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
植物病害基础教学设计
项目2植物病害基础
教学任务
任务2.1植物病害概述
课时安排
4课时
任务目标
知识:1. 理解植物病害概念,了解植物病害病原及其种类。
2. 掌握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
3. 了解病原物的致病机理和植物的抗病性。
技能:1.能够准确识别植物病害症状类型。
2.会采集、制作植物病害标本。
教学重点
理解植物病害、病原、症状概念
PPT课件、标本
3
植物病害的病原
1.非生物病原:植物周围环境的不良因素,包括不适宜的气候、土壤和栽培条件等
由非生物病原引起的病害是不能传染的,所以称为非侵染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2.生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PPT课件
4
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生物的抗病性
1.寄生性:病原物从活的细胞和组织中获得养分而生存的能力。
教学难点
识别症状类型
知
识
点
序号
知识点
名称
知识点具体内容
表现
形式
1
植物病害的定义
判断植物病害的三个条件:不良的环境条件,或者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干扰和破坏,在生理和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反常变化;经济损失
PPT课件
2
植物病害的症状
1.病状类型:变色、斑点、腐烂、萎蔫、畸形
2.病征类型:霉状物、粉状物、线状物、粒状物、马蹄状物、抗病性
植物抗病性的表现:免疫、抗病、耐病、感病
植物抗病性的类型:垂直抗性、水平抗性
PPT课件
作
业
1.判断植物病害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2.什么是变色和畸形,有哪些类型?
园艺植物病理学
园艺植物病理学AA- 一 *第一早1.病害:①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干扰程度超过其忍耐程度;②使植物生理功能受到障碍,在生理和外观上表现异常;③经济上损失。
2.病因:引起植物生病的直接因素。
病原物和不良环境3.侵染性病害:病原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
特点:发生通常点到面,有发病中心;能传染蔓延;在病部可见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
4.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和植物自身遗传因子引起的病害。
特点:成片发生、较均匀;不能传染;发病植株无病原物。
5.病原物:引起植物发声病害的生物。
6.病变:植物生病后,在生理上、组织上、形态上的异常。
生理: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组织:细胞壁增生或减少;形态:畸形、丛枝。
7.病害三角:病原、寄主、环境。
三角的高/大小决定发病严重程度;病害面积:病害三角+人8.病害的命名:寄主名称+病状;寄主+病原+病症、瘟疫名9.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病征:病原物在病部的特征表现。
所有植物生病有病状,不一定有病征。
10.病状:变色:褪绿、黄化、花叶、斑驳、命脉、条纹条斑条点、碎色坏死:局部细胞组织死亡,有一块块斑点,形态未变。
坏死斑、叶枯、穿孔、轮班环斑、蚀纹(环纹线纹、叶纹)、叶烧、疮痂、溃疡。
腐烂:根茎花果较大面积分解和破坏,腐烂部位皱缩变薄。
干腐、湿腐、软腐(速度慢到快)萎蔫:局部若水而枝叶下垂。
青枯(细菌引起)、黄萎(真菌)、枯萎(真菌)畸形:矮化、矮缩、丛枝、肿瘤、根结、耳突、发根、肿枝(花变叶)桃缩叶(叶片起泡)11.病征:粉状物:绣粉、白粉、黑粉、白锈霉状物:霜霉、棉霉、霉层粒状物:子囊果、分生抱子器、分生包子盘菌核:真菌脓状物:细菌性病害的病部溢出的含细菌菌体的脓状黏液。
主要病征:细菌,真菌;线虫的虫体;寄生的植物第三章看图一、植物病原菌物1.菌物包括真菌和假真菌。
原生动物界菌物界{粘菌门真菌门{结核菌、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半知菌门2.菌物的营养体:可分枝的丝状体、单根丝状体为菌丝、菌丝的集合体为菌丝体。
病原物的致病性
甘肃天水农业学校
4
二、寄生性与致病性的关系
病原物的寄生性不等于其有致病性,通常寄生性越强 的专性寄生物,对寄主的破坏性越小,为害作用缓慢
寄生性弱的非专性寄生物对寄主组织的破坏力往往是 较大的,两者均能引起植物严重发病
病害的严重程度不仅决定于病原生物的致病性,而且还取 决于病原菌的繁殖速率、传播速度、为害持久性、病害对 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
甘肃天水农业学校
三、寄生性与致病性的变异
寄生性和致病性是经过长期进化而形成的,是病原物 的生物学特性,因而既有遗传性也有变异性
变异的结果是导致新的生理小种、菌系、株系的产生,使植 物品种的抗病性丧失。
引起变异的原因可能是病原生物有性杂交或无性杂交造成的,也可能 是自然突变(X射线、紫外线或其他理化因素)等各种原因引起的
第三:病原物分泌毒素直接毒害和杀死寄主的细胞和组织,引起褪绿、坏死、萎蔫等 症状。
第四: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分泌激素,刺激细胞过度分裂和增大,或抑制其生长发育, 从而促使植物畸形生长。
2.简述寄生性与致病性的关系 ?
