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如总量=部分量+部分量,部分量=总量-部分量,以及倍数关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运用数量关系进行解答。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理解和运用数量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如总量=部分量+部分量,部分量=总量-部分量,以及倍数关系等。

2.培养学生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

2.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运用数量关系。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激励评价法:注重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数量关系。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球、小棒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量关系。

3.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数量关系。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有一天,小明有10个苹果,他给了小红3个苹果,又给了小华4个苹果,那么小明还剩下几个苹果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总量、部分量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各种生活情境,如购物、做菜等,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这些数量关系,如总量、部分量等。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整单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整单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整单元)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对于整数乘法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对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和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练习法:通过丰富的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教学内容的展示和练习题目的展示。

2.练习题目:准备一些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目,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购物的故事,故事中涉及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分步骤地进行讲解,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计算过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

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较为复杂,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此外,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包括:不理解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运算符号的误用、计算顺序的混乱等。

三. 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理解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计算过程中的错误纠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理解。

4.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做衣服等,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中的乘法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4《积的变化规律》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4《积的变化规律》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4《积的变化规律》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4《积的变化规律》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并掌握两个数相乘(都不为0)积的变化规律。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运算,对于探究规律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抽象的积的变化规律,可能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并掌握两个数相乘(都不为0)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例如,展示2乘以3等于6,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2变成4,积会变成多少?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积会变成12。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际的图片或者数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巩固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

可以设置一些选择题或者填空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选择或者填写正确的答案。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设置一些需要计算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规律,计算出正确的答案。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可以设置一些需要学生自己设计问题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规律,设计出正确的答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DOC 文档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DOC 文档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编排,是整数乘法教学的最后一个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十分相似,把它们的教学分开编排,主要是受认数教学的限制。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不会满一万,可以在认识万以内数阶段里教学。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经常会超过一万,只能在认识多位数以后教学。

相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而言,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更容易发生错误,更需要具有良好的习惯,细心运算、及时检验得数。

另外,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中,还会出现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没有的情况,如两个乘数的末尾都有0(几百几十乘几十),以及相应的积的变化规律。

所以,把三位数乘两位数编排一个单元,教学内容还是相当丰富的。

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内容几百乘几十的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常见的数量关系、积的变化规律、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在“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

课时安排7课时第 1 课时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内容教材第27-28 页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在“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课件出示以下题目:(1)直接写出得数。

12×3= 205×3= 25×2=170×5= 150×3= 125×2=(2)用竖式计算:26×47=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认识三角形总课时数:第╳课时上课时间:╳╳╳╳年╳╳月╳╳日教学内容:p.22、23、24(“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使学生体会单侥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较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

教学准备:学具盒、尺等教学过程:一、交流展示出示例题图,问:在图上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很常见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生活中的三角形随处可见,说说哪些地方也能看到?揭示课题:认识三角形二、自主探索1、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得到一个三角形,利用手边的材料,比比谁的方法多?交流:(1)、用小棒摆。

讲评时注意:小棒摆的时候一定要首尾相接,不能有多出来的部分。

(2)、在钉子板上围。

讲评时注意:只要有三个顶点,如果发现边不够直的话,需要把三角形调整得大一些。

(3)、用三角板或尺上的其他三角形直接描画。

(4)、在纸上分别画围起来的三条线段,也能得到一个三角形。

……2、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一起动手画一个三角形,说说各部分的名称:3个顶点、3条边、3个角三、精讲点拔1、是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用学具盒里的小棒分别摆一摆,是不是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学生摆完后交流:(1)同一种颜色(一样长)的小棒肯定是能摆成一个三角形的。

(2)一红两绿这三根小棒是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小结: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

那为什么会围不成了呢?2、探究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原因:(1)说说你用一红两绿三根小棒怎么就围不成三角形了呢?(两根绿的太短了,碰不到。

