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激素种类

合集下载

7第七章消化和吸收

7第七章消化和吸收

第七章消化和吸收主要内容l、概述:消化与吸收的概念;消化道运动的基本形式:消化腺分泌的机制。

2、口腔内消化:口腔与食道的机械性消化及其调节;口腔与食道化学性消化及其调节;鱼、虾、贝类口腔消化的特点。

3、胃内消化:胃内机械性消化及其调节;胃内化学性消化及其调节;鱼、虾、贝类胃内消化特点。

4、肠内消化:肠内机械性消化及其调节;肠内化学性消化及其调节;鱼、虾、贝类肠内消化的特点。

5、吸收:吸收的部位及机理;各种营养物质吸收;消化吸收率。

自学内容l、消化道运动的基本形式;消化腺分泌的机制。

2、鱼、虾、贝类口腔消化的特点。

3、鱼、虾、贝类胃内消化特点。

4、鱼、虾、贝类肠内消化的特点。

5、消化吸收率。

基本要求1、了解食物在消化道中进行消化吸收的基本过程。

2、了解神经和激素对消化腺分泌、消化道运动的调节作用。

3、了解吸收机理及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及消化吸收率。

重点、难点1、消化过程、消化活动的调节(胃、肠消化为主)2、消化道运动形式及消化腺分泌的机制。

第一节概述一、消化概念及方式1.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吸收1.消化机能的进化2.消化的方式消化器官包括消化道及其相连的消化腺,消化道为一肌肉质管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帮助消化。

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二、消化管的运动功能(一).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1.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2.富有伸展性3.紧张性4.自动节律性运动5.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刺激较为敏感(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1.静息电位:平滑肌细胞如同其它神经、肌肉细胞一样,在静息状态下,膜表面上任何两点都是等电位的,但在膜内外两侧存在明显的电位差,静息电位除与K+、Na+、Cl-的移动有关外,尚可能与钠泵的生电作用有关。

使运出膜外的Na+量大于运入膜内的K+,造成膜外正电、膜内带负电。

安静时膜两侧的电位差为55-60mV。

2.慢波或基本电节律在胃肠道纵行肌的静息电位基础上,可记录到一种缓慢的、节律性去极化,这种电变化称慢波。

胃肠激素种类

胃肠激素种类
胃肠激素
一、胃肠激素种类
二、胃泌素(Gas)
主要由胃窦及小肠粘膜的G细胞分泌, 另外人胰岛的D细胞也分泌。
生理作用:
1、刺激胃酸分泌 2、营养作用 能使胃肠道粘膜和胰腺的蛋白质、RNA 和DNA 合成增加,从而促进其增生。
三、胆囊收缩素(CKK)
胆囊收缩素公认为是具有双重分布为特征的脑— 肠肽之一,在功能上兼有内分泌激素作用和神经 递质作用。 可引起胆囊收缩和排空。
生理作用:
1激素作用 (1)对消化系统分泌机能的影响(胰酶分泌) (2)对消化系统运动机能的影响 (3)营养作用 2神经递质作用
四、抑胃肽(GIP)生理作用: 1胃肠道的作用抑制胃酸的释放
2刺激胰岛素释放
3刺激生长抑素释放
五、生长抑素(ss)
• 主要由胰、肾及小肠上段的D分泌细胞产生。在 体内的分布十分广泛。除下丘脑外,它还存在于 脑的其他部分、胰岛、胃肠道粘膜和外周神经中。
• 生理作用:
1神经系统
抑制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2胃肠道
对胃肠有普遍性的抑制作用
胰多肽(PP)
• 主要由分布在胰岛周围及整个外分泌胰腺 和胰岛管上皮内以及胃肠粘膜上皮中的内 分泌细胞产生。 • 生理作用: 与 CCK的作用截然相反,PP抑制胰酶分泌 和胆囊收缩

应激引起胃肠激素的变化、机理以及与胃肠疾病的关系

应激引起胃肠激素的变化、机理以及与胃肠疾病的关系

[文章编号]1002-0179(2008)06-1486-02应激引起胃肠激素的变化、机理以及与胃肠疾病的关系王向阳 综述 马洪升 审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四川成都 610041) [中图分类号]R57;R335 [文献标志码]D 应激(s tress )是指机体受到各种应激源(心理的、躯体的、环境的)刺激时,出现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HPA)分泌增多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功能和代谢的改变。

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近20年来应激的研究在整个人类健康与疾病的领域里,已占据了重要位置。

