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基础(二)
城轨--车辆复习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复习提纲第一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概述1.城市交通系统的分类,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分类。
2.什么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的四个阶段?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总特点是什么?4.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存在的问题是什么?5.现代轻轨交通系统采用了哪些新技术(七个)?现代轻轨车辆采用了哪些新技术?6.各类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比较。
7.请叙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选择原则和步骤。
8.请叙述城轨车辆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9.城轨车辆的主要技术参数有哪些?10.什么是城轨车辆的轴列式?请解释轴列式B—2—B。
11.城轨车辆常用的制动形式有哪几种?12.什么是城轨车辆的定距和轴距?13.什么是城轨车辆限界?规定车辆限界的目的是什么?14.什么是城轨车辆限界的基本坐标系?什么是计算车辆?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牵引计算1.什么是轮周牵引力?2.什么是粘着定律?什么是粘着系数和计算粘着系数?3.什么是基本阻力和附加阻力?4.如何计算城轨车辆的功率?第三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1.转向架的任务是什么?转向架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对转向架的主要技术要求是什么?2.北京地铁车辆(DK3型)转向架的特点是什么?其三个力(垂向力、横向力和纵向力)的传递过程如何?3.上海地铁车辆(SMC型)转向架的特点是什么?其三个力(垂向力、横向力和纵向力)的传递过程如何?4.典型低地板车辆转向架的特点是什么?其三个力(垂向力、横向力和纵向力)的传递过程如何?5.转向架构架的设计原则是什么?6.弹簧装置有哪些种类?减振器又有哪些种类?7.采用两系弹簧悬挂的作用是什么?8.弹簧装置的作用是什么?9.圆弹簧和橡胶弹簧的特点各是什么?圆弹簧和橡胶弹簧的刚度各与什么参数有关?10.空气弹簧的特点是什么?自由膜式空气弹簧又有什么特点?11.用双圈圆簧(甚至多圈圆簧)代替单圈圆簧的原则(或要求)是什么?如何计算?12.液压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是什么?它与圆弹簧共同工作时的特性又如何?13.如何调节液压减振器的工作特性?14.轴箱的作用是什么?在城轨车辆上通常有哪几种形式?15.在拉杆式定位和人字形橡胶定位轴箱中,三种力是如何传递的?16.拉杆式定位轴箱有哪些优点?人字形橡胶定位轴箱有哪些结构特点和优点?17.轮对有哪些部分组成?它的作用是什么?18.标准锥形踏面中的1:20和1:10斜面的作用各是什么?19.标准锥形踏面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20.什么是磨耗型踏面?它有哪些优缺点?21.弹性车轮有什么特点?弹性车轮有哪几种结构形式?22.城轨车辆转向架驱动机构的作用是什么?主要有哪几种结构形式?23.牵引电动机横向布置——轴悬式驱动机构有哪些特点?请画出其工作原理图。
铁道车辆动力学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铁道车辆动力学概述 • 铁道车辆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 铁道车辆动力学分析方法 • 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价 • 铁道车辆动力学优化设计 • 铁道车辆动力学未来展望
CHAPTER 01
铁道车辆动力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铁道车辆动力学是研究铁道车辆 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的力及其对车 辆运动性能的影响的学科。
新技术的应用
磁悬浮技术
利用磁悬浮技术,实现列车与轨道的无接触运行,大幅提高运行 速度和稳定性。
无人驾驶技术
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列车自动驾驶和智能调度 ,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监测与诊断技术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车辆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故障诊 断,提高车辆维护和检修效率。
智能化的发展
振动分析
研究弹性体的振动特性和稳定性,包括模态分析和响应计算。
车辆系统动力学
车辆动力学
研究车辆在轨道上的运动规律和性能,包括稳定性、安全性、舒适性和曲线通过 性能等。
车辆系统分析
综合考虑车辆、轨道、牵引供电、信号与控制等多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进行系 统分析和优化设计。
CHAPTER 03
铁道车辆动力学分析方法
特点
涉及多种复杂因素,如车辆-轨道 耦合、悬挂系统、气动效应等, 需要综合考虑动力学、机械、材 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铁道车辆动力学的重要性
1 2 3
提高列车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
通过优化车辆动力学性能,可以减少车辆运行过 程中的颠簸和振动,提高乘客舒适度,同时降低 事故风险。
提高运输效率
良好的车辆动力学性能可以提高列车的加速、减 速和曲线通过能力,缩短旅行时间,提高运输效 率。
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基础(一)

与轨道有关的激振因素
① 高低不平顺
钢轨顶面长度方向的垂向凸凹不平,简称为高低不平顺, 由于左、右两根钢轨高低的起伏变化趋势不完全相同,可区分 为左轨高低不平顺和右轨高低不平顺。
与轨道有关的激振因素
② 水平不平顺
钢轨顶面长度方向各个横截面上左右轨对应点的高差, 简称为水平不平顺。水平不平顺的幅值,在曲线上是指扣 除正常超高值的偏差部分。
轨道平顺状态的评估方法
轨道平顺状态的评估方法
每公里扣分总数按下式计算:
轨道平顺状态的评估方法
计算分析:
1.某区段1km范围内,Ⅰ级标准发现3处, Ⅱ级发现5处, Ⅲ 级发现1处,分析该区段质量状态。(峰值扣分法)
轨道平顺状态的评估方法
2、TQI
轨道平顺状态的评估方法
以200m轨道区段作为单元区段,分别计算单元区段内 左、右高低,左、右轨向,轨距,水平,三角坑七项几何 参数的标准差。 各单项几何不平顺幅值的标准差称为单项指数,七个单 项指数之和作为评价该单元区段轨道平顺性综合质量状态 的轨道质量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振动加速度、振幅和振动频率。
铁路车辆在线路上运行时,构成一个极其复杂的具有多自 由度的振动系统。
一、车辆系统的振动
在机车车辆动力学研究中,把车体、转向架构架(侧架)、 轮对等基本部件近似地视为刚性体,只有在研究车辆各部件 的结构弹性振动时,才把他们视为弹性体。
簧上质量:车辆支持在弹性元件上的零部件 。 车体(包括载重)及摇枕质量, 客车转向架构架,一般是簧上质量。
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基础 (一)
董英荣 2016.11.12
为什么要研究车辆动力学?
