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字的用法

合集下载

四字成语什见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四字成语什见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四字成语什见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博见洽闻、见始知终、见几而作、见危授命、情见于色、牵衣肘见、见弹求鹗、开门见山、硁硁之见、见哭兴悲、管窥之见、了不可见、显而易见、所见略同、恨相见晚、浅闻小见、见微知着、一见锺情、管见所及、一字见心、见死不救、识微见远、见噎废食、寡闻少见、掣襟肘见、洞见肺腑、见貌辨色、捉襟肘见、捉衿见肘、眼错不见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对簿公堂:在公堂受审。

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熟能详:听得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耳提面命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繁文缛节: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也说繁文缛礼。

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方枘圆凿形容格格不入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

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工作。

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

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含讥讽意)风驰电掣: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

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否极泰来:坏的到了尽头,好的就来了。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失了。

高谈阔论: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隔靴搔痒比喻说话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

耿耿于怀:对某些事总记在心里,形容心存怨恨。

(一般指自己对某些事不满)功败垂成:在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

(多含惋惜意)狗尾续貂:泛指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多指文艺作品。

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一下子投做赌注,企图最后得胜。

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

瓜田李下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挂一漏万:形容列举不全,遗漏很多。

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见仁见智【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

见仁见智【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

见仁见智【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成语名字】见仁见智【汉语拼音】jiàn rén jiàn zhì【成语解释】对同一件事,每个人看法各异。

语本《易经.系辞上》。

【成语典故】《易经.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成语注解】1、知者:有智慧的人。

知,同“智”。

2、知:音ㄓˋ,智慧,同“智”。

3、鲜:少。

【成语出处】1、明.黄道周《榕坛问业.卷一一》:“某云:『中人认得上语,便是上人;上语落在中人,不失中语也。

性道文章,随人略领,见仁见智,何必齐观!』”2、清.程廷祚《大易择言.卷一三.复卦》:“论复之为卦一阳处乎极下,而动体已萌。

……两家各执其是,不无见仁见智之弊,当以石涧之论折衷之。

”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七二.集部.别集类二五.东岩集》:“至其论《中庸》分八节,独不用朱子之说,则见仁见智,各有所得。

”4、明.黄道周《榕坛问业.卷二》:“中人认得上语,便是上人;上语落在中人,不失中语也。

性道文章,随人略领,见仁见智,何必齐观。

”5、清.程廷祚《大易择语.卷一三.复卦》:“论复之为卦,一阳处乎极下,而动体已萌。

......两家各执其是,不无见仁见智之弊,当以石涧之论折衷之。

”【成语用法】语义说明形容对同一件事,每个人看法各异。

使用类别用在“看法不同”的表述上。

【见仁见智造句】1、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外星人?这个问题见仁见智,难有定论。

2、在研讨会上,大家对此议题的看法见仁见智,讨论得十分热烈。

3、这个问题不一定有正确答案,大家不过见仁见智,各抒己见罢了!4、讨论问题时,由于每个人的观点和立场不同,见仁见智的现象是常有的。

5、对于彩券的发行,是否会影响社会风气的问题,各方见仁见智,难有定论。

6、我们为求慎重,应该多方采纳各界见仁见智的看法,再来评估政策的可行性。

开门见山【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

开门见山【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

开门见山【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成语名字】开门见山【汉语拼音】kāi mén jiàn shān【成语解释】一开门就见到对门的山峦。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接了当,一开始就进入正题。

※语或出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

△“开宗明义”【成语典故】※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

【成语出处】1、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

”(源)2、《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举起双拳,先在他面门前一幌,这叫作『开门见山』,却是个花着儿。

”3、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三.词曲部.格局》:“予谓词曲中开场一折,即古文之冒头、时文之破题,务使开门见山,不当借帽覆顶。

”4、《歧路灯.第二回》:“说话要开门见山,谭兄之意,欲以世兄读书之事,烦潜老照管哩。

”【成语用法】一、语义说明一开门就见到山峦。

使用类别用在“景致美好”的表述上。

【开门见山造句】1、这所房屋,开门见山,开牖见水,环境优美。

2、住在这里,最令人心醉的就是开门见山,与陶渊明更有把酒东篱的心契。

二、语义说明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一开始就进入正题。

使用类别用在“言谈直爽”、“直入主题”的表述上。

【开门见山造句】1、这个问题,咱们今天不妨就开门见山地谈个明白。

2、我是个直肠子的人,说话向来开门见山,直言无讳。

3、我不习惯听人说话拐弯抹角,您就开门见山说明来意吧!4、写作论说文,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破题,也是常见的技巧。

