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陵隆恩殿建筑结构与构造
古迹调查报告(共4篇)
古迹调查报告(共4篇)第1篇:河北省易县历史文化古迹调查报告化古迹调查报告2020年4月19日1河北省易县历史文河北省易县历史文化古迹调查报告易县古称易州,始建于开皇十六年,历经一千多年的沿革变迁,易州大地胜迹叠出,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易州因易水之“易”得名,史载商代有易氏部落在此居住,隋开皇(公元596年)置易县,时称易州,迄今已有14 的历史。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那一幕幕悲壮的历史,镌刻下一张张鲜活的面容。
燕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燕都遗址至今清晰可辨,而“黄金台”的故事则伴随着悠悠易水千古传诵。
易州古燕文化与邯郸赵文化共同构成闻名全国的“燕赵文化”。
家喻户晓的荆轲刺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千古绝唱,与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那惊天地、泣鬼神之壮举,勾勒出“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历史画面,高标着中华儿女舍生取义的精神风骨.这里是中国古代名将乐毅、军事家孙膑、一代名医张元素的故里,更有聂荣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戎马倥偬的战斗足迹。
这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侵华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就是在易县西部山区黄土岭上被击毙,“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为尽快开发资源优势,近年来,易县县委、县政府从加强基础建设起步,改进投资软硬环境,投资1800万元扩宽改造津(天津)同(大同)112国道易县段,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全县畅通。
利用拒马河丰富的水利资源建设电站5座,年发电量7698万千瓦时,保证工农业生产用电需要。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地形地貌:全县总面积2534平方公里,分山区、丘陵、平原三个类型区。
其中山区1414平方公里,占55.83%,丘陵929平方公里,占36.68%,平原190平方公里,占7.49%。
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西部群山起伏,中部丘陵相连,东部地势平坦。
民族:全县有十多个民族,汉族占95%,满族、回族等占5%。
山:境内有五大名山。
狼牙山:有五坨三十六峰,主峰莲花瓣,海拔1150米。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定陵出土的皇帝金冠
定陵出土的皇后凤冠
现存著名帝陵
名称
秦始 皇陵
主人 秦始皇
位置 陕西临潼县
汉茂 陵
汉武帝
陕西兴平县
唐乾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 陕西乾县梁山
陵
天的合葬墓
长陵、献陵、景陵、 明十 裕陵、茂陵、泰陵、 北京市昌平县 三陵 康陵、永陵、昭陵、 天寿山下
定陵、庆陵、德陵、 思陵
清东 顺治、康熙、乾隆、
可以看作是人殉的替代。 西汉中期以后,随葬品中增添了各种专为随葬而作
的陶制明器,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模仿的“俑”,一 是实际的用品。
东汉,明器的种类和数量更多。 宋至明代,随葬品以实用物品和珍宝为主,包括陶 瓷器、金银器和玉器等。
秦始皇兵马俑 马王堆汉墓:木俑
茂陵博物馆展出的西汉铜鎏金马
金缕玉衣
土穴墓:在原始社会早期,墓葬的形式很 简单,只是在地下挖一个小而浅的墓坑,仅能 容纳尸体,既无棺椁,也无墓室,尸体也无特 殊东西加以包裹。到了父系氏族公社后期,贫 富开始分化,埋葬方式有了发展,墓坑除了土 壁之外,又加用了木板围护。
如山东泰安大汶口氏族墓葬的坑内四壁用 天然木料垒砌,上面用天然木材铺盖。与后来 春秋、战国、西汉时期的木椁还有很大的距离, 但已经开始向墓室建筑迈进了。
(2)陵园建筑
帝王陵墓除了它的主要标志封土之外,在它 们的陵前还有一大片建筑园林和石像生仪仗队。 所以陵园范围极大,陵墓建筑也很多,其中地面 建筑主要有以下3个部分:祭祀建筑区 、神道 、 护陵监 。
祭祀建筑区:为陵园主要部分,供祭祀之用。建在墓冢前 方,为一封闭的方形庭院,主要建筑物是寝殿和享堂。寝 殿是供死者灵魂起居生活的建筑,内设墓主生前用具。享 堂,是祭祀死者的场所。帝王陵的祭祀建筑多称为享殿、 献殿、祭殿。主殿周围还有配殿、廊庑、祭坛、朝房、值 房等。祭祀建筑往往用围墙围绕起来成为一个区域,宛如 宫内的建筑群一般。
国之瑰宝——金丝楠(标准样木)
国之瑰宝——金丝楠(含标准样图)金丝楠木为桢楠属树种,在中国约有34种,只要显现金丝明显的均可确定为金丝楠木。
金丝楠木的名气很大,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木材,但绝大多数人只是听过没有见过,因为自古以来金丝楠木就是皇家专用木材,历史上金丝楠木专用于皇家宫殿、少数寺庙的建筑和家俱,古代封建帝王龙椅宝座都要选用优质楠木制作,民间如有人擅自使用,会因逾越礼制而获罪。