城轨车辆动力学研究内容?
•研究在加速、制动、转向和行驶过程中车辆 的表现----施加于车辆上的力的响应。
列控第02章 动力学基础-2016

列车动力学是专门研究列车在线路上运行时的
动态行为特性的科学。
无人驾驶汽车
3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
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
STATE KEY LAB OF RAIL TRAFFIC CONTROL & SAFETY
2.1 研究列车动力学的目的
纵向动力学(前后) 横向动力学(左右) 垂向动力学(上下)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
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
STATE KEY LAB OF RAIL TRAFFIC CONTROL & SAFETY
内燃机车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
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
STATE KEY LAB OF RAIL TRAFFIC CONTROL & SAFETY
机车类型
热能,分为闸瓦制动和盘形制动;
动力制动(电制动):制动时将牵引电动机变成
发电机,动能转化为电能。
18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
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
STATE KEY LAB OF RAIL TRAFFIC CONTROL & SAFETY
列车制动——摩擦制动
机车 车辆
空 气 制 动
空气压缩机
总风缸 司机制动阀
23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
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
STATE KEY LAB OF RAIL TRAFFIC CONTROL & SAFETY
列车制动力——动力制动
动力制动——再生制动
将列车动能转换的电能反馈回电网,提供给列
车使用。 既节约能源又减少制动时对环境的污染,并且 基本上无磨耗,因此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动力制 动方式。 列车的再生制动能力不仅取决于电机的功率, 更取决于线路供电电网的网压。
城市轨道动力学知识点整理

1轮轨系统是铁道车辆的核心内容2铁路列车的两种形式:机车和车辆组成,机车提供牵引动力;没有专门机车提供动力,车辆具有牵引力3簧上质量:将车体视为支撑于弹簧上的刚体(车体加载重)簧下质量:弹簧以下的质量,通常指轮对轴箱装置和大多数货车转向架侧架4车体沿坐标轴及绕3个坐标轴振动时,分别给予下列名称(1)伸缩振动:沿x轴方向作纵向振动(2)横摆振动:沿y轴方向作横向振动(3)浮沉振动:沿z轴方向作铅锤振动(4)侧滚振动:车体绕x轴作回转振动(5)点头振动:车体绕y轴作回转振动(6)摇头振动:车体绕z轴作回转振动垂直振动:浮沉和点头振动的组合发生在车体铅垂平面xoz内横向振动:摇头和滚摆振动的组合发生在水平平面xoy内纵向振动:伸缩运动沿车体纵向产生5轴重:车辆每一根轮轴能承受的允许静载(货车21t23t25t客车14t15t16t17t)轴距:同一转向架下两轮轴中心之间的纵向距离(客车/动车组2.5~2.7m,轻轨车辆轴距一般为2.0~2.3m,货车转向架为2.0m)车辆定距:同一车辆两转向架之间的纵向距离,车辆定距决定了车辆长度和载客量(客车/动车组25m,轻轨13m,货车9m)轴箱悬挂:将轴箱和构架在纵向、横向和垂向联结起来、并使两者在这三个方向的相对运动收到相互约束的装置。
一般包括轴箱定位装置和轴箱减振器中央悬挂:将车体和构架/侧架联结在一起的装置,具有衰减车辆系统同振动、提高车辆运行平稳性和舒适性的作用轮对冲角:垂直于轮轨接触点处钢轨切线方向,与轮轴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其大小反映了车辆曲线通过能力大小以及难易程度曲线通过:车辆通过曲线时,曲线通过能力的大小,反映在系统通过指标上,主要表现在车辆轮轨横向力,轮对冲角以及轮轨磨耗指数等的大小上6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一般由转向架性能决定转向架主要功能:(1)提高车辆运行的平稳性与安全性(2)支撑车体,承受并传递车体轮轨间的各种载力及作用力,并使轴重均匀分配(3)车体与转向架之间可以相对转动,便于通过曲线(4)缓和车辆与线路之间的作用,减小振动和冲击7研究车辆运动的目的:了解车辆各部分的位移以及车轮作用在轨道上的力;知道车辆的振动状态(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8车辆系统动力性能9铁路运输最基本要求:列车运行安全性(主要涉及车辆是否会脱轨和倾覆)车辆脱轨主要分为爬轨脱轨(随着车轮转动,车轮轮缘逐渐爬上轨头引起的脱轨最常见)、跳轨脱轨、掉道脱轨指标: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倾覆系数脱轨系数分为两类:(1)不考虑作用时间的脱轨系数,是将测量或计算得到的轮轨垂向力瞬间值作为轮重值而使用的脱轨系数;(2)考虑时间作用的脱轨系数:不考虑轮重测量或计算波形中产生的剧烈波动仅考虑较平缓部分的值作为轮重值轮缘角越大,脱轨系数临界值越大,摩擦系数越大,脱轨系数临界值越小(1)轮重较小时与其对应的横向力一般较小,计算脱轨系数时受到轮重和横向力测量误差影响较大,因此要获得正确的脱轨系数比较困难(2)垂向力较小时,使用该垂向力和与其对应的横向力得到的脱轨系数很容易达到脱轨临界值;单侧车轮轮重减小时,另一侧车轮轮重会增大,此时极小的轮对冲角变化会导致较大的横向力,增加脱轨的危险性(3)与其说脱轨系数值较大容易导致列车脱轨,不如说轮重减少的越多22为什么说轮对有摇头角时更容易产生两点接触?