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 (1)
预防医学整理1
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疾病发生和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制定预防措施和对策,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预防医学的特点:1)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侧重于健康人群和无症状病人,2)预防医学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侧重于健康影响因素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研究,,3)预防医学采取的对策具有更为积极的预防作用、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4)重视与临床结合,将疾病预防的理念、措施整合于临床治疗之中三级预防(three levels of prevention)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根本性预防,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有害作用。
如预防接种,环境保护一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主要针对发病早期。
在疾病尚处于临床前期时,“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复发或慢性:普查、筛查、定期检查、高危人群检查、专科门诊三级预防:临床预防,主要针对发病期和康复期。
着眼于康复,力求减轻疾病的不良后果。
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后遗症,防止伤残。
环境:自然、社会环境环境因素的种类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和社会因素。
环境污染源的种类?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性污染、其他污染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种类?急性危害作用、慢性危害作用:非特异性危害作用、慢性疾患、持续性积蓄危害环境污染的特殊危害?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发作用、免疫毒性作用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特征?广泛性、复杂性、多样性、长期性生物富集:是指某些生物从环境中不断摄取污染物,在体内逐渐蓄积和(或)通过食物链作用在各级生物之间传递、转移,使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相当高。
预防医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处理(1)
整理ppt
4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 1.重大传染病疫情 2.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 3.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4.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5.核事故和放射事故 6.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事件 7.自然灾害 8.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整理ppt
5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类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整理ppt
10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 分类
分级响应原则
Ⅰ级由卫生部负责应急响应 Ⅱ级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 Ⅲ级由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
应 Ⅳ级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
整理ppt
11
第一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
理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途径与时限
1.报告途径:建立省、市、县、乡镇、村组 成的监测网,通过网络直报、核实报告、 电话报告三种方式开展监测和报告;
2.报告时限级程序: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人 应当在2h内以电话或传真方式向上级卫生 行政部门报告,同时网络直报;不具备网 络直报的以最快通讯方式报告给指定专业 机构。
水 平2倍以上。 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人,尚未造成扩散。 7.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 8.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9.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10.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11.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 12.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整理造pp成t 我境内人员感染或死亡 8
整理ppt
《预防医学》第1章:环境与健康概论
19:46
污染物(pollutant)
• 一次污染物是指由污染源直接其理化性质 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 二次污染物是指进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 在各种理化因素或生物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理化性状与一次污染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 物。 • 二次污染物往往比一次污染物的毒性更强、 危害更大。
19:46
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19:46
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特点
• • • • 广泛性 长期性 复杂性 多样性
19:46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损害
• • • • 急性危害: 慢性危害 远期危害 间接效应
19:46
急性危害
• 是由于短时间内大量污染物进入人体所引 起的,通常表现为快速、剧烈、呈明显中 毒症状。 • 煤烟型烟雾事件 • 光化学烟雾事件 • 生产事故
19:46
四、环境污染防制对策
• 规划措施 • 工艺技术措施
19:46
谢谢!
个体感受性差异
• 对环境污染物的作用,不同个体的反应性 质与强度不同,个体感受性差异主要取决 于人体健康状况、生理状态、年龄、性别、 遗传因素、营养水平等,决定个体的易感 性。
19:46
多种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
• 1.相加作用(additive action) 。多见于化学结构相近或同 系的化合物,或对机体毒作用机制相近、靶器官部位相同 的化学物质。如大多数碳氢化物的麻醉作用,大部分刺激 性气体的刺激作用都是相加作用。 • 2.协同作用(synergistic action) 如同时接触乙醇和四氯化 碳产生的肝脏毒性明显大于接触其中一种产生的肝损害。 • 3.加强作用(potentiatio)但如果与四氯化碳同时作用于机 体时,可使四氯化碳的肝脏毒性增强。 • 4.拮抗作用(antagonistic action)如金属络合物与金属络合 后减轻金属毒性。
预防医学匹配名词解释(一)
预防医学匹配名词解释(一)预防医学匹配1.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预防医学是指通过采取各种干预措施和预防策略,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的一门医学专业。
其目标是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疫苗接种、健康促进措施等手段,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并降低医疗成本。
2. 匹配(Match)匹配是指根据一定的条件和要求,选择或组合相适应的事物或人员,使之相互协调和适配的过程。
在预防医学中,匹配可以用于指导对个体或人群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以达到最佳的预防效果。
3. 预防医学匹配(Preventive Medicine Match)预防医学匹配是指通过对预防医学专业人员的选拔和分配,将具备相应专业背景和素质的人才配备到合适的预防医学工作岗位上的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是由相关的医学机构或组织负责组织和执行的。
4. 全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全科医生是指具备广泛医学知识和技能,能够为个体和家庭提供全面医疗服务的医生。
他们通常能够进行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在预防医学中扮演重要角色。
5.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分布、发生率、传播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等的科学。
通过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可以为预防医学提供依据,指导相应的干预措施和资源分配。
6. 社区医疗(Community Medicine)社区医疗是指在社区层面进行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的活动。
社区医疗可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疾病筛查、免疫接种等方式,提升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预防医学知识,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7. 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各种干预和宣传手段,增强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关注,促使个体和社区采取积极的行为改变,提升整体的健康水平。
在预防医学中,健康促进是预防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8. 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健康教育是通过向个体和群体提供相关健康知识和技能,引导他们采取适当的行为和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提高健康水平的过程。
预防医学课本练习题(1)(1)
