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学古典文献学考试卷模拟考试题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2范文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附参考答案)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________,二是指___________。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3,西汉_______和___________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4,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___________。
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___________。
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____________、郑樵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文献通考》。
7,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___________、《十七史商榷》、___________等考史名著。
8,金石的“金”指___________;金文则指___________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9,___________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10,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________年,绵延整个20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1,汗青;2,辑佚;3,四分法;4,线装;5,索引三,文献标点(本题计20分)1,试给下面一段文字添加现代标点(8分):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邹阳《狱中上梁王书》)2,试改正下列标点错误,并简单说明修改依据(12分):①,《论语》言子之所慎者。
古典文献学基础与利用考核试卷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文献的收集
B.文献的整理
C.文献的校订
D.文献的翻译
2.以下哪些属于古代文献的载体形式?()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古典文献学主要研究现代文献。()
2.《尚书》是五经之一。()
3.古代文献的载体形式只有纸张一种。()
4.在古典文献中,“篇”指的是文章的体裁。()
5.古典文献的辑佚是指整理现存的文献。()
6.《周易》中的“易”字是指变化。()
3.请阐述利用古典文献学方法进行文献检索的步骤和技巧。
4.请分析古典文献学在当代学术研究中的价值和意义。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D
3. A
4. A
5. B
6. C
7. D
8. B
9. A
10. D
11. D
12. A
13. B
14. B
15. D
16. A
17. C
18. A
19. C
20. B
6.《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作品集,其中最著名的作者是______。
7.我国古代的史书编纂体例中,以时间为线索的是______体。
8.《资治通鉴》是______朝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9.古典文献检索中,利用索引可以帮助快速找到文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______内容。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卷样题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卷样题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30%)离经辩志 影宋、覆宋 一声之转 石渠奏议互训递训桐城派汲古阁五德终始三豕涉河三体石经二、《七略》的分类法与《隋书经籍志》的分类法有哪些不同?二者的不同说明了什么?(15%)三、简述“四书”的成书过程及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和意义(15%)四、指出下列著作的作者(20%)周易正义书集传诗集传诗三家义集疏春秋左传诂尔雅义疏七经小传潜夫论酉阳杂俎杜诗详注五、标点、翻译下列短文并解释部分词汇(用新式标点 20%)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贫贱之致物也难虽欲过之奚由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彊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故古之人有不肯贵富者矣由重生故也非夸以名也为其实也则此论之不可不察也(《吕氏春秋·本生》)1、适2、致物3、奚由4、招蹶之机5、自彊6、靡曼7、郑卫之音参考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1、离经辨志:语出《礼记·学记》,原作“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
离经即离析章句、断句读,然后能即词以求意,分辨文章内容意思,即辨志之谓。
2、影宋、覆宋:以某一版本为底本,逐叶覆纸,将原有之边栏界行、书口鱼尾、行款字数,原样描摹或双勾下来,然后将其逐一上版镌雕。
这样影摹后刻出来的书,对于原刻本来说,便成为影刻本。
据宋本影刻的书,便成为影宋。
覆刻是照底本原样翻雕,除了可以改变字体外,行款、字数、版框大小、边栏界行、书口鱼尾等,都不能随意改变。
据宋本覆刻的书,便是覆宋。
3、一声之转:由于时间、地域的关系,同一个词在语音上可能发生转变,具有多个语音形式,扬雄于《方言》中将这种现象成为“转语”,郭璞注《方言》称其为“语转”、“声之转”。
清代王念孙对这种现象进行概括,指出转语与所由转之词声母相同或相近,声母相同而转变者,便称为一声之转。
一声之转,即双声之转。
4、石渠议奏:西汉宣帝在甘露三年(前51年)于未央宫北石渠阁大会群儒,讲论《五经》同异,宣帝称制裁断,以定是非。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附答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典籍________,二是指______贤才_____。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诗》;《书》;《礼》;《易》;《春秋》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3,西汉__刘向_____和_____刘歆_____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4,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__汲冢周书 _________。
