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勾践灭吴课本阅读练习1 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勾践灭吴》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高一语文《勾践灭吴》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勾践灭吴》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一、学习要点(一)学习目标1.同学们首先要熟读《勾践灭吴》,达到流利诵读的程度。

2.在诵读和对照注释看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语活用等文言知识。

3.思考勾践亡国和复国的原因,领悟人生成败的规律。

(二)关于本课的一些相关知识1.《国语》《国语》是春秋时期的国别史,我国最早分国纪事的史书。

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作,现代学者多认为是战国初期的著作,作者已不可考。

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语,共21卷。

其中《晋语》最详,周、鲁、楚三国语次之,齐、郑、吴、越四国语又次之。

它和《左传》一样,纪事截止韩、赵、魏三家灭智伯(前454年)止。

《国语》叙事少而记言多,《左传》则以叙事为主,很像《左传》的姊妹篇,可相互参证,因而有《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之称。

它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资料。

《国语》文字朴实、简括,文学成就一般不及《左传》,但也不乏较为生动的文字。

如《勾践灭吴》,在塑造人物方面颇可圈点。

2.关于“勾践灭吴”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经常发生摩擦。

公元496年,吴王阖闾攻越,结果受伤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一定要报仇。

夫差练兵3年,于公元494年大败越国。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时,只剩下五千人。

本文叙述的就是勾践退守到会稽山后,卧薪尝胆,富国强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报仇雪耻,灭掉吴国的故事。

勾践灭吴是我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一件事。

勾践忍辱负重,“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报仇雪恨;而夫差倨傲纵敌,身死国亡,对后人都有深刻的启示。

(三)课文内容分析1.列出“勾践灭吴”故事中吴越两国人物对应表解读,研讨。

(1)国君:越国——勾践吴国——夫差(2)大臣谋士:越国——大夫种(文种)吴国——伍子胥、太宰嚭(3)大臣谋士的进言:越国大夫种——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高一语文勾践灭吴练习.doc

高一语文勾践灭吴练习.doc

高一语文勾践灭吴练习【同步达纲练习】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各项中的“请”意义与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

A.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B.请姑无庸战。

C.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

D.请问您贵姓。

2.从各句中选出表示第一人称的代词()A.其.有取不尽力者乎。

B.勾践既许之,乃至其.众而誓之。

C.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D.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语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然谋臣与爪牙..之土,不可不养而择也。

A.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

B.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C.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D.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二、课文阅读训练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完成后面题目4.勾践号令三军的话,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其涵义,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之:①(12字内)②。

(8字内)5.文中对答中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

6.文中用精炼的语言对人物动作作了勾画,且十分传神,具有浓浓的审美情趣。

①这个描写是:。

(限7字)②它表现了。

(限15字)【创新能力训练】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

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

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地。

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也。

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

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

吾以卜之于天,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

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乃无有命矣。

”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越王勾践起师逆.之逆:迎战B.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简:选择C.约辞..行成约辞:用约定俗成的话D.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伯:通“霸”,称霸2.翻译下面这句话。

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

译:【学科渗透训练】对“反革命罪”这一概念解说得最准确的一项是我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地规定了反革命罪....的量刑范围。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题(含答案)之十五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题(含答案)之十五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题(含答案)之十五一越王兴国雪耻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

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彩,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

”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

二岁而吴归蠡。

勾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其士民,欲用以报吴。

大夫逢同谏曰:“国新流亡,今乃复殷给;缮饰备利,吴必惧,惧则难必至。

且鸷鸟之击也,必匿其形。

今夫吴兵加齐、晋,怨深于楚、越,名高天下,实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

为越计,莫若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

吴之志广,必轻战。

是我连其权,三国伐之,越承其弊,可克也。

”勾践曰:“善。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

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

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习题:1、文中加点的“卒”、“振”、“属”都是多义词,请根据它们所处的语言环境,从下面所提供的义项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A、卒:a.通“猝” b.终于 c.步兵 d.死()B、振:a.振作 b.开放 c.挥动、摇动 d.赈的本字,救济()C、属:a.嘱 b.亲属 c.交给 d.写()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注释错误的一项。

()a.越承其弊.弊通“蔽”。

b.越承.其弊承通“乘”。

c.女.忘会稽之耻耶女通“汝”。

d.吴士民罢.弊罢通“疲”。

e.置胆于坐.坐通“座”。

f.越王勾践反.国反通“返”。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各属于哪一类?将类型字母代号分别填入各句后的括号内。

a.名词用如动词b.形容词用如动词c.形容词用如名词d.使动用法e.意动用法A、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B、而越大破.吴()C、轻锐..尽死于齐、晋()D、吴之志广,必轻.战()E、附晋,以厚.吴()F、二岁而吴归.蠡()G、乃苦.身焦.思()H、其卒王霸..()4、选出“国新流亡,今乃复殷给;缮饰备利,吴必惧,惧则难必至”这句话的最佳译文。