绪论1、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EA、病人B、健康人C、个体D、确定的病人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2、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不包括:BA、分析疾病分布与健康水平的动态变化B、分析疾病分布病制订治疗方案C、研究与制订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D、探讨卫生保健与疾病防治的组织和管理方法E、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3、关于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错误的是:EA、调查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临床观察方法B、实验研究方法包括现场试验与实验室试验C、宏观研究方法与微观研究方法相结合D、使用实验动物的整体或离体实验(实验室试验)称为微观试验E、临床观察、实验动物的整体实验称为宏观研究4、关于预防医学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DA、工作对象侧重于病人B、工作方法侧重于微观研究C、采取的对策更利于治愈疾病D、采取的对策更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E、侧重于疾病发生后的康复5、既属于第一级预防,也属于第三级预防的是:CA、治理环境污染B、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C、体力活动促进D、高血压管理E、脑卒中病人的康复训练6、属于第二级预防的是:A???A、开展宣传教育,提高防病知识以及自我保健B、做好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C、做好婚前检查和优生优育工作D、切断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E、保护环境、防止污染7、疾病类型不同,三级预防策略亦有所不同。
下述疾病在采取第一级预防的同时,还应兼顾第二级和第三极预防的是:BA、细菌性痢疾B、恶性肿瘤C、食物中毒D、职业中毒E、营养缺乏病8、健康观是指人们对健康的看法,关于现代健康观的内涵的叙述错误的是:BA、主要依赖于自我保健与预防措施B、主要依赖于医生与药物C、人力资源的组成部分D、健康权是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实实在在的人权E、不仅长寿,而且有更好的生命质量9、Bruhn等对宾夕法尼亚州意大利人聚集的一个小镇Reseto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个小镇的死亡率比邻镇的死亡率低。
其研究结论是:该小镇人群良好的健康主要是由于他们有紧密联系的社会关系,与其平均主义特征和人们的互助精神有关。
临床执业医师模拟习题-预防医学一
1、预防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人群的健康状况B.环境因素的生物学效应C.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D.人类疾病的预防措施E.改善生活、生产环境,增进人群健康2、预防医学的特点有A.预防的主动性B.预防的普遍性C.预防的超前性和效益的滞后性D.预防的社会性、群众性E.以上都是3、WHO给健康下的定义是A.无病就是健康B.身体各器官结构完好,功能正常C.身体强壮,精神饱满D.没有疾病,身体又不虚弱E.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4、医学史上第一次卫生革命的标志是A.疾病从单纯治疗向群体预防发展B.个体预防向群体预防发展C.个体摄生向治疗与预防相结合发展D.群体预防向社会医学发展E.疾病从单纯治疗向治疗与预防相结合发展5、预防医学以下列哪一项为主线A.环境-人类B.环境-生物C.环境-健康D.环境-生物-健康E.环境-人群-健康6、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A.个体B.群体C.个体和群体D.健康人E.病人7、以下哪项既属于第一级预防,也属于第二级预防A.控烟B.体力活动促进C.高血压管理D.环境有害因素的整治E.脑卒中病人的功能锻炼8、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A.职业病B.心血管疾病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病D.脑卒中E.糖尿病9、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工作属于A.第一级预防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D.第四级预防E.综合预防10、第二级预防是指A.临床期预防B.病因预防C.病残预防D.临床前期预防E.病后预防11、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包括下列内容,除外A.预防为主B.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C.大力发展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D.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E.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2、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A.环境因素B.有害行为、不良生活方式C.卫生服务D.遗传因素E.以上都是13、WHO给健康下的定义是A.无病就是健康B.身体各器官结构完好,功能正常C.身体强壮,精神饱满D.没有疾病,身体又不虚弱E.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14、被称为第一次预防医学革命的是A.环境卫生阶段B.个体预防阶段C.群体预防阶段D.社会预防阶段E.社区预防阶段15、医学模式经历过A.2个阶段B.3个阶段C.4个阶段D.5个阶段E..6个阶段16、环境对机体健康危险度评价步骤不包括A.危害鉴定B.暴露评价C.计量反映关系评价D.危险度特征分析E.评价预防接种效果17、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A.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森林大火B.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洪涝灾害C.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工具D.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地震E.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火山爆发18、不属于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是A.地方病B.传染病C.食物中毒D.职业病E.公害病19、不属于环境污染概念范畴的是A.环境质量变化B.尚未扰乱生态平衡C.由于各种人为原因D.环境组成发生重大变化E.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危害20、下列叙述不对的是A.人类和生物的活动逐渐地并不可逆转地改变着自然环境B.生态系统是人类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并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结合体C.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各个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定和适应的状态D.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E.生态系统中任意环节的生存和发展都以其他环节为前提1、【答案】C【解析】预防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2020年《预防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2020年《预防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一、选择题(1-10每题1分,11-16每题2分,共22分)1.预防医学的对象()A.个体B.病人C.健康人D.确定的群体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2.预防医学是()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B.医学的基础学科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3.生态健康模式是()A.环境-健康B.环境-人群C.环境-生物D.环境-人群-健康E.环境-生物-健康4.预防医学经历了()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传染病B.急性病C.常见病D.慢性病E.血吸虫病8.个体的免疫接种()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E.以上均不是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A.职业病B.心血管疾病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D.脑卒中E.糖尿病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B.创造支持性环境C.强化社区行动D.发展个人技能E.调整社会消费11.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A.预防性卫生服务B.疾病的预防和控制C.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D.社区建设E.妇幼保健和老年保健12.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A.承认人的生物属性B.承认其社会属性C.重视机体的生理活动D.忽视心理活动在疾病中的作用E.致力于寻找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13.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A.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B.从医学整体出发C.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D.提示医疗保健模式的需改革E.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的贯彻1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A.物质环境因素B.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C.各种有害健康的行为D.卫生服务E.生物遗传15.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A.预防为主B.中西医并重C.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D.大力发展城市医院E.加强农村工作16.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A.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B.正确处理疑难病症C.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D.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E.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灾难中恢复二、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1.医学模式2.预防医学3.secondary prevention4.整体健康5.健康促进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3分)()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1)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1、取无菌溶液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1分答案不确定A.用前核对瓶签B.检查药液有否沉淀C.保持瓶盖内侧面无菌D.倒溶液时可不顾及瓶签的朝向E.用后立即盖上正确答案:D2、取无菌纱布的正确方法是1分答案不确定A.用消毒的手指拿取纱布B.戴手套拿取纱布C.用无菌持物钳夹取纱布D.用灭菌换药镊子夹取纱布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3、浸泡无菌持物钳的容器应是1分答案不确定A.