各种形式的应激可引起体内多种胃肠激素含量的变化,影响胃肠功能导致胃肠动力紊乱,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强。

张东常等[1]研究认为对应激对象作用的时间越长,对应激对象的损伤作用越明显,这不但对其功能产生影响,而且器质性病变也在所难免[2]。

胃肠激素又叫脑肠肽,是近年来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迄今发现的胃肠激素有60余种,如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肽Y 和神经加压素等。

新近研究结果表明,应激时胃肠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胃肠激素调节失常密切相关。

Jons s on 等[3]研究发现胃泌素(G as ),胆囊收缩素(C CK)和生长抑素(SS)均为应激敏感激素。

本文就应激时胃肠激素的变化、机理及其与胃肠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1 G a sG as 是研究最早、最多的胃肠激素,它主要由胃窦及小肠粘膜的G 细胞分泌,人胰岛的D 细胞也可分泌,主要有G as -34、G as -17二种。

其主要作用短期是促进胃酸分泌,长期作用是营养胃肠粘膜。

应激时G as 明显增加,它是引起胃肠应激损害的重要消化道激素,其原因可能是应激状态下迷走神经兴奋[4],或者是应激后血浆皮质醇升高的后果。

G as 可使胃壁细胞最大限度的分泌盐酸,同时大量分泌的盐酸作用于十二指肠,引起促胰液素释放而促进胆汁的反流[5];G as 也可以通过血液循环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引起胆汁分泌,并抑制幽门括约肌收缩和胃排空,这就加剧了盐酸和胆汁对胃粘膜及其屏障的损伤,从而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同时应激状态下增多的血浆皮质醇提高了胃腺细胞对G as 的反应性,增加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蛋白质和结缔组织的合成,影响粘液分泌及上皮细胞的修复。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1.兴奋性: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2.阈强度:在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3.正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反过来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4.体液:人体内的液体总称为体液,在成人,体液约占体重的60%,由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组成。

5.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

6.内环境: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7.反馈(feedback):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过程,称为反馈。

1.阈电位:在一段膜上能够诱发去极化和Na+通道开放之间出现再生性循环的膜内去极化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是用膜本身去极化的临界值来描述动作电位产生条件的一个重要概念。

2.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称为等长收缩。

3.前负荷(preload):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它决定收缩前的初长度。

4.终板电位:(在乙酰胆碱作用下,终板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这一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当ACh分子通过接头间隙到达终板膜表面时,立即与终板膜上的N2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通道开放,允许Na+、K+等通过,以Na+的内流为主,引起终板膜静息电位减小,向零值靠近,产生终板膜的去极化,这一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5.去极化(depolarization):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去极化或除极化。

(静息电位的减少称为去极化)6.复极化(repolarization ):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称复极化。

(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的恢复,称为复极化)7.峰电位(spike potential):在神经纤维上,其主要部分一般在0.5~2.0ms内完成,(因此,动作电位的曲线呈尖峰状)表现为一次短促而尖锐的脉冲样变化,(故)称为峰电位。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消化道平滑肌特性:兴奋性、 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①消化道平滑肌的兴奋性比骨骼肌低; ②消化道平滑肌在体外适宜环境内,仍能保持良好的 节律性运动; ③消化道平滑肌经常保持一定的紧张性收缩,以维持 消化道的形状和位置,并使消化道管腔保持一定的基 础压力,产生平滑肌的收缩活动; ④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较大的伸展性,从而使消化道能 够容纳几倍于自己原初体积的食物; ⑤消化道平滑肌对电刺激不敏感,而对牵张、温度和 化学刺激特别敏感。
十二指肠因素抑制排空 (1) 肠-胃反射:酸、脂肪、渗透压、机械扩张→ 相应感受器传出 冲动→抑制胃的运动,收缩幽门(对酸最敏感); (2) 十二指肠产生的激素 :酸、脂肪 十二指肠肠抑胃素(促胰液 素,抑胃肽等) 抑制胃的运动。
三、小肠的运动

(一)小肠的运动形式及其作用

1、紧张性收缩:是其它运动形式的基础

蠕动 :消化道平滑肌顺序收缩所引起的 一种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 食管-胃扩约肌:4~6cm高压区, 5~10mmHg , 生理性扩约肌,机械感受 器兴奋→迷走神经→中枢→迷走神经 →VIP →舒张。食物入胃后→胃泌素→ 收缩 。放止食物逆流。
蠕动
是消化道的基本运动 形式,是由神经介导 的,可使消化道内容 物向下推进的反射活 动。 其由两部分组成: 食物团块后面→收缩 食物团块前面→舒张
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 其幅值为-60~ -50mV,波动较大。 其形成原因主要为K+外流和Na+-K+泵的 生电作用,还有Na+内流、CI-外流。
2、慢波电位(SW,基本电节律,BER)

