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继承制度的重点知识解析
会计财务税务师考试要点复习资料继承法律制度

第03讲继承法律制度单元二继承法律制度知识点继承法基础(一)继承人1.继承人可分为法定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
继承人的特征:(1)继承人是自然人。
(2)继承人是《民法典》规定的自然人。
任何法律规定继承人范围以外的取得遗产的人都不是继承人,如受遗赠人、酌情分得遗产的人等。
(3)继承人必须是没有丧失继承权的自然人。
【相关链接1】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
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相关链接2】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2.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我国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解释】孙子女、外孙子女及其直系晚辈血亲,以及兄弟姐妹的子女可以作为代位继承人;对公婆、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丧偶女婿可以作为第一顺序的继承人。
(二)继承权1.继承权的实现以被继承人死亡或宣告死亡时开始。
2.继承权的行使,是指继承人实现自己的继承权。
3.继承权的放弃(1)继承权可以放弃。
继承权的放弃是继承人对其继承权的一种处分。
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须以书面形式作出。
(2)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继承人因放弃继承权,致其不能履行法定义务的,放弃继承权的行为无效。
(3)继承人放弃继承应当以书面形式向遗产管理人或者其他继承人表示。
【提示】在诉讼中,继承人向人民法院以口头方式表示放弃继承的,要制作笔录,由放弃继承的人签名。
(4)继承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应当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作出。
【解释】遗产分割后表示放弃的不再是继承权,而是所有权。
(5)遗产处理后,继承人对放弃继承反悔的,不予承认。
放弃继承的效力,追溯到继承开始的时间。
4.受遗赠权的放弃(1)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60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后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从夏禹到夏桀,共传14代、17王,用岁约471年。
从商汤到商纣,共传17代、31王,用岁约555年。
材料主要说明夏商实行( )解析夏朝是由夏禹建立的,因夏桀的暴政而灭亡,“共传14代、17王,用岁约471年”,其中的“代”是指血缘关系、辈分的迁移,说明夏朝的王位是世袭的;商朝由商汤建立,亡于商纣,“共传17代”,同样说明商朝推行的也是王位世袭制。
故选C项。
答案C2.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
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 )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占卜的方式,也未体现出神权被政权控制,故A、B两项错误;商汤和盘庚都是在强调自己是“天命”的执行者,都在利用神权说明自己所作所为的合理性和权威性,故C项正确;材料未强调武力的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C3.中国许多地名和称谓都有悠久的历史。
比如某某被称为齐鲁,某某被称为燕赵,某某被称为三晋等。
这些称谓起源于( )解析在周分封制下某某有鲁国与齐国两个诸侯国,某某省有燕国以及三家分晋后出现的赵国,某某的诸侯国是晋国,故选B项。
答案B4.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里主要强调分封制( )解析“中国传统”“中国文化”是指相对于四夷而言的中原文明。
该学者强调,分封制度对中原文明的向外传播和影响力的扩大发挥了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分封制不仅扩大了西周文化的作用,还包括“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对西周统治、中华民族融合的作用,故B、D两项错误。
答案C5.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卿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
从中可知西周实行( )解析从西周礼仪的射箭活动中体现出地位的尊卑关系,可知是宗法制,故选C项。
专题01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变革(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专题01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变革1.(2021·河北·高考真题)下图为中国古代某皇帝在位期间政令信息承转运行关系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尚书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B.分权造成了冗官现象C.决策权与执行权出现分离D.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汉代中外朝制度”,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皇帝的诏令最终是由外朝的“三公”及其僚属去执行的,参与朝见和朝会的公卿百官以及中朝“尚书”协助皇帝进行决策,说明当时决策权和执行权出现分离的情况,C项正确;图示内容不能说明尚书是最高的行政机构,更不能说明造成了冗官现象,排除AB项;根据“郡国”可知当时王国还存在,无法判定其是否解决,排除D项。
故选C项。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一)夏朝: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约前2070年禹建立,开创了世袭制世袭制内容有二: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影响是形成了“家天下”的局面。
(二)商朝:内外服制度;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内外服制度的内容:内服是王畿,由商王直接控制;王畿四周是外服,由附属国管辖。
(三)西周西周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实行分制制度,1、贵族等级制,分封制——封建领主制:(1)周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王畿地区。
