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诫子书 大赛获奖教案

合集下载

15《诫子书》(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

15《诫子书》(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

15《诫子书》(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诫子书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唤起记忆。

1.分别指名朗读课文,比朗读的重音处理,语速把握和节奏停顿等情况。

2.指名解释相关词语的意思。

(教师临时指定词语。

)3.指名翻译相关句子的意思。

(教师临时指定句子。

)二、学习新课,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相关问题。

(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⑴诸葛亮为什么要写《诫子书》呢?对子女做了哪些方面的要求?⑵诸葛亮教育儿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又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证的?⑶文章最后一句表达了诸葛亮的什么情感⑷本文是从修身、治学、惜时,静、学、才、志等方面展开论述,在论述过程中,又以什么内容居首呢?2.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4~6人,每小组自主推荐一名小组长和记录员,由小组长引领各组成员进行讨论,记录员做好记录,将讨论的意见集中后形成统一答案,然后整理以备小组长发言作答。

3.教师组织问答。

对⑴⑵题指定小组作答;对⑶⑷题各组进行抢答,教师评价点评效果。

明确:⑴诸葛亮不仅身率为范,还告诫儿子在生活中要修身养德,逐步培养自己的品性。

表达了他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⑵文章开头便提出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接下来从正面说“学"“才”“志"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习必须宁静专一;而才干来源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

因此,“志”是成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成才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学”又要以静为前提。

然后再从反面说理:从“淫慢"“险躁”两个反面来论述“静"与“俭”的重要性。

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教导儿子要珍惜时间,表达了诸葛亮对儿子教诲的殷切之心。

⑷“静”放在首位,“学"“才”“志"均是成才的必要条件,成才必须先成人,所以要先修身养德,只有道德品质是高尚的才可能治学成才,否则即便有很高的才学也未必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尊敬的人。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第1课时单元目标1.继续培养默读能力,在默读中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圈点勾画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文章思路。

2.感受和理解课文人物彰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初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3.学习让写作思路清晰的基本方法,初步培养谋篇布局的能力。

4.依据自身阅读情况,在与同学的比较中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尝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程分析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弟之侄,予以教诲与劝勉,这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

《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

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积累背诵相关警句以自勉。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圈画“夫、淫、躁"等字的读音,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

2.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理解文意,翻译文句。

3.通过分析文章内容,感受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重难点重点:1.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圈画“夫、淫、躁”等字的读音,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

重点:2.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理解文意,翻译文句。

难点:3.通过分析文章内容,感受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突破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法教学过程___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目标定向(2分钟)(一)导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这首诗写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那么,这样如此智慧的人,又会如何教育自己的后代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诸葛亮的《诫子书》去看看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圈画“夫、淫、躁"等字的读音,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

2.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理解文意,翻译文句。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必备知识:读标题,知背景,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关键能力:读出文言文的韵味,积累文言词语,推敲关键词句。

核心素养:解读君子人格,聆听先哲教导,理解文章思想精髓,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文言文的文意梳理和文言实词、虚词的识记,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解读君子人格,聆听先哲教导,理解文章思想精髓,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课前预习1.知识链接: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

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就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及道德文章,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楷模。

2.写作背景:诸葛亮的《诫子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

这一年2月诸葛亮第五次率师北伐,8月病逝于北伐征程中的五丈原,享年54岁。

北伐前的他放心不下朝廷,写下了呕心沥血的《出师表》;北伐中,54岁重病的他放心不下儿子,写下言词谆谆的《诫子书》。

写《诫子书》之前,他在征伐武功县时给兄长诸葛瑾《与兄瑾言子瞻书》中可以看出些端倪:“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三)初读——诵君子情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品味文言的韵律美,熟读成诵,增强文言语感。

2.把握文中“静”的内涵,理解君子所需具备的核心品质,感受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嘱托。

3.学习诸葛亮的修身智慧,感受传统文化家书的魅力,感悟家风文化及家风传承的意义。

教学重点把握文中“静”的内涵,理解君子所需具备的核心品质,感受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嘱托。

教学难点感受传统文化家书的魅力,感悟家风文化及家风传承的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环节【导入】你知道关于诸葛亮的哪些历史故事?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赤壁之战、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

鲁迅笔下“多智近于妖”的诸葛亮是“古今第一贤相”,是忠诚和智慧的化身。

同时,他也是教子的千古典范。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写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言辞恳切的教诲。

