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

合集下载

脑梗死

脑梗死

脑梗死一、概述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血液供应明显减少或停止,无充分的侧支循环或侧支循环未能有效建立而出现脑组织缺血、水肿、坏死的疾病。

包括脑血栓形成(又称动脑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原则脑梗死以不可逆的神经组织损害为主要特征,其临床症状类似于TIA。

由于局部脑组织神经元死亡,出现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

脑梗死包括三种类型:稳定型,缓解型和进展型。

稳定型脑梗死为恒定的神经功能障碍,既不改善也不恶化。

缓解型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在几天或几周后逐渐恢复,而进展型脑梗死最初发作的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呈持续性恶化。

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1)常用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2)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3)发病较缓慢,多逐渐加重或呈阶段性进展,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4)一般发病后1—2d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5)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6)应作cT或MRI检查。

(7)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可不作,疑有出血性转化者可作。

2.脑栓塞(1)多为急骤发病。

(2)多数无前驱症状。

(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

(4)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5)栓子的来源或为心源性或非心源性,也可同时伴有其他脏器、皮肤、粘膜等栓塞症状。

(6)应作cT或MRI检查。

(7)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

可不作。

疑有出血性转化者可作。

3.腔隙性梗死(1)发病多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脑深部小穿支动脉闭塞引起的脑缺血性微梗死,由吞噬细胞将梗死后的坏死组织清除后形成腔隙。

(2)多无意识障碍。

(3)临床表现都不严重,较常见的为纯感觉卒中、纯运动性偏瘫、共济失调性偏瘫,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症或感觉运动卒中等。

(4)多进行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5)腰穿脑脊液无红细胞。

脑梗死ppt课件

脑梗死ppt课件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脑梗死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脑血管 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 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危险因素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 高血脂、吸烟、饮酒、肥胖、缺乏运动 等。此外,年龄、性别、遗传等因素也 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多样,取决于梗死部位和范围。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感觉障 碍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脑梗死需要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其他脑血管疾病进行鉴别。鉴
别要点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02
与非血管性头痛的鉴别
部分脑梗死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症状,需要与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非血
管性头痛进行鉴别。鉴别要点包括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03
与颅内占位性病变的鉴别
脑梗死有时需要与颅内肿瘤、脓肿等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鉴别要点包
抗凝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抗凝药物种类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等,这些药物能够抑制血液凝固过程,防止血栓形成和扩大。
抗凝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凝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2)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 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3)密切观察患者出血倾向等副作用;(4)定期监测凝血功能等指标;(5)避 免与其他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同时使用。
VS
诊断流程
首先,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 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危 险因素。其次,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医 生会初步判断是否为脑梗死,并安排相应 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以明确诊 断。最后,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会 给出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脑梗死

脑梗死

中 脑 综 合 征
Benedikt综合征
Claude综合征
Parinaud综合征垂ຫໍສະໝຸດ 注视麻痹。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
Foville综合征 1.同侧周围性面瘫 2.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 3.对侧肢体瘫痪。 1.同侧面神经、展神经麻痹 2.对侧偏瘫。 1.对侧小脑性共济失调 2.对侧肢体及躯干深浅感觉障 碍 3.同侧三叉神经感觉和运动障 碍 4.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 Millard-Gubler综合征
CT血管成像可清楚显示出全身各脏器的血管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不合宜人群: (1) 对对比剂过敏的患者。 (2) 颅内椎管内肿瘤,动脉瘤, 血管畸形及感染者。 (3) 有癫痫病史者。 (4) 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 (5) 恶性肿瘤所致饿消耗状态,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失衡者。 (6) 婴幼儿 及60岁以上老年患者。 (7) 糖尿病、甲亢、嗜酸细胞瘤患者。 (8) 某些特 殊扫描者(如各部位动态扫描,肝双期/三期扫描、CT血管成像等)。 检查前禁忌:做CT检查的患者,应取下检查区域金属类物品,以减少伪影。
大脑中与大脑后动脉,或大脑前、 位于顶、枕、颞交界处 中、后动脉皮质支间的分水岭区 以偏盲最常见,可伴有情感 淡漠,记忆力减退和 Gerstmann综合征 大脑前、中、后动脉皮质支与深 穿支或大脑前动脉回返支 (Heubner动脉)与大脑中动脉 的豆纹动脉间的分水岭区梗死 纯运动性轻偏瘫和(或)感觉障 碍、不自主运动
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 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 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 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 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 分水岭脑梗死
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


