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柳公权 玄秘塔碑 高清版

合集下载

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84998

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84998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原文:唐故左街僧录(1)、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2)方袍、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3)、裴休撰。

正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柳公权书,并篆额。

注释:(1)左街僧录:唐贞元四年(788年)置左右街大功德总僧尼之籍。

端甫总管左街僧录。

(2)赐紫:唐制以紫色为三品以上服色,五品以上为绯色。

僧、道、画师亦有赐紫者,必兼金鱼袋。

(3)金鱼袋:唐高宗始,给五品以上随身银鱼袋,以防诏命之诈,三品以上佩金鱼袋。

译文:这是唐朝大达法师玄秘塔的碑铭,宰相裴休撰文,柳公权书丹并篆额,其余部分都是官名。

原文: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4)灵骨之所归也。

于戏(5)!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

舍此无以为丈夫也,背此无以为达道也.注释:(4)端甫:(770—836年)唐高僧,俗姓赵,天水人,德宗时被徵,与儒、道议论,赐紫方袍,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开成元年卒,谥曰大达。

(5)于戏:感叹词,同“呜呼”。

译文:玄秘塔是供奉大法师端甫灵骨舍利的地方,啊!所谓大丈夫,在家就要发扬仁、义、礼、乐,帮助天子教化引导世俗,如果出家当和尚就要心生慈悲,去掉一切执著,辅佐觉着阐扬教法,利益众生,不这样做不能说是大丈夫所为,违背这个也无法得道。

原文: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赵氏,世为秦人。

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

”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弘法教。

"言讫而灭。

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6)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

夫将欲荷(7)如来之菩提(8),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欤!注释:(6)颡:[sǎng]额头;颐:下巴。

(7)荷:对事物的品评,这里指领悟。

(8)菩提:梵语,即“道”。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原文:《唐故左街僧录(1)、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2)袍、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3)、裴休撰。

正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柳公权书,并篆额。

注释:(1)左街僧录:唐贞元四年(788年)置左右街大功德总僧尼之籍。

端甫总管左街僧录。

(2)赐紫:唐制以紫色为三品以上服色,五品以上为绯色。

僧、道、画师亦有赐紫者,必兼金鱼袋。

(3)金鱼袋:唐高宗始,给五品以上随身银鱼袋,以防诏命之诈,三品以上佩金鱼袋。

译文:这是唐朝大达法师玄秘塔的碑铭,宰相裴休撰文,柳公权书丹并篆额,其余部分都是官名。

原文: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4)灵骨之所归也。

于戏(5)!为丈夫者,在家则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

舍此无以为丈夫也,背此无以为达道也。

注释:(4)端甫:(770—836年)唐高僧,俗姓,人,德宗时被徵,与儒、道议论,赐紫袍,掌殿法仪,录左街僧事,开成元年卒,谥曰大达。

(5)于戏:感叹词,同“呜呼”。

译文:玄秘塔是供奉大法师端甫灵骨舍利的地,啊!所谓大丈夫,在家就要发扬仁、义、礼、乐,帮助天子教化引导世俗,如果出家当和尚就要心生慈悲,去掉一切执著,辅佐觉着阐扬教法,利益众生,不这样做不能说是大丈夫所为,违背这个也无法得道。

原文:和尚其出家之雄乎!氏,世为人。

初,母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

”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

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弘法教。

”言讫而灭。

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6)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

夫将欲荷(7)如来之菩提(8),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欤!注释:(6)颡: [sǎng]额头;颐:下巴。

(7)荷:对事物的品评,这里指领悟。

(8)菩提:梵语,即“道”。

译文:出家当和尚是多么雄壮的事啊!有个姓的人,祖辈是人。

《玄秘塔碑》《神策军碑》临习指导

《玄秘塔碑》《神策军碑》临习指导

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临习指导一、柳公权及其作品简介(一) 柳公权(公元七七八年——八六五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耀县)人,唐宪宗元和进士,穆宗时以翰林院侍书学士再迁司封员外郎,累官太子少师,所以又称“柳少师”。

为人秉性刚直,从小工诗文,擅长篆、草、真,行,而对楷书致力尤深,是晚唐时期的大书法家。

他的书法,初学二王(即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随后遍习隋唐以来楷法,所以他的作品,既具有魏晋人的风貌和隋龙藏寺碑的瘦劲,又更多地吸取了初唐以来各家之长。

由于他受到盛唐时期的颜书孕育,所有转折钩挑以及撇捺等笔调,又大量地变用了颜法。

柳公权博采群美而融冶一炉,写出了结体疏朗,神气清健,方圆兼使,法度森严而又富于变化的书体,与颜真卿同为有唐以来善于创新的一代宗匠。

同时,也正因为柳书有运古生新,遒媚兼备而平易近人的特点,所以也与颜书一样,同为实用价值较高的书体,影响后世极大,至今不衰。

特别在唐人楷书中,柳公权和颜真卿都好以大楷书写碑文,字体既能展写为榜书,又能缩写为中、小楷书。

所以柳体历来就风靡各地,甚至传播到日本等国。

在我国一向被选用为初学楷书的本,以此作为端正字形,练习楷书基本功的比较容易入门的好教材。

(二) 柳字流传下来的大字碑版有《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两种;1、玄秘塔碑玄秘塔碑是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大达法师建立的,由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写,时年六十三岁。

