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论文
徐州淮海战役作文

徐州淮海战役作文朋友!今天咱来聊聊咱徐州那段辉煌的历史——淮海战役。
每次一想到这个,我心里就热血沸腾,就像喝了三杯子高梁酒,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豪情。
得,我第一次认真琢磨淮海战役,那还是我上小学的时候。
老师带着我们去瞻仰淮海战役纪念馆。
纪念馆大门口那雕塑,哇,真是气势磅礴,我当时就心想,这仗打得肯定不简单。
可不是嘛,当时我就在想,为什么人们都说这是决定命运的一仗?后来才明白,原来这淮海战役是咱国家革命历程中的转折点呀。
你知道吗?在那个枪林弹雨的岁月里,老百姓们也是拼了命地支持前线的战士们。
传说还有个老奶奶,不顾危险,冒着枪弹,把自己舍不得吃的南瓜饼送到前线战士手里。
她那手里的温暖饼子,就像是献给战士们的一片心。
这哪是吃饼啊,简直是吃爱呢!不过呢,说到指挥这场战役的将领们,那也是各种传奇。
不知道你听没听过,有个战斗英雄,白天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晚上却还念叨着挥粉笔头儿教大家读书识字。
我觉得吧,这些人真不简单,他们那种才华和魄力,就像是把整个世界扛在肩上。
在我们这儿,还有段流传已久的故事,说是有个电报员,在关键时刻跟丢魂儿似地找不到线头,可硬是凭着自己的记忆,维护了电报线路。
我有时候在想,这要是我,能做到这种程度吗?啧,想想我自己心里都有点虚。
现在呢,淮海战役早已成了历史。
但是你瞧,再怎么说,咱徐州这片地,风景如画,生活也平静了很多。
我偶尔也会回忆起那段冲天豪情,心里马上升腾起一种对和平的珍惜,就像看到徐州街头那各种小吃,心里也“滋溜”一下涌起一阵温暖。
说实话,今天的徐州,不管发展得怎么样,有着它深厚的历史底蕴,那一抹晚霞和那段英勇传说,都是咱骄傲的资本。
我就不对你说,我喝着徐州啤酒,想着咱拥有的这片美好生活,不由得哼起一首歌,嘿嘿,朋友咱干一杯,纪念那段光辉岁月吧。
如果你还有什么有趣的淮海战役故事,记得也来和我分享哟!。
淮海战役十分钟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为大家演讲关于淮海战役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取得的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它不仅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也书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斗的辉煌篇章。
接下来,请允许我以十分钟的时间,带大家回顾这场波澜壮阔的战役。
一、淮海战役的背景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阶段。
此时,国民党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中,试图依靠其残余势力阻止人民解放军的进攻。
而中国共产党则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而努力奋斗。
二、淮海战役的经过1. 战役发起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正式发起。
解放军以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部分地方武装为主力,对国民党军进行了大规模的围歼战。
2. 渡江战役在战役初期,解放军在徐州以东的运河、淮河之间展开渡江作战,迅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防线。
随后,解放军主力沿运河东进,直指徐州。
3. 徐州会战1948年11月16日,解放军在徐州外围发起会战。
经过激烈战斗,解放军成功切断了国民党军的交通线,迫使国民党军南撤。
4. 淮海决战在淮海决战中,解放军对国民党军进行了全面围剿。
经过连续作战,解放军成功击败了国民党军,取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三、淮海战役的意义1. 政治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抵抗能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同时,这场战役也提高了人民解放军的威望,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 军事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这场战役的胜利,使解放军在数量、装备、战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优势,为后续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 经济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华东地区,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这场战役还使解放军获得了大量物资,为后续战役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淮海战役的精神淮海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展现出了顽强拼搏、英勇无畏的精神。
这种精神主要包括:1. 坚定信念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指战员始终坚定信念,坚信胜利一定属于人民。
淮海战役的历史经验浅析

淮海战役的历史经验浅析第一篇:淮海战役的历史经验浅析淮海战役的历史经验浅析摘要:淮海战役,别于任何一场解放战争的战役。
有身经百战的军事家,有独特的战略技术,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淮海战役是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战争,其丰富的经验促使一代又一代人对历史进行反思,总结。
关键词:军令共同目标自我奉献历史经验一、简述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淮海战役战略方针先从“小淮海”到“大淮海”,其次,“碾庄与聚焦”,再“围三厥一,网开一面”,接着“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最后达到“小车推出来的胜利”。
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
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历史上的任何一次交战均不能与发生在公元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一月10日的淮海战役相比,这是一场60万正义之师战胜80万邪恶之师的大决战。
二、淮海战役的历史经验淮海战役共有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皆精彩无比,充分体现了我军的睿智与善战。
第一阶段,从1948年11月6日到22日,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配合下,在徐州以东碾庄地区全歼灭了国民党第7兵团黄百韬部,并孤立徐州。
第二阶段从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中原野战军在华野战军配合下,再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围歼了黄维兵团,在孟集地区歼灭了孙元良兵团。
第三阶段从1949年1月6日到10月,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配合下,在永城东北青龙集和东官庄地区围歼了从徐州而逃的邱清泉,李弥2个兵团。
淮海战役的胜利建立在已有的丰富的历史经验,那淮海战役的历史经验又是什么呢?(1)军令如山。
在淮海战役中,人民军队有铁一样的纪律,上级发布下来的命令,他们一定是不折不扣的完成。
关于淮海双堆积的作文

