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观课量表

合集下载

课堂观课量表

课堂观课量表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量表(4)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观课量表研究问题:研究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整体情况时间地点课题课型执教教师观察者姓名所属类型观课评估观察内容次数A B C1、师生互动导入2、生生互动3、师生互动观察记录新授练习总结4、生生互动5、师生互动6、生生互动7、师生互动8、生生互动分析及建议说明:A代表高效次数B代表有效次数C代表无效次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课量表(3)课堂教学时间观课量表(教学结构记录)1.使用本记录单请事先准备好计时工具。

“课堂环节”主要记录一节课中大的板块,“具体内容”指各板块中的具体指向。

2.量表设计:序课堂环节时间起始具体内容合计时间号1课前导入2探究新知3巩固练习。

4总结升华分析及建议情 20-30 分钟() 感 人 态学生课堂行为观课量表观察目的: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表现,来对授课教师课堂效果进行评价,找出问题所在,改进教学方法。

时间观察者姓名:地点 课题所属类型课型 执教教师学生行为1.学习兴趣 是否浓厚。

浓厚()人评价结果一般( )人无()人2.听讲注意力是否集 中。

20—10 分钟()人10 分钟以下 ()人度 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18)人次积极参 与被动参与3.能否对老师和同学提不参与观察项目分析及建议思维方法知识应用出的观点大胆质疑,提出 不同意见。

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与同学有效合作,认真听 取别人的意见,取长补 短,完善自己的观点。

5.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 达数量关系。

6..能否应用已经掌握的 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

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记录学校执教人观察人观察点班级课题单位提问活动有效性观察记录人数科目课型时间学生参与分布图:讲台1234活动人数活动次数活动面分析及建议设计意图:本表主要记录课堂提问问题活动的整体情况。

记录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一个方框代表一个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互相评价。

被提问到一次,在其相应的位置上划相应符号,用“正”字纪录。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观课量表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观课量表

《圆的认识》课堂观察记录表单课堂观察记录表单(1)姓名任教课科数学课题观察视点1. 教课目标:能否明确而合适?2. 中心知识:教师是如何表现给不一样学生的?3. 内在联系:能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圆的认识》教师课堂教课方案教课目标明确合适经过使用直观的教具给学生直观体验从而使学生总结出圆的特色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经过对模型进行观察、操作、想象、比较,去发现、探究抽象出圆特色。

4.学科特色:能否表现了学科特将多种感官的共同活动有机联合,帮助学点与实质?生形成表象,累积活动经验,培育学生的空间看法与抽象能力5.详略合适:能否做到了易懂的少做到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6. 教课资源:能否合理使用教材和合理使用教材和课外教课资源校内外教课资源?7.学法指导:能否侧重学习方法的想象完好长方体框架的过程,培育了学生指导和培育?教课改进建议:的空间看法,同时引出圆的直径、半径和圆心的看法。

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归纳。

姓名课堂观察记录表单(任教课科2)数学课题《圆的认识》观察视点1. 先学后教:能否经过预学,裸露学习中学生学习成效不好的问题?2. 以学定教:能否针对学生的问题有效教有的行,有的不可以。

学?3. 课堂发问:启示式发问的次数,无效提启示式5次,无效多次。

问的次数?4. 示范操作:教师能否示范高水平操作行能为?5. 变式训练:能否分层设计变式训练能题?6.当堂检测:能否当堂检测学习成效,及能当堂检测学习成效,及时反响回时反响回授?授。