讲解题目,“诫”意为”告诫,劝诫”,“书”意为“信【创设情境】出示资料: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兄瑾书日「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一《三国志•诸葛瞻传》核心任务:学完课文,请代八岁的诸葛瞻给父亲写一封回信。

【任务一为你读“书1.读准字音夫(fU)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dGnb6)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yi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ZdO)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i)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Iii),将复何及!全班齐读,要求发音准确,吐字清晰。

老父亲对幼子的劝勉,语气平稳深沉。

2.读好节奏出示不带标点符号的竖排文段,自由练读,理清节奏。

出示划分节奏的文段,全班齐读。

根据句意划分节奏,其中四字短句大都是“一三”节奏。

发语词、否定词、实词读重音,节奏感更强烈。

出示对偶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男生读上句,女生读下句。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5.《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诫子书》的内容和背景;掌握诸葛亮教育儿子的方法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功用:学生需要理解《诫子书》的目的是为了教导子女遵循道德准则,发展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2.解读文本:学生需要从文本中获取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表达方式和思维逻辑,以及其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3.分析现实意义:学生应该能够将《诫子书》中的道德准则和原则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理解其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并能运用到自己的行为和处事方式中。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古代文献的理解:由于《诫子书》是古代文献,学生对古代汉字的理解和词语的推测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解释和拓展。

2.抽象的道德观念:《诫子书》中涉及到了许多抽象的道德概念,如忠诚、孝顺、贞操等,对于学生而言可能理解起来并不容易。

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3.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由于《诫子书》是古代著作,学生需要了解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诫子书》的背景和作者诸葛亮的历史地位;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你们对诸葛亮有何了解?你们对《诫子书》了解多少?二、讲解《诫子书》的内容和背景(20分钟)通过介绍《诫子书》的作者、内容和背景,让学生了解《诫子书》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强调《诫子书》中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重点字词句的探究1.“淫"字的理解与积累,可以补充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学生即可理解“在富贵中不能放纵自己"。

2.重点敲打文中反复出现的“静”字。

(1)说文解字:板书繁体字“靜"。

左边“青”,表示纯净;右边“爭",是全力以赴,力争让自己保持内心纯净。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初中语文《诫子书》教学目标:1.熟读文章,理解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2.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教学过程:【导入】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经历和智慧。

不仅作者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以家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中小学广泛开展起来。

正好,一个和我住在同小区小学生就向我抛出了问题:我也设想了几个活动:朗诵家风名篇,录制家风故事,制作家风石刻。

今天我们就来借《诫子书》来充实、完善这几个活动。

【活动一·朗读家风名篇】首先是朗读家风名篇,你觉得要怎样读,才算读得好呢?是的,我想文言读得好,一定包含这几个层面:读得清楚,读得动情。

(一)读得清楚。

1.字音、节奏,上节课已经练习过,我们再来回顾。

请大家齐读,注意读出停顿。

观察句子排列的方式,你发现了什么?明确:文章多对偶。

2.请齐读对偶的特点。

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为例。

字数相等,就是对偶的句子,上句“非淡泊无以明志”和下句“非宁静无以致远"字数相等。

词性相同,是指相应位置上的词的词性大体相同。

比如明志与致远都是动词性质的。

意义相关,指的是相应位置上的词的意义是有关联的。

比如淡泊指内心恬淡,宁静指摒除杂念,它们在意义上是相关的。

3.请联系对偶的特点,思考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的词义。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分析:上句的意思是不学习就没有办法增长才干,“学”翻译成“学习",那么与“学”相对应位置上的“志"就更适合翻译成“立志”,而不是“志向"。

上句“广才”的“广",翻译成“增长“__________________,与“广”相对应位置上的“成"就更适合翻译成“成就”,而不是“成功"。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分析:我开始时也把“俭”翻译成节俭,联系“静"的含义,再联系上下文,总觉得有些不妥,于是我翻阅字典,发现“俭”有两种意思。

初中语文句子里的智慧——15《〈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初中语文句子里的智慧——15《〈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初中语文句子里的智慧——15《〈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初中语文《句子里的智慧——〈诫子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读一封家书,感亲情之美;修一方尺牍,悟人生智慧。

今天,我们将走进诸葛亮写给儿子的《诫子书》,请同学们齐读这个标题,你有什么疑问?让我们带着这2个疑问走进课文。

二、读对偶,感韵味(一)用对偶,巧断句1.给句子进行句间断句,引出对偶的概念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对偶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的句子。