关于淮海双堆积的作文
你可能想说的是“淮海战役”。
以下是一篇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文:
《我眼中的淮海战役》
嘿呀,咱今天就来讲讲这淮海战役。
你们知道吗,我爷爷以前就给我讲过他经历的那些事儿。
爷爷说呀,那时候战斗可激烈啦!就说有一次,他跟着部队在战场上,到处都是枪炮声,“砰砰砰”“轰轰轰”的,感觉耳朵都要被震聋了。
他躲在一个土坡后面,紧张得不行。
他亲眼看见战友们冲上去奋勇杀敌,那场面,那气势,真是让人热血沸腾啊!每个人都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
爷爷记得有个战友小张,特别勇敢,总是冲在前面。
有一回,敌人的炮火很猛,大家都有些犹豫,可小张二话不说,端起枪就往前冲,一边冲还一边喊:“大家别怕,跟我上!”那股子劲头,让大家也都鼓起了勇气跟着冲了上去。
爷爷说那时候他们心里就一个念头,一定要打败敌人,为了胜利啥都不怕。
经过了一场又一场的战斗,大家终于取得了胜利。
爷爷每每说起那段经历,脸上都洋溢着自豪。
这就是淮海战役呀,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但从爷爷的讲述里,我能深深地感受到那场战役的伟大和战士们的英勇无畏。
这淮海战役就像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提醒着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不能忘记那些为我们付出的英雄们!哎呀,我说得差不多啦,你们觉得咋样呀?
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如果你还有其他要求,随时告诉我哦。
高中作文 议论文 走进淮海战役纪念馆_1000字

走进淮海战役纪念馆_1000字恰逢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暑假里,我有幸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
在距纪念馆几公里之外,就看见雄伟壮观的纪念塔高高地矗立着。
“淮海役烈士纪念塔”九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
纪念塔后面的碑林上清晰的刻着29881名淮海战役阵亡的革命先烈的姓名。
纪念塔的左边是着名的淮海战役总前委雕塑像。
据介绍前委就是当年淮海战役的总指挥部。
由刘伯承,邓小平,谭震林,栗裕,陈毅五人组成。
我还在总前委群雕前留了影呢!介绍淮海战役最全面的就是纪念馆了。
走进馆内,陈列着各种长短不一,型号各异的枪炮武器鳞次栉比,就像把我带到了当年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战场。
瞧!在碾庄战斗中,敌人采取了前堵后退的战术,对我军进行疯狂围追堵截。
当时敌人依仗阵容强大,且装备精良,摆出了一副不可一世的架势。
而我八路军不足六万兵力,只有小米加**的装备。
针对兵力和装备的悬殊,我军果断采用伏击战和迂回战术,将敌人优势兵力花整为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通过七天七夜英勇激战,最终取得了碾庄战斗的胜利!在淮海战役中最为激烈的战斗要数徐州会战了。
由蒋介石亲自督战。
以徐州为中心,在徐州东北、南边、西南分别委任国民党、军阀,黄维、李溺、韩伯滔三大集团军摆成三角形的阵势,将徐州城团团围住。
而且徐州由杜聿明重兵把守!整个布局形成了众星捧月之势。
真可谓强不可攻,严不可破。
在这种情况下我军要想拿下徐州必须从徐州的外围城市突破。
从徐州以南的蚌埠和西南的永城同时开战突破,然后两路直逼徐州,与此同时徐州以北的枣庄驻军积极配合策应举军南下,三路配合,迂回包抄,强攻合围,直取徐州。
这次会战中敌军共出动八十万人。
经过历时几个月的拉锯式争夺战,敌我双方均伤亡惨重。
在这关键的时候,我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和拥护。
民工支援前线盛况空前。
男的送军粮、抬担架、运物资;妇女缝军衣、做军鞋、救伤员。
有资料统计支前民工达543万余人,平均每位战士有9名民工支援,从而极大的鼓舞了我军士气。
军理论文

