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十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
第十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一)学习要求一、内容标准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了解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革命性影响。
体会爱国学生、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中所表现出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
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体会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革命精神。
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了解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国共合作抗日以及人民解放战争等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与时俱进的革命品质和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二、史论共享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二)基础知识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五四运动(1)直接原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经过时间:1919年5月4日;中心: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手段: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上海工人罢工(工人阶级由此登上政治舞台)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具有反帝反封性质)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第10课 抗日战争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必修1第三单元“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第4课时教学案“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
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目录第三单元“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第4课时教学案参考答案【考情分析】1.A2.B3.C4.D5.D6.C 10.C【备考训练】1.B2.C3.C4.B5.B6.A7.D8.D9.A 10.A 11.D 12.C 13.C 14.B 15.B 16.B 17.D 18.C19.(2)内容:部队的生产与生活;对妻子女儿的思念及夫妻间的相互鼓励。
(4分)地位: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2分)意义: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4分)20.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衰弱到复兴的历史性转折。
(4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国抗战的支援,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作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6分)第三单元“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第4课时教学案参考答案【考情分析】1.A2.B3.C4.D5.D6.C 10.C【备考训练】1.B2.C3.C4.B5.B6.A7.D8.D9.A 10.A 11.D 12.C 13.C 14.B 15.B 16.B 17.D 18.C19.(2)内容:部队的生产与生活;对妻子女儿的思念及夫妻间的相互鼓励。
(4分)地位: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2分)意义: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优质】第1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
第1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内容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教学分析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关联及衔接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个时间跨度比较长、内容比较多、头绪比较乱的历史阶段,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会搞混淆。
本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一个阶段,即胜利阶段——解放战争时期。
这一历史时期从战争发展的角度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反攻;战略决战。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围绕战争展开历史的画卷,以便深刻地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学习者分析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种了解仍然停留在史实本身,而缺乏对这段历史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把握。
另外,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历史概念也很难一下子就能弄懂,特别是在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方面可能是一知半解。
但是,高中生正处于由感性思维逐渐过度到理性思维的阶段,我们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分析,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在感受历史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情感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等解放战争中的主要史实。
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从社会性质、政治、经济、国际意义等视角,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需要适当联系,使意义的讨论具有一定的对比性和历史纵深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与时俱进的革命品质和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曲折而又辉煌的历程。
难点: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
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可以采用重点讲授、讨论交流等方法,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媒体多媒体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播放音视频服务教学。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
第1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49年4月23日,南京总统府,总统办公桌上的 日历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天—— 民国三十八年四月23 日。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时间:1949.3 地点: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主要内容:确定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夺 取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
2、新政治协商会议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第十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 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难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 略,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一、内战的爆发
(一)重庆谈判
1、背景 (1)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中国人民:渴望和平民 主,厌恶战争。
(3)国民政府:“假和平、 真内战”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①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人民 成为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②为新民主主义过 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 创造了前提。
(2)国际意义: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 争取解放的斗争。
(3)思想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 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 东思想的胜利。
重点进攻
共产党: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孟
(陕北、山东) 良崮一战,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2)1947.6—1948.9 反攻阶段 标志: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战场:国统区和解放区 作用:使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大 别 山
(3)1948.9—1949.1 决战阶段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国民党方面
共产党方面
430万人
130万人
有美国援助建立的 基本上是“小米加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统编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二、课程课时2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本课题是高中政治必修1统编版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教材主要围绕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展开。
首先阐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提供历史背景。
接着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阶段和标志性事件,如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时期的斗争情况。
最后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关键因素以及对中国社会和世界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四、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学生通过学习,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增强对党的认同和拥护。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认同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2.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事件的能力,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以及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应对策略。
3.法治意识通过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相关法治探索实践,使学生初步树立法治意识,认识到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4.公共参与激发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相关探究活动,提高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包括重要事件和阶段划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伟大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深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和战略决策的重要性。
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1.课的类型:新授课2.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理论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关键问题,激发思维和表达能力。
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相关内容,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战略决策等内容,增强理解能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PPT课件
(政治、经济、军事)
进行全国性战略反攻 军事: 进行与国民党主力的战略决战
向全国进军,结束南京国民政府统治
二、夺取最后胜利
过渡阶段 重庆谈判 与政治协商会议 全面内战爆发 战略防御阶段 粉碎全面进攻 粉碎重点进攻 解放战争
战略反攻阶段 经济: 土地改革 军事: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序幕)
战略决战阶段
最后胜利
二、夺取最后胜利