病灶侧单眼黑蒙,或病灶侧Horner征 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等 优势半球受累还可有失语,非优势半球受 累可出现体像障碍等。 急性颈内动脉主干闭塞可产生明显的意识 障碍。

脑梗死PPT

脑梗死PPT

脑梗死PPT简介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危险性脑血管疾病,通常由于脑动脉供血不足或闭塞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发脑细胞的损伤和死亡。

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在老年人群体中尤为常见。

本文档将介绍脑梗死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定义脑梗死指的是脑动脉血流突然中断或减少,导致相关脑区域缺氧,脑细胞受损或坏死的情况。

通常,脑梗死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大面积脑梗死和小面积脑梗死。

大面积脑梗死通常由一条大脑动脉的栓塞所致,而小面积脑梗死则是由一条小脑动脉的栓塞引起。

病因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很多,常见的病因包括:1.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上的胆固醇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和闭塞,减少了脑组织的血液供应。

2.血栓形成:在血管内形成的血栓可能堵塞脑动脉,导致脑梗死。

3.血管炎症:某些血管炎症可能导致血管壁增厚和狭窄,从而引发脑梗死。

4.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硬化和血管病变,增加脑梗死的风险。

5.糖尿病:糖尿病会使血管壁增厚和硬化,进一步引发脑梗死。

6.心脏病:心脏病患者可能存在心脏血栓形成的风险,这些血栓可能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引发脑梗死。

症状脑梗死的症状通常与受影响的脑区域有关,常见的症状包括:1.偏瘫或麻木:受影响的脑区域控制肌肉运动,患者可能出现肢体无力或麻木的症状。

2.言语障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说话困难、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的症状。

3.失眠或昏迷:严重的脑梗死可能导致患者失去意识或昏迷。

4.头痛或眩晕:一些患者可能在脑梗死前出现头痛、眩晕或视力模糊等症状。

5.注意力不集中或思维障碍:脑梗死可能影响认知能力,导致患者注意力不集中或思维障碍。

诊断针对脑梗死的诊断主要包括:1.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家族病史等信息。

2.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血压和心脏等指标。

3.影像学检查:脑梗死的影像学检查常包括CT扫描、MRI和脑血管造影等,这些检查可以显示脑血管的异常情况。

脑梗死教学ppt

脑梗死教学ppt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 视觉障碍
言语表达障碍 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
1.运动障碍: 随意运动功能的降低或丧失,主要表现为瘫痪,是脑梗死最常见症状。
➢ 中枢性面瘫:嘴角歪斜,鼻唇沟变浅,流涎。 ➢ 中枢性舌瘫:伸舌偏斜。 ➢ 肢体瘫:偏身或单侧,不能抬腿,手不能高举,握物不稳等。 ➢ 其他瘫痪。
➢ 智能障碍 ➢ 眩晕 ➢ 延髓麻痹 ➢ 共济失调 ➢ And so on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
1.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脑梗死 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 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 2.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脑梗死 大脑后动脉血栓形成 椎动脉血栓形成 基底动脉血栓形成
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
皮层支闭塞
头颅CT平扫 脑梗死
脑梗死发病后的24小时内,一般无影像学改变。这 个时候,需要头颅MRI检查协助明确诊断。
头颅MRI:可以显示发病数小时后脑梗死病灶。
DSA检查 明确脑梗死的责任血管
脑梗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脑梗死的诊断
脑梗死的鉴别诊断
➢脑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脑栓塞 ➢颅内占位性病变
2.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积极处理各项可进行干预的脑卒中危险因素。 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低脑卒中复发的危险性。 对脑卒中后抑郁、认知障碍的干预。
小结
➢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 ➢ 临床表现与梗死部位直接相关 ➢ 头颅CT及MRI可明确诊断 ➢ 治疗分为急性期治疗和康复期治疗。
思考题
• 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是什么? • 脑梗死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 鉴别脑梗死和脑出血最迅速的影像学检查是什么?
偏身运动障碍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 视觉障碍

