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溶的电解质溶解度很小-Ruff-Rose
难溶的电解质溶解度很小

所以有:Qc>Ksp,则有AgCl沉淀生成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二、沉淀反应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1)意义:在物质的检验、提纯及工厂废水的处理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2)方法:A、调节PH法
例、除Fe3+,pH调至7----8
B、加沉淀剂法
例、除Cu2+、Hg2+加入Na2S、H2S等
3)原则: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发生,且进行得越完全越好
Qc = Ksp 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Qc < Ksp 溶液未饱和,可继续溶解该难溶电解质
练习:25℃下,在1.00L、0.030mol/LAgNO3溶液中加入0.50L、 0.060mol/L 的BaCl2溶液,能否生成AgCl沉淀。[Ksp(AgCl)=1.80×10-10]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5、溶度积
对于溶解平衡也存在一个平衡常数KSP
MmNn(s)
mMn+(aq) + nNm+(aq)
KSP=[c(Mn+)]m·[c(Nm+)]n 意义:在一定温度下, KSP是一个常数,溶度积越小电解质溶解度则越小
另: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C。
Qc > Ksp 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易溶 >10g
可溶 1g~10g
微溶
难溶
0.01g~1g <0.01g
2)外因:遵循平衡移动原理 ①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②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思考: ③同离子效应: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电解质,平衡向结晶的方向移动
在等浓度AgNO3溶液与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的溶液中,Ag+与 Cl- 能否彻底反应,溶液中有那些离子存在?
基础化学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基础化学试题库(附参考答案)一、判断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在实验室里,倾注和使用易燃、易爆物时,附近不得有明火。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是无限的。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3.当某弱酸稀释时,其解离度增大,溶液的酸度也增大。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4.用Na2C2O4标定KMnO4,需加热到70~80℃,在HCl介质中进行。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5.将0.1mol/LHAc稀释为0.05mol/L时,H+浓度也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6.对于同类型的难容电解质,在一定的温度下,Ksp越小。
其溶解能力越小。
A、正确B、错误7.某物质如果含有6.02×1023个粒子,它的物质的量就是1mol。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由于溶液的体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所以物质的量浓度也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9.标准物质在分析中主要用于分析仪器的校准和分析方法的评价。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0.质量百分比浓度是溶液的质量与溶质的质量的百分比。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1.在滴定分析中一般利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2.将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一倍,则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就减少到原来的二分之一。
A、正确B、错误13.溶液的体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但物质的量浓度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4.实验中,应根据分析任务、分析方法对分析结果准确度的要求等选用不同等级的试剂。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5.定量分析中产生的系统误差是可以校正的误差。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6.EDTA滴定某金属离子有一允许的最高酸度(PH值),溶液的PH 再增大就不能准确滴定该金属离子了。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7.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一定就是溶液的体积。
难溶电解质溶解度

Ag2CrO4(s) 2Ag+(aq)+CrO42-(aq)
平衡浓度/(mol·L-1) 2x
x
K sp θ (Ag2CrO4)= {c(Ag+)}2 {c(CrO42-)} 1.1×10-12 = 4x3, x = 6.5×10-5
Mr (Ag2CrO4) = 331.7, Ag2CrO4 在水中的溶解度S 为: S = 6.5×10-5×331.7 g·L-1 = 2.2×10-2 g·L-1
10-2 沉淀与溶解
使离子积小于溶度积,即Qi<Ksp, 有以下几种途径。
(1)转化生成弱电解质
生成弱酸:
FeS (S)
Fe2+ + S2-
2HCl
2Cl- + 2H+
2H+ + S2-
H2S
同样实验室用CaCO3和HCl反应制备也是此原 理。
生成弱碱:
某些难溶氢氧化物可溶于铵盐,
如:Mg(OH)2