(1).病原物的寄生性不等于其有致病性,通常寄生性越强的专性寄生物,对寄主的破坏
性越小,为害作用缓慢;
(2).寄生性弱的非专性寄生物对寄主组织的破坏力往往是较大的,两者均能引起植物严
重发病。
(3).病害的严重程度不仅决定于病原生物的致病性,而且还取决于病原菌的繁殖速率、
传播速度、为害持久性、病害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
2020/1/22
甘肃天水农业学校
7
甘肃天水农业学校
三、课后作业
1.什么是病原物的致病性?致病性表现有哪几类?
致病性是指病原物破坏寄主植物而引起病害的能力。不同病原物的致病能力是不同的, 其致病性的表现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病原物吸取寄主的营养和水分使寄主生长不良。
第一节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
死体营养:寄生物先杀死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然后 从中吸取养分,营这种生活方式的生物称作死体寄生物。 而将兼具寄生与腐生能力的,称为兼性寄生物或兼性腐 生物,前者以寄生为主,后者以营腐生为主。
(四)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 制
病原生物对寄主的影响,除了夺取寄主的营养物质和
水分外,还对植物施加机械压力以及产生对寄主的正
性因素(chemical defence)。
1. 被动抗病性因素
( 1 )植物固有的形态结构特征,它们主要以 其机械坚韧性和对病原物酶作用的稳定性而抵 抗病原物的侵入和扩展。 (2) 植物普遍具有化学的被动抗病性因素, 抗病植物可能含有天然抗菌物质或抑制病原菌 某些酶的物质,也可能缺乏病原物寄生和致病 所必需的重要成分。
一些病原真菌在植物表皮下的组织中形成子实体时,亦 施加相当大的机械压力,致使细胞壁角质层扩张、突起 和破裂,子实体外露。
3. 酶
病原物产生的与致病性有关的酶很多,主要有角质 酶、细胞壁降解酶、蛋白酶、淀粉酶、脂酶等。
许多病原真菌可以直接穿透植物表皮而侵入。真菌
能产生一系列降解表皮角质层和细胞壁的酶,直接
2. 物理的主动抗病性因素
病原物侵染引起的植物代谢变化,导致亚细胞、细
胞或组织水平的形态和结构改变,产生了物理的主 动抗病性因素。物理抗病因素可能将病原物的侵染 局限在细胞壁、单个细胞或局部组织中。
病原菌侵染和伤害导致植物细胞壁木质化、木栓化、 发生酚类物质和钙离子沉积等多种保卫反应。
3、化学的主动抗病性因素
真菌菌丝(芽管)和高等寄生植物的胚根首先接触并附着在 植物表面,继而其前端膨大,形成附着胞,由附着胞产 生纤细的侵入钉,对植物表皮施加巨大的机械压力,并 分泌相应的酶类,软化并穿透角质层和细胞壁而侵入。
第三节 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的关系
植物避病和耐病的机制
植物的避病和耐病构成了植物保卫系统的最初 和最终两道防线,即抗接触和抗损害 即抗接触和抗损害。这种广 义的抗病性与抗侵入、抗扩展有着不同的遗传 和生理基础。
12/16
茶树病虫害防治
植物避病的机制
— 植物因不能接触病原物或接触的机会减少而不发病或发病减少的现象称
为避病。
— 植物可能因时间错开或空间隔离而躲避或减少了与病原物的接触 植物可能因时间错开或空间隔离而躲避或减少了与病原物的接触,前者
称为“时间避病”,后者称为“空间避病 空间避病”。
— 避病现象受到植物本身、病原物和环境条件三方面许多因素以及相互配 病原物和环境条件三方面许多因素以及相互配
合的影响。