2.利用对偶特性给句子断句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用对偶给句子划分停顿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总结:这四组句子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长短交错,使语言有了灵动美。

(二)用对偶,巧译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成:完成(动词),广:增长(动词)(三)用对偶,巧背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

非淡泊无以明志,___。

夫学须静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___。

年与时驰,_____________,遂成枯落,_____________,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总结:对偶中,有长短变化的句式,对称工整的词语,上下相关的句意。

这是文言的“韵律之美"。

三、读对偶,品情味(一)活动一:读一封家书为弘扬传统美德、传承家书文化,社区开展“读一封家书”比赛活动,七年级一班选择《诫子书》作为参赛作品,请你为此录制朗诵视频。

四、读对偶,品理味1、诸葛亮劝诫了儿子哪些内容?请圈划出关键词。

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点?2、【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探究“静"的内涵。

提示: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探究。

1.文中的“静”2.诸葛亮的“静"3.传统文化中的“静”总结:在文中——静是淡泊名利,静是内心宁静。

静是不懈怠不放纵,静是不浮躁不轻薄。

在诸葛亮的经历中——静是不慕名利,安静沉潜,静是目标明确,始终如一。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15《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15《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诫子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诫子书》是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写给幼子字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包含作者对幼子的殷殷期待。

文章紧扣“静"字来写,正反两面论证了“静”对于修身的重要意义。

最后,作者告诫儿子应当珍惜时间。

学情分析:本篇课文既是议论文又是文言文,学生阅读兴趣不大,执教本课的难点在于激趣,教学要做到深入浅出。

运用诵读法引导学生弄清作者论述的中心,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同时,引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给予儿子的修身做人的智慧。

教学策略:1.诵读法;2.自主学习法;3.合作探究法。

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把握作者情感;(重点)2.合作探究,把握文章创作思路;(重点)3.学习诸葛亮修身智慧。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说说你印象中的诸葛亮。

(言之成理即可)印象中的诸葛亮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诫子书》来认识诸葛亮对儿子满怀期待的老父亲的一面。

二、创作背景诸葛亮的《诫子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

这一年二月诸葛亮第五次率师北伐,八月病逝于北伐征程中的五丈原。

北伐前他放心不下朝廷,写下了呕心沥血的《出师表》;北伐中他放心不下儿子,写下言辞谆谆的《诫子书》。

三、以诵读悟父爱深沉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思考这篇文章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读?并试着说一说这种语气的背后应该传达作者的什么情感。

明确:用担忧的语气读,要读出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无奈;用劝诫的语气读,语气语调要表现父爱的冷静与智慧;用期盼的语气读,语气要热切,热切中有期盼,期盼中有警示;四、以诵读明修身之道(一)齐读课文,说说诸葛亮期盼儿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明确:君子---道德、学问修养极高的人。

(二)文中出现最多的字是什么?找出相关的句子。

明确:“以",连词,来,引出动作行为的目的。

(三)再读文中带“以”的句子,说说发出什么动作,达到了哪些目的?明确:静---修身俭---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广才志---成学小结:这些“以"字表达出的恰好是诸葛亮对儿子的期待,也是这篇文章劝诫的目的。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共2课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共2课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2课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素养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掌握重点词句;3、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4、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懂得立志、惜时、勤学。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掌握重点词句;3、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导点拨【教辅材料】希沃【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前置学习1、导入新课孟母三迁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

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傍。

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2、素养目标出示___ _________ ——汉·赵歧3、预习检查1、作者2、字词二、文本学习1、自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结合注释,自主疏通文意学法指导:1.结合注释自译文章,不会的交由小组解决;2.小组解决不了的全班一起解决。

三、素养提升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诸葛亮写给儿子的这封信的内容。

2、尝试背诵全文四、盘点收获五、作业布置基础组:理解、背诵默写第一层;提升组:自主疏通第三层文义。

六、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第一层背诵默写情况抽查出示【课时目标】1、在理解翻译第三层的基础上掌握重点词句,归纳文意。

2、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懂得立志、惜时、勤学。

(2024年)《诫子书》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奖课件

(2024年)《诫子书》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奖课件

01获奖时间XXXX年02获奖等级一等奖03获奖机构市教育局《诫子书》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奖课件介绍课件名称《诫子书》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奖课件制作团队XX学校语文教研组课件内容围绕《诫子书》的教学内容,结合多媒体手段,设计了丰富的教学环节和互动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和作者情感。