5、苏洵的〈六国〉采用开门见山的破题方式,显得简洁有力。

6、事不宜迟,请你开门见山地说出自己的意思,不要绕弯子。

7、既然大家都是多年老友,我就开门见山地说明来意,不再客气了。

8、这部小说用开门见山的笔法写成,一开始就把主角的个性和盘托出。

9、你如果有什么高见,就请开门见山地说出来,别再拐弯抹角,浪费口舌了。

10、他的演说开门见山切入主题,鞭辟入里;你的讲评画龙点睛,为他增光不少。

含有见的四字成语

含有见的四字成语

含有见的四字成语显而易见、见死不救、拨云见日、重见天日、视而不见、司空见惯、可见一斑、见微知著、不见天日、见异思迁、捉襟见肘、相形见绌、立竿见影、真知灼见、明心见性、见义勇为、数见不鲜、一见钟情、囿于成见、各抒己见、层见叠出、图穷匕见、远见卓识、开门见山、少见多怪、一针见血、一般见识、屡见不鲜、见机行事、相见恨晚固执己见、先见之明、见风使舵、世俗之见、兵戎相见、见怪不怪、自寻短见、见利忘义、见钱眼开、一见如故、见多识广、各持己见、捉贼见赃、所见所闻、管窥之见、博见洽闻、洞见肺腑、情见于色、掣襟肘见、硁硁之见、牵衣肘见、浅闻小见、所见略同、赤诚相见、箪豆见色、见弹求鹗、览闻辩见、一字见心、肤见谫识、得见青天老成之见、了不可见、敬陈管见、区闻陬见、见哭兴悲、识微见远、眼错不见、浅见寡闻、管见所及、书生之见、略见一斑、见佛不拜、僾见忾闻、见弃于人、畛域之见、神龙见首、榆枋之见、瓮天之见、见素抱朴、见势不妙、开口见胆、看生见长、见兔放鹰、见机而作、一隅之见、了无所见、羞面见人、见不逮闻、瑕瑜互见、寡见鲜闻相见无日、见猎心喜、见可而进、喜见于色、见经识经、时隐时见、冥眗亡见、累见不鲜、噬不见齿、时见一斑、惊见骇闻、影响之见、亲眼所见、意见言外、老成见到、见善必迁、妇人之见、刍荛之见、海枯见底、独出己见、情见乎辞、门户之见、水清石见、见鞍思马、儿童之见、独见之虑、短见薄识、尸居龙见、见精识精、披云见日浅薄易见、见小暗大、见仁见智、吹糠见米、相见以诚、以小见大、见性成佛、见豕负涂、梦见周公、不见圭角、喜闻乐见、大有见地、区区之见、促襟见肘、见所未见、见世生苗、因小见大、见卵求鸡、小中见大、见风是雨、见财起意、曝书见竹、原始见终、冗不见治、见缝插针、家见户说、士穷见节、见墙见羹、单见浅闻、情见势竭饫闻习见、以诚相见、踵决肘见、燕雀之见、饫闻厌见、一见倾心、肝胆相见、见端知末、不著见效、饿虎见羊、秋扇见捐、苍蝇见血、独见之明、殚见洽闻、一见倾倒、开心见诚、旁见侧出、洞见古今、见惯不惊、洞见症结、见兔顾犬、井蛙之见、八面见光、不见舆薪、见棱见角、乡曲之见、我见犹怜、远见明察、了了可见、白天见鬼目知眼见、见雀张罗、见事生风、各抒已见、察见渊鱼、浅见薄识、不见经传、一孔之见、见时知几、见贤不隐、因难见巧、明见万里、独得之见、如见肺肝、经多见广、疑贰之见、目不见睫、开心见肠、路见不平、情见势屈、见贤思齐、先入之见、间见层出、素见成事千闻不如一见:指听得再多还不如亲见更为可靠。

见字开头的成语(jian),第一个字是jian见的成语

见字开头的成语(jian),第一个字是jian见的成语

见哭兴悲 jiàn kū xīng bēi解释:见别人哭泣而引起自己悲伤。

指产生同情心。

见始知终 jiàn shǐ zhī zhōng解释:指看见事物开始阶段就能预见到它最终结果。

见危致命 jiàn wēi zhì mìng解释: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生命。