概念: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可在静息电位的基础

生理学--消化系统

生理学--消化系统
(四)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① 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 ②营养作用: 促进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生长。 ③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一)内在NS (肠神经系统)
肌间神经丛
黏膜下神经丛
(二)外来神经系统
1.交感神经
消化液分泌↓, 消化道运动↓ , 消化道括约肌收缩 T5
2.副交感神经
large intestine
取 其 精 华 , 去 其 糟 粕
残渣 粪便
rectum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一般生理特性
1.兴奋性、收缩性;
2.舒缩迟缓;
3. 富有伸展性;
4.节律性收缩(不稳定); 5.对不同性质的刺激敏感性不同: 如:对温度变化、化学和牵张刺激敏感, 对电刺激不敏感。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第一节
消化……


…营养物质…被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消化方式: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
吸收……
…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进入血液和淋巴…
oral cavity
食物 食团
esophagus
stomach
食糜
small intestine 食糜
消化液分泌↑, 消化道运动↑, 消化道括约肌松弛。
L2
图6-3消化系统的中枢和局部反射通路
中枢神经系统
交 感 及 副 交 感 传 入
迷走-迷走反射
交感及副交感传出
肠神经系统 肌间神经丛 黏膜下神经丛
消化道壁内的 化学、机械感受器 受到刺激
胃肠平滑肌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血管平滑肌

胃肠功能系数

胃肠功能系数
(2)胃酸度增高见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卓-艾综合征、幽门梗阻、慢性胆囊炎等,十二指肠液反流也会使pH升高。
胃动素分泌系数:
胃动素由Mo细胞分泌,分布于小肠,[1]近年来的研究指出,MMC的发生和移行主要受到肠道神经系统和胃肠激素的调节。一氧化氮可能是MMC I 相(静息期)的控制着,胃动素通过作用与肠道神经系统中的胃动素神经元,触发MMC II 相的发生。(MMC, 即migrating motor complex,是小肠在非消化期存在的周期性移行性复合运动)
肠动力系数:
肠动力即肠道吸收营养的时候蠕动能力
(三)脂类的吸收:混合微胶粒运输抵达微绒毛,胆盐留在肠腔,脂类消化产物(脂肪酸、甘油一酯、胆固醇、溶血卵磷脂)扩散进入细胞。中、短链脂肪酸(﹤10-12C) 不需再酯化,直接扩散入绒毛的毛细血管内。其余脂类消化产物在滑面内质网再酯化,形成甘油三酯(长链脂肪酸+甘油酯) 、胆固醇酯、卵磷脂,然后与脱辅基蛋白/载脂蛋白(肠上皮细胞合成)结合成乳糜微粒;再在GC包装成分泌颗粒出胞进入乳糜管,经淋巴管吸收最终进入血液循环。
胃动力系数:
胃动力指的是胃部肌肉的收缩蠕动力,包括胃部肌肉收缩的力量和频率。胃动力不足,也是“消化不良”。胃动力障碍是造成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造成胃动力障碍因素包括精神情绪变化、胃分泌功能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当人的胃动力出现障碍时,会发生上腹胀满、易饱、后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
小肠蠕动功能系数:
是特有的运动形式,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相交替的运动。
作用:促进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以利化学性消化;使食糜与肠壁紧贴促进吸收;挤压肠壁,促进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小肠吸收功能系数:
(一)糖的吸收:一般分解成单糖才可以吸收,只有少量二糖被吸收。

生长抑素

生长抑素
3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1. 基本特性
(1) 兴奋性: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
(2) 自动节律性:不如心肌规则
(3) 紧张性 :保持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
(4) 富有伸展性:胃 ( 5 ) 对理化刺激的敏感性 :对机械牵张、温度 和化学刺激敏感, 对电刺激不敏感
4
电生理特性
(1) 静息电位: -50〜-60mV, 形成原因主要是K 平衡电位.
13
脑-肠肽的概念
在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 双重分布的肽类物质称为脑-肠 肽 如P物质、生长抑素、胃泌素等。
14