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需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强调文本解读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注重课堂互动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多媒体手段课件设计理念《诫子书》的背景、作者及时代意义文本解读与赏析,包括重点词句、修辞手法等文章所蕴含的家庭教育、人生哲理等思想内涵010203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文本内容,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领略古代家训的文化内涵。

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其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诫子书》的思想内涵和文本解读,家庭教育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家训的文化内涵,如何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发挥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探究法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030201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通过展示与文本相关的实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熟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及字形,能够准确划分句子的节奏,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2.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通过反复诵读,疏通文意,精准翻译课文。

3.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1.熟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及字形,能够准确划分句子的节奏,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2.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通过反复诵读,疏通文意,精准翻译课文。

【学习难点】3.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学习流程】一、导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

——文天祥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引导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诸葛亮)。

那么,如此大名鼎鼎、充满智慧的人又是如何教育自己后代的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诫子书》这篇文章一起聆听诸葛亮对子孙后代的教诲吧,看一看,我们从中又能获得怎样的启发呢?设计意图:通过有关描写作者的诗文,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够快速的进入学习主题,通过问题的设置,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可以更加明确任务和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学程作者介绍: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建兴十二年,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

曾革新连弩,能同是发射十箭,又制造“木牛流马",利于山地运输,有《诸葛亮集》。

第一学程识字辨音读准节奏主问题:熟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及字形,能够准确划分句子的节奏,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家书,感受文言音韵之美。

积累文言词汇,把握文章内容。

2.品读家书,感受作者殷殷期待,理解文章主旨。

3.悟读家书, 畅谈阅读体会,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点】朗读家书,感受文言音韵之美。

积累文言词汇,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品读家书,感受作者殷殷期待,理解文章主旨,汲取精神养料。

【教法】范读法、引导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学法】朗读法、自主与合作探究法、背诵法《》【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中国人历来重视家教。

家长们往往将自己的寄托和期盼写成书信留给子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封感人至深的家书——《诫子书》。

(板书课题)二、解题诫,告诫,劝勉。

子,儿子,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诫子书,是诸葛亮告诫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书信。

三、朗读家书,感受文言音韵之美过渡语:有人说,一篇美文,如果不加以朗诵,那么它的生命就没有完成。

请同学们先来朗读课文。

PPT显示:1.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文句。

2.请一名学生朗读,其它学生点评,教师指正。

(注意:教师从字音、断句、情感、节奏、声音大小等方面给予指导。

对于断句易出错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请同学上讲台到PPT上标注出来,教师指正。

)3.教师范读。

(最好是情感饱满地背诵出来)4.学生齐读。

(PPT出示文本及断句)5.请同学们观察PPT上彩色的句子(对偶句)有何特点?明确:是对偶句。

句式上对仗工整,音韵上自然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全文骈散结合,尽显文言音韵之美。

6.学生再次齐读课文,感受文言音韵之美。

四、品读家书,感受作者殷殷期待1.你知道诸葛亮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这封家书吗明确:本文是在他53岁这年,也就是他最后一次北伐,人生大限将至的这一年,这封家书可以看作是他给8岁儿子留的遗言,饱含着他对儿子的殷殷期待。

2.诸葛亮想让儿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在文中找一个词语回答。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5诫子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借助注释,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体会重点语句内涵。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能读明道理,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3.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体会其教子智慧。

4.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理解文章内容,揣摩“志"“学”“才"三者的联系,把握文章主旨。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读懂作者浓浓的爱子之情。

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之情和殷殷期盼之情,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

三、教学设想教学对象为初一新生,他们对于如何立志,如何学习,如何修养身心仅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或者小学的学习经验不够深刻,不能从字面上理解文章和主题思想。

加上新接触文言文兼议论文体裁,自主学习起来会感到较棘手,所以课堂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设置故事导入和写信环节,并让学习合作学习,达到学有所得的目标。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同学们,老师在朋友家去做客,经常会看到他们客厅的装饰画上写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你们知道这两句话出自哪里吗?(学生回答:《诫子书》)作者是谁呢?(学生回答:诸葛亮)书:我们从古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里边了解到,书,指的是书信。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书信,作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的诸葛亮,通过这一封信,想要表达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卧龙先生。

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诫子书一等奖教学设计7篇

诫子书一等奖教学设计7篇

诫子书一等奖教学设计7篇《诫子书一等奖教学设计7篇》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诫子书一等奖教学设计第1篇导语:《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以下是小编整理诫子书的板书教案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的1.背诵课文,积累诫、夫、修身、澹泊、励、遂等词语。