同“见危授命”。

见惯司空 jiàn guàn sī kōng解释:指经常看到,不足为奇。

见义必为 jiàn yì bì wéi解释:指看到正义事情就去做。

见几而作 jiàn jīér zuò解释:几:苗头;作:行动。

指发现一点苗头就立刻采取措施。

出处:《周易·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举例:富春子见似道举动非常,惧祸而逃,可谓~者矣,★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十二见小暗大 jiàn xiǎo àn dà解释:指小事清楚,大事糊涂。

出处:《孔子家语·五仪解》:“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不知其所执,此则庸人也。

”见义敢为 jiàn yì gǎn wéi解释:看到正义事,就勇敢地去做。

同“见义勇为”。

出处:宋·曾巩《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为吏明悟敏捷,见义敢为,不少屈以求合。

”举例:庄重寡言笑,~。

★《明史·伍骥传》见物不见人 jiàn wù bù jiàn rén解释:只看到事物,看不见人。

指片面强调物质条件,看不到人主观能动作用。

见利思义 jiàn lì sī yì解释: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出处:《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举例:财利迷心,人情世态,~,于君无愧。

01361998甲骨文中的见与视

01361998甲骨文中的见与视

甲骨文中的見與視裘錫圭提要:殷墟甲骨文中既有字,又有字,所从人形有跪坐與直立之異,舊皆釋為“見”字。

張桂光在八十年代指出二者實為兩字,前者為“見”,後者應為“望”之異體。

新出荊門郭店楚墓竹簡《老子》中,“視”作,“見”作,可知甲骨文“”字當釋“視”。

釋此字為“視”,有關卜辭可以講通。

西周金文中“目”下作立人形之字亦應釋為“視”,這從文例上也可以看出來。

關鍵詞:見視獻望視日郭店楚墓竹簡殷墟甲骨文中既有字,又有字,前者“目”下人形是跪坐的,後者“目”下人形是直立的,通常把二者都釋作“見”字(見《甲骨文編》367-368頁“見”字條)。

張桂光在八十年代提出了它們應該是兩個不同的字的看法。

他指出這倆個字的辭例有別,“可確證爲見字的‘其來見王’,‘不其來見王’,‘印啟,不見云’(引者案:此條似出《合》20988,原辭應釋爲“戊戌卜:其陰印?翌己 不見云。

”)等,見字都作不作,在稍覺相似的‘方’與‘方’諸例中,作‘方’的幾乎前面都帶‘乎’或‘令’,作‘方’的則無一帶‘乎’或‘令’的”。

他認爲“乃是的異文,以釋‘望’爲妥”,其主要證據是“ “也有从橫目作的”(轉引自《甲骨文字詁林》606-607頁)。

姚孝遂在《甲骨文字詁林》0625“見”字條按語中說:卜辭“”與“”形體有別,用法亦殊。

“”可用作“獻”,“”則不能。

但其餘則可通用。

卜辭二者似已出現合併之趨勢,今姑並列(609頁)。

又在0626“見”字條按語中說:考之卜辭,“乘”之“”從無作“”之例。

“”與“”在卜辭均可爲人名,亦均可爲動詞,但二者從不相混。

而“”與“”則可相通,契文“”字从“”與从“”互作可證(611頁)。

姚先生指出“‘’可用作‘獻’(引者按:指“見百牛”、“見新”等例),‘’則不能”,完全正確。

他說這兩個字“可通用”,並未舉出實例,估計主要是指它們都可用爲人名(包括族名),並且都可出現在“方”字或方國名之前而言的。

“”、“”都可用作人名,就跟姚先生所指出的“”、“”都可用作人名一樣,並不足以證明二者爲一字。

2020年全国一卷诗歌《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翻译及其字词释义

2020年全国一卷诗歌《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翻译及其字词释义

2020年全国一卷诗歌详细翻译及解析《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奉和:做诗词与友人相唱和。

次韵:次韵是一个汉语词汇,指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

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

也叫步韵。

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如黄鲁直《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清洛思君昼夜流。

北归何日片帆收?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住州。

飞雪催盘胜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

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关于次韵诗之始,前人数有始于唐代元稹、白居易之说。

如宋人程大昌《考古编·古诗分韵》谓:“唐世次韵,起元微之、白乐天。

”张表臣《珊瑚钩诗话》讲得更为具体:“前人作诗,未始和韵。

自唐白乐天为杭州刺史,元微之为浙东观察,往来置邮筒倡和,始依韵。

”清人赵翼《瓯北诗话》也持此论。

至近代陈声聪《兼于阁诗话》仍称:“诗次韵,始于唐之元、白、皮、陆,而盛于宋之苏、黄。

”今人卞孝萱先生《唐代次韵诗为元稹首创考》进而考证出次韵诗系元稹首创,并云创始时间为元和五年(810年),创始之作为元稹在江陵府所作《酬乐天书怀见寄》等五首。

实则元、白之前,大历十才子中的卢纶、李益之间便有次韵相酬之作。

李益有《赠内兄卢纶》诗:“世故中年别,馀生此会同。

却将悲与病,来对郎陵翁。

”(《全唐诗》卷283)卢纶和诗《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为:“戚戚一西东,十年今始同。

