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工程》综合复习资料.docx

合集下载

分离工程---复习课

分离工程---复习课

多组分精馏塔流程组织原则。 1、按相对挥发度大小依次分离(relative volatility) 2、顶釜出料摩尔数基本相等(mole of distillate and bottoms) 3、挥发度接近的物料应该放在最后一个塔分离(α≈1) 4、要求纯度高的两组分的分离应该放在最后分离,腐蚀性高 大的、热敏性强的(容易出现结焦或者聚合)应该尽早分离。 (high purity、corrosive、thermal sensitivity、 polymerization )
料的液相组成。
⑵逐板计算 恒分子流的逐板计算:
一、基本计算式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y n ,i
R 1 xn +1,i + xd ,i = R +1 R +1
L + qF − W W = y m ,i + x w ,i L + qF L + qF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x m +1,i
二、计算方法 从塔顶向下计算: 已知xdi 从塔釜向上计算: 已知xwi
2、萃取精馏 萃取精馏的基本原理、萃取剂的选择条件、萃取剂加入位 置、流程(中间采出流程等); 萃取精馏操作注意事项、与恒沸精馏的比较; 萃取精馏中萃取剂的用量、选择度的计算、萃取精馏塔简 捷计算方法。
lg
( α12 ) S
α12
′ ′ ′ ⎦ = x S ⎡ A1 S − A2 S − A12 ( 1 − 2 x1 ) ⎤ ⎣ ′
(ki − 1)zi = 0, 用气化率表示 ⎧ ⎪∑ (k − 1) + 1 ν ⎪ i ⎨ (ki − 1)zi = 0,用液化率表示 ⎪ ⎪∑ ki + (1 − ki )e ⎩

分离工程复习资料.doc

分离工程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绪论1、生物工程学的概念:生物工程学亦称生物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利用生物体或生物过程生产有经济价值产品的学科,生物工程是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生物工程学的研究领域: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酶工程。

2、生物分离工程的概念:是生物化学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从发酵液、酶反应液或动植物细胞培养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因它处于整个生物产品生产过程的后端,又称为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它描述了生物产品分离、纯化过程的原理、方法和设备。

3、生物分离加工过程按工艺流程顺序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发酵液的预处理、提取、精制和成品加工。

第二章发酵液的预处理1、发酵液的一般特征有哪些?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和要求有哪些?(1)组分大部分是水;(2)产物浓度低;(3)固形物主要是菌体和蛋白的胶状物;(4)含有培养基残留成分;(5)含有代谢副产物;(6)含有色素、毒性物质、热原质等有机杂质。

(一)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1)改变发酵液中固体粒子的物理性质,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2)使产物转入便于后处理的某一相中;3)去除发酵液中部分杂质,以利于后续各步操作。

总之,改变发酵液的性质,以利于固液分离。

(二)、发酵液预处理的要求1、菌体的分离(正确控制发酵终点);2、固体悬浮物的去除;3、蛋白质的去除;4、重金属离子的去除;5、色素、热原质、毒性物质等有机杂质的去除;6、改变发酵液的性质,以利于提取和精制后续工序的操作顺利进行;7、调节适宜的pH值。

2、发酵液预处理的方法有哪些?并简述各种方法的原理和特点?(一)凝聚和絮凝1、凝聚:在投加的化学物质作用下,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聚集成1mm大小块状凝聚体的过程。

(使胶体粒子间的排斥电位降低而发生沉淀)2、絮凝:指某些高分子絮凝剂能在悬浮粒子之间产生桥梁作用,使胶粒形成粗大絮凝团的过程。

(二)、加热法①降低发酵液的粘度;②去除某些热变性蛋白等物质;③降低悬浮液的最终体积,破坏凝胶结构,增加滤饼的孔隙度,使固液分离变得十分容易。

分离工程复习资料

分离工程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生物工程学的概念:生物工程学亦称生物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利用生物体或生物过程生产有经济价值产品的学科,生物工程是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生物工程学的研究领域: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酶工程。

2、生物分离工程的概念:是生物化学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从发酵液、酶反应液或动植物细胞培养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因它处于整个生物产品生产过程的后端,又称为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它描述了生物产品分离、纯化过程的原理、方法和设备。

3、生物分离加工过程按工艺流程顺序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发酵液的预处理、提取、精制和成品加工。

第二章发酵液的预处理1、发酵液的一般特征有哪些?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和要求有哪些?(1)组分大部分是水;(2)产物浓度低;(3)固形物主要是菌体和蛋白的胶状物;(4)含有培养基残留成分;(5)含有代谢副产物;(6)含有色素、毒性物质、热原质等有机杂质。

(一)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1)改变发酵液中固体粒子的物理性质,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2)使产物转入便于后处理的某一相中;3)去除发酵液中部分杂质,以利于后续各步操作。

总之,改变发酵液的性质,以利于固液分离。

(二)、发酵液预处理的要求1、菌体的分离(正确控制发酵终点);2、固体悬浮物的去除;3、蛋白质的去除;4、重金属离子的去除;5、色素、热原质、毒性物质等有机杂质的去除;6、改变发酵液的性质,以利于提取和精制后续工序的操作顺利进行;7、调节适宜的pH值。

2、发酵液预处理的方法有哪些?并简述各种方法的原理和特点?(一)凝聚和絮凝1、凝聚:在投加的化学物质作用下,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聚集成1mm大小块状凝聚体的过程。

(使胶体粒子间的排斥电位降低而发生沉淀)2、絮凝:指某些高分子絮凝剂能在悬浮粒子之间产生桥梁作用,使胶粒形成粗大絮凝团的过程。

(二)、加热法①降低发酵液的粘度;②去除某些热变性蛋白等物质;③降低悬浮液的最终体积,破坏凝胶结构,增加滤饼的孔隙度,使固液分离变得十分容易。

分离工程复习资料

分离工程复习资料

分离⼯程复习资料化⼯分离⼯程考试⼤纲第⼀部分课程性质与⽬标第⼆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标第⼀章绪论⼀、学习⽬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对传质分离过程有⼀个总体了解。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标(⼀)、化⼯分离操作在化⼯⽣产中的重要性(⼀般)识记:化⼯分离操作在化⼯⽣产中的重要性分析。