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___《金刚经》________。
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__通典__________、郑樵的__通志________和_____马端临______的《文献通考》。
7,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__廿二史考异__、《十七史商榷》、__廿二史札记_________等考史名著。
8,金石的“金”指_青铜器__________;金文则指商周___________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9,______总集_____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10,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___1899_____年,绵延整个20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1,汗青;2,辑佚;3,四分法;4,线装;5,索引1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2文献学之辑佚,是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之文字逐一摘录,按一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使之集中复现流传的文献整理活动,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
3四分法指关于典籍文献的四部分类法。
起源于魏晋之际,初步成熟于东晋时期。
唐初修《隋书•经籍志》,继承前代,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名称,概括各类书籍性质内容。
古典文献考题
2014年考题707文史基础甲组:古代汉语一、根据所给文字回答问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古者有夔一足,其果信有一足乎?”孔子对曰:“不也,夔非一足也。
夔者忿戾恶心,人多不说喜也。
虽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
人皆曰:…独此一,足矣。
‟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
”哀公曰:“审而是固足矣。
”1、解释加点字(5个)果信说信而(注:最后一个字应该是而,我记不太清除了)2、“一足”的含义变化说明了什么语言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语言现象?如何避免?二、翻译赵宣孟将上之绛,见翳桑下有卧饿人不能动,宣孟止车为之下飧,餐自含而哺之,饿人再咽而能食,宣孟问:“尔何为饥若此?”对曰:“臣宦居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以故至若此。
”宣孟与之壶餐,脯二朐,再拜顿首受之,不敢食,问其故,对曰:“向者食之而美,臣有老母,将以贡之。
”宣孟曰:“子斯食之,吾更与汝。
”乃复为之箪食,以脯二束与钱百。
去之绛。
居三年,晋灵公欲杀宣孟,置伏士于房中,召宣孟而饮之酒,宣孟知之,中饮而出,灵公命房中士疾追杀之,一人追疾,既及宣孟,向宣孟之面曰:“今固是君邪!请为君反,死。
”宣孟曰:“子名为谁?”及是且对曰:“何以名为?臣是夫桑下之饿人也。
”遂斗,而死,宣孟得以活。
丁组:中国古代文学一、连线(10个)山带阁注楚辞北征象山集世说新语注初刻拍案惊奇录鬼簿诗童子问武夷新集郡斋读书志归田赋(注:给了十个作品和十四个人名,人名记不清了)二、名词解释和简述(4个)诚斋体建安风骨陈子昂评价“别是一家”三、诗歌鉴赏范成大《夜过越上不得游览》王程公事两相催,冲雨片帆连夜开。
千岩万壑在何处?山阴道中无好怀。
岂有酒船寻贺老,兴尽却能访安道。
监湖春色漫芳菲,付与青青湖畔草。
四、标点世之言天者二道焉。
拘于昭昭者,则曰:“天与人实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徕,穷厄而呼必可闻,隐痛而祈必可答,如有物的然以宰者。
”故阴骘之说胜焉。
泥于冥冥者,则曰:“天与人实剌异:霆震于畜木,未尝在罪;春滋乎堇荼,未尝择善;跖、蹻介焉而遂,孔、颜焉而厄,是茫乎无有宰者。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附答案汇总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典籍________,二是指______贤才_____。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诗》;《书》;《礼》;《易》;《春秋》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3,西汉__刘向_____和_____刘歆_____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4,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__汲冢周书_________。
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___《金刚经》________。
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__通典__________、郑樵的__通志________和_____马端临______的《文献通考》。
7,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__廿二史考异__、《十七史商榷》、__廿二史札记_________等考史名著。
8,金石的“金”指_青铜器__________;金文则指商周___________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9,______总集_____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10,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___1899_____年,绵延整个20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1,汗青;2,辑佚;3,四分法;4,线装;5,索引1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2文献学之辑佚,是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之文字逐一摘录,按一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使之集中复现流传的文献整理活动,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
3四分法指关于典籍文献的四部分类法。
起源于魏晋之际,初步成熟于东晋时期。
唐初修《隋书•经籍志》,继承前代,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名称,概括各类书籍性质内容。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中国古典文献学一、填空题:1.1973年12月,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二十多种十二万多字的(),成为我国考古学界的空前发现,丰富了我们对缣帛的认识,拓开了我们的眼界。