勾践灭吴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勾践灭吴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勾践灭吴同步测试题及答案【课内理解与分析】1、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全都有误的一组是(D )①君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知:掌管)②支子死(支子:支撑家业的长子)③寡人请更(更:换人)④吊有尤(对人民有丧者进行慰问)⑤广运百里(广:指东西;运:指南北)⑥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通“征”,指征税)A、①②③B、③④⑤、②④⑤D、②③④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线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B )①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②如寡人者安与知耻?③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④进不用命,退则无耻。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下列句中加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②唯君左右之③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④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⑤生丈夫,二壶酒,一犬⑥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A、①③B、②⑤、②⑥D、②④4、下列句中加线的“之”,都作助词的一组是(A )①臣闻之②何后之有③夫差将欲听与之成④我攻而胜之⑤服之而已⑥若水之归下也⑦公与之母⑧国之孺子之游者⑨昔者之战也⑩今寡人将助天灭之A、①②⑥B、②③⑧、②⑤⑨D、①⑥⑩5~7题各句在中的意思正确的分别是5、①无乃后乎?②何后之有?( B)A、①不就太迟了吗?②怎么会有这样的后果呢?B、①恐怕太迟了吧?②哪能说太迟了呢?、①不是太落后了吗?②怎么会有落后一说呢?D、①恐怕太落后了吧?②哪能说太落后了呢?6、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B )A、我不想凭一般人的血气之勇,我要让我的军队齐步向前,齐步后退。

B、我所要的不是一般人的血气之勇,我想要我的军士齐步向前,齐步后退。

、我不想凭自己的匹夫之勇,让军队打进去再退回。

D、我不希望你们只凭匹夫之勇,成旅的人进去了,又成旅的退回。

7、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B )A、谁是我的君主啊,怎么可能不死呢?B、谁的恩惠有像我们的君主那样的,哪能不为他拼命呢?、这是我们的君主啊,哪能不为他拼命呢?D、有谁能像我的君主这样呢,怎么能不去死呢?8、对勾践灭吴之所以成功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A、种这个人才的发现和重用。

勾践灭吴测试与答案

勾践灭吴测试与答案

勾践灭吴(节选)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勾.践(g ōu ) 社稷.(j ì) 卑.事(b ēi ) 民之所恶.(w ù) B.会.稽(ku ài ) 贾.人(g ǔ) 爪.牙(zh ǎo ) 亿有.三千(y òu ) C.夫差.(ch āi ) 赦.罪(sh â) 疾疹.(zh ěn ) 败吴于囿.(y òu ) D.句.无(g ōu ) 孺.子(r ú) 譬.如(p ì) 公与之饩.(xì) 答案:C解析:C 项“疹”应读“ch ân ”。

B 项“有”通“又”,故读“y òu ”;D 项“句”,作古地名用,读“g ōu ”。

2.下列各项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②吊有忧,贺有喜 ③令壮者无取老妇 ④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⑤三年释其政 ⑥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⑦而摩厉之于义 ⑧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A.①②⑤⑦⑧B.①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①③④⑦答案:A解析:①“帅”通“率”,率领。

③“无”通“毋”,不要。

“取”通“娶”,娶妻。

④“免”通“娩”,分娩。

⑤“政”通“征”,赋税,徭役。

⑥“已”通“矣”。

⑦“有”通“又”。

⑧“摩厉”通“磨砺”。

3.下列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B.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C.遂/使之行/成于吴D.夫/虽无四方之忧答案:B解析:B 项,“而”是连接“能助寡人谋”与“退吴”两个动词短语的,中间不能停顿。

两个动词短语一道作“者”的定语,该定语与动词谓语“有”之间应停顿。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治通鉴资皮资贾人夏则 B.⎪⎩⎪⎨⎧∙∙生者养而择也养 C.⎪⎩⎪⎨⎧∙∙纳宦其子贫病者疾疹寡妇孤了令老者无取壮妻令,,,, D.⎪⎩⎪⎨⎧∙∙以烦执事敢不尽力者乎敢其有 答案:C解析:C 项两个“令”都是“命令”的意思。

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后五年,伐越。

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

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

”是夕,阖庐死。

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①为太宰,习战射。

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

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②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

吴王将许之。

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

今王不灭,后必悔之。

”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

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

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

伍子胥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③,且欲有所用之也。

此人不死,必为吴患。

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

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

益疏子胥之谋。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注】①伯嚭(pī):人名,吴国大臣。

②种:文种,越王勾践的谋臣。

③吊死同疾:哀悼死去的。

慰问有病的。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A. 败吴于姑苏皆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B. 阖庐病创将死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C. 吴王将许之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D. 乃兴师北伐齐伐竹取道(《小石潭记》)(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含义。