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 具有暂 时储存食物和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初 步消化的功能。 成人1~2L 分为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四部 , 由 平滑肌组成,肌纤维分内环、中纵、外 斜不同走向三层排列。 幽门管部的环行肌纤维肥厚形成幽门括 约肌,在神经及体液的控制下保持幽门 的开放和关闭,以利胃的排空和防止十 二指肠内容物的反流
1)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之提供酸性条件。
2)使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水解。
3)胃酸能抑制和杀灭食物中的细菌。
4)胃酸进入小肠后可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从 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5)胃酸的酸性环境可促进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24
胃蛋白酶原
主要来源主细胞, 其次是泌酸腺颈粘液细胞、贲门腺和幽门 腺的粘液细胞、十二指肠近端的腺体。 H+ 胃蛋白酶(pepsin)
胃酸中的H+来源于细胞内物质 代谢产生的水,水解离成H+和 OH-,H+依靠膜表面的H-K,ATP酶, 主动转运至胃内. Cl-来源于血液,顺浓度梯度或 借载体转运至壁细胞,再依靠Cl 泵转运至胃内
通过抑制H-K,ATP酶 活性的药物,可以抑制 胃酸的分泌,治疗胃溃 疡,如奥美拉唑

人体解剖生理学--消化系统

人体解剖生理学--消化系统

人体解剖生理学---消化系统一、消化系统的一般结构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二、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由大块→小块;由干→湿;通过咬切、磨碎、吞咽、胃肠蠕动运送下行→排出。

化学性消化:复杂的大分子物质(消化)→简单的小分子物质。

三、功能:消化食物、摄取营养、排除残渣及防御、内分泌。

1、舌(tongue)是位于口腔底的肌性器官2、舌的功能:搅拌、吞咽、发音、味觉。

舌尖舌体舌根牙的构造:釉质牙冠牙质牙颈牙根牙腔牙髓、牙根管牙更尖牙的功能:咬切、撕裂、研磨食物和协助发音等。

五、小肠small intestine 是消化管最长的一段,成人的小肠全长约5~7m,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第二节消化腺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属外分泌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胰、肝和肠腺等。

胃腺和肠腺存在于消化管的管壁内,属管内腺,而唾液腺、肝和胰则位于消化管之外,属管外腺,它们分泌的消化液均进入消化管。

第二部分消化消化是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例如:蛋白质→氨基酸和多肽;糖类→葡萄糖或果糖;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一、概念及方式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加工、分解的过程。

吸收:消化后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机械消化: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将食物粉碎、搅拌和推进的过程。

(形变)化学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将食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

(质变)消化系统的功能:消化系统除了消化和吸收两大功能外,还有内分泌和免疫功能。

二、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一般生理特性:1、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2、自律性3、紧张性4、富有伸展性5、对某些理化刺激较敏感三.消化腺及其分泌功能:1、改变pH 2、分解作用3、稀释食物4、分泌黏液、抗体和液体,保护作用分泌为耗能过程四、胃肠激素消化管也是身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

胃肠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统称为胃肠激素,它们的化学结构属于肽类。

消化道的内分泌作用汇总

消化道的内分泌作用汇总

职业教育现代宠物技术教学资源库
1
消化道的内分泌作用
消化道有很多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它们散在分布于黏膜上皮细胞之间。

目前已经发现40多种不同类型的内分泌细胞,因此,消化道被认为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

表1: 胃肠激素的种类及分泌部位
胃肠激素由内分泌细胞释放后,主要功能有:
①调节消化道的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

例如,胃泌素促进胃的运动和胃液分泌;胰泌素促进胰液分泌;胆囊收缩素引起胆囊收缩,增加胰酶分泌;抑胃肽则抑制胃的运动和胃液分泌等。

②调节其他激素的分泌。

例如小肠释放的抑胃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生长抑素抑制胃泌素的释放。

③营养作用。

一些胃肠激素具有促进消化道组织代谢和生长的作用。

生理学课后复习思考大题

生理学课后复习思考大题

生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第一单元:1、人体生理学与医学有什么联系?2、为什么生理学要从三个水平上开展研究?3、人体生命活动具有哪些基本特征?4、比较正反馈、负反馈与前馈之间的异同及生理意义。

5、从生理学发展的历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第二单元:1、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2、试述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跨膜信号转导包括哪几种方式?4、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包括几种方式?G蛋白在跨膜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何种作用?5、试述静息电位的形成原理,列举实验证据说明静息电位相当于K+的平衡电位。