)画一画(图略)在图上分别标出三边为a、b、c,a+b<c 不能围成三角形(2)想象:如果把一根绿的换成长一点的,和原来那根绿的合起来正好和红的一样长,行不行?画一画(图略)在图上分别标出三边为a、b、c,a+b=c 不能围成三角形>(3)那究竟什么时候能围成三角形呢?可能会有学生会猜想,a+b>c再用小棒摆一摆,摆完后再比一比,是不是符合a+b>c?结合画图,指出:当两条边的长度和小于第三边的时候,这两条边根本就不能碰到,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当两条边的长度和等于第三边的时候,就变成了3条线段重合在一起的一条线段,不是三角形;只有当两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那它们就会在第三边上面的某一处碰到,就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5页的内容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的特征,包括认识底和高,感受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学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高在三角形内)。

3、通过动手实验和找更多的例子,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的特征(包括认识底和高)。

难点:感受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高在三角形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你能举例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吗?(红领巾、三角板、小红旗、房架等等。

)揭题: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三角形。

(板书课题)二、探究互动。

1、利用一些现成的工具,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三角形吗?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总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哪些图形不是三角形?3、画出一个三角形。

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学生结合图形回答。

4、如果用小棒代替线段,10cm、6cm、5cm、4cm的小棒,是不是任意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先围一围,再在小组里交流。

比较三根小棒的长度,讨论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发现:当其中两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时,就能围成三角形,否则就不可能围成三角形。

5、组织学生测量例题中人字梁的高度。

应该测量哪条线段的长度呢?说明三角形的底和高。

6、“试一试”学生独立测量。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要求学生以点子图中的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来画三角形。

并要求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征。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根据每组线段的长度关系进行独立的思考。

交流,说明理由。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能应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来说明理由,感受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

4、“想想做做”第4题。

指导学生用三角尺画高的方法: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三角形的底,过顶点沿另一条直角边画出高,在适当的位置标上直角符号。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主要让学生掌握和理解常用的数量关系,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这些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正确地运用数量关系,因此,本单元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掌握运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数量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数量关系。

2.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数量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和生活实例。

2.学具:为学生准备练习题和学习工具,如计算器、纸张等。

3.教学场地:安排一个宽敞的教学场地,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如购物、做饭等,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呈现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数量关系。

让学生观察和总结这些数量关系,并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

3.操练(10分钟)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数量关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和总结,掌握积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应用和拓展,以及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解决。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的乘法、除法和加减法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也需要在本节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和总结,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供学生探究和操作。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积的变化规律。

例如,展示两组数相乘的结果,让学生观察积的变化情况。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尝试找出积的变化规律。

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解决。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与练习-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与练习-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与练习-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练习,巩固第三单元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第三单元所学知识点的回顾与整理。

2. 针对第三单元的典型题目进行练习。

3. 分析学生在第三单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第三单元知识点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2. 教学难点:学生在第三单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第三单元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第三单元的知识点,如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等。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典型题目练习:选取第三单元的典型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4. 合作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练习中的难题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

作业内容要具有针对性,既巩固所学知识,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第三单元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巩固了第三单元所学知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集体备课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集体备课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为后续更复杂的乘法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本运算方法,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对学生来说是新的挑战。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进行乘法运算时,容易混淆数字和运算符号,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运算方法。

2.难点: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示例课件。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示例,讲解运算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互相检查,确保计算正确。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运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运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运算,对于新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由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学生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解答疑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例如:“小明有一袋饼干,每袋有10块,他一共买了3袋,请问他一共有多少块饼干?”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问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然后,教师进行讲解,详细解释计算方法的过程和步骤。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惑。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案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案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材第34~37页)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计算这类题。