(2)其他地方分封给同姓亲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拱卫周王室。
(3)诸侯在国内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分封士。
分封制是较内外服制度更进一步的政治体制,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也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2、宗法制: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3、礼乐制:维护统治的文化制度。
4、等级分封政体——封建领主制的特征:(1)政治权力和血缘关系相结合,是西周整体的基本特征。
(2)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权力有制约作用。
(3)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中央集权。
(4)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二、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封建君主制(一)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含解析)

板块一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展示2017-2019全国卷考查视角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019·全国卷Ⅰ(选择)王位继承制(商周变化)2019·全国卷Ⅲ(选择)宗法制(遗存影响)2018·全国卷Ⅱ(选择)商汤灭夏(原因)2017·全国卷Ⅰ(选择)分封制(文化影响)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019·全国卷Ⅱ(选择)秦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019·全国卷Ⅰ(选择)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2019·全国卷Ⅲ(选择)北宋募兵制2019·全国卷Ⅲ(非选择)汉朝国家治理2018·全国卷Ⅰ(选择)唐代藩镇2018·全国卷Ⅱ(选择)唐代三省六部制2018·全国卷Ⅲ(选择)宋代科举制2017·全国卷Ⅰ(选择)西汉解决王国问题2017·全国卷Ⅱ(选择)魏晋官修史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018·全国卷Ⅰ(非选择)宋明清地方治理(乡约制度)2017·全国卷Ⅱ(选择)明代君主专制异化(宦官专权)命题分析1.先秦、汉唐、明清三个时段选择题命题量大体相当,非选择题一般出自汉唐或明清。
2.注重考查重要政治制度的传承、发展及内涵。
3.突出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与解释等素养。
4.与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相关主题切合度日益明显。
备考建议1.注意政治制度在时空转化中的演变,从历史传承角度设问思考。
2.挖掘教材隐性内容,构建知识内在联系。
3.关注新课标核心素养、知识与本专题知识的结合。
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权传承制度。
夏启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2.王权特点。
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体现了王权与神权结合的特点。
3.商朝行政制度。
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称为外服或方国)。
[巩固自查]从下图中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答案:上述图示显示:夏王朝实行的是王位世袭制,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重点知识解读讲稿

【解读民法典】《民法典》全文要点梳理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中国历史上首部民法典,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进程中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民法典的颁布,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民法典》共7编,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各编的内容要点如下:总则编第一编“总则”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统领民法典各分编。
第一编基本保持现行民法总则的结构和内容不变,根据法典编纂体系化要求对个别条款作了文字修改,并将“附则”部分移到民法典草案的最后。
要点一: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立法目的。
要点二: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等民法基本原则。
要点三:将绿色原则确立为民法的基本原则。
要点四:胎儿有权利继承遗产、接受赠与等。
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要点五: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要点六:紧急情况被监护人无人照料,村居委会或民政部门应安排照料。
规定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要点七: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作了原则性规定。
要点八: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物权编物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重要财产权。
物权法律制度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是最重要的民事基本制度之一。
第二编“物权”在现行物权法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结合现实需要,进一步完善了物权法律制度。
2021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九课第一框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随堂练习含解析部编版