脑梗死

脑梗死

疾病名:脑梗死英文名:cerebral infarction缩写:CI别名:脑梗塞ICD号:I63.9分类:神经内科概述: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病变。

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

脑梗死发病24~48h后,脑CT扫描可见相应部位的低密度灶,边界欠清晰,可有一定的占位效应。

脑MRI检查能较早期发现脑梗死,表现为加权图像上T1在病灶区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MRI能发现较小的梗死病灶。

流行病学:我国1986~1990年大规模人群调查显示,脑卒中发病率为109.7/10万~217/10万,患病率为719/10万~745.6/10万,死亡率为116/10万~141.8/10万。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约为1.3∶1~1.7∶1。

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加,45岁后均呈明显增加,65岁以上人群增加最明显,75岁以上者发病率是45~54岁组的5~8倍。

存活者中50%~70%病人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1990年张葆樽等进行的580多万人口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重症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为115.61/10万,患病率为256.94/10万,死亡率为81.33/10万,我国每年新发生脑卒中病人近150万人,年死亡数近100万人。

脑梗死病人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

病因:脑血管病是神经科最常见的疾病,病因复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根据常规把脑血管病按病因分类分为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改变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另外,临床上许多人即使具备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却未发生脑血管病,而一些不具备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却发生脑血管病,说明脑血管病的发生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和不良嗜好等。

脑梗死-PPT课件精选全文

脑梗死-PPT课件精选全文

支持疗法
2)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供氧,必要 时气管切开。
3)营养:72小时以内可以靠静脉输液维持, 72h仍不能进食者插鼻饲管。
恢复期: 脑水肿、颅高压症状消退后即进入恢复期。
1、一般治疗:按病人经济条件可适当造用
改善脑循环、神经促代谢药和中药。
2、康复治疗:有神经功能缺损(语言障碍、 瘫痪等)者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
眼一过性失明、同侧Horner征 精神障碍、尿潴留、强握、吸吮反射、对侧
短暂性共济失调
临床表现
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 常见症状:眩晕、呕吐、平衡障碍、复视、眼 震、共济失调、偏盲或象限盲、面部麻木、 交叉性瘫痪; 严重者出现四肢瘫痪、昏迷、高热、瞳孔缩小、 死亡;
脑干综合征: Weber 综合征、Benedit综合征、椎—基底 动脉尖综合征(TOBS)、 Millard-Gubler 综合征、Foville 综合征、 Wallenberg综合 征、闭锁综合征
脑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一)
一般特点




TIA












一般特点
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者以中老年多见 由动脉炎所致者以中青年多见 静息状态下发病 1/4病前有TIA发作史 大多无意识障碍 神经系统症状多在发病后10余小时或1~2天 内达到高峰
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闭塞: 常见症状:三偏症状、失语、体象障碍、单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
脑梗死 (缺血性脑卒中 )
概念: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 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脑梗死ppt课件

脑梗死ppt课件
患者年龄:65岁 性别:男
病史:高血压、高血脂
病例一: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成功案例
01
症状
突发性言语不清、右侧肢体乏 力
02
诊断
急性脑梗死
03
04
治疗
溶栓治疗,恢复良好
总结
急性脑梗死患者要尽早诊断和 治疗,溶栓治疗是有效的治疗
方法。
病例二
患者年龄:70岁 性别:女
病史:糖尿病、高血脂
病例二
症状
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
康复目标
通过物理疗法、作业疗法 、言语疗法等技术,帮助 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 生活质量。
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 括治疗时间、治疗项目、 家庭康复等。
康复设备
使用康复设备,如助行器 、轮椅、假肢等,辅助患 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护理原则
预防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预防 并发症的发生,如肺炎、 压疮等。
溶栓治疗
总结词
溶栓治疗是一种紧急治疗手段,用于在脑梗死发病早期,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流,减轻脑损伤 。
详细描述
溶栓治疗通常在发病3小时内进行,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等,将血栓溶解,恢复 脑部血流。但需要注意的是,溶栓治疗需要在专业医院进行,并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神经保护治疗
总结词
神经保护治疗旨在保护脑细胞,防止缺 血缺氧导致的细胞死亡,促进脑功能恢 复。
VS
详细描述
神经保护治疗包括多种药物和治疗方法, 如钙离子拮抗剂、谷氨酸拮抗剂、抗氧化 剂等,以及高压氧治疗、经颅磁刺激等非 药物治疗手段。这些方法可以减轻脑细胞 损伤,促进脑功能恢复。
外科治疗
总结词