(⼆)、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次重点)识记: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传质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

第⼆章单级平衡过程⼀、学习⽬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正确理解相平衡热⼒学中的基本概念,掌握平衡常数、泡点、露点和闪蒸过程的计算⽅法。

⼆、知识考核点与考核⽬标(⼀) 相平衡条件(重点)识记:相平衡条件;汽液、液液平衡表⽰⽅法。

(⼆)相平衡常数和分离因⼦(重点)识记:相平衡常数和分离因⼦的含义;状态⽅程法、活度系数法表⽰的汽液平衡常数。

应⽤:⽤状态⽅程法、活度系数法计算汽液平衡常数。

(三)活度系数法计算汽液平衡常数的通式及计算(重点)理解:活度系数法计算汽液平衡常数的四种简化形式。

应⽤:⽤活度系数法计算汽液平衡常数的前三种简化形式计算汽液平衡常数。

(四)泡点和露点计算类型(重点)识记:泡点和露点的含义及四种计算类型。

(五)泡点温度和压⼒的计算(重点)。

应⽤:⽤汽液平衡常数前三种简化形式计算泡点温度和泡点压⼒。

(六)露点温度和压⼒的计算(重点)应⽤:⽤汽液平衡常数前三种简化形式计算露点温度和露点压⼒。

(七)闪蒸过程类型(重点)识记:闪蒸的含义;闪蒸过程的类型及应⽤。

(⼋)等温闪蒸和部分冷凝过程(重点)识记:核实闪蒸问题是否成⽴的两种⽅法。

应⽤:汽液平衡常数与组成⽆关的闪蒸过程的计算。

第三章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分析与简捷计算⼀、学习⽬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掌握各种常⽤的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流程及其简捷计算;了解塔内流量、浓度和温度分布特点。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标(⼀)设计变量(重点)识记:设计变量、可调设计变量、固定设计变量的含义。

分离工程习题完整包括答案.docx

分离工程习题完整包括答案.docx

第一部分填空题非常全的一份复习题,各个方面都到了。

1. 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分离剂 )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 混合过程 )的逆过程。

2. 衡量分离的程度用( 分离因子 )表示,处于相平衡状态的分离程度是(固有分离因子 )。

3. 分离过程是( 混合过程 )的逆过程,因此需加入( 分离剂 )来达到分离目的。

4. 工业上常用( 分离因子 )表示特定物系的分离程度,汽液相物系的最大分离程度又称为(理想分离因子 )。

5. 固有分离因子是根据( 气液相平衡 )来计算的。

它与实际分离因子的差别用(板效率 来表示。

6. 汽液相平衡是处理( 汽液传质分离 )过程的基础。

相平衡的条件是( 所有相中温度压力相等,每一组分的化学位相等 )。

7. 当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满足( K i z i 1,K i1 )条件即处于两相区,z i 可通过( 物料平衡和相平衡 )计算求出其平衡汽液相组成。

8. 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萃取剂回收段 )。

9. 最低恒沸物,压力降低是恒沸组成中汽化潜热(小)的组分增加。

10. 吸收因子为( A=L/KV ),其值可反应吸收过程的( 难易程度 )。

11. 对一个具有四块板的吸收塔,总吸收量的80%是在( 塔顶釜两块板)合成的。

12. 吸收剂的再生常采用的是( 用蒸汽或惰性气体的蒸出塔 ),(用再沸器的蒸出塔 ),(用蒸馏塔 )。

13. 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 组成)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泡露点方程 )确定。

14. 用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L = AV )。

15. 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 设计 )型计算和( 操作) 型计算。

16. 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 )。

17. yN 1,ix N ,i),它决定了吸收液的( 该组分的最大浓度 )。

吸收过程在塔釜的(K i18. 吸收过程在塔顶的限度为(y1,iK i x0,i ),它决定了吸收剂中( 自身挟带 )。

分离工程复习.doc

分离工程复习.doc

•1、分离技术的特性表现为其()、()和()。

-2、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因此需加入()来达到分离目的。

•3、分离过程分为()和()两大类•4、分离剂可以是()或(),有时也可两种同时应用。

•5、若分离过程使组分,及j之间并没有被分离,则()。

•6、可利用分离因子与1的偏离程度,确定不同分离过程分离的()o•7、平衡分离的分离基础是利用两相平衡(组成不等)的原理,常采用()作为处理手段,并把其它影响归纳于()中。

•8、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和()两类。

•9、速率分离的机理是利用溶液中不同组分在某种()作用下经过某种介质时的()差异而实现分离。

•10、分离过程是将一混合物转变为组成()的两种或几种产品的哪些操作。

-11、工业上常用()表示特定物系的分离程度,汽液相物系的最大分离程度又称为()o-12、速率分离的机理是利用传质速率差异,其传质速率的形式为()、()和()。

•13、绿色分离工程是指分离过程()实现。

•14、常用于分离过程的开发方法有()、()o•1、分离过程是一个()• a.炳减少的过程;b.炳增加的过程;c.炳不变化的过程;d.自发过程•2、组分,、,之间不能分离的条件是()• a.分离因子大于1; b.分离因子小于1; c.分离因子等于1•3、平衡分离的分离基础是利用两相平衡时()实现分离。

• a.组成不等;b.速率不等;c.温度不等•4、当分离因子()表示组分,及/之间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分离。

• a. ;b. ;c.•5.下述操作中,不属于平衡传质分离过程的是()• a.结晶;b.吸收;c.加热;d.浸取。

•6、下列分离过程中属机械分离过程的是():• a.蒸偏;b.吸收;c.膜分离;d.离心分离。

•7、当分离过程规模比较大,且可以利用热能时,通常在以下条件选择精馅法():• a.相对挥发度<1.05; b.相对挥发度>1.05; c.相对挥发度<1.5; d.相对挥发度>1.5。