明清两代均严格禁止除皇家以外的建筑使用金丝楠木。
现为国家保护物种。
嘉庆杀和珅,公布了20罪状,条条死罪,其中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jiàn)侈逾制,其大罪十三。
明代起,皇家专门有金丝楠木置办的部门,当时各地xxx将进供金丝楠木当成头等大事,xxx进供金丝楠木可做为业绩考核和晋升的标准,平民进供一根金丝楠木即可做官.修建紫禁城的金丝楠木出自四川峨眉,当时蜀道难于上青天,有一根楠木一条命的说法.楠木的名声在外,民间也深知其贵,《红楼梦》中秦可卿的楠木棺材,有“一千两银子只怕无处买”的记述。
为什么皇家专门采用金丝楠木?因为金丝楠木有别的木材不能比的优点.是制做家具的极好材料.其一耐腐:埋在地里可以几千年不腐烂,所以皇帝的棺木多采用金丝楠木,晚明谢在杭《五杂俎》提到: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穷谷不知年岁,百丈之干,半埋沙土,故截以为棺,谓之沙板。
佳板解之中有纹理,坚如铁石。
试之者,以署月做盒,盛生肉经数宿启之,色不变也。
;其二防虫:金丝楠木有股楠木香气,古**载其百虫不侵,金丝楠木箱柜存放衣物书籍字画可以避虫,现代试验证明试验证明金丝楠木抗腐木菌、白蚁的侵蚀,抗海生钻木动物蛀蚀性也强,所以皇家书箱书柜定用金丝楠木,现代有极贵重的书籍和纪念品只要有条件也要金丝楠木做盒,2005年**送TW宋楚瑜的宋家族谱就是金丝楠木做的书函箱;其三冬天触之不凉:宫中常用楠木制作床榻,冬天不凉,夏天不热,不伤身体,而其他硬木则不具备此优良特性;其四不易变型,很少翘裂.由于纹理顺而不易变形,不仅胀缩性小且硬度中握钉力颇佳;其五纹细密瑰丽,精美异常.金丝楠木质地温润柔和,纹理细腻通达,新切木表面黄中带绿,遇到下雨散发陈陈幽香。
风格独特的清慕陵
头向下俯视 , 突出平面半尺多高。 抬头望去 个 个 龙 头 张 口鼓 腮 , 龙须 飘 然 , 栩 如 生 栩 再加 之楠 木特 有 的清 馨气 味 , 形成万 龙 聚会
一
相接 , 将陵寝建筑分为“ 前朝” 后寝” 后 和“ 。“ 寝” 仅设有石五供和地宫之上的宝顶 。 慕陵的建筑布局与其他清代帝陵相 比, 裁撤了传统的石望柱 、石象生、圣德神功碑 楼、 二柱 门、 明楼 、 方城 , 规模缩小 了, 但整体 布局与建筑却素雅大方 ,精简端重 ,气势不 凡 , 颇具 特 色 。 且
第一是用料奇特 ,三大殿全部采用金丝 楠木建造 。金丝楠木是木料中的珍品 ,产于
四川 、 西 、 广 云南 、 州等 省的 深 山之 中 , 长 贵 生 期 长 , 量 少 , 运 难 。它 含 芳 香油 , 质 细 产 采 木 致, 弹性 好 , 硬度适 中 , 开裂 和反 挠 , 少 遇火 难
丝 ”异 常 华美 高 贵 , , 因此 成 为皇 室建 筑 首 选
的木材之一。由于明代皇室宫殿对金丝楠木 的使 用量 达 到高 峰 , 了清 代 , 到 金丝楠 木 已极 为稀少 , 就连普通的楠木都非常匮乏, 乾隆皇 帝在为 自己修建颐和轩时 ,也只是采用 了红 松 做柱 、外 包楠 木 的办法 。嘉 庆 皇帝 建 昌陵
(82年 ) 13 至十六 年 (86年 )是 由宠极 一时 13 ,
两旁建五孔平桥 ,一改清帝陵传统的三路三 孔石拱 桥 的样 式 。桥后 是 左右 对峙 的朝 房 和
班房 , 再经隆恩门是隆恩殿和配殿 , 隆恩殿后
有一 条御 带 河 , 有平 桥 三座 , 上 过桥 是一 座 汉 白玉 的 三 门 四柱 三楼 的石 牌 坊 , 刻 “ 陵” 上 慕 二字。 坊之 两侧 筑有 红墙 向外伸 展 , 与外 围墙
清西陵泰陵解说词
清西陵泰陵解说词篇一:清西陵解说词清西陵讲解词在北京西南,120公里的河北省易县永宁山下,群山环抱、松柏掩映着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清代皇室陵墓群,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清西陵,这里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位皇帝及9位皇后、57位嫔妃、2位王爷,6位阿哥,共计76人。
整个陵区总面积800平方公里,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在42华里的内围墙里面建有4座皇帝陵、3座皇后陵、3位妃园寝、2座王爷园寝、1座阿哥园寝、一座公主园寝,还有附属建筑——行宫、永福寺,共有建筑432座,规模宏大,具有丰富的历史建筑生态文化内涵,是中国20xx来陵寝建筑史上最辉煌壮丽的篇章。
清西陵自1730年开始营建,至1915年全部竣工,陵寝建筑齐全,有些独一无二,真可谓“一组清代皇陵,半部清史写照。
”建筑意味着什么?对于人类,它是心中美丽的梦想,是眼中凝固的音乐,是手上沉默的历史,砖和瓦,泥与沙,统统被先人按照文化的方式,勾勒出线条,涂抹上色彩,存放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沐浴着晨辉夕暮,承受着风风雨雨,站在它们面前,这风格,这沧桑,等待着我们去细细阅读,去轻轻触摸,去深深感悟,这里就是清西陵。
是驰名中外的皇家陵寝建筑群。
漫步在曲折的神道上,驻足于古松林荫之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抚摸着斑驳的石雕,我们小心翼翼,我们轻手轻脚,真怕一不小心打碎了酣睡在大自然之中那么多透明的梦想。