2.理解文章大意,并进行现代审视。

3.了解阅读文言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积累诫、夫、修身、澹泊、励、遂等词语。

2.理解文章大意,并进行现代审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情景激趣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受到历代的赞扬。

其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诸葛亮在民间与官方的影响都甚大,后世流传着大量与他相关的歇后语、俗语、成语等,如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七擒孟获、既生瑜,何生亮等。

本文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当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

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不仅让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后来诸葛瞻战死绵竹,为国尽忠,就是明证,也给其他人提供了修身立志的借鉴,其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本文,看看我们能够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二、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

集体备课教案15.《诫子书》(二次备课)比赛课公开课一等奖

集体备课教案15.《诫子书》(二次备课)比赛课公开课一等奖
(一)解释重要字词(抢答的形式完成)
(1)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2)淡泊:内心恬淡,不幕名利
(3)明志:明确志向
(4)广:使......广,增长(形容词使动用法)
(5)志:立志(名词用作动词)
(6)险躁:轻薄浮躁
(7)驰:迅速逝去
(8)去:消失
(9)枯落:凋落,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2)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15、《诫子书》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多种文言文朗读法来朗读课文。
3、情感与价值观: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格修养。
教学重点:用多种文言文朗读法诵读课文并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借助注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三、解题
诫:告诫,劝勉
子: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一种文体
"诫子书"即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
它高度概括了作者一生做人的准则,堪称教子的千古范文。
活动一:识文词
活动二:知文句
活动三:赏文笔
简练精辟的语言
对仗工整的句法
正反相映的手法
七、美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15 诫子书大赛获奖教案1500字

15 诫子书大赛获奖教案1500字

15 诫子书大赛获奖教案1500字课题:诫子书大赛获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参与诫子书大赛,学生能够了解诫子书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有逻辑、有内容、有观点的诫子书。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分析优秀的诫子书,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参与诫子书大赛,学生能够培养对于文学和写作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的重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撰写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新意的诫子书。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观念、人生等多维度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个人观点的表达。

三、教学过程1. 给学生讲解诫子书的定义、起源和特点,并介绍诫子书大赛的背景和目的。

2. 提供一些优秀的诫子书给学生阅读,分析其结构、语言和思想。

3. 引导学生从家庭和社会角度展开思考,找出可能的写作观点和主题。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主题,并协作撰写诫子书初稿。

5. 学生互评,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完善诫子书的内容和结构。

6. 教师点评,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并选出优秀的诫子书参加大赛。

7. 组织学生进行诫子书大赛,评选出最佳的诫子书,并在学校内进行展览。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讲解诫子书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2. 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的诫子书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分组讨论和学生互评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 比赛评选法:通过举办诫子书大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优秀的诫子书范本:提供给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

2. 评价标准:根据诫子书的内容、是否有价值观、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3. 奖项与奖励:为大赛的获奖者提供奖品和奖励,鼓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和进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学生的参与情况来评价教学效果,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和思考。

15-诫子书-大赛获奖教案

15-诫子书-大赛获奖教案

15诫子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熟读成诵,积累警句;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作者严密的论证方法。

(重、难点)感受家书中蕴含的殷殷教诲和深切期望,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一、导入新课“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准确朗读,疏通大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全班齐读课文。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准确翻译1.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1)重点词语解释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远大目标)...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遂成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2)重点句子翻译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2.翻译全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人教部编版)第4单元15诫子书省优获奖省一等奖教案1

(人教部编版)第4单元15诫子书省优获奖省一等奖教案1

15诫子书教课目的1.累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育文语言感。

2.频频朗诵,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脉络,学习诸葛亮严实的论证。

3.经过品读课文,感觉诸葛亮的人品魅力,教育学生念书修身,静心养德,做有志向、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教课重难点背诵课文,累积警语;理解要旨:好学励志,修身养性;领会作者感情,赏析出色妙点。

导入新课教师发问:三国期间,群雄并起,问鼎逐鹿。

请问,你最喜爱哪位英豪?为何?( 经过发问调换学生的踊跃性,使他们的思想快速活跃起来。

)而后出示课件:杜甫《蜀相》中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豪泪满襟。

发问,诗中写的人是谁?——诸葛亮。

教师总结: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世发奋“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尔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寂静致远的高风亮节以身作则,惠及儿女。