7. 均衡教课:能否将研究式教课与有意义可以接受式教课相联合?教课改进建议:有意义接受式教课提法很好,此刻表面研究很多。

数学课堂观课量表

数学课堂观课量表
5.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数量关系。
知识应用
6..能否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
学生思维观课量表
量表设计:
研究问题:学生代数思维是如何发展的?
教学
环节
教师提问的典型问题
学生表达(典型事件)
教师如何对待
思考中的错误
思维目标达成
清楚规范(奇思妙想)
不全面
(人次)
错误
(人次)
教师
指正
引导
纠错
同伴
补充
2.量表设计:
序号
课堂环节
合计时间
具体内容
时间起始
12Biblioteka 345对本节课教学结构的综合评价:
记录人:
学生课堂行为观课量表
量表设计:
观察目的: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表现,来对授课教师课堂效果进行评价,找出问题所在,改进教学方法。
时间
地点
课题
课型
执教教师
被观察者姓名
所属类型
观察项目
学生行为
评价结果
情感态度
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观课量表
量表设计:
研究问题:研究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整体情况
教学
环节
参与情况
目标达成情况
学 生
参与度
积极
一般
回 答
问 题
主动
被动
思维与
方法
合理
不合理
正确率
正确
错误
课堂教学观察表(教学结构记录)
1.使用本记录单请事先准备好计时工具。“课堂环节”主要记录一节课中大的板块,“具体内容”指各板块中的具体指向。
1.学习兴趣是否浓厚。
浓厚( )人

小学教学观课量表

小学教学观课量表

小学教学观课量表小学教学观课量表观课人:学校:观课日期:观课内容及目标: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课堂活动及方法:教学组织与教师操作:教学资源与学生参与情况:思维导向与教学方式:评价与反思:观课人签名:日期:正确与否:小学教学观课量表观课人:学校:观课日期:观课内容及目标:本次观课的内容为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

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本次课程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导入活动、知识传授和练习巩固,时间分配如下:- 导入活动:10分钟- 知识传授:20分钟- 练习巩固:20分钟课堂活动及方法:教师采用了多种课堂活动和教学方法,如:- 导入活动: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通过计算简单的加法题来获取分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知识传授: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 练习巩固:教师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练习,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互相检查和讨论。

教学组织与教师操作:教师在教学组织和操作方面做得很好。

教师能够合理安排学生的座位,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布置任务时,教师清晰明了地向学生传达任务要求,并适时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

教师在课堂引导中采用了多种方式,如提问、演示和示范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资源与学生参与情况:教师使用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学幻灯片、教学卡片和计算器等。

这些资源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观察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踊跃参与讨论,并且能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也很好地展示出来,他们在小组合作中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解答问题。

思维导向与教学方式:本次观课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了一些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同时,教师采用了“由简到难”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加法运算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量表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量表
10、能否学生的意见,并与学生平等交流
课堂教学观察表三(师生互动等级量表)
讲课人:段圣霞观察人:张华李亚楠刘春华课题:《圆的周长》
时间、
地点
课题
观察者资料
姓名
年龄
教龄
单位
观察记录
观察内容
次数
效果评价
A
B
C
D
E
教师提问类型
1、描述性问题
2、判断性问题
3、论证性问题
学生提问类型
4、理解性疑惑
5、判断性疑惑
观察记录
视角
得分
1、教学态度是否沉稳、愉快
2、课堂教学语言用辞是否浅显易懂
3、对教室秩序的管理是否到位
4、学习前是否就学习目标与方法与学生讨论
5、能否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调控学习气氛
6、能
8、对学生突如其来问题及状况的处理
9、能否通过恰当评价引导对学习主题的深入思考
课堂教学观察表一(学生活动等级量表)
讲课人:观察人:邹晶马为娟刘洪彦课题:《圆的周长》
时间、
地点
课题
观察者资料
姓名
年龄
教龄
单位
观察中心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观察记录
学生表现
评分
1、学习兴趣是否浓厚。
2、学习情绪是否高昂。
3、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4、对教师态度。
讲课人:段圣霞观察人:辛文辉张桂东刘洪彦课题:《圆的周长》
个别发言
小组发言
演示
记笔记
绘图
次数
时间
行为
状态
热烈
认真
积极
自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观课量表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观课量表一
小数的意义”观察量表(三)
学校
府新小学
班级
4.3
人数
科目
数学
执教者
席爱军
课型
新授
观察人
梁建丽
时间
观察点
教师课堂提问及理答情况
环节
课堂提问有效性
课堂评价及理答方式