可怜歌酒夜,相对两衰翁。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4次韵,亦称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关于见笑见谅见背中见字的意思及用法

关于见笑见谅见背中见字的意思及用法

关于见笑见谅见背中见字的意思及用法文言文中“见”字有两种解释:一是“我”,一是“被”。

这两种,本人都不认同。

现在,本人来补充些诸位都没有讨论过的东西。

先请思考:1、如果说“见”的意思是“我”,《庄子》“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理解为“我常笑话我于大方之家”,通吗?《史记》“屈平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理解成“屈平信而疑我”,通吗?2、为什么“见笑”的“笑”应作“笑话”的“笑”理解,而不能作表示友好的“微笑”的“笑”理解?3、“见讥”、“见谅”、“见疑”等词中,“讥”、“谅”、“疑”等字,都是对说话人的否定,为什么没有“见尊”、“见敬”这类词存在呢?有表示积极意义的“见~”吗?有。

见赏王安石《石竹花》诗之二:“车马不临谁见赏,可怜亦解度春风。

”见赐《镜花缘》第六十回:“莫非此处另有甘泉,何不见赐一盏?”见爱《晏子春秋·外篇下四》:“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

”欧阳修《与王懿恪公书》:“亲朋见爱,何以为教。

”可是,以上三例真的是表示积极的意思吗?王安石说,谁来赏识赏识我?枝兰音说,谁能赐给我一杯酒?晏子、欧阳修说,多么荣幸,终于有人来爱我了!全是可怜兮兮的样子。

还有一个:见教司马相如《上林赋》:“鄙人固陋,不知忌讳;乃今日见教,谨受命矣。

”是把对方尊为老师。

以上四例,都有个共同的前提:下级对上级、卑者对尊者。

其实,“见~”多是在朋友之间使用的,由于它有“下级对上级、卑者对尊者”的意思,用在朋友之间表示谦辞。

就像古人自称“在下”,并不代表自己真的就在下面。

朋友之间送礼物,受礼者说“见赐”,对自己来说,是谦虚;对对方来说,是尊重。

暗含的意思是你位尊,我位卑。

真的上级接受了下级的礼物,绝无说“见赐”、“见赏”的道理。

所以,断不可能有“见尊”、“见敬”这种词存在。

这就不是谦逊,而是矫情了。

以上不是在下瞎掰,《仪礼》里讲得很清楚。

《儀禮·士相見禮》:某也,願見無由達。

《註》:凡于尊曰見,敵而曰見,謙敬之辭也。

“见”字文言用法探析

“见”字文言用法探析

“见”字文言用法探析作者:文战华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3年第03期高中教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天可怜见林冲!”(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课本中对“可怜见”的解释是“向人乞怜的词,就是‘可怜’”。

那么“见”字的解释是什么,课本中没有做出明确的解释,我认为这是不准确的。

我们有很多学生甚至老师把“见”字理解成为“我”的意思,“见”字确实也有“我”这个义项,“天可怜见林冲”解释为“老天爷可怜我林冲!”,语意上看似通顺的,也符合我们现在的口语习惯,但是这样解释也是错误的。

还有,高中教材《孔雀东南飞》中有“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叮咛,结誓不别离。

”(人教版必修二),《陈情表》中“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人教版必修五),这些“见”字很多学生也难以理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见谅”、“见笑”、“见怪”、“见怜”、“见恕”等词,这些“见”学生难以准确掌握。

究其原因,是我们学生甚至老师对“见”字的文言用法没掌握造成的。

“见”作为文言中一个常见的词汇,它主要有如下几种用法:一、有“推荐、介绍”的意思,如“初豹见宗鲁于公孟,为骖乘焉。

”(《左传·昭公二十年》)二、有“打算、拟议”的意思,如“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李贺《南园》诗之七)三、加在动词前表被动,解释为“被”,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人教版教材必修四)。

现代汉语中也有“见笑”一词,可理解成“被人笑话”的意思。

四、加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翻译为“自己、我”,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君既若见录”、“府吏见叮咛”、《陈情表》中的“慈父见背”等“见”字都解释为“我”的意思;又如“及得富贵,以百金偿之,遍报诸所尝见德者。