第一框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1.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 )A.西方文化的冲击B.新文化运动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D.中华人民某某国的诞生答案:C2.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需要(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②全面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③使中华文化与当代社会实现完全同步发展④既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又体现其时代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C3.“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在2019年的新年贺词中,主席再次为奋斗者点赞。
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此我们( )A.要推动中国的传统文化适应当代文化B.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C.要努力消除文化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D.必须把舆论导向作为文化发展的核心任务答案:B4.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某某某某南湖的游船上诞生。
小小的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
“红船精神”源于历史,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吮吸着中华文化的丰富营养而成长壮大,又跨越时空,贯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始终,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在新时代,“红船精神”被注入新的内涵,得到新的阐释,它永远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新时代青年应该做“红船精神”的弘扬者和践行者,推动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驶向光辉的明天。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的知识,分析“红船精神”为什么能历久弥新、价值永恒。
答案:①“红船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
②“红船精神”昭示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③“红船精神”是重要的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精神标识,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能够顺应时代变迁,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④中国共产党人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丰富和发展了“红船精神”,把它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今天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之一。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民法》(2021年版)_1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民法》(2021年版)事业单位考试题库考点高频试题:1、多选题A小区王某等住户因车位问题与该小区的开发商B公司发生争议。
B公司与王某等住户的购房合同规定:B公司将为本楼住户提供地下停车场的停车车位。
但王某等住户搬进小区后,发现B公司已将该楼50多套房连同地下停车场卖给了C公司。
C公司明确表示,地下停车场的车位仅供本楼本单位的职工使用,其他住户要停车必须按每天15元的标准缴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地下停车场属于业主共有部分,B公司无权转让B: 王某等住户可以根据其与B公司的购房合同追究B公司的违约责任C: 王某等住户有权无偿使用地下停车场的停车车位D: C公司是地下停车场的新的所有权人,有权决定停车场的使用方式参考答案: BD本题解释:【答案】BD。
解析:《物权法》第74条规定:“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
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
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有。
”据此,地下停车场的所有权并不因住户购买楼上的楼房就当然取得,即地下停车场属于专有部分。
B公司有权转让,C公司合法受让地下停车场,作为新的所有权人,有权决定停车场的使用方式。
王某等住户可以根据其与B公司的购房合同追究B公司的违约责任。
2、单选题我国法律规定社会组织取得企业法人资格应当具备的条件不包括_____。
A: 有自己的名称B: 拥有规范的组织章程C: 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和营业场所D: 注册资金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解析】《民法通则》第三十七条规定:“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依法成立;(二)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选项A、C、D属于社会组织取得法人资格应具备的条件,所以正确答案是B。
B项有一定的干扰性,它实际上是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取得法人资格应具备的条件,而非社会组织。
税务师-涉税服务相关法律-突击强化题-第10章婚姻家庭与继承法

税务师-涉税服务相关法律-突击强化题-第10章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单选题]1.甲的父亲于2018年5月出车祸死亡,甲的祖父乙闻讯后因悲伤过度于同年7月死亡(未留遗嘱),在此情况下,甲继承其祖(江南博哥)父乙的遗产的身份资格是()A.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B.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C.转继承人D.代位继承人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核代位继承。