2.北宋中叶,()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我国古代印刷事业的发展。
3.宋代类书编篡,取材广泛,内容渊博,其数量与种类也均已超过唐代。
官修的《》《》《》被称为三大类书。
4.“三通”是指《》《》《》三部政书。
5.我国最早的记版本目录是宋代尤袤的《》,开后世记版本目录之先河,多为文献版本学者所重视。
6.明代中期刻本的风格是()、()、()。
7.蜀本特点是:字体多似(),字画肥劲朴厚,结构架势雄浑壮丽,版式疏朗悦目。
版心大都是(),左右双栏,没有耳子。
纸张洁白,校勘精当。
8.清叶德辉在《藏书十约》中谈到校书的具体方法时,把前人的校书方法归结为()和()两种。
9.关于辨伪的方法,最早作系统总结的是晚明时期的胡应麟,他把历代学者关于辨伪的见解和实际采用过的辨伪方法,加以归纳总结,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在所著《》的最后,指出考辨伪书的八种方法。
10.清代辑佚成就最大的是:①严可均辑《》,②黄奭辑《》③马国翰辑《》。
二、选择题:1.下面几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甲骨文是指盛行于殷商时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B.甲骨文只在殷商时期使用。
C.王国维的《殷墟书契》是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
D.甲骨文最早出土于陕西西安。
2.《孙膑兵法》竹简出土于()A.甘肃武威磨咀子B.山东临沂银雀山C.湖南长沙马王堆D.湖北云梦睡虎地3.“以杂见称”为其特点的古文献是()A.总集C.丛书 C.别集D.类书4. 对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和文化史很有参考价值的清代类书是( )。
A.《丛书集成》 B.《古今图书集成》 C.《佩文韵府》 D.《格致镜原》5.现在流传的裱本字帖,多采用的装裱形式是()。
A.经摺装 B.蝴蝶装 C.旋风装 D.包背装6.我国第一部解题目录是( )A.《汉书·艺文志》 B.《别录》 C.《七略》 D.《隋书·经籍志》7.主要采用欧体书写的宋刻本是( )。
文献学试题库
中国古典文献学习题库一、填空: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指2,1983 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规定“文献”为“记录有的一切载体” 。
《中国大百科全书》则界定“文献”为“记录有和的一切载体”。
3,古典文献学最主要包括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与 ________ 三方面内容。
4,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 (即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 、 ______ )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5,秦始皇三十四年的_________________ 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
6,西汉大历史家司马迁著《史记》时,采取“厥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异传,整齐______________ 殊语”之作法,对古典文献进行考辨整理。
7,西汉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父突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8,东汉著名学者 _______________ 著有 _______________ 和《说文解字》,世称“五经无双许叔重”。
9,东汉晚期,经学大家_______________ 遍注群经,对文献整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10,魏晋之时,何晏著_______________ ,王弼的 _______________ 、《老子注》,向秀、郭象的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的《春秋左传集解》均为文献注释整理的代表作。
11,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唐太宗命孔颖达等撰 _________________ 为唐代最重要的儒家文献整理著作。
历史文献学试题十套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典籍,二是指贤才。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诗、书、礼、义、春秋)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3,西汉(刘向)和(刘歆)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4,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汲冢周书)。
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金刚经》。
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典通》、郑樵的《通志》和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7,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廿二史考异》、《十七史商榷》、《廿二史札记》等考史名著。
8,金石的“金”指青铜器;金文则指商周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9,总集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10,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1899年,绵延整个20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1,汗青——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2,辑佚——文献学之辑佚,是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之文字逐一摘录,按一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使之集中复现流传的文献整理活动,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
3,四分法——四分法指关于典籍文献的四部分类法。
起源于魏晋之际,初步成熟于东晋时期。
唐初修《隋书·经籍志》,继承前代,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名称,概括各类书籍性质内容。
4,线装——线装书为纸书的一种装式,在前后各加一张护页,连同正文用线装订在一起,不包书背。