车当轮对摇头时,大半径车轮较早发生轮缘贴靠;轨底坡影响轮轨初始接触位置和轮轨接触角,从而对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影响较大24轮轨接触几何参数:左右轮实际滚动半径r l,r r;左右轮在轮轨接触点处的踏面曲率半径r wl和r wr;左轨右轨在轮轨接触点处的轨头截面曲率r rl和r rr;左右轮在轮轨接触点的接触角;轮轨侧滚角;轮对中心上下位移25轮轨蠕滑:具有弹性的钢制车轮在弹性的钢轨上以一定速度滚动时,在车轮与钢轨的接触面间产生相对微小滑动26横向蠕滑力与纵向蠕滑率无关,纵向蠕滑力与横向蠕滑率无关27直行轮对自旋现象:车轮向左右方向移动时将产生左右滑动,一侧滚动圆半径变大,另一侧变小,半径大的车轮试图多走,但连接在同一根车轴上,半径较大的车轮向着被拉回的方向方向滑动,半径较小的车轮向行进方向滑动,同时车轮也绕着垂直轴作回转运动,该回转运动使接触面上产声回转滑动28车体和转向架垂直载荷:车辆自重,载重;横向载荷:风力,离心力;纵向载荷:牵引力,制动力车辆运行性能主要决定于悬挂装置以及各种拉杆、定位装置等结构形式的选择是否合理,设计参数选用是否恰当铁道客车车辆一般采用轴箱悬挂和中央悬挂。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课件05动力学基础

第六节 列车运行时的空气流
3.列车风
4.会车压力波
图5-20 列车风
第六节 列车运行时的空气流
4.会车压力波
图5-21 三种不同车头形状的会车压力 波峰值在观测车上的变化情况
第六节 列车运行时的空气流
二、隧道中运行的列车 1.隧道中的气流特点 2.列车阻力 3.列车风 4.列车在隧道内的压力波 5.隧道微气压力波 6.隧道内会车压力波 三、在压力波作用下的舒适度标准
第三节 轮对的蛇行运动
❖一、自由轮对的蛇行运动
表5-1 轮对蛇行运动产生的蠕滑率与蠕滑力
第三节 轮对的蛇行运动
❖一、自由轮对的蛇行运动
表7-2 特征根与稳定性
二、转向架的蛇行运动 1.刚性转向架的蛇行运动 2.弹性转向架的蛇行运动 1)很柔性的二系悬挂车体与转向架为弱耦合,车体振 动对转向架几乎不产生影响,只传递垂直荷载。
图5-12 特征值随速度变化特性
第三节 轮对的蛇行运动
❖一、自由轮对的蛇行运动
(2)车轮踏面等效斜率λe λe是影响蛇行运动的关键参数之一,它 与临界速度的关系可用υcr∝来描述。 (3)蠕滑系数 蠕滑系数对蛇行运动有影响,一般是蠕滑系数小, 临界速度也小。 (4)转向架固定轴距 固定轴距增大会使蛇行临界速度提高,但是 却对曲线通过不利,一般倾向取短的固定轴距以改善轮轨磨耗。
4.粘着系数
图5-10 通常情况的轮对蛇行运动轨迹
第三节 轮对的蛇行运动
❖一、自由轮对的蛇行运动
1)刚体自由轮对沿平直轨道作等速运动。 2)轮对的运动属微幅振动,其轮轨接触几何形 状与面积、蠕滑率(力)关系均为线性,纵横向 蠕滑系数近似相等,即f11=f22=f。 3)轮对具有小锥角踏面、较小等效斜率λe,暂 不计重力刚度与角刚度的因素。 4)轮对横摆、摇头自由度为yω、ψω,不考虑 侧滚惯性及旋转蠕滑影响。
轨道车辆动力学

二、车辆稳定性及评定标准
平稳性指标
二、车辆平稳性及评定标准 定义: 车辆沿线路运行时, 由于线路存在不同的不 平顺, 轮轨之间相互作用力不断变化, 这些力 一方面使线路变形, 同时又激起车辆的振动, 衡量车辆的振动标准, 称为车辆运行平稳性。
二、车辆平稳性及评定标准 影响平稳性的原因: (1)人为的线路形状变化, 是由于地形或需要在 修筑铁路时设置的线路特殊形状, 如线路曲线, 道岔, 驼峰, 上下坡道等。 (2)另一种非人为线路形状变化是微观的经常 性的随机不平顺, 这是由于施工和维修中无法 避免的实际线路与理想线路之间的各种偏差。 偏差大小随线路等级和施工维修的标准而异, 这种偏差具有随机性质。
二、车辆平稳性及评定标准
振动加速度、 振动频率
二、车辆稳定性及评定标准 运动稳定性研究车辆在一定速度运行时各部 件的运动状态, 即判定车辆系统运动是否稳 定。车辆系统的蛇行运动是一种自激振动, 如自激振动过大会引起车辆剧烈的振动而 使车辆系统的动力性能恶化, 引起轮对与钢 轨间的撞击、车辆倾覆等重大事故
二、车辆稳定性及评定标准 随着车辆运行速度的提高, 车辆自激振动加剧, 当车辆运行速度达到某一值时车辆自激振 动急剧增加, 车辆系统失稳。车辆在正常运 行速度下要避免出现蛇行失稳现象,这就 要求车辆系统应具有高于其构造速度一定 裕量的蛇行失稳临界速度。
• 其中,其中:△P为轮重减载量
• P为增载和减载侧车轮的平均轮重
一、车辆安全性及评定标准 2.脱轨原因 曲线超高、三角坑、局部不平顺、重心过高、 风力过大等 , 引起过大侧向力或轮重减载,造成出轨或倾 覆
一、车辆安全性及评定标准 3. 措施 主动倾摆式转向架、抗侧滚扭杆、控制入 弯速度、定期线路检查等
6.车辆2(新版)资料

第六节 转向架
轨道车辆行驶轨迹是“不自由”的、受约束的,在 特定的轨道中行驶。
较长轴距的轨道交通车辆在直线轨道上行驶没有问 题,但在曲线上就容易被卡或脱轨。
第六节 转向架
转向架的优点 1、顺利通过曲线 2、便于检修 3、便于制造大型车辆
第六节 转向架
二、转向架组成
➢构架 ➢轮对轴箱装置 ➢弹性悬挂装置 ➢牵引连接装置 ➢牵引传动装置 ➢基础制动装置
六、车钩缓冲装置
车辆编组成列运行必须借助于连接装置,即车钩。为了改善列车纵向 平稳性,一般在车钩的后部装设缓冲装置,以缓和列车冲动。
轨道交通车辆车钩分为全自动车钩、半自动车钩、半永久 式牵引杆三种类型。
全自动车钩可实现机械、气路、电器自动连接。 半自动车钩可实现机械、气路自动连挂。 半永久式牵引杆做为车辆与车辆连接的牵引杆,不具备自 动机械解钩功能。
控制电路包括:主电路控制、辅助电路控制、列 车照明控制、车钩监控、空调控制、车门控制、列车 运行自动控制。
第四节 车内设备监控系统
黑匣子
黑匣子(Black Box)用于事故调查和管理人员对司机 操作进行抽查。黑匣子分为信号、通信和自诊断三部分。
信号黑匣子主要记录列车的速度、驾驶模式、启动制动 时间等。
第四节 车内设备监控系统
由于没有黑匣子的数据,如下情况始终无法最后确定: 1、脱轨事故发生的准确时间。 2、脱轨时列车的速度。 3、列车离开Waterfall车站后,事故司机到底是如何驾驶列 车的。
第五节 车体及车钩缓冲装置