2.在研究算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3.在学习中不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重点: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难点: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班今天来了一位小客人,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好,闭上眼睛3,2,1,睁开!(课件演示:喜羊羊动画)生:喜羊羊!(喜羊羊:大家好,我是喜羊羊,很高兴能来到你们班做客,早就听说你们班学生个个都很聪明,数学顶呱呱,所以今天特地前来,想请大家帮我个忙,帮我救出被灰太狼关在山洞里的美羊羊,要想进山洞需要闯关,每一关都需要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要知道,我对付灰太狼还行,可是解答数学问题可不行,你们能帮我这个忙吗)生:能!师:好,那我们就出发吧!(课件出示:口算题)3×2=13×2=95×0=21×4=4×300=学生完成口算练习,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师:恭喜你们闯过第一关,进入第二关。

(课件出示:改编后的例5题)月星小区有85平方米草坪。

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15克,吸收二氧化碳20克。

这些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师:灰太狼不服气,决定来点难的刁难你们,他把“85平方米”的草坪改为“850平方米”,现在你还会算吗?【设计意图:通过口算练习,渗透了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算方法,为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做好铺垫。

同时又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故事创设情境,和喜羊羊一起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求知欲】1.教学例5。

师:先读题,再想想该怎样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5题)学生读题,列式15×850或850×15。

(教案)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4课时(2)-四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4课时(2)-四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4课时(2)-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2.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2.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1)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a. 引导学生观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特点。

b. 让学生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

c. 讲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d.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巩固计算法则。

(2)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应用。

a. 出示例题,让学生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b.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找出需要计算的部分。

c.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例题的计算。

d. 讲解例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过程。

e.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完成例题的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加强课后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板书设计略八、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进行个别访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分析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 对学生的学习进步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通过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和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了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含二次备课、教后记、板书)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含二次备课、教后记、板书)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含二次备课、教后记、板书)内容第27页例1、练一练,第30页练习五第1-4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课时3-1-12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在“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

课前准备配套课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一、谈话引入1.课件出示以下题目:(1)直接写出得数。

12×3= 205×3= 25×2=170×5= 150×3= 125×2=(2)用竖式计算:28×16=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探究和计算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题1。

让学生阅读例题1,和同桌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读题得出:(1)已知条件: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

(2)所求问题: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复习乘法口算2.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

(1)列出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128×16= (2)尝试计算。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注意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小组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4)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

提问:先算什么?(先算128×6)再算什么?(再算128×10)最后算什么?(6个128与10个128的和)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1 2 8× 1 67 6 81 2 82 0 4 8提问: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提醒学生注意:用竖式计算时,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扬州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扬州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扬州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能力,对于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的进位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引导发现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运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共同提高。

3.利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例题、练习题等。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学生的学习用品,如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妈妈去超市买苹果,每千克3元,买了5千克,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例题等。

引导学生关注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的进位问题。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完成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

邗江区学校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_ 主备学校:总第课时课题积的变化规律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计算、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发现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几”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规律口算相应乘法算式的积。

2、使学生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发现、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探索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和创造性,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和确定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发现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发现并归纳积的变化规律。

教具学具练习六第2题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流程个性化修改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口算。

40×8= 6×70= 24×10=让学生口算得数。

提问:上面的题怎样口算,各按哪道算式比较方便。

2、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像上面这样的乘法口算,为什么先按下面的另一道算式计算,再添上一个0就是它的得数呢?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规律?(板书:规律)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体验感悟1、计算填表(1)出示例4.提问:表里已经计算了哪两个数相乘的积,是多少?比较下面几行的乘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那第二、三行应该计算哪两个数的积?第四、五行呢?(2)明确方法提问:第二行应该怎样算、怎样填呢?(3)计算填表。

提问:下面每行各要计算哪两个数的积?学生计算填表,师巡视。

交流:每行计算出的两个数的积各是多少,和原来的积60比有什么变化?2、引导发现。

谈话:大家仔细观察表里的乘数和积,看看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是怎样变化的,积怎样变化,想想能有什么发现,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交流:你从表里发现什么了吗?3、验证确认。