①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②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3)伍子胥认为“勾践不死必为吴患”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1)C(2)①(阖庐)对太子夫差说:“你会忘记勾践杀了你的父亲吗?”②(越王)派大夫文种带着厚礼送给吴国的太宰伯额来请求讲和。

(3)越王勾践能够忍受艰苦困厄,又非常关心百姓,这都表明他有兴国灭吴之心。

【解析】【分析】(1)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A在/比;;B伤/窘迫,尴尬;C均为答应的意思;;D讨伐/砍倒。

(2)解答时要注意句式特点,倒装句要恢复正常的句序,省略句要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课本阅读练习2 人教版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课本阅读练习2 人教版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课本阅读练习2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甲]楚绝齐,齐举兵伐楚。

陈轸谓楚王曰:“王不如以地东解于齐,西讲于秦。

”楚王使陈轸之秦。

秦王谓轸曰:“子秦人也,寡人与子故也,寡人不佞,不能亲国事也,故子弃寡人事楚王。

今齐、楚相伐,或谓救之便,或谓救之不便,子独不可以忠为子主计,以其余为寡人乎?”陈轸曰:“王独不闻吴人之游楚者乎?楚王甚爱之。

病,故使人问之曰:‘诚病乎?意亦思乎?’左右曰:‘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

’今轸将为王吴吟。

”(节选自《战国策》) [乙]张仪欺楚怀王,使之绝齐而献商于之地。

陈轸谏曰:“张仪必负王,商于不可得而齐、秦合。

是北绝齐交,西生秦患。

”其言可谓善矣。

然至云“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是轸不深计齐之可绝与否,但以得地为意耳。

及秦负约,楚王欲攻之,轸又劝曰:“不如因赂之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援,而反欲攻之,轸之说于是疏矣。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卷九)1.下面两句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与意思是( )①寡人不佞.②且秦加亡.道于我A.①nínɡ有才智②wú不义B.①nínɡ善言辩②wú不义C.①nìnɡ有才智②wánɡ灭亡D.①nìnɡ善言辩②wánɡ灭亡【解析】由下句“不能亲国事也”可以断定“不佞”指没有才智;秦把灭亡之道强加给我,故“亡”读“wánɡ”。

【答案】C2.乙文方框中应填上的一句话是( )A.此策却乘谬不义B.此策尤乘谬不义C.此策却得不偿失D.此策尤得不偿失【解析】与前文“其言可谓善矣”对应,“尤”起强调作用,“却”字不可用,因后句有“然”表转折。

【答案】B3.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故.子弃寡人事楚王。

②故.使人问之,曰:“诚病乎?意亦思乎?”③寡人与.子故也。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8勾践灭吴(节选)(备课资料)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8勾践灭吴(节选)(备课资料)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8勾践灭吴(节选)(备课资料)一、课文补遗《勾践灭吴》几处注释比较新选入高一新教材的《勾践灭吴》一文,有几处按照课本注释来理解也能讲通,而参照朱东润《中国历史文学作品选》(以下称“朱选本”)注释来翻译似乎更顺畅一些。

下面试作比较分析,算是提供另一种思路,供参考。

1.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国子姓,课本注:“国君的同姓。

”“朱选本”注:“子姓,犹子民,即百姓。

”合起来可理解为作国家的百姓。

两相比较,前者嫌狭窄,后者范围广些,且更符合勾践的意图。

这是因为:(1)勾践兵败退守会稽,正是急需用人之际,不论他是否国君同姓,只要能退兵保国复兴就行,应该是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

文种虽非国君的同姓而受到重用便是证明。

(2)以“国家的百姓”和“我父兄昆弟”对举,说明勾践意欲在百姓之中广招贤能,唯才是举,与后文不仅对“其达士”恩宠不尽而且对“四方之士来者”礼遇有加的做法也是一致的。

2.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先说“当室者”。

课本注:“嫡子。

”而“嫡子”是何意,学生并不知道。

“朱选本”注为“负担家务的长子”。

相比之下,前者含糊,后者明确。

查《古汉语常用字典》,嫡子是指正妻所生的长子。

从封建伦理制度看,“当室者”当指嫡长子。

但假如某人只娶一妻,则无所谓“正妻”之说,所以“当室者”译为“负担家务的长子”语意明确,也容易懂。

再说“政”。

课本注为“征税”,《盐铁论·非鞅》“收山泽之税”就是此义。

“朱选本”注为“徭役”,当符合当时情形,与后文也不矛盾。

春秋末期,一些开明的国君把土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交给平民和被释放的奴隶耕种,收入归劳作者所有,一部分留作公田,要求耕种者付出无偿劳动即服徭役,收入归国君所有,以增强诸侯国的实力。