论淮海战役中《孙子兵法》的运用日语三班吴澄雨 1362327《淮海战役》属于大决战电影之一。
《淮海战役》中,敌我双方兵力对比是80万对60万。
但是战争的胜负,不是仅仅从兵力的对比,通过简单的加减法得出来,关键要看是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提升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我方一贯重视对军队的建设,重视对指战员和士兵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实战锻炼和总结,贯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风优良,作战能力过硬;在争取人民方面,我党始终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实行了一系列包括土地革命等在内的改革,使老百姓翻身得解放,有了土地,建立了与老百姓之间的鱼水情,因此得到了当时解放区约500万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反观国民党方面,军中媚上欺下,军纪涣散,士气低落,四大家族更是搜刮民脂民膏,将国统区人民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脱离了群众的支持,因此他们的对手不仅仅是60万解放军,还有500万的人民大军。
正如陈毅司令员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推车推出来的。
”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民党没有搞好军队建设,没有争取人民、为了人民,因此,此役我方的胜利是必然的。
其中不乏许多运用了《孙子兵法》的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传统的军事巨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中,这种古老的军事思想已经深深的影响了许多军事将领,充分显示在淮海战役的筹划与指挥上。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略决战之一。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在纵横苏鲁豫皖4省约8万平方公里区域内,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加一个军、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加上地方武装共约60万人,与国民党南线主力7个兵团,两个绥靖区部队共约80万人开展了66天的战略决战性的大规模作战。
在参战兵力、武器装备不占优势、战场情况复杂多变的条件下,我军将国民党军分阶段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次歼灭,以伤亡13万余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55万余人的辉煌成果,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劣胜强的战争奇迹。
淮海战役中的小故事

淮海战役中的小故事【篇一:淮海战役中的小故事】这是一个听闻自家中老人的故事,在1948年的11月份,淮海战役正进行的如火如荼,我党解放军战士正在徐州,海州,商丘,临城等地对国名党军进行第二次战略性进攻。
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11月10日,我军将黄百韬军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并且在此激战10余日,当时战斗十分激烈,这也是一场关键性的战斗,在10余日的战斗中,华东野战军第4团的炊事班中的一个小战士,由于战斗时间与敌军抵抗程度超过了预计,故而后勤粮食紧缺,供应未能跟上,那战士当即决定于几位战友共同前往黄滩桥寻找粮食应急,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几次险象跌生,最终终于成功运输回粮食,并在5日内来回十余次,成功的衔接上了后勤供给,虽然期间小战士在最后一次返回战区时被埋伏的国民党军偷袭击毙,但是粮食还是在众多战士的护送下成功到达战区。
终于经过10余激烈战斗,至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敌军司令黄百韬自杀。
同时,中原野战军为配合作战,出击徐州蚌埠线。
11月16日,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篇二:淮海战役中的小故事】1948年11月7日,淮海战役,粟裕查明了黄百韬兵团的西撤行动,又获悉何、张即将起义,立即下令各部分头追击,要求各部不怕建制混乱,谁先到达,谁就先切断敌向徐州退路。
华野担任突击任务的第1、4、6、8、9纵队分路南下,向运河东岸挺进;第7、10、13纵队穿过第3绥靖区起义部队防区,直取曹八集、大许家;第2、12纵队南越陇海路,向徐州东南攻击前进,迂回堵截西撤之敌;第11纵队及江淮军区两个旅,经皂河向大许家前进,与突击集团协同堵截西撤之敌。
11月8日黄昏,第4纵队在运河车站以北与黄百韬兵团后卫第100军44师遭遇,激战一夜后,4纵未与敌纠缠,向西强渡运河,继续追击黄百韬兵团。
当天午夜,第9纵队在沂河边的埝头集追上了黄百韬兵团担任侧翼掩护的第63军后卫两个团,在战斗中为了迅速渡过沂河迂回包围敌人,9纵27师79团1营2连的十个战士跳下冰冷的河中,用肩膀托起木板架起浮桥,保障部队完成了任务。
关于徐州淮海战役作文

关于徐州淮海战役作文《徐州淮海战役:那些不能忘却的记忆》嘿,咱今儿就来讲讲徐州淮海战役。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了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
一走进那大门啊,就感觉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
我看着那些陈列的展品,就好像时光一下子倒流了,把我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在纪念馆里,我看到了好多当年打仗用过的东西,什么枪炮啦,军装啦,还有战士们写的书信。
每一件物品都好像在诉说着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历史。
我在一个展柜前停了下来,里面放着一双破旧的军鞋。
这双鞋啊,上面满是补丁,鞋底都快磨穿了。
我就想啊,当年穿着这双鞋的战士,得走过多少路,打过多少仗啊。
也许他曾经在泥泞的土地上奔跑,也许他曾经在冰天雪地中前行,这双鞋见证了他所有的付出和努力。
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了战场上的硝烟弥漫,听到了枪炮声和喊杀声。
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毫不畏惧。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了胜利,为了人民。
我记得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位年轻的战士,在战斗中受了重伤,但他依然坚持战斗,直到最后一刻。
他说他不能倒下,因为他身后是千千万万的人民。
这种精神,真的让我特别感动。
在淮海战役中,有无数这样的英雄。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
他们的事迹,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不能忘记他们为我们做出的牺牲。
从纪念馆出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我们要珍惜这一切,要努力奋斗,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徐州淮海战役,这不仅仅是一场战役,更是一段历史,一种精神。
它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
让我们一起铭记这段历史,向那些英雄们致敬!哎呀,说了这么多,总之啊,徐州淮海战役真的是太重要了,太值得我们去了解和纪念啦!大家有空的时候,也去纪念馆看看吧,相信你们也会有很多感触的。
淮海战役之感想