今日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诫子书》,倾听他对儿女的谆谆教诲。

教课过程整体感知一、初读课文1.资料助读诸葛亮 (181 - 234 ) ,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 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人,三国期间蜀汉丞相,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建兴十二年(234 年 ) 在五丈原 ( 今宝鸡岐山境内) 去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代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诸葛亮一世“鞠躬尽瘁,死尔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良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这篇文章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 年 ) ,是诸葛亮暮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信。

诸葛亮一世为国,为了蜀汉事业昼夜操劳,顾不上亲身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劝告诸葛瞻。

2.文言文基础知识重点词语解说:___ 夫(f ú) :__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诫子书一、导入新课“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准确朗读,疏通大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全班齐读课文。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准确翻译1.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1)重点词语解释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远大目标)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遂成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2)重点句子翻译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2.翻译全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目标导学三:品读课文,领会深意1.本文作者阐述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述的?明确: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分别从治学和修身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正一反,说服力强。

2.本文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明确:①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③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确:诸葛亮认为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

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

“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明确: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

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因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目标导学四:谈感受,说启发请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示例一:“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岁月蹉跎,那将于事无补。

示例二:“非志无以成学。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确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

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板书设计诫子书⎩⎪⎨⎪⎧提出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分析论点⎩⎪⎨⎪⎧正面论证: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反面论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总结论点:劝诫惜时,有所作为10 再塑生命的人一、导入新课一个一岁半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能认识的孩子,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但她顽强地生活了下来,考进了著名的哈佛大学,长大后又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别人给人生存的勇气。

这一奇迹的创造,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她能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莎莉文女士。

今天我们要学习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理一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明确:第一部分(1—5):写“我”初识莎莉文老师。

第二部分(6—13):莎莉文老师用她特有的教育方式开启了“我”智慧和情感的大门。

2.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主要写了三件事:(1)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2)老师教“我”认识和理解大自然。

(3)老师教“我”理解“爱”的含义。

3.找出文中表示“我”感情变化的词语。

明确:安静地等待、陌生、自豪、模仿、争执、发脾气、恍然大悟、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4.找出文章的纲领句。

明确: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探究主旨1.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海伦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明确:(1)莎莉文老师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海伦,有意识地给海伦玩具,并在她手上拼写“doll”。

这种用手指拼字的方式使海伦很感兴趣,在不断模仿老师的做法后,她也学会了拼字。

(2)莎莉文让海伦一只手接触水流,然后在海伦另一只手手心写出“water”这个词,引导海伦从能触摸的东西中获得思维的提升,使她马上领悟到“水”这个词指的是流过手上的凉凉的东西。

从此,海伦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2.如何理解“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句话。

明确:学会“水”之后,作者理解了语言文字跟宇宙万物的对应联系,每一样事物都有独特的生命内容,互相不可替代。

这不仅激起她的求知欲望,而且使她明白了对任何事物都要有爱心。

这是她思想的一个大飞跃,所以她有这样的评价。

3.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情的?明确:课文开头写道:“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在作者的心目中莎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她到来时作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感受:“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课文更多地还是通过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理解、关爱、教育的具体言行,来表达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4.文中的海伦和莎莉文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明确:海伦是一个好学、聪明、坚毅、情感丰富、有强烈的求知欲的女孩。

莎莉文是一个爱海伦,讲究教育方法艺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抓住教育时机的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5.如何理解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含义?明确:“再塑生命”是“重新塑造、获得生命”的意思,文中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在莎莉文老师教育下,海伦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莎莉文让海伦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并懂得什么是“爱”。

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正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海伦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目标导学三:品味语言1.“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放的花朵”,这句话中的“搓捻”“抚弄”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这里运用了两个动词“搓捻”“抚弄”,通过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我”在等待莎莉文老师到来时紧张、急切的心理。

2.“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自己比作大雾中的航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受教之前苦闷、彷徨的心理。

3.“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明确:在作者的心目中,莎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她就是那个给自己启示人间真理,给自己深切的爱的人。

4.结合上下文思考“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确: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握住”“紧紧地抱”,这些动作彰显了莎莉文老师的爱。

莎莉文老师初次见面的拥抱给了“我”爱的启示。

目标导学四:拓展延伸海伦是个高度残疾的儿童,在莎莉文的引领下却创造出了生命的奇迹,从她们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明确:海伦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与沙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主观努力的结果。

我们要从老师身上学习她的爱心,从海伦身上学习她好学自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执着。

三、板书设计可取之处通过教学,可以看出教师的良好情感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