现在,“负担家务的长子”死了,缺少了劳力和生产的组织者,免除其三年徭役,便于其家庭组织、恢复生产。

这样做和“十年不收于国”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使百姓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勾践灭吴测试题

勾践灭吴测试题

勾践灭吴(精读)·测试题1.选出加粗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 A.会(hu@)稽资絺(x9)贾(g()人释其政(zh8ng)B.句(j))无以蕃(f1n)不(f()疾疹(zh5n)C.仇雠(ch$u)与之饩(q@)太宰嚭(p!)孺(r()子D.蓑(su#)笠阖闾(l+)不衣(y@)不歠(cu^)2.选出加粗词的释义全正确的一项[] A.栖(停留)于会稽资(积蓄)絺昆弟(称呼兄弟)B.说(解说)于国人前(前驱)马宦(宫中小臣)士C.疾疹(痛苦)达(明理)士辞(婉言劝阻)曰D.四封(四次封赏)许(答应)之孺子游(游荡)者3.下列各组句中加粗的词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B.夫差将欲听之C.吊有忧,贺有喜。

D.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E.旱则资舟水则资东F.如此则有常赏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A.虽悔之,无及已B.勾践说于国人C.丈夫二十不取D.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E.将免者以告F.而摩厉之于义5.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用法判断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②服之而已③又郊败之④而可无死乎⑤西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⑥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⑦夫差与之成而去之A.⑥⑦/①/②/③④/⑤B.①/②⑦/③⑤/④/⑥C.①②⑦/③⑤/④⑥D.①/②⑦/③④/⑤⑥6.理解下列句子的译文,选出正确的项①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

[] 译文:A.吴国跟越国是世代仇敌的国家B.吴国是参与了跟越国敌对的战争的国家C.吴国和越国从来就是互相仇视敌对交战之国D.吴国和越国从来就是交战的敌手②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 译文:A.今天把吴国给了越国,越国难道能不听从上天的命运,却听从君王您的命令吗?B.现在上天用吴国给了越国,越国能不听从上天的命运,却听从君王您的命令吗?C.今天用吴国给越国,越国没听从天命安排,反倒听从您的命令呢?D.现在上天把吴国给了越国,越国能不听从上天的命令,却听从国君您的命令吗?7.选出下列两组句中加粗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与”字相同,两个“乃”字不相同B.两个“与”字相同,两个“乃”字相同C.两个“与”字不相同,两个“乃”字不相同D.两个“与”字不相同,两个“乃”字相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8~14题又一年①,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与子谋吴,子曰‘未可也’。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同步练习1 人教版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同步练习1 人教版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同步练习1一、基础部分1.选出加点的词语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鄞.(yín)县勾.(ɡōu)践豚.(tún)饩.(xì)宸.宇(chén)B.社稷.(jì)夫差.(chāi)啜.(chuî)赂.(lù)C.卑.(bǐ)事免.(miǎn)者囿.(yîu)甬.(yǒnɡ)D.孺.(rú)子亿有.(yîu)三千餔.(bǔ)水犀.(xī)2.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

(结仇)B.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原野之中)C.寡人请更.。

(变革)D.然后卑.事夫差。

(卑视,瞧不起)3.与“吾不欲匹夫之勇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B.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C.又败之于没D.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4.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死国可乎B.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C.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D.进则思赏5.解释下列句中的将字A.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B.将功赎罪B.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D.将信将疑E.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F.命猛将统兵数万6.“沉金玉于江”中“江”的词义属于()A.词义缩小B.词义扩大C.词义转移D.感情色彩变化二、阅读部分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7.对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会稽:读作“huìjì”,山名,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同步练习 人教版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同步练习 人教版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选出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勾.(gōu)践卑.(bǐ)事会.(kuài)稽商贾.(gǔ)B、太宰嚭.(pǐ)疾疹.(zhěn)鄞.(yín)句.(gōu)无C、饩.(xì)社稷.(jì)亿有.(yòu)三千啜.(chuò)D、囿.(yòu)夫差.(chāi)赂.(lù)孺.(rú)子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①夫虽无四方之.忧②虽悔之.,必无及己B.①然后..卑事夫差..乃求谋生②然后C.①勾践说于.国人曰②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D.①我攻而.胜之②乃致其众而.誓之曰3、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