大口容器,底部垫纱布B.大口容器,盛用消毒液C.大口容器,盛用消毒液,底部垫纱布D.大口容器,盛用消毒液,底部垫无菌纱布E.盛用消毒液,底部垫无菌纱布正确答案:B4、传染病院应设置在1分答案不确定A.水源充足的地方B.靠近综合性医院C.远离公共场所D.城市中心E.交通便利的地方正确答案:C5、属半污染区的区域是1分答案不确定A.走廊及病区化验室B.治疗室、值班室C.浴室、洗涤间D.病室及厕所E.配餐室与更衣室正确答案:A6、属污染区的区域是1分答案不确定A.走廊B.化验室C.浴室D.更衣室E.库房正确答案:C7、穿脱隔离衣时要避免污染1分答案不确定A.腰带以下部分B.腰带以上部分C.袖子后面D.胸前、背后E.衣领正确答案:E8、隔离衣一般情况下更换时间是1分答案不确定A.6hB.12hC.24hD.48hE.72h正确答案:C9、接触传染病患者后隔离衣应放在1分答案不确定A.走廊,清洁面向外B.走廊,清洁面向内C.病室,清洁面向外D.治疗区,清洁面向外E.办公室,清洁面向外正确答案:A10、肾移植患者应采取1分答案不确定A.严密隔离B.保护性隔离C.呼吸道隔离D.接触隔离E.消化道隔离正确答案:B11、乙型脑炎主要传播媒介是1分答案不确定A.虱B.蚊C.鼠D.螨E.蚤正确答案:B12、破伤风患者须执行1分答案不确定A.床边隔离B.严密隔离C.接触隔离D.保护性隔离E.昆虫隔离正确答案:C13、避污纸的正确使用方法为1分答案不确定A.污染的手取避污纸可掀页撕取B.清洁手取避污纸需他人传递C.从页面抓取D.掀开页面抓取第一页E.随便撕取正确答案:C14、用平车护送伤寒患者摄片,正确的方法是1分答案不确定A.患者更换清洁衣裤后,卧于平车上B.协助患者直接卧于平车上C.将患者床单铺在平车上,协助其卧上D.铺清洁大单于平车上,协助其卧上E.协助患者卧于平车上后,再盖上一条清洁大单正确答案:D15、下列哪项违反了隔离原则1分答案不确定A.斑疹伤寒患者须更衣后才可入病房B.只要做好床边隔离,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可同住一室C.严密隔离患者禁止走出病室D.给同一种病种患者测血压时可不换血压计E.护理消化道隔离病人时,须按病种分别穿隔离衣正确答案:B16、给传染病患者发药,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1分答案不确定A.将备好的药及水壶放在治疗车上B.车下层放盆,内盛消毒液C.协助同一病种的患者服药后,再给另一病种患者喂药D.用过的药杯放在消毒液内浸泡E.全病区发药完毕,按常规消毒药杯正确答案:C17、下列隔离操作中哪项是错误的1分答案不确定A.用过的体温表放于消毒液中B.测脉搏时持手表放入塑料袋内C.操作过程中应用手扶好露出鼻部的口罩D.用避污纸打开床旁桌上的瓶塞灌开水E.用避污纸取回病人用过的药杯正确答案:C18、传染病房使用口罩下述哪项是错误的1分答案不确定A.口罩必须遮住口鼻B.不可用污染手触碰口罩C.不用时不能挂在胸前D.口罩潮湿应立即更换E.护理严密隔离患者后,口罩污染面向内折叠,放置备用正确答案:E19、铺好的无菌盘,在无污染情况下的有效时间是1分答案不确定A.2hB.4hC.6hD.12hE.24h正确答案:B20、无菌治疗巾打开后,未用完其继续使用的有效时间是1分答案不确定A.2hB.4hC.6hD.12hE.24h正确答案:E21、霍乱病人应采取1分答案不确定A.呼吸道隔离B.消化道隔离C.接触隔离D.严密隔离E.保护性隔离正确答案:D22、伤寒病人应采取1分答案不确定A.呼吸道隔离B.消化道隔离C.接触隔离D.严密隔离E.保护性隔离正确答案:B23、一般病室、办公室、治疗室、换药室、走廊等使用的拖把1分答案不确定A.拖把应有明显的标记,严格分区使用B.每次使用后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C.先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剂适量倒在污染地面30min后,用拖把拖干净D.拖把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再洗干净,晾干备用E.应先消毒,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再用水洗干净,然后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悬挂晾干备用正确答案:B24、传染病区使用的拖把1分答案不确定A.拖把应有明显的标记,严格分区使用B.每次使用后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C.先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剂适量倒在污染地面30min后,用拖把拖干净D.拖把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再洗干净,晾干备用E.应先消毒,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再用水洗干净,然后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悬挂晾干备用正确答案:E25、须现配现用的消毒剂是1分答案不确定A.乙醇B.甲醛C.纯乳酸D.苯扎溴铵E.过氧乙酸正确答案:E26、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拮抗作用的是1分答案不确定A.乙醇B.甲醛C.纯乳酸D.苯扎溴铵E.过氧乙酸正确答案:D127、对特殊感染而无保留价值的物品,最彻底的灭菌方法是1分答案不确定A.煮沸消毒灭菌法B.高压蒸汽灭菌法C.燃烧灭菌法D.日光曝晒法E.过氧乙酸浸泡法正确答案:C28、患者出院后,需将其用过的被褥在阳光下曝晒6小时,可达到哪种效果1分答案不确定A.清洁B.消毒C.灭菌D.灭虱E.隔离正确答案:B29、消毒的含义是1分答案不确定A.消除物品上的一切污秽B.消灭除细菌芽孢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C.杀灭物品上的所有微生物D.杀灭物品上的芽孢E.消灭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各种病原微生物正确答案:B30、紫外线灯做空气消毒时,照射时间不少于1分答案不确定A.15分钟B.20分钟C.25分钟D.30分钟E.35分钟:正确答案:D31、下列对保管无菌物品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1分答案不确定A.无菌物与非无菌物应分别放置B.无菌包必须注明灭菌日期C.打开过的无菌包,48小时后必须重新灭菌D.取出的无菌敷料不得再放回无菌容器内E.无菌物品应放在清洁干燥固定的地方正确答案:C32、脱隔离衣的正确步骤是1分答案不确定A.解袖扣、刷手、解领扣、解腰带、脱去隔离衣B.松腰带、系腰带、解袖扣、刷手、解领扣、脱去隔离衣C.解腰带、刷手、解领扣、解袖扣、脱去隔离衣D.松腰带、解袖扣、刷手、解领扣、系腰带、脱去隔离衣E.刷手、解腰带、解袖扣、解领扣、脱去隔离衣正确答案:B33、传染病区中划分为清洁区的是1分答案不确定A.走廊B.浴室C.洗漱室D.化验室E.配餐室正确答案:E34、对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最可靠的方法是1分答案不确定A.留点温度计法B.化学指示管法C.生物测试法D.化学指示胶带法E.化学指示卡法正确答案:C35、可用于浸泡金属器械的高效类消毒剂是1分答案不确定A.0.2%过氧乙酸溶液B.2%戊二醛溶液C.0.5%碘伏D.70%乙醇溶液E.环氧乙烷正确答案:B36、关于无菌技术,以下操作错误的是1分答案不确定A.治疗室要湿式清扫,每日紫外线照射1次B.衣帽要整齐,口罩遮住口鼻,修剪指甲,洗手C.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D.一份无菌物品仅供一位病人使用E.消毒液应浸没持物镊的2/3左右正确答案:E37、使用无菌容器正确操作的是1分答案不确定A.盖的内面朝下,以便放置稳妥B.手抓边缘,以便持物牢靠C.容器内无菌物取出后,未污染物品可放回D.开盖30分钟内盖好,以防污染E.手指不可触及容器内面及边缘,盖的内面朝上正确答案:E38、对芽孢无效的化学消毒剂是1分答案不确定A.70%乙醇溶液B.2%戊二醛溶液C.40%甲醛溶液D.0.5%过氧乙酸溶液E.环氧乙烷正确答案:A39、取无菌溶液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1分答案不确定A.用前核对瓶签B.检查药液有无沉淀C.保持瓶盖内面无菌D.倒溶液时瓶签向下E.用后立即盖上正确答案:D40、肛管煮沸消毒时,操作错误的是1分答案不确定A.先将肛管洗刷干净B.肛管腔内注水,用纱布包好C.冷水时放入D.水沸后开始计时E.在沸水中持续5~10分钟正确答案:C41、无菌盘铺好后,有效时间不超过1分答案不确定A.4小时B.5小时C.6小时D.7小时E.8小时正确答案:A42、为传染病人实施操作时,以下正确的是1分答案不确定A.穿好隔离衣后,可到治疗室取物B.穿好隔离衣后,活动范围不受限制C.穿好隔离衣后,如仅用避污纸接触病人,脱衣后可不洗手D.操作前用物计划周全,以免反复穿脱隔离衣和进行手的消毒E.穿好隔离衣,尚未接触病人时允许手触摸口罩、脸部正确答案:D43、刘某,被诊断为霍乱,对其应该采取的隔离方式是1分答案不确定A.严密隔离B.呼吸道隔离C.消化道隔离D.保护性隔离E.昆虫隔离正确答案:A44、张某,大面积烧伤病人,创面出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创面换药后敷料的正确处理方法为1分答案不确定A.清洗后再消毒B.清洗后放日光下曝晒C.灭菌后再清洗D.扔入污物桶E.焚烧正确答案:E45、对病室进行紫外线消毒,下列做法错误的是1分答案不确定A.紫外线穿透性差,被消毒的物品不可有任何遮蔽B.照射前,先做好病室的清洁工作C.紫外线灯管要保持清洁透亮D.灯管使用期限不能超过2000小时E.为检查紫外线杀菌效果,定期进行空气细菌培养正确答案:D46、病室内住有百日咳病人,已知病室长6m、宽3.2m、高3m,用纯乳酸进行空气消毒,乳酸的用量是1分答案不确定A.5mlB.6mlC.7mlD.12mlE.15ml正确答案:C47、戴无菌手套,以下做法错误的是1分答案不确定A.戴前将手洗净擦干B.核对手套号码及灭菌日期C.手涂滑石粉后将粉袋立即放回原处D.注意手套有无破裂E.戴后避免污染正确答案:C48、胃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手术人员脱下手套的正确方法是1分答案不确定A.手套口翻转脱下B.先脱手指部分C.拉手套的边缘D.先拉手背部脱下E.先拉手掌部脱下正确答案:A49、对门诊胃镜室使用过的纤维胃镜进行消毒,应该选择的消毒溶液是1分答案不确定A.1%氯胺溶液B.2%碱性戊二醛溶液C.5%碘伏D.0.1%苯扎溴铵溶液E.0.2%过氧乙酸溶液正确答案:B50、使用化学消毒剂的注意事项不包括1分答案不确定A.严格掌握浸泡时间B.要配成最有效的浓度C.物品要全部浸没在消毒液内D.消毒前必须用生理盐水冲洗E.性质不稳定的消毒液应临时配制正确答案:D51、某霍乱患者在行严密隔离时,其具体措施不包括1分答案不确定A.病人住单人病室,门窗关闭,病人不外出B.只能在休息日探视C.接触病人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裤、鞋D.病人的一切用物应严格消毒处理E.病室每天消毒1次正确答案:B52、用紫外线消毒空气的错误方法是1分答案不确定A.每10m2安装30W紫外线灯管一支B.有效距离在2m内C.消毒时间为20~30分钟D.时间为30~60分钟E.从灯亮5~7分钟后开始计时正确答案:C53、无需执行昆虫隔离的疾病是1分答案不确定A.气性坏疽B.流行性乙型脑炎C.斑疹伤寒D.流行性出血热E.疟疾正确答案:A54、张某,以“急性甲型肝炎”收住院治疗,病人正在治疗期间。
预防医学习题 (1)
实习二均数与标准差一、判断题1、对数正态分布资料最好计算几何均数以表示其平均水平。
()2、不论数据呈什么分布,用算术均数和中位数表示平均水平都一样合理。
()3、理论上只有服从正态分布条件的变量的算术均数等于中位数。
()4、少数几个数据比大部分数据大几百倍,一般不宜用算术均数表示平均水平。
()5、数据按等比级数分组时,不管分布如何,都应该计算几何均数表示平均水平。
()6、样本中位数不受样本中的极大值,极小值的影响。
()7、正态分布资料也可以用中位数描述其集中趋势(中心位置)。
()8、理论上,对于正态分布资料,总体百分位数的P5~P95和σμ96.1±范围内都包含95%的变量值。
()9、随机抽样就是指在抽样研究中不要主观挑选研究个体。
()10、同一总体中随机抽样,样本含量越大,则样本标准差越小。
()11、从同一总体随机抽取的两组数据中,平均数大的组标准差也大。
()二、选择题1、中位数是表示变量值 ( )的指标.A、平均水平B、变化范围C、频数分布D、相互间差别大小2、血清学滴度资料最长计算()以表示平均水平。
A、算术均数B、中位数C、几何均数D、全距3、最小组段无下限或最大组段无上限的频数分布资料宜用( )表示其平均水平。