如:溶度积很小的Fe(OH)3、Al(OH)3不溶 于铵盐,但溶于酸。这是因为加酸后生成水, 加NH4+后生成NH3·H2O,而水是比氨水更弱 的电解质。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上面提到的CuS不溶于HCl,但却溶于
硝酸。
3CuS + 8HNO3 =3Cu(NO3)2 + 3S +2NO + 4H2O
(3)CaF2 (s)在0.010 mol·L- NaF 溶液中的溶解度为S3,设S3 = z mol·L- 。此时S3 =(Ca2+)。
CaF2 (s)
Ca2+(aq) + 2F-(aq)
平衡浓度/(mol·L-1)
基础化学习题解答(第六章)

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思考题与习题一、填空题1.同离子效应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降低。
2.根据待测组分与其他组分分离方法的不同,称量分析法一般分为沉淀法、气化法和电解法。
3. 称量分析法的主要操作过程包括溶解、沉淀、过滤和洗涤、烘干和灼烧、称量4. 根据滴定方式、滴定条件和选用指示剂的不同,银量法划分为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杨司法。
5.莫尔法是在中性或弱碱性介质中,K2CrO4_作指示剂的一种银量AgNO3作指示剂的一种银量法。
二、选择题1.AgCl和Ag2CrO4的溶度积分别为1.8×10-10和2.0×10-12,则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 AgCl与Ag2CrO4的溶解度相等;B. AgCl的溶解度大于Ag2CrO4;C.二者类型不同,不能由K大小直接判断溶解度大小;spD.都是难溶盐,溶解度无意义。
2.下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溶度积大的化合物溶解度肯定大;B.向含AgCl固体的溶液中加适量的水使AgCl溶解又达平衡时,AgCl溶度积不变,其溶解度也不变;C.将难溶电解质放入纯水中,溶解达平衡时,电解质离子浓度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溶度积;D. AgCl水溶液的导电性很弱,所以AgCl为弱电解质。
3.CaF2沉淀在pH=3的溶液中的溶解度较pH=5溶液中的溶解度( B )A.小;B.大;C.相等;D.可能大可能小。
4.已知Mg(OH)2的K=1.8×10-11,则Mg(OH)2饱和溶液中的pH是( A )spA. 3.59;B. 10.43;C. 4.5;D. 9.41。
5.指出下列条件适于佛尔哈德法的是( C )A. pH6.5~10;B.以K2CrO4为指示剂;C.滴定酸度为0.1~1mol/L;D.以荧光黄为指示剂。
三、是非题(下列叙述中对的打“√”,错的打“×”)K越小,则其溶解度也越小。
( ×)1.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φspK的大小有2. 加入沉淀剂于溶液中,离子的沉淀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不仅与溶度积φsp关,而且也与溶液中离子的起始浓度有关。
一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2010·北京模拟)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 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
持不变 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
促进溶解
4、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 (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 ①绝度不溶的电解质是没有的 • ②同是难溶电解质,S差别很大 • ③易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也存在溶解平衡 • (2)外因:遵循 平衡移动原理 • ① 浓度:加水,平衡向 溶解 方向移动。 • ② 温度:绝大数难溶盐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
(AgCl的Ksp=1.8×10-10)
()
A.有AgCl沉淀析出 B.无AgCl沉淀
C.无法确定
D.有沉淀,但不是AgCl
4.有关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 A.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AgCl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不 断进行,但速率相等
• B.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和Cl-
一、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20℃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S与溶解性存在如下关系: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S<0.01g
1g<S<10g
S的范围
0.01g<S<1g
易溶 S>10g
定义:一定条件下,难溶电解质溶解成离子的速率 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沉淀的速率,溶液中各离子 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也叫沉淀溶解平衡)
对于溶解平衡:AmBn(s)
mAn+(aq)+nBm-(aq),Ksp
= [c(An+)]m·[c(Bm-)],n 与其他平衡一样,Ksp仅受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

解析
由图像可知Ksp(CaSO4)=9.0×10-6,当加入400 mL 0.01 mol·L -1 Na2SO4溶液时,此时
c(Ca2+)=
=6×10-4 mol·L-1,c(SO42-t;Ksp(CaSO4),所以溶
液中无沉淀析出,但最终溶液中c(SO42-)比原来大。
• 要产生AgCl沉淀,c(Ag+)> -8 mol·L-1;
mol·L-1=1.56×10
• 要产生AgBr沉淀,c(Ag+)> -11 mol·L-1;
mol·L-1=7.7×10
• 要产生Ag2CrO4沉淀,需c2(Ag+)·c(CrO)>Ksp(Ag2CrO4)=
9.0×10-12,即c(Ag+)>
跟踪练习
