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

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认识汉语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
2、能仿照例子,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3、朗读和背诵4句关于“改过”的名言,并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知错就改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1、认识汉语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
2、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3、朗读和背诵4句关于“改过”的名言。
教学难点:仿照例子,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一、日积月累导入:同学们,六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
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我们天真烂漫,偶尔也会调皮捣蛋,犯下一些错误。
犯错后,你该怎么办呢?语文园地六的日积月累会告诉你答案。
但要真正掌握,必须闯四关,能行吗?第一关读正确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84页,自由朗读日积月累,把句子读正确,读流畅。
师:都能读正确吗?全班一起读一读。
师:全班同学读得很好,单独请你读,你能行吗?谁来试试?第二关能理解师:仔细观察这四句名言,你发现了什么?师:没错,四句名言都有“改”和“过”。
是有关“改过”的名言(相机报书:改过)。
“改过”是什么意思?师:过就是指过错,改过就是指改正自己的过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错就改。
师:这四句名言,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先让学生说一说,老师相机补充出示,大体理解)第三关会背诵师:带着对你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
师:和老师一起配合读读吧。
师:和同桌一起读一读、背一背。
师:谁能试着背一背。
(出示填空式的背诵,全班背,指名背)师:背诵不熟练的同学,回家多读读,再背给家长听。
第四关巧运用师:接下来,我们看看其他有关“改过”的名言,一起来读读。
师:当你的伙伴做错事时,你想用对他说什么呢?师:日积月累的四句名言中,每一句都有“改”和“过”,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但是在一些句子里,同样的词,却有着不同的意思哦。
我们一起来看看。
请同学们看词句段运用。
二、词句段运用。
(一)一词多义1、读中发现,一词多义。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两组句子。
师:你发现了什么?师总结:“熟”和“味道”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课件

运用联系上文“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是写小 孩子采到蘑菇高兴地叫起来,因此,这里的“斗笠”是 指“小孩子们”。
理解难懂的句子,还可以查查资料,或者向 别人请教。
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一样,可以运用“联 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找资料、询问他人”等方 法。
读一读,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旭日 岛屿 海滨 沙滩
瞭望
巡航
缆绳
铁锚
我会认
xù
yǔ
liàoBiblioteka xúnlǎnmáo
旭
屿
瞭
巡
缆
锚
示例:旭日东升,海滨哨所,海防战士们已经 早早起床,他们有的站在一艘军舰上向四周瞭 望,有的在附近岛屿上四处巡逻。沙滩上,美 丽的贝壳静静地躺着,和缆绳、铁锚相望,他 们一起说着悄悄话。
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体会加点词语意思的不同。
下面的例句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读一读,再选一个 开头照样子写一写。
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 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他们高兴极了,唱了一首又一首的歌, 还围在一起条鱼。
第一段话围绕“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写的; 第二段话是围绕“他们高兴极了”写的。
◇小丽多才多艺…… ◇雨下得真大…… 示例:小丽多才多艺,她唱的歌婉转动听,钢琴 弹的行云流水,跳舞更是让人连连称赞。
关于有错就改的名言!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 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 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谁能不犯错误呢? 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改正过错不要吝惜, 听从正 确的意见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 一样迅速自然。
最新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

最新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一、全册教材分析二、单元教材分析三、全册教学目标三、全册教学计划四、全册教学设计五、全册教学反思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一)择取内涵丰富的课文,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本册教材精心挑选各种主题、各种体裁的课文,力求通过内涵丰富的文本,全方位地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有的课文,以榜样人物的言行,给学生以优秀品质的示范。
比如,《我不能失信》讲述了宋庆龄童年时代信守诺言的故事,帮助学生树立诚信重诺的生活态度;《蜜蜂》表现了科学家法布尔严谨求实的态度,能让学生深入感受格物致知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品质。
有的课文,语言生动、鲜活、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比如,《燕子》一文,语言充满诗意,把寻常的小动物描摹得美丽动人,并承载了作者深厚的情感;《昆虫备忘录》一文,思维跳跃,用闲谈式的语句,表现自由的乐趣;《肥皂泡》一文,语言唯美多变,情感细腻。
教材希望通过这些独具韵味的课文,初步提高学生的文学品位和审美修养。
还有的课文,贴近三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富有儿童情趣。
比如,《童年的水墨画》描述了儿童课外生活的自由与欢愉;《剃头大师》讲述了诙谐的儿童故事,其中的幽默之处,能让三年级学生产生共鸣。
编排这些课文,能保护学生天真烂漫的童趣,使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持续的兴趣。
(二)多种路径形成合力,提供传统文化的养分教材通过多种形式编排传统文化内容,力图由此形成合力,提供充足的传统文化养分。
教材安排了两次古诗课文。
第一单元中的古诗课文,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鸳”等美丽的图景,有“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样细腻的感受,还有梅子黄时山林中的自然恬淡,总体格调是轻快明朗的,能够丰富学生对季节的感受。
第三单元中的古诗课文,以时间先后为序,表现了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礼俗、景象及与之相关的情感,能够帮助学生深人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第二单元安排了文言文课文《守株待兔》,体现了中国古代先贤哲学思辨的深度。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全套每课课后题及答案汇编(含六套题)