西陵的建筑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变数和异样,正是这些变数和异样使得西陵充满着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泰陵是雍正的陵墓,也是清西陵中第一陵。
五孔桥是大红门前第一座拱桥,它气势宏阔,像一条白色的巨龙正卧陵前。
向东西两边延伸的马槽沟弯如飘带、柔若轻纱,沟内之水来意曲水向我,去意盘旋顾恋,充分体现出陵区之水对地穴的留恋之情。
大红门是陵区的总门户,在它外面有3座巍峨高大的石牌坊,这是清西陵最具独特的建筑之一,它们一座居中面南,横跨神道,2座各列东西,成品字形排列,与北面的大红门构成了一个中国最古老的建筑形式——一个宽敞的四合院,在雕刻艺术方面比明帝陵和清初诸帝陵牌坊精巧而繁复,在在牌坊的梁柱上雕有龙凤、花草、海兽等纹饰,夹柱石上的赑屃(bixi)昂首怒目,横卧于顶端,与其周围的山川图案构成一幅“寿与天(山)齐”的吉祥氛围。
清西陵简介及详细介绍
清西陵简介及详细介绍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0公里处的清东陵以南,西距北京120公里,占地约20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墓建筑群。
清西陵始建于1644年(顺治三年),清朝入关后第三年正式建成,历时120余年。
其布局仿照北京清代皇家陵寝而建,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
西陵由永陵、裕陵、福陵三座陵园组成。
其中永陵系清东陵的姊妹陵,规模最大,形制也最为规范,也最具特色。
裕陵建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与永陵相距12公里。
福陵建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后又被八国联军烧毁,现仅存福陵一座。
清西陵的规划设计以中国古代“事死如事生”的宗法思想为基础,吸取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精华,并融入了西洋建筑的一些特点和风格。
整个陵区除地宫和碑亭等建筑物外,其他地面上并无建筑,没有一条石街道和道路。
清西陵整个陵寝建筑群分为陵园和宝城两大部分。
陵区内共有30多座陵墓和5座妃园寝。
—— 1 —1 —。
清西陵一日游作文
清西陵一日游作文国庆节期间,我和父母、姐姐去清西陵游玩了一天。
清西陵那宏伟的气势令我流连忘返。
皇家的陵墓非常讲究。
首先,我们参观了光绪皇帝的崇陵。
一进崇陵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坐落在正面月台上正殿隆恩殿。
走进大殿,我简直惊呆了!虽然这座宫殿距今已有100多年,但是仍然金碧辉煌,色彩鲜明。
大殿是木结构建筑。
殿中的几根柱子,要用两个人才能抱住。
殿顶及墙壁上的雕饰细腻华美,巧夺天工,让人不禁感叹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接着,大家又去参观了崇陵的地宫。
沿着阴暗的楼梯缓慢走下去,我的心情既紧张又兴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阴界吗?这座地宫有四道大门,每扇门上都雕有一个大佛。
门揭、门垛、门框、门面均用青白石做原料,雄有龙、花瓶等精致细腻的图案。
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棺样停放在宝床上。
将出地宫时,我把一元钱放在了“功德箱”里,为清西陵的修缮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午饭过后,我们来到了雍正的泰陵。
这座陵墓是整个清西陵的中心,它北靠永宁山,南面易水河,西傍蜘蛛山,东望凤凤山,群山环绕,异常壮观。
我们按顺序先参观隆恩殿,再去地宫。
但令我失望的是,泰陵的地宫并没有开发,无法让我一饱眼福。
这时妈妈走过来安慰我说,鉴于目前保护文物的技术水平还不高,地宫开发后,里面宝贝可能无法长久保存。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把宝藏深埋在地下,终有一日人们发明了新的技术,再把祖国的瑰宝公之于众,让后人瞻仰。
这时,大家感到有些累了,但参观的兴致依然很高。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泰陵。
长达2.5公里的神道,砖石漫地,宽阔平坦,两旁松墙整齐,层次分明。
轻风吹拂,松涛滚滚,显得格外古稚肃穆。
神道旁边有一座“影壁”的小山,小山后是龙凤门,四壁三门,墙壁上琉璃云龙花卉,十分精致美观。
再看神道两边的石人、石马、石象,栩栩如生……一天的参观结束后,我们伴着落日的余晖,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清西陵。
清西陵简介
清西陵简介清西陵是中国明代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和皇后孝谨皇后吴氏的陵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景区内,是我国最早开始修建的明朝陵墓之一。
清西陵的修建始于公元1409年,历经三十余年才完成。
陵墓规模宏大,充满雄伟壮丽的气势,是明代陵墓建筑的杰作之一。
清西陵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区长陵乡颐和园西南方,紧邻八达岭。
陵墓占地面积达120平方公里,包括陵门、神道、墓道和宝顶等建筑,群山环抱,环境幽静优美。