(结仇)B.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原野之中)C.寡人请更.。

(变革) D.然后卑事..夫差。

(卑视,瞧不起)4、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例句:何后之有?A、此则寡人之罪也B、无乃后乎C、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D、又何求焉5、“于”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以其无礼于晋②赵氏求救于齐B、①佚之狐言于郑伯②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C、①皆以美于徐公②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D、①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6、“以”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②皆以美于徐公B、①敢以烦执事②必以长安君为质C、①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②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D、①以其无礼于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二、简答题(共40分)7、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无乃后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进不用命,退则无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理解(每小题6分,共3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章,回答文后问题管鲍相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推荐下载】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勾践灭吴同步练习(带答案)

【推荐下载】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勾践灭吴同步练习(带答案)

[键入文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勾践灭吴同步练习(带答案)
同学们做课后练习有助于大家进行巩固知识点,以下是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勾践灭吴同步练习,请大家认真做题。

一、积累&bull;整合
1、下面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A 蓑笠(suō)絺(chī)商贾(gǔ)
B 栖息(qī)仇雠(ch&oacute;u)譬如(p&igrave;)
C 哺乳(bǔ)饩(x&igrave;)孺子(r&uacute;)
D 爪牙(zhǎo)疾疹(ch&egrave;n)去民之所恶(&egrave;)
2、下面词语的解释中有误的一项是:
A 吊有忧,贺有喜吊,慰问
B 去民之所恶所恶,不喜欢的(事物)
C 然后卑事夫差卑,谦卑地
1。

勾践灭吴 练习教师版

勾践灭吴 练习教师版

《勾践灭吴》练习一、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南至于句.无(同“勾”) 2.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同“繁”繁衍)3.令壮者无取.老妇(同“娶”) 4.将免.者以告(同“娩”分娩)5.三年释其政.(同“征”赋税徭役) 6.而摩厉..之于义(同“磨砺”切磋)7.无不哺.出(同“哺”给食物吃) 8.无不歠.之(同“啜”给水喝)9.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同“岂”) 10.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同“又”整数零数之间)二、解释下列重点虚词:时雨既.至既:已经然后..乃求谋臣然后: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词,一件事之后又接着一件事。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苟:如果遂.使之行成于吴遂:于是若.水归下也若:像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其:同“岂”,怎么请复.战复:再欲其旅.进旅退也旅:俱,共同果.行果:果断三、解释下列重点实词:栖.于会稽之上栖:退守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知:管理,掌管以待.乏也待:等待,防备贾人夏则资.皮资:储存,储备遂使之行成.于吴成:达成协议,讲和仇雠.敌战之国也雠:仇敌,仇人纳.之太宰嚭纳:交纳,赠送寡人请更.更:改变吊.有忧吊:慰问乃致.其父母致:招致,召集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蕃:生息,繁殖当.室者死当:掌管三年释.其政释:免除,释放,放弃越国亦节.矣节:克制勾践辞.曰辞:推辞勾践既许.之许:答应越四封.之内封:疆界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赞同进不用命..用命:服从命令孰.是君也孰:谁国人皆劝.劝:劝勉,鼓励凡我父兄昆弟..昆弟:兄弟然谋臣与爪牙之士....爪牙之士:指武士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中原:原野贾人....四方之忧:外患..夏则资皮贾人:商人夫虽无四方之忧而又与大国执仇..百里广运:土地面积,东西广,南北运..执仇:结仇广运生丈夫...夫妇以蕃二三子:你们..丈夫:男孩将帅二三子当室者..死支子:庶子...死当室者:嫡子支子疾疹..疾疹:指患病的人贫病者...贫病者:贫苦和重病的人其达士..之游者孺子:年轻人..达士:明智达理之士国之孺子吾不欲匹夫..常赏:合乎常规的赏赐..之勇匹夫:平常人如此,则有常赏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又郊.败之(在郊外) 2.必庙.礼之(在庙堂上)3.夏.则资皮,冬.则资絺(在夏天,在冬天) 4.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向南,向北)(二)名词作动词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穿着)(三)使动用法1.宦.士三百人于吴(使……作帝王的仆隶) 2.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使…受辱)3.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使…干净/使…美丽/使…充足)4.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使…退兵)5.夫差与之成而去.之(使……离开) 6.是故败.吴于囿(使……败退)五、古今异义然谋臣与爪牙..句无:到达 / 达到某程度或另提一事..之士:勇猛武将 / 走狗、帮凶南至于将不可改于是..二十不取:男子 / 女子的配偶..也:在这方面 / 表承接、因果关系的连词丈夫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原野 / 黄河中下游地区亿.有三千:十万 / 万万六、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同步练习3 人教版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同步练习3 人教版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同步练习3一、选择:1、下列各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贾人夏则资皮B、民具有三年之食C、请姑无庸战D、吾不欲匹夫之勇,欲其旅进旅退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动词,穿着B、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亲身,亲自C、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遂使之行成于吴成功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三岁释其政B、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C、共知越国之政D、令壮者无取老妇4、下列下划线字的用法以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知如寡人着,安与知耻B、劝果行,国人皆劝孰为汝多知乎劝君更尽一杯酒C、遂四者无一遂D、当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自杀未遂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5、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是:()A、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B、乃号令于三军曰。