线装克服了以前各种装帧的缺点,因而最终成为古代图书装帧的主流。
线装书约出现于宋代,至明代中叶以后成为主流。
5,索引——索引,古今又称玉键、针线、韵检、通检、备检、引得等。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________,二是指___________。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3,西汉_______和___________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4,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___________。
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___________。
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____________、郑樵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文献通考》。
7,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___________、《十七史商榷》、___________等考史名著。
8,金石的“金”指___________;金文则指___________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9,___________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10,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________年,绵延整个20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1,汗青;2,辑佚;3,四分法;4,线装;5,索引三,文献标点(本题计20分)1,试给下面一段文字添加现代标点(8分):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邹阳《狱中上梁王书》)2,试改正下列标点错误,并简单说明修改依据(12分):①,《论语》言子之所慎者。
中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试题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本试题页不上交.......)考试说明:1.答卷可采取打印或手写方式在A4打印纸上完成。
如果手写,必须字迹工整,以便老师批阅;2.12月8日18:00之前交学习中心;3.下载《标准答卷模版》。
题目:一、标点翻译题:本大题2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要求:先将文字誊抄下来后标点,然后翻译为现代汉语。
)1.凡百乱之源皆出嫌疑纤微以渐浸稍长至于大圣人章其疑者别其微者绝其纤者不得嫌以蚤防之圣人之道众堤防之类也谓之度制谓之礼节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制朝廷有位乡党有序则民有所让而不敢争所以一之也(《春秋繁露·度制》)2.右汉天水焦赣延寿传易于孟喜行事见儒林传中此其所著书也费直题其前曰六十四卦变又唐王俞序其书每卦变六十四总四千九十六首皆为韵语与左氏传所载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汉书所载大横庚庚予为天王之语绝相类岂古之卜者各有此等书耶(《郡斋读书志·焦氏易林十六卷》)二、论述题:本大题2个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要求:答题逻辑思路清晰,文字表述流畅,最好能提供具体的例证,每小题作答一般不少于400字。
)1.试述文献辨伪的原则要点。
2.试以《汉书·艺文志》为例,阐述目录学著作的文献学意义。
《中国古典文献学》答卷本人承诺:本试卷确为本人独立完成,若有违反愿意接受处理。
签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一1.凡百乱之源,皆出嫌疑纤微,以渐浸稍长,至于大。
圣人章其疑者,别其微者,绝其纤者,不得嫌,以蚤防之。
圣人之道,众堤防之类也,谓之度制,谓之礼节,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制,朝廷有位,乡党有序,则民有所让而不敢争,所以一之也。
(《春秋繁露·度制》)翻译:各种祸乱的根源,全出在事理相似而有细微可疑之处,而逐渐发展到大的疑点。
《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试卷
《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试卷一、填空(10分)1、正考父校________是现有文献中最早校勘实例。
《商颂》2、以______为代表的校勘实践,是校勘学的创始时期。
校勘学的奠定时期是在汉成帝时,代表人物是____、____父子。
孔子刘向刘歆3、校勘方法,近人陈垣总结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方法。
对校本校他校理校4、辑佚起自_______。
宋代5、校勘学是研究有关_______的学科。
校勘二、判断(10分)1、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鉴赏有一个基本原则。
这就是孟子提出的“是意逆志”学说。
(√)2、脱文指古籍因腐蚀、虫蛀、鼠啮、漫、漶等原因而导致文字严重残缺。
(×)3、别录说“一人独校曰校,二人对校曰雠”。
(√)4、宋仁宗时期置馆阁校勘,以“校勘”作为职官名称始于此。
(√)5、隋牛弘总结图书“五厄”,明胡应麟又增为“十厄”。
(√)6、王应麟辑《周易郑氏注》、《东观余论》各一卷,为现传最早辑本。
(×)7、宋郑樵《通志校雠略书有名亡实不亡论》,对辑佚提出指导性理论。
(√)8、历代诗歌中,以唐代诗歌的异文最多。
(√)9、校勘时,遇到无古本可据,或文字互异,而无所适从时,需用本校法。
(×)10、古注和类书所引本书文字,可作为本校的依据。
(√)三、选择(10分)1、宋郑樵_______为我国第一部校雠学理论著作。
AA、《通志校雠略》B、《经籍会通》C、《四部正讹》D、《校雠通义》2、“诗无达诂”说是______的学说。
DA、孟子B、赵歧C、朱熹D、董仲舒3、“校书之难,非照改本字,不讹不漏之难,定其是非之难。
”出自______《与诸同志论校书之难》。
AA、段玉裁B、胡三省C、欧阳修D、章珏4、宋朝学者喜欢改易古书以从己说。
此风最早起于刘敞_______。
CA、《东观余论》B、《书武成》C、《七经小传》D、《鹤林玉露》5、下列为对校法巨著的是_________。
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查试题一、标出下列人名、地名的读音皋陶【gāo yáo】郦食其【lì yì jī】月氏【ròuzhī】龟兹【qiū cí】番禺【pān yú】不羹【bùláng】二、解释下列典故白驹过隙:出自《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
”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