A 、算术均数B 、中位数C 、几何均数D 、以上三个都不对 4、利用频数分布资料及公式 计算中位数时,( )A 、要求组距相等B 、不要求组距相等C 、要求数据对称分布D 、要求组距呈对数正态分布5、原始数据(0,0≠≠M x )同除以一个及不等于0又不等于1的常数后,( )A 、x 不变,M变B 、x 变,M不变C 、x 和M都不变D 、x 和M都变6、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分类变量的是A 、脉搏B 、血型C 、肺活量D 、红细胞计数E 、血压7、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 )A 、性别B 、体重C 、血型D 、职业E 、民族8、某人记录了50名病人体重的测定结果:小于50kg 的13人,介于50kg 和70kg 间的20人,大于70kg 的17人,这种资料属于( )A 、定量资料B 、分类资料C 、有序资料D 、二分类资料E 、名义变量资料9、上述资料可进一步转换为( )A 、定量资料B 、分类资料C 、有序资料D 、二分类资料E 、名义变量资料10、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样本应是( )A 、总体中典型的部分B 、总体中任一部分C 、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2(Lm f n f i L M ∑-+=D 、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一部分E 、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11、统计量( )A 、是统计总体数据得到的量B 、反映总体统计特征的量C 、是用参数估计出来的D 、是根据总体中全部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E 、是用样本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12、美国人1954年实施了旨在评价索尔克(Salk )疫苗预防小儿麻痹或死于脊髓灰质炎效果的临床试验。
预防医学考试试题(一)
预防医学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
二级预防是指(D)A.临床期预防B。
病因预防C。
病残预防D.临床前期预防2。
属于劳动过程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是(D)A。
高温B。
矽尘C。
通风照明不良D。
精神过度紧张3。
我国诊断标准规定,诊断慢性轻度苯中毒白细胞数应低于(B)A。
4.5×109/L B.4×109/L C。
3.5×109/L D.3×109/L4.铅中毒时实验室检查可出现(C)A。
尿ALA降低B。
尿CP降低C。
血FEP升高 D.Hb升高5.急性中毒时可引起迟发性神经病的毒物是(B)A。
一氧化碳B。
有机磷农药C。
氰化氢 D.硫化氢6。
氯乙烯引起的职业性肿瘤是(A)A。
肝血管肉瘤B。
膀胱癌 C.肺癌 D.皮肤癌7。
一般要求医院原有的绿化面积应达到总面积的(A)A.30%以上B。
40%以上C。
50%以上D。
60%以上8。
膳食纤维具有的生理功能是(C)P185A。
保肝解毒B。
提供热能 C.防止结肠癌D。
节省蛋白质消耗9.人体热能最经济、迅速、主要的来源是(B)P185A.蛋白质B。
碳水化合物C。
脂肪D。
膳食纤维10.维生素C的主要食物来源是(D)P189A.粮谷类B.肉类C。
干果 D.新鲜蔬菜及水果11。
黄曲霉毒素中产毒量最高、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的是(C)P236 A.G1B。
M1 C.B1D。
B212。
为防止粮食霉变,一般粮食含水量应在(B)A。
13%以下 B.15%以下C。
18%以下 D.20%以下13.毒蕈食物中毒属于(C)P242A。
细菌性食物中毒 B.化学性食物中毒C.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D.真菌性食物中毒14。
孕妇膳食中铁的每日供给量是(D)P192A.27mg B。
28mg C。
29mg D.30mg15.相对数是表示(B)A。
计量资料相对大小的指标B。
事物相对关系的指标C。
两事物联系程度的指标 D.动态分析指标16.当抽样的例数增加到接近总体例数时,t分布趋向于(D)A.χ2分布B。
预防医学发展趋势(一)
预防医学发展趋势(一)预防医学(Preventivemedicine)是以多门学科组成的一个学科群。
预防医学的定义一般认为是:它以人类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疾病发生与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制订预防对策和措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一门学科。
预防医学着重研究环境诸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社会及心理因素。
研究人类面临的人口与环境、健康与疾病等关系人类健康与生命的本质问题。
“健康是身体上、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新的健康观,这一健康观的提出,标志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预防医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从焦虑、忧郁、紧张、恐惧、绝望以及吸烟、酗酒、饮食过度、纵欲等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对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脑血管病、糖尿病、溃疡病、恶性肿病及精神病等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预防医学观念上的发展,同时体现在三级预防原则和策略的实施,从而使个体和群体在疾病发生前后的各个阶段的全方位预防成为实现人人健康的最高医学目标的核心内容。
预防医学面临的问题〔1〕1.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威胁仍然存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危害人群健康最严重的48种疾病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40种,占病人总数的85%。
全世界每年死于传染病1700万人(其中大量是有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儿童)。
传染病在我国仍是危害人民健康的最大因素,发病总人数多,影响出勤率高。
近年来,一些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呈死灰复燃之势。
1991~1994年,O1型霍乱在南美流行,病人在100万以上;新出现的O139型霍乱在南亚流行,病人超过10万。
1994年肺鼠疫又在印度出现。
这些疾病都有可能传入我国。
1993年WHO发出警告,结核病在世界已处于紧急状态,1995年全球死于结核病的人数达300万;我国每年新增结核病人60万,死亡20万,这些病人主要是青壮年,他们是社会的主要劳动力,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十分严重。
预防医学(第一章)新
环境的概念、分类及其构成
环境(environment)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 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 种因素总和。
它由环境介质和环境因素组成。 按环境要素的属性,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
环境。
环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原生环境 次生环境
人类社会出现之前 就客观存在的各种 自然因素的总和
中的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和变应原等。 2.化学因素(chemical factor):它包括大气、
水、土壤中含有各种有机和无机化学物质。 3.物理因素(physical factor):主要包括小气候、
噪声、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等 。 4.社会心理因素(socio-psychological factor):
作
用
死亡
强
患病
度
机能代偿
疾病前状态
生理反应异常变化
生理反应正常范围 内变化
环境污染与健康
➢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称之为健康 效应谱(spectrum of health effect)。
➢易受环境因素损伤的人群称为敏感人群。 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 第一类是年龄、健康状况、营养状态和行为 暴露史、心理状态、保护性措施等因素; 第二类是性别、种族、遗传缺陷和环境应答 基因多态性等因素。
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
(二)环境暴露与健康效应的测量
1.暴露测量 (1)环境暴露测量:即测量环境的外暴露
剂量。通常是测定人群接触的环境介质中 某种环境因素的浓度或含量,根据人体接 触特征,估计个体的暴露水平。 (2)内暴露剂量测量:即测量机体内已吸 收的污染物的量。通过测量生物材料中污 染物或代谢产物的含量来确定。
……
《预防医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一)
20xx级临床专科《预防医学》试卷姓名:学号:分数: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1.现代医学模式为()A.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B.机械论医学模式 C.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D.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2.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A.造血系统 B.呼吸系统 C.消化系统 D.神经系统3.急性中毒时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后发症的毒物是()A.有机磷农药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硫化氢4.若持续吸入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的粉尘,经1~2年即可发生的疾病是()A.速发型矽肺 B.迟发型矽肺 C.早发型矽肺 D.晚发型矽肺5.只属于婴儿所需的必需氨基酸为()A.亮氨酸 B.赖氨酸 C.组氨酸 D.蛋氨酸6.根据我国的饮食习惯,居民热能的主要食物来源是()A.鸡蛋 B.牛奶 C.瘦肉 D.粮谷类7.铁利用率较高的食物是()A.海带 B.绿色蔬菜 C.动物血 D.蛋黄8.各种黄曲霉毒素中产毒量最高,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的毒物是()A.黄曲霉毒素B1 B.黄曲霉毒素B2 C.黄曲霉毒素G1 D.黄曲霉毒素G29.从辅助食品中给婴幼儿补铁的时间应在出生()A.3个月以后 B.4个月以后 C.5个月以后 D.6个月以后10.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新型判断肥胖的指标是()A.体重 B.体重指数 C.皮褶厚度 D.体脂含量11.医院不同区域的噪声要求不同,手术室和病房要求应小于()A.75dB(A) B.65dB(A) C.55dB(A) D.45dB(A)12.发病率的分子是()A.患病人数之和 B.新病人数之和 C.感染人数之和 D.死亡人数之和13.医院空气中微生物的消毒方法有()A.紫外线照射、化学消毒剂、负离子发生器消毒 B.紫外线照射、化学消毒剂、红外线消毒C.紫外线照射、化学消毒剂、碱化消毒 D.紫外线照射、化学消毒剂、氯化消毒14.统计表的基本结构为()A.标题、横标目、纵标目、线条 B.标题、横标目、纵标目、数字C.标题、横标目、纵标目、备注 D.标题、标目、线条、数字15.比较两家医院15年床位数的增加速度,可选用的统计图是()A.构成图 B.直条图 C.线图 D.直方图16.属于非参数检验方法的是()A.t检验 B.检验 C.方差分析 D.秩和检验17.作两样本均数(和)差别的显著性检验应选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A.t检验 B.检验 C.方差分析 D.秩和检验18.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总变异是()A.F值 B.SS总 C.SS组间 D.SS组内19.队列研究主要用于()C.验证某种暴露因素对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影响 D.研究个体基因突变性20.疫源地消毒可分为()A.隔日消毒和终末消毒 B.