C、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二、填空:1.《勾践灭吴》节选自(),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到周贞定王十六年的历史。

1、课文默写:(1)寡人闻古之贤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寡人将助天灭之。

(2)吾不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此,则有常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此,则有常刑。

(3)有志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苦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版必修一《勾践灭吴》阅读练习

北京版必修一《勾践灭吴》阅读练习

阅读能力训练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吴王夫差《国语·吴语》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

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

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也。

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也。

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

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

吾以卜之于天,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

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乃无有命矣。

”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使下臣郢,不敢显然布币行礼,敢私告于下执事曰:昔者越国见祸,行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勾践,而又宥赦之。

君王之于越也,繄起人死人而肉白骨也.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今勾践申祸无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边垂之小怨,以重得罪于下执事?勾践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颡于边。

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

越国固贡献之邑也。

君王不以鞭棰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

勾践请盟:一介嫡女,执箕帚以姓于王宫;一介嫡男,奉槃以随诸御。

春秋贡献,不解于王府.天王岂辱裁之?亦征诸侯之礼也.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今天王既封殖越国。

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

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敢使下臣尽辞,唯天王秉利度义焉!”[注]①宥(y^u)赦:原谅,宽容,赦免②繄(y9)住,只是搰h*,据③槃(p2n y0):即盘,洗脸洗手用的器具1.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①以广侈吴王之心②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2.下列句子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同于现代汉语的一项是[ ] A.不敢显然布币行礼B.孤不敢忘天灾C.越国因贡献之邑也D.孤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3.下列各句括号中为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恰当的一项是[]A.以(之)喜其民,以(之)广侈吴王之心B.(吴)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C.(越)既罢弊其民D.(勾践)亲委重罪,顿颡于边4.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确切的一项是[ ] A.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已经使得百姓十分被敝了,如今上天又夺了他们的衣食B.昔者越国见祸,行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过去越国遭了祸,得罪了吴王您,又劳您的大驾,亲自去征讨越国C.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越国孤立无援,连天灾都不敢忘,又怎忘掉大王您的恩赐呢D.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同步练习2 人教版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同步练习2 人教版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同步练习2一、基础部分(18分,每小题3分)1.选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欲其旅进旅退B.令老者无取壮妻C.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D.无不也2.加点字释义全部错误的一组是( )A.丈夫..二十不取(妇女的配偶)与大国执仇..(结仇)不患其志行之少耻..(缺乏知耻雪耻的精神)果行..(果决地这样做)B.寡人请更.(改变)越四封..之内(四境)父勉.其子(劝)谋臣与爪牙..之士(帮凶)C.卑.事夫差(卑鄙)当室者..死(管家的人)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一亿)旅.进旅退(军队)D.广运.百里(东西为运)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那人)请姑.无庸战(暂且)匹夫..之勇(个人)3.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两项( )A.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政,赋役)B.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磨励)C.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他的身体)D.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一亿,一百万)4.选出词类活用相同的两项( )A.甲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B.置渔人所罾.鱼腹中C.稍稍宾客..其父D.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5.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何后之有?A.此则寡人之罪也B.无乃后乎C.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D.又何求焉6.对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译文:(勾践表示)今后对待人民要葬死、问伤、养生;凡有丧事者则前往吊唁,凡有喜事者则前往庆贺;他国之人来往于越国者,都要有专人接送,以尽地主之宜,去掉那些为人民所厌恶的作法,弥补人民感到不满足的地方。

B.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译文:吴王夫差手下穿着水犀皮铠甲的士卒有十万三千,但是他不考虑军队的志向行动是否知耻,只追求兵多装备好。

C.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译文:谁是国君啊,难道可以不为他效力卖命吗?D.又郊败之。

《勾践灭吴(节选) 习题精选

《勾践灭吴(节选) 习题精选

《勾践灭吴》(节选)习题精选基础练习一、给加黑的字注音。

会稽()贾()人执仇()系妻孥()公与之饩()疾疹()无不餔()也无不歠()也句()无二、选择下列句中加黑字的正确读音。

1.员闻之A.yuán()B.yún()2.暴露百姓之骨A.pù()B.bào()3.寡人请更A.ɡēnɡ()B.ɡènɡ()4.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A.fán()B.fān()三、为下列每组句子的加黑词选择恰当的解释(把答案的序号写在句中的括号里)。

1.知:①知道。

②见解,知识。

③了解。

④主持,管理。

⑤通“智”。

(1)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2)失其所与,不知()(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4)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2.求:①寻找,访求。