无效问ຫໍສະໝຸດ 题有直观答案的问题
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回应式评价























打断或代答
引出小数
2
3
1
1
运用
回顾
总结
学以致用,形成模型
较高
自我总结,形成规律,内化方法,学以致用。
综合
评价
如何高效的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能力,渗透数学方法在本节课中有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情趣很浓厚。纵观席老师的课堂,综合的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既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教学质量也相较以前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2
1
1
1
探究部分
110
3
4
5
5
4
3
1
1
2
1
1
课堂练习
5
2
1
3
3
1
1
1
综合
评析
总得来看,本节课中,席老师提问的指向性和目的性很明确,多以引导和思考性提问为主,发挥了提问的启发引导作用。同时席老师较及时地捕捉生成,理答方式注重了多样化,其中回应式评价、提炼式评价、修正式评价简单占大多数76.2%,重复问题、不理睬、打断或代答在席老师的课堂上占的比率很低,实现了评价多元化。

数学观课量表

数学观课量表

教学环节设计观察量表执教教师陈曦工作单位山东省恒泰县第二小学执教课题认识正负数观察者张艳工作单位蓬莱市第二实验小学观课维度教学环节的设计观察中心整节课的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有利于模型思想的渗透主要教学环节时间分配环节描述简评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40秒教师: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上一节数学课,课题是:认识正负数(学生读)(教师手势盖上正负两字),再读:认识数。

教师:好极了。

数,你认识吗?说几个听听。

【学生任意说,如5、100、0.56、五分之一等等】原来我们认识的这些数都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

认识正负数,在数的前面加上正负又有怎样特别的意义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揭示课题,结构化提出核心问题。

二、独立解决,初步感知课前,让学生自主完成。

课上交流。

可以用于前测,也可由此展开教学过程。

三、动手操作,理解算理四、分析概括,总结方法五、巩固拓展,应用规律判断下列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并在数直线中找到它们。

六、课堂总结,回顾提升备注: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表(二)观察时间观察者执教教师课题观察角度行为评价观察环节课堂参与度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反馈练习积极人数平淡人数被动人数自主学习行为表现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热烈人数认真人数自信人数消极人数学习效果掌握计算方法拓展应用学生收获目标达成度达成目标人数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有效性观察量表(三)执教者姓名单位课题观课者姓名单位观课维度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观察中心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否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观察记录教学环节教学方式有效性备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独立解决初步感知三、观察比较猜测验证四、分析概括总结规律五、巩固拓展应用规律六、课堂总结回顾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观察表(四)课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授课人:记录人:时间:教学环节提出问题问题来源解决途径主体问题记录价值度学生教师观察操作想象其他独立互助教师A B C观察操作想象其他讲解演示活动导入1 2探究新知123,4应用1 2 3合计()个。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量表1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量表1
中等生发言率
分析

建议
设计意图及说明:学优生—A,中等生—B,学困生—C,此表主要记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个体发言情况(数据统计)。观察者结合统计情况作出简明扼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帮助执教人更好的改进,以达到更察量表(表2--2)
量表研究问题:学生交往活动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量表(1)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参与活动有效性观察量表(表2--1)
量表研究问题:学生参与活动有效性
学校
班级
人数
科目
数学
执教人
课题
课型
观察人
单位
时间
观察点
学生课堂参与的广度
黑板大屏幕
学生课堂座位分布图:
学生
总人数
发言
人数
发言率
发言
总次数
学困生发言次数
学困生发言率
学优生发言次数
学优生发言率
中等生发言次数
学校
班级
人数
科目
执教人
课题
课型
观察人
单位
时间
观察点
学生课堂交往的互动方式
次数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互动师生师—生生同桌小组全班个体展示
方式问答问答活动活动活动
设计意图及说明:通过形式和数据的记录,可以直观地看到各种活动形式的使用次数,便于分析学生参与活动的有效性。观察记录与分析将有利于教师从学生对互动的反应及目标达成的指向性方面,更好的调整教学案,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更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数据分析及建议: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量表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量表
《分数的认识》观课量表—学生动手操作等级量表
时间、
地点
课题
《分数的认识》人教版三年级
观察中心
学生课堂操作能力及规范