淮海战役之感想(姓名:陈坤朋班级:工管104班指导老师:张帆)摘要: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我解放军发起了著名的淮海战役,并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
此战不仅在解放战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其伟大意义对今天的我们仍具有重要的指导启示作用。
淮海战役揭示了一个客观真理:人民乃国之根本!这在过去、今天和未来都对我国发展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性和重要性。
本文就简单回顾淮海战役战争史、胜利原因以及对我国建设和台湾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淮海战役人民战争启示发展珍惜回归一、淮海战役的背景1948年9月,解放战争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其中在济南战役中集结在徐州地区的国民党3个兵团17万人,在华东野战军阵地前不敢与之交战。
当时,粟裕将军判断出我军对敌人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到了。
于是,在中共中央的授意下,总前委统一指挥,淮海战役打响了。
二、淮海战役的过程1、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于10日把黄百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碾庄地区,并歼灭之。
11月16日,我军完成对徐州的包围。
这时,中共中央任命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为总前委,统一指挥淮海战役。
2、第二阶段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同华东野战军发起总攻,生俘黄维。
3、第三阶段1949年1月6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对包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歼敌30万人。
至此,淮海战役大胜。
三、淮海战役的战果此战,我军参战部队60多万人,国民党先后出动兵力80多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人。
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解放了长江以北华东、中原的大部分地区,是国民党在南线战场上的精英消灭干净,加速了解放全中国的历史进程。
其与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统称为解放三大战役。
四、淮海战役的胜利之因1、团结人民的力量,建立起广泛的统一战线淮海战役中的支前农民达到了百万之巨,可以说此战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淮海战役红色故事演讲稿700字(通用范文7篇)

淮海战役红色故事演讲稿700字(通用范文7篇)关于淮海战役红色故事演讲稿,精选5篇通用范文,字数为700字。
淮海战役是在战争胜利后的一次重要战役。
这场战役以其伟大的胜利和独特的战略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我在学习中了解到淮海战役的精神观,在我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的成长中,也能从中获得启示。
淮海战役红色故事演讲稿(通用范文):1淮海战役是在战争胜利后的一次重要战役。
这场战役以其伟大的胜利和独特的战略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我在学习中了解到淮海战役的精神观,在我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的成长中,也能从中获得启示。
淮海战役的精神观独具特色,主要体现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团结统一的力量、牺牲奉献的精神、顽强拼搏的毅力以及无畏无惧的勇气等方面。
首先,淮海战役强调独立自主的原则。
在战役中,坚决抵制了外国干涉,保持了自己的自利。
作为一名学生,我也应该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被外界干扰和影响,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和选择,追求自己的梦想。
其次,淮海战役强调团结统一的力量。
战役中,各个之间密切协作,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统一战线。
作为一名学生,我应该学会与同学们团结协作,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
只有团结一致,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取得优秀的成绩。
第三,淮海战役强调牺牲奉献的精神。
无论是战役中的将士还是后方的,都为了胜利而奉献自己。
作为一名学生,我应该学会牺牲一些个人利益,为集体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人。
第四,淮海战役强调顽强拼搏的毅力。
战役中,面对艰苦险阻,始终不放弃,不退缩,最终取得了胜利。
作为一名学生,我也应该具备顽强拼搏的毅力,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气馁,坚持努力向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未来的成功人士。
最后,淮海战役强调无畏无惧的勇气。
在战役中,勇往直前,没有惧怕任何困难和敌人。
作为一名学生,我也应该勇敢面对挑战,勇于追求自己的目标。
只有勇敢,我们才能充分展示我们的潜力和才华。
关于淮海战役的个人观后感800字作文