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C.隔日消毒和随时消毒 D.三日消毒和终末消毒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21.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可出现的主要临床表现有()A.毒蕈碱样症状 B.肺水肿 C.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D.迟发性脑病 E.烟碱样症状22.职业性肿瘤的诊断原则是()A.肿瘤的诊断必须确实可靠 B.有明确的职业致癌因素接触史C.发病率与职业接触致癌物的量呈剂量-反应关系D.符合职业性肿瘤的一般规律 E.肿瘤发病率和职业接触史呈负相关2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断原则是()A.有明显的季节性 B.中毒者有相似的饮食习惯 C.可找到引起中毒的可疑食品D.符合食物中毒的临床特征 E.有细菌和毒物检测结果证明24.糖尿病病人不宜吃或少吃的食物有()A.糖果糕点 B.土豆、芋头 C.植物性脂肪 D.玉米面 E.甜饮料25.在统计学中,误差的种类有()A.标准误差 B.计算误差 C.系统误差 D.随机测量误差 E.抽样误差26.描述计量资料的统计指标有()A.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百分位数 E.构成比27.主要经血液传播的肝炎类型有()A.甲型 B.乙型 C.丙型 D.丁型 E.庚型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28.终末消毒29.公害病30.相关系数31.矽尘作业32.噪声性耳聋33.散发34.心身疾病35.发病密度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36.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7.预防接种可出现哪些反应?38.简述合理膳食的基本卫生要求。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1.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作为工作模式,运用自然与社会的科学理论与方法,探索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制定其预防策略和措施,消除和控制危险因素,达到防制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和延年益寿等目标的一门学科。
2.公共卫生:是以预防医学的观念、理论和技能为基础,针对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而采取的社会性实践的总称,这些社会性实践可称为公共卫生措施。
3.医学模式:是关于医学的总体看法或概括认识,即解释和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整体思维方法及行为方式。
(医学模式的转化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社会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4.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健康决定因素:人类生物学、生活方式<最主要>、环境及卫生服务)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保持身体的、精神的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1990年: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的各个方面都健康,才算是完全健康。
5.健康-疾病连续带(HDC):即机体由健康到疾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各种健康决定因素影响,有一系列渐进相连的机体状态或健康标志呈现。
6.三级预防:即三级预防策略,是根据健康决定因素、健康—疾病连续带、疾病自然史、全程生命健康观,结合医疗卫生工作实际,贯彻预防为主方针,达到防制疾病促进健康目的,把预防策略及措施相对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或根本性预防。
第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是在疾病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之前所开展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
第三级预防:即临床预防。
中医三级预防理念:中医理论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形神统一,奉行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等辩证观,认为与天地相应与天地相参天人合一,人的健康或疾病变化与外界环境自然消长规律密切相关,畅导致胃病,以预防为主的思想,以及中医三级预防理念,开创了临床预防实践之先河。
预防医学简答题
预防医学简答题引言概述:预防医学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从而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学科。
它是医学的重要分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性。
本文将从预防医学的定义、重要性、分类、策略和实施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
一、预防医学的定义1.1 预防医学的概念:预防医学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从而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学科。
1.2 预防医学的目标:预防医学的目标是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发展程度和传播范围,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1.3 预防医学的原则:预防医学的原则包括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灵活性和可行性等。
二、预防医学的重要性2.1 降低疾病负担:预防医学可以通过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降低疾病对个体和社会的负担。
2.2 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医学可以促进人们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2.3 节约医疗资源:预防医学可以降低疾病的治疗成本,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三、预防医学的分类3.1 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通过干预危险因素,防止疾病的发生。
3.2 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是指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防止疾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3.3 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是指在疾病已经发生的情况下,通过治疗和康复措施,减少疾病的残疾和死亡率。
四、预防医学的策略4.1 健康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健康行为的意识。
4.2 疫苗接种:通过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对某些传染病的免疫力,防止疾病的传播。
4.3 疾病筛查:通过对人群进行疾病筛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降低疾病的发展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
五、预防医学的实施5.1 政府的角色:政府应加强对预防医学的政策制定和监管,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5.2 医疗机构的责任:医疗机构应加强预防医学的宣传和教育,提供相关的预防服务。
5.3 个体的参与:个体应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积极参与预防医学活动,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
结语:预防医学是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
北京《预防医学》试卷(一)附参考答案(涂红色)
《预防医学》试卷(一)附参考答案(涂红色)1. 预防医学研究的首要内容是()A.研究疾病与健康的分布B.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C.研究防病保健的原则与措施 C.实施保健的原则与措施E.评价保健的原则与措施的效果2. 一次污染物是指()A.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中的,其理化性状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B.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中的化学性污染物,发生了一些物理性变化C.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化学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与其它物质发生了反应D.污染物不是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环境中的,而是原来就存在环境中的化学物E.以上都不对3.现代医学模式为()A.神灵主义医学模式B.自然哲学医学模式C.机械论医学模式D.生物医学模式E.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4.消极的健康观反映在()A. 无病就是健康B.心理上的完好状态C. 形态完好及功能正常状态D.社会适应层次上的健康E.道德层次上的健康5. 由于地球化学元素分布不均,造成水、土壤或食物中某元素含过多或过少,从而影响当地居民摄入该元素的量,超出居民适应的范围所引起的疾病被称为()A.地方病 B.传染病 C.职业病 D.流行病 E.公害病6.古代中医学以《内经》的问世为标志,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天人相应为其主要观点,阴阳五行学说为其理论基础。