车体是容纳乘客和驾驶员的地方,也是承受和传递载荷、 安装传动机构、电气设备和内部设施的基础。 一、车体的特征 ➢座位少、车门开度大、服务设备简单; ➢对重量限制较为严格,以降低高架线路的工程投资; ➢车体采用轻量化设计; ➢防火及隔噪要求高;
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基础(一)课件

通过在实验室内模拟实际运行工况,测试和验证车辆的动力学性 能,为实际运营提供依据。
计算机仿真
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车辆在实际线路上的运行状态,预测和评估 车辆的动力学性能,降低实验成本和风险。
03 轨道交通车辆的悬挂系统
悬挂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悬挂系统的分类
根据悬挂元件的不同,悬挂系统可分为被动悬挂和主动悬挂两大类。被动悬挂 系统主要包括弹簧悬挂和橡胶悬挂,而主动悬挂系统则包括液压悬挂和电动悬 挂等。
02
课程内容
主要包括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分析 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案例等。
03
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堂讲解 、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知识。
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的重要性
1 2 3
提高列车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
良好的车辆动力学性能可以减少列车运行过程中 的颠簸和振动,降低脱轨和翻车的风险,提高列 车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1
车辆稳定性是指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保持稳定行驶状态的 能力,包括直线稳定性和曲线稳定性。
02
直线稳定性主要受到车辆悬挂系统、轨道条件和车轮磨 损等因素的影响。曲线稳定性则与车辆的转向架设计、 轮轨关系和车辆重心位置等因素有关。
03
为了提高车辆稳定性,需要优化车辆悬挂系统和转向架 设计,改善轨道条件,以及加强车轮和轨道的维护。
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 基础(一)课件
目录
• 绪论 • 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基础概念 • 轨道交通车辆的悬挂系统 • 轨道交通车辆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 轨道交通车辆的动力学仿真与分析
绪论
01
课程简介
01
城市轨道动力学知识点整理

城市轨道动力学知识点整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城市轨道交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交通方式。
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和高效运行,掌握一些基本的城市轨道动力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城市轨道动力学知识点进行整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种基于铁道和电力的现代大众运输系统。
它包括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等形式,使得城市居民能够方便快捷地出行。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通常由车辆、轨道、供电系统和信号系统等组成。
二、列车的运行基本原理城市轨道交通的列车运行是基于电力驱动的。
列车通过电动机转动车轮推动列车前进。
电能来自供电系统,供电系统通过第三轨或者架空线将电能传送到列车上。
列车的速度通过控制电能的输入和输出来实现。
三、轨道的几何特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通常是由钢轨组成的。
轨道的几何特性包括轨道的高度、曲线半径、纵向和横向坡度等。
这些特性对列车的运行速度、舒适性和安全性都有一定影响。
四、制动与牵引系统制动与牵引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制动系统用于减速和停车,而牵引系统则用于提供动力。
制动与牵引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列车的加速度和制动距离,因此是确保列车运行安全的关键。
五、行车安全与信号系统行车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为了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信号系统起着关键的作用。
信号系统通过控制信号灯和区段信号器,向车辆提供行车指令和信息。
同时,列车上的自动驾驶系统也能够保证列车的安全性。
六、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与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和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运营成本和环境因素等。
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管理包括车辆的维护保养、站点管理和乘客服务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确保系统的扩建和改造能够满足未来的需求。