《分离工程》综合复习

《分离工程》综合复习

分离工程综合复习资料(答案)一、 不定项选择1.下列属于机械分离的是( A C )A .沉降 B. 超滤 C. 静电除尘 D. 吸附分离 2.膜分离属于(B D )A. 平衡分离B. 传质分离C. 机械分离D. 速率分离 3.ESA 被用于下列哪种分离过程?( B D )A. 机械分离B. 速率分离C. 平衡分离D. 传质分离 4.公式V i L i i f f K / 适用于下面哪种情况?( A )A. 汽相为理想溶液,液相为理想溶液;B. 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理想溶液;C. 汽相为理想溶液,液相为非理想溶液;D. 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5.已知:T ,y 1,y 2 ……y C ;求解:P ,x 1,x 2……x C 属于哪种计算类型( A )A . 露点压力 B. 泡点温度 C. 露点温度 D. 泡点压力6.在设计变量中,e a N 表示( C )A. 装置设计变量数B. 单元固定设计变量数C. 单元可调设计变量数D. 装置固定设计变量数 7.HNK 表示( C )A. 重组分 B . 重关键组分 C. 重非关键组分 D .8.根据图中恒浓区(阴影部分)的位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HNK 为分配组分,LNK 为非分配组分;B. HNK 为非分配组分,LNK 为分配组分;C. HNK为分配组分,LNK 为分配组分;D. HNK 为非分配组分,LNK 为非分配组分;9. 根据图中恒浓区(阴影部分)的位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NK 为分配组分,LNK 为非分配组分;B. HNK 为非分配组分,LNK 为分配组分;C. HNK 为分配组分,LNK 为分配组分;D. HNK 为非分配组分,LNK 为非分配组分; 10.液液平衡的分离因子又称为( C ? P14)A. 相对挥发度B. 分配系数C. 相对选择性D. 回收率11.图Ⅰ中的汽相浓度变化曲线,描述的是图Ⅱ中的哪个区域?( D )(第8题) (第9题)A. 属于1区B. 属于3区C. 属于4区12. 图Ⅰ中的汽相浓度变化曲线,描述的是图Ⅱ中的哪个区域?( B )A. 属于1区B. 属于3区C. 属于4区D. 属于6区13.分离丙酮-甲醇的共沸物,加入下面哪种物质可使得丙酮成为轻组分?( A ) 见P75A. 水B. 乙酸甲酯C. 正己烷D. 乙醚二、1. 有其它轻组分,这种情况称为~。

分离工程复习

分离工程复习

式中:ND—设计变量数
NV—总变量数 NC—独立方程数
独立方程
• • • • • • 物料衡算方程 M 相平衡方程 E 热衡算方程 H 摩尔分率加和式 S 内在关系式(温度恒等、压力恒等) 其他特定情况下的特殊关系
要求
1. 理解关键组分的概念,总结清晰分割 的两种计算方法,了解非清晰分割物 料衡算的计算思路。 2. 熟悉简捷法求算精馏过程理论板数的 步骤。 3. 掌握多组分精馏、恒沸和萃取精馏的 基本原理、流程。
多组分精馏物系组成
轻非关键组分(LNK),轻组分 轻关键组分(LK) 中间组分 重关键组分(HK) 重非关键组分(HNK),重组分
根据组分是否在精馏塔的两端都出现, 可分为分配组分和非分配组分。 非分配组分:只在塔顶或塔釜出现的组分; 分配组分:在塔顶和塔釜均出现的组分。
清晰分割: 馏出液中除了重关键组分之外,没有其它 重组分;釜液中除了轻关键组分之外,没有 其它轻组分。
Fenske
Nm
Underwood
Rm
Gilliland
R、N
19
萃取精馏
1.恒沸精馏和萃取精馏的区别及各自适用 情况 2.掌握萃取精馏过程特点,萃取精馏的原 理 3. 理解精馏过程溶剂作用原理,溶剂选择 原则。
恒沸精馏
1.恒沸精馏和萃取精馏的含义;均相恒沸 物和非均相恒沸物的特征。 2.掌握分离恒沸物的双压精馏过程分析。 3. 理解恒沸组成和恒沸精馏过程的计算方 法
吸收
1. 吸收的定义;分类,吸收因子、吸收率、 相对吸收率的含义 2.掌握多组分吸收的简捷计算法,用平均 吸收因子法求解理论板数或吸收因子、 液气比等。
• 吸收因子
Ai
L VK
i
L