作为明朝皇家陵墓之一,清西陵承袭了以前的陵墓建筑风格,同时也有独特的创新之处。
清西陵以庄严肃穆的气氛和精细细致的工艺而闻名。
陵墓的主体建筑是神道和墓道,整个墓地被高墙围绕,进入神道后,沿着两侧设有石狮和石马的大片石阶,可见修建者在设计时的用心。
墓道是通往地下宫殿的道路,内部门墙上绘有至今保存完好的壁画,描绘了不同主题的图案和故事,为游客展示了明代的历史文化。
墓道尽头是地下宫殿,也称为地宫,它仿佛是一个宫殿的缩影,由多个大厅和房间组成,整个宫殿的结构复杂精细。
宫内的建筑结构以木材为主,并饰以彩绘和金箔,给人一种华丽的感觉。
在地宫的尽头,是明神宗朱翊钧和孝谨皇后吴氏的真正合葬之所。
他们的陵墓内有大量的文物和珍宝陈列其中,如各种金银器皿、瓷器、织物、书画等。
除了主墓之外,清西陵还有其他配套建筑和景观。
神道两侧有石雕,石雕上的动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彰显了当时的雕刻艺术水平。
陵墓周围还有大片的陵园,种植着树木和花草,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此外,还有众多的石碑和牌坊,上面刻有文字,记载了明神宗朱翊钧和孝谨皇后吴氏的事迹和重要历史事件。
清西陵作为中国明代陵墓建筑的代表之一,是中国建筑史上的珍贵遗产。
其庄严肃穆的氛围和精细细致的工艺,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之处。
对于游客来说,清西陵是一个了解明朝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体验古代建筑魅力的绝佳去处。
尽管修建清西陵所用的时间长达三十余年,但这种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建造是值得的,因为它成为了明代陵墓建筑中的瑰宝之一,展示了当时的建筑技术和文化。
清东陵 清西陵
清东陵清西陵清东陵和清西陵是清朝时期的两个皇家陵墓,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和霸州市境内,是中华文化瑰宝和世界文化遗产。
这两处陵墓规模宏大、精雕细琢,完整地保留了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设计原则和实践经验,是世界文化史中的杰出代表。
清东陵清东陵是清朝第二位皇帝康熙帝的陵墓,始建于1725年,占地面积达24.4万平方米,是中国古代皇家陵墓中规模最大的之一。
陵墓的建筑风格沿袭了中国古代皇家陵墓的传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大红门、灵桥和宝穹殿。
大红门,居陵前,为陵墓的正门,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极为罕见的三进门。
灵桥是连接大红门和宝穹殿的长廊,两侧石雕琳琅满目,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宝穹殿是陵墓中心建筑,是清代雕刻艺术的杰出之作,据说手艺之精湛,刻画之细致,即使在显微镜下也能清晰可见。
宝穹殿顶棱角分明、雕刻精美,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艺术价值的之一。
因为清东陵采用了中国古代传统的风水学理论和陵墓设计原则,整个陵墓建筑布局和装饰细节具有极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也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项杰出成就,被誉为“万园之园,万陵之陵”。
清西陵清西陵始建于1730年,是清朝第四位皇帝雍正帝的陵墓。
陵墓占地达17.2万平方米,包括了葬殿、宝顶楼、生前舍利塔、神道等建筑物。
整个陵墓的设计布局考虑到了中国古代陵墓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吉凶预测”和“谐音取意”等风水理论,陵墓内的石雕、画像、器物等也无不体现了明确的政治宣扬和文化推广的目的。
西陵的最显著建筑是大中门、振鹏亭和宝顶楼。
大中门是西陵的正门,选址相对比较高,门头部分寓意着“天下之中”。
振鹏亭是在大中门后不远处,建筑高大气派,是表达皇帝权威独揽全局的意味。
宝顶楼是西陵中枢建筑,建筑上部塔形高达五层,构造精巧,装饰繁缛,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
西陵精美的主体建筑、精湛的雕刻艺术、严密的陵墓设计,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建筑学、中医学、哲学、政治和科学技术等多个方面的丰富内涵。
总结清东陵和清西陵是中国古代皇家陵墓的杰出代表,在中国文化和艺术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清西陵景点
清西陵景点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15公里的清西陵,是我国现
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皇家陵墓群。
它南依巍巍群山,北临滔滔北运河,西有清东陵做后花园,东有昌瑞山做照壁,周围群山环绕、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西陵的布局由神道、陵门、宝城、宝顶等部分组成。
西陵内的建筑分三路。
一路是神道和陵门,分别由两根巨大的方柱连接而成,这是陵园的主建筑。
