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译文及注释

合集下载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及翻译全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及翻译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及翻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及翻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大家应该都学过吧,这是七年级的重要古诗词之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在里湖与外湖之间的孤山上,是南朝陈天嘉年间(560--565)所建。

贾亭:唐贾全德宗贞元年间在杭州做刺史时,于西湖建亭,又称贾公亭。

云脚:流荡不定的行云,多在雨前或雨后接近地面。

暖树:向阳的树。

不足:不厌倦。

白沙堤:即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

后人误为白居易所建。

其实白氏所筑之堤在钱塘门外自石雨桥北至武林门外一段。

[译诗]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赏析]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剌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

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写出了初春的生机。

钱塘湖春行翻译赏析

钱塘湖春行翻译赏析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翻译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注释1.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9.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10.浅草:浅绿色的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11.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2.行不足:百游不厌。

足,满足。

13.阴:同“荫”,指树荫。

14.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钱塘湖春行》全诗赏析

《钱塘湖春行》全诗赏析

《钱塘湖春行》全诗赏析《钱塘湖春行》全诗赏析《钱塘湖春行》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注释1.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9.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10.浅草:浅绿色的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钱塘湖春行》注释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注释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注释及赏析《钱塘湖春行》注释及赏析《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的一首七律,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诗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钱塘湖春行》注释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1.钱塘湖:杭州西湖的别称。

2.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3.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

4.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5.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这里指下垂的云彩。

6.暖树:向阳的树。

7.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8.没(mò):隐没。

9.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赏析】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

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

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

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

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

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

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4篇

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4篇

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4篇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风光,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得意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注释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⑵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⑶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风光。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⑷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⑸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活力动人。

侧重禽鸟。

⑹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⑺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mò〕: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浅浅的青草刚够没过马蹄。

⑻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行缺乏:百游不厌。

钱塘江春行的原文及翻译

钱塘江春行的原文及翻译

钱塘江春行的原文及翻译
《钱塘江春行》的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注释:
1.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2.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
华。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3.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唐德宗年
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4.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
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⑵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⑶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⑷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⑸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⑹乱花:纷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乱。

⑺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mò):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浅浅的青草刚够没过马蹄。

⑻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行不足:百游不厌。

足,满足。

⑼阴:同“荫”,指树荫。

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鉴赏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鉴赏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鉴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鉴赏《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

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选自《白氏长庆集》。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

初:副词,刚刚。

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降雨或雨初停时。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5、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6、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7、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8、暖树:向阳的树。

9、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的。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10、行不足:百游不厌。

11、阴:同“荫”,指树阴。

12、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范文5篇)全

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范文5篇)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赏析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注释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mò):遮没,盖没。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钱塘湖春行翻译和原文

钱塘湖春行翻译和原文
赏析
《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钱塘湖春行》全文及注释

《钱塘湖春行》全文及注释

《钱塘湖春行》全文及注释以下是为您提供的《钱塘湖春行》全文及注释: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1、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2、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3、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4、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5、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6、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7、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8、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9、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10、乱花:纷繁的花。

11、渐:副词,渐渐地。

12、欲:副词,将要,就要。

13、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14、浅草:浅浅的青草。

15、才能:刚够上。

16、没(mò):遮没,盖没。

17、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18、行不足:百游不厌。

足,满足。

19、阴:同“荫”,指树荫。

20、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带拼音、注释、译文)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带拼音、注释、译文)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带拼音、注释、译文)《钱qián 塘táng 湖hú 春chūn 行xíng》作zuò 者zhě:白bái 居jū 易yì孤gū 山shān寺s ì 北běi 贾jiǎ 亭tíng 西xī, 水shuǐ 面miàn 初chū 平píng 云yún 脚jiǎo 低dī。

几j ǐ 处chù 早zǎo 莺yīng 争zhēng 暖nuǎn 树shù,谁shuí 家jiā 新xīn 燕yàn 啄zhuó 春chūn 泥ní。

乱luàn 花huā 渐jiàn 欲yù 迷mí 人rén 眼yǎn, 浅qiǎn 草cǎo 才cái 能néng 没mò 马mǎ 蹄t í。

最zuì爱ài 湖hú 东dōng 行háng 不bù 足zú, 绿lǜ杨yáng 阴yīn 里l ǐ 白bái 沙shā 堤dī。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注释: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的诗翻译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的诗翻译

《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和赏析【原文】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钱塘湖:即现在的杭州西湖。

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后湖与外湖之间,与其他山不相连接。

贾亭:即贾公亭。

唐贞元(785-804)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

初,副词,刚刚。

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云脚,古人称流动不定像在行走的运气为云脚。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陽的树枝上去。

暖树,指向陽的树木。

新燕:刚从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

燕子衔泥做窝。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乱花渐欲迷人眼:各种野花渐渐地要迷乱人的眼睛。

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

渐,副词,渐渐的。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才能没马蹄:初发的春草才能遮住马蹄子。

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行不足:百游不厌。

-阴-:同“荫”。

白沙堤:又名十锦堤,即今白堤,在杭州西城外。

【翻译】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白云低垂,仿佛与刚刚漫上堤坝的湖水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陽的树杈,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在衔泥做窝。

繁茂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好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丽景色,游览不够,尤其是那杨柳掩映下的白沙堤。

【赏析】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音ɡuī,今陕西渭南县)人。

白居易生于河南新郑,少年时期避乱江南。

贞元十六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赏析《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赏析《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赏析1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选自《白氏长庆集》。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

初:副词,刚刚。

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降雨或雨初停时。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5、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6、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7、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8、暖树:向阳的树。

9、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的。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10、行不足:百游不厌。

11、阴:同“荫”,指树阴。

12、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13、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14、没(mò):隐没。

15、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6、不足:不够。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

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译文及注释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译文及注释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译文及注释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译文及注释《钱塘湖春行》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注释1.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9.乱花:纷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乱。

10.浅草:浅绿色的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11.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2.行不足:百游不厌。

足,满足。

13.阴:同“荫”,指树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译文及注释
《》
朝代:唐代
作者:
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注释
1.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9.乱花:纷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乱。

10.浅草:浅绿色的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11.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2.行不足:百游不厌。

足,满足。

13.阴:同“荫”,指树荫。

14..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白堤全长1000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