分离工程复习2010

分离工程复习2010

分离工程内容概要第一章 绪论1、物料平衡;2、相平衡;3、传质速率式;4、热平衡;5、数学工具(迭代法、牛顿法)第二章 精馏(一)概述1、精馏;2、理论板和板效率;3、精馏与相平衡 (二)气液平衡关系 1、精馏原理 iV iL μμ=2、平衡关系 1)一般式iViV iL iL ii i f f x y K γγ/==2)低压条件i i i i y p K x p == ,i i i i i y P K x Pγ==3)中压条件,()i i i V P i iV P K Pϕϕ=(理想溶液)、,()i iL i i V P i iV P K Pγϕϕ=(非理想溶液)4)高压条件PP x yK iV i P V i iL ii i iϕϕγ)(,==3、平衡关系的应用1)、泡点计算;2)、露点计算;3)、用相对挥发度表示的泡点和露点方程 5、绝热闪蒸1)关系式122G L t t t Fh Gh Lh =+、iF L V L iG h h e h h F -==-、()11i F i i Z x K e=+-, 2)计算步骤(三)物料衡算 1、清晰分割1) 清晰分割条件;2)清晰分割;3) 两种清晰分割的物料衡算方法及关系式 (1)∑-=++=11l i ih l fd d D 、 ∑+=++=1h i ih l fw w W(2)⎪⎭⎫ ⎝⎛+--=∑=li i l Dh Dh h f w x x d 11、,1,,,,,111lD h ini ii hD h l w l D h w l D hx f fx w x x x x ==--=---∑∑ 2、不清晰分割物料衡算1) 不清晰分割条件2) 物料衡算 (汉斯克方程)⎪⎪⎭⎫⎝⎛⎪⎭⎫ ⎝⎛-⎪⎭⎫ ⎝⎛+⎪⎭⎫ ⎝⎛=⎪⎭⎫ ⎝⎛h l lh ih h i w d w d w d w d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αα 3、确定塔顶、塔底的产品数量和组成的计算步骤 (四)精馏工艺计算1、最小理论板计算简捷法:lhWlh D h l m x x x x N αlog log 1⎪⎪⎭⎫ ⎝⎛⎪⎪⎭⎫ ⎝⎛=+和lhWlh D h l m x x x x N αlog log 2⎪⎪⎭⎫ ⎝⎛⎪⎪⎭⎫ ⎝⎛=+2、最小回流比1)e q z t ih i t ih =-=-∑1,,θαα 、m tih iD t ih R x =--∑1,,,θαα2)θ的求解:()2/0hh lh ααθ+=;(),,ih t i i ih t i z f e αθαθ=--∑、(),2,()ih t ii ih t i z f αθαθ'=-∑、()()1/i i i i f f θθθθ+'=+ 3、操作回流比:m R nR = 4、理论级(板)数⎥⎦⎤⎢⎣⎡⎪⎭⎫ ⎝⎛-⎪⎭⎫ ⎝⎛++-=2/112.117114.541exp 1x x x x y其中: 1+-=R R R x m1+-=S S S y m5、实际板数及板效率、全塔效率6、进料位置确定: mlh W l h F h l nlh F l h D h l x x x x x x x x m n ,,log /log log /log αα⎥⎥⎦⎤⎢⎢⎣⎡⎪⎪⎭⎫ ⎝⎛⎪⎪⎭⎫ ⎝⎛⎥⎥⎦⎤⎢⎢⎣⎡⎪⎪⎭⎫ ⎝⎛⎪⎪⎭⎫ ⎝⎛=7、简捷法计算步骤8、严格法步骤第三章 特殊精馏一、基本概念1、特殊精馏意义和分类2、恒沸精馏和萃取精馏 1)定义;2)用途; 二、非理想溶液相平衡1、非理想溶液相平衡类型2、活度和活度系数3、活度系数的确定: 范拉尔方程:22211121211ln ⎪⎪⎭⎫ ⎝⎛+=x A x A A γ 21122212121ln ⎪⎪⎭⎫ ⎝⎛+=x A x A A γNRTL 方程:⎪⎪⎭⎫ ⎝⎛+++=2121212122212122121221)()(ln G x x G G x x G x ττγ ⎪⎪⎭⎫ ⎝⎛+++=2212121212121221212212)()(ln G x x G G x x G x ττγ 其中:)exp(211221τa G -= )exp(121212τa G -=RT g g /)(221212-=τ RT g g /)(112121-=τ基团贡献法:R i C i i γγγln ln ln +=ii ii i i i i iiC i lx x l zq x ∑-++=φφθφγln 2lnln∑Γ-Γ=Γki k k i k R i )ln (ln ln )()(ν⎥⎥⎥⎦⎤⎢⎢⎢⎣⎡⎪⎪⎪⎭⎫ ⎝⎛-⎪⎭⎫ ⎝⎛-=Γ∑∑∑m n nm in km im m mk im k i k Q ψθψθψθln 1ln )( ⎥⎥⎥⎦⎤⎢⎢⎢⎣⎡-⎪⎭⎫⎝⎛-=Γ∑∑∑m n nm n km m m mk m k k Q ψθψθψθln 1ln3、二元液液平衡:ββααγγ1111x x = ββααγγ2222x x = 121=+ααx x 121=+ββx x三、恒沸精馏1、恒沸现象、恒沸物分类、恒沸点特征2、恒沸精馏原理—三角相图3、恒沸剂量确定四、恒沸精馏主要流程1、自夹带流程;2、非均相恒沸精馏流程;3、均相恒沸精馏流程;4、变压精馏流程 五、自夹带恒沸精馏物料衡算F x x x x W w w w F 2,1,2,1--=F x x x x W w w F w 2,1,1,2--=塔1: 11111,1W y x x x G w --= 或 11111,1W y x y x L w --=111W G L +=操作线方程:1,111w m m x R x R y '-=+ 111R G L = 111R G W '= 六、自夹带理论板数确定步骤1)通过简捷法得到最小理论板数 2)计算最小回流比:⎥⎦⎤⎢⎣⎡----=F D F Dm x x x x R αα11113)通过操作线方程得到回流比R4)通过吉利兰关系式初定理论板数。

《分离工程》复习摘要

《分离工程》复习摘要

3 、 多组分物系的泡点和露点计算
(1)泡点T、泡点P、露点T、露点P的定义 精馏塔为全凝器时回流为何温度?分凝器? 塔底温度?
(2)泡点温度和泡点压力的计算
1) Ki与xi无关的泡点温度的计算
平衡常数法
Pi S Ki P

i 1
c i 1
c
yi K i xi 1.0
i 1
c
设计变量 设计变量——计算前,必须由设计者赋值的变量。
Ni N v N c
1、独立变量数NV
Ni N x N a
(1) 物流独立变量数 Nv f 1 C 2 (2)描述系统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变量数。 NV=∑(C+2)+能量交换变量数
2、约束关系数NC的确定 (1)物料衡算式 (2) 能量衡算式 (3) 相平衡式 (4)化学平衡式 (5)内在关系式 3、设计变量 指约定关系 有c(π -1)个 C个
注意:同一组分,规定 了一端的回收率,另一 端的量已确定。不能重 复!
3. 关键组分的指定原则 由工艺要求决定 例:ABCD(按挥发度依次减少排列)混合物 分离 ◆工艺要求按AB与CD分开: 则:B为LK;C为HK ◆工艺要求先分出A: 则:A为LK;B为HK
二、多组分精馏特性
二元精馏 vs 多元精馏 计算方法上:
=5
20
两个关键组分Two key components
轻关键组分(Light key component, LK), high relative volatility, 相对挥发度大的组分 重关键组分(Heavy key component, HK), low relative volatility, 相对挥发度小的组分