②追求,谋求。

③探求。

④要求,请求。

⑤索求,索取。

(1)然后乃求谋臣()(2)今急而求子()(3)又有百千求救声()(4)不求闻达于诸侯()(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6)安求其能千里也()(7)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3.谋:①谋划,商量。

②计谋,计策。

(1)执其手而与之谋()(2)陈胜吴广乃谋曰()(3)聚室而谋之()(4)足智多谋()4.然:①燃烧。

②这样,那样。

③是的,对的。

④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⑤但是,然而。

(1)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2)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4)吴广以为然()(5)然天子读书者有几()(6)天下物皆然()(7)父利其然也()四、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黑词。

1.更(1)寡人请更()(2)更若役()(3)劝君更进一杯酒()(4)室中更无人()(5)少不更事()2.于(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2)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3)宦士三百人于吴()(4)以其无礼于晋()(5)贫者语于富者曰()(6)积于今六十岁矣()(7)苛政猛于虎也()3.许(1)勾践即许之()(2)杂然相许()(3)高可二黍许()(4)许君焦、瑕()(5)麦田浅鬣寸许()五、下列成语中,“礼”的意思与“必庙礼之”的“礼”相同的一项是()A.礼尚往来B.礼贤下士C.礼义廉耻D.彬彬有礼六、下列句子中,“虽”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虽悔之,亦无及已B.虽鸡狗不得宁焉C.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七、下列句子中,“其”代说话人自己的一项是()A.执其手而与之谋B.吾不能居其地C.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D.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八、指出加黑词的活用现象。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越绝书》(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越绝书》(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越绝书》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昔者,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战,大败,保栖于会稽山上,乃使大夫种求行成于吴。

吴许之。

越王去会稽,入官于吴。

三年,吴王归之。

大夫种始谋曰:“昔者吴夫差不顾义而愧吾王。

种观夫吴甚富而财有余,其刑繁法逆,莫不知也。

其大臣好相伤,莫能信也。

其德衰而民好负善。

且夫吴王又喜安佚而不听谏细诬而寡智信谗谀而远士数伤人而亟亡之少明而不信人希须臾之名而不顾后患君王盍少求卜焉?”越王曰:“善。

卜之道何若?”大夫种对曰:“君王卑身重礼,以素忠为信,以请籴于吴,天若弃之,吴必许诺。

”于是乃卑身重礼,以素忠为信,以请于吴。

将与,申胥进谏曰:“不可。

夫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邦。

输之粟与财,是养寇而贫邦家也。

与之不为德,不若止。

请籴也,将以此试我,安君王之志。

我君王不知省也而救之,是越之福也。

”吴王曰:“勾践既服为臣,诸侯莫不闻知。

今以越之饥,而寡人与之,其德章而未靡,勾践其敢反我乎?”太宰嚭曰:“臣闻春日将至,百草从时。

君王动大事,群臣竭力以佐谋。

”吴王乃听太宰嚭之言,果与粟。

申胥叹曰:“于乎嗟!越人之入,我王亲为禽哉!”吴王欲伐齐。

召申胥,对曰:“胥闻越王勾践衣弊而不衣新,行庆赏,不刑戮,是人不死,必成其名。

越在我,犹心腹有积聚,不发则无伤,动作者有死亡。

欲释齐,以越为忧。

”吴王不听,果兴师伐齐,大克。

还,以申胥为不忠,赐剑杀申胥。

居三年,越兴师伐吴,至余杭山,禽夫差,杀太宰嚭。

越王亲谓吴王曰:“昔者上苍以越赐吴,吴不受也。

夫申胥无罪,杀之。

进谗谀容身之徒,杀忠信之士。

大过者三,以至灭亡,子知之乎?”吴王曰:“知之。

”越王与之剑,使自图之。

吴王乃旬日而自杀也。

(节选自《越绝书》)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且夫吴王又喜安佚而不听/谏细诬而寡智信/谗谀而远士/数伤人而亟亡之少/明而不信人希须臾之名/而不顾后患/B.且夫吴王又喜安佚而不听谏/细诬而寡智/信谗谀而远士/数伤人而亟亡之/少明而不信人/希须臾之名而不顾后患/C.且夫吴王又喜安佚而不听谏/细诬而寡智信/谗谀而远士/数伤人而亟亡之少/明而不信人希须臾之名/而不顾后患/D.且夫吴王又喜安佚而不听/谏细诬而寡智/信谗谀而远士/数伤人而亟亡之/少明而不信人/希须臾之名而不顾后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王盍少求卜焉”与“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盍”字含义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课本阅读练习1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子: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B.共知.越国之政知:管理
C.夏则资.皮资:积蓄,储备
D.以待乏.也乏:需要
【解析】子,与“姓”结合在一起,犹“子民”,指百姓。