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被宣告死亡,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被继承人子女的继承顺序,继承被继承人子女应继承的遗产份额的制度。
本题中,甲的父亲先于其祖父死亡,所以甲是代父亲之位继承其祖父的遗产。
[单选题]2.吴某在遗书中写道:“老伴早逝,大儿前年又不幸去世,儿媳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困难,好在二儿子已经大学毕业,让我稍微宽心。
我死之后,名下的全部遗产由大儿媳及其两个孩子继承。
”该遗嘱是吴某的真实意思表示,吴某在其后签名并注明日期。
该遗嘱效力如何?()A.取消了二儿子的继承权,应该无效B.没有见证人在场,应该无效C.没有经过公证,应该无效D.符合《继承法》的规定,应该有效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核遗嘱的效力。
吴某的二儿子已经成年,且大学毕业,吴某的遗嘱不存在未保留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份额问题。
选项A错误。
吴某的遗嘱应该为自书遗嘱,自书遗嘱无须见证人。
选项B错误。
自书遗嘱没有公证不影响其效力。
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单选题]3.赵某于2018年与韩某结婚,2020年以个人名义向其弟借款50万元购买商品房一套,供夫妻共同居住、生活。
2021年1月,赵某与韩某离婚。
赵某向其弟所借的钱,按照规定离婚时处理正确的是()。
A.由赵某偿还B.由韩某偿还C.以夫妻共同财产偿还D.主要由赵某偿还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核离婚时共同债务的偿还。
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
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重点知识解读讲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重点知识解读讲稿1. 民法典的重要性在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标志着我国民法制度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民法典是我国民事法律的根本性法律,也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法规。
它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民法典内容概述民法典共有七编,分别是总则、物权、合同、侵权责任、婚姻家庭、继承、和审判监督程序。
每一编都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包括财产、合同、婚姻、亲情等各个方面。
3. 物权编重点解读物权编规定了民事主体对于自己的财产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包括对不动产和动产的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内容。
这一编的出台,为我国的财产制度和市场经济秩序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法律保障。
4. 合同编重点解读合同编规定了我国合同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合同成立、履行、修改、转让、终止等方面的规定。
合同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形式,合同编的出台,为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和保障。
5. 侵权责任编重点解读侵权责任编规定了民事主体因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而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规则,包括侵权行为、民事责任、损害赔偿等方面的规定。
侵权责任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
6. 婚姻家庭编重点解读婚姻家庭编规定了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结婚、家庭关系、离婚、抚养等方面的规定。
婚姻家庭是社会基本单位,婚姻家庭编的出台,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提供了法律支持。
7. 继承编重点解读继承编规定了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继承顺序、继承份额、遗赠等方面的规定。
继承是保障家族财产传承和个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继承编的出台,为我国家族和个人财产的合法继承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法律保障。
8. 审判监督程序编重点解读审判监督程序编规定了我国审判监督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审判监督的方式、程序和机构等方面的规定。
5.2 薪火相传有继承 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

第二单元家庭与婚姻第五课在和睦家庭中成长第二框薪火相传有继承学业质量要求核心素养1.描述与分类: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的含义,遗嘱的形式与效力。
2.解析与论证:明确继承要尊重死者生前意愿,又要体现公平,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遗产份额的意义。
3.预测与选择:选择合适的遗嘱形式,正确处理家庭利益关系,实现家庭的安宁幸福。
4.辨析与评价:遗嘱继承重意愿的必要性。
1.政治认同:处理继承问题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实现整个家庭的安宁幸福。
2.科学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制度作为财产制度的组成部分是保障和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
3.法治意识:明确不同遗嘱形式有效性的条件。
4.公共参与:坚持情理法的统一,正确处理家庭财产关系。
重点: 了解继承、继承制度的意义,了解法定继承的顺序。
难点: 理解继承权如何取得。
三、知识梳理(一)法定继承有顺序1.继承制度:(1)继承:是指将自然人死亡后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给他人所有。
(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代与代之间爱的延续和传递,是的重要保障。
【特别提醒】:①继承遗产需要先将个人合法财产从家庭共有财产或者夫妻共同财产中析出,析产以后确定的被继承人的个人合法财产才是遗产。
②民法典强调继承权男女平等、婚生子女与非婚生子女平等。