6、试述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列举实验证据说明锋电位相当于Na+的平衡电位。

7、动作电位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刺激必须使细胞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才能产生动作电位?8、局部兴奋有何特征?9、从刺激运动神经开始到肌肉出现收缩,经历了哪些生理过程?10、简述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及其机制。

第三单元:1、血浆渗透压如何形成?有何生理意义?2、如何鉴别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3、造血干细胞有哪些基本特征?在临床治疗学上有什么意义?4、红细胞有那些生理特性?各有何临床意义?5、根据红细胞生成、破坏以及红细胞生成调节的基本理论,分析导致贫血的各种原因。

6、为何EPO可以作为兴奋剂,提高耐力运动员的成绩?7、试述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

8、外源性凝血系统和内源性凝血系统有何异同点?9、血液中有哪些抗凝因素?它们如何发挥作用?10、简述纤溶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11、简述ABO血型系统的分型特点。

12、简述Rh血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13、简述输血的原则。

第四单元:1、心肌和骨骼肌的收缩原理有何异同?为什么心室功能曲线未有下降?2、请描述心肌兴奋-收缩耦联的全过程。

从这点出发你认为有哪些可能的因素会增强或减弱心脏收缩力量?3、请比较窦房结细胞和蒲肯野纤维的起搏原理。

为什么窦房结能成为全心的起搏点?4、房室交界处和蒲肯野纤维的传导功能有何不同?为什么有这些不同?5、请描述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的变化及其与心脏射血的关系。

高考知识能力提升专题24 激素调节知识拓展提升(二)激素的来源及分类

高考知识能力提升专题24   激素调节知识拓展提升(二)激素的来源及分类

高考知识能力提升专题24 激素调节知识拓展提升(二)激素的来源及分类1.胺类激素胺类激素多为氨基酸的衍生物,水溶性强,在血液中主要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分泌前通常储存在胞内分泌颗粒中,只在机体需要时才释放。

且在靶细胞膜受体的介导下发挥作用,半衰期通常只有2~3分钟。

①肾上腺素:属于儿茶酚胺的肾上腺素等由酪氨酸经酶修饰而成。

②褪黑素:以色氨酸为原料合成。

③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球蛋白分子裂解而来的含碘酪氨酸缩合物。

同属胺类激素的甲状腺激素却很特殊,它以甲状腺胶质的形式大量储存在细胞外的甲状腺滤泡腔中。

非常特别的是,甲状腺激素脂溶性强,在血液中99%以上与血浆蛋白结合;其半衰期是激素中最长的,可达7天左右,但游离甲状腺素(T4)的半衰期仅数分钟。

2.肽和蛋白质类激素(1)性质:从最小的三肽分子到由近2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链及蛋白质。

这类激素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属于亲水激素,在血液中主要以游离的形式存在。

多肽激素的半衰期一般为4~40分钟,蛋白质类激素则为15~170分钟。

(2)种类:下丘脑、垂体、甲状旁腺、胰岛、胃肠道等部位分泌的激素大多属于此类。

①蛋白质激素:主要有胰岛素、甲状旁腺激素及腺垂体激素等。

②肽类激素:包括下丘脑调肽、神经垂体激素、降钙素、胃肠激素和瘦素等。

(3)生成:遵循蛋白质合成的一般规律,经过转录和翻译先合成激素前体分子,再经酶切加工而生成激素,如胰岛β细胞合成的前胰岛素原经裂解去除信号肽后成为胰岛素原,再经激素转换酶等催化为胰岛素并形成多聚体。

这类激素要在胞内经高尔基复合体的处理,如对肽链的糖基化修饰等,并包装储存在囊泡中。

(4)释放:当机体需要时,储存在囊泡中的激素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对这类激素分泌调节的作用环节主要是在其分泌机制,而不在合成过程中。

(5)作用:由于这类激素的分子量大,且具亲水性,主要通过与靶细胞膜受体结合,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而引起细胞生物效应,而自身通常并不进入细胞。