全碑文共一千二百余字,原石现存碑林。

千余年来,虽历经传拓,字画仍清晰完好。

此碑书体端正俊丽,用笔干净利落,引筋入骨,寓圆厚于清刚之,乃此碑之最大特色,是柳书的代表之作。

明代大书画家兼鉴定家董其昌评论柳书说;“余于虞褚颜欧皆仿佛十一。

自学柳诚悬方悟用笔古淡处,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趋右军也。

”意思是如学晋代书圣王羲之的字,宜先从柳法入手,乃是捷径。

这从柳书《玄秘塔碑》的字迹来看,可以观察其涵二王的意趣,而又有深入浅出之妙,也足以说明董的评论是经过实践考证的。

馆藏拓本《(宋拓)玄秘塔碑》文献考

馆藏拓本《(宋拓)玄秘塔碑》文献考

馆藏拓本《(宋拓)玄秘塔碑》文献考本文针对馆藏善本拓本《(宋拓)玄秘塔碑》的品貌、内容、题跋、钤印加以释读,对其成书年代加以考证,揭示了鉴定拓本的几个要点。

标签:善本拓本《玄秘塔碑》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是颜真卿的后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同时,他也是“四大书法家”之一。

馆藏拓本中的《(宋拓)玄秘塔碑》是其具有代表性的撰书之一,其蕴涵着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此书题名中的“(宋拓)”是老一辈版本学家认为此本为宋代拓本,考其原因可能与文献当中有“宋本”的印章及吴伟业的题跋为证,但我认为此文献并非宋拓善本,而是清末翻刻拓本。

一、拓本品貌概述《(宋拓)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又称《唐大达法师玄秘塔碑》。

由唐代宰相裴休撰文,柳公权正书并额,此碑为会昌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建,玉册官邵建和邵建初镌刻。

此碑石现存西安碑林。

是我馆珍藏重多善本中的一种拓本,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64岁时书写的很具有代表性的书法著作。

王世贞云:“玄秘塔者,柳书中之最露筋骨者,遒媚劲健,固自不乏,要之晋法大变耳。

”[1]此拓本为经折装,上下两张木板,桃木红色,润泽光滑,为黄花梨,长32cm宽19cm,框心长22.8cm,宽13cm。

书签上题有“汲古阁藏”四个字。

它的旁边书写着“梅村题”,下面有一枚吴伟业的“骏公”钤印,书后附丙戌初秋(1646年)吴伟业题识,雍正五年(1727)安岐题识,李宗瀚(1770―1832)题跋,书中第一页右侧边框处有罗天池题记。

每半页三行五字,字迹清晰,拓制精良,墨黑如漆,字口爽利,摹刻精确,不失原作神韵,品相较好。

二、内容释义《(宋拓)玄秘塔碑》书写着大达法师一生光辉荣耀的功绩,大达法师端甫长相:“高颡深目,大颐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

”十岁在天水街亭镇崇福寺做沙弥,十七岁在安国寺做了和尚并升为法师,通涅槃于福林寺。

讲经说法由如唐玄奘在生。

柳公权书法《玄秘塔碑》赏析:最露筋骨

柳公权书法《玄秘塔碑》赏析:最露筋骨

柳公权书法的新意即他在用笔上汲取了北碑中峻利笔意,在体势上又融合了欧、虞斜画紧结,中宫收敛的结字特征,十分巧妙地将颜欧的风格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其楷书清刚雄健,气象雍容的独特风格。

柳公权初学王羲之书,连篇累又遍阅当代笔法,增损取舍,而自成一家。

他曾学颜真卿的楷书,但他将颜字丰肥的笔画改变成清劲挺拔的笔画,正如苏轼所谓:柳少师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

《玄秘塔碑》结体中宫紧密,四周疏放,笔画内聚外射,撇画写得较细,且很挺拔,捺画写得较粗,且很舒展。

其用笔法度森严,丝丝入扣,起笔用方,收笔施圆,长画多瘦,短画多肥,竖画挺拔,横折圆劲。

唐会昌元年十二月立。

裴休撰,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邵建初镌字。

现存陕西西安碑林。

既突出了点画的粗细变化,同时又表现了随体赋形的灵动性,达到了结体精到、用笔灵妙之美。

《玄秘塔碑》是柳公权楷书的代表作,此作体势清峻劲利,骨气洞达,具有钢筋铁骨之气。

在学习柳体书法时,必须注意方圆兼备,避免因干枯而不够灵活多变,不要丢失了柳体圆润多姿的艺术趣味。

《玄秘塔碑》是柳体楷书的代表之作,其结字内敛外拓,有紧密,挺劲之感;其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引筋入骨,寓圆厚于刚劲之中;其书体端正俊丽、四面周到,处处体现出柳氏自己独特的面目。

《玄秘塔碑》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所书,书体端正瘦长,笔力挺拔矫健,行间气脉流贯,顾盼神飞,全碑无一懈笔. 有以方取势,引筋入骨之赞。

明王世贞:玄秘塔,柳书中之最露筋骨者,遒媚劲健,固自不乏,要之晋法亦大变耳。

《玄秘塔碑》是柳公权的代表作品.此碑用笔清劲锐利,干净利落;结体中宫收紧,端正紧密.临习此碑应注意其用笔的方圆兼施,方起圆结,勿使其筋骨暴露。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原文:《唐故左街僧录(1)、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2)方袍、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3)、裴休撰。

正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柳公权书,并篆额。

注释:(1)左街僧录:唐贞元四年(788年)置左右街大功德总僧尼之籍。

端甫总管左街僧录。

(2)赐紫:唐制以紫色为三品以上服色,五品以上为绯色。

僧、道、画师亦有赐紫者,必兼金鱼袋。

(3)金鱼袋:唐高宗始,给五品以上随身银鱼袋,以防诏命之诈,三品以上佩金鱼袋。

译文:这是唐朝大达法师玄秘塔的碑铭,宰相裴休撰文,柳公权书丹并篆额,其余部分都是官名。

原文: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4)灵骨之所归也。

于戏(5)!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

舍此无以为丈夫也,背此无以为达道也。

注释:(4)端甫:(770—836年)唐高僧,俗姓赵,天水人,德宗时被徵,与儒、道议论,赐紫方袍,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开成元年卒,谥曰大达。