在行使继承权时,如有歧视妇女、非婚生子女的行为,当事人有权提出异议,必要时可以诉诸法律。
2.继承与债务清偿责任:①继承人不仅会获得被继承人的,还需要承担被继承人。
②本应由被继承人偿还的债务,应由继承人在继承的遗产范围内承担责任,不负清偿责任,但继承人的除外。
3.继承权的取得与丧失:(1)继承方式:①继承: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即基于关系、关系、关系获得继承权。
②继承:基于遗嘱的指定。
遗嘱继承只能在指定继承人。
【注】:遗嘱继承法律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
继承开始后,应先适用遗嘱继承,只有在不适用遗嘱继承时才适用法定继承。
薪火相传有继承(教学设计)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5.2薪火相传有继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继承与继承制度;2.继承关系;3.继承的要求;4.继承权的取得和丧失;5.遗嘱与遗赠。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处理继承问题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实现整个家庭的安宁幸福。
科学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制度作为财产制度的组成部分是保障和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
法治意识:明确不同遗嘱形式有效性的条件。
公共参与:坚持情理法的统一,正确处理家庭财产关系【教学重点】继承权的取得。
【教学难点】遗嘱的含义和形式。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这种情况,可以继承吗?》二、新课讲授议题一:育小职责大议学情境:甲(男)和乙(女)是夫妻关系,育有一男一女,小磊和小翠。
小翠嫁给大壮为妻,2015年小翠因病去世。
甲乙因生活琐事经常争吵,最后双方协议离婚。
两年后,甲在一次婚宴上遇到前妻乙,见她孤苦伶仃,生活艰难,便要求和乙复婚,乙表示同意。
乙回归家庭后双方没有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后来甲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负伤,儿子小磊在美国留学,赡养父母的重担落到了女婿大壮身上,3年后甲死亡,留下了一栋房产和存款若干。
在遗产继承时,小磊、乙、大壮三人发生分歧,小磊认为母亲已经和父亲离婚,不能分得任何遗产。
虽然大壮对父亲尽了赡养义务,大壮可以适当分得部分遗产。
乙和大壮不同意小磊的提议,将其告上法庭,要求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甲的财产议学任务:结合教材内容,说明甲的财产应该如何分配?学生讨论回答:议学提示:甲和乙已经离婚,夫妻关系解除,故乙不得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甲的财产。
虽然后来甲乙有复婚的打算,但没有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不是合法婚姻,故小磊的主张有其合理性。
乙作为小磊的亲生母亲,小磊对乙有法定的赡养义务,在母亲生活困顿之际,理应履行赡养义务。
大壮作为亡妻小翠的丈夫,代替小翠尽到了赡养其父亲的法定义务,甲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大壮这几年尽心照料,应视为尽到了主要的赡养义务,应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
2021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民法

2021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民法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1~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民法典》第四条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这体现的民法基本原则是( )A.公平原则 B.诚实信用原则C.平等原则 D.自愿原则2.下列选项中,专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是( )A.水流 B.土地C.轮船 D.房屋3.4月1日,张某将一把小提琴借给刘某。
4月5日,张某询问刘某是否愿意买下该小提琴。
4月6日,刘某表示愿意购买。
4月7日,刘某向张某付款。
刘某取得该小提琴所有权的时间是( )A.4月1日 B.4月5日C.4月6日 D.4月7日4.下列选项中,属于用益物权的是( )A.居住权 B.抵押权C.留置权 D.质权5.当事人一方可以依自己的意思表示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权利是( )A.形成权 B.支配权C.抗辩权 D.请求权6.用他人的面粉做成馒头,该馒头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是( )A.混合 B.加工C.受让 D.附合7.王某外出旅游,后下落不明。
王某父母可以申请宣告王某死亡的期限,是王某下落不明之日起满( )A.6个月 B.1年C.2年 D.4年8.甲的父母在甲与乙结婚后出资购买了一套房屋,登记在甲名下。
该房产应为( ) A.甲个人所有 B.甲与父母共有C.甲、乙共同共有 D.甲、乙按份共有9.某茶庄将普通茶叶谎称为名贵茶叶,高价卖给顾客。
该茶庄的行为构成( )A.重大误解 B.显失公平C.胁迫 D.欺诈10.甲、乙系表兄妹。
二人隐瞒该事实,登记结婚。
甲与乙的婚姻( )A.无效 B.有效C.可撤销 D.效力待定11.下列行为中,可以由他人代理实施的是( )A.收养子女 B.签订合同C.订立遗嘱 D.登记结婚12.某车站未及时清理湿滑的地面,致使乘客秦某滑倒受伤。
秦某的损害应由( )A.秦某自行承担 B.秦某与车站管理者各承担一半C.车站管理者承担 D.车站管理者依公平原则分担13.下列选项中,属于原物与孳息关系的是( )A.空调与吹出的冷风 B.房屋与房屋的门窗C.电脑与配套的鼠标 D.果树与掉落的果实14.甲对同事乙心怀不满,向其他同事发送电子邮件,捏造乙有生活作风问题,同事议论纷纷,致乙精神压抑。
2021年简述唐初对隋朝谏官制度的继承、发展与革新

简述唐初对隋朝谏官制度的继承、发展与革新简述唐初对隋朝谏官制度的继承、发展与革新摘要:唐代初期与隋朝在谏官制度上的关系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与革新:其一,在谏官机构上,唐初谏官种类增多,权责更加明确;其二,在进谏内容上,延续广泛的进谏范围,监督力度有所加强;其三,在进谏途径上,发展谏官谏诤方式,保证谏官行使职权。
关键词:唐代初期;隋朝;谏官;制度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天下万事,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衍过”,所以谏官制度在承袭隋朝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机构设置更齐全,谏官种类增多,权责更明确谏官的主要职责是“尽规献纳,纠正违阙”。
