替代传统的化学保鲜 剂
酶在食品保鲜中的挑战:酶的稳定性、活性、成本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抑制剂可以降低酶活性,

食品酶学第四章 酶的稳定和固化

食品酶学第四章 酶的稳定和固化

第四章酶的稳定性和固定化第一节酶稳定的分子原因◆稳定蛋白质构象的力(盐键、氢键、二硫键和疏水作用)。

◆金属离子、底物、辅助因子和其他低相对分子量配体的相互作用使酶蛋白构象稳定。

金属离子由于结合到多肽链的不稳定部分(特别是拐弯处),可以显著增加酶的稳定性。

◆蛋白质与其它的生物大分子尤其是蛋白质与脂的作用。

在生物体内,蛋白质常与脂类或多糖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屏蔽了蛋白质表面的疏水区域,从而显著增加蛋白质的稳定性。

◆氨基酸残基的坚实装配蛋白质分子中存在约25%的体积的空隙,这些空隙通常为水分子所充满。

由布朗运动调节的极性水分子与蛋白质疏水核的接触会导致蛋白质不稳定。

◆对氧化修饰敏感的氨基酸含量较低活性部位的氨基酸残基的氧化作用是酶失活的最常见机理之一。

如半胱氨酸的巯基和色氨酸的吲哚环,对氧化特别敏感。

第二节酶不可逆失活的原因和机理◆蛋白质水解酶作用微生物和外源蛋白水解酶作用催化肽键水解。

由基因工程菌纯化真核细胞多肽时收率低,是由于体外蛋白水解造成的。

◆聚合作用聚合作用首先使包埋的疏水性氨基酸残基暴露于水溶剂,导致蛋白质可逆变性;其次,蛋白质分子彼此缔合,以减少疏水氨基酸的不利裸露;最后,如果蛋白质分子含有半胱氨酸和胱氨酸残基,则会发生分子间二硫键交换反应。

聚合作用有时可通过还原和再氧化再生天然二硫键,使蛋白质再活化。

聚合和简单沉淀是有区别的,后者并未使蛋白质发生显著的构象变化。

◆极端pH极端pH条件下,一旦远离蛋白质的等电点,蛋白质分子内相同相同电荷间的静电斥力会导致蛋白质伸展,埋藏在蛋白质内部的非电离残基会电离,这些构象变化能导致不可逆失活。

另外,强酸条件下或中等pH和高温相结合的条件下,肽键容易发生水解。

碱催化的β-消除反应可破坏蛋白质的二硫键。

◆氧化作用各种氧化剂能氧化带芳香族侧链的氨基酸以及蛋氨酸、半胱氨酸和胱氨酸残基。

分子氧、过氧水和氧自由基是常见的蛋白质氧化剂。

◆表面活性剂(去污剂)阴离子去污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蛋白质结合时导致蛋白质伸展,使原先埋藏的疏水氨基酸暴露,有利于SDS的进一步结合,直至达到饱和为止,SDS聚集在蛋白质暴露的疏水区域周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述 2第二章酶的结构与功能 4第三章酶的提取、分离与纯化6第四章糖酶4第五章蛋白酶4第六章脂酶4第七章氧化酶类4第八章溶菌酶2第九章果胶酶类4第十章酶和酶制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4第一章概述酶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第二节酶的一般特征一、酶是蛋白质1、支持实验:酶在用热、强酸、强碱、重金属和洗涤剂处理时易失活,而蛋白质在用同样条件处理易变性。

与蛋白质一样,用强酸、强碱长时间处理生产氨基酸;蛋白质的所有典型实验,如双缩脲反应。

2、全酶蛋白质部分:脱辅基酶蛋白非蛋白质部分:辅助因子辅助因子:低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或者金属离子。

二、酶是催化剂影响反应的速度,但本身不没有成为反应的产物。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三、酶具有特异性蛋白酶水解肽键。

麦芽糖酶水解麦芽糖为葡萄糖。

第三节酶的分类和命名一、分类和命名习惯名称:底物的名称而确定。

如脲酶(Urease),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ogenase)。

老黄酶(Old yellow enzyme),过氧化氢酶(Catalase),木瓜蛋白酶(Payain)和胰蛋白酶 (Trypsin)等。

1955年,成立了国际生物化学协会酶委员会。

该委员会对酶分为六大类:第一大类:氧化还原酶第二大类:转移酶第三大类:水解酶第四大类:裂合酶第五大类:异构酶第六大类:连接酶(合成酶)国际生物化学酶委员会的系统命名每一种酶有一个四位数的号码第一位数表示大类;第二位数表示亚类;第三位数表示次亚类;第四位数表示酶在次亚类中的编号。