此期对应的医学模式是()A.神灵主义医学模式B.自然哲学医学模式C. 机械论医学模式D.生物医学模式E.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7.造成臭氧层破坏的物质是()A . CFC S B. CO C. CO2 D. NO2 E.SO3=5.65,可认为()8. 四格表卡方检验中,2A.两样本率不同B.两样本率相同C.两总体率不同D.两总体率相同E.以上都不对9. 常可出现神经麻痹症状的食物中毒是()A.沙门菌属食物中毒B.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C.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D.肉毒中毒E.蜡样芽炮杆菌食物中毒10. 生产性中毒的诊断除症状外,还要了解()A.生活环境中毒物的浓度B.生产劳动环境中毒物的浓度C.个体的营养状况D.劳动者的性别E.劳动者的婚姻状况11. 关于预防医学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B.是一个独立的学科C.是一个成长的学科群D.研究对象是个体E.主要目的是防病保健与提高生命质量12. 下列哪一项不是家庭的功能( )A. 养育子女B. 生产和消费C. 赡养老人D. 休息和娱乐E. 求学与就业13.下列哪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A.群体性 B.局限性 C.严重性 D.突发性 E.综合性14.当居住地有禽流感流行时,你接诊一位主诉发热、头痛,且有禽接触史的患者时,你不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 验血并进行禽流感快速血清诊断B. 采集患者呼吸道标本C. 隔离患者D. 开感冒药让其回家E. 及时报告15.原生环境是()A.天然形成的环境,基本未受人类活动的影响B.天然形成的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C.天然形成的环境,受到动物活动的影响D.天然形成的环境,由人类改造形成的新环境E. 天然形成的环境,但受到工业“三废”污染的环境16. 下列不属于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的是()A.胃肠炎型B.菌痢型C.中毒性休克型D.慢性肠炎型E.心肌炎型17.哪种人为活动不会破坏生态平衡()A.过度砍伐森林、破坏植被B.过度开发水利资源C.对野生动物的滥捕、滥杀D.海水淡化,解决缺水问题E.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18.对生态系统描述错误的是()A.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有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的功能系统B.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间一个相互依存的完整体系 C.生态系统大小不等,大至整个生物圈,小至一个池塘或一个湖泊等D.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存,彼此影响,而非生物环境的变化对整个系统影响很小 E.一般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界四大要素所组成19.二次污染物是指()A.直接从污染源排入环境中的污染物B.比一次污染物毒性变小的污染物C.空气中长期存在的难于降解的污染物D.一次污染物受某些因素作用后,转变成理化性状完全不同的新污染物E.一次污染物沉降后,再次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20.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A.疾病 B.病人 C.人群 D.健康人 E.亚临床型病人21.目前,我国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最主要的措施是()A.增加食物中蛋白质的比例 B.提倡喝开水 C.多吃海带D.食用碘盐 E.改善居住条件22. 健康的最高层次反映在()A. 无病就是健康B.心理上的完好状态C.形态完好及功能正常状态D.社会适应层次上的健康E.道德层次的健康23.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病因主要是()A.环境中缺碘 B.摄碘过量 C.促甲状腺物质增加D.遗传缺陷 E.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24. 有抗佝偻病作用的紫外线是()A. UV-AB. UV-BC. UV-CD. UV-DE.UV-E25. 酸雨是指降水的()A. pH<4.5B. pH<5.6C. pH >4.5D. pH>5.6E. pH <7.026. 从所谓的治病符咒:“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夜哭郎,过往行人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
执业医师考试预防医学测试题及答案(一)(1)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题) 1、某⼚仪表制造⼯,⼯龄8年,近⼏个⽉常出现头痛、头昏、烦躁、易怒等症状,并有书写困难、⼝腔粘膜溃疡、⽛龈红肿等体征,此⼯⼈可能为「D」 A、急性苯中毒 B、急性铅中毒 C、急性汞中毒 D、慢性汞中毒 E、慢性铅中毒 2、毒物在体内的⽣物转化过程,不包括「D」 A、氧化 B、还原 C、⽔解 D、电解 E、结合 3、我国居民膳⾷中,热能的主要⾷物来源是「E」 A、动物肝脏 B、奶及奶制品 C、蔬菜、⽔果 D、⾖类 E、粮⾕类 4、治疗氰化氢中毒的药物「C」 A、葡萄糖醛酸 B、依地酸⼆钠钙 C、硫代硫酸钠 D、⼆甲基硅油 E、阿托品 5、⽣产性毒物进⼊机体最主要途径是「C」 A、⽪肤 B、消化道 C、呼吸道 D、⼝腔粘膜 E、眼结膜 6、某独⽣⼥⼉,偏⾷严重,只吃⼀些⽔果和⾕类⾷物,最近发现⼿脚⿇⽊,关节疼,并有“抽筋”现象。
产⽣这些症状的主要原因「B」 A、⾎清锌下降 B、⾎清钙下降 C、⾎清钾下降 D、⾎清钠下降 E、⾎清磷下降 7、某男,25岁,操作⼯,由于开错阀门管道,致使光⽓外溢,下班后感到⽓短,咯粉红⾊泡沫样痰,⼊院检查呼吸困难、⾎压下降、两肺可闻湿⾳,该患者属化学性肺⽔肿哪期「C」 A、刺激期 B、潜伏期 C、肺⽔肿期 D、恢复期 E、反复期 8、噪声所致听⼒损伤在听⼒曲线图常以哪⼀频率为中⼼出现下陷「B」 A、5000Hz B、4000Hz C、3000Hz D、2000Hz E、1000Hz 9、防⽌粮⾷霉变最有意义的措施是「E」 A、加碱破坏 B、碾轧加⼯ C、控制粮⾷⽔份含量 D、挑除霉粒 E、控制粮⾷⽔份含量及温度 10、⽬前我国粮⾷污染最严重的毒素是「A」 A、黄曲霉毒素 B、黄变⽶毒素 C、岛青霉毒素 D、杂⾊曲霉素 E、展青霉毒素 11、风疹病毒有「D」 A、急性中毒 B、慢性中毒 C、致癌作⽤ D、致畸作⽤ E、致突变作⽤ 12、如果孕妇在孕期暴露于某因素与婴⼉畸形的相对危险度是5,意味着「B」 A、暴露组孕妇⽣畸形⼉的危险是⾮暴露组孕妇的4倍 B、暴露组孕妇⽣畸形⼉的危险是⾮暴露组的5倍 C、暴露组孕妇⽣畸形⼉的危险⽐⾮暴露组⼤6倍 D、暴露组孕妇⽣畸形⼉的危险是⾮暴露组的6倍 E、暴露组孕妇⽣畸形⼉的危险⽐⾮暴露组孕妇⼤5倍 13、现有⼀批花⽣⽶,查出黄曲霉素B1含量为30µg.kg,已超出国家规定的允许量,其中有的颗粒已明显发霉,你应如何处理「C」 A、作为动物性牲畜饲料 B、加碱洗晾⼲,再检测其黄曲霉素B1含量 C、挑出霉粒,再测含量,如不超过20µg.kg可⾷⽤ D、深埋⼟中,不能⾷⽤ E、再加不含有黄曲霉素B1的花⽣稀释 14、计算多个率的平均率时,应「B」 A、按求中位数的⽅法求平均值 B、以总的实际数值为依据求平均值 C、将各个率直接相加求平均值 D、先标化,再计算 E、以上都不是 15、由紫外线引起的⽣物效应是「A」 A、红斑作⽤ B、⽇射病 C、视膜灼伤 D、⽩内障 E、⽪肤烧伤 16、某地某年8⽉发⽣了⼀起由⾷⽤蛋、奶糖制作的雪糕⽽引起的⾷物中毒,症状为腹痛,腹泻,⼤便如⽔样黄绿⾊便,少数病⼈有浓⾎便,部分病⼈体温为38~39℃,多数⼈潜伏期为12~24⼩时,你认为最可能是哪种⾷物中毒「D」 A、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 B、副溶⾎性孤菌⾷物中毒 C、变形杆菌⾷物中毒 D、沙门菌属⾷物中毒 E、⾁毒毒素中毒 17、灵敏度「C」 A、实际有病,试验阴性 B、实际⽆病,试验阳性 C、实际有病,试验阳性 D、实际⽆病,试验阴性 E、试验阳性,实际有病的可能 18、以下是⾷物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除了「C」 A、注意卫⽣,防⽌⾷品污染 B、低温保藏,控制细菌繁殖及毒素形成 C、对从业⼈员进⾏预防接种 D、⾷⽤前彻底加热杀死病原体及破坏毒素 E、加强有毒动植物及化学毒物的管理,执⾏卫⽣法规及管理条例 19、属于⼤⽓中的⼆次污染物是「E」 A、CO B、SO2 C、CO2 D、H2S E、SO3 20、某县⼈⼝50万,约80%居民以河⽔为饮⽤⽔,该县设有⼀传染病科的综合医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A1型题1. 研究中的基本单位是指A.样本B. 全部对象C.影响因素D. 个体E. 总体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差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D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2.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目的是A.研究样本统计量B.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C.研究典型案例D.研究总体统计量E.计算统计指标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B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3. 参数是指A.参与个体数B.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D.样本的总和E.参与变量数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B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4. 下列资料属分类变量的是A.白细胞计数B.住院天数C.门急诊就诊人数D.患者的病历号E.ABO血型考生答案:E参考答案:E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5. 收集资料的方法有A.收集各种报表B.收集各种工作记录C.进行专题调查D.进行科学实验E.以上都对考生答案:E参考答案:E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6. 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A.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B.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E.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A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7. 概率P=0,则表示A.某事件必然发生B.某事件必然不发生C.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D.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E.以上均不对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B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8. 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的原始资料叫A.计数资料B.计量资料C.等级资料D.分类资料E.有序分类资料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B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9. 统计工作的步骤正确的是A.收集资料、设计、整理资料、分析资料B.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设计、统计推断C.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D.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核对、分析资料E.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进行推断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C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10. 某次研究进行随机抽样,测量得到该市120名健康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值,则本次研究总体为A.所有成年男子B.该市所有成年男子血红蛋白值C.该市所有健康成年男子血红蛋白值D.120名该市成年男子血红蛋白值E.120名该市健康成年男子血红蛋白值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C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11. 总体应该由A.研究对象组成B.研究变量组成C.研究目的而定D.同质个体组成E.个体组成考生答案:D参考答案:D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12. 在统计学中,参数的含义是A.变量B.参与研究的数目C.研究样本的统计指标D.总体的统计指标E.与统计研究有关的变量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D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13. 