生理学:消化系统

生理学:消化系统

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Properties of gastrointestinal smooth muscle
• 电生理特性
– 慢波电位(基本电节律 basal electric rhythm, BER):在静息 电位的基础上产生自发性去极化和复极化的节律性电位波动 ,其频率较慢
• 慢波是一种去极化的波,但本身并不是动作电位,只有当慢波 去极化到阈电位水平时,才引发动作电位
• • 组胺
– 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
• 盐酸 • 脂肪 • 高渗溶液
头期 胃期
肠期
促进胃液分泌
食物的外观 等刺激
味觉、嗅
觉感受器
受到刺激
迷走迷
胃膨胀 走长反
激活牵 射
张感受 器
局部 反射
大脑皮层 条件反射
下丘脑和 延髓
迷走 神经
延髓
迷走 神经
胃内的消化 Digestive in stomach
•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 成分
• 黏液:由上皮细胞、粘液颈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分泌,化学 成分为糖蛋白。润滑和保护作用
• HCO3-:由非泌酸细胞分泌。 • 黏液和HCO3-共同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胃内的消化 Digestive in stomach
• 吸收:是指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黏膜进 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Properties of gastrointestinal smooth muscle
• 一般特性
– 自动节律性 – 富有伸展性 – 具有紧张性 – 兴奋性低、舒缩缓慢 – 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拉刺激敏感
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 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作用 • 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 刺激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生长

生理学习题《消化与吸收》

生理学习题《消化与吸收》

《消化与吸收》自测题1.刺激交感神经对胃肠道的影响是:A.胃肠运动增强,分泌抑制 B.胃肠运动增强,分泌增强 C.胃肠运动抑制,分泌抑制 D.胃肠运动抑制,分泌增强E.胃肠运动抑制,分泌调节不一定2.消化道共有的运动形式是:A.蠕动B.蠕动冲C.集团运动D.分节运动E.容受性舒张3.下列哪项不属于胃肠激素?A.抑胃肽B.胃泌素C.血管活性肠肽D.内因子E.胆囊收缩素4.促胃液素(胃泌素)不具下列哪项作用:A.促进胃酸分泌B.促进胰液分泌C.抑制胆囊收缩D.促进胃的蠕动E.对胃粘膜具有营养作用5.下列哪种细胞分泌促胃液素:A.胃腺的主细胞B.胃腺的壁细胞C.胃腺的粘液细胞D.胃粘膜内的G细胞E.小肠粘膜的I细胞6.唾液中所含的消化酶能消化食物中的:A.糖类 B .维生素 C.脂肪酸 D.脂肪 E.蛋白质7.胃液中不含有的成分是:A.盐酸B.胃蛋白酶C.粘液D.胃淀粉酶E.内因子8.胃蛋白酶原的激活主要依赖:A.肠激酶B.蛋白质分解产物C.盐酸 D.胃泌素 E.胰泌素9.下列哪项不属于胃液的作用?A.杀菌B.激活胃蛋白酶原C.使蛋白质变性D.使淀粉初步消化E.促进VitB的吸收1210.对胃粘液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有润滑作用B.与HCO3一起形成“粘液一碳酸氢盐屏障” C.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 D.可防止Na+离子从粘膜向胃腔弥散E.胃粘膜上皮细胞可分泌粘液11.胃大部分切除的患者可出现巨幼红胞性贫血,其主要原因是下列哪项减少?A.内因子B.粘液C.盐酸D.胃泌素E.胃蛋白酶原12.在胃液中具有激活胃蛋白酶原.促进铁和钙吸收的成分是:A.内因子B.粘液C.盐酸D.H2CO3E.胃蛋白酶原13.胃液中所含的消化酶能消化食物中的:.A.糖类B.维生素C.脂肪D.蛋白质 E.脂肪酸14.主要刺激胃酸分泌的激素是:A.肾上腺素B.促胰液素C.促胃液素D.胆囊收缩素E.乙酰胆碱15.胃特有的运动是:A.紧张性收缩B.容受性舒张C.分节运动D.蠕动E.多袋推进运动16.胃排空的原动力是:A.胃运动B.胃内容物的体积C.幽门括约肌的活动D.食物理化性质对胃粘膜刺激E.胃内压与十二指肠内压差17.三种主要食物在胃中排空的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是:A.蛋白质,糖,脂肪B.糖,蛋白质,脂肪C.蛋白质,脂肪,糖D.糖,脂肪,糖E.脂肪,蛋白质,糖18.在所有消化液中最重要的是:A.胃液B.胰液C.小肠液D.胆汁 E.唾液19.使胰蛋白酶原活化的最主要的物质是:A.盐酸B.肠激酶C.胰蛋白酶本身D.糜蛋白酶E.羧基肽酶20.胆盐可协助下列哪一种酶消化食物:A.胰蛋白酶B.糜蛋白酶C.胰脂肪酶D.胰淀粉酶E.肠激酶21.胆汁中参与消化作用的主要成分是:A.胆色B.胆盐C.脂酸钠D.卵酸钠 E.HCO322.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A.唾液B.胆汁C.胰液D.胃液 E.小肠液23.小肠特征性的运动方式是:A.紧张性收缩B.蠕动C.分节运动D.集团蠕动E.容受性舒张24.大肠内的细菌利用肠内简单的物质合成下列哪种维生素?A.VitA和VitB复合物B.VitD和VitE C.VitK和VitB复合物;D.VitE和VitA E.叶酸和VitK25.水分及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在:A.十二指肠B.胃C.小肠D.大肠 E.食管及胃的吸收部位是在:26.胆盐和维生素B12A.胃十二指肠B.空肠C.回肠D.十二指肠E.结肠上段27.有关铁的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A.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上部B.必须还原为亚铁后方被吸收C.吸收机制为主动转运;D.VitC可促进吸收E.盐酸抑制其吸收28.糖的吸收形式主要是:A.麦芽糖B.果糖C.葡萄糖D.酒精 E.脂肪酸29.以毛细淋巴管为主要吸收途径的物质是:A.单糖B.无机盐C.乳糜微粒D.氨基酸E.胆盐30.排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A.脊髓腰骶段B.脊髓胸段C.延髓D.脑桥 E.中脑。