— 植物易受侵染的生育阶段与病原物有效接种体大量散布时期是否相遇是
决定发病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两者错开或全然不相遇就能收到避病的 两者错开或全然不相遇就能收到避病的 效果。
抗接触 抗侵入 抗扩展 抗损害 结构抗 病性 生物化学 抗病性
植物方面 植物组织结构 固有的特点,如表 面茸毛、密生腊质 层、木栓化等。 生化反应 植物分泌抑菌 物质、如葱蒜素、 酚、帖、萘和植物 保卫素等物质
6/16
2、抗 2、抗 病机理
茶树病虫害防治
(一)植物抗病性的表现类型 植物抗病性的表现类型
14/16
茶树病虫害防治
(三)植物抗病性的变异 植物抗病性的变异
— 1.植物本身抗病性的变异:主要指植物的抗病基因发生突 主要指植物的抗病基因发生突
变,而使抗病性发生变化。
— 2.病原生物的变异:病原物的致病力加强 病原物的致病力加强,或新的生理小
种形成,会使抗病植物的抗病性丧失 会使抗病植物的抗病性丧失。
四川农业大学《森林保护学(实践)(专升本)》23年2月课程考核
《森林保护学(实践)(专升本)》23年2月课程考核-00001 2023年新学期作业参考含答案题目1:试述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的关系?正确选项:【答案:植物病害的形成过程,是寄主和病原物在外界条件影响下的相互作用而诱发病害的过程。
寄主的抗病性和病原物的致病性都是固有的属性。
但是寄主不能单独表现为抗病或感病,病原物也不能单独表现为能致病或不能致病(5分)。
寄生性是指一种生物在另一种生物上寄生,并可获得营养的能力。
寄生性是一种生物固有的属性。
而致病性是指一种生物对另一生物寄生而产生的一种破坏作用,是引起病害的能力。
一般来讲,寄生物都具有寄生性,但并不一定都具有致病性。
寄生能力的强弱与致病性也没有直接的联系。
比如灰霉病菌的寄生性并不强,但它侵染各种园林植物,引起大量枝叶、花蕾和果实的腐烂,其致病性则很强。
相反,一些白粉菌属属于专性寄生的,但有时对寄主植物的为害并不如灰霉病菌大。
如果寄生物有致病性,则寄生物就是病原物,有时寄生物并不能引起植物病害,这时寄生物并不等于病原物。
]题目2:森林害虫生物防治有哪些具体措施?正确选项:【答案:(1)利用天敌昆虫治虫;(2)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治虫;(3)利用其他有益生物治虫;(4)利用昆虫激素和信息素治虫;(5)利用昆虫不育技术治虫。
]题目3:试以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为例,分析害虫口器结构特点、取食习性、为害状及其与药剂防治的关系正确选项:【答案:(1)害虫的口器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取食方式和为害特性,而害虫的取食方式和为害特点又是进行化学防治时选择杀虫剂类型的重要依据;(2)阐述咀嚼式口器的结构特点、为害状及其化学防治时选择的杀虫剂类型;(3)阐述刺吸式□器的结构特点、为害状及其化学防治时选择的杀虫剂类型。
1题目4:林木抗病机制?正确选项:【答案:(1)固有抗病性:固有物理和化学抗病性、缺乏病害发生的基本因子。
(2)诱导抗病性:局部诱导抗病性、系统诱导抗病性1题目5:昆虫分目的主要形态特征有哪些?正确选项:【答案:(1)翅的有无和变化;(2)口器的类型;(3)胸足的类型;(4)触角的类型;(5)腹部附肢的有无及其形状等特征。
513-第三章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本章基本要求:了解:植物抗病...