6.已知25 ℃时,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向100 mL该条 件下的C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400 mL 0.01 mol·L-1 Na2SO4溶液,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D )
A.溶液中析出CaSO4固体沉淀,最终溶液中c(SO42-)比原来的大 B.溶液中无沉淀析出,溶液中c(Ca2+)、c(SO42-)都变小 C.溶液中析出CaSO4固体沉淀,溶液中c(Ca2+)、c(SO42-)都变小 D.溶液中无沉淀析出,但最终溶液中c(SO)比原来的大
2.对于沉淀溶解平衡:AmBn(s)
mAn+(aq)+nBm-(aq)
,Ksp=cm(An+)·cn(Bm-),溶度积大的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不
一定大,只有组成相似的难溶电解质才有可比性。对于相同
类型的物质,Ksp的大小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溶解能力
的大小,Ksp越小,一般溶解度越小,越难溶。也反映了该物 质在溶液中沉淀的难易。
高中化学《电解质溶液》训练题 (2)(含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电解质溶液》训练题 (2)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4小题,共34.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稀豆浆、硅酸、氧化铁溶液都属于胶体②纯碱、氨水、蔗糖分别属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③明矾、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铁都不是混合物④Na2O、MgO、Al2O3均属于碱性氧化物⑤葡萄糖、油脂都不属于有机高分子⑥电解熔融的AlCl3可制得金属铝A. ①②B. ②④C. ③⑤D. ④⑥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难溶电解质才存在沉淀溶解平衡B. 溶度积K sp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度积越大C.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 sp越小,则它的溶解度越小D. 已知K sp(ZnS)>K sp(CuS),则ZnS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CuS 沉淀3.为证明某可溶性一元酸(HX)是弱酸.有如下实验方案,其中不合理的是()A. 将等浓度、等体积的HCl和NaX溶液混合,若混合溶液pH<7,证明HX是弱酸B. 室温下,测1mol/L NaX溶液的pH,若pH>7,证明HX是弱酸C. 室温下,测0.1mol/L HX溶液的pH,若pH>1,证明HX是弱酸D. 相同条件下,对0.1mol/L的HCl和0.1mol/L的HX进行导电性实验,若与HX溶液相串联的灯泡较暗,证明HX为弱酸4.能证明苯酚具有弱酸性的方法是()①苯酚溶液加热变澄清②苯酚浊液中加NaOH后,溶液变澄清,生成苯酚钠和水.③苯酚可与FeCl3反应④在苯酚溶液中加入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⑤苯酚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⑥苯酚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NaHCO3A. ⑤⑥B. ①②⑤C. ③④⑥D. ③④⑤5.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 胶体:分散质颗粒直径1−100mm的分散系B. 弱电解质:HClO、NH3⋅H2O、AgCl、NH4NO3C. 混合物:空气、盐酸、王水、氯水、水玻璃D. 有机物:丙醇、丙酸、1,2−二溴戊烷、碳酸钠6.下列图象不正确的是()A. 向100mL 0.1mol⋅L−1H2SO4溶液中滴加0.1mol⋅L−1Ba(OH)2溶液至过量B. 向100mL 0.1mol⋅L−1H2SO4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C. 向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加水D. 向蒸馏水中通入HCl气体7.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A. 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c(H+)+c(M+)=c(OH−)+c(A−)B. 1L0.1mol⋅L−1(NH4)2Fe(SO4)2的溶液中:c(SO 42−)>c(NH 4+)>c(Fe2+)>c(H+)>c(OH−)C. 0.1mol⋅L−1NaHCO3溶液中:c(H+)+c(H2CO3)=c(CO 32−)+c(OH−)D. 0.1mol⋅L−1的NaHA溶液,其pH=4:c(HA−)>c(H+)>c(H2A)>c(A2−)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常温下,pH均等于2的硫酸溶液与醋酸溶液,两种溶液中c(SO42−)与c(CH3COO−)之比为1:2B. 常温下,向pH=1.0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溶液中c(H+)和c(OH−)都将变小C. 常温下,0.1mol⋅L−1 NaHA溶液的pH=4,溶液中:c(HA−)>c(H+)>c(H2A)>c(A2−)D. 0.1mol⋅L−1的(NH4)2Fe(SO4)2溶液中:c(NH4+)=c(SO42−)>c(Fe2+)>c(H+)9.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向0.1mol⋅L−1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c(H+)减小c(CH3COOH)B. 将CH3COONa溶液从20℃升温至30℃,溶液中c(CH3COO−)增大c(CH3COOH)⋅c(OH−)>1C. 向盐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c(NH4+)c(Cl−)D. 向AgCl、AgB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中c(Cl−)不变c(Br−)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 图I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B. 