每根方柱高达10米以上,其直径均在50厘米
以上。
方柱均为方形,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这条方柱是在清朝乾隆年间由北京运到西陵的。
一路是宝城,它位于神道的北端,始建于雍正四年(1726年),宝城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
宝城为长方形,高10米以上,墙厚7米余,周长478米。
宝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10米、南北宽60米。
宝城上建有重檐歇山顶式建筑三座,中间的是隆
恩殿(俗称“大庙”);两边的为享殿(俗称“配殿”)和方殿。
—— 1 —1 —。
清孝陵隆恩门简介
清孝陵隆恩门简介
清孝陵隆恩门位于中国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隆兴街道附近,是清朝雍正皇帝陵墓的正门。
清孝陵是清朝皇帝雍正的陵墓,是清代八座陵墓中最年轻、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隆恩门是清孝陵的主要入口,也是远远望去最为壮观的一部分。
隆恩门建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总高约17米,为双檐歇山顶式建筑。
门上有两组方形匾额,上书“隆恩门”三个字,属于垂花台式匾额。
门额上方是一幅木刻雕花,雕刻精细,图案生动。
门前有宽敞的广场,两侧有铁质欄杆,内侧有石砌的护墙。
整个隆恩门建筑气势恢宏,雄伟壮观。
清孝陵隆恩门是清朝陵墓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隆恩门的独特设计和精美的雕刻工艺展示了清代皇帝陵墓建筑的巅峰之作,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遗产之一。
如今,隆恩门作为清孝陵的一部分,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观,成为保定市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清西陵详细介绍
清西陵详细介绍清西陵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境内,是清朝第三位皇帝乾隆帝及其皇后的合葬陵墓,也是清朝时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寝之一。
该陵墓始建于1730年,历时40年才完成,占地面积达120平方公里,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清西陵整个陵区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前部为祭祀区,包括牌坊、石马和大成殿等建筑。
中部为墓道区和宫殿区,包括荷花池、藻井宫和宁寿宫等建筑。
后部为墓葬区,包括长春殿和景陵两座坟墓。
在清西陵的祭祀区内有两座石牌坊,分别为东西牌坊。
东牌坊高14.3米,宽11.5米;西牌坊高14.3米,宽10.5米。
两座牌坊都是由青石砌成的四柱三楼式结构,在顶层上还刻有“乾隆御制”四个大字。
在祭祀区内还有一座石马,是清代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这座石马高3.5米,长5.8米,宽2.5米,由一整块青石雕刻而成。
整座石马栩栩如生,神态自然,被誉为“天下第一石马”。
大成殿是清西陵祭祀区内的主要建筑之一,是皇帝举行重大宴会和祭祀活动的场所。
大成殿呈方形,面积达1,500平方米。
殿内共有72根巨柱支撑着屋顶,巨柱上还有精美的彩绘和雕刻。
进入中部墓道区和宫殿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荷花池。
荷花池面积达1,400平方米,水深约1.5米左右。
池中种植着各种颜色的荷花,在夏季盛开时十分美丽。
藻井宫是清西陵中部墓道区内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藻井宫呈方形,面积达1,600平方米。
它是用木质结构搭建而成的,并在屋顶上刻有精美的藻井,因此得名藻井宫。
藻井宫是皇帝举行重大祭祀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皇后居住的地方。
宁寿宫是清西陵中部墓道区内另一座重要的建筑。
宁寿宫是用砖木结构搭建而成,呈长方形,面积达2,500平方米。
它是乾隆帝和皇后居住的地方,也是他们进行储藏和处理财物的地方。
在清西陵的后部墓葬区内有两座坟墓,分别为长春殿和景陵。
长春殿是乾隆帝及其皇后合葬的地方,坟墓呈圆形,直径达70米左右。
景陵则是乾隆帝母亲孝庄太后的陵墓。
除了以上介绍到的建筑之外,在清西陵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提的景点和文物遗址。
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
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
此外还有3座后陵,以及若干座公主、妃子园寝。
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
周界约100公里,面积达800余平方公里。
这里有华北地区最大的古松林,数以万计的古松、古柏把这一带装点得清秀葱郁,古朴大方。