(5)于戏:感叹词,同“呜呼”。

译文:玄秘塔是供奉大法师端甫灵骨舍利的地方,啊!所谓大丈夫,在家就要发扬仁、义、礼、乐,帮助天子教化引导世俗,如果出家当和尚就要心生慈悲,去掉一切执著,辅佐觉着阐扬教法,利益众生,不这样做不能说是大丈夫所为,违背这个也无法得道。

原文: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赵氏,世为秦人。

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

”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

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弘法教。

”言讫而灭。

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6)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

夫将欲荷(7)如来之菩提(8),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欤!注释:(6)颡: [sǎng]额头;颐:下巴。

(7)荷:对事物的品评,这里指领悟。

(8)菩提:梵语,即“道”。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翻译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翻译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原文:《唐故左街僧录(1)、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2)方袍、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3)、裴休撰。

正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柳公权书,并篆额。

注释:(1)左街僧录:唐贞元四年(788年)置左右街大功德总僧尼之籍。

端甫总管左街僧录。

(2)赐紫:唐制以紫色为三品以上服色,五品以上为绯色。

僧、道、画师亦有赐紫者,必兼金鱼袋。

(3)金鱼袋:唐高宗始,给五品以上随身银鱼袋,以防诏命之诈,三品以上佩金鱼袋。

译文:这是唐朝大达法师玄秘塔的碑铭,宰相裴休撰文,柳公权书丹并篆额,其余部分都是官名。

原文: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4)灵骨之所归也。

于戏(5)!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

舍此无以为丈夫也,背此无以为达道也。

注释:(4)端甫:(770—836年)唐高僧,俗姓赵,天水人,德宗时被徵,与儒、道议论,赐紫方袍,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开成元年卒,谥曰大达。

(5)于戏:感叹词,同“呜呼”。

译文:玄秘塔是供奉大法师端甫灵骨舍利的地方,啊!所谓大丈夫,在家就要发扬仁、义、礼、乐,帮助天子教化引导世俗,如果出家当和尚就要心生慈悲,去掉一切执著,辅佐觉着阐扬教法,利益众生,不这样做不能说是大丈夫所为,违背这个也无法得道。

原文: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赵氏,世为秦人。

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

”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

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弘法教。

”言讫而灭。

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6)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

夫将欲荷(7)如来之菩提(8),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欤!注释:(6)颡: [sǎng]额头;颐:下巴。

(7)荷:对事物的品评,这里指领悟。

(8)菩提:梵语,即“道”。

柳公权

柳公权

柳公权《玄秘塔碑帖》柳公权,字诚恳,号松雪道人。

京兆华原即今铜川市耀县人,村子是稠桑乡柳家原。

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

少时很尊敬父母,听哥哥的话,跟哥哥读书。

写文章、写字、绘画、一学便会。

酷爱文史,爱发表政治卓见。

24岁考中进士。

他头脑清楚,笔法流利,文词严谨,深为唐穆宗所常识。

根据他爱儒墨,喜政论,文学书法和强记博学的特长,封为“翰林书院抬学士”等职。

他博览群书,才华出群,出口成章,对答如流。

一次陪文宗到未央宫,轿车刚停,文宗就令他以数十言颂之。

公权一视,出口成章,左右逢源,言辞流利优美,无不惊叹。

文宗又笑着说:“卿再吟诗三首,称颂太平”。

公权毫无难色,慢步高歌,七步三首,文宗感叹地说:“曹子建七步成诗,卿七步诗三首,真乃奇才也”。

柳公权博览群书,对《诗经》、《尚书》、《春秋》、《左传》、《国语》都很有研究,是一位很有才学的政治家、文学家、更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家、他酷爱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对真、行、草三体都有很高的造诣,更工于正书。

他初学王羲之,继学欧阳询、颜真卿、终于融合诸家笔法,独创一格,自成一家,史称“柳体”,对后世影响很大。

柳体兼取欧体之方,颜体之圆,下笔斩钉截铁,干净利落,笔力遒劲峻拔,结构严谨,并有好朗开阔之精神,清劲方正之风采,世称“颜筋柳骨”,与欧、颜齐名,是唐宋八大书法家之一,蜚声中外。

那时,“大臣家碑志,非其笔,人以为不孝”。

就连不习汉字的外国使臣,每次入京,也“必重购柳书以去。

”柳公权用笔之道,富有深刻哲理。

穆宗李恒问他用笔之法,他回答“心正则笔正,笔正则可法矣”。

一语双关,寓意深刻,穆宗听了,顿时政容,悟其笔谏之意。

柳公权历经唐德、顺、宪、穆、敬、文、武、宣、懿十帝,官至太子太师,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河东郡开国公。