关于淮海战役的个人观后感800字作文关于淮海战役的个人观后感800字作文1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纵观六十年前的淮海战役,时间离我们已十分的遥远,再加上个人立场和出发点的不一样,所以看待那场战争也就有了不一样想法和看法。
淮海战役基本上能够说是,决定国共两党生死存亡的事,换而言之也就是关系到中国政权的更替。
所以引起了国共双方的最高领导个性的关注,双方调兵遣将,将自我认为最适合的帅才派往前线。
双方在战略上、战术上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财力、物力和人力。
但从国共双方投入的兵力横向比较国军是80万,我军是60万。
国民党有美国的大力支持,国军装备先进的美式装备,有飞机、坦克、大口径火炮,更有有先进的军事理念;而共军则是简陋的小米加步枪,相比之下国军占优。
可就是占有巨大优势的国军却败在没有现代化作战手段,只凭着一种坚强信念的共军手里,着实让人出乎意料,看不透。
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推动共军勇往直前,前仆后继以至于打赢三大战役,扭转乾坤呢战争是另一种政治手段的继续。
所以,能够这么说,战争打的是军心、民心,打的是经济实力、后勤保障。
淮海战役的胜利正是沿着这条思路取得的。
淮海战役的过程是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无论是粟裕的忠言直谏、后勤的宣传动员,还是国民党军队的派系矛盾、临战退缩,其实都不是主导战役的根本。
仔细分析下淮海战役的背景就能够看出,经过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共产党的军事实力已经和国民党军队不相上下,后勤供给潜力更是得到了巨大提升,此时的中国,不论是实力比较还是民心向背,共产党都占据了上风,就应说胜利已经是一种必然。
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

浅谈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摘要】今年是淮海战役胜利65周年,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进行的一次规模宏大、歼敌最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它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文章通过党中央的科学决策、高超卓越的指挥艺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人民群众的支援四个方面分析了淮海战役取得完全胜利的原因。
【关键词】淮海战役;决定性意义;完全胜利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进行的一次规模宏大、歼敌最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它的胜利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中共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及地方武装创造了以60万兵力对阵国民党80万大军,激战66天,歼敌55.5万人的战争神话,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乃至乃至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
它的胜利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伟大胜利,综观整个战役的进程以及战略战术的运用,之所以我军能够在如此劣势条件下取得如此大的胜利,可以从以下几点原因分析:一、科学的决策和周密的部署是战役取胜的前提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的科学决策和周密部署的结果。
他们集思广益,审时度势,把握时机,根据具体的情况,适时地制定了一系列战略战术,为这场战役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毛泽东在长期的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中,非常重视对形势的判断与分析。
这是他总是能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指导革命由胜利走向胜利的最重要的原因。
在淮海战役之前,从敌我双方力量、兵器和武力装备来看,我军均弱于敌人。
到1948年秋,全国军事、经济、政治形势向着更加有利于我军,不利于国民党的方向发展,毛泽东在全面准确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后,充分估计了革命力量的斗争发展情况,认为解放军与敌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逐渐成熟:一是,人民革命事业深得人心,解放区面积不断扩大,国民党统治已陷入困境;二是,解放军在全国许多战场上取得了连续的胜利,战斗力已大大提高,而国军在战场上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三是,解放区获得了雄厚的人力物力支援,而国统区百业萧条,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淮海战役的感悟心得

淮海战役的感悟心得文章一:写给青少年朋友亲爱的青少年朋友们,你们知道淮海战役吗?这可是一场超级厉害的大战役!想象一下,战场上硝烟弥漫,炮声轰鸣。
战士们毫不畏惧,奋勇向前。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了人民,为了胜利!在淮海战役中,有一位年轻的战士,他叫小李。
他家境贫寒,但心怀正义。
他知道,只有打败敌人,老百姓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所以,哪怕在枪林弹雨中,他也从不退缩。
这场战役让我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那是无数像小李这样的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们要珍惜这一切,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记住淮海战役,记住那些英雄,努力让我们的国家更强大!文章二:写给上班族咱上班族啊,每天忙忙碌碌。
但今天,咱来聊聊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那场面,简直震撼!成千上万的战士们在战场上拼命,为了啥?为了咱们能过上太平日子。
我听说啊,有个战士小王,连续几天几夜没合眼,一直在战斗。
累得不行了,就咬咬牙继续坚持。
他说,只要能胜利,这点苦不算啥。
想想咱们工作中遇到的那些困难,和他们比起来,算得了什么呢?咱们得有那股子劲儿,不怕苦,不怕累,努力把工作做好,才能对得起前辈们的付出啊。
淮海战役,是历史的丰碑,也是激励咱们前进的动力!文章三:写给老年朋友老伙计们,咱们来唠唠淮海战役。
那时候啊,条件艰苦得没法说。
战士们吃不好、穿不暖,可还是拼命打仗。
我记得有个故事,说有个连,粮食没了,就挖野菜吃。
但就算这样,他们战斗起来一点儿不含糊。
咱们经历过那些苦日子,更知道现在的好生活来之不易。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无数英雄的功劳。
咱们可得教育好儿孙,不能忘了本,要珍惜现在的好日子,好好过日子!文章四:写给学生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讲讲淮海战役。
在这场战役里,有太多让人感动的事儿了。
比如说,有个班长,为了保护战友,自己扑向了手榴弹。
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啊!他们为什么能这么勇敢?因为他们心中有信念,有对祖国和人民的爱。
咱们现在能坐在教室里安心学习,都是因为有他们的付出。
论淮海战役