脑梗死课件ppt课件

脑梗死课件ppt课件
脑梗死课件
目 录
• 脑梗死概述 • 脑梗死治疗 • 脑梗死预防 • 脑梗死康复 • 脑梗死护理
01
脑梗死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 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和病因,脑梗死可 分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心源性 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等。
病因与病理
通过手术剥离颈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 改善颈动脉狭窄程度,增加脑部供血,减 少脑梗死的风险。
对于严重的颈动脉或脑血管狭窄,可以通 过支架植入术扩张血管,改善脑部供血。
取栓术
去骨瓣减压术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通过取栓术将 阻塞脑血管的血栓取出,恢复脑部供血。
对于大面积脑梗死导致颅内压升高、脑疝 形成的患者,可以通过去骨瓣减压术减轻 颅内压,挽救患者的生命。
言表达能力。
心理治疗
针对脑梗死后常见的心理问题 ,如焦虑、抑郁等,进行心理
疏导和支持。
康复过程中的心理支持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的 心理问题,如焦虑、抑
郁等。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 助患者调整不良认知模 式,改善情绪和行为问
题。
家属支持
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培训 和教育,提高家属对患 者的支持和关爱程度。
定期评估
在康复过程中,定期评估 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 整康复计划,确保康复效 果。
康复治疗手段
01
02
03
04
物理疗法
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 ,如电刺激、超声波等,改善 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减轻疼痛。
作业疗法
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手功 能训练等,提高患者的自理能

脑梗死健康宣教内容护理

脑梗死健康宣教内容护理

脑梗死健康宣教内容护理一、什么是脑梗死?脑梗死是指大脑血管突然阻塞,导致供血不足,细胞缺氧坏死的病变。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头痛、眩晕、偏瘫、言语困难等。

二、脑梗死的危险因素1. 高血压:长期不控制高血压会增加患脑梗死的风险;2. 糖尿病:糖尿病会损害血管壁,增加脑梗死的发生率;3. 高血脂:高血脂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梗死的风险;4. 吸烟:吸烟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导致血管堵塞,增加脑梗死的发生率;5. 高龄:年龄增长会增加脑梗死的风险;6. 心脏病:心脏病患者易发生血栓形成,增加脑梗死的危险;7. 高血粘度:血液黏稠度高会使血液流动不畅,容易形成血栓。

三、脑梗死的预防护理1. 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少食多餐,减少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 适量运动:每周坚持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等; - 戒烟限酒:尽量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 健康管理: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控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2. 定期监测健康指标:- 血压监测:定期测量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血糖监测:控制血糖水平,避免出现高血糖;- 血脂监测:定期检查血脂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心电图检查: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了解心脏状况。

3.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可以减少血栓形成;- 降压药物:针对高血压患者,定期服用降压药物;- 控制血糖药物:针对糖尿病患者,按医生嘱咐规律服用药物。

四、脑梗死患者的护理1. 定期复查:患者需定期复查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2. 注意饮食:患者需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3. 合理用药: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规律服用药物,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4. 保持心情愉快:积极面对生活,保持乐观的心态,减轻压力;5. 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交叉感染;6. 定期康复训练:脑梗死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肢体功能和语言能力;7. 亲属陪伴:患者需要家人的关心和陪伴,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