解放战争时 政治: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期,中共根据 ————————— 形势发展变化, 北平和平谈判 ————————— 制定了怎样的路线、方 针、政策,来赢取新民 经济: 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进行土地改革 (政治、经济、军事)
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进行全国性战略反攻 军事: 进行与国民党主力的战略决战
钟 山 风 雨 起 苍 黄 , 百 万 雄 师 过 大 江 。
七 律 · 人 民 解 放 军 占 领 南 京
第1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在抗日烽火中成长壮大
1、抗战防御阶段
(1)国共再次合作,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思索探究
(2)洛川会议,制定全面 抗战路线 (3)开辟抗日根据地
(4)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抗战防御阶段思索探究2抗战相持阶段3抗战胜利日本投降中共力量发展壮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抗日烽火中成长壮大大1抗战防御阶段2抗战相持阶段3抗战胜利日本投降中共力量发展壮大1国共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3开辟抗日根据地4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发动百团大战2巩固根据地3中共七大召开夺取最后胜利二夺取最后胜利解放战争时思索探究政治经济军事期中共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制定了怎样的路线方针政策来赢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课件4: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归纳·释疑】
第 10 页
1.近代中国一步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1840年鸦片战争,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成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美俄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掠夺了
大量的金银珠宝,还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去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进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1.马列主义传入中国: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_马__克__思__列__宁__主__义___。
第4 页
2.新民主主义革命: (1)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在_马__克__思__列__宁__主__义__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
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封建社会。
2.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第 11 页
(1)中国的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具有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坚固
的封建基础。中国的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
(2)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帝国主义列强不愿
意中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而富强起来。
(3)中国本国资产阶级有自身的局限性,资产阶级政党组织涣散,
3.新中国诞生:
第7 页
(1)时间:_1_9_4_9_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
(2)意义:
①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_人__民__民__主__的伟大飞跃。
②彻底结束了旧中国_半__殖__民__地__半__封__建__社会的历史。 ③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_社__会__主__义__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_根__本__上改变了
第3 页
3.复兴之路: (1)探索复兴之路: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 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 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_社__会__性__质__和中国人民的_悲__惨__命__运__。 (2)选择复兴之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_资__本__主__义__道__路_ 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_繁__荣__富__强__、 人民_幸__福__,必须另辟新路。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十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精品
淮海战役
55万余人
长江以北中 中间突破, 分 下游地区 段聚歼
平津战役
52万余人
___华__北____ 全境
分割包围, 就 地歼灭
3.意义: 基本摧毁了国民党政府的主要军事力 量, 为中国革命的___最__后__胜__利___奠定了基础. 特别提醒: 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时, 国民党军 队的重点进攻尚未被粉碎, 战略反攻的意图之 一就是减轻国民党军队对山东、陕北解放区 的军事压力.
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建立资产
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及失去机遇的原因
• 1. 第一次机遇: 1911年,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 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朝 统
• 治, 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 并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 国, 颁布了《临时约法》, 这是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
特别提醒: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表明统治中 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 但不能表明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 也不能 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结束.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
要点探究轻巧突破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与 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
战役名称 作战部队
战役时间
辽沈战役 东北野战军
1948年9月~11月
中原野战军和华 1948年11月~1949
淮海战役
东野战军
年1月
东北野战军和华 1948年11月~1949
平津战役
北野战军
年1月
战役名称
歼灭和改 编敌人数
解放地区
战略战术
辽沈战役 47万余人 东北全境 ___关__门__打__狗__
• 3.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不断扩大侵 华战争. 制造了一系列的事变. 1935年中日 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为了中华 民族的生存, 国共两党摒弃前嫌, 共赴国难, 实现第二次合作, 取得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 对帝国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北师版历史必修1讲义:第2单元 第1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1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材整理1 内战的爆发1.背景(1)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2)蒋介石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
(3)国共进行重庆谈判。
①目的:蒋介石为争取部署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中共为争取和平,制止内战,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备战的阴谋。
②结果: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
2.标志:1946年6月底,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派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3.初期战况(1)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战争初期,解放军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计划。
(2)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①1947年3月,国民党军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②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
③华东野战军取得孟良崮战役的胜利。
[深度点拨] 内战爆发的必然性①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
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必然要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②国共双方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国民党是“假和平真备战”,中国共产党抱有和平的诚意,但对国民党也有所防备。
③二战后,美国扶蒋反共,助长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
教材整理2 三大战役1.背景(1)经过一年的作战,敌我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2)1947年夏,中共中央实行战略转变,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统治区发起战略反攻,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进一步变化。
2.概况基础。
[误区警示] “革命根据地”“敌后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区别“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
由于。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案教案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学目标: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历程;2.掌握关键事件、人物和理论;3.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中国历史和世界革命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历程;2.关键事件、人物和理论;3.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1.分析探讨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总结各种思潮和力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2.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以回答问题的方式导入本节课的内容:1.请简要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2.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历程(20分钟)1.通过多媒体和图片展示,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历程;2.请学生根据展示的内容,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阶段和关键事件。
三、关键事件、人物和理论(15分钟)1.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理论;2.请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事件、人物和理论的作用和意义。
四、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意义(10分钟)1.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时的图片和历史文献,介绍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意义;2.请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和世界革命的影响。
五、思考与讨论(10分钟)1.学生自由讨论,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a.新中国成立是如何取得的?b.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和世界革命有何意义?2.分组进行小组展示和讨论,总结各种思潮和力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作用。
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1.请学生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学生进行互评和自我评价,思考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拓展延伸:1.让学生选择一个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的人物或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更多细节和背景。