咸通六年(公元865)逝世,享年88岁,和兄公绰同葬耀县阿子乡让义村,墓前清乾隆陕西巡抚毕源立碑,上书“唐太子太师河东郡王柳公权墓”。

195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

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原文: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裴休撰. 正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柳公权书,并篆额.注释:()左街僧录:唐贞元四年(年)置左右街大功德总僧尼之籍.端甫总管左街僧录. ()赐紫:唐制以紫色为三品以上服色,五品以上为绯色.僧、道、画师亦有赐紫者,必兼金鱼袋. ()金鱼袋:唐高宗始,给五品以上随身银鱼袋,以防诏命之诈,三品以上佩金鱼袋.译文:这是唐朝大达法师玄秘塔地碑铭,宰相裴休撰文,柳公权书丹并篆额,其余部分都是官名.原文: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灵骨之所归也.于戏()!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舍此无以为丈夫也,背此无以为达道也.注释:()端甫:(—年)唐高僧,俗姓赵,天水人,德宗时被徵,与儒、道议论,赐紫方袍,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开成元年卒,谥曰大达. ()于戏:感叹词,同“呜呼”.译文:玄秘塔是供奉大法师端甫灵骨舍利地地方,啊!所谓大丈夫,在家就要发扬仁、义、礼、乐,帮助天子教化引导世俗,如果出家当和尚就要心生慈悲,去掉一切执著,辅佐觉着阐扬教法,利益众生,不这样做不能说是大丈夫所为,违背这个也无法得道.原文: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赵氏,世为秦人.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弘法教.”言讫而灭.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夫将欲荷()如来之菩提(),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欤!注释:()颡: [ǎ]额头;颐:下巴. ()荷:对事物地品评,这里指领悟.()菩提:梵语,即“道”.译文:出家当和尚是多么雄壮地事啊!天水有个姓赵地人,祖辈是秦人.他母亲张夫人梦见一个印度和尚对他说:“你要生一个好孩子.”说完就取出口袋中地舍利让她吃下.等孩子出生后,梦见地那个和尚于大白天来到她屋里,摸着孩子地头说:“他一定能大力弘扬佛教.”说完就消失了.孩子长大后,额高眼大,下颌丰满,口唇方正,身高六尺五寸,声音象洪钟一样地响亮.要领悟佛教地法理,凿开众生地耳目,帮助他们认清宇宙,就一定要有这种祥和奇特地表像啊!原文:始十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十七正度为比丘,隶安国寺.具威仪()于西明寺照律师,禀()持犯于崇福寺升律师(),传唯识大义于安国寺素法师,通涅盘()大旨于福林寺素法师.注释:()沙弥:少年出家,初受戒者为沙弥,二十岁再受具足戒,成为比丘. ()具威仪:言具威仪戒. ()禀:禀承,听命旨意.禀持犯指保持戒律.()律师:善说戒律地高僧.()涅盘:涅,指不生.盘,指不灭.指超脱生死地境界.译文:他十岁时到天水街亭镇崇福寺依附道悟禅师当沙弥,十七岁正式成为比丘,入安国寺诵经,在西明寺受具威仪戒于照律师,由于他禀承持戒升为律师,同时,安国寺素法师传授了唯识大义,福林寺法师传授了通涅盘大旨.原文:复梦梵僧以舍利满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尽贮汝腹矣.”自是经、律、论无敌于天下.囊括川注,逢原委()会,滔滔然莫能知其畔岸矣.夫将欲伐株杌()于情田(),雨甘露于法种者,固必有勇智宏辩欤!注释:()委:积聚. () 株杌:[ūù]指欲望.()情田:指心地.译文:随之,他又梦见那个印度僧人用一个透明地器皿盛着舍利让他吃下,并且说:“佛教地教义都进了你地腹内.”从那以后,普天下地和尚说起经、律、论来没有高于他地,就好象百川汇集在一起在他那里形成源头一样,讲起来滔滔不绝永远也讲不到边.看来,能够从人地内心去掉对凡尘地贪欲执著,使众生享受佛法甘露地滋润地人一定要勇猛精进并具备很好地口才来讲请真相啊!原文:无何(),谒()文殊于清凉,众圣皆现,演大经于太原,倾都毕会().德宗皇帝闻其名征之,一见大悦.常出入禁中,与儒道议论.赐紫方袍,岁时()锡施,异于他等.复诏侍皇太子于东朝().顺宗皇帝深仰其风,亲之若昆弟,相与卧起,恩礼特隆.宪宗皇帝数幸其寺,待之若宾友,常承顾问,注纳偏厚.而和尚符彩()超迈,词理响捷,迎合上旨,皆契真乘().虽造次()应对,未尝不以阐扬为务,是天子益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思议事.当是时,朝廷方削平区夏,缚吴斡蜀,潴[ū]蔡荡郓(),而天子端拱()无事.诏和尚率缁属()迎真骨于灵山(),开法场于秘殿(),为人请福,亲奉香灯.既而刑不残,兵不黩(),赤子()无愁声,苍海无惊浪.盖参用()真宗()以毗()大政之明效也.夫将欲显大不思议之道,辅大有为之君,固必有冥符玄契()欤!注释:()无何∶不久. ()谒∶(è)拜. ()倾∶竭尽;毕∶全部,都,统统. ()岁时∶一年.()东朝∶太子所居之宫,也称东宫.()符彩∶具备地才华.()真乘∶佛家谓真实地教义. ()造次:仓促. ()朝廷方削平区夏,缚吴斡[ǎ]蜀,潴蔡荡郓[ù]∶指宪宗李纯元和元年至十三年间,平息地各地节度军将之乱. ()端拱∶谓闲适自得,清静无为. ()缁[ī]属∶指僧众,多穿灰衣. ()灵山∶灵鹫山,是释迦牟尼传教地圣地. ()秘殿∶奥深地宫殿. ()黩∶轻举妄动. ()赤子:婴儿. ()参用:兼用. ()真宗:天法地宗旨.()毗:[í]辅助. ()冥符玄契:神灵地.默契、暗合.译文:没多久,他正心主持拜神地活动,很多神灵都来显现,他坐在一个很大地平台上讲述自己对佛法地理解,整个都城地人都去聆听.德宗皇帝听到了他地大名招请他入宫,见到他后非常高兴.从那以后,他经常进出皇宫,与儒家道家地人议论佛法,皇上赐给他紫方袍,每年对他地赏赐都高于他人.又下诏书让他在东宫教授太子.