如乳酸脱氢酶:1.1.1.27三糖磷酸异构酶:5.3.1.1尚有少数的酶没有系统命名,因为它所催化的反应还没有精确地确定。

缺点:1、没有考虑到酶的来源。

从不同组织和器官中提取的酶可以催化相同的反应,但他们可能含有不同的氨基酸组合;2、使用不便。

二、同功酶(同工酶)在同一个生物品种或组织中可能存在着能催化系统反应的不同的酶的形式。

它们的差异:氨基酸顺序、共价性质或三维结构等。

电泳分类三、多酶体系多酶:指具有两种以上的催化活力的酶。

酶委员会建议,酶具有多于一种的催化活力,它应被称为酶系。

分支酶:能催化去除糖原中的1,6-分支,具有两种催化活力,即淀粉1,6-葡萄糖苷酶和4-a-D-葡聚糖转移酶,在酶分类中出现两次,3.2.1.33和2.4.1.25。

第四节酶学对于食品科学的意义与酶有关1、食品原料生产2、食品贮藏3、食品制造4、食品运销5、食品检测第二章酶的结构与功能判断是非: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然而并非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

第一节新酶的发现1、抗体酶具有催化活性的抗体。

是抗体的高度专一性与酶的高效催化能力相结合的产物。

2、人工酶人工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多肽或蛋白质。

1977年Dhar等人报道,人工合成的Glu-Phe-Ala-Glu-Ala-Ser-Phe八肽具有溶菌酶的活性。

其活性是天然溶菌酶的50%。

3、模拟酶利用有机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的一些比酶结构简单得多的具有催化功能的非蛋白质分子。

它可以模拟酶对底物的结合和催化过程,既可以大大派酶催化功能的高效率,又能克服酶的不稳定性,这样的物质分子,称为模拟酶。

用糊精已经成功地模拟了胰凝乳酶等多种酶。

4、核酶近年来在生物体内发现的一些具有类似酶催化作用的RNA 和DNA,被称为核酶,Ribozyme。

这一重大发现,对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研究,以及基因疾病、病毒和肿瘤的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二节酶在机体中的分布和作用1、作用:作为生物催化剂,促使反应在体温条件和常压下进行。

2、分布:存在广泛。

举例:1)分布:a-淀粉酶:人唾液、胰脏、猪胰脏、牛胰脏、细菌都水解a-1,4-糖苷键,但在蛋白质结构上是不同的。

2)不同生物和生物的不同时期,酶的种类和含量不同第三节酶的蛋白质构成氨基酸是所有蛋白质的构成单位。

天然存在的氨基酸已分离出175种,但仅有20种氨基酸存在于蛋白质中。

一、蛋白质的分类1、单纯蛋白:仅由氨基酸组成。

如:核糖核酸酶、胰凝乳酶、胰蛋白酶等。

2、结合蛋白:除了氨基酸之外还有有机和无机组分。

如:1)色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POD、CAT等都含有铁卟啉辅助因子;2)非血红素金属蛋白,如铁蛋白;3)脂蛋白,如血液中含有的a-脂蛋白等;4)糖蛋白,糖基。

例如,粘蛋白,是唾液、胃液和内分泌液的主要成分;5)磷蛋白,磷。

如酪蛋白和胃蛋白酶;6)需要各种不同辅助因子的酶。

二、酶蛋白的组成---氨基酸1、氨基酸的缩写与组成:复习!2、氨基酸通过肽键连结成多肽链氨基酸+氨基酸+…=多肽+水分子基本概念主链:构成多肽的有规则的部分;侧链:多肽链中可变化的部分;残基:多肽链中的一个氨基酸单位被称为一个残基。

三、酶蛋白的二级与高级结构1、二级结构1)a-螺旋(helix)(右手)2)B-折叠(replicate, fold over)(片)3)三股螺旋(胶原螺旋)动物结缔组织---胶原蛋白---胶原纤维组成:Gly (35%), Ala (11%), Pro(12%), Hypro(9%) 无-NH,胶原蛋白中无a-螺旋,借助Gly残基的肽键之间形成氢键而组成三股螺旋(右手),其中每一股是左手螺旋。

2、三级结构进一步折叠成更紧密的结构。

例如,几乎所有的极性氨基酸处于蛋白质分子的表面,而几乎所有的非极性氨基酸处于蛋白质分子的内部。

稳定三级结构的键或作用力:Vander Walls力、静电力、疏水力、氢键、二硫交联等。

3、酶蛋白的四级结构1、不同数目的多肽链组成如:RNA酶、溶菌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一些a-淀粉酶由一条多肽链组成。

而很多酶由两条以上的多肽链组成。

如:抗坏血酸氧化酶(EC.1.10.1.6)由6条多肽链组成;脂氧合酶(EC.1.13.11.12)由2条多肽链组成。

乳糖酶(EC.3.2.1.23)由4条多肽链组成。

2、稳定酶蛋白四级结构的键和作用力键和作用力:疏水键和静电相互作用力为主。

4、酶的存在存在状态:在生物组织中,酶以完全溶解的状态或以同膜结合的状态存在。

在电子输送链中的酶,以有次序的方式结合到结构蛋白质上。

第四节酶的作用机理及活性测定一、酶的活力测定指酶的催化能力。

在特定的系统和条件下,酶作用的化学反应所进行的速度,就代表酶活力。

2、酶活力测定过程要求:快速、简便、准确。

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将酶与底物混合,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定反应液中底物和产物的量。