清西陵北依峰峦叠翠的永宁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参天,景态雄伟。
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气势磅礴。
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雍正的泰陵,居于陵区的中心位置,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
其余各陵分布在东西两侧。
泰陵的神道,由三层巨砖铺成,两边苍松翠柏,上南往北分布着40多项大大小小的建筑。
第一座建筑物是进入陵区的一座联拱式五孔桥,桥北有三座高大的石牌坊,巍然矗立。
牌坊的建筑庄重、美观,色彩调和。
这三座石坊,都是五间、六柱、十一楼形式,用青花石筑成,上刻有山、水、花、草、禽兽等图形,形态生动,被视为西陵建筑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泰陵是清西陵的首陵,埋葬着雍正及他的皇后孝敬、皇贵妃敦肃。
雍正皇帝的泰陵,位于永宁山主峰之下,始建于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
泰陵是西陵的主体建筑,规模大,体系完整。
西陵以泰陵为中心,其余各陵分布在它的东西两侧,规制与清东陵基本相同。
过一座联拱式的五孔桥,进入陵区,前有三座精美高大的石牌坊和一条宽十余米、长5华里的神道贯穿陵区全部。
依次建造石牌坊、大红门、具服殿、圣德神功碑楼、七孔石拱桥、石像生、隆恩门、隆恩殿、方城明楼和宝顶等一系列建筑和石雕刻。
隆恩殿建造精美壮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重檐歇山黄瓦顶,木结构卯榫对接。
明柱沥粉贴金包裹,殿顶有旋子彩画,梁枋装饰金线点金,枋心彩画“江山统一”和“普照乾坤”,色彩调和,殿宇金碧辉煌。
[1]昌西陵内安葬着嘉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她也是清一代坐在皇后位置上最长的一个。
光绪帝陵墓介绍
光绪帝陵墓介绍清西陵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还有3座后陵。
此外,还有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共14座。
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光绪帝的陵墓:崇陵,欢迎大家阅读。
光绪帝陵墓介绍清崇陵位于泰陵的东南面约4公里的金龙峪,是我国现存帝陵中最后的一座。
崇陵的建筑物数量与规模,完全依照同治的惠陵。
建筑工巧,陵园仪树中有罕见的罗汉松和银松。
地宫中合葬着光绪帝和隆裕皇后。
崇陵陵址名叫金龙峪。
其规模虽不如雍正、嘉庆的陵墓那样庞大,没有大碑亭、石像生等建筑,但它除继承清代建陵规制,参照咸丰帝定陵、同治帝惠陵的风格外,又吸收了古代建筑技术的某些精华,仍具有它的特色。
整个陵寝根据守卫和祭把的需要,建筑了五孔桥、巡房、牌楼门、神厨库、三路三孔桥、朝房、班房、隆恩门、燎炉、配殿、隆思殿、三座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顶、地宫。
为了增强排水性能,每个宫殿基部都建有2米宽的散水,明楼前和三座门前分别挖砌了御带河,地宫内凿有14个水眼与龙须沟相通。
隆思殿木料均为异常珍贵的铜藻、铁藻,用这种木料制作一把普通太师椅,重量竟高达百余斤,所以隆思殿被誉为“铜梁铁柱”,且梁架之间增加了隔架料,既能托顶,又使殿内更加美观。
隆思殿内的四根明柱,底部有海水江涯图案,柱身为一条金龙盘绕向上,较其它帝陵的宝相花更加富丽堂皇。
清崇陵建筑特色崇陵是中国最后一座帝王陵墓。
其规模虽不如雍正、嘉庆的陵墓那样庞大,没有大碑楼、石像生等建筑,但它除继承清代建陵规制,参照咸丰帝定陵、同治帝惠陵的风格外,又吸收了古代建筑技术的某些精华,仍具有自己的特色。
隆恩殿构架用质地坚硬的铜藻、铁藻木建成,有铜梁铁柱之称。
特别是殿内四根金柱采用沥粉贴金的盘龙装饰,为清帝陵的独到之处。
整个陵寝根据守卫和祭祀的需要,建筑了五孔桥、巡房、牌楼门、神厨库、三路三孔桥、朝房、班房、隆恩门、燎炉、配殿、隆恩殿、三座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顶、地宫。
满清皇太极清昭陵不得不了解的十大讲究
满清皇太极清昭陵不得不了解的⼗⼤讲究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个由少数民族建⽴的统⼀皇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个封建王朝。
清朝共有12位皇帝,10位葬在关内的河北,2位葬在关外的辽宁。
关内除末代皇帝溥仪葬在华龙陵园外,其余九个皇帝,5位葬在清东陵,4位葬在清西陵。
关外的2位皇帝即太祖努尔哈⾚和太宗皇太极。
皇太祖努尔哈⾚葬关外福陵,太宗皇太极葬在昭陵。
清昭陵位于沈阳市皇姑区泰⼭路12号,在北陵公园内。
穿过菊花花海,越过有皇太极塑像的皇太极⼴场,来到清昭陵,进⼊正红门,这⾥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地盘。
游览了解⼀下清昭陵这⼏个讲究:⼀、何为南北中轴线的“神道”昭陵陵寝建筑布局严格遵循“中轴线”陵寝规制,陵寝主体建筑全部建在南北中轴线上,其它附属建筑则均衡地建在它的两侧。
这样的陵寝设计思想主要是体现居中为尊,⾄尊⽆上。
神道⼀直通向陵寝后部⽉⽛城的影壁前,神道是为何意?所谓神道⼜叫神路,顾名思义,是神⾏⾛之路,⼈是凡⼈俗⼦,当然没有资格⾛此路。