顺宗皇帝对他非常敬仰,对他亲如兄弟,两人同床而眠,恩宠礼遇特别隆重.宪宗皇帝也多次到他地寺庙里拜佛,和他象朋友一样,经常向他请教,赏赐地礼物也很丰厚.而他才华出众,说辞敏捷又合乎理数,回答皇上地询问都符合佛教地教义.虽然是仓促应对,每次都是以弘扬佛法作为要务,因此,皇上更加尊重修佛地人,认为他们是大圣人,也感到佛法地教义有高深莫测之处.当时,朝廷刚刚平息了各地节度军将地叛乱,皇上闲适无事,就颁下诏书让和尚率僧众从灵鹫山恭迎佛骨,在奥深地宫殿里开设法场,皇上手捧香灯亲自为百姓请福.不久,四海升平,没有人犯法,当兵地也不需要再去打仗,再也听不到孤儿地愁苦地哭声,就连大海也不起惊浪.这都是用天法地宗旨来庇佑朝政而取得地明显效果啊!要彰显天法辅助明君一定会有神灵地默契、暗合啊!.原文: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以标表净众者,凡一十年.讲《涅盘》《唯识》经论,位处当仁(),传授宗主,以开诱道俗者,凡一百六十座.运三密()于瑜伽,契()无生于悉地().日持诸部十余万遍,指净土为息肩()之地,严金经为报法之恩.前后供施数十百万,悉以崇饰殿宇,穷极雕绘.而方丈匡床(),静虑自得.贵臣盛族,皆所依慕,豪侠工贾,莫不瞻向.荐()金宝以致诚,仰端严而礼足.日有千数,不可殚[ā]书.而和尚即众生以观佛,离四相以修善,心下如地,坦无丘陵,王公舆台(),皆以诚接.议者以为成就常不轻行者,唯和尚而已.夫将欲驾横海之大航,拯迷途于彼岸者,固必有奇功妙道欤!注释:()当仁:担当仁道之重任.()三密:身、口、意.瑜伽:一致、和谐.()契:契合.()悉地:修法时所求之愿.() 息肩:让肩头得到休息.() 匡床:方正地床.()荐:祭献.() 舆台:舆和台是奴隶社会中两个低等地名称,后来泛指奴仆及地位低贱地人.译文:他主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以树立榜样来表彰僧众,历时十年,讲述《涅盘》《唯识》经论,担当仁道之重任,传授给宗派地主持,以开启修炼者并引导世俗,共一百六十座.他对“身口意”地修为符合佛法地要求,对不生不灭地心愿得到了实现,每日持诵诸部咒诀十余万遍.他把清净国土当作栖息之地,庄佛经来报答佛法地救度之恩,供用数十百万金来装饰殿宇,其雕绘都非常美好.庙里地方丈可静静地在床上打坐,显贵地大臣和名流都非常敬慕佛法,豪爽之士及工匠商人都前来瞻仰.他们都诚心诚意地向寺院祭献宝物,非常敬仰地礼佛.像这样每天有千余起,我们不能全部记录.和尚引导众生参拜神佛,抛弃凡尘地假象而修心向善,心里都很平静,无论是公子王孙还是地位低贱地人,都诚信接待.将要驾驶横渡大海地大船,从迷蒙中把众生拯救到超脱生死地涅盘境界,就一定要有神奇地功力和奇妙地道术啊!原文:以()开成元年六月一日,西向右胁()而灭.当暑而尊容若生,竟夕()而异香犹郁.其()年七月六日,迁于长乐之南原.遗命茶毗(),得舍利三百余粒.方炽而神光月皎,既烬而灵骨珠圆.赐谥大达,塔曰玄秘.俗寿六十七,僧腊()四十八.门弟子比丘、比丘尼约千余辈.或讲论玄言,或纪纲大寺,修禅秉律,分作人师,五十其徒,皆为达者().注释:() 以:表示于、在.()右胁:又作右胁卧、右胁师子卧、狮子卧.即右胁向下,两足相叠,以右手为枕,左手伸直,轻放身上之卧法,为比丘之正规卧法. () 竟夕:终夜;通宵.()其:指示代词,那. ()茶毗:梵语,焚烧. ()僧腊:僧尼受戒后地年岁.()达者:对生命大道通达地人.译文:以开成元年六月一日,他面向西右胁向下躺着圆寂.当时正是暑天,他死后地容貌就象活着时一样,遗体通宵飘逸着奇异地香味.那年七月六日,迁移到长乐地南原.按着大师地遗嘱把遗体火化了,得到地舍利子有三百多粒.燃烧时发出地光芒象皎洁地月光一样,火灭了他灵骨中地舍利子象圆珠一样.皇上谥号“大达”,存放他灵骨地塔叫玄秘塔.享年六十七岁,出家受戒后四十八年.他地弟子比丘和比丘尼约千余名,其中有五十名都是对生命大道通达地人.原文:呜呼!和尚果出家之雄乎?不然,何至德殊祥如此其盛也.承袭弟子义均、自政、正言等,克()荷先业,虔守遗风,大惧徽猷()有时堙没.而合门使刘公,法缘最深,道契弥固,亦以为请,愿播清尘().休尝游其藩,备其事,随喜赞叹(),盖无愧辞(). 注释:()克:严格限定.()徽猷īó:徽,美也.猷,道.()清尘:清高地风范.() 随喜赞叹:见他人行善,随之心生欢喜赞扬之心.() 愧辞:不真实地言辞.译文:啊!出家当和尚是多么雄壮地事啊!不然,其不同寻常地祥瑞圣德哪能如此茂盛啊!继承沿袭他地弟子义均、自政、正言等人,严格遵守他地事业,虔诚地遵循他遗留下来地风教.生怕他们地美善之道随着时间地飘移而埋没.而合门使刘公地法缘最深,更是坚守他地法门,见他人行善,随之心生欢喜赞扬之心,也请求传播那清高地风范,曾经游历藩国弘扬佛法,其赞扬之词都是发自内心地.原文:铭曰:贤劫千佛,第四能仁().哀我生灵,出经破尘.教纲高张,孰辩孰分?有大法师,如从亲闻.经律论藏,戒定慧学.深浅同源,先后相觉.异宗偏义,孰正孰驳?有大法师,为作霜雹.趣()真则滞,涉俗则流.象狂猿轻,钩槛[à][莫收.柅[ǐ]制刀断,尚生疮疣.有大法师,绝念而游.巨唐启运,大雄垂教.千载冥符,三乘迭耀.宠重恩顾,显阐讃()导.有大法师,逢时感召.空门正辟,法宇方开,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徒令后学,瞻仰徘徊().注释:()贤劫千佛,第四能仁:谓此劫中多贤人,释迦牟尼为贤劫中第四佛,“释迦”汉语译作能仁.()趣:同“趋”. () 讃:同“赞”. ()徘徊:留恋.译文:此劫中神佛万千,上天派释迦牟尼佛降到人间,他慈悲众生,用金刚经救度我们冲出凡尘而回归到天国世界.其教义高深莫测谁能够分辨呢,法师就好象亲自听到佛陀讲法一样,领会地非常清晰.前前后后,对于佛经地律论有很多说法,有深地,有浅地,有对地,有错地,都是对释迦佛戒定慧法理地领悟,谁能够分辨哪些是偏离了佛陀意旨起破坏作用地怪异谬论呢?法师就象分别霜雪和冰雹那样帮助世人.修佛要清心静气,世俗地各种欲望就象牢笼和疮疣一样束缚着人,如果同世俗同流修炼就会荒废,要用快刀割断拦在身上地绳索,象大象那样气势勇猛,又象猿猴一样地迅速敏捷.法师断绝了世俗地执着,去云游修炼.佛法地教化使大唐国运兴隆,千百年来神灵地暗合使救度众生地各法门接连着显扬光大.法师遇上了好时运,他用显明地道理感化引导众生,受到皇上地尊崇.佛门法典正在洪传,担当重任有卓越贡献地大师忽然一天离我们而去.世间之事都好象那水中地月光和镜中地虚影,都不是真实地,只有大师对佛法虔诚地心和他那光辉地形象让我们后来人怀着崇敬地心情留恋观望.。