改为“被”字句。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钓竿 染绿 扑腾 破碎拨动 浪花
二、大 8 S shu ǎng ④①②③ 三、 1. 拔 2. 拨 四、示例: 1. 明明白白 红红火火 严严实实 2. 一串串 一声声 一双双 一个个 五、 1.A 2. A 3. C 六、绿玉带一样平静 染绿了 立着一只红蜻蜓 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1.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2. 在溪边垂钓 喜悦 3.B 七、1. (1)拟人 示例:冬姑娘为大地妈妈盖上了雪白的棉被。 (2) 比喻 示例:一阵微风吹过 , 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黄蝴蝶翩翩起舞。 2. 溪水被垂柳当作梳妆的镜子。
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①这句话用了 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春天到了,小树变绿了。(用上面的修辞手法改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照样子,写句子。 例: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 ◆我的手被划了一道大血口, 痛得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不受剃头师傅的欢迎相呼应,充满趣味性
( 3)你喜欢文中的“我”吗?请对“我”进行简单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下列对联分别形容的是哪个行业?请你连一连。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复习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的重点知识和要点;2.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教材: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课文;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3.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复习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的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第五单元课文1.老师通过复习提问的方式回顾第五单元的课文内容,包括主题、人物、情节等。
第二步:复习第六单元课文1.老师通过朗读第六单元课文的方式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2.老师提问学生关于第六单元课文的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步:对比分析两单元1.让学生比较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的异同之处,帮助学生整合知识。
第四步:语文知识点讲解1.老师以PPT等形式讲解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的重点知识和难点。
第五步:互动练习1.设计针对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知识的练习题,让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
第六步:作业布置1.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复习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的内容,通过提问、讲解和练习等环节,达到对语文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反馈1.请学生就本次复习课的收获和不足进行反馈,并提出建议。
六、总结学生在本次课程中复习了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的内容,通过对比分析和练习巩固了所学知识。
希望学生能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本对教学有所帮助。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1、燕子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荣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课前预习:1、纯熟地朗读课文。
2、词语:俊俏、吹拂、舒展、伶俐第一课时课时目的: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纯熟地朗读课文。
3、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1、老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妙》:小燕子,真乖巧,拖着一把小剪刀。
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
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妙。
2、同学们,春天,活泼得意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
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翻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老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这篇文章写确实实很美。
下面仔细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再读这一段。
,考虑: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局部?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4、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5、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
四、进展“画图、说话”训练,深化体会。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课件第六单元《语文园地》一课(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第六单元《语文园地》一课时(人教 部编版 )(24 张)【PP T完美 】
词句段运用
仿写句子
下面的例句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读一读,再选一个开头照样子写一写。 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他们高兴极了,唱了一首又一首的歌,还围在一起跳舞。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第六单元《语文园地》一课时(人教 部编版 )(24 张)【PP T完美 】
词句段运用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第六单元《语文园地》一课时(人教 部编版 )(24 张)【PP T完美 】
一词多义
读一读,体会两组加点词语意思的不同。
. 米饭没熟,还要再蒸一会儿。 . 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我很喜欢苹果的味道。
.. .. 这本书越看越有味道。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第六单元《语文园地》一课时(人教 部编版 )(24 张)【PP T文园地》一课时(人教 部编版 )(24 张)【PP T完美 】
仿写句子
小丽多才多艺,跳起舞来像翩翩起舞的仙子,唱 起歌来像黄莺一样,婉转动听,画起画来炉火纯青、 出神入化。