七、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与挑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需要克服土地利用和资金等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础》课程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62039使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类别:理论+实践修课方式:必修课教学时数:60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专业核心能力的支撑。
其前修课程是识图与制图、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的具体应用及专业基础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了解车辆的整体结构,为后续的轨道车辆制动、轨道车辆检修、轨道车辆驾驶与管理等核心课程打下坚实的知识与能力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形成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1、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2、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课程的开发和设计;3、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H)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检修,根据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城轨车辆检修、驾驶、运用与管理工作的需要,以培养学生对城轨车辆结构分析能力为重点,在分析学习领域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知识、技能、素质的基础上,参照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将相关的知识、技能、素质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至难,由单一至复杂的用于各学习活动中,实现知识、技能、素质的同步提高。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城轨车辆的类型,理解车辆编号及车辆相关标识。
2、掌握车体结构及材料,了解铝合金车体的性能及轻量化结构特点。
3、掌握城市轨道车辆转向架的组成及结构,各结构部分的功能、特点。
4、掌握车门系统的组成、控制原理及控制过程。
5、掌握车辆连接装置的组成及结构特点,理解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6、掌握受电弓的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
7、掌握车辆制动原理及制动过程,理解基础制动装置组成、基本原理及各部件的作用。
8、掌握空调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
9、了解车辆动力系统的组成、动力学基本理论。
10、了解列车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1、能正确识别车辆类型,能比较不同车辆类型的性能及技术特点。
车辆动力学基础(Word)

车辆动力学基础第一章1.车体在空间的位置由6个自由度的运动系统描述。
浮沉、摇头、点头、横摆、伸缩、侧滚2.轴重:铁道车辆的轴重是指车辆每一根轮轴能够承受的允许静载。
3.轴距:是指同一转向架下两轮轴中心之间的纵向距离。
4.轴箱悬挂:是将轴箱和构架在纵向、横向以及垂向联结起来、并使两者在这三个方向的相对运动受到相互约束的装置。
5.中央悬挂:是将车体和构架/侧架联结在一起的装置,一般具有衰减车辆系统振动、提高车辆运行平稳性和舒适性的作用。
6.曲线通过:曲线通过是指车辆通过曲线时,曲线通过能力的大小,反映在系统指标上,主要表现为车辆轮轨横向力、轮对冲角以及轮轨磨耗指数等的大小上。
7.自由振动:是指在短时间内,由于某种瞬间或过渡性的外部干扰而产生的振动,其振动振幅如果逐渐变小,该系统将趋于稳定;相反,若振幅越来越大,则系统将不稳定。
第二章1.车辆的动力性能主要包括运行稳定性(安全性)、平稳性(舒适性)以及通过曲线能力等。
2.车辆脱轨根据过程不同大体可分为爬轨脱轨、跳轨脱轨、掉道脱轨。
3.目前我国车辆部门主要采用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两项指标。
4.当横向力作用时间t小于0.05s时,用0.04/t计算所得的值作为标准值。
5.不仅仅依靠脱轨系数来判断安全性的原因:(1)轮重较小时与其对应的横向力一般也较小,计算脱轨系数时受到轮重和横向力的测量误差的影响就较大,因此要获得正确的脱轨系数比较困难。
(2)垂向力较小时,使用该垂向力和与其对应的横向力得到的脱轨系数很容易达到脱轨限界值;另一方面,单侧车轮轮重减小时,另一侧车轮轮重一般会增大,此时极小的轮对冲角变化会导致较大的横向力,从而加大了脱轨的危险性。
(3)根据多次线路试验来看,与其说脱轨系数值较大容易导致列车脱轨,还不如说轮重减少的越多越容易导致列车脱轨。
6.评价铁道车辆乘坐舒适性最直接的指标就是车体振动加速度。
第三章1.轮对的组成:轮对由一根车抽和两个相同的车轮组成。
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基础(三)

三、客车在曲线上舒适性及其指标
(一)未平衡的离心加速度及其标准:
v 2 gh 未平衡加速度 = R S
SV 2 欠超高hd h gR