一.病原物的致病性及其变异 致病性--指病原物引起植物的能力。 --指病原物引起植物的能力 致病性--指病原物引起植物的能力。 (一)致病因素 有酶.毒素.生长素。 有酶.毒素.生长素。 (二)病原物的变异途径 1.有性杂交 1.有性杂交 在有性繁殖过程中,性细胞结合,质配. 在有性繁殖过程中,性细胞结合,质配. 核配.减数分裂,基因发生重组, 核配.减数分裂,基因发生重组,遗传 性状发生变异, 性状发生变异,所产生的后代其生物 学特征与亲本有所不同。。 学特征与亲本有所不同。。
水平抗性---具有水平抗性的品种 对 水平抗性 具有水平抗性的品种,对 具有水平抗性的品种 病原物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样的,即品 病原物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样的 即品 种的抗病力与小种的致病力之间没有 特异的相互作用。 特异的相互作用。
(二)寄主抗病性变异 1.寄主不同生育期抗病性不同 1.寄主不同生育期抗病性不同 如杉木在苗期容易感染立枯病, 如杉木在苗期容易感染立枯病,新梢 期容易发生赤枯病,成株则抗病。 期容易发生赤枯病,成株则抗病。 2.病原物生理小种的变化 2.病原物生理小种的变化 一个抗病品种常因病原物群体中出现 新的生理小种,而表现为不抗病。 新的生理小种,而表现为不抗病。
(4)自然突变 如稻瘟病菌在人工培养基上通过九 次转移,每次都发生变异。 次转移,每次都发生变异。 4.适应性变异 4.适应性变异 因外界条件影响而 发生的变异。如十字花科软腐病, 发生的变异。如十字花科软腐病,在 人工培养基上繁殖多代,致病力降低, 人工培养基上繁殖多代,致病力降低, 但再接种到十字花科上又可恢复致病 力。
3.环境条件的影响 3.环境条件的影响 (1)温度的影响 早霜容易使木质化的器官受害, 早霜容易使木质化的器官受害,晚 霜常使嫩芽.新叶,甚至新梢冻死。 霜常使嫩芽.新叶,甚至新梢冻死。 冬季的反常低温常使常绿的植物叶 片和嫩梢冻死。 片和嫩梢冻死。 其原因是低温使细胞原生质胶体凝 细胞组织的自由水结冰。 固,细胞组织的自由水结冰。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病原物的寄生性
质而生存的能力。根据获取营养物质能力的强弱一 般可划分为四种类型:
►
1. 专性寄生物 是寄生性最强的一类生物。只 能从活的有机体中吸取营养物质,而不能在无生命 的物体上生长发育。如病毒、类病毒、寄生性种子 植物以及真菌中的锈菌、白粉菌、霜霉菌等。这类 寄生物难于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
大 叶 黄 杨 白 粉 病
第二章
第四节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性
病原物的寄生性、致病性与植物的抗病
一、本节知识点
1.病原物的寄生性; 2. 病原物的致病性; 3. 植物的抗病性;
二、本节重点
病原物的致病性
三、本节难点
病原物的致病性
第四节 病原物的寄生性、致病性 与植物的抗病性
► 一、病原物的寄生性
► 病原物的寄生性是指病原物从寄主体内获取营养物
► 即特定寄主植物品种所表现的抗性水平对病原物所
有的生理小种都相同。
► ►
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一般可分为以下 几种类型: 感病 寄主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发病较重称为感 病,发病很严重的称为严重感病。如很多杨树对松 杨栅锈菌感病,但青杨受害最重。 避病 是指感病植物在某种条件下避免发病,或 避免某种病害的盛发。一般是让植物生长期与病菌 侵入期错开,使植物避开病菌的侵害。如适当早播, 使苗木最易感病的时期与病菌大量活动的时期错开, 即可减少苗木猝倒病的发生。
葡 萄 霜 霉 病
专性寄生物
► 2. 强寄生物 以寄生为主,当条件改变时也具有一
定的腐生能力。如外担子菌、外子囊菌、黑粉菌及 多数叶斑病菌和细菌中的黄单胞杆菌。
万 年 青 炭 疽 病
桃 缩 叶 病
►
3. 弱寄生物 以腐生生活为主,在适宜条件下也能 兼营寄生生活。它们很容易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它在营寄生生活时,常分泌酶和毒素,将寄主的细 胞和组织杀死,从中吸取营养物质。如引起苗木猝 倒病的丝核菌、镰刀菌、腐霉菌和细菌中的青枯假 单胞杆菌等。
病原物传播、寄生性、致病性与抗病性
1、植物病原物的传播方式主要有哪些?并指出这种方式对何类病害的传播比较重要?