分离工程复习指导.docx

分离工程复习指导.docx

分离过程复习指导武汉工程大学化学工程学科组第一章绪论一. 内容说明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分离工程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分离过程的分类以及常用的化工分离操作过程。

理解工业上常用的分离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了解一些典型应用实例。

1)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与其它课程的相互关系。

2)了解分离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

掌握分离因了的定义。

3)了解传质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

2.授课主要内容1」分离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地位1.2分离过程的特征与分类1.3分离过程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3.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重点讲解分离过程的特征,区分分离因了和固有分离因了,讲解用其判断一个分离过程分离的难易程度。

讲解平衡分离的的原理和处理的手段。

重点:掌握分离过程的特征,分离因了和固有分离因了的区别,平衡分离和速率分离的原理。

难点:用分离因子判断一个分离过程进行的难易程度,分离因子与板效率Z 间的关系。

二. 例题详解1.填空题(1)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分离剂)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爛减过程)。

(2)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因此需加入(分离剂)来达到分离目的。

(3)衡量分离的程度用(分离因子)表示,处于相平衡状态的分离程度是(固冇分离因了)•(4)工业上常用(分离因了)表示特定物系的分离程度,汽液相物系的最大分离程度又称为(固有分离因子)。

心馆(5)分离因了表示任一分离过程所达到的(分离程度),其定义为("2宀2)。

(6)分离因了(等于1),则表示组分i及jZ间不能被分离。

(7)分离剂可以是(能量ESA)或(物质MSA),有时也可两种同时应用。

(8)平衡分离的分离基础是利用两相平衡(组成不等)的原理,常采用(平衡级)作为处理手段,并把其它影响归纳于(效率中)。

(9)速率分离的机理是利用溶液中不同组分在某种(推动力)作用下经过某种介质时的(传质速率)差异而实现分离。

(10)分离过程是将一混合物转变为组成(互不相同)的两种或几种产品的哪些操作。

分离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分离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分离工程复习题及答案1、分配系数:指一定温度下,处于平衡状态时,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和在固定相中的浓度之比,以K表示。

分配系数反映了溶质在两相中的迁移能力及分离效能,是描述物质在两相中行为的重要物理化学特征参数。

分配系数与组分、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也与温度、压力有关。

在不同的色谱分离机制中,K有不同的概念:吸附色谱法为吸附系数,离子交换色谱法为选择性系数(或称交换系数),凝胶色谱法为渗透参数。

但一般情况可用分配系数来表示。

2、絮凝:使水或液体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粒子的聚沉,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这一现象或操作称作絮凝。

通常絮凝的实施靠添加适当的絮凝剂,其作用是吸附微粒,在微粒间“架桥”,从而促进集聚。

胶乳工业中,絮凝是胶乳凝固的第一阶段,是一种不可逆的聚集。

絮凝剂通常为铵盐一类电解质或有吸附作用的胶质化学品。

3、层析分离:根据蛋白质的形态、大小和电荷的不同而设计的物理分离方法。

各种不同的层析方法都涉及共同的基本特点:有一个固定相和流动相,当蛋白质混合溶液(流动相)通过装有珠状或基质材料的管或柱(固定相)时,由于混合物中各组份在物理化学性质(如吸引力、溶解度、分子的形状与大小、分子的电荷性与亲和力)等方面的差异使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而得以分开。

流动相的流动取决于引力和压力,而不需要电流。

用层析法可以纯化得到非变性的、天然状态的蛋白质。

层析的方法很多,其中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等是目前最常用的层析方法。

4、吸附分离:是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择性吸附的能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再用适当的洗脱剂将其解吸达到分离纯化的过程。

5、分子印迹技术:将各种生物大分子从凝胶转移到一种固定基质上的过程称为分子印迹技术。

6、反渗析:是指在推动力作用下,溶剂(水)从高溶质浓度一侧到低溶质浓度一侧,克服渗透压作用的过程。

7、共沉淀分离是利用溶液中主沉淀物(称为载体)析出时将共存的某些微量组分载带下来而得到分离的方法。

分离工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分离工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分离工程》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图Ⅰ中的汽相浓度变化曲线,描述的是图Ⅱ中的()区域。

A.属于1区B.属于3区C.属于4区D.属于6区答案:D2.根据图中恒浓区(阴影部分)的位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NK为分配组分,LNK为非分配组分B.HNK为非分配组分,LNK为分配组分C.HNK为分配组分,LNK为分配组分D.HNK为非分配组分,LNK为非分配组分答案:AN表示()。

3.在设计变量中,eaA.装置设计变量数B.单元固定设计变量数C.单元可调设计变量数D.装置固定设计变量数答案:C4.已知:T ,y1,y2……yC ;求解:P ,x1,x2……xC 属于()计算类型。

A .露点压力B .泡点温度C .露点温度D .泡点压力答案:A5.公式V i L i i f f K / 的适用条件是()。

A .汽相为理想溶液,液相为理想溶液B .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理想溶液C .汽相为理想溶液,液相为非理想溶液D .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答案:A6.吸收是利用液体处理气体混合物,根据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中()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传质过程。

A .挥发度B .吸附性C .渗透性D .溶解度答案:D7.借助一定的(),实现混合物中组分的分级、浓缩、富集、纯化、精制与隔离等的过程称为分离过程。

A .设备B .吸收剂C .分离剂D .溶剂答案:C8.若板式精馏塔塔板发生雾沫夹带,应该增大()。

A .气体流速B .开孔率C .塔板直径D.塔板间距答案:D9.共沸精馏属于()过程。

A.平衡分离B.速率分离C.机械分离答案:A10.超滤属于()过程。

A.平衡分离B.传质分离C.机械分离答案:B11.下列不是分离设备的是()。

A.离心泵B.吸收器C.闪蒸罐D.填料塔答案:A12.平衡分离过程用到的分离媒介不包括()。

A.热能B.溶剂C.吸收剂D.生物膜答案:D13.绿色分离工程主要针对的是工业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而言,下列()不是它的别称。