柳公权《玄秘塔碑》高清完整版

柳公权《玄秘塔碑》高清完整版

柳公权《玄秘塔碑》高清完整版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是唐会昌元年(841年)由时任宰相的裴休撰文,书法家柳公权书丹而成,为楷书书法作品。

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

《玄秘塔碑》共28行,每行54字。

叙大达法师在德宗、顺宗、宪宗三朝所受恩遇,以纪念大达法师之事迹而告示后人。

其结体紧密,笔法锐利,筋骨外露,阳刚十足,字迹如刀刻一般,且笔画粗细变化多端,风格特点显著。

《玄秘塔碑》为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柳体”书法的完全成熟,历来被作为初学书法者的正宗范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柳公权《玄秘塔碑》高清完整帖
可对照临摹或打印使用,请耐心加载
原文
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端甫卒。

玄秘塔碑原文及译文

玄秘塔碑原文及译文

玄秘塔碑全文: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並序。

江南西道都團練觀察處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裴休撰。

正議大夫、守右散騎常侍、充集賢殿學士,兼判院事,上柱國、賜紫、金魚袋,柳公權書、并篆額。

玄秘塔者,大法師端甫靈骨之所歸也。

於戲(戏)!為丈夫者,在家則張仁義禮樂,輔天子以扶世導俗;出家則運慈悲定慧,佐如來以闡教利生。

舍此無以為丈夫也,背此無以為達道也。

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趙氏,世為秦人。

初,母張夫人夢梵僧謂曰:“當生貴子”。

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

及誕,所夢僧白晝入其室,摩其頂曰:“必當大弘法教。

”言訖而滅。

既成人,高顙[sǎng]深目,大頤[yí]方口,長六尺五寸,其音如鍾。

夫將欲荷如來之菩提,鑿生靈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歟始,十歲依崇福寺道悟禪師為沙彌。

十七正度為比丘,隸安國寺,具威儀於西明寺照律師,禀持犯於崇福寺昇律師,傳唯識大義於安國寺素法師,通涅(不生)槃(不灭)大旨於福林寺崟[yín]法師。

復夢梵僧以舍利滿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盡汝腹矣。

”自是,經律論無敵於天下。

囊括川注,逢源會委,滔滔然莫能濟其畔岸矣。

夫將欲伐株杌[zhūwù欲望]于情田,雨甘露於法種者,固必有勇智宏辯歟[yú欤]無何,謁[yè]文殊於清涼,眾聖皆現。

演大經於太原,傾都畢會。

德宗皇帝聞其名,徵之,一見大悅。

常出入禁中,與儒道議論。

賜紫方袍,歲時賜施,異於他等。

復詔侍皇太子于東朝。

順宗皇帝深仰其風,親之若昆弟,相與臥起,恩禮特隆。

憲宗皇帝數幸其寺,待之若賓友。

常承顧問,注納偏厚。

而和尚符彩超邁,詞理響捷,迎合上旨,皆契真乘。

雖造次應對,未嘗不以闡揚為務。

繇是,天下益知佛為大聖人,其教有不大思議事。

當是時,朝廷方削平區夏,縛吳斡[guǎn]蜀,瀦[zhū]蔡蕩鄆[yùn]。

而天子端拱無事,詔和尚率緇[zī]屬迎真骨於靈山,開法場于秘殿,為人請福,親奉香燈。

柳公权玄秘塔碑全文

柳公权玄秘塔碑全文

柳公权玄秘塔碑全文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裴休撰谏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柳公权书并撰额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灵骨之所归也。