隋朝的言谏机构为门下省,隋文帝在建立三省制度时,明确了其负责“献纳谏正”。
又有散骑常侍、谏议大夫、给事等官员,掌“出使劳问”,兼有皇帝顾问的性质。
隋炀帝即位后废除散骑常侍、谏议大夫等,又在门下省设立给事郎,“省读奏案”,这样门下省能独立处理政务,完全摆脱了皇帝侍从、顾问机关的性质。
这有一定的进步。
但隋炀帝废除言官,阻塞了下情上达,也反映了他不重视言谏。
唐初,以谏为职的官员集中在中书、门下两省,主要有散骑常侍、谏议大夫、给事中、补阙、拾遗等。
散骑常侍隋朝既已设立,但其职权有限,为“常侍奉规谏,备顾问应对。
”在唐代中书、门下两省品位却最高。
谏议大夫隋初时置,“侍从赞相,规谏讽喻”,是唐朝最重要的谏官。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给事郎为给事中,“掌侍左右,分判省事”,具体掌管审议封驳诏敕奏章,有异议可直接批改驳还。
补阙、拾遗在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年)正式创设。
其职责用钱穆先生的话说,“补阙”是指皇帝有了什么过失要替他弥补,“拾遗”是指皇帝遗忘了什么需要提醒他。
由上可知,隋朝曾设立散骑常侍、谏议大夫等,但有职无权,隋炀帝时甚至被废除。
而在唐初,谏官机构设置齐全,且有相应实权。
此外,还新设官职,品位虽小,但责任重大。
职责各有侧重,配合紧密。
〖2021年整理〗《课时同步详解 ·薪火相传有继承 新知合作探究》优秀教案

课时同步详解第2课时薪火相传有继承新知合作探究探究点1 法定继承有顺序知识详解1继承的含义继承是指将自然人死亡后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法转移给他人所有。
2继承制度的重要作用继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代与代之间爱的延续和传递,是代际传承的重要保障。
3被继承人、遗产、继承人、继承权的含义在继承关系中,死者是被继承人,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是遗产;依法承受遗产的人是继承人,继承人享有的财产性权利称为继承权。
4被继承人的债务问题继承人不仅会获得被继承人的遗产,还需要承担被继承人未偿还的债务。
本应由被继承人偿还的债务,应由继承人在继承的遗产范围内承担清偿责任,超过部分不负清偿责任,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除外。
5取得继承权的方式(1)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称为法定继承,即基于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扶养关系获得继承权。
(2)基于合法有效遗嘱的指定,称为遗嘱继承。
6继承的顺序(1)在被继承人未立遗嘱或者所立遗嘱无效时,法律根据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亲属关系的亲疏确定法定继承顺序。
(2)法定继承的范围和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一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
(3)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7继承中的传统美德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
这样做,有利于继承人的和睦团结和整个家庭的安宁幸福,也是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典例探究例1 甲(男)与乙(女)结婚,其子小明2021时,甲与乙离婚。
后甲与丙(女)再婚,丙子小亮8周岁,随甲、丙共同生活。
小亮成年成家后,甲与丙甚感孤寂,收养孤儿小光为养子,未办理收养手续。
丙去世,下列有权继承其遗产的是()①小明②小亮③甲④小光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甲与丙是夫妻关系,故甲有权继承丙遗产;小亮是丙的儿子,所以也有继承权;丙与甲收养孤儿小光为养子,未办理收养手续,所以小光无继承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承制度的重点知识解析
继承制度的重点知识解析
一、继承的概念
继承是指自然人死亡后,其遗留的个人财产依法转移给他人所有的法律制度。
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财产称为遗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被继承人生前立下的合法有效遗嘱,有权获取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
继承人只能是自然人。
二、继承的法律特征
(一)自然人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是发生继承的前提。
只有财产所有人死亡,才能发生继承问题。
(二)死者有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是财产继承的基本条件。
继承是对死者遗产的继承,如果死者没有遗留财产,继承不会发生。
(三)依法或依遗嘱,死者应有合法继承人。
合法继承人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死者的合法有效遗嘱,依法享有继承权的法定继承人或遗嘱继承人。
财产所有人死亡,如果没有合法继承人,就不会发生继承问题,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应当依法处理。
(四)继承的结果是死者的遗产转移给继承人所有。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做出接受继承或者法律推定接受继承时,继承人就取得了对遗产的继承权。
如果只有一个继承人,实际上他已取得了对全部遗产的继承权。
如果有两个以上继承人,每个继承人就取得了对部分遗产的继承权,继承人对遗产享有财产共有权。
在遗产分割后,每个继承人对他所分到的遗产享有所有权,他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行使对该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由此可见,发生财产保管问题,失踪人与他人的债权债务关系的履行问题等。
继承的结果是继承人取得了遗产的所有权。
三、我国继承法对自然人遗产的处理方式
(一)继承,即依遗嘱或法律规定,由死者的继承人取得遗产的情况。
自然人死亡后,其遗产继承适用何种方式,依被继承人是否立有遗嘱来确定。
被继承人立有合法有效遗嘱的,适用遗嘱继承;被继承人没有立下合法有效遗嘱的,适用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是指根据法律直接规定的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继承份额及遗产分配原则等来确定遗产继承的继承方式,是我国自然人继承遗产的主要方式;遗嘱继承是指依据被继承人生前所立的合法有效遗嘱来确定继承人以及继承的遗产种类、数额的继承方式.