2024版年度脑梗死

2024版年度脑梗死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血栓形成、栓塞、血管痉 挛等,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 而发生坏死。
4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最 常见的一种类型,占全部 脑卒中的70%~80%。
2024/2/3
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 症、心脏病、吸烟、饮酒 等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地域与季节分布
2024/2/3
脑梗死
1
目录
2024/2/3
• 脑梗死概述 • 影像学检查与评估 • 急性期治疗与干预措施 • 康复期管理与康复训练 • 预防措施及健康教育 • 总结与展望
2
01
脑梗死概述
Chapter
2024/2/3
3
定义与发病机制
2024/2/3
定义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 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 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 或软化。
健康教育
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 教育,提高他们对脑梗死康复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2
05
预防措施及健康教育
Chapter
2024/2/3
23
高危人群筛查和管理
确定高危人群
包括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患者,或有脑梗死家族史 的人群。
定期进行筛查
对上述高危人群进行定期脑血管筛查,包括颈部血管超声、TCD、 MRI等。
护剂的治疗效果。
2024/2/3
16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2024/2/3
并发症种类
01
脑梗死急性期常见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深静脉
血栓等。
预防措施
02
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合理饮食,预防

脑梗死

脑梗死
脑梗死
脑梗死的概念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而言。 临床上常见的有动脉粥样硬化性 血栓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 栓塞、分水岭梗死、腔隙性梗死等。 其中脑血栓形成是较为常见者。
脑血栓形成的病因
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 尿病、高脂血症可加速脑动脉硬化的进展。 少见的病因为脑动脉炎、结缔组织病、肿 瘤、血液高凝状态等。
糖。使用脱水剂时要注意监测肝肾功能的变 化、水电解质平衡。 4.改善微循环:可应用低分子肝素钙。 5.抗凝治疗; 6.脑保护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钙拮抗剂, 如尼莫地平;脑代谢复活剂,如包磷胆碱、 吡拉西坦等。 7.中药治疗:可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治疗 原则,可用丹参、红花等。 8.高压氧舱治疗:能提高氧的供应,促进侧支 循环形成:使正常血管收缩,增加病变部位
的生活方式,忌烟酒,饮食宜清淡,以低脂、 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食物为宜。对缺血性脑 血管病发作应积极治疗,以减少脑血栓形成。 老年人晨起时不要急于起床,最好在床边静 坐10分钟后缓慢站起;参加适当的运动,以 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
谢谢!
能的训练和康复。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动态评估病人的意识状态、生 命体征、肢体活动能力、语言能力。 2.早期康复活动 帮助病人早期进行活动, 保持瘫痪肢体各关节和功能位置,并告知病 人及家属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教会病人及家 属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肢体的方法,以及翻 身技巧,帮助病人训练平衡和协调能力。 3.饮食护理 鼓励病人进食低盐低脂食物、饮
脑血液灌注:增强脑组织有氧代谢,减少无 氧代谢,加速酸性代谢产物的清除,为神经 组织的再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良好的 物质基础。
恢复期治疗
脑血栓形成病人的神经症状和体征不再加 重,并发症得以控制,生命体征平稳,表示 病人已进入恢复期,此时的治疗主要是促进 神经功能的恢复,要让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和 锻炼。目前的观念是康复治疗应与疾病治疗 同时进行,既贯穿于起病到恢复期的整个阶 段。要求医护人员、病人和家属积极而系统 地进行患肢的被动和主动运动,以及语言功

脑梗死的科普知识

脑梗死的科普知识
时间就是大脑,越早治疗,损伤越小。
何时就医?
早期识别
使用FAST法则(面部歪斜、手臂无力、言语不清 、时间至关重要)来识别症状。
及时识别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何时就医?
定期检查
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监测 心血管健康。
早期发现和管理潜在问题可以降低脑梗死的风险 。
如何预防脑梗死?
生活方式不健康(如吸烟、缺乏锻炼)也会 增加风险。
谁会得脑梗死? 遗传因素
有家族史的人群也更容易罹患脑梗死。
遗传因素可能影响心血管健康。
谁会得脑梗死? 性别差异
研究表明,男性的脑梗死发病率通常高于女 性。
但绝经后的女性风险逐渐增加。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紧急情况
如果发现突发的中风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尽快就医。
吸烟和过量饮酒是脑梗死的主要可控风险因 素。
如何治疗脑梗死?
如何治疗脑梗死? 急救治疗
对于缺血性脑梗死,常用的急救药物包括溶栓药 物,可以在发病后的“黄金时间”内使用。
溶栓治疗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如何治疗脑梗死? 康复治疗
脑梗死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语言、运动 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脑梗死的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脑梗死? 2. 谁会得脑梗死? 3. 何时就医? 4. 如何预防脑梗死? 5. 如何治疗脑梗死?
什么是脑梗死?
什么是脑梗死?
定义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流供应不足,导致脑细胞 缺氧和营养不足,从而引发的脑组织损伤。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血块或动脉狭窄引起的。
什么是脑梗死?
如何预防脑梗死? 健康饮食
均衡饮食,减饮食被认为对心脑血管健康有益。