在清代时,任何⼈都不允许在神道上⾏⾛,以⽰对皇帝敬重之意。
只有运送帝后棺椁、神牌、祝版、制帛的官兵,才可以在神道上通⾏。
除此之外,就是贵为天⼦的皇帝和母仪天下的皇后,进⼊陵区也要另辟御路⽽⾏。
昭陵的正殿和东、西配殿,建筑布局严格遵循“中轴线”陵寝规制,主体建筑全部建在南北中轴线上,其他附属建筑则建在两侧,体现了局中为尊,⾄尊⽆上。
⼆、关系国运的风⽔与龙脉按明清陵寝制度,不许从神道这端直接看到另⼀端的隆恩门。
就是说,从⼤红门⾄隆恩门中间必有建筑物隔断,这寓意“风⽔”⼀眼望不断。
在他们看来,祖陵“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皇位的传承和龙脉的延续,事关重⼤。
昭陵的神道上建筑神功圣德碑之亭,也起到“风⽔”⼀眼望不到头的效果。
其次,神道也如神门⼀样,神圣不可侵犯,违者予以重处。
据说有“横定罚,竖⾛杀”的规矩。
昭陵的神道有⼀座神功圣德碑之庭,起到了风⽔⼀眼望不到头的效果。
亭内⽴有“昭陵神功圣德碑”⽤满汉两种⽂字记载了皇太极⼀⽣⽂治武功。
清西陵的“个性张扬”问题
清西陵的“个性张扬”问题作者:刘毅来源:《文物春秋》2019年第04期【关键词】清朝皇陵;皇陵特异性;泰陵;慕陵;清西陵【摘要】清世宗在昌瑞山陵区范围之外另卜陵址,泰陵的特异性在神道和陵区总体布局上表现明显;之后,宣宗重建寿陵于龙泉峪,在整体上改变了陵宫的平面结构,后来的昌西、慕东两座皇太后陵也受慕陵影响而别具特色。
清西陵自肇建开始,前后130年间不断凸显出个性张扬的色彩,与同时的东陵陵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9)一般项目“清代帝王陵墓考古学研究”(项目号:19BKG013)中期成果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7)重大项目“多卷本《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项目号:17ZDA216)阶段性成果作为王朝的重要礼制建筑,皇陵的营造在历朝历代都要遵守一定的范式,特别是在一代之制确立以后,主要部分整齐划一、少有变异是最常见的面貌。
清泰陵卜建于入关后的第三代,彼时清代皇陵制度已经进入了稳定期,但由于清世宗在昌瑞山范围之外另卜万年吉地、宣宗再建寿藏于龙泉峪,使得西陵兆域四座皇陵中的两座显现出极强的特异性,相应的后妃陵墓制度也受到影响而出现了明显的变异,这在历代皇陵中是比较少见的。
一、泰陵定位的悬疑相传清世祖亲自卜定兆域于河北遵化凤台岭(后封为昌瑞山),康熙时期相继建成了孝陵、景陵、暂安奉殿(后定名昭西陵)、孝东陵等帝后陵墓,奠定了清代皇陵制度的基础。
世祖、圣祖既定昌瑞山为万年吉兆,按照“陵区制”的规则,世宗理应在界内卜葬,但他却先卜吉地于昌瑞山陵区以外的九凤朝阳山,再定寿域于易州泰宁山太平峪,由此揭开了清朝陵寝制度出现变异的序幕。
清世宗从一开始就对昌瑞山陵区不满意。
雍正三年(1725)九月,他“命大学士嵩祝、工部尚书李永绍、兵部右侍郎傅鼐往遵城北二十里九凤朝阳吉地,相度地形、建竖红桩,及建城垣、衙署方向,拟皇贵妃卜葬于此”[1]。
九凤朝阳山吉地虽然也在遵化,但却与昌瑞山相隔约20公里,并不在山水所界定的同一个自然地理区域内。
清东陵慈禧陵隆恩门介绍
清东陵慈禧陵隆恩门介绍
慈禧陵位于河北省遵化的东陵,是慈禧太后的裕陵,也是清东陵中唯一一座没有经过修缮的陵墓。
隆恩门坐落在一座小型土堆上,平面呈圆形,门顶上覆绿琉璃瓦,门额上刻“隆恩门”三个大字。
隆恩门是清代陵寝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筑形制与一般城门不同。
它是一座三间四柱七楼式砖木结构门楼,门洞为四根方柱、两根圆柱,四根方柱从外向里依次为方形柱子、圆形柱子、两根圆柱。
在门洞上方有砖砌的斗拱装饰。
在门洞两侧建有抱鼓石,门内两侧设有石兽。
隆恩门在民国年间被土匪王庆成等人盗挖,现在除了门楼及门扇之外,只剩下石柱、石碑座等石件。
在隆恩门前有一个一米多宽的过道,它是通往裕陵神道的门洞,这里也是隆恩门唯一可以通行的地方。
—— 1 —1 —。
清西陵隆恩殿建筑结构与构造
正脊 吻兽 垂脊 戗脊 额枋 檐柱 寻杖栏杆 台基
滴水 飞椽 椽 昂
翘 拱
斗拱 棂心 檐垫板 檐枋 抱头梁 穿插枋 雀替 抹头 绦环板
金柱
檐柱
裙板
泰 陵
昌西陵
慕陵
慕陵隆恩殿最为特殊,一改面阔五间的惯例,缩为三间,进深也三间,改重 檐歇山顶为单檐歇山顶。殿四周设有回廊,裁撤了月台和大殿周围的栏板和 雕龙头,月台上仅设铜炉两尊,不设鹿、鹤。月台东西两角有石幢和嘉量各 一座。大殿正面三间都开门,殿东西两侧中间开门,其余为砖墙封闭。
崇
慕陵 崇陵
隆恩殿
明清陵制。也称享殿,俗称大殿,明朝称祾恩殿, 清代称为隆恩殿。它是陵寝地面建筑中规模最大 的。只有帝后的大殿才能称为隆恩殿,妃园寝称 为享殿,王爷园寝称为享堂。 清代隆恩殿规制大多数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 殿前月台上陈设铜鼎、铜鹤、铜鹿,环以青石白 栏杆。也有单檐歇山顶的,或面阔五间,或面阔 三间带回廊。
隆恩殿、东西配殿所有木构件全部 采用珍贵的金丝楠木,造价惊人, 不饰彩绘,以楠木本色为基调,其 天花、群板、绦环板、雀替等处一 改传统的金莲水草案,而是用高浮 雕和透雕手法雕刻上千条云龙、游 龙和蟠龙(仅隆恩殿内就有木雕龙 714条),三殿共有木雕龙1318条, 成为清代帝王陵寝中独具风格的艺 术珍品。
景点知识:福陵隆恩殿
隆恩殿⼜称“享殿”,是举⾏祭祀的重要场所。
此殿位居⽅城中央,歇⼭式,⾯阔三间,进深⼆间,经实际测量全长16.5⽶,宽15.2⽶。
殿内⽆天花,梁架*露,上⾯施以彩画,这种作法谓“彻上明造”是关外早期建筑特点之⼀。