”(《史记·苏秦列传》)中的“见德者”是“对自己有过恩德的人”的意思。

现代日常交际中的“见怪”、“见谅”、“见恕”等词中的“见”也是“我”的意思。

未见其术的见的用法

未见其术的见的用法

未见其术的见的用法“未见其术”的“见”字,是指“看到”、“认识到”的意思。

它的用法很特别,常常与“未”、“不”、“不曾”、“从未”等否定词连用,表示“没见过这样的技巧或方法”。

而且,“未见其术”的“见”字,读音和“鉴”字相同,也有“鉴别、辨别”的意思,所以说,这个词汇既有“不懂得一门技能”的意思,又有“识别出真伪、好坏”的意思。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未见其术”的具体用法。

1. 未见其半“未见其半”,意思是“没见过一半”。

这个词语常用来形容某样东西非常神奇、非常高超,令人惊叹不已。

比如说,你看到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魔术师,他可以把鸽子变成兔子,把兔子变成鳄鱼,让你目瞪口呆,这时候你就可以说,“这个魔术师真是厉害,我未见其半啊!”2. 未见其能“未见其能”,意思是“没见过它的本事”。

这个词语常用来形容某个人或某种事物很有潜力,但是尚未展现出全部的实力。

比如说,你看到了一个很有天赋的小孩,他只是在学校里表现得比较普通,但你相信他未来一定会有很大的成就,这时候你就可以说,“这个小孩真是有潜力,我觉得他未见其能啊!”3. 未见其长“未见其长”,意思是“没见过它的长处”。

这个词语常用来形容某个人或某种事物的优点还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

比如说,你看到了一个很有才华的音乐家,他的演奏水平很高,但是还没有被大众所认可,这时候你就可以说,“这个音乐家真是有实力,我觉得他未见其长啊!”4. 未曾见过“未曾见过”,意思是“从来没有见过”。

这个词语常用来形容某个人或某种事物非常罕见,很难得到。

比如说,你听说了一种很神奇的草药,可以治疗很多疾病,但是你从未见过这种草药,这时候你就可以说,“这种草药我未曾见过,不知道是否真的有这么神奇。

”5. 未见其效“未见其效”,意思是“没见过它的效果”。

这个词语常用来形容某种方法或技巧尚未被验证,不确定是否有效果。

比如说,你听说了一种减肥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减掉很多体重,但是你不确定这种方法是否真的有效,这时候你就可以说,“这种减肥方法我未见其效,不知道是否可行。

见字的用法和例句

见字的用法和例句

见字的用法和例句见字的用法:用作名词时表示看法,见解。

由本义引申,“见”又有接触、遇到的意思,也有看得出,显得出的意思,还有会见、见面的意思。

呈现的意思本由“见”表示,后改用“现”字。

“见”在古汉语中也用作助词,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例句:《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扩展资料”见“字有两个读音,分别为jiàn和xiàn。

用法如下:一、作动词(1)遇见;碰见。

如: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

”译:儿童碰见我不认识我。

(2)拜见,谒见;又指会见。

如:《战国策·齐策一》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见威王。

”译:于是,邹忌上朝廷拜见齐威王。

(3)召见;接见。

如:西汉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译: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

(4)知道;懂得。

如:宋代陆游的《示儿》:“乃翁见事可怜迟。

”译:于是老翁懂得事情那么迟。

(5)听见;听到。

如:清代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总不许见哭声。

”译:总是不停听到哭声。

二、作名词(1)看见的东西。

如:北宋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其奇。

”译:进去越深入,那么进去里面就更困难,但所看见的东西就越奇特。

(2)见解、见识。

如:元末明初罗贯中的《失街亭》:”汝真女子之见。

”译:你真是女子般的见识。

三、作副词(1)用在动词前,表被动,译为“被”。

如:西汉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译: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毁谤,能没有怨恨吗?(2)副在动词前,表示说话人自己,可译为“我”。

如:《玉台新咏》中的《孔雀东南飞》:“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译:你既然如此记念我,那么过不多久就希望你来(接我)。

四字成语知什么见什么

四字成语知什么见什么

四字成语知什么见什么见多识广jiàn duō shí[释义] 识:知道。

看到的多;知道的广。

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语出]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倒胜十倍。