统计学中的小概率事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反复多次观察,绝对不发生的事件B.在一次观察中,可以认为不会发生的事件C.发生概率小于0.1的事件D.发生概率小于0.001的事件E.发生概率小于0.1的事件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B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14. 红细胞数是A、观察单位B、数值变量C、名义变量D、等级变量E、研究个体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B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15. 疗效是A、观察单位B、数值变量C、名义变量D、等级变量E、研究个体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D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16.以下不属于定量资料的是A. 体质指数(体重/身高2)B.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C. 细胞突变率(%)D. 中性核细胞百分比(%)E. 中学生中吸烟人数考生答案:E参考答案:B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17. 在卫生统计学中样本与总体的关系是A.样本是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B.样本是总体中最有特点的一部分C.样本是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D.样本是总体中有意义的一部分E.样本是总体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一部分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A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18. 下列资料何为定性资料?A.体重(kg)B.血型(A、B、O、AB)C.血红蛋白(g/L)D.坐高指数(%,坐高/身高)E.白细胞计数(个/L)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B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19. 下列资料属于等级资料的是A.白细胞计数(个/L)B.血型(A、B、O、AB)C.体重(kg)D.病人的病情分级(轻、中、重)E.坐高指数(%,坐高/身高)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D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20. 描述分类变量资料的主要统计指标是:A.平均数B.相对数C.变异系数D.相关系数E.百分位数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B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21. 在抽样研究中,当样本例数逐渐增多时A.标准误逐渐加大B.标准差逐渐加大C.标准差逐渐减小D.标准误逐渐减小E.标准差趋近于0考生答案:D参考答案:D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22. 一组变量值,其大小分别为10,12,9,7,11,39,其中位数是()A.9B.7C.10.5D.11E.12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C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23. 描述一组对称(或正态)分布资料的离散趋势时,最适宜选择的指标是()A.极差B.标准差C.均数D.变异系数E.标准误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B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24. 计算某血清血凝抑制抗体滴度的平均水平,宜用()A.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四分位数E.相对数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B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25. 标准差越大的意义,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大B.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小C.样本的变异可能越大D.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能越差E.总体的抽样误差可能越小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A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26. 造成均数抽样误差的原因是A.个体差异B.群体差异C.样本均数不同D.总体均数不同E.总体不同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A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27. 频数分布的特征包括A.集中趋势B.最大值C.离散趋势D.最小值E. A和C都是考生答案:E参考答案:E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28. 要反映某一城市连续五年甲肝发病率的变化情况,应选用A.直条图B.直方图C.普通线图D.百分条图E.圆形构成图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C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29. 描述某地某地210名健康成人发汞含量的分布,宜绘制A.条图B.直方图C.线图D.百分条图E.统计地图考生答案:D参考答案:B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30. 对某市七个区的SO2年平均浓度作比较,应绘制图A.构成图B.直条图C.直方图D.线图E.曲线图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B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31. 某计量资料的分布性质未明,要计算集中趋势指标,下列哪个指标适宜A.均数B.GC.MD.SE.CV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C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32. 某厂发生食物中毒,9名患者潜伏期分别为:16、2、6、3、30、2、l0、2、24+(小时),该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为() (小时)用中位数法找:当观察值中出现个别特效或特大的数值,资料的一端或两端无确定数值,分布不明确等使用A.5B.5.5C.6D.10E.12考生答案:D参考答案:C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33. 下列关于统计表的要求,叙述错误的是A.标题位于表的上方中央B.不宜有竖线及斜线C.备注不必列入表内D.线条要求三线式或四线式E.无数字时可以不填考生答案:E参考答案:E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34. 6人接种流感疫苗一个月后测定抗体滴度为 1:20、1:40、1:80、1:80、1:160、1:320,求平均滴度应选用的指标是A. 均数B. 几何均数C. 中位数D. 百分位数E. 倒数的均数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B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35. 在一项抽样研究中,当样本量逐渐增大时A.标准差逐渐减少B.标准误逐渐减少C.标准差逐渐增大D.标准误逐渐增大E.标准差和标准误都逐渐增大标准差代表观察值的变异程度考生答案:E参考答案:B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36. 确定正常人的某项指标的正常范围时,调查对象是()A.从未患过病的人B.排除影响研究指标的疾病和因素的人C.只患过轻微疾病,但不影响被研究指标的人D.排除了患过某病或接触过某因素的人E.不排除任何因素的全部人群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B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37. 均数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是A.标准差越大,均数代表性越大B.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小C.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小D.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大E.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大考生答案:E参考答案:E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38. 标准差的大小表示A.个体观察值之间的离散程度B.个体观察值的平均水平C.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D.样本均数的相对水平E.总体均数的相对水平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A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39. 参数是指()A.参与个体数B.总体的统计指标C.样本的统计指标D.样本的总和E.总人数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B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40. 观察意外死亡在不同年份的变化趋势,宜选择的图形为()A.直条图B.普通线图C.圆图D.半对数线图E.直方图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B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41. 观察甲型肝炎患者的年龄分布,宜选择的图形为()A.直方图B.直条图C.圆图D.普通线图E.半对数线图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A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一、A1型题1. t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关系是A.均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B.总体均数增大时,分布曲线的中心位置均向右移动C.曲线下两端5%面积对应的分位点均是正负1.96D.随样本含量的增大,t分布逼近标准正态分布E.标准差用于计算可信区间,标准误用于计算参考值范围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D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2. 标准正态分布的方差等于A.0B.1C.1.64D.1.96E.2.58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B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3.变异系数是反映变异程度大小的指标,它属于A.率B.动态数列C.相对比D.构成比E.集中趋势指标考生答案:E参考答案:C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4. 横轴上,标准正态曲线下从0到1.96的面积为()A.95%B.45%C.97.5% D.47.5%E.49.5%考生答案:D参考答案:D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5. 