图Ⅱ表示常温下,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1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C. 图Ⅲ表示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图中a、b、c三点醋酸的电离程度:a<b<cD. 图Ⅳ表示反应4CO(g)+2NO2(g)⇌N2(g)+4CO2(g)△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CO的物质的量,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变化情况,由图可知NO2的转化率b>a>c 11.已知25℃,醋酸、次氯酸、碳酸、亚硫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酸电离平衡常数醋酸K=1.75×10−5次氯酸K=2.98×10−8K1=4.30×10−7碳酸K2=5.61×10−11K1=1.54×10−2亚硫酸K2=1.02×10−7A. 将0.1mol/L的醋酸加水不断稀释,c(CH3COO−)始终减小B. 少量CO2通入NaClO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2O+2ClO−=CO32−+2HClOC. 少量的SO2通入Ca(ClO)2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H2O+Ca2++2ClO−=CaSO3↓+2HClOD. 25℃,等浓度的CH3COONa、NaClO、Na2CO3和Na2SO3溶液中,碱性最强的是NaClO12.常温下,H3PO4与 NaOH 溶液反应的体系中,含磷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 pH 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Ca3(PO4)2难溶于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pH=13时,溶液中各微粒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PO43−)>c(HPO42−)>c(H+)B. Na2HPO4溶液显碱性,若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溶液则显酸性C. H3PO4的K a3=10−12.2,HPO42−的水解平衡常数为10−7.2D. 为获得尽可能纯的NaH2PO4,pH 应控制在4~5.5左右13.常温下,0.1mol/L的H2C2O4溶液中H2C2O4、HC2O4−、C2O42−三者中所占物质的量分数(分布系数)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水溶液中的多相离子平衡习题

1、θK数值的大小可以用来比较相同温度下相同类型难溶电解质溶解度的大sp小。
2、相同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越小,则其溶解度也越小。
………………………………………………()3、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与该难溶电解质含有相同离子的易溶盐时,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298.15K下,AgI在下列哪种溶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A ) 纯水( B ) 0.0010 mol·L-1 KI溶液( C ) 0.0020 mol·L-1 KI 溶液( D ) 0.00050 mol·L-1 KI溶液5、下列物质中,可用溶度积来表示其溶解能力大小的是…………………()(A) KCl (B) NaOH (C) HCl (D) AgBr6、在298K时,CaCO3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s1,在1.0 3-mol的盐酸溶液中⋅dm的溶解度为s2,在1.0 3-mol的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为s3,则三者按大⋅dm小顺序排列为:………………………………………………()(A) s3> s2 > s1 (B) s1 > s2 > s3(C) s2 > s1 > s3(D) 不能判断其大小顺序计算题:1、已知298.15K时,θK(MgF2) = 6.5⨯10-9,计算:s(1)298.15K时,MgF2在纯水中的溶解度(3-mol)。
⋅dm(2)298.15K时,MgF2在0.103-⋅dmmol)。
mol KF水溶液中的中的溶解度(3-⋅dm2、已知298.15K时,θK(CaF2) = 1.5⨯10-10,计算:s(1)298.15K时,CaF2在纯水中的溶解度(3-⋅dmmol)。
(2)298.15K时,CaF2在0.103-mol)。
⋅dm⋅dmmol NaF水溶液中的溶解度(3-3、在298.15K时,根据PbI2的溶度积(Kθsp( PbI2 ) = 8.4 × 10-9),计算:(1)PbI2在纯水中的溶解度(mol·L-1);(2)PbI2在0.010 mol·L-1 KI溶液中的溶解度(mol·L-1)4、根据Ag2CrO4的溶度积(Kθsp( Ag2CrO4 ) = 1.1 × 10-12),在298.15K下,计算:(1)Ag2CrO4在纯水中的溶解度(mol·L-1);(2)Ag2CrO4在0.010 mol·L-1 AgNO3溶液中的溶解度(mol·L-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课堂练习1 1、教材P72练习1
C(Ag+) 反应初始 达到溶解平衡前 达到溶解平衡时 最大 变小 不变 C(Cl_) 最大 变小 不变 m(AgCl) 0 变大 不变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 B、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 C、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D、某粒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粒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零
3、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 B ) 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 B、沉淀溶解平衡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C、沉淀溶解平衡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D、沉淀溶解平衡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0.030mol/L×1.00L 1.00L+0.50L