分离工程总复习(计算部分)

分离工程总复习(计算部分)

由于氢气的相对挥发度很大,该组分全部从塔顶馏出液中采出。 Di N D i 3 m 3 和 Fi Di Bi 分别计算组分 4、5、6、7 的分布。 由 Bi B3 对组分 4:
D4 1.328 N m D3 4 0.6433.92 0.0074;而 25.7 B4 B3 31.872
D4 B4
由此计算得 D4 0.189 ; B4 25.511 对组分 5:
D5 D3 1.328 m iN 0.1183.92 0.00001;而 0.5 D5 B5 5 B5 B3 31.872
由此计算得 D5 0.0 ; B5 0.50
将计算结果列表如下: 组 H2 CH4 C2H4 C2H6 C3H6 C3H8 C4 分
4.4 化学吸收
克雷姆塞尔方程
vN 1 v1 AN 1 A i N 1 vN 1 v0 A 1
A lg( ) 1 N 1 lg A
分离工程
2 多组分分离基础 3 精馏 4 气体吸收和解吸
6 分离过程及设备的效率与节能
6 分离过程及设备的效率与节能
某精馏塔的操作压力为0.1Mpa,其进料组成为 组 分 正丁烷 正戊烷 正己烷 正庚烷 正辛烷 总合 0.17 0.65 0.10 0.03 1.00 组成(摩尔分数)0.05 试求: ①露点进料的进料温度。 ②泡点进料的进料温度。
20℃
xi yi 0.05 0.17 0.65 0.10 0.03 7.734 1 Ki 2.1 0.56 0.17 0.055 0.017
2.4 单级平衡分离过程计算
过冷液体
∑kizi<1 ∑kizi>1,∑zi/ki>1

分离工程复习资料

分离工程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生物工程学的概念:生物工程学亦称生物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利用生物体或生物过程生产有经济价值产品的学科,生物工程是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生物工程学的研究领域: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酶工程。

2、生物分离工程的概念:是生物化学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从发酵液、酶反应液或动植物细胞培养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因它处于整个生物产品生产过程的后端,又称为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它描述了生物产品分离、纯化过程的原理、方法和设备。

3、生物分离加工过程按工艺流程顺序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发酵液的预处理、提取、精制和成品加工。

第二章发酵液的预处理1、发酵液的一般特征有哪些?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和要求有哪些?(1)组分大部分是水;(2)产物浓度低;(3)固形物主要是菌体和蛋白的胶状物;(4)含有培养基残留成分;(5)含有代谢副产物;(6)含有色素、毒性物质、热原质等有机杂质。

(一)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1)改变发酵液中固体粒子的物理性质,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2)使产物转入便于后处理的某一相中;3)去除发酵液中部分杂质,以利于后续各步操作。

总之,改变发酵液的性质,以利于固液分离。

(二)、发酵液预处理的要求1、菌体的分离(正确控制发酵终点);2、固体悬浮物的去除;3、蛋白质的去除;4、重金属离子的去除;5、色素、热原质、毒性物质等有机杂质的去除;6、改变发酵液的性质,以利于提取和精制后续工序的操作顺利进行;7、调节适宜的pH值。

2、发酵液预处理的方法有哪些?并简述各种方法的原理和特点?(一)凝聚和絮凝1、凝聚:在投加的化学物质作用下,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聚集成1mm大小块状凝聚体的过程。

(使胶体粒子间的排斥电位降低而发生沉淀)2、絮凝:指某些高分子絮凝剂能在悬浮粒子之间产生桥梁作用,使胶粒形成粗大絮凝团的过程。

(二)、加热法①降低发酵液的粘度;②去除某些热变性蛋白等物质;③降低悬浮液的最终体积,破坏凝胶结构,增加滤饼的孔隙度,使固液分离变得十分容易。

生化分离工程复习资料.docx

生化分离工程复习资料.docx

生化分离工程第一章绪论生物物质深度加工过程即生物物质分离、提取、精制的过程成为生物物质分离过程,将其应用于工农业生产部门便形成了生物物质分离工程。

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的特点:1・发酵液或培养液是产物浓度很低的水溶液2•培养液是多组分的混合物3•生物产品的稳定性差4•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很高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一般步骤:1•发酵液的预处理与固■液分离2.初步纯化3•高度纯化4•产品加工生物技术产品分类:1 •按分子质量大小分类2.按产品所处位置分类第二章提取、分离和精制过程中蛋白质活性的稳定性和保存防止蛋白质纯化过程失活对策:1•最重要的是要避免细菌的污染2•水分的除去3•高浓度的化学物质会使蛋白质变性也应避免4 •高浓度的底物、多元醇和稳定盐有利于稳定蛋白质5 •对蛋白质来说,关重要为了防止硫轻基的氧化和降低光氧化的危险,除去空气至第三章发酵液的预处理和菌体的回收预处理的目的:1•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提高从悬浮液中分离固形物的速率,提高固•液分离器的效率2•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后处理的某一相中(多数是液相)3•去除发酵液中部分杂质,以利于后续各步操作预处理方法:1.加热法2.调节悬浮液的PH值3.凝聚和絮凝(固定手法)4.使用惰性助滤剂第四章细胞的破碎与分离细胞破碎方法:机械法和非机械法影响固体剪切细胞破碎的因素:1•转盘外缘速度2.细胞浓度3.珠粒大小4.温度5.流量细胞破碎率的评价有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两种第五章离心分离离心分离可分为:1•离心沉降:利用固液两相的相对密度差,在离心机无孔转鼓或管子屮进行悬浮液的分离操作。