於戏!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

舍此无以为丈夫也。

背此无以为达道也。

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赵氏世为秦人,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

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

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

摩其顶曰:必当大弘教法。

言讫而灭。

既成人,高颡广目,大颐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

夫将欲荷如来之菩提,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相奇表与?始十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

十七,正度为比丘,隶安国寺。

具威仪於西明照律师,禀持犯於崇福寺升律师,传唯识大义於安国寺素法师。

通涅槃大旨于福林寺,崟(yin)法师复梦梵僧以舍利满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尽贮汝腹矣。

自是经律论无敌於天下。

囊括川注,逢原委会,滔滔然莫能知其畔岸矣。

夫将欲伐株杌於情田,雨甘露於法种者,固必有勇智宏辨与?无何谒文殊於清凉,众圣皆现;演大经於太原,倾都毕会。

德宗皇帝闻其名徵之,一见大悦。

常出入禁中与儒道议论。

赐紫方袍。

岁时锡施,异於他等。

复诏侍皇太子於东朝。

顺宗皇帝深仰其风。

亲之若昆弟。

相与卧起。

恩礼特隆。

宪宗皇帝数幸其寺。

待之若宾友。

常承顾问。

注纳偏厚。

而和尚符彩超迈,词理响捷,迎合上旨,皆契真乘。

虽造次应对,未尝不以阐扬为务。

繇(you)是,天子益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可思议事。

当是时朝廷方削平区夏,缚吴干蜀,潴蔡荡郓,而天子端拱无事。

诏和尚率缁属迎真骨於灵山,开法场於秘殿。

为人请福,亲奉香灯。

既而刑不残兵不黩,赤子无愁声,沧海无惊浪。

盖参用真宗以毘大政之明效也。

夫将欲显大不思议之道,辅大有为之君,固必有冥符玄契与?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以标表清众者十一年。

柳公权玄秘塔碑全文

柳公权玄秘塔碑全文

柳公权玄秘塔碑全文(2006-11-15 18:54:45)转载▼柳公权玄秘塔碑全文柳公权玄秘塔碑全文(2006-11-15 18:54:45)转载▼柳公权玄秘塔碑全文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并序)元秘塔者,大法师端甫灵骨之所归也。

於戏!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

舍此无以为丈夫也。

背此无以为达道也。

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赵氏,世为秦人。

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

”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

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宏法教。

”言讫而灭。

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

夫将欲荷如来之菩提,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欤!始十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

十七正度为比邱,隶安国寺。

具威仪於西明寺照律师。

禀持犯於崇福寺升律师,传唯识大义於安国寺素法师,通涅大旨於福林寺辗ㄊΑ8疵舞笊陨崂鹆魇雇讨以唬骸叭卮蠼蹋≈旮挂印!弊允蔷⒙伞⒙畚薜徐短煜隆D依ùㄗⅲ暝幔咸夏苤渑习兑印7蚪ブ觇混肚樘铮旮事鹅斗ㄖ终撸瘫赜杏轮呛瓯珈#无何,谒文殊於清凉,众圣皆现,演大经於太原,倾都毕会。

德宗皇帝闻其名徵之,一见大悦。

常出入禁中,与儒道议论。

赐紫方袍,岁时锡施,异於他等。

复诏侍皇太子於东朝。

顺宗皇帝深仰其风,亲之若昆弟,相与卧起,恩礼特隆。

宪宗皇帝数幸其寺,待之若宾友,常承顾问,注纳偏厚。

而和尚符彩超迈,词理响捷,迎合上旨,皆契真乘。

虽造次应对,未尝不以阐扬为务。

繇是天子益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思议事。

当是时,朝廷方削平区夏,缚吴斡蜀,潴蔡荡郓,而天子端拱无事。

诏和尚率缁属迎真骨於灵山,开法场於秘殿,为人请福,亲奉香灯。

既而刑不残,兵不黩,赤子无愁声,苍海无惊浪。

盖参用真宗以毗大政之明效也。

夫将欲显大不思议之道,辅大有为之君,固必有冥符元契欤!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以В表净众者,凡一十年。

玄秘塔碑原文及译文

玄秘塔碑原文及译文

玄秘塔碑全文: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並序。

江南西道都團練觀察處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裴休撰。

正議大夫、守右散騎常侍、充集賢殿學士,兼判院事,上柱國、賜紫、金魚袋,柳公權書、并篆額。

玄秘塔者,大法師端甫靈骨之所歸也。

於戲(戏)!為丈夫者,在家則張仁義禮樂,輔天子以扶世導俗;出家則運慈悲定慧,佐如來以闡教利生。

舍此無以為丈夫也,背此無以為達道也。

与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趙氏,世為秦人。

初,母張夫人夢梵僧謂曰:“當生貴子”。

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

及誕,所夢僧白晝入其室,摩其頂曰:“必當大弘法教。

”言訖而滅。

既成人,高顙[sǎng]深目,大頤[yí]方口,長六尺五寸,其音如鍾。

夫將欲荷如來之菩提,鑿生靈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歟?始,十歲依崇福寺道悟禪師為沙彌。