消化系统答案

消化系统答案

单元测试题(八)消化系统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20分)1.食物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2、通过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3、当吞咽食物时,食物刺激咽、食管、胃壁牵张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胃底和胃体部肌肉松弛。

4、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5、指从食管中段到肛门的消化管壁内神经分布。

它由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丛组成。

二、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液的形式是【 D 】A.单纯扩散B.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D.出胞作用2、消化道平滑肌的紧张性和自动节律性主要依赖于【D 】A.交感神经的支配B.副交感神经的支配C.内在神经丛的作用D.平滑肌本身的特性3、对脂肪、蛋白质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C 】A.胃液B.胆汁C.胰液D.小肠液4、分泌盐酸的是【 B 】A.主细胞B.壁细胞C.粘液细胞D.胃幽门粘膜G细胞5、在食团进入胃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可【 C 】A.立即中止B.持续几分钟C.持续一两小时D.因pH值较低而增强6、引起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D 】A.乙酰胆碱B.促胃液素C.组胺D.脂肪7、胃蠕动的开始部位是在【 C 】A.胃贲门部B.胃幽门部C.胃中部D.胃窦8、下列关于腱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 反射中枢位于延髓B. 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C. 为多突触反射D. 高位中枢病变时反射亢进9、胃的容受性舒张主要通过下列哪一条途径实现的【B 】A.交感神经B.迷走神经C.内在神经丛D.促胰液素10、心迷走神经兴奋后,可使【 C 】A. 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力减弱B. 心率加快、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力减弱C. 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D. 心率加快、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11、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是【C 】A.胆固醇B.胆色素C.胆盐D.胆绿素12、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A 】A.大量的水分和HCO3-,而酶含量很少B.少量的水分和HCO3-,而酶含量也很少C.少量的水分和HCO3-,而酶含量丰富D.大量的水分,而HCO3-和酶含量很少13、引起胆囊收缩的一个重要体液因素【D 】A.胆盐B.促胃液素C.促胰液素D.促胰酶素14、胆汁中与食物消化有关的成分是【 A 】A. 胆盐B. 胆色素C. 胆固醇D. 脂肪酸15、下列不属于胃肠激素的是【D 】A、胃泌素B、促胰液素C、抑胃肽D、胃酸16、下列哪项不是小肠的运动形式【 A 】A.容受性舒张B.紧张性收缩C.蠕动D.分节运动17、脂肪消化后的长链脂肪酸和乳糜微粒的吸收途径是【B 】A.直接进入门静脉B.经淋巴途径进入血液C.经淋巴系统进入组织供细胞利用D.经肠系膜静脉进入下腔静脉18、刺激支配唾液腺的副交感神经可引起唾液腺分泌【B 】A.少量、粘稠唾液B.大量、稀薄唾液C.少量、稀薄唾液D.大量、粘稠唾液19、胃液分泌的胃期,是由食物的机械性、化学性刺激引起,通过下述哪条途径完成【D 】A.迷走神经B.促胃液素C.内在神经丛D.所有上述因素20、在胃内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要产物是【C 】A.少量多肽B.胶原C.月示和胨D.非蛋白质食物三、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胃肠激素名词解释生理学

胃肠激素名词解释生理学

胃肠激素名词解释生理学
胃肠激素
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GIH)是一类由胃肠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蛋白,它主要在胃肠内维持各种功能的调节。