2.离心过滤:利用离心力并通过过滤介质,在有孔转鼓离心机屮分离悬浮液的操作。

3.离心分离和超离心:利用不同溶质颗粒在液体小齐部分分布的差异,分离不同相对密度液体的操作。

离心沉降设备:1•瓶式离心机2.管式离心机3.多室式离心机4.碟片式离心机超离心技术的规模分类为制备性超离心和分析性超离心制备性超离心分离和纯化的一般方法:1.差速离心法2.—般密度梯度离心法3.等密度梯度离心法4.平衡等密度离心法分析性超离心的作用:1•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2.大分子纯度的估计3.检测大分子小构彖的变化离心设备的放大:1•等价时间G法 2.刀因了法第六章膜分离过程膜分离过程的分类:1.以静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过程2.以蒸汽分压差为推动力的过程3.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过程4.以电位差为推动力的过程以静电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有: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以蒸汽分压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有两种:膜蒸馅和渗透蒸发以电位差为推动力的过程原理:阴离子交换膜只能透过阴离子,阳离子交换膜则膜的类型:只能透过阳离子1•有孔膜和无孔膜2•膜对称性3.不对称性或各向异性膜表征膜性能的参数:通水量、截留分子量、抗压能力、PH适用范围、对热等等浓差极化:是指在超滤过程中,由于水透过膜,因而在膜表面的溶质浓度增高,形成梯度,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溶质与水以相反方向扩散,在达到平衡状态时,膜表面形成一溶质浓度分布边界层,它对水的透过起着阻碍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离工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在分离工程中,分离过程分为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两大类。

传质分离过程用于___________ 混合物的分离。

工业上的传质分离过程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膜分离的推动力可以是________ 、_______ 或___________ 。

3.相平衡状态下,从热力学上看,整个物系自由焙处于_;从动力学来看,相间_______________ □4.宽沸程混合物闪蒸的热衡算更主要地取决于_________ ,因此将热衡算放在________ 循环屮。

5.MESH方程分别指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o6.分离媒介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o7.吸收过程是用液体处理气体混合物,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而达到分离有关组分的传质分离过程。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交换的步骤分为________ 、、交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五步。

9.液液平衡的分离因子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o二、选择题1•膜分离属于()。

A.平衡分离B.吸附分离C.机械分离D.传质分离2.下列不属于速率分离过程的是()oA.超滤B.反渗透C.过滤D.电渗析3.公式KU〕f:适用于下面哪种情况?()汽相为理想溶液,液相为理想溶液;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理想溶液;汽相为理想溶液,液相为非理想溶液;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

4.在设汁变量中,表示()装置设计变量数B.单元固定设计变量数C.单元可调设计变量数D.装置固定设计变量数5.HNK 表示()A.分配组分B.重关键组分C.重非关键组分D.轻非关键组分&液液平衡的分离因子又称为()A.相对挥发度B.分配系数C.相对选择性D.回收率三、名词解释1•清晰分割2.萃取精憾:3•分离媒介:四、简答题1.试描述“逆行精馅”效应,实际操作中如何减弱或消除?2.如何判断闪蒸问题是否成立?3.萃取精谓流程中,溶剂加入口如何确定?解释原因。

4.萃収精傳和共沸精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5.画出萃収精傭的流程简图,指出萃取剂的加入位置,并说明原因?6.计算最小冋流比所用恩特伍德公式的假设条件是什么?当简单精憾塔在最小冋流比下操作时,当轻重组分均为分配组分和均为非分配组分两种情况下,塔内恒浓区的位置分布情况。

7.非均相催化反应精憾的定义是什么?利用非均相催化反应精锚进行反应与固定床反应器相比有什么优点?&某厂一多组分精懈塔,正常操作时塔顶底产品都合格,乙班接班后操作两小时分析发现塔顶产品不合格,请你告诉操作工如何调节操作参数?9.简述简单分离塔序排列的五条经验原则。

10.如何核实闪蒸问题?(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11.请说明全回流的意义。

五、综合题1.某原料含有A、B、C、D和E五个组分。

已知a A>a B>a c>a D>a已其中E的含量很高, B与C最难分离。

试设计一个合理的精徭分离塔序,画出流程示意图,将各组分分为纯组分。

2. 甲乙酮(MEK)和水在常压下形成二元均相正偏差共沸物,共沸组成为含甲乙酮65%, 而在0.7MPa 的压力下,共沸组成变化为含甲乙酮50%o 现有一甲乙酮和水的混合物,其屮 甲乙酮含量为35%,请设计一流程对此混合物进行分离,要求画出流程图,在图上指岀进 料和出料,并通过T ・x ・y 图说明你所设计的流程。

3. 某原料含有A 、B 、C 、D 和E 五个组分。

己知a A >a B >a c >a D >a E ,其中E 的含量很高, B 与C 最难分离。

试设计一个合理的精憎分离塔序,画出流程示意图,将各组分分为纯组分。

4、设计一个脱乙烷塔,从含有6个轻怪的混合物中回收乙烷,进料组成、各组分的相对挥 发度和对产物的分离要求见下表。

求所需最少理论板数及全冋流条件下锢出液和釜液的组 成。

’ / d、 L d 、 lg(―)A /(—儿_ w / wlg"平均六、计算题1. 今有A 、B 、C 、D 四元混合物送入精憾塔分憾,进料组成及相对挥发度见下表。

要求 锚出液屮B 的收率为98% (mol),釜液屮D 的收率为99% (mol)。

计算最少理论板数和全 回流操作下的组分分配.提示:拟用不挥发的炷类液体为吸收剂在板式吸收塔中进行吸收,平均吸收温度为38°C,操 作压力为1.013MPa ,要求异丁烷的回收率为90%。

请用平均吸收因子法计算:最小液气比,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1.2倍时所需的理 论板数;各组分的吸收率和塔顶尾气的数量和组成;塔顶应加入的吸收剂量。

3. 设计一个脱乙烷塔,从含有4个轻姪的混合物中冋收乙烷,进料组成、各组分的平均相 对挥发度见设计条件表,要求傳出液中乙烷的收率为97%,釜液中丙烯的收率为85% (mol.)o 试求最小理论板数及在全回流条件下脩岀液和釜液的组成。