脑梗死-精品医学课件

脑梗死-精品医学课件

临床分型: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

完全前循环梗死

部分前循环梗死

后循环梗死

腔隙性梗死
病因分型:TOAST分型
(trial of org 10172 in an acute stroke treatment)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心源性栓塞型

小动脉闭塞型

其他明确病因型

不明原因型
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 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所致 ⑴眩晕、恶心、呕吐、眼震(前庭神经核) ⑵交叉性感觉障碍(三叉神经脊束核及对侧交
叉的脊髓丘脑束) ⑶同侧Horner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 ⑷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舌咽、迷走及疑核) ⑸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绳状体或小脑)
鉴别诊断:
(1)
脑梗死
发病年龄
常见病因 TIA史 起病状态 起病缓急 血压 全脑症状
中老年
动脉粥样硬化 多见 多在静态时 较缓(以时、日计) 正常或增高 轻或无
意识障碍 较轻或无
眼底
动脉硬化
脑膜刺激征 无
偏瘫
多见
头颅CT 脑实质内低密度病灶
MRI
DWI高信号
脑出血
中老年
高血压 少见 多在动态时 较急(以分、时计) 明显增高 头痛、呕吐、嗜睡、打哈欠等
治疗
急性期的治疗原则:
超早期-溶栓治疗(发病6h内) 综合保护治疗 个体化治疗原则 整体化治疗
1.内科综合治疗:
卧床休息,注意护理;控制血糖(>11mmol/ L);气道支持、控制感染;吞咽困难的处理、 营养支持;

脑梗死ppt课件

脑梗死ppt课件

21
延髓背外侧综合症:
(Wallenberg syndrome)
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闭塞 眩晕、呕吐、眼震 球麻痹 共济失调 Horner征 交叉性感觉障碍
22
(3)基底动脉血栓形成
基底动脉主干闭塞 眩晕、恶心、呕吐及眼球震颤,复视,构音 障碍,吞咽困难及共济失调等,病情进展迅 速而出现球麻痹,四肢瘫,昏迷,并导致死 亡。 基底动脉分支的闭塞 各种临床综合征如: 闭锁综合征 基底动脉 尖综合征
①中老年患者;多有相关危险因素; ②发病前可有TIA; ③安静休息时发病较多, ④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并持续 24小时以上,症状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逐渐 加重; ⑤多数患者意识清楚,但偏瘫、失语等神经 系统局灶体征明显; ⑥头颅CT早期正常,24~48消失后出现低 密度灶。
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
大 脑 后 动 脉 Willis 环
4
小 脑 后 下 动 脉
小 脑 前 下 动 脉
脑 桥 支
内 听 动 脉
小 脑 上 动 脉
脑血栓形成 的好发部位
1.颈内动脉起始 部和虹吸部、 2.大脑中动脉起 始部、 3.椎动脉及基底 动脉中下段
5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 是指在脑动脉本身病变的基础上,动脉管壁 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在无足够侧支循环 的情况下,该动脉供血区域的脑组织发生急 性缺血坏死。90%以上的脑血栓形成是在 动脉硬化的基础上ral infarction)
概念: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
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常见类型: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腔隙性梗死 分水岭梗死
2
脑部的血液供应

脑梗死课件

脑梗死课件

脑梗死课件一、脑梗死概述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

脑梗死是我国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本课件旨在提高大家对脑梗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治疗。

二、脑梗死的病因与发病机制1.病因脑梗死的病因包括血管内因素和血管外因素。

血管内因素主要有血栓形成和栓塞,血管外因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2.发病机制(1)血管内皮损伤: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因素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使血管壁发生炎症反应,进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2)血液成分改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可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形成血栓。