h—外轨超高,mm; S—两钢轨顶面中心距,1500mm; V—车辆运行速度,m/s; g—重力加速度,9.81m/s-2; R—曲线半径,m hd—欠超高,mm 注意单位
振动加速度 3 垂向振 10 动 2 4 横向振 6 动 3 振动频率 4 8 22 3 6 30
F f
5.20 6.25 1.00 7.20 18.06 1.00
Wi
1.28 1.74 0.81 1.48 1.71 0.89
W=1.88,车辆平稳性较优。
二、 最大平均加速度
当车辆进行动力学试验时,每次记录的分 析段时间为6s,在每个分析段中选取一个最大 加速度 ai max,平均最大加速度为 :
2
2
横 向 振 动
5.4-26
>26
一、 Sperling (斯佩林)平稳性指数:
Wtot (W W W )
10 1 10 2
10 0.1 n
一、 Sperling (斯佩林)平稳性指数:
我国主要采用Sperling的平稳性指数来评价车辆的平 稳性等级。 GB5599-85规定,客车用距离1、2位心盘一侧横向偏 离1m处地板面上横向及垂向加速度,来统计计算客车垂 直、横向平稳性指标,最大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
amax
a
i 1
m
i max
m
当用平均最大加速度评定速度 V ≤140km/h的客车平稳 性等级时,采用下列公式:
amax ≤ 0.00027 V Cp
车辆动力学基础

过 道 岔 滚 动 台 研 究
过 桥 等 等
主 动 控 制 ( 如 倾 摆 )
❖ 根轨迹
变化参数分析
❖ 分叉计算
❖ 最小阻尼 临界参数
❖ 平稳性指数
❖ 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
❖ 准静态曲线通过 (如回归分析)
❖ 等等
第一章 概论
精品课件
32
虚拟样机的应用领域
- 汽车 - 铁道机车车辆 - 机电设计仿真 - 新型轨道车辆,如磁悬浮列车 - 铁道车辆弓网动力学仿真 - 通用机械 - 机器人 - 航空航天 - 等等
因此,本课程将围绕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或获 得车辆系统优良的动力学性能来讲解。
• 结构形式设计 • 参数设计
第一章 概论
精品课件
21
课程讲解思路
讲解思路
结构与参数 轨道不平顺 动力学计算
轮轨接触 轴箱定位 中央悬挂
动力学模型
第一章 概论
精品课件
22
第二节 车辆动力学研究与实践
动力学研究与计算机仿真 国内在车辆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虚拟样机的概念与内涵 虚拟样机应用领域
❖ 利用计算机,动力学的理论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合 理选择现代车辆的参数、优化设计及预测动力性 能。
第一章 概论
精品课件
26
国内在车辆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 车辆系统动力学仿真(平稳性、稳定性、安全性); ❖ 车辆及列车脱轨理论和试验研究; ❖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分析; ❖ 磨耗型踏面设计; ❖ 车辆悬挂系统新型元件应用(空气弹簧、抗侧滚扭杆、
❖ 有效的仿真模型还可用来对系统进行监控、诊断和 故障预测。
第一章 概论
精品课件
25
计算机技术对车辆动力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基础(二)课件

02
单节车厢模型
为了简化计算,可以将一列车辆简化为一个单节车厢模型。该模型可以
用来研究车辆的纵向冲动和运行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
03
悬挂系统模型
悬挂系统是影响车辆动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建立悬挂系统模
型是必要的。该模型可以用来研究悬挂系统的刚度和阻尼系数对车辆动
力学性能的影响。
03
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分析方法
车辆动力学的研究
内容
主要包括车辆的悬挂系统、轮轨 关系、运行稳定性、曲线通过、 纵向冲动等方面的研究。
车辆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牛顿第二定律
在车辆动力学中,牛顿第二定律是基本原理之一,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车辆在不 同受力情况下的运动状态。
动量守恒定律
当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冲击时,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来分析车辆的运动状态变化。即“动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 当车辆受到冲击时,动量保持不变。
轨道动力学
研究轨道结构、轨道不平 顺等因素对车辆运行稳定 性的影响。
车辆动态行为
研究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 动态响应,如启动、制动 、曲线通过等。
车辆动力学的重要性
提高乘坐舒适性
良好的车辆动力学性能可以减少乘客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和不适 感。
提高运行效率
通过优化车辆动力学性能,可以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和稳定性,缩 短旅行时间。
出轨。
发展阶段
02
随着科技的发展,车辆动力学研究开始涉及更复杂的因素,如
车辆悬挂系统、轨道不平顺等。
现代阶段
03
现代车辆动力学研究更加注重智能化和精细化,通过先进的仿
真和测试技术,深入研究车辆动态行为和性能。
车辆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基础(三)课件