解析:两溶液混合后离子被稀释
c(AgƮ.060mol/L×0.50L×2 1.00L+0.50L
=0.040mol/L
离子积Qc=c(Ag+)c(Cl-)=0.020mol/L×0.040mol/L =8.0×10-4(mol/L)2 所以有:Qc>Ksp,则有AgCl沉淀生成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二、沉淀反应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1)意义:在物质的检验、提纯及工厂废水的处理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2)方法:A、调节PH法
B、加沉淀剂法 例、除Fe3+,pH调至7----8 例、除Cu2+、Hg2+加入Na2S、H2S等
3)原则: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发生,且进行得越完全越好
思考
1、如果要除去某溶液中的SO42-,加入钡盐还是钙盐,为什么? 2、是否可能使要除去的离子全部通过沉淀除去,为什么?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2、沉淀的溶解 思考:
实验3-3、
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释上述发生的反应。 使沉淀溶解有那些方法?
溶解沉淀的方法 ①加入足量的水 ②使沉淀转化为气体 ③使沉淀转化为弱电解质 3、沉淀的转化
小结:
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本质上都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问题, 其基本依据主要有 ①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②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③加入相同离子,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 ④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更难电离或气体的离子。 使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嘉祥一中高二化学教研组 李传芹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一、溶解平衡 1、定义 一定条件下,电解质溶解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 合成沉淀的速率,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特征: 等、动、定、变。
等——v溶解 = v沉淀(结晶) 动——动态平衡, v溶解 = v沉淀≠0 定——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浓度不再改变。 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
5、溶度积
对于溶解平衡也存在一个平衡常数KSP MmNn(s) mMn+(aq) + nNm+(aq)
KSP=[c(Mn+)]m·[c(Nm+)]n 意义:在一定温度下, KSP是一个常数,溶度积越小电解质溶解度则越小
另: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C。 Qc > Ksp Qc = Ksp Qc < Ksp
0.01g~1g <0.01g
2)外因:遵循平衡移动原理 ①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②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思考:
③同离子效应: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电解质,平衡向结晶的方向移动
在等浓度AgNO3溶液与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的溶液中,Ag+与 Cl- 能否彻底反应,溶液中有那些离子存在?
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溶液未饱和,可继续溶解该难溶电解质
练习:25℃下,在1.00L、0.030mol/LAgNO3溶液中加入0.50L、 0.060mol/L 的BaCl2溶液,能否生成AgCl沉淀。[Ksp(AgCl)=1.80×10-10]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3、表达式: NaCl(s) Na+(aq) + Cl-(aq) 思考 1、回顾比较与电离平衡的联系与区别。 2、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可能有那些。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4、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
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难溶的电解质更易建立溶解平衡
强调:难溶的电解质溶解度很小,但并不不是绝对不溶。 溶解性 溶解度 易溶 >10g 可溶 1g~10g 微溶 难溶
实验3- 4、3-5
规律:趋向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
方法: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更难电离 或气体的离子。使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第四节
课堂练习2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试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下列事实
1、FeS不溶于水,但却能溶于稀盐酸中 2、将AgNO3溶液依次加入氯化钠溶液、溴化钠溶液、碘化钾 溶液中都会出现不同颜色的沉淀, 沉淀的颜色变化是 白色 → 淡黄色 → 黄色 。 出现这种颜色变化的原因是: 沉淀向溶解度更小物质发生了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