脱乙烷塔的设计条件编号进料组分 mol% a 1 甲烷 10.0 7.35 2 乙烷 40.0 2.09 3 丙烯 25.0 1.00 4丙烷25.00.90lg^P LK .D • ^P HK .XV注:Fensk 公式:(1 — 0m )(1 — 0HKWIgo组分 甲烷 异丁烷 正戊烷 摩尔分数0.95 0.02 0.03 相平衡平常'数K17.40.560.144LK-HK2.已知原料气组成:答案一、填空题1•各种均相、平衡分离过程、速率分离过程2.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3.最小状态;表观传递速率为零4.温度,外层5.M-物料平衡方程;E-相平衡方程;S-摩尔分率加和式;II-焰平衡方程(热量平衡)6.能量媒介(ESA);物质媒介(MSA)o7.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8.膜扩散、颗粒扩散、扩散到颗粒外表面、扩散到溶液主体。

9.相对选择性。

二、选择题1.D2.C3.A4.C5.C6.C三、名词解释1•清晰分割:若馆出液屮除了重关键组分外没有其它重组分,而釜液屮除了轻关键组分外没有其它轻组分,这种情况称为清晰分割。

2.萃取精锚:如果加入的新组分不与原系统中的任一组分形成共沸物,而其沸点乂较原有的任一组分高,从釜液离开精镭塔,这种特殊精镭被称为萃取精惴。

3.分离媒介:包括能量媒介和物质媒介。

能量媒介指传入或传出系统的热,输入或输出的功。

物质媒介能与混合物屮的一相或几相部分互溶或完全互溶,使其能被分离。

四、简答题1•答:精啊塔的作用是使轻、重关键组分的摩尔分率比从再沸器川的最低值提到冷凝器川的较高值,接近最小回流比下操作时,在进料板上下区域会出现随蒸汽逐级上升,此比值反而下降,及精億成果被抵消的情况,称为“逆行精憎”效应。

提高冋流比或改变进料位置均可以减弱或消除该效应。

2.答:方法1:分别计算闪蒸压力下进料混合物的泡点、露点温度,若T泡<T<T^,则闪蒸成立。

方法2:分别假设闪蒸温度为进料组成的泡点和露点温度,用相应方程核对,只有当EKiZi>l, LZi/Ki> 1时,混合物才处于两相区,存在闪蒸问题。

3. 答:因为溶剂的沸点比被分离组分高,为了使塔内维持较高溶剂浓度,溶剂加入口一定要位于进料板之上,但需要与塔顶保持有若干块塔板,起到回收溶剂的作用,称为溶剂回收段。

4. 萃取精徭和共沸精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相同点:都是加入溶剂改变原溶液的相对挥发度,使英可以用精憎方法分离。

不同点:1) 可供选择的共沸剂数目远不及萃取剂多,且萃取剂用量不像共沸剂受限制; 2) 共沸剂从塔顶蒸出,萃取剂从塔底出,因此消耗能量多;3) 共沸精馆受组成限制,操作条件比较苛刻,萃取精镭可在较大范围变化,操作比较容易,流程较简单,只用于连续操作;4)同样压力下共沸精憎温度低,适于热敏性物料。

5. 画出萃取精馆的流程简图,指出萃取剂的加入位置,并说明原因?加入位置:溶剂的加入口-•定要位于进料板以上,但需要与塔顶保持有若干块塔板。

原因:溶剂的沸点比被分离组分高,为了使塔内维持较高的溶剂浓度,溶剂的加入II 一定要6. 计算最小回流比所用恩特伍徳公式的假设条件是什么?当简单精馆塔在最小回流比下操 作吋,当轻重组分均为分配组分和均为非分配组分两种情况下,塔内恒浓区的位置分布情况。

假定:1) 塔内汽相和液相均为恒摩尔流率; 2) 各组分的相对挥发度均为常数;位于进料板以上。

r7.非均相催化反应精锚的定义是什么?利用非均相催化反应精饰进行反应与固定床反应器相比有什么优点?非均相催化反应精惴,即将催化剂填充于精锚塔中,它既起加速反应的催化作用,又作为填料起分离作用。

优点:1)•对于受平衡制约的反应,采用催化精镭能够大大超过固定床的平衡转化率。

2).rh于精锚作用移岀物系屮较重的污染物,使催化剂保持清洁,延长了催化剂的寿命。

&所谓塔顶产品不合格,是指塔顶傳出物中重组分含量较多。

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加大冋流量或适当降低塔釜操作温度进行调节。

9.简述简单分离塔序排列的五条经验原则。

答:1)按相对挥发度递减的顺序逐个从塔顶分离出各组分;2)最困难的分离应放在塔序的最后;3)应使各个塔的僧出液的摩尔数与釜液的摩尔数尽量接近;4)分离很高挥手率的组分的塔应放在塔序的最后;5)进料中含量高的组分尽量提前分出。

10.核实闪蒸问题:方法1.分别计算闪蒸压力下进料混合物的泡点温度和露点温度,核实进料温度在两者Z 间。

方法2.分别假设闪蒸温度为进料混合物的泡点温度和露点温度,用相 应的方程核对,只有在EKiZj>l 、EZi/KJl 同时成立时,混合物才处于两相区。

11. 全回流的意义:一个塔在正常进料前进行全回流操作达到稳态是正确的开车步骤;实验 室里全回流操作是研究传质的简单有效的手段;设计计算中全回流下理论板数表示达到规定 分离要求需要的理论塔板数的下限,是简捷法估算理论板数必须用到的一个参数。

4. 萃取精憎溶剂加入位置的确定:为了使塔内维持较高的溶剂浓度,溶剂的加料口一定位于 进料板之上,但需要与塔顶保持7〜8块塔板,起回收溶剂的作用,这一段称溶剂回收段。

五、综合题1. 解:2. 甲乙酮(MEK )和水在常压下形成二元均相正偏差共沸物,共沸组成为含甲乙酮65%, 而在0.7MPa 的压力下,共沸组成变化为含甲乙酮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