红色之路·感想国际经济与贸易10级(2)班赵伟亮摘要:通过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淮海战役,对淮海战役从原来的表面学习到深层次的剖析;从原来的感性的认识到现在理性认识;从原来的只知甚少到现在的只知甚多。
更能理解为什么会被称为人民的战争。
人民在战争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应证了得民心者得天下。
红色记忆之路更大程度的激发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让我更加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回来的,我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关键词;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共产党、国民党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淮海战役纪念馆。
当进入大门时就被那所特有的氛围所感染。
前来参观的人摩肩接踵。
有白发沧桑的老人,有机灵的小朋友,都在感受着那种英勇奋战的精神。
在展馆前排队的时候,我在想象馆内的“庐山真面目”。
当进入馆内后,听到讲解员生动的解说后,才算真正意义上知道淮海战役。
一、馆中了解的淮海战役原来淮海战役又称徐蚌会战,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历时六十六天。
战役中共消灭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及其所指挥的五个兵团部,二十二个军部,五十六个师、一个绥靖区,正规军连同其他部队共555099人,约占其参战兵力的69%,其中俘虏320355人,毙伤171151人,投诚35093人,起义改编28500人。
国民党少将以上高级将领被俘124人,投诚22人,起义8人。
以上战果还不包括其溃散和逃亡人数。
主要缴获有火炮4215门,轻重机枪14503挺,长短枪151045支,飞机6架,坦克装甲车215辆,汽车1747辆,马车6680辆,炮弹120128发,枪弹2015.1万发。
在大决战的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解放军的伤亡最大,超过其他两次战役伤亡的总和,占大决战总伤亡的53.8%,各种武器的损耗和弹药的消耗也最大,歼敌总数则最多,占总歼敌数的35.8%,缴获则最少,淮海战役的激烈可见非同一般。
给我写一篇淮海战役民工的事情。

给我写一篇淮海战役民工的事情。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期间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战役的胜利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场战役中,民工们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参与斗争,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淮海战役爆发之初,解放军面临着许多困难,其中一项就是缺乏足够的劳动力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广大民工们自发地响应党和军队的号召,踊跃参与战斗工作,为战役的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淮海战役中的民工主要从事着军事工程和建设工程。
他们挥锄修筑战壕,修筑道路,安置爆炸物等,为解放军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
同时,他们也积极参与军事行动,在各个战场上投入了巨大的努力。
他们没有怕艰苦、不怕牺牲的精神,为战斗付出了辛勤劳动。
除了在战场上的努力,民工们还积极参与到后方生产工作中,为战役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他们组织起来,开展粮食种植和收割工作,为战士们提供充足的粮食供应。
他们还积极参与到伤病员的救护工作中,给予他们照料和照顾,体现了军民鱼水情的深厚感情。
淮海战役中,民工们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为整个战役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他们在困难和艰苦的条件下,坚定地支持和配合军队作战,为解放事业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他们的行动彰显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勇敢。
我们应当向淮海战役中的民工们学习,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他们在困难条件下依然坚持不懈地工作,为解放事业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要牢记他们的精神,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淮海战役中的民工们是解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劳动和奉献功不可没。
正是有了他们的支持,淮海战役才能取得辉煌胜利。
他们的事迹应该被广泛传播,以激励后人学习他们的先进精神。
我们应该铭记淮海战役,感激和敬仰那些为胜利奉献的民工们,同时也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不懈努力!。
淮海战役作文

淮海战役作文英文回答:The Huaihai Campaign, known as the "Decisive Battle of the Central Plains," was a pivotal turning point in the Chinese Civil War. Launched by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under Mao Zedong, it culminated in a decisive victory against the Nationalist forces led by Chiang Kai-shek.The campaign commenced in November 1948 with the PLA's coordinated attacks on Nationalist defenses in eastern China. The initial objective was to cut off the Nationalist supply lines in central China, isolating their forces in the north from those in the south.Through a series of brilliant military maneuvers, the PLA gradually encircled and trapped the Nationalist troops in the Huaihai region. The Nationalist army, numbering over 800,000 soldiers, was heavily outnumbered by the PLA's 600,000 troops.Despite the numerical disadvantage, the Nationalists initially resisted fiercely. However, the PLA's superior strategy, tactics, and logistics ultimately proved too overwhelming. The Nationalist forces were graduallywhittled down and their attempts to break out of the encirclement were repeatedly thwarted.On January 10, 1949, after 66 days of intense fighting, the PLA launched a final assault on the remaining Nationalist stronghold. The Nationalist army was shattered, with over 550,000 soldiers killed, wounded, or captured. The remnants of Chiang Kai-shek's forces were forced to retreat southward, effectively ending the Nationalist control over central China.The Huaihai Campaign marked a major turning point in the war. It severely weakened the Nationalist army, demoralized their troops, and shattered their hopes of regaining control over the country. The PLA's victory paved the way for the eventual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October 1949.中文回答:淮海战役,又称“中原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关键转折点。
大决战淮海战役议论文