隆恩殿下都是⼀座⾼⼤的台基。
台基“⾼五尺四⼨,周长“三⼗六丈七尺七⼨⼋分”,实测“长26.3⽶,宽33.8⽶⾼1.3⽶”。
须弥座上下枋、枭及束腰刻有蔓草、卷叶花、⽯榴花等纹饰,四周有护栏,上有栏板、望往,护栏各望柱头为蕉叶形,也雕花纹,线条婉丽流畅,抒卷⾃如。
台基正⾯台阶三路,正中⼀路斜铺⼀块巨⼤的陛⽯(⼜名“采⽯”),上⾯雕刻“福⼭寿海”及“龙凤合欢”图案,寓意帝后和美,福祚绵长。
殿内原铺龙毯,龙毯上盖有黄布⾬旱单,正中有⼀座⼤暖阁,暖间外罩黄缎“披庐帽”,内设宝床、被、褥、枕,⼩暖阁内供奉太祖及孝慈⾼皇后神牌,暖阁挂有“帷幔”,旁有⾐架。
⼤暖阁前有龙凤宝座分⼀座,宝座前供案外罩黄云缎桌⾐。
供案两侧各有配案、配案后各有福晋椅⼀只,配椅各⼆只,两侧有朝镫六座。
朝楼上有⼋⾓盘顶和⼋⾓灯罩,灯杆下是轮⿎式灯座。
供案前还有⿊漆描绘图形见五只,上⾯陈设珐琅五供⼀堂,内插“万年松花”及“灵芝”。
这批五供是乾隆四⼗三年由京师总管内务府造办处制做。
殿内原有⽊箱⼀只,内盛乾隆皇帝御⽤龙枪⼀杆。
每当⼤祭时,将此枪挂于殿内西间。
殿内东北⾓没有“佛花”。
清明⼤祭时有盛京礼部备送,岁暮⼤祭后焚化。
隆恩殿是⼤、⼩祭扫的中⼼场所。
清明、中元、⼗⽉朔、岁暮、忌⾠等⼤祭要请神牌出暖阁供奉于宝座之上,点燃殿内朝镫及⽺⾓灯,在殿内两侧设祝版桌供祝版,奉制帛于供案篚内。
在俎内摆上整⽜⼀⽀整⽺⼆只及羹饭⼀筵⼗⼋盘,饼饵果品⼀筵六⼗盘,还有茶盘、⾦爵三、⾦匙⼀、⾦箸⼀双等祭品、祭器。
适时灯⽕通明,⾹烟缭绕,祭品丰盛,异⾹四溢,庄严肃穆,⽓氛隆重。
⼤祭经由主祭官⾏礼献爵,祝祝后,清明、忌⾠两次⼤祭要将祝帛⾦银送燎炉焚化,然后将祭品撤下分给参祭官兵分享,是为“吃克⾷”。
-清朝陵墓建筑
清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入关以后,十个皇帝,除末帝溥仪没有设陵外,其他九个皇帝都分别在河北遵化县和易县修建规模宏大的陵园。
由于两个陵园各距北京市区东、西一百里,故称“清东陵”和“清西陵”。
清东、西二陵在规制上基本沿袭明代,所不同的是陵冢上增设了月牙城。
另外,明十三陵中,只有长陵有“圣德神功碑”,而清东、西二陵中则有数通。
陵园的布局与明代相比也发展到更成熟的阶段。
清东陵和清西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墓群。
与历代帝王陵园相比,它的年代距今最近,影响也较大,在陵寝发展史上处于突出的地位。
平庸的天子96.未被打开的帝陵--清昌陵清仁宗嘉庆名爱新觉罗·颙琰(公元1760-1820年)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禅让给他而继位,为清代入关后第五帝,与他的父、祖相比,嘉庆皇帝是一位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作为品格的平庸天子。
“平庸”两个字,是嘉庆皇帝的主要性格特点。
嘉庆朝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上承“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的“康乾盛世”,下启鸦片战争、南京签约、联军入京、帝后出逃的“道咸衰世”。
清朝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积累了180年,嘉庆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国由极盛而转为衰败的历史角色。
内忧外患:内忧外患:昌陵的三大特点:昌陵的三大特点:昌陵为清仁宗嘉庆帝的陵墓,位于泰陵以西2里。
地宫中还葬有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嘉庆2年去世)。
昌陵陵址名为太平峪,原是乾隆为自己选定的万年吉地。
后乾隆有旨渝:“嗣后吉地,各依昭穆次序,在东陵、西陵界内分建。
”意思是父子两代皇帝不可在同一陵区建陵。
所以乾隆又在东陵另选了陵址,与祖父康熙相守,把西陵太平峪赐给了儿子嘉庆,让其与祖父雍正为伴。
嘉庆于嘉庆25年7月18日,在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逝世,享年61岁。
嘉庆皇帝为乾隆皇帝第十五子,在位25年(1796-1820年)。
嘉庆即位后不久,惩办了乾隆皇帝的宠臣——大贪官和珅,对当时朝中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陵
谢谢!
正脊
吻兽 垂脊
戗脊 额枋 檐柱 寻杖栏杆 台基
翘 拱
滴水 飞椽 椽
昂
棂心
抹头 绦环板
裙板
斗拱 檐垫板 檐枋 抱头梁 穿插枋 雀替 金柱 檐柱
泰陵
Hale Waihona Puke 昌西陵慕陵慕陵隆恩殿最为特殊,一改面阔五间的惯例,缩为三间,进深也三间,改重 檐歇山顶为单檐歇山顶。殿四周设有回廊,裁撤了月台和大殿周围的栏板和 雕龙头,月台上仅设铜炉两尊,不设鹿、鹤。月台东西两角有石幢和嘉量各 一座。大殿正面三间都开门,殿东西两侧中间开门,其余为砖墙封闭。
目录
泰陵 昌西陵 慕陵 崇陵
隆恩殿
明清陵制。也称享殿,俗称大殿,明朝称祾恩殿, 清代称为隆恩殿。它是陵寝地面建筑中规模最大 的。只有帝后的大殿才能称为隆恩殿,妃园寝称 为享殿,王爷园寝称为享堂。 清代隆恩殿规制大多数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 殿前月台上陈设铜鼎、铜鹤、铜鹿,环以青石白 栏杆。也有单檐歇山顶的,或面阔五间,或面阔 三间带回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