【答案】A
2.对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乃.号令于三军③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②然后乃.求谋臣④执其手而.与之谋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解析】①乃:于是;②乃:才;③④连词,分别表承接和修饰关系。

【答案】A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①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②时雨既至,必求之
A.①我和您一起执掌越国的政事
②下雨的时候,是一定要用上它的
B.①我和他一起主持越国的政事
②下雨的时候,是一定要找到它的
C.①我和您一起执掌越国的政事
②下雨的时候,是一定要找到它的
D.①我和他一起执掌越国的政事
②下雨的时候,是一定要用上它的
【解析】考查对句子的准确把握。

之,指代“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译为“他”;求,需要,使用。

【答案】D
4.翻译下列句子。

(1)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2)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答案】(1)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和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拔。

(2)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
二、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

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
之。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饣甫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蕃:繁殖人口
B.公与之饩.饩:口粮
C.纳.宦其子纳:交纳
D.公与之母.母:乳母
【解析】D.纳:接纳。

【答案】C
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令壮者无取.老妇
B.将免.者以告
C.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D.请姑无庸.战
【解析】“取”通“娶”,“免”通“娩”,“帅”通“率”。

【答案】D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纳宦其.子”之“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B.吾不能居其.地
C.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
D.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解析】例句中“其”,他们,代词。

【答案】A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①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②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A.①把分娩的人报告官府,官府派医生守护她。

②对于到越国来的各方有名之士,一定在庙堂上接见,以示尊重。

B.①孕妇将分娩时报告官府,官府派医生守护她。

②各方有名之士到越国来,一定在庙堂上举行晏享,以示尊重。

C.①孕妇临产时报告官府,官府派医生守护她。

②对于到越国来的各方有名之士,一定在庙堂上接见他,以示尊重。

D.①把分娩的人报告官府,官府派医生守护她。

②各方有名之士到越国来,一定在庙堂上赠给他们礼物,以示尊重。

【解析】准确把握句意。

将免者,(孕妇)将分娩时;礼,礼遇。

【答案】B
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A.勾践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人们生儿育女,以增加越国人口,从而积蓄国力。

B.勾践以免去徭役的方式,激励人们为国尽忠,其中对长子和次子为国事而死制定了不同的奖励标准。

C.勾践还令官府收养那些孤苦无依靠和有病贫穷的人,使他们能够安乐地生活。

D.勾践亲自耕种自食其力,让其夫人动手织布,以解决穿衣问题,真可谓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E.越国十年不收赋税,百姓都积蓄了三年的口粮,为报仇雪耻奠定了物质基础。

【解析】准确理解把握原文意思。

B.当室者,负担家务的长子;支子,其余的儿子。

C.收养其子而
非其人。

【答案】BC
三、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今寡人将助天灭之。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

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越四封.之内封:疆界
B.衣.水犀之甲者衣:动词,穿
C.旅.进旅退也旅:俱,指军队有纪律地同进退
D.国人皆劝.劝:劝说
【解析】D.劝:勉励。

【答案】D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耻.吾君于诸侯之国”的“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富.国强兵
D.登泰山而小.天下
【解析】耻,使动用法。

【答案】C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①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②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A.①像我这样的人,哪里懂得什么叫耻辱呢?
②我不希望我的士兵只有一般人的血气之勇,而希望我的士兵能做到按命令齐步前进,齐步后退。

B.①像我这样的人,怎样才能懂得什么叫耻辱呢?
②我不希望我的士兵只有一般人的血气之勇,而希望我的士兵能做到按命令齐步前进,齐步后退。

C.①像我这样的人,哪里懂得什么叫耻辱呢?
②我不想有一般人的血气之勇,我希望自己能和大家一起前进,一起后退。

D.①像我这样的人,怎样才能懂得什么叫耻辱呢?
②我不想有一般人的血气之勇,我希望自己能和大家一起前进,一起后退。

【解析】①安:哪里;②欲:希望,指对将士的要求。

【答案】A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国之父兄第一次请求同吴国作战以雪耻时,勾践之所以拒绝是因为认识到越国实力不够强大。

B.勾践后来同意攻打吴国,是因为看到越国综合国力超过了吴国,有了必胜的把握。

C.吴国战败最根本原因是只重视军队数量,不注重激励军队士气,虽然军队数量多,却没能抵挡住士
气更高昂的越国军队的进攻。

D.勾践灭吴,向人们昭示战争取胜不仅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基础,更需要国人有振奋的精神状态和高昂的士气。

【解析】越国民心振奋,士气高昂,而吴王却不注重民心与士气,只注重军队数量。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