标准差越大的意义,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大B.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小C.样本的变异可能越大D.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能越差E.总体的抽样误差可能越小考生答案:D参考答案:A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6. 下列哪个公式可用于估计医学正常值范围(95%)A.±1.96sB.±1.64sC.μ±1.96sD.μ±t0.05E.±2.58s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A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7. 完全随机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其无效假设(H)可以是()A.μ1=μ2B.μ1≠μ2C.μ1≥μ2D.μ1≤μ2E.π1=π2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A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8. 来自同一总体中的两个样本中,以下哪种指标值越小其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更可靠()A.标准误B.SC.D.CVE.方差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A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9. 频数分布的特征包括A.集中趋势B.最大值C.离散趋势D.最小值E. A和C都是考生答案:E参考答案:E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10. 由10对(20个)数据组成的资料作配对t检验,其自由度等于A.10B.20C.9D.18E.19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C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11. t<t0.05,ν,统计上可认为A.两总体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B.两总体均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C.两样本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D.两样本均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E.两样本,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A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12. 对于均数μ﹑标准差为σ的正态分布,95%的变量值分布范围为A.μ-σ~μ+σB.μ-1.96σ~μ+1.96σC.0~μ+1.96σD.-∞~μ+1.96σE.μ-2.58σ~μ+2.58σ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B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13. 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μ与σ,______曲线的形状越扁平A. μ越大B. μ越小C. σ越大D. σ越小E. μ与σ越接近0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C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14. 假设检验中的第二类错误是指()A.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0B.不拒绝实际上成立的H0C.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1D.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H0E.拒绝H0时所犯的错误考生答案:D参考答案:D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15. 比较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病人与健康人的尿中 17 酮类固醇排出量(mg/24h)病人组 2.90 5.41 5.48 4.60 4.03 5.10 5.92 4.97 4.24 4.36 2.72 2.372.09 7.10健康组 5.18 8.49 3.14 6.46 3.72 6.64 4.01 5.60 4.57 7.71 4.99 要分析该资料,应采用A.配对设计t检验B.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C.两样本均数的u检验D.χ2检验E.配对设计u检验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B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16. 已知某市区2015年男孩出生体重的均数为3.52kg,随机抽样调查了郊县的20名男孩,出生体重的均数为3.29kg,欲分析市区和郊区男孩的出生体重是否不同,应用A.单样本t检验B.配对t检验C.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D.成组设计两样本几何均数比较的t 检验E.u检验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A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17. 某疗养院测得1096名飞行人员红细胞数(万/mm2),经检验该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其均值为414.1,标准差为42.8,求得的区间(414.1-1.96×42.8,414.1+1.96×42.8),称为红细胞数的A、99%正常值范围B、95%正常值范围C、99%置信区间D、95%置信区间E、90%正常值范围考生答案:D参考答案:B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18. 若频数表的集中位置偏向数值较小一侧,其分布类型是()A.对称分布B.正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负偏态分布E. t分布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C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19. 两小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除要求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外,还要满足()A.两总体均数相同B.两总体均数不同C.两总体方差相同D.两总体方差不同E.以上都不是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C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20. 对于正态分布曲线的描述正确的是()A.当σ不变时,随着μ增大,曲线向右移B.当σ不变时,随着μ增大,曲线向左移C.当μ不变时,随着σ增大,曲线向右移D.当μ不变时,随着σ增大,曲线将没有变化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A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21. 关于标准差与标准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误可用来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B.标准差可反映样本均数的变异程度C.标准误可描述正态(近似正态)分布资料的频数分布D.样本含量一定时,标准差越大,标准误越小E.标准误是表示抽样误差的大小的指标考生答案:参考答案:E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22. 在两样本率比较的假设检验中,无效假设(H0)的正确表达应为()A.μ1≠μ2B.μ1=μ2C.π1=π2D.π1≠π2E.B=C考生答案:E参考答案:C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23. 某医学资料数据大的一端没有确定数值,描述其集中趋势适用的统计指标是A. 中位数B. 几何均数C. 均数D. P95百分位数E. 频数分布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A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24. 一组原始数据呈正偏态分布,其数据的特点是A. 数值离散度较小B. 数值离散度较大C. 数值分布偏向较大一侧D. 数值分布偏向较小一侧E. 数值分布不均匀考生答案:D参考答案:D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25. 变异系数主要用于A.比较不同计量指标的变异程度B. 衡量正态分布的变异程度C. 衡量测量的准确度D. 衡量偏态分布的变异程度E. 衡量样本抽样误差的大小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A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26. 已知动脉硬化患者载脂蛋白B的含量(mg/dl)呈明显偏态分布,描述其个体差异的统计指标应使用A.全距B.标准差C.变异系数D.方差E.四分位数间距考生答案:E参考答案:E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27. 两样本均数比较,检验结果P>0.05,说明A.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小B.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大C. 支持两总体无差别的结论D. 不支持两总体有差别的结论E. 可以确认两总体无差别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D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28. 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有A.统计描述和统计学检验B.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C.统计图表和统计报告D.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E.统计描述和统计图表考生答案:D参考答案:D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29. 统计资料的类型包括A.频数分布资料和等级分类资料B.多项分类资料和二项分类资料C.正态分布资料和频数分布资料D.数值变量资料和等级资料E.数值变量资料和分类变量资料考生答案:D参考答案:E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30. 在假设检验中,P值和α的关系为A. P值越大,α值就越大B. P值越大,α值就越小C. P值和α值均可由研究者事先设定D. P值和α值都不可以由研究者事先设定E. P值的大小与α值的大小无关考生答案:E参考答案:E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31. 某研究者准备通过分析800人的血压数据以评价当地高血压患病情况,问可以考虑将血压测量值按哪种变量类型进行处理A. 计量资料B. 计数资料C. 等级数据D. 以上均可E. 以上均不可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B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32. 美国人1954年实施了旨在评价索尔克(Salk)疫苗预防小儿麻痹或死于脊髓灰质炎效果的临床试验,最终肯定了索尔克疫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