谈话:数学学习中,规律的发现需要经过大量的例子验证。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3单元 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3单元 教案
小结:这些图形虽然材料不同,大小不同,制作的方法也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有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画一个三角形)
提问:三角形有几个角、几个顶点,几条边。指名学生上来说一说。
小结: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个角、三个顶点和三条边。
二、认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互动探究
要求:每组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4根小棒,任选其中3根围成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了解学生情况,个别同学加以辅导。
矫正反馈:让学生分别说出三个角的度数以及它们的和。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任何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和都是180度。利用三角形的这一性质,我们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3、完成“试一试”要求学生先计算,再用量角器量,最后比较结果是否相同?
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
3、在实际的操作中,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具体要求画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3、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初步感知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学生在探索图形特征以及相关结论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第__3_课时第__4__周__3__月___16__日总__17__课时
教学流程
复备
一、自学质疑,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中的6个三角形,提出要求:你能说出下面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什么角吗?
二、互动探究,解决问题
选第1号图形,指导学生说出:(1)号三角形有2个锐角和1个直角。
出示表格,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照这种样子把表格填写完整。
画好后交流,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运算方法和运算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熟练运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本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

但是,对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技能。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竖式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竖式计算过程,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

2.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三位数乘两位数运算中的规律和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有354本图书,他想把这些图书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多少本图书?”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竖式计算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全部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全部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全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对于整数乘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和指导来掌握。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计算速度慢、准确性不高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计算过程中的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的设计,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4.针对性指导法: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和示例。

2.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进行课堂练习和巩固。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

从而引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计算过程中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难点: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在“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1)直接写出得数。
12×3= 205×3= 25×2=
170×5= 150×3= 125×2=
(2)用竖式计算:26×47=
(3)小组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4)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
提问:先算什么?(先算128×6)再算什么?(再算128×10)最后算什么?(6个128与10个128的和)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1 2 8
× 1 6
7 6 8
1 2 8
2 0 4 8
提问: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交流共享
(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2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
2.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
(1)提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
(2)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
引导学生读题得出:
(1)已知条件: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
(2)所求问题: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2.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
(1)列出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128×16=
(2)尝试计算。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注意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提醒学生注意:用竖式计算时,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3.总结算法。
(1)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步骤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讨论:怎样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学生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小结: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类似,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运用数学术语概括、表达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应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回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课件出示题目)
(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
第1课时 ( 月 日 ) NO:
教学内容:
例1 练一练 练习五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2)交流讨论: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总价=单价×数量
(3)思考: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总价和数量呢?
师生交流后板书: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4.师生共同小结。
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总价=单价×数量”,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出“数量=总价÷单价”和“单价=总价÷数量”。
(二)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3情境图。
引导学生读题,收集情境图中的信息。
2.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含义。
(1)提问:情境中给出的两条信息可以称为什么?
(2)交流速度的写法和读法。
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再进行交流。
(3)认识时间和路程。
提问:行程问题中除了速度之外,还有哪些数量呢?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7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2.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1、2、4题。
第1题:是竖式计算过程中的口算练习。
第2题:通过观察和计算来发现竖式计算中的错误,加深学生对竖式计算方法的巩固。
第4题:结合具体情境运用计算知识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补充与修改
第2课时 ( 月 日 ) NO:
教学内容:
例2 例3 练一练 练习五5-8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பைடு நூலகம்象、概括的能力。
(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3)李师傅每天生产15个零件,他6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师生交流反馈。
2.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量关系,弄清楚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
(3)介绍单价的读法和写法。
(4)认识总价。
引导思考:根据题目中购买钢笔的情况,我们可以求什么呢?
指出:“4支钢笔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4支钢笔的总价。
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单 价
数 量
总 价
钢笔
( )元/支
( )支
( )元
练习本
( )元/本
( )本
( )元
让学生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探究和计算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题1。
让学生阅读例题1,和同桌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
指名说说对时间和路程的理解。
3.探究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速度
时间
路程
列车
( )千米/时
( )时
( )千米
自行车
( )米/分
( )分
( )米
学生先填写和谐号列车与李冬骑自行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行驶的路程。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