同时,心脏疾病、动脉瘤等可导致栓子脱落,随血液流动至脑部,形成脑栓塞。

(3)神经细胞损伤:脑梗死发生时,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神经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内钙离子超载,自由基产生过多,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等,最终导致神经细胞损伤和死亡。

三、脑梗死的临床表现1.症状脑梗死的症状取决于梗死部位和梗死面积。

常见症状包括:(1)偏瘫:一侧肢体无力、麻木。

(2)偏盲:一侧视野缺失。

(3)偏身感觉障碍:一侧身体感觉减退或消失。

(4)失语:语言表达或理解障碍。

(5)眩晕、恶心、呕吐等。

2.体征脑梗死的体征包括:(1)肌力减退:梗死侧肢体肌力下降。

(2)肌张力增高:梗死侧肢体肌张力增高。

(3)腱反射亢进:梗死侧肢体腱反射亢进。

(4)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阳性。

(5)眼球震颤、眼肌麻痹等。

四、脑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脑梗死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头颅CT 和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明确梗死部位、范围和程度。

2.鉴别诊断脑梗死需要与其他脑血管疾病进行鉴别,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瘤等。

还需与颅内感染、脱髓鞘疾病等非血管性疾病进行鉴别。

五、脑梗死的治疗脑梗死的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脑部血液供应,减轻神经细胞损伤,防治并发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塞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影像中心
【目的要求】
1、了解:脑梗塞病因。

2、熟悉:脑梗塞病理。

3、掌握:
(1)脑梗塞的CT和MR表现(2)出血性脑梗塞的CT和MR表现(3)腔隙性脑梗塞的CT和MR表现
【脑梗塞病因】
♦脑梗塞:急性脑血管闭塞引起脑缺血而造成脑组织坏死。

♦病因:
–脑血管阻塞
1. 血栓性:动脉硬化
2. 栓塞性:气体、脂肪栓、赘生物等
–血液循环障碍
低血压;凝血状态。

【脑梗塞病理】
♦坏死期:< 2天
4~6hr,功能损害,组织学改变不著。

6~24hr,出现血管源性水肿,进而神经细
胞坏死。

♦软化期:2~3 天
病区软化,神经细胞及纤维消失。

♦恢复期:
坏死组织被吞噬细胞清除,病灶为星形细胞及纤维化代替或形成囊腔。

【脑梗塞CT表现(增强)】♦出现强化时间:5~6 天;2~3周高峰,可延续一月以上。

♦形态:斑点片状,条状、环状或脑回状强化。

♦机理:血脑屏障破坏;新生血管及局部血流量增加。

【脑梗塞的MR表现】
♦信号改变
发病2小时即有改变,病区呈长T1、T2信号。

扇形。

♦占位效应
♦增强扫描:与CT者相似。

【出血性脑梗塞】
♦出血性脑梗塞:梗塞后在缺血区内有血液溢出。

♦时间:脑梗塞1~数周后。

♦发生率:3~5%。

【出血性脑梗塞】
♦出血机理
–血管壁破裂
–血管内栓子或血栓脱落,血管再

–血管再灌注至坏死区
【出血性脑梗塞CT表现】
♦梗塞区内出现高密度出血灶。

多为散在斑点、片状,或形成大小不定的血肿。

♦占位效应,强化等同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
♦概念:腔隙灶是累及脑干及脑深部神经结构(如基底节、内囊及丘脑等)的小的局灶性脑梗塞。

♦受累动脉:脑深部穿支,如豆纹动脉、
脑干穿支。

发生于动脉硬化后。

【腔隙性脑梗塞CT和MR表现】
♦急性期:24hr内常为阴性。

♦一周后:病灶呈圆形、卵圆形边缘不清的低密度灶。

MR则呈等或长T1,长T2信号灶。

♦3~4周后:成囊性病灶。

脑积液样密度或信号。

♦病灶大小:一般在5~15mm,大者可达25mm。

♦部位:脑深部,包括半卵圆形区、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内、底节区、丘脑、内囊部位。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