(二)遗赠,即依遗嘱由非继承人取得遗产的情况。
遗赠是指自然人以遗嘱的方式将个人合法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赠送给国家、集体组织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人。
法律允许自然人通过遗嘱将遗产处分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充分尊重了遗嘱人的意愿,这将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财产的社会价值。
(三)遗赠扶养协议,即依遗赠扶养协议由对死者尽了扶养义务的人取得遗产的情况。
自然人可以与扶养人或集体所有组织签订扶养协议,按照协议,扶养人、集体所有组织承担该自然人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遗赠扶养协议
是一种独特的新型的遗产转移方式,它体现了遗嘱人和扶养人的共同意志,是一种互助性的遗产转移方式。
(四)非继承人接受遗产,即在死者生前,施惠或受惠于死者的非继承人依法取得遗产的情况。
依照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得适当遗产。
(五)收归国家或者集体组织所有,即无人继承有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依法收归国家或者集体组织所有。
四、继承制度的本质和意义
(一)继承制度的'本质
继承制度是规定死者生前的财产如何转移给他人的法律制度。
继承制度和其他法律制度一样,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的产生、发展及本质,取决于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继承是基于人类的生活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的更替。
对于继承制度的本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继承制度是历史的产物,它以个人财产的存在为前提。
在人类社会最初的原始群体时期,由于人们只能共同生产、共同消费,没有积累,没有任何个人财产,根本不可能出现继承。
法律意义上的继承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随着私有制的确立而建立起来的。
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遗产制度以私有制为基础,而私有制则是随着交换关系的出现而产生的。
2、继承是因人的死亡而产生的社会关系主体的更换。
人死亡后就不能再是财产的主体,继承是将死者的财产转移为他人所有的一项制度,因此,遗产继承只是死者生前原有的财产关系的延续,仅涉及财产权利主体的更换,而不产生新的财产。
3、继承制度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
继承关系是由法律调整的,作为法律制度,继承首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
没有私有制、家庭和国家,也就没有法律意义上的继承;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下,也就有不同的继承制度。
我国现阶段的继承制度,决定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法律上确认继承权是保护自然人私有财产权的必然要求。
同时,继承制度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的继承制度也有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作用.
4、继承制度受一定社会制度的上层建筑的其他组成部分,尤其是婚姻制度和宗教制度的影响。
也正因为如此,在同一生产方式下的不同国家的继承制度会有所不同。
我国现阶段的继承制度是与我国的婚姻家庭制度相一致的,对于稳定婚姻家庭制度及充分发挥现阶段家庭职能起着重要作用。
(二)继承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继承权,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是保护公民个人财产所有权的延伸和继续,国家确立继承制度调整继承法律关系,可以切实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有利于发挥家庭生产和消费职能。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不仅有消费职能、养老育幼职能,还有一定的生产职能。
生产包括人的再生产和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物质资料的消费大部分是通过家庭进行的。
因此,在财产所有人死亡后,其遗产由其法定继承人或遗嘱继承人继承,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家庭职能,促
进家庭成员互助协作、勤俭持家,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
3、有利于减轻社会的负担。
财产继承制度的存在,赋予了公民把个人生前积累起来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遗留给自己的继承人的权利,这项制度可以使那些缺乏劳动能力而又无生活来源或者生活来源不足,难以维持生活的老人、未成年人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伤、病、残者获得生活资料,使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进而也减轻了社会的负担。
4、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依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继承权,能够鼓励公民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增加劳动收入,为自己和家庭积累更多的物质财富,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同时,也有利于鼓励公民勤俭节约,为社会主义积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