”[正音] 识;不能读作“zhì”。

[近义] 博学多才博古通今[反义] 一孔之见孤陋寡闻[用法] 含褒义。

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博闻强志”;都含有“见识广”的意思。

不同在于:①同样表示见识广;~偏重在资历深、经验多;也用于口语;“博闻强志”;偏重在知识面广博;只用于书面语。

②“博闻强志”含有“记忆力强”的意思;~没有。

[例句] 他走南闯北;~;遇事沉着镇定。

知足常乐、一叶知秋、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冷暖自知、知法犯法、见微知著、迷途知返、不知不觉、不知所措、真知灼见、不得而知、知无不言、自知之明、恬不知耻、知己知彼、知遇之恩、一知半解、不知所云、明知故犯、温故知新、知易行难、众所周知、先知先觉、知难而退、知人论世、落叶知秋、知人善任、妇孺皆知、一无所知见微知著jiàn wēi zhī zhù[释义] 微:微小;著:明显。

看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语出] 《范子》:“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少而明;学阴阳;见微知著;其志沈沈;不肯自显;天下莫知。

”[正音] 著;不能读作“zhuó”。

[辨形] 微;不能写作“徽”。

[近义] 原始见终因小见大[用法] 指从事物的苗头可以推断其发展趋势并认识问题的实质。

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连动式。

[例句] 明智的人善于~;从而做出科学的论断;于是便成了所谓的未卜先知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见义勇为【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

见义勇为【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

见义勇为【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见义勇为这个成语相信没有人不知道它的意思了吧,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就是倡导我们要见义勇为,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比较和谐,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成语的具体的用法吧。

【拼音】jiàn yì yǒng wéi【典故】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释义】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勇于做好事【结构】连动式【相近词】急公好义、挺身而出【反义词】袖手旁观、见利忘义、见义不为【同韵词】涕泪交垂、言出法随、裘马轻肥、靖谮庸回、京兆画眉、恕不奉陪、怒目睁眉、衔尾相随、鼓破众人捶、脑满肠肥、......【年代】古代【灯谜】参观抗联事迹【英语】seewhatisrightandhavethecouragetodoit【日语】義(ぎ)に勇(いさ)む【法文】accomplircourageusementcequ'onvoitêtredesondevoir 【语文同步】年二十左右,能言善辩,见义勇为,有年轻人爱管闲事之美德。

丁西林《三块钱国币》高中四册·课文·12【成语故事】1993年8月,济南军区某部中士徐洪刚探亲期满乘车返队,在车上遇到几个歹徒在调戏一个女青年,并肆无忌惮耍流氓,徐洪刚这时立即见义勇为,毫不犹豫上前制止,被歹徒连刺多刀,他顽强地追赶歹徒,被授予英雄称号【示例】见义勇为真汉子,莫将成败论英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其它使用】◎ 通过公开处理会,使广大群众了解了犯罪分子的罪行,激发了对犯罪分子的愤恨,增强了防范意识,涌现了一批见义勇为、敢于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积极分子。

◎ 社区和居委会最好能深入见义勇为者的家庭,帮他们找到一条谋生致富之路。

◎ 二龙和几个民兵骨干一出去就是百十里地,把附近几个山村的见义勇为的民兵、猎户都串连到了。

见的组词和偏旁

见的组词和偏旁

见的组词和偏旁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见(jiàn)的组词和偏旁“见”是一个常见的汉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非常高。

它虽然只有两个笔画,但是可以组成很多有意义的词语,给我们的语言丰富了词汇,让我们的交流更加丰富多彩。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与“见”有关的一些组词和偏旁。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一些由“见”组成的词语。

比如“见面”,就是两个人相遇的意思。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见面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同事同学,都需要见面才能进行交流。

再比如“见证”,就是目击并记录事情的过程。

见证通常是指在法律上或者道德上的证据,它是对某件事情的确认和证明。

再比如“见解”,就是对某个问题或者事情的看法和意见。

每个人对同一个事情的看法都是不同的,所以见解也就千差万别。

除了以上提到的词语,还有很多其他与“见”有关的组词,比如见面、见证、见解、见识、见闻、见习等等。

这些词语表达了“见”的不同含义和用法,丰富了我们的词汇量,提高了我们的表达能力。

除了组词外,我们还可以从偏旁来探讨“见”的含义和用法。

在汉字中,“见”是一个常见的偏旁之一,它在很多汉字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观”、“视”、“践”、“贯”等等,这些汉字都有着“见”偏旁,意思也都与“看”、“见”相关。

“见”在这些汉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承载着“看”、“见”的含义。

“见”的偏旁还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和理解一些汉字的意思。

“观”这个字就带有“看”的意思,而“观”这个字又经常出现在与“见”相关的词语中,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见”的偏旁来理解“观”的含义,记忆这个字的用法。