答:(1)、气流传播:主要传播产生孢子的真菌性病害,可远可近。
(2)、水传播,雨水和流水可传播细菌病害,少数真菌病害。
如孢子有粘性的,孢子在土壤中的真菌病害,产生菌核的真菌性病害;
(3)、介体传播,主要是昆虫介体,可传播病毒、细菌、真菌病害,造成的伤口有利病害的发生,虫口数量和迁飞与病害关系密切;
(4)、人为传播,人的各种社会活动、商业活动、农事操作可将病害远、近传播,是检疫性疫害的传播途径。
2、如何理解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答:(1)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是两种不同的性状。
寄生性是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致病性是指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引起病变的能力。
由于寄生物消耗寄主植物的养分和水分,当然会对寄主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单从营养和水分关系,还不能说明病害发生过程中的各类病变和不同病害所表现的特定症状。
(2)植物的抗病性是指植物避免、中止或阻滞病原物侵入与扩展,减轻发病和损失程度的一类特性。
抗病性是植物与其病原生物在长期的协同进化中相互适应、相互选择的结果,病原物发展出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植物也相应地形成了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抗病性。
抗病性是植物普遍存在的、相对的性状。
所有的植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病性,从免疫和高度抗病到高度感病存在连续的变化,抗病性强便是感病性弱,抗病性弱便是感病性强,抗病性与感病性两者共存于一体,并非互相排斥。
只有以相对的概念来理解抗病性,才会发现抗病性是普遍存在的。
第五章 病原物的致病性和林木的抗病性
1. 植物生长素 (吲哚乙酸IAA) 玉米瘤黑粉病菌(Ustilago maydis) 芸薹根肿病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桃缩叶畸形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 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等。 病原菌侵染引起的病株生长素失调,导致 一系列生理变化,最终出现徒长和畸形等病状。
3)产生致病毒素; 4)产生过量的生长调节物质; 5)产生多糖类物质; 6)危害过程中产生伤口或传播其他病原物 等。
病原物的寄生能力、机械压力和代谢产 物,在病害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常被称作病原物的致病因素。
(一)与寄主植物争夺营养物质和水分 1、寄生性种子植物:吸盘、吸器,维管束; 2、线虫:口针; 3、真菌:吸器或菌丝体; 4、细菌:渗透作用; 5、病毒:合成和复制。
3、这些病原物的寄主范围一般较窄,有 较高的寄生专化性。 4、它们的寄生能力很强,但是它们对寄 主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较小,这对它们 在活细胞中的生长繁殖是有利的。但是, 一旦寄主细胞和组织死亡,它们也随之 停止生育,迅速死亡。活体营养的病原 物不能脱离寄主营腐生生活。
二、病原物的致病性
致病性是指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 引起病变的能力。 病原物侵入后,寄主植物细胞和器官的 正常生理功能遭到破坏。产生的主要致病作 用有: 1)争夺寄主的营养物质和水分; 2)产生致病酶类;
C.寄生(parasitism)关系:寄生是 一种生物依赖另一种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的生活方式,提供营养物质的一方称为 寄主(host),得到营养的一方称为寄生 物(parasite)。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都是异养生物, 自身不能制造营养物质,需依赖对植物 的寄生而生存。
病原物的致病性.pptx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一、病原物的致病性
水稻纹枯病
果树根癌病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一、病原物的致病性
水稻纹枯病
黄瓜疫病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病原物的致病性
目录
一 病原物的致病性
病虫害识别Hale Waihona Puke 防治技术一、病原物的致病性
致病性:指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引起病变的能力。 病原物的致病性可概括为4个方面: 1、吸取寄主的营养和水分使其生长不良,常引起的褪色、畸形等症状; 2、分泌果胶质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各种酶,直接或间接地破坏寄主的细胞和组 织,常引起植物软腐、溃疡、斑点等症状; 3、分泌各种有毒物质,毒害和杀死寄主的细胞和组织,常引起的植物褪绿、坏死和 萎焉等症状; 4、分泌生长激素,刺激细胞过度分裂和增大而变畸形,常引起的植物癌肿、缩叶、 徒长症状。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一、病原物的致病性
玉米瘤黑粉病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一、病原物的致病性
棉花枯萎病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一、病原物的致病性
西瓜枯萎病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一、病原物的致病性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一、病原物的致病性
水稻纹枯病
甘薯软腐病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一、病原物的致病性
《普通植物病理学》题集
《普通植物病理学》题集一、选择题1.下列哪种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A. 稻瘟病B. 烟草花叶病C. 小麦条锈病D. 玉米矮缩病2.植物病毒的传播方式不包括以下哪种?A. 种子传播B. 昆虫传播C. 土壤传播D. 空气传播3.下列哪种症状不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A. 腐烂B. 萎蔫C. 斑点D. 畸形4.植物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场所主要是?A. 土壤B. 种子C. 病残体D. 气流5.下列哪种病害的循环过程中不需要昆虫传播?A. 稻瘟病B. 玉米螟病C. 小麦丛矮病D. 马铃薯晚疫病6.下列哪项不是植物病害的流行因素?A. 病原物的数量和致病性B. 寄主的抗病性C. 环境条件D. 农药的使用7.植物检疫的主要目的是?A. 防止植物病害的传播B. 提高植物产量C. 促进植物生长D. 防治植物虫害8.下列哪种方法常用于植物病害的诊断?A. 显微镜观察B. 化学分析C. 分子生物学技术D. 以上都是9.植物病害的三角关系中,除了病原物和寄主植物外,还包括?A. 传播媒介B. 土壤C. 气候条件D. 人为因素10.下列哪种病害的防治策略常采用抗病品种?A. 稻瘟病B. 小麦赤霉病C. 烟草花叶病D. 玉米大斑病二、填空题1.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______的学科,主要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和防治方法。
2.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主要包括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和______。
3.病原物的侵染过程通常包括接触、侵入、潜育和______四个阶段。
4.植物病害的流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病原物的致病性、寄主的抗病性、环境条件以及______。
5.植物检疫是防止______人为传播的重要措施,对于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6.在植物病害的诊断中,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______和基因测序等。
7.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主要包括利用天敌、抗生素和______等方法。
三、判断题1.植物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
第五章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
根据本章所学原理,生产中采用基因多 样性(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病品种或品 种多样化形成群体抗病性),对控制和 稳定病原物群体组成的变化,进而达到 防治病害的目的的战略措施是十分重要 的,也是可持续农业的最佳保障途径之 一。 品种多样性为何能有效控制植物病害的 流行?