雨下得真大, 转眼间雨声连成一片轰鸣,天像裂 开了无数道口子,暴雨汇成瀑布,朝大地倾泻下来。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第六单元《语文园地》一课时(人教 部编版 )(24 张)【PP T完美 】
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
交流平台
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这句话可以结合生活经 验进行理解。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这句话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前面讲了蘑菇像斗笠,在这句话 中的斗笠是指小孩子们的样子。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知道 句中的“水葫芦”指的是儿童。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教学设计教案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教材分析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常常会涉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现实意义。
教材先提供了一个情境:“刘杰浩所在的三年级(2)班,班干部是由同学轮流担任的。
”还提供了上半学期的班干部安排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班干部轮流制”进行讨论,并以泡泡的形式提供了两个对立的观点。
两种观点虽然截然不同,但理由都是成立的。
教材最后部分对如何参与讨论给予了指导,先说观点然后说清楚理由,并且用小贴士的形式给予了提炼。
小贴士第一条是对听的要求,听的时候要能抓住主要信息,边听边思考,想想其他人的发言是不是有道理;第二条是提醒学生对问题要有多元认识,学会尊重不同的想法。
二年级下册口语交际“长大以后做什么?要求学生能清楚地表达想法并简单说明理由。
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要求学生能用简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本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要求说清楚想法和理由,耐心听别人把话讲完,不打断别人。
本单元口语交际是学习围绕自己的观点发表看法,跟想法、看法相比,表明自己的观点,理性思辨的程度更高,说话要有理有据,这次的口语交际要求比之前的有所提升。
教学目标1.积极参与讨论,能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清楚理由。
2.能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的想法。
教学重点能表明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教学难点能尊重别人的观点,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现任班干部上台读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
2.现任班干部谈一谈工作中的收获和困惑。
预设:收获:(1)锻炼了自己的管理能力。
(2)能够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学会了与人沟通……困惑:(1)总有学生跟自己唱反调。
(2)当班干部多少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时间……3.同学们对班干部的发言提出意见和改进措施。
4.师小结:班干部是为了让学生协助老师更好的管理班级,同时,学生也能从中得到锻炼。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习作、语文园地 教案

习作·语文园地【学习目标】1.写一个身边熟悉的人,要抓住人物的特点。
2.通过交流平台,学会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或向别人请教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3.通过识字加油站,学习读词语想象画面,从而认识生字。
4.通过词句段运用理解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思。
5.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一段话。
6.积累关于改过的名言警句。
【学习重难点】1.学会抓住特点写人物。
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生字卡片。
(教师)【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一、谈话导入,引出文题。
1.出示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热心肠、智多星、乐天派、昆虫迷、小问号、小书虫、幽默王子、故事大王、运动健将……2.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描写人物特点的词语。
二、议一议,拓展思维。
1.再读上面的词语,说一说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谁?为什么会想到他?2.小组议一议,说一说。
3.你还想到了哪些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这些词语可以形容谁?三、明确主题。
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不少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件出示:亲人、同学、朋友……2.你最想说谁?他哪一方面的特点让你难以忘记?(性格、特长、品质、爱好……)3.课堂交流。
四、指导习作。
1.引导学生回忆发生在某个人身上的能体现人物特点的事。
2.引导观察,发现特点。
(1)回顾本单元课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感悟描写人物的方法。
(2)教师小结:可见,我们在描写人物时,恰当地运用这些描写方法,才能将人物的特点展现出来,语言才会生动。
每个人的特点不同,描写人物的时候不可能把语言、神态、动作等都写到,所以要针对每个人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表达方法。
3.教师出示范例,学生读一读。
(1)指名反馈:写的是谁?写了他的一件什么事?体现了他的什么特点?(2)品读例文中的语句,学习小作者出色的表达。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完善习作。
第二课时(习作讲评)一、欣赏佳作。
(完整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18.童年的水墨画《童年的水墨画》教学片段◆读想结合,走进画面。
(教学重点)师:读了《溪边》,你有什么感觉?生:我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美好的镜头。
师: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大家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澄澈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孩子的影子。
生2:我看见了孩子钓竿上的红蜻蜓。
生3:我看见了当鱼钓上来时,那溪里的涟漪和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鱼和手忙脚乱的孩子。
师:对,就这样边读边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进诗境。
那么《溪边》这幅画给大家怎样的感觉?生1:这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
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都在等待水里鱼儿上钩;当鱼儿上钩后,这种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了。
生2: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