“见”的组词和偏旁对我们的语言学习和理解汉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探讨“见”的组词和偏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字的意思和用法,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注意和探讨汉字的含义和用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本文总字数】398【本文用时】18分钟【关键词】见组词、见的偏旁第二篇示例:见字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汉字,同时也是许多汉字的偏旁部首。

“见”的被动用法的来源与消失

“见”的被动用法的来源与消失

“见”的被动用法的来源与消失“见”的被动用法的来源与消失"见"的被动用法的来源与消失陈晶(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I350007) 【摘要】本文通过考察历史语料,从而分析出"见"字如何从动词演变出被动关系词,而后又是如何渐渐退出被动用法的历史舞台.【关键词】被动关系;来源;消失现代汉语"见"字有两种词性,一为动词,一为助词.动词有六个义项:1.看到,看见:罕,;2.接触,遇到:这种药怕,光;3看得出,显现出:,效;4.指明出处或需要参看的地方:,上;5.会见:接,;6.对于事物的看法:主,.作为助词,有两种用法,1.用在动词前面表示被主要是用于书面语动:,重于当时;2.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教.太田辰夫在《中国语历史文法》中指出,在现代汉语中,"见" 的被动式逐渐不用,即使还残存在现代汉语中,也是只和极少数的动词配合,如"见笑","见怪"等,已经前缀化了.这里"见"的这种用法大概还是一种书面用法,作为助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那么"见"这个字从最初的动词义到被动用法,再到被动用法的逐渐消失,这一过程是怎样的呢? 一,"见"的被动用法的来源《说文解字注》:"见,视也.会意,从目儿.用目之人也."如:《诗?周南?汝坟》:"未见君子."《易经?乾卦》:"利见大人."《礼记?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乐府诗集?木兰诗》:"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列子?汤问》:"见两IJ~JL辩斗."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这些用例的"见"都用如动词. "见"是来自"遭遇"类词汇的被动标记,从受事者立场看,一个被动事件是一种"遭遇",在汉语史上,多个"遭遇"义的动词先后发展成被动标记,如"被,吃",有例如: "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又如:"吃了这两掌."这类动词有个共同的特点,因为它们表示受事者如何感受一个事件(动作),所以开始的时候都是标记动词,有些后来才可以引入施事."见"亦如此."见"在作为动词使用时,"用目之人也",即有一受事者位于"见"后,有"遭遇"义,故有了语法化为被动的可能.在以下的例句中,可以看到它引申出的被动义.《韩非子?主道》:道在不可见.这里的"见"是引申义"观察,知道,了解"."道"是被观察,被了解,所以这里逐渐有了被动的意味.杨树达《词诠》"见"字:"助动词,'自彼加己'之鬲绝卫氏,恐帝长大后见怨王氏也.或释,于此法尤为贴切.云'见'上省去'王氏'或'己'字,'见'可视为'被'."这段话的意思是"见"字可以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这样施受关系就更明显了,无论是"看见"义或 "知道""了解"义,主体的视线都会接触客体,客体都要承受"看"的结果,对主客体来说,都有"遭受"的意味,这时,"见"又由"遇见"义引申为"遭受"义."见"进而可以表示被动,相当于"被".《孟子?梁惠王上》:"不见保."《汉书?李广苏建传》:"见犯乃死."《史记?廉颇蔺相如传》:"诚恐见欺."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悲独见病."又如:见笑于人,见重于时, 见执等.二,"见"的被动用法的消失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见"字的被动语法义的来源.下面通过比较"见"和"为"字句,"被"字句的被动语法义的差异,从而得出"见"字语法义的逐渐消失的原因. 用"为"作助动词,"为"字和被动词之间插入一个关系位名词(注:《现代语言学词典》商务印书馆第一版304.页: "关系语(relative),语法描写用来指一类代词,可在一名词短语内引人一个后修饰小句,进而指引人的整个小句."这里说的关系位名词,是指在"为"字和被动词之间插人的名词, 该名词在句中充当施事者.),这个名词所代表的是施事者. 如:《论语》:不为酒困.《庄子》:道术将为天下人裂.在这两例中,被动词分别是"困"和"裂",施事者分别是 "酒"和"天下人",即这里的关系位名词.这两句话还原成主动句是:酒困(人),天下人裂道术.同样,"被"字句在唐代以后带关系语的被动式越来越多.如:夫子嵇阮留,更被时俗恶.(杜甫《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又如:报导幽人被渠恼.(朱熹《春日》)王力认为:"被"字句带关系语的阶段很重要,因为它为现代汉语的被动式奠定了基础,因为现代汉语的被动式绝大多数是带关系语的."见"字句和"为"字句,"被"字句的不同在于:"为"字,"被"字都能和被动词之间插入一个关系位名词 (施事者),"见"字和被动词之间不能插入一个关系位名词.如:《论语》:"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矣."《苟子》:"君子…见由则恭而止,见闭则敬而齐……小人则不然……见由则兑而倨,见闭则怨而险."在上面的"见"字句中,施事者不能插入到"见"和被动词之间,只能放在句首或不出现,这样"见"字句就缺少了把施事者放于后面,受事者放于句首突出受事的被动语法状态的条件,"见"用于被动而不能突出被动态,不能顺应被动句式的发展趋势,而现代汉语的被动式绝大多数是带关系语的.因此"见"作为被动关系词越来越少,最终只残存于一些词语中,如"见笑""见怪"等.【参考文献】【1】现代汉语词典[MI.商务印书馆,2000:619【2】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90 【3】杨树迭词诠【M1_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27 2010.12尔床文学l119。