图2 图1
苹果煤污病:果实生长后期果面上形成褐色至深褐色病斑, 开头不规则,煤烟状,边缘不清晰,容易擦掉。严重时果 面常布满煤污斑,影响果实着色和外观(图1)。 梨煤污病:梨近成熟时,果面发生黑褐色煤烟状污 斑,边界不清晰,易擦掉,仅影响果实外观和着色 (图2)
自然生态平衡,寄生并不构成植物严重受害。但在农业 生态系中,种间、种内多样性减弱,单一化和集约化种 植,寄生就构成了危害,造成病害流行。 寄生的不一定能致病,致病的不一定是寄生物。
五、寄生专化性和寄主范围
1 寄生专化性:一种寄生物对寄主植物的种类和品种、以及寄主 发育阶段和器官或组织有一定的选择寄生现象。如果树根癌病主 要发生部位根部或茎部。稻粒黑粉病,寄生籽粒。稻叶黑粉寄生 茎叶,小麦白粉不侵染根,MDMV(玉米矮花叶病毒)不侵染小 麦和水稻等等。 2 寄主范围:
– (1)概念:一种寄生物能寄生的植物种类的范围。不同寄生物寄主 范围差异很大,寄主范围广的可危害不同科的寄主,寄主范围窄的, 狭到品种。 – (2)寄主范围和寄生性的关系
» 一般“寄生性强,寄主范围窄,寄生性弱,寄主范围广”,例如:番茄 叶霉病只侵染番茄。小麦条锈病只侵染小麦,偶尔也侵染大麦、黑麦和 某些禾本科杂草。 » 小麦赤霉病,可以广到禾谷类多种作物,小麦、大麦、水稻、玉米等; 黑根霉引起的瓜果软腐。 » 但病毒除外,寄生性强,但寄主范围有的很广,如TMV,可侵染36科 236种植物。
植物免疫学名词解释考点
致病性:是指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病变的能力。
抗病性:是指植物减轻或克服病原物致害作用的可遗传特性寄生性: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协同进化:在长期进化中,寄主和病原物相互作用、相互适应,各自不断变异而又相互选择病原物发展出种种形式和程度的致病性,寄主也发展出种种形式和程度的抗病性。
多源进化:活体营养和死体营养并存,各自有不同的进化来源。
非寄主抗病性:某种植物的所有个体对某种病原菌表现的抗病性基因抗病性:由基因或基因型决定的抗病性,侧重品种间差异生理抗病性:植株生理生化状态决定的抗病性,侧重栽培和环境的影响。
避病:由于某种原因,使本质上并非抗病的植物,最易感病的阶段与病原物的侵染期相错,或者缩短了寄主感病部分暴露在病原物之下的时间,从而避免或减少了受侵染的机会。
耐病:植物能忍受病害,在产量和质量方面不受严重损害的性能。
被动抗病性:植物本身所具有的物理和化学物质。
主动抗病性:在病原物侵染时形成的结构抗性和化学抗性。
主效基因抗病性:几个独立的主效基因存于同一个基因型中。
微效基因抗病性:多个微效基因决定的抗病性。
毒性谱:指病原菌小种能够侵染的寄主品种数目。
侵袭力:不同小种在同一品种诱发病害强度相同,但在侵染过程中表现的差异。
毒力频率:一种病原物群体中的对一定抗病品种有毒力的菌株的出现频率。
联合致病性:一种病原物群体中对2个以上被测品种有毒力的菌株出现的频率。
典型症状:一种病害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病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的症状,其中一种常见症状成为该病害的典型症状。
综合症:有的病害在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症状,这种情况称谓综合症。
并发症: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混发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的类型的症状,这种现象称为并发症。
隐症现象:病害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后,原有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
被动抗病性:植物与病原物接触前所具有的抗病性。
《植物病虫害》复习资料(专业备考版)
《植物病虫害》复习资料(专业备考版)专业备考植物病虫害复习病害:植物遭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袭后,其内部生理活动、细胞组织结构和外部器官形态表现出的某种异常状态。
病状:寄主植物受病后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变化。
病症:病原物的在寄主病部产生的各种结构特征。
病状类型:畸形、萎蔫、流胶、变色、坏死、腐烂。
病症类型:粉霉状物、锈状物、颗粒状物、线状物、伞马蹄状物、胶状物。
无性繁殖:指真菌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从营养体上直接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无性孢子类型: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芽孢子、粉孢子。
有性繁殖:真菌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有性孢子类型: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真菌生活史: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