这里有绿色的柳树,有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这溪水染绿了,并且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生3:这是一幅充满快乐的画。
柳树是快乐的,它快乐地照着溪水这面镜子;山溪是快乐的,因为它美得像绿色的玉带;蜻蜓是快乐的,因为它觉得钓竿真是有趣的地方;更快乐的是孩子,因为他钓上了活蹦乱跳的鱼。
师:你们真的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
19.剃头大师《剃头大师》教学片段◆理解“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体会童年的自由、天真和快乐。
(教学重点)师:小沙为什么要让“我”给他剃头?生1:小沙天生胆小,他怕剃头。
生2:小沙吃尽了理发店里老剃头师傅的苦头,他不想再去理发店里受折磨了。
师:所以小沙就想到了让“我”来给他理发。
可是“我”不会理发呀。
在小沙的央求下,“我”答应了给他理发,还摆出了剃头师傅的架势。
那么“我”是怎样给小沙理发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7~17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边读边画句子)生1:“我”觉得自己有剃头的天分,先把姑父的睡衣给小沙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
语文园地六(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和查阅资料以及向别人请教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识字、理解词语。
3.仿写句子:指导学生仿照例句,分别围绕“小丽多才多艺”和“雨下得真大”这两个意思来仿写句子。
4.积累跟“改过”有关的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1. 学会运用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和查阅资料以及向别人请教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积累与“改过”有关的名言,并能够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和查阅资料以及向别人请教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课前准备】课件、读书笔记【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导入:我们在阅读和学习课文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些非常难理解的句子,你都是怎么做的?(学生根据自己以往的阅读经验,总结自己是如何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2.交流、讨论:比如说以下这几个句子你是怎么理解的?(出示PPT1)⑴“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眼”---《剃头大师》⑵“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童年的水墨画》3.自主阅读“交流平台”,归纳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出示PPT2)4.理解难懂得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方法差不多,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查阅资料,还可以向别人请教等等。
二、识字加油站1.读一读:读准字音(出示PPT3)旭日岛屿海滨沙滩瞭望巡航缆绳铁锚2.结合课本83页插图,联系你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这些词语所表述的事物。
3.识记生字这6个生字都是形声字,请你说一说你是如何快速识记的?4.教师引导:当你读到这些词语的时候,脑海里会不由自主地出现怎样的画面?展开想象说一说。
三、词句段运用1.读一读,体会两组加点词语意思的不同。
(出示PPT4)⑴班内交流:“熟”和“味道”这两个词语在不同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不同。
第一组:第一句中“熟”的意思是食物焼煮到可以食用的程度;第二句中“熟”的意思是熟练,表示程度深。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含每课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每课教学反思)学校:班级:教师:202x-202x学年度第二学期【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目录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会读、会写、会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4.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
5.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6.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课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
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板书课题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
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
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备课教案第一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燕子》《荷花》和一篇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从动物、植物、景物这几个方面来反映主题。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
学习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
通过读写和课外搜集活动,增进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教学目标1个生字,会写36个生字,积累优美的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领悟作者所描绘的意境。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培养学生观察美、欣赏美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优美句段。
3.增进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课时分配1.古诗三首……………………………………………………………………………… 2~3课时2.燕子…………………………………………………………………………………… 2~3课时3.荷花…………………………………………………………………………………… 2~3课时4*.昆虫备忘录…………………………………………………………………………… 1~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二·语文园地………………………………………………………… 3~4课时教法与学法1.本单元注重朗读感悟,增强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促进理解,使语言中蕴涵的美通过口诵心记来深化理解。
2.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强化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解词、析句、悟情的过程中,认识逐渐深化,感情逐渐深入。
1.古诗三首三、了解大意,感受美景。
(用时:17分钟)1.指名读诗句,理解诗意,思考:《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2.课件出示诗句,看看诗中有哪些景物?3.师小结:春景美如画,燕子轻飞鸳鸯甜睡,让春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部编版统编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