板书设计: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关键事件、人物和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高一政治组一、教学目标1背诵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和中华民族复兴面临的历史任务。
2背诵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原因,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3理解并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4口述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过程,意义。
二、重难点1.重点: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原因,五四运动的意义2.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特点与胜利的意义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回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路,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前所未有的变化?(二)教学过程环节一:教材感知(阅读教材P20-P25,在教材上面诠注下列知识点)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近代以后,和实现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2.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课本p21专家点评)3.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经历哪两个步骤?(p24正文第1段)4.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产生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怎样的历史功绩?(p22-23)5.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p24第1段及专家点评)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p24)7.毛泽东思想怎样创立的?有什么指导作用?环节二:教材延伸(讨论辨别正误,并改正)1.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必要前提。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和组织准备。
()3.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4.鸦片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中国革命的前途是先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再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6.鸦片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7.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复兴面临的历史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社会主义。
第三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024年新高一政治暑假精预习课程(统编版)
第三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学习目标】1.结合史实,明确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明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承担这个历史重任;2.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基础知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一)革命背景(1)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2)近代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②二者的关系:前者为后者创设条件、开辟道路。
中国革命的步骤:①第一步:民主革命(1840——194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作用: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②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年)作用: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4)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②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帝国主义不允许走③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封建势力不愿意走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民族资产阶级先天不足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伟大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8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胜利(共17张PPT)
探索
概况
意义
中 国 中共一大,上海。内容:奋 中 国 革 命 面 貌
共 产 斗目标—推翻_资__产__阶__级__政_权, 焕然一新。
党 的 建 立 _无__产__阶__级__专_政, 实 现
成立 _共__产__主__义___;中心任务—领
导 工__人__运__动____ 。 选 举
__陈__独__秀____为中央局书记。
4)对于今天来说,有何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1)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2)两党可以通过谈判,进行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进入甘肃。
3、列举长征中的两次会师:名称、时间、地点、会师部队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在陕北吴起镇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
考点感悟
(1)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忧国忧民、敢于斗争 的爱国主义精神。
(2)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敢于战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 神;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
3、严复: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主张:他认要救为国,只有效法
西方,推行维新改革他第一部译著《天演论》影响最大。 本书体现的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意义: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3、“国共关系”
1)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国共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A.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B.改革开放总窗口
C.敌后抗日根据地
D.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第2题抓住关键词“井冈山市”、“红色旅 游”即能选出正确答案:D.第一个农村革 命根据地。
【例题分析】
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 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这段话最有可能 描述的是( )
第十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
第十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
它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从此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新中国的诞生,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范围的建立和巩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这一天下午,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他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人民解放军三军受阅部队迈着威武雄壮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前。
群众游行的队伍高举红旗,纵情欢呼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的诞生。
开国大典之前,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等。
中央人民政府和政务院机构负责人包括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海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等许多方面的优秀代表人物、知名人士和专家,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
新中国成立后,领导和组织这场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政的党,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政权的重任,党的各级组织和人民军队,在建立新国家的工作中表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令人耳目一新。
人民政府有效地开展工作,将全国人民迅速地组织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其他各种组织里。
全国各族人民革命热情高涨,广大工农劳动群众以翻身作主人的崭新面貌,在战争废墟上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欢欣鼓舞,踊跃参加革命工作。
许多身处海外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如李四光、华罗庚、老舍等辗转返回祖国参加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40
鸦片战争
1919 五四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
1949
新中国成立前
新民主主义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不同 领导阶级 旧民主主义革命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中共) 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革命前途 资本主义
~1949年 1月
各个击破
平津 1948年 战役 11月
~1949年 1月
瓮中捉鳖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北平谈判
背景:①战场上的大溃败,迫使蒋介石在1949年元 旦发出“求和”声明。 ②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③为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中国共产党提 出了和平谈判的条件。 结果: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谈判,双方达 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 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进行战略进攻
中
共
1947年6月—1948年8月
国民党
力量削弱,被迫实行重点防御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 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 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 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战略进攻:
1974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进 攻序幕。
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示意图
(2)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展开,先后歼灭黄百韬 和杜聿明集团军。 (3)平津战役 ①部队:东北和华北解放军。 ②傅作义率军投诚,北平和平解放。 (4)意义: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为中国 革命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大战役简况表
战役 时间 名称
辽沈 战役
1948年 9-11月
作战部队和 指挥员
2.渡江战役
时间:1949年4月21日。 结果:1949年4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进军全国。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三)胜利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四)伟大历史意义: 1、国内: ①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受压迫、受奴役 主人 ②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国家 开始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 2、国际: ③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 会主义的力量。
(1)第一年(46.6—47.6):防御,粉碎国民党进攻
(2)第二年(47.6—48.8):进攻, (挺进大别山……) (3)第三年(48.秋开始):决战,(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国民党拥有经济、军事绝对优势,为何迅速败亡?