四字成语志什么见什么斑

四字成语志什么见什么斑

四字成语志什么见什么斑可见一斑kě jiàn yī bān[释义] 一斑:豹子身上的一块斑纹。

比喻从一点可以推知全貌。

[语出] 清·李汝珍《镜花缘》:“诸如此类;虽未得其皮毛;也就略见一斑了。

”[正音] 见;不能读作“xiàn”。

[辨形] 斑;不能写作“班”。

[近义] 管窥一斑管中窥豹[用法] 一般作谓语。

[结构] 动宾式。

[例句] 韬奋《萍踪忆语》:“他们不但开会的地方经常更动;住的地方经常更动;就是通信的地方也要常常更动的;他们在工作上的技术上的细密;于此~。

"没有什么可见什么结构的四字成语。

含有“可见”的成语:可见一斑、历历可见、了不可见、了了可见、明灭可见1、可见一斑读音:kě jiàn yī bān解释:斑:杂色的花纹或斑点。

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白话释义:这个小伙子也是管中窥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

2、历历可见读音:lì lì kě jiàn解释:历历:分明、清楚。

看得清清楚楚。

出处:宋·洪迈《夷坚甲志·郑邻再生》:“殿前挂大镜,照人心腑,历历可见。

”白话释义:殿前挂大镜子,照人心腑,看得清清楚楚。

3、了不可见读音:liǎo bù kě jiàn解释:了:完全。

完全不能看见。

出处:明·归有光《水利后论》:“求所谓安亭江者,了不可见。

”白话释义:寻找所谓的亭江,完全不能看见。

4、了了可见读音:liǎo liǎo kě jiàn解释:了了:了然,清楚。

清清楚楚,完全可以看得见。

出处:金·元好问《客意》:“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

”白话释义:雪屋灯青客枕孤,眼看清楚看到回家的路上。

5、明灭可见读音:míng miè kě jiàn解释:形容忽明忽暗的意思出处:唐·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字的用法
(一)作实词
1.动词
(1)看到,看见。

如:子见夫子乎?(《荷蓧丈人》)(2)拜见,谒见;又指会见。

如: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
(3)召见,接见。

如: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庄暴见孟子》)
(4)读“xiān”,同“现”。

表现,显露。

如: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哥》)
2.作名词
(1)看见的东西。

如: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其。

(《游褒禅山记》)
(2)见解、见识。

如:入真女子之见。

(《失街亭》)(二)作虚词
1.用在及物动词之前表示被动,相当于“被”,是介词。

如: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想要(把和氏宝玉)给秦国,只怕秦国的十五座城不能得到,白白的被欺骗。

“见欺”即“被欺”。

有些句子中,“见”和“于”搭配起来使用,也表被动。

但是起表被动作用的主要是“于”,
“见”与“于”相照应。

如: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住赵王。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我被见识广博的人笑话。

2.用于及物动词之前,有称代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的作用(称代前置的宾语),而且句中要出现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主动者)。

如:
①“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孔雀东南飞》)——我当初回家时,府吏嘱咐我。

“见丁宁”即“丁宁我”。

②“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同上)这里的“见录”意思即为“记得我”。

③“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我生下来才六个月,父亲便丢下我死去。

这里“见背”即“背我”。

3.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这时的“见”为助词。

如:“见”与“教”“怪”“谅”“告”组成“见教”(指导我)“见怪”(怪罪我)“见谅”(原谅我)“见告”(告诉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