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课程:第一课时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
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一)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每课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教学设计(含每课教学反思)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认识本课生字。
2.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溪边》背诵下来。
3.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4.通过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通过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 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回忆童年趣事激发学生对童年诗歌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3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节。
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1)染,出示演变过程,字本义: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色。
读句子,于文中识字,组词:染绿、耳濡目染。
(2)碎:造字本义:岩石经过多次爆破最后形成的小石块。
形近字:翠、醉【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知晓汉字的意义来识记生字。
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碎”。
提示最后一笔出头,但不要写到从字上。
指导书写“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第六单元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目标】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0个生字。
指导写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笔顺。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诗歌。
【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 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回忆童年趣事激发学生对童年诗歌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3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节。
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1)染,出示演变过程,字本义: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色。
读句子,于文中识字,组词:染绿、耳濡目染。
(2)碎:造字本义:岩石经过多次爆破最后形成的小石块。
形近字:翠、醉【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知晓汉字的意义来识记生字。
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碎”。
提示最后一笔出头,但不要写到从字上。
指导书写“爽”。
注意笔顺,长横要像房顶一样盖住下面部分。
第二课时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播放歌曲《童年》。
师导入:同学们,美好的童年就如一幅幅水墨画,或浓或淡,意境优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读一读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诗歌—《童年的水墨画》。
二、整体感知:本课包括三首小诗,分别是:溪边、江上、林中(板书)看到这三个题目,你能发现什么?学生随便发言师:是的,都写出了童年生活发生的场景,在这些场景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学习《溪边》1.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2.个别读。
3.默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那些不懂的?4.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不懂得?预设1: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设计意图: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大多数学生同样不明白。
老师点拨:我们如果联系上文读一读,也许某个词语或者某个句子会给你灵感呢!自己试着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老师:我从这句话“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一个小孩在这里钓鱼。
从“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钓上鱼来了,特别高兴。
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师: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欢乐。
指导学生有感情读好最后一句话。
预设2:生:老师,我不明白“溪水给人影染绿了”这句话。
平时我们的人影都是黑色的,为什么这里溪水给人影染绿了呢?师:这位同学能够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很值得大家学习。
刚才我们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了最后一句话,现在大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默读、思考生:老师,我从“溪水像绿玉带一样平静,知道了溪水很绿,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里也变成绿色的了。
师:为什么说溪水染绿了人影呢?你觉得这里哪个字用的最好?好在哪里?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
】生:“染”字最好。
这样把溪水当成人来写,就把溪水写活了。
生:这样写就让人感觉溪水好像魔法师一样,特别神奇!谁给大家读出这美丽深的景色?个别生读。
师:多美的想像啊!大家体会得真不错。
你还知道了什么?生:老师,我从“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知道了前面写溪水和人影是绿色的,这里写蜻蜓是红色的,颜色特别漂亮!5.多么富有生机的画面啊!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景色的美丽,儿童的快乐?自由读、个别读。
6.师范读:生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自由交流。
思考一下,作者写孩子们快乐钓鱼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景呢?师总结:写景色突出了“平静”,为什么要突出平静呢?联系《小儿垂钓》体会儿童钓鱼的专注。
也更能体现钓上鱼后的欢乐。
四、学习《江上》1.如果说《溪边》是写儿童溪边钓鱼,那么《江上》是写什么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自学《江上》。
2.出示自学提示,自学。
思考《江上》是写什么?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设计意图:巩固诗歌的学习方法,发现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交流:师:《江上》是写什么?生:游泳生:戏水师:你们觉得哪个词更好?生(异口同声):戏水!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生:都是写儿童的。