①参加重庆谈判 ②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争取和平民主
中 共
1945年8月—1946年夏
四、抗日战争(1937—1945)
五、解放战争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1945—1949) 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 迫切需要的是什么?
和平、民主
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1945
思考: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各派力量的态度如何?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国社会政治斗 争的焦点是什么?
国内人民: 渴望和平、民主 美国: 积极帮助国民党抢夺胜利果实 蒋介石: “假和平、真内战” 中共: 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主要矛盾:由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国民党反动派与 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政治斗争的焦点: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的斗争。
一、内战的爆发
1.战争背景 重庆谈判
(1)原因 ①蒋介石为争取部署内战的时间;(“假和平,真内 战”) ②中共为争取和平。 《双十协定》 (2)成果: 1945年10月10日,双方签订《双十协定》(内容) (3)不足: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 达成协议。
365万人
280万人
决战时机已经到来 130万人
1946年6月
1948年秋
三大战役意义:
辽沈战役(锦州)
平津战役(北平)
淮海战役歼敌最多(徐州)
辽沈、淮海、 平津三大战 役,国民党 军队的主力 基本消灭, 为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胜 利奠定了基 础。
三大战役
战略决战
(1)辽沈战役 ①部队:东北解放军。 ②战况:先占锦州,围困长春,攻占沈阳。 ③战果:解放东北全境。
谈判地点 重庆桂园
一、内战的爆发
2、政协会议
(1)时间:1946年初 (2)地点:重庆 (3)内容:共商和平建国,实现政治民主化 (4)成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二、内战的经过 人民解放战争 (1946--1949)
1、抗战胜利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2、三年解放战争:
共产党战略战术: 战略上藐视敌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战术上重视敌人,“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依据:国民党不得人心 结果: 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946.6-1947.6)
解 放 战 争 防 御 阶 段
山 东
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 全面进攻被粉碎
几个月后,重点 进攻被粉碎
国民党
坚持内战和独裁方针。假和平、真内战
全面内战爆发,中共采取正确的 方针,人民军队粉碎国民党的全 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中 共
1946年夏—1947年6月
国民党
对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敌众我寡)
国民党方面 共产党方面
军队数量
装备情况
430万人
130万人
有美国援助建立的空 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 军和物资。 没有外国的接济。 全面内 战爆发
④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
思考: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 经验。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走由新民主主义 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4)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5)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两翼牵制 三军配合
延安
西 安
刘 太岳兵团 邓 大 军 豫 皖 苏 大 别 山
孟良崮
华东解放军
豫陕鄂
武汉
南京
进行战略决战连续发动三大战役。国民 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渡江战役,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中
共
1948年9月—1949年4月后
国 民 党
负隅顽抗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430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东北解放军 林彪 罗荣桓
中原解放军 华东解放军 刘伯承 陈毅 邓小平 粟裕 谭震林 东北解放军 华东解放军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战役特点
关门打狗
战果
解放东北,歼灭 和改编敌人47多 万人。 解放长江以北中 下游地区,歼灭 和改编敌人55万 多人。 解放华北全境, 歼灭和改编敌人 52万多人。
淮海 1948年 战役 11月
联系(共 本质上都是反帝反封建的 同点)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最根本的区别是:领导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一、五四运动和党的创立(1919—1923)——序幕
二、国民大革命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4—1927) 三、国共十年对峙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7—1937)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