大决战淮海战役议论文发生在淮海大地上的气吞山河的战略大决战,是关系革命命运和前途的关键之战。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党领导的胜利,是信仰信念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
岁月流逝,历史走过的足迹不会磨灭;时代变迁,淮海战役的精神永放光芒。
淮海战役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大会战,两个野战军首次联合作战,参战部队多,隶属不同指挥机构,要使部队密切协同,关键是要树立全局意识,做到步调一致,一切行动听指挥。
淮海战役中,在总前委统一指挥调度下,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坚决听党指挥,坚决执行中央军委统一部署,密切协同、联合作战,充分发扬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表现出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形成整体作战的强大威力。
淮海战役的胜利,军事上使蒋介石在南线的精锐主力损失殆尽,尤其是嫡系部队中的骨干,黄维的第12兵团和邱清泉的第2兵团全军覆没,其中还包括被称为“五大主力”的第5军和第18军。
(五大主力其他三支部队分别是1947年5月在孟良崮被歼的整编第74师、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被歼的新1军和新6军)从而也就失去了蒋介石赖以支持战争的中坚力量。
淮河以北完全被解放,淮南大部也为解放军所控制,江北只剩一个重要城市安庆在国军控制下,解放军已直逼长江,下一步攻击矛头直指蒋介石统治的核心地区——江浙沪地区。
就全国战局而言,辽沈、淮海战役后国民党军五大战略集团中,最强大的战略集团徐州集团和东北集团已不复存在,华北集团也危在旦夕,尚存的华中、西安两集团,在解放军不断打击下,也受到很大削弱,而新组建的京沪杭汤恩伯集团,实力很弱,这三个集团已构不成主力集团。
黄河以北绝大部分已是解放区,黄河以南到长江以北,基本是解放区,国民党只得凭借长江天险占据江南半壁,但随着精锐主力的丧失,也已缺乏足够的兵力来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我所亲历的淮海战役(张德先)