学 生课 堂表 现
评 分
1、折纸活动、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4、教师对学生操作的要求是否准确、精练。
5、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过程指导是否恰到好处。
6、操作中能否与同学有效合作。
7、交流中能否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提出不同意见。
8、教师的评价是否准确。
10分制:优:9-10分;良,7-8分;;一般,4-6分;尚好,1-3分。
《分数的认识》观课量表—学习目标的达成度量表
时间、
地点
课题
2104年11月24日
泗水县星村小学多媒体
《分数的认识》人教版三年级
7、总目标检测题量是否适合。
8、总目标检测难易程度是否恰当。
9、学生对目标检测题的完成情况及完成率。
《分数的认识》观课量表—学生活动记录表量表
个别发言
小组发言
同位交流
动手操作
课堂练习
次数
时间


热烈


认真
积极
自信
消极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观察中心
学习目标学生完成情况




观 察 情 况
得分
1、学习目标制定是否符合学生实际。
2、学习目标表述能否以学生为主体。
3、针对目标一的教学实施能否让学生掌握学习目标一。
4、目标检测一检测题选择是否恰当,围绕目标检测学生达成度。

(整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察量表和评课报告

(整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察量表和评课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量表一(学生活动等级量表)执教者资料课题百分数的意义与写法观察者资料观察中心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观察记录学生表现评分备注1. 课前有否准备,准备得怎么样? 52. 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情绪是否高昂? 53. 有否倾听老师的讲课,有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吗?54. 有否倾听同学的发言,有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吗?45. 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56.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47. 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48.学习中,能否对师生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提出不同意见.59.学习中,能否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 510. 预设的目标达成如何,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511.12.评价与建议在梅老师的这节课上,学生活动积极进取,良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达到学生学习主动,对课程很感兴趣,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时,出现吵吵闹闹、课堂气氛嘈杂甚至失控的现象是难免的,但有两点原则必须把握好:一是吵闹的东西必须是讨论话题相关的,二是吵闹要不影响别人和教学进程。

违反了这两个原则,教师就不能再坐视不管了。

注:评分为5分制:优—5分,良—4分,好—3分,一般—2分,尚可—1分.课堂观察量表二(教师行为等级量表)执教者资料课题百分数的意义与写法观察者资料梁帅观察中心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观察记录视角评分备注1. 能否有效调控学习气氛 52. 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3. 课堂教学语言用辞是否浅显易懂, 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54. 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呈现是否合理,效果怎么样?55. 是否指导学生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否有效?56. 是否倾听学生发言,是否作出即评价? 57. 能否通过恰当问题(如评价等)引导对学习主题的深入思考.58. 媒体(板书, 课件等)呈现是否合理,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49. 教态是否自然,沉稳、愉快? 510. 教学机智表现如何 511.12.评价与建议梅老师个人教学素质很棒,能很好地驾驭课堂,能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适合新课堂教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课堂观察量表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课堂观察量表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课堂观
察量表
课堂观察表一:教师顾及学生面
说明:
1. 记录学生被单独指名回答问题的次数;以划“正”字的方式记录,叫到一次,在其相应
的位置上划一笔。

2. 学生之间的自由辩论,小组讨论后的发言人发言,或离开座位的表演和活动,可用符
号“▲”表示发言、表演等活动,还可用符号“→”表示教师在教师里行走的路线图,从而正确反映出教师的顾及面。

3. 根据教室具体座椅排放方式适当删减、调整。

总评:学生27人,课堂中提问25次,提问覆盖面为92.6%,提问面较宽,教师顾及面好,能较好的关注学生,基本上每个同学都有发言机会。

课堂观察表二:课堂教学环节
总评:教师语言简洁有效,微课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集合至关和推理能力。

课堂观察表三:课堂有效提问能力
说明:听课教师尽可能记录课堂中的教师提问,可以将问题类型分为“叙述性问题”、“引导性问题”、“应用型问题”、“理解性问题”、“分析性问题”、“判断性问题”等,提问有效性分为“A、B、C、D”四个等级,等级最高为A,依次往下递推。