测定步骤:(1)根据酶的专一性,选择适宜的底物,并配制成一定浓度底物溶液。

注意:均匀、纯度、新鲜。

(2)根据资料或试验结果,确定酶催化反应的温度、pH 等条件。

T:室温(25),体温(37)、最适温度或其他。

pH:最适。

Buffer solution(3)在一定的条件下,将一定量的酶液与一定量的底物溶液混合均匀,适时记下反应时间。

(4)反应到一定的时间,取出适量的反应液,运用各种适合的生化检测技术,测定产物的生成量和底物的减少量。

3. 酶活力测定方法(1)初速度法酶反应的过程若用产物生成和时间关系作图,反应速度即为此曲线的斜率。

反应速度逐渐降低的原因:底物浓度降低和产物浓度增加加速了逆反应的进行;产物的抑制作用;酶的部分失活等。

在实际测定过程中,为了保证测得的是初速度,往往使底物浓度足够大,把酶完全饱和。

(2)终止法是指在恒温反应系统中进行酶促反应,间隔一定的时间,分几次取出一定容积的反应液,使酶即可停止作用,然后分析产物的生成量或底物的消耗量。

这是最古典的但仍然经常使用的方法,几乎所有的酶都可以根据这一原理,设计测定其活力的具体方法。

使酶停止作用常使用强酸、强碱、三氯乙酸、SDS(十二烷基硫酸钠)等,或迅速加热使酶失活或变性,放到冰粒或冰盐上(使温度降到10度以下)。

酶反应的底物或产物可用以下方法测定:化学法: 利用化学反应使产物变成一个可用某种物理方法测定的化合物。

如根据比色、酸碱滴定、量热、量气法等来计算酶的活力。

放射性化学法: 用层析或电泳的法将具有同位素标记的底物和产物分离,测定产物(或底物的放射性)就可得知酶的活力。

同位素有:3H、14C、35P、113I,计数器记录。

酶偶联法:有些酶促反应的产物不易直接测定,需加入一指示酶转变成可测定的产物。

(3)连续法不需要取样终止反应,而是基于反应过程中光谱吸收、气体体积、酸碱度、温度、粘度等变化,用仪器跟踪监测反应进行的过程,记录结果,算出酶活性。

此法使用方便,一个样品可多次测定,且有利于动力学研究,但很多酶反应还不能用该法测定。

(4)酶分析的自动化是指从加样、启动反应、检测、数据记录及结果处理等整个过程由仪器自动操作。

主要基于反应的初速度原理。

4. 酶的活力单位国际单位(IU):EC规定在25°C,在最适底物浓度、最适缓冲液离子强度和pH的系统内,1min转化一个微摩尔底物所需要的酶量,称为1IU。

比活力:是纯度的量度,指单位重量的蛋白质中所含的某种酶的催化活力。

Specific catalytic activity // IU·mg-1,比活力越高,表示酶越纯。

5、酶反应的动力学原理1)酶活性部位的本质(1)Fisher提出“锁钥学说”(2)Koschland提出“诱导楔合”学说(1)Fisher提出“锁钥学说”底物类似钥匙,酶类似锁。

在酶蛋白质的表面存在一个和底物结构互补的区域,如果一个分子的结果能和这个区域充分互补,那么它就能与酶相结合;当底物分子上敏感的键正确地定向到酶的催化部位,底物就有可能转变成产物。

(2)Koschland提出“诱导楔合”学说A、酶和底物在形成吸附络合物以前是分离的,此时酶的活性部位不存在和底物结构互补的构象;B、当底物分子接近酶表面时,引起肽链位置的变化,从而使它和底物的形状达到紧密一致。

(1)底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度的影响* 反应图示*Michaelis-Menten方程(2)酶浓度对催化反应速度的影响反应图示(3)pH值对酶催化反应速度的影响最适pH:酶活力最高时的pH。

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影响酶的稳定性影响酶与底物结合,以及催化底物转变为产物(4)温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采用温度来控制酶反应速度的意义:低温保藏可减少酶对食品软化、不良风味的形成,以及成熟的影响。

高温抑制酶活性,保持食品品质。

第五节固定化酶及其功能1、定义在酶促反应过程中,将酶定位或限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使其在反应后易于和反应物及产物分开,从而达到反复使用和连续生产的新型酶制剂。

2、优点1)反复使用。

2)能与反应物分开,生产过程容易控制。

3)由于三级结构得到稳定,酶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4)产物中不含酶,利于提高食品质量。

5)是研究酶动力学的良好模型。

3、历史4、固定方法5、应用1)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生产果糖玉米淀粉---液化---糖化--- 过滤--- 精制---离子交换---蒸发---异构化(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精制--- 离子交换--- 浓缩---高果糖浆2)固定化葡萄糖淀粉酶---生产葡萄糖玉米淀粉---液化---糖化(固定化葡萄糖淀粉酶) --- 过滤--- 精制---离子交换---蒸发---浓缩---葡萄糖3)其他:啤酒、制药行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