我所亲历的淮海战役张德先1948年年末至1949年年初,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大地上,展开了一场震撼世界的淮海战役。
这次战役国共双方共投入兵力140多万人,只用了65天的时间,最终以消灭国民党军队55万人而宣告结束,实乃古今中外未曾有过的规模最大的战争。
我不幸,而且也有幸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争。
虽然那时我只有十一二岁,但我已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而且记忆力也挺强的。
每每回想起我亲自目睹的人物和事件以及个人经历,总是一个个,一件件,一幕幕在脑海里出现,多年来,我虽然向一些人讲述过其中的一些故事情节,但除了我于1963年写过三首《忆淮海战役》诗外,从未用文字系统完整地表达过。
现值此淮海战役胜利60周年之际,我将我能够回忆起来的那段腥风血雨的历史写出来,以使更多人得到了解,也了却我的夙愿。
一、风云变幻莫测身陷淮海战场我老家在江苏省丰县赵庄镇张土城村。
我出生于1937年,兄弟五人,我是老三,还有一个妹妹。
我刚一降生便发生了“七七”芦沟桥事变,那时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不知是我带来了战争的灾难,还是战争的灾难带来了我?总而言之,我的命运就与战争的灾难连在一起了。
我的父亲于早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家乡开展地下工作。
到了1944年当了本村农救会长。
1945年日本投降后,又发生了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国内战争,家乡第一次解放,父亲就公开领导农民搞群众运动,斗地主,分田地。
后来参与组建并领导丰县地方武装县大队,我父亲是闻名遐迩的神枪手,打了许多胜仗。
1947年初的阴历元宵节(正月十五日),丰县县大队驻在丰单边境的刘菜园村。
他为了执行一项特殊任务,只身单枪赴本村安抚群众,了解敌我情况时,不料被叛徒出卖,国民党丰县保安团团长张子超派一个姓杜的连长带一个连的兵力,把他包围在村西头一家小草屋内。
虽然屋内只有他一个人,但他英勇抵抗,打得非常激烈,坚持战斗了一个来小时,终因子弹打光,寡不敌众而壮烈牺牲。
为革命烈士。
父亲牺牲后,那个杜连长得到了父亲的短枪,他上缴给了团长,团长大加赞赏,说:“我一直想看到这位神秘的神枪手的枪究竟是什么样的?今日终于看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海战役的历史经验浅析
——中国共产党胜利的原因
摘要:
国民党在大陆的败亡,真正决定性的是淮海会战,只要能在淮海战役中获胜,基本维持江南半壁江山,中国史将改写,共产党如何胜利的。
The guomindang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defeated forget,really decisive battle of huaihai or,as long as you can in the battle of huaihai win,basic maintain half jiangnan mountain, will rewrite the history, the communist party how to victory.
关键词:人民战争征兵自信
Key-words: demos war recruitment assuredness
所谓的人民战争,,大家马上就想到车轮滚滚,当时确实是这样一个宏大的场面。
我们正史上都说淮海战役“60万吃掉80万”,60万解放军吃掉80万国民党重兵集团,历史上可以这么说,但是账不能这么算。
淮海战役是共产党以少胜多吗?根本不是,而是我们以压倒性的人数优势战胜了国民党80万大军。
国民党的将领18军军长杨伯涛在双堆集和黄维一块儿被俘,他被押下战场,后来他在回忆录里写,他看到解放军的后方到处都是老百姓,有的给解放军推车,有的给解放军治伤员,有的给解放军做饭,他说我们在战场上哪儿看到过这种场面,国民党的后勤都是自己办的,自己拿卡车拉辎重,哪儿有这么多老百姓来支援战争?淮海战役先后动员的民工220万人次,加上60万共产党的正规军,你说比国民党的80万人数多了多少?
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动员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最重要的是共产党跟国民党根
本区别在于,国民党是一个非常松散的组织,松散到什么程度呢?加入国民党很随便,可以集体入党;但是共产党不一样,共产党的组织渗透到解放区的每一个村庄,没有一点空白,每一个村子里都有党支部、村委会、民兵武委会、妇女救国会,最后还有儿童团,每一个村子里通过这五个组织把每一个老百姓都完全地控制起来,于是出民工都是组织上派的,而且各有分工。
共产党能够充分利用民众力量组织起自己的战争机器。
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支援前线的民工都超过了百万。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征兵。
我们知道国民党主要是靠抓壮丁。
有张照片是一个英国记者拍的,一个老头在国民党新兵里寻找自己的儿子。
共产党这边都是骑马戴花、光荣参军,事实是否如此?后来我看了一些材料,感觉到人从本性上来说不愿意打仗的,农民更是如此。
你看纪录片《人民的胜利》,说翻了身的东北农民在土改中获得了土地,他们志愿参军保卫胜利果实,骑马戴花参军了。
后来我想还是不对,农民都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分了地、分了房子、分了牲口,你叫他再去打仗,可能吗?从他个人来说是不会愿意的。
后来看到一个材料,1948
年初中共中央给东北局一个指示,要东北局在半年之内组建100个团的二线兵团补充东北野战军,因为林彪跟陈毅的情况不一样。
在辽沈战役之前东北没有打过很大的仗,也没有俘虏过很多的国民党兵,所以毛泽东下令让林彪组织100个团的新兵,这100个团从哪儿来?从翻身农民中来。
林彪当时下了一个指示,号召各地干部要当革命的兵贩子。
怎么征兵?当时征兵的指标下到各县、各村,这个村里得征十几个兵,村支书、村长就把适龄青年叫到一起教育,这些青年都坐在炕上不说话、不表态,支书派人一个劲儿烧炕,炕上热的坐不住了,终于有一个跳了起来。
好,这个算报名了,结果一个一个都跳起来了,就骑马戴花当兵去了。
后来我看了张正隆的《雪白血红》,专门有一章“要当革命的兵贩子”,跟我写的一样,说明这不是假的。
同样抓壮丁,为什么共产党的兵上战场敢打仗?解放军多打几个胜仗,这些新兵胆子就大了,就变成老兵了,人都是这样磨炼出来的。
共产党在动员群众方面确实是有一套。
如果蒋介石和刘峙在1948年11月初那几天里边能够有多一点的自信心,也许淮海战役和中国现代史都要重写。
当时国民党军从各方面得到的情报都表明刘伯承部十万人正在宿县以西地区集结,当时杜聿明和邱清泉这两位少壮派都主张以邱清泉第二兵团、孙元良十六兵团会合黄维的第十二兵团共三个兵团(其中两个是国民党王牌兵团)先击破刘伯承部六个纵队,然后回师向东,同解放军华野决战,以解黄伯韬之围。
如用这个方案,蒋军可以马上从现有态势发起攻击,以三个兵团的绝对优势,用7~9天的时间击败中野6个纵队。
如能够做到这一步,只徐州会战的第一回合,就能够取得胜利。
但是蒋介石和刘峙对黄伯韬守碾庄的信心不足,刘峙甚至认为黄伯韬至多只能够守一周,所以否决了杜聿明的主动进攻的方案。
实际上粟裕从十一月九日开始,动用了最能够攻坚的五个纵队日夜不停地轮番攻击,整整打了两个星期才解决问题。
我认为国民党失败的关键,还是蒋介石缺乏毛泽东的狠劲,过于瞻前顾后,缺乏那种赌徒式的精神,从而也失去了最有可能反败为胜的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