总评:江老师的每一个问题都很有针对性,很有引导性。

提问的有效性很高。

小学教学观课量表

小学教学观课量表

小学数学画图策略教学观课议课量表及记录表一
联系”上思考,用“A.恰当、B.一般、C.不当”来评价。

“梯度”可从“知识的难易、不同层次学生”上思考,用“A.合适、B.一般、C.不合”来评价。

学生答问“广度”可用“A.大部分、B.约一半、C.小部分、D.个别、E.几乎无”来评价;“准度”可用“A.准确、B.较准、不C.准”来评价。

“效度”可从“启发性、引导性”上思考,用“有效、一般、无效”来评价。

小学数学画图策略教学观课议课量表及记录表二
小学数学画图策略教学观课议课量表及记录表三
小学数学画图策略教学观课议课量表及记录表四。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量表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量表
YOUR LOGO
20XX.XX.XX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量表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 录
01 观 察 目 的 02 观 察 内 容 03 观 察 方 法 04 观 察 量 表 设 计 05 观 察 结 果 分 析
01
观察目的
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
观察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 学生的认知规律
观察教师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 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了解教师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 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否能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
观察学生在课 堂上的表现, 了解学生的学 习态度和参与

评估学生对数 学知识的掌握 程度和应用能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XX
改进建议: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针 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教师的教 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02
观察内容
教师教学行为
教学方法: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 特点
教师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否 清晰、准确、生动,易于学生理 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学过程:教师是否能够根据学 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 高教学效果

发现学生在数 学学习中的困 难和问题,为 后续教学提供
依据
了解教师的教 学方法和效果, 为改进教学方
法提供参考
发现教学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观察目的: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 和课堂管理方式
观察结果: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 和学生的参与情况,分析存在的 问题和不足

数学观课量表

数学观课量表

数学观课量表教学环节设计观察量表执教教师陈曦工作单位山东省恒泰县第二小学执教课题认识正负数观察者张艳工作单位蓬莱市第二实验小学观课维度教学环节的设计观察中心整节课的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有利于模型思想的渗透主要教学环节时间分配环节描述简评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40秒教师: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上一节数学课,课题是:认识正负数(学生读)(教师手势盖上正负两字),再读:认识数。

教师:好极了。

数,你认识吗?说几个听听。

【学生任意说,如5、100、0.56、五分之一等等】原来我们认识的这些数都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

认识正负数,在数的前面加上正负又有怎样特别的意义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揭示课题,结构化提出核心问题。

二、独立解决,初步感知课前,让学生自主完成。

课上交流。

可以用于前测,也可由此展开教学过程。

三、动手操作,理解算理四、分析概括,总结方法五、巩固拓展,应用规律判断下列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并在数直线中找到它们。

六、课堂总结,回顾提升备注: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表(二)观察时间观察者执教教师课题观察角度行为评价观察环节课堂参与度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反馈练习积极人数平淡人数被动人数自主学习行为表现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热烈人数认真人数自信人数消极人数学习效果掌握计算方法拓展应用学生收获目标达成度达成目标人数观课者姓名单位观课维度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观察中心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否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观察记录教学环节教学方式有效性备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独立解决初步感知三、观察比较猜测验证四、分析概括总结规律五、巩固拓展应用规律六、课堂总结回顾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观察表(四)课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授课人:记录人:时间:教学环节提出问题问题来源解决途径主体问题记录价值度学生教师观察操作想象其他独立互助教师A B C观察操作想象其他讲解演示活动导入1 2探究新知123,4应用1 2 3合计()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表情
学习行为及参与度
行为
参与数
行为
参与数
行为
参数
行为
参与数
没有参与的人数
学优生
学优生
学优生
学优生
中等生
中等生
中等生
中等生
学困生
学困生
学困生
学困生
与目标一般C无所谓
学习行为及参与度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观察/倾听/讨论/思考/计算
《整十数相加减课堂情境创设的效度如何》
课堂观察工具
开发者:王永梅、李丽娟、孙熙荣、秦承伟、葛祥玉
观察维度:教师与课程·手段与资源·情境创设
研究问题:《整十数相加减》这节课情境创设的效度怎样?
观察的对象:一年级一班的两个学习小组(8人)
复习
整十数相加情
整十数相减
课堂练习
预设情境内容
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保持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