05
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未来发展 展望
Chapter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高强度轻质材料
采用新型的高强度轻质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能够显著减轻 车辆重量,提高运行效率和节能减排。
耐磨材料
针对轨道和车辆部件的磨损问题,研发新型耐磨材料,提高车辆使 用寿命和安全性。
智能材料
利用智能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和光纤传感器,实现对车辆状态的 实时监测和自动调整。
随着科技的发展,车辆动力学研究逐 步完善,涉及更多复杂因素,如空气 动力学、弹性车轮和轨道结构等。
02
车辆动力学基本原理
Chapter
车辆动力学模型
车辆动力学模型概述
车辆动力学模型是描述车辆在轨道上运行时的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它包括车辆的悬挂系 统、轮轨关系、车辆与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列车运行控制
安全保障
车辆动力学的研究有助于 提高列车运行控制的安全 性,预防和控制列车运行 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节能优化
基于车辆动力学特性的分 析,可以对列车运行控制 进行节能优化,降低运营 成本和能源消耗。
调度管理
通过分析车辆动力学特性 ,可以提高列车调度管理 的效率,实现列车运行的 高效组织。
04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节能减排技术
研发和应用新型节能减排技术,降低车辆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和排 放,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清洁能源利用
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为轨道交通提供电力,减少对 化石燃料的依赖。
生态友好型设计
在轨道交通车辆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注重生态友好型设计,采用 环保材料和工艺,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稳定性指标
稳定性指标是衡量车辆在运行过 程中的稳定性的指标。例如,蛇 行运动是列车在高速行驶时的一 种不稳定的运动状态,可以通过 测量蛇行运动的频率、振幅和相 位等参数来评估列车的稳定性。
西南交大,池茂儒教授课件,第9章,车辆动力学基础

rr = r0 + λ 0 y rl = r0 − λ 0 y
轮对中心运动轨迹为圆弧,其半径为:
R = br 0
λ0 y
r0 + λ y = R + b
r0
R
根据高等数学,任意曲线的曲率为: 1 = − d 2 y
R
dx 2
把 R值代入得方程:
d2 dx
y
2
+
λ0 y
br 0
=
0
取轮对初始条件:
x
v
Vx V
T
Vy
Vy
T
V
Vx
1)当轮对出现负的偏转角时,会产生负的横向蠕滑力; 2)当轮对出现正的偏转角时,会产生正的横向蠕滑力;
铁道车辆中蠕滑力的计算公式
Tx
v
Vy
T
V
Vx
Tx
Mz
≈ −2 f11
λa
r0
yw
Ty = TyL + TyR ≈ 2 f22ψ
(二) 蠕滑力对直线复位性能的影响
0
Tx
车轮的磨耗和脱轨事故主要发生在曲线上,所以曲线通过性 能也是车辆动力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轮对纯滚通过的最小曲线: 车辆通过曲线时,外轨比内轨长,需要通过左右车轮滚动圆
半径差来弥补。 纯滚时,外侧车轮半径:r0+λy
内侧车轮半径:r0-λy
由
r0 + λ y = R + b
r0
R
得
R = br 0
当轮对中心离开对中位置向右移动横 移量yw,那么左右车轮的实际滚动圆半径 分别为:
rL=r0- λ yw rR=r0+ λ y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辆倾覆的三种情况: 1、曲线外倾覆:车辆在曲线上运行时,由于受风力、离 心力和横向振动惯性力等的作用及其不利的组合时,使车辆 向曲线外侧倾覆。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高速运行时; 2、曲线内倾覆:当车辆缓慢地驶入曲线时,由于车体内 倾,同时受侧向力(风力、振动惯性力等)的作用下,使车 辆向曲线内侧倾覆; 3、直线倾覆:当车辆在直线上运行时,由于受极大的侧 向风力作用,或者再加上由于线路原因造成车辆严重的横向 振动致使车辆倾覆。
道钉应力为屈服极限时的限度:
横向力Q单位为KN
Q 29 0.3Pst
屈服点:钢材或试样在拉伸时,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即使应力不再增加,而钢材或试样仍继 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称此现象为屈服,而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即为屈服点。 弹性极限:指金属材料受外力(拉力)到某一限度时,若除去外力,其变形(伸长)即消失而 恢复原状
1 P P 1 P 2 2
脱轨必要条件:
P
1 P2 P1 2
tana2 2 tana1 1 P 1 2 tana2 1 1 tana1 tana1 1 tana2 2 P 1 1 tana1 1 2 tana2
线路严重变形的限度: 对于木轨枕:
Pst 1 Pst 2 H 0.8510 2
对于混凝土轨枕:
Pst 1 Pst 2 H 0.8515 2
三、柔度系数及其标准:
欧洲铁路联盟(UIC)标准规定: 确定动态限界、防止车辆与沿线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相 碰撞而影响行车安全。 客车的柔度系数 : 货车的柔度系数 : (以装载状态为准)
P
P
(二)根据构架力H评定轮对抗脱轨稳定性:
Q1 t an a1 1 P 1 t an a 1 1 1 Q2 t an a2 2 P2 1 2 t an a2
H Q1 Q2
H Q1 Q2 Q1 P2 tana2 2 P P P P 1 1 1 1 1 2 tan a2
(一)根据车轮作用于钢轨的横向力Q评定车轮抗脱 轨稳定性:
P sin a Q cosa N P cosa Q sin a N
Q tana P 1 tana
爬轨条件: Q
tan a P 1 tan a
车轮脱轨系数
Q P
上式是一种最基本的脱轨条件,实际情形往往复杂得 多。脱轨系数不仅与 、 a 有关,而且与轮轨冲角、曲线 半径、车轮直径、运行速度以及轮轨之间的蠕滑力等因 素相关。
(二)防止车辆倾覆的安全措施 :
对于车辆结构来说,车辆倾覆主要取决于车辆弹簧悬 挂装置的横向刚度和角刚度以及重心高度。 在一定外力的作用下,横向刚度越小,车体横向偏移 也越大;角刚度越小,车体倾角越大;重心越高,车体横 向偏移也越大。因此,增大其横向刚度、角刚度及降低重 心高度,对于防止车辆倾覆地效果较为显著。 为了既能改善车辆振动性能,又能防止车辆倾覆,通 常采用增大弹簧角刚度的办法。也就是在不增大弹簧垂直 刚度的前提下,尽量增大左右侧弹簧的横向间距来增大抵 抗车体侧向转动的反力矩,从而减小车体的倾角。此外, 可以采用抗侧滚减振器。
P P
轮重减载率
1 我国TB 449-76锥形踏面的 a1 68 ~ 70 a2 arctan 20 P 1 0.2 ~ 0.25,则 ≥0.65时,车轮有爬轨的危险。 P 我国规定轮重减载率为:
容许标准
安全标准
P 0.65 P P 0.60 P
(五)轮轨间最大横向力Q的标准:
tana2 数值不大,可 H 2 P2 tana1 1 P P 1 1 tana1 1 1
H 2 P2 P 1
轮对脱轨系数 我国轨道取 2 为0.24,当H的作用时间不大于0.05s时,轮对脱 轨系数,即:
容许值
(一)倾覆系数及评估标准:
Pd P2 ' P 1' 倾覆系数: D Pst P2 ' P 1'
GB 5599-85规定“试验鉴定车辆的倾覆系数应满足下列要求:
D 0.8
倾覆系数应在试验车辆以线路容许的最高速度通过时的运行 状态下测试。 试验鉴定车辆同一侧各车轮或一台转向架同一侧各车轮其倾 覆系数同时达到或超过0.8时,方被认为有倾覆危险。
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基础 (二)
董英荣 2016.11.12
车辆运行安全性只有在轮轨处于正常接触状态时才能 得到保证。 由于车辆在线路上运行时受到各种力的作用,在最不 利的组合情况下,可能破坏车辆正常运行的条件,使轮轨 分离,从而造成车辆脱轨或倾覆事故,这就称为车辆失去 运行安全性。
车辆运行安全性及其评估标准
(一)倾覆系数; (二)抗脱轨稳定性及其评估标准: (1)车轮脱轨系数 (2)轮对脱轨系数 (3)轮重减载率 (4)车轮跳轨 (5)横向力允许限度 (三)柔度系数
一、车辆抗倾覆稳定性及其评估标准:
车辆在运行时受到各种横向力的作用,如风力、离心力、
线路超高引起的重力横向分量以及横向振动惯性力等,从而
a 68 ~ 70 我国车辆标准车轮轮缘角 a 69 12,实测结果 摩擦系数 一般为0.20~0.30。
确定脱轨系数的允许限度时,可取摩擦系数的上限0.3~ 0.35,取 a 的下限。 当
a 68 0.32
Q 1 .2 P
根据GB 5599-85轨道,当横向力作用时间大于0.05s时,脱轨 系数: Q Q 安全值: 1.0 容许值: 1.2
二、轮对抗脱轨稳定性及其评估标准:
车轮给钢轨的横向力Q很大,垂向力P很小,新的接触点 逐渐移向轮缘根部,车轮逐渐升高。 轮缘上接触点位置到达轮缘圆弧面上的拐点,即轮缘根 部与中部圆弧连接处轮缘倾角最大的一点时,就达到爬轨 的临界点。由于轮缘倾角 变小,车轮有可能逐 渐爬上钢轨直到轮缘 顶部达到钢轨顶面而 脱轨。
S 0 .4
S 0 .2
我国采用的安全性评定标准
评价指标 表达式 容许值 安全值 1.2 1.0 车轮脱轨系数 Q/P 脱 轮对脱轨系数 1.2 1.0 H 2 P2 / P1 轨 车轮跳轨 Q/P 0.04/t 系 P / P 0.65 0.6 轮轴减载率 数 29 0.3Pst 19 0.3Pst Q 轮轨最 道钉 大横向 轨 木 0.8510 P H st 1 P st 2 / 2 力 枕 0.8515 P H st 1 P st 2 / 2 混凝土 0.8 倾覆系数 D Pd / Pst
H 0.24P2 1.2 P 1
安全值
H 0.24P2 1.0 P 1
(三)车轮跳轨的评定指标:
侧向力只在很短的时间内起作用,并认为侧向力作用 时间大于0.05秒时为爬轨,小于0.05秒时为跳轨。据此, 有些国家的脱轨系数安全指标为: 对于侧向力作用时间大于0.05秒时,采用前述的车轮 脱轨系数标准。 对于侧向力作用时间小于0.05秒时为:
轮对脱轨方式
爬轨:车轮爬上钢轨需要一定时间,这种脱轨方式称为 爬轨,一般发生在低速通过小半径曲线时。 (车体内倾) 跳轨:在高速情况下,由于轮轨之间的冲击力造成车轮 跳上钢轨,这种脱轨方式称跳轨。 掉轨:当轮轨之间的横向力过大,使轨距扩宽,使车轮落 入轨道内侧而脱轨。特别是车辆在不良线路上高速 运行和长大货物车通过曲线时,会有这种情况。
GB 5599-85轨道“推荐应用横向力运行限度鉴定试验车辆在 运行过程中是否会导致轨距扩宽(道钉拔起)或线路产生严重 , 变形(钢轨和轨枕在道床上出现横向滑移或挤翻钢轨),按车 辆通过时对线路的影响,横向力的允许限度采用以下标准: 道钉拔起,道钉应力为弹性极限时的限度:
,
Q 19 0.3Pst
Q 0.04 P t
我国对轮轨瞬时冲击而造成车轮跳轨的脱轨系数无明确规定。
(四)根据轮重减载率评定车轮抗脱轨稳定性 :
H Q1 P2 tana2 2 P P P 1 1 1 1 2 tan a2
Q1 tana1 1 P1 1 1 tana1
H 0
P2 tana2 2 tana1 1 1 tana 1 tana P 1 2 2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