十七正度為比丘,隸安國寺,具威儀於西明寺照律師,禀持犯於崇福寺昇律師,傳唯識大義於安國寺素法師,通涅(不生)槃(不灭)大旨於福林寺崟[yín]法師。

復夢梵僧以舍利滿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盡汝腹矣。

”自就是,經律論無敵於天下。

囊括川注,逢源會委,滔滔然莫能濟其畔岸矣。

夫將欲伐株杌[zhūwù欲望]于情田,雨甘露於法種者,固必有勇智宏辯歟[yú欤]?無何,謁[yè]文殊於清涼,眾聖皆現。

演大經於太原,傾都畢會。

德宗皇帝聞其名,徵之,一見大悅。

常出入禁中,與儒道議論。

賜紫方袍,歲時賜施,異於她等。

復詔侍皇太子于東朝。

順宗皇帝深仰其風,親之若昆弟,相與臥起,恩禮特隆。

憲宗皇帝數幸其寺,待之若賓友。

常承顧問,注納偏厚。

而与尚符彩超邁,詞理響捷,迎合上旨,皆契真乘。

雖造次應對,未嘗不以闡揚為務。

繇就是,天下益知佛為大聖人,其教有不大思議事。

當就是時,朝廷方削平區夏,縛吳斡[guǎn]蜀,蔡蕩鄆[yùn]。

而天子端拱無事,詔与尚率緇[zī]屬迎真骨於靈山,開法場于秘殿,為人請瀦[zhū]福,親奉香燈。

2015最新《玄秘塔碑》原文、注释、译文 (1)

2015最新《玄秘塔碑》原文、注释、译文 (1)

唐故左街僧大达法师碑铭《玄秘塔碑》共计1301个汉字原文:唐故左街僧录(1)、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2)方袍、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臵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3)、裴休撰。

正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柳公权书,并篆额。

注释:(1)左街僧录:唐贞元四年(788年)臵左右街大功德总僧尼之籍。

端甫总管左街僧录。

(2)赐紫:唐制以紫色为三品以上服色,五品以上为绯色。

僧、道、画师亦有赐紫者,必兼金鱼袋。

(3)金鱼袋:唐高宗始,给五品以上随身银鱼袋,以防诏命之诈,三品以上佩金鱼袋。

注释:这是唐朝大达法师玄秘塔的碑铭,宰相裴休撰文,柳公权书丹并篆额,其余部分都是官名。

原文: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4)灵骨之所归也。

于戏(5)!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

舍此无以为丈夫也,背此无以为达道也。

注释:(4)端甫:(770—836年)唐高僧,俗姓赵,天水人,德宗时被徵,与儒、道议论,赐紫方袍,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开成元年卒,谥曰大达。

(5)于戏:感叹词,同“呜呼”。

注释:玄秘塔是供奉大法师端甫灵骨舍利的地方,啊!所谓大丈夫,在家就要发扬仁、义、礼、乐,帮助天子教化引导世俗,如果出家当和尚就要心生慈悲,去掉一切执著,辅佐觉着阐扬教法,利益众生,不这样做不能说是大丈夫所为,违背这个也无法得道。

原文: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赵氏,世为秦人。

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

”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

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弘法教。

”言讫而灭。

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6)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

夫将欲荷(7)如来之菩提(8),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欤!注释:(6)颡: [sǎng]额头;颐:下巴。

(7)荷:对事物的品评,这里指领悟。

玄秘塔碑全文

玄秘塔碑全文
以开成元年六月一日,西向右胁而灭。当暑而尊容若生,竟夕而异香犹郁。其年七月六日,迁於长乐之南原。遗命茶毗,得舍利三百馀粒。方炽而神光月皎,既烬而灵骨珠圆。赐谥大达,塔曰元秘。俗寿六十七,僧腊四十八。门弟子比邱、比邱尼约千馀辈。或讲论元言,或纪纲大寺,修禅秉律,分作人师,五十其徒,皆为达者。
呜呼!和尚果出家之雄乎?不然,何至德殊祥如此其盛也。承袭弟子义均、自政、正言等,克荷先业,虔守遗风,大惧微猷有时堙随喜赞叹,盖无愧辞。铭曰:
贤劫千佛,第四能仁。哀我生灵,出经破尘。教网高张,孰辩孰分。有大法师,如从亲闻。经律论藏,戒定慧学。深浅同源,先后相觉。异宗偏义,孰正孰驳。有大法师,为作霜雹。趣真则滞,涉伪则流。象狂猿轻,钩槛莫收。尼制刀断,尚生疮疣。有大法师,绝念而游。巨唐启运,大雄垂教。千载冥符,三乘迭耀。宠重恩顾,显阐赞导。有大法师,逢时感召。空门正辟,法宇方开。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徒令后学,瞻仰徘徊。
始十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十七正度为比邱,隶安国寺。具威仪於西明寺照律师。禀持犯於崇福寺升律师,传唯识大义於安国寺素法师,通涅大旨於福林寺法师。复梦梵僧以舍利满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尽贮汝腹矣。”自是经、律、论无敌於天下。囊括川注,逢原委会,滔滔莫能知其畔岸矣。夫将欲伐株杌於情田,雨甘露於法种者,固必有勇智宏辩欤!
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以В表净众者,凡一十年。讲《涅》《唯识》经论,位处当仁,传授宗主,以开诱道俗者,凡一百六十座。运三密於瑜伽,契无生於悉地,日持诸部十馀万遍。指净土为息肩之地,严金经为报法之恩,前后供施数十百万,悉以崇饰殿宇,穷极雕绘。而方丈匡床,静虑自得。贵臣盛族,皆所依慕,豪侠工贾,莫不瞻向。荐金宝以致诚,仰端严而礼足。日有千数,不可殚书。而和尚即众生以观佛,离四相以修善,心下如地,坦无邱陵,王公舆台,皆以诚接。议者以为成就常不轻行者,唯和尚而已。夫将欲驾横海之大航,拯迷途於彼岸者,固必有奇功妙道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