胃肠激素的作用有调节胃肠蠕动、胃肠水分调节、胃肠酸碱度调节、调节消化酶活性、加快胃肠蠕动的速度、促进食物消化吸收等。

胃肠激素的分类:
(1)胃肠分泌激素或胃激素:胃激素(Gastrin)、胃极性激素(GIP)、胃黏蛋白(Glycoprotein)等;
(2)肠道分泌激素或肠激素:肠激素(Cholecystokinin, CCK)、肠皮素(Secretin)、益癣皮素(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等。

(3)肠道分泌激素的作用:
1)促进胃肠蠕动:胃极性激素(GIP)、胃激素(Gastrin)等; 2)调节胃肠液分布:肠激素(Cholecystokinin, CCK)、胃黏蛋白(Glycoprotein)等;
3)调节消化液的酸碱度:胃极性激素(GIP)、肠激素(Cholecystokinin, CCK)等;
4)调节胃肠细胞分泌:益癣皮素(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
5)调节食物消化和吸收:肠激素(Cholecystokinin, CCK)、胃黏蛋白(Glycoprotein)等;
6)抑制食物摄入:肠皮素(Secretin)。

肠道在肥胖与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肠道在肥胖与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 肠-胰岛轴包括食物在肠道消化吸收过程中,将信息传递至胰岛各 型细胞的全部机制,即神经机制、内分泌机制,以及吸收的营养 物质对胰岛的直接作用
➢ 在糖代谢方面,胃肠道是重要调节器官, 吸收葡萄糖入血,分泌多 种血糖调节激素
抑胃多肽(gastric inhibitory polypeptide,GIP) 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ucagons-like peptide-1,GLP-1) Ghrelin Peptide YY(PYY) 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KK) ……
炎症爆发:肠道菌群与多脏器代谢紊乱
Burcelin R, et al. Acta Diabetol. 2011;48:257–273.
肥胖、T2DM处于一种低炎症状态
Cani PD, et al. 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 2009, 15, 1546-1558.
人体短链脂肪酸的代谢
丙酸
•肝脏吸收 •糖异生作用 •抑制胆固醇合成
乙酸
•在肌肉、脾脏、 心脏、脑内代谢
丁酸
•结肠上皮代谢
•正常细胞生长 分化
结肠 发酵
基质
•淀粉 •非淀粉多糖 •其他糖 •某些蛋白质 •粘蛋白
陈 燕等. 江西科学. 2006;24(1):38-40.
肥胖影响肠道菌群的菌落分布
➢ 与瘦大鼠相比,肥胖大鼠的盲肠微生物拟杆菌门显著减少50%, 而厚壁菌门比例显著增加
拟杆菌门数量变化与体重减轻的关系
• 如图所示为不同粪便样本中肠道菌 • 拟杆菌门数量的变化与体重减轻呈
群的变化
正相关
Ley RE, et al. Nature. 2006;444:102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肠激素
一、胃肠激素种类
二、胃泌素(Gas)
主要由胃窦及小肠粘膜的G细胞分泌, 另外人胰岛的D细胞也分泌。
生理作用:
1、刺激胃酸分泌 2、营养作用 能使胃肠道粘膜和胰腺的蛋白质、RNA 和DNA 合成增加,从而促进其增生。
三、胆囊收缩素(CKK)
胆囊收缩素公认为是具有双重分布为特征的脑— 肠肽之一,在功能上兼有内分泌激素作用和神经 递质作用。 可引起胆囊收缩和排空。
• 生理作用:
1神经系统
抑制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2胃肠道
对胃肠有普遍性的抑制作用
胰多肽(PP)
• 主要由分布在胰岛周围及整个外分泌胰腺 和胰岛管上皮内以及胃肠粘膜上皮中的内 分泌细胞产生。 • 生理作用: 与 CCK的作用截然相反,PP抑制胰酶分泌 和胆囊收缩
生理作用:
1激素作用 (1)对消化系统分泌机能的影响(胰酶分泌) (2)对消化系统运动机能的影响 (3)营养作用 2神经递质作用
四、抑胃肽(GIP)
生理作用: 1对胃肠道的作用
抑制胃酸的释放
2刺激胰岛素释放3刺激生长抑素 Nhomakorabea放五、生长抑素(ss)
• 主要由胰、肾及小肠上段的D分泌细胞产生。在 体内的分布十分广泛。除下丘脑外,它还存在于 脑的其他部分、胰岛、胃肠道粘膜和外周神经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