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通常包含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个步骤。
真菌门5亚门: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锈菌的5大孢子类型: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担孢子。
病害循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植物侵染性病害连续发生的过程。
包含了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病原物的传播、初侵染源、再侵染源以及病程。
浸染循环:病原菌在植物一个生长季节引起第一次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第一次发病的整个过程。
寄主植物抗病性:寄主植物抑制或延缓病原活动的能力称为抗病性,是寄主的一种属性。
病原物的致病性:病原物的所具有的破坏寄主而后引起病害的能力。
侵染过程:病原物从与寄主接触,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过程,分为侵入前,侵入,潜育,发病4个时期。
病程的四个过程: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
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指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法令,设立专门机构,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者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园林植物检疫对象:1.松材线虫2.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3.松疱锈病菌4.落叶松枯梢病菌5.杨树花叶病毒6.冠瘿病菌7.草坪草褐斑病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态系和物种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根据获取养分的方式)分为
自养生物(绿色植物和 具光合作用的细菌)
异养生物(动物和微生物)
寄生
腐生
一、生态系和物种间的相互关系
共处
生 物 间 的 关 系
竞争 捕食
寄生 共生
一、生态系和物种间的相互关系
• 共生: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互惠性共生: 如菌藻共生体,根瘤菌等;共栖性或偏利性共 生:地衣和苔藓在树皮上生长,与植物间无关 系;根围、叶围微生物,植物提供其水分,其 对植物无害。颉颃性或致病性共生,相互颉抗, 对一方或双方都有害。 • 重寄生:有些寄生物或植物病原物还有寄生于 它自己的寄生物,这种现象称重寄生。
有的品种类似感病品种,但受病害的影响较小,如产量损失不大, 称耐病(tolerant) 有的植物避病(escape)(形态上的,生育期不同等)。
六、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以小种专化与否分:
– 垂直抗病性(vertical resistance):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有特异的相互作用,即 某品种对病原物的某些生理小种能抵抗,但对另外一些不能抵抗,其抗性是 小种专化的。这种抗病性为垂直抗病性。 – 水平抗病性(horizontal resistance):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没有特异的相互作用, 一个品种对同种病原物的所有生理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即非小种专化的, 这种抗性为水平抗病性。 – 一般垂直抗病性由个别主效或单基因控制,在生产上虽表现高抗或免疫,但 容易因小种变化而抗性丧失,因而其抗病性是不稳定和持久的。
从宏观上(流行学角度)ຫໍສະໝຸດ – 凡使寄主发病重、对经济损失大,致病性强,反之弱。
三、致病性
生理小种:在病原物的种内,在形态上 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病 理、致病力或其他特性上有差异的生物 型(biotype)或生物型群称为生理小种 (physiologic race)。
三、致病性
病原物的致病性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 (1)夺取寄主的营养物质和水分; ( 2 )分泌各种酶类,消解和破坏植物组织和 细胞,侵入寄主并引起病害; ( 3 )分泌毒素,使植物组织中毒,引起褪绿 坏死萎蔫等不同症状; ( 4 )分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或干扰植物的 正常激素代谢,引起生长畸形。