生:都写童年的快乐的。
生:都运用了比喻的方法。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不同点呢?生:《江上》没有写景色的美丽,只是写了儿童的戏水的情景。
师:如果说《溪边》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作,那么《江上》就是一幅活脱脱的动态图画了,读过之后,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呢? 想象一下,孩子们会怎样戏水?你仿佛还听见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4.感情朗读。
读出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五、学习《林中》5.总结学法:刚才大家运用什么方法学习了前两小节?读诗,找到不理解的地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等方法读懂。
6.请大家利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继续学习《林中》7.交流:文中有两个斗笠“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和“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意思一样吗?生畅所欲言:第一个斗笠指“蘑菇”,第二个斗笠指“儿童”8.小蘑菇和儿童有什么相似之处呢?都戴着斗笠,很卡爱。
除了可爱,还能读出什么呢?儿童的欢乐。
在哪里能读出来?9.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可爱和欢乐。
齐读并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五、动笔仿诗,抒发情感1.诗里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欢乐片断,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
说说童年生活的还可能发生在哪些地方?2.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设计意图:争当小诗人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让学生学习写诗。
】3.共同交流,师当堂点播。
六、总结谈话,结束教学师: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这首儿童诗,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板书设计】溪边.童年的水墨画江上林中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重点指导写好“级、划、尝、改、亏“这几个字。
2.读准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读准含轻声和多音字的词语。
3.默读课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创设情境仿照写一写。
4.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教学重点】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仿照写一写。
【教学难点】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仿写一段心理活动,【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准备稿纸【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题目,激趣导入1.老师先请大家看一幅图片,这是什么?(出示老虎的图片)图片上是一只什么样的老虎?老虎会什么本领?(板书题目:一只______的大老虎)(生自由补充:凶猛、威风……)2.(师补全板书题目: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看到这个词语,你一定觉得很奇怪,“窝囊”的老虎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设计意图:用真实的大老虎的样子对比文中窝囊的大老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你喜欢这篇课文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提示语:我(谁)扮演一只大老虎(干什么)结果演砸锅了。
师小结:概括一件事要抓住主要人物、事情、结果。
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关键词。
2.老师从课文中找了一些词语,考考你们都读得准确吗?(分组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演技.撤.换砸.锅笨拙.逗.乐殷.切半晌.豁.虎跳撇.嘴头罩.羡.慕(易读错)角.色四脚着.地直冲.脑门露.脸哄.堂大笑(多音字)窝囊.糨糊.亏得.窟窿.比划.将就.打瞌睡.(这组加点字变浅色)(轻声词)接连不断唉声叹气垂头丧气踱来踱去通情达理(成语)3.哪些词你觉得很有趣?因为这些词充满生活气息,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吗?4.哪些词你不明白意思?先从课文中找出含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猜猜是什么意思?换个别的意思相同的词试试。
【设计意图:用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人物和事情经过结果概括课文。
把字词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或是换一个意思相似的词,或是请同学帮助等方法去理解难懂的字词,时刻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三、细读课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1.(出示提示句)学生根据事情的发展,边读画出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看着同班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我……老师挑选演员分派角色的时候,我……演哥哥的小朋友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不好时,我……老师鼓励我说演老虎不用豁虎跳时,我……在老师指导我怎样演老虎时,我……演哥哥的小朋友还是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得窝囊时,我……演出时,我听到台下一阵哄堂大笑时,我……演完时,我……演哥哥的小朋友又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我……我至今还不明白……2.请你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演出前后我的几次心理变化。
板书:期待自信紧张不明白3.再完成课后第一题填写完表格。
4.为什么演出的过程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了”,你有过紧张得的时候吗?回想一下,你有过这种经验吗?【设计意图:课文很长,情节一波三折,很多心理活动没有明显的“我想”做提示,孩子们可能看不明白什么样的句子是心理活动。
所以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过程找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再用几个词总结归纳我的心理变化,最后完成课后题的表格,学习有梯度,由易到难。
】四、创设情境,练写心理活动1.心理活动是指我们的心情和心里的想法,故事中的小作者把自己演出前后的心理活动变化写得丰富而生动。
喜怒哀乐都是我们心情,你能说出一些表示心情的词语吗?两字、三字、四字看谁说得多?(难过后悔快乐激动兴奋得意美滋滋垂头丧气兴高采烈……)2.下面这些情况你遇到过吗?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又会想些什么?(说一说)试卷发下来了,我只考了86分,而且错得都是计算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