– 专性腐生:完全腐生,无寄生能力。(一般不会引起植物病害,但有例外, 如煤污病菌)。 也有把寄生物分为:活体营养物和死体营养物。前者相当于专性寄生物,后者 指兼性寄生物和专性腐生物。
注意:植物传染性病害的病原物并不一定是寄生物(绝大多数为寄生物,
但近年发现虽能致病,但并不建立寄生关系的微生物,如根围的微生物种 有的其分泌毒素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同样,寄生物不一定是病原物, 如根瘤菌。
三、致病性
1 定义:指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 性或能力。 2 微宏观致病性的表现 从微观上看(病理组织学角度)
– 凡引起生理、组织、形态的病变均在内;在侵入和扩展中, 对寄主细胞、组织的损伤,分泌毒素和酶对寄主细胞杀死, 消解及对呼吸光合作用的干扰破坏,破坏激素的平衡,这些 作用大,则致病性强,反之弱。
– (1)概念:一种寄生物能寄生的植物种类的范围。不同寄生物寄主 范围差异很大,寄主范围广的可危害不同科的寄主,寄主范围窄的, 狭到品种。 – (2)寄主范围和寄生性的关系
» 一般“寄生性强,寄主范围窄,寄生性弱,寄主范围广”,例如:番茄 叶霉病只侵染番茄。小麦条锈病只侵染小麦,偶尔也侵染大麦、黑麦和 某些禾本科杂草。 » 小麦赤霉病,可以广到禾谷类多种作物,小麦、大麦、水稻、玉米等; 黑根霉引起的瓜果软腐。 » 但病毒除外,寄生性强,但寄主范围有的很广,如 TMV,可侵染 36 科 236种植物。
二、寄生性
1 定义:异样生物从其他生物体获取营养的能力。或:寄生物从寄主体内 获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特性或能力。 2 寄生性的类型:
– 专性寄生:只能寄生,不能腐生。如白粉菌、锈菌、霜霉菌、病毒,称专性 寄生物。 – 兼性寄生:分两类:
» 以寄生为主,兼腐生,为兼性腐生物,如稻瘟病菌,马铃薯晚疫病菌; » 以腐生为主,兼寄生,为兼性寄生物,如甘薯软腐病菌(黑根霉);大白菜软腐病 菌(细菌)
四、寄生性和致病性的关系
两者之间即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寄生性强的致病性
不一定强,致病性强的其寄生性也不一定强。 区别:
–寄生性强调取食方式和能力 –致病性是对寄主的破坏能力
联系:
–寄生取食,本身对寄主构成危害,有一定的致病性。 –致病性:破坏远大于取食本身的危害。
寄生关系是植物传染性病害的核心。在自然生态系统中,
六、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1 、定义:指寄主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危害的能力。寄主的抗病 性是相对的。 2、抗病性的类型: 寄主的抗病性以其程度不同,分为:
– – – – 免疫:(immune):完全不发病; 抗病:(resistant):发病轻;(发病很轻的称高度抗病:HR) 感病:( susceptible):发病重;(发病很重的称高度感病:HS) 发病中等但偏于抗病或感病的称为中度抗病( MR)或中度感病 (MS)。
自然生态平衡,寄生并不构成植物严重受害。但在农业 生态系中,种间、种内多样性减弱,单一化和集约化种 植,寄生就构成了危害,造成病害流行。 寄生的不一定能致病,致病的不一定是寄生物。
五、寄生专化性和寄主范围
1 寄生专化性:一种寄生物对寄主植物的种类和品种、以及寄主 发育阶段和器官或组织有一定的选择寄生现象。如果树根癌病主 要发生部位根部或茎部。稻粒黑粉病,寄生籽粒。稻叶黑粉寄生 茎叶,小麦白粉不侵染根,MDMV(玉米矮花叶病毒)不侵染小 麦和水稻等等。 2 寄主范围:
主要内容
一、生态系和物种间的相互关系 二、寄生性 三、致病性 四、寄生性和致病性的关系 五、寄生专化性和寄主范围 六、寄主的抗病性
七、病原物致病性和寄主抗病性的关系
一、生态系和物种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的概念: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群落与非生 物环境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共同结合而成的 生态学单元; 简化公式: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环境条件 生物群落:指生活在同一环境而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种群的复合体。生物群落可 划分为三大类群: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植物是生态系中主要组成成分,它与其他成员之间或 组分之间有种种密切关系,侵染性病害必需放在这个 整体背景下加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