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起死人肉白骨:出自《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医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意思为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肉来。
比喻给人极大的恩德。
陈蕃室:出自后汉书.陈蕃传》﹕"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埽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埽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后遂用"陈蕃室"指闲居之处。
燃糠自照:出自《南史·顾欢传》:“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忘者。
夕则燃松节读书,或燃糠自照。
”比喻勤奋好学。
杀君马者路旁儿:出自《风俗通》。
《风俗通》曰,杀君马者路旁儿也。
言长吏养马肥而希出,路旁小儿观之,却惊致死。
按长吏马肥,观者快之,称者喜其言,驰驱不已,至于死。
这句话意思是马跑得很快,路边的看客不停地称赞,马主就不停地加速,结果把马累死了。
三、解释下文献学术语的含义会要:用于记录一个朝代中各种规程制度及其变化状况的书史志目录:是指正史、国史中的艺文志及各种补史艺文志。
版本:同一书籍因编辑、传抄、印刷、装订等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本子。
章句:剖章析句。
经学家解说经义的一种方式。
亦泛指书籍注释。
校勘:指对同一书籍用不同的版本和有关资料加以比较核对,以考订其文字的异同和正误真伪。
十通:《通典》等十部书的总称。
其中《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称“三通”;清乾隆时加入官修的《续通典》、《清通典》、《续通志》、《清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文献通考》六部书,合称“九通”;1935年,商务印书馆再加入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总称“十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文献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 ,二是指() 。
( )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 )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 ) 3、西汉()和()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 ) 4、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
(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刻印之《金刚经》。
()
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的《典通》、()的《通志》和()的《文献通考》。
()
7、清代考史三大家为(),分别著有《廿二史考异》、《十七史商榷》、《廿二史札记》等考史名著。
()
8、金石的“金”指();金文则指商周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
9、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年,绵延整个20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
10、汗青()
11、辑佚()
12、四分法()
13、线装()
14、索引()
15、198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规定“()”为“记录有
知识的一切载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则界定“()”为“记录有知识和信
息的一切载体”。
()
16、()三十四年的焚书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
()
17、东汉晚期,经学大家()注群经,对文献整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
18、明代官方编纂了一部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即()。
()
19、清代考据学的鼎盛时期为()时期,有惠栋为代表的吴派,戴震为代表的皖派和汪中、焦循为代表的扬州学派等。
()
20、近现代学者中,被称为“甲骨四大家”的是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和()。
()
21、我国文献传抄的历史大致经历了由甲骨时代到金石时代、竹木()时代、缣帛时代、纸张()时代再到当今电子时代。
()
22、古代集部文献的主要类型可分为()和()两大类。
()
23、严复于《天演论》“译例言”中称译事有三难:()。
()
24、讹、脱、衍、倒()
25、伪书()
26、理校()
27、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是刘鹗的()。
()
28、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是南朝萧统主编的()。
()
29、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书是曹丕组织人编纂的()。
()
30、古籍校勘的主要方法有对校、本校、()、他校。
()
31、西汉刘歆撰成的目录学著作是《》,南宋陈振孙的目录学著作是《》。
()
32、古人读书首先要对语句如何停顿做出判断,这项工作称为()。
()
33、常用工具书中,字典以讲解字形为主,词典以训释字义、词义为()。
()
34、古代版本主要有()和()两种。
()
35、古代避讳分()和()两种,而以前者为严格和普遍。
()
36、敦煌学研究大致分为三大部分:()、()和()。
()
37、中国古典目录学著作的颠峰之作当为清代()(总主编)等编纂的《四库
全书总目提要》。
()
38、四分法中,一般不便归入其他三类的文献均归入()。
()
39、十通()
40、蝴蝶装()
41、试简要说明丛书和类书的区别。
()
42、试简要介绍古籍校勘的主要方法。
()
43、试以一部你所熟悉的古代文学作品为例谈谈其版本系统及流变过程。
()
44、古典文献学最主要包括();版本;校勘三方面内容。
()
45、西汉大历史家()著《史记》时,采取“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殊语”
之作法,对古典文献进行考辨整理。
()
46、()著名学者许慎著有五经异义和《说文解字》,世称“五经无双许叔重”。
()
47、()命孔颖达等撰五经正义为唐代最重要的儒家文献整理著作。
()
48、北宋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有欧阳修、赵明诚等人,其中前者著有()十卷。
()
49、清代()的文史通义为唐代刘知几的史通之后又一部史学理论名著。
()
50、古籍纸书装帧样式中,借鉴外来成果的为(),优点最多而缺点最少的为线装。
()
51、古书序、跋的主要区分一般在于序在前而跋在()。
()
52、佚书一般分为三种情况,即()。
()
53、20世纪90年代,上海博物馆从香港文物市场购得一批楚简,经整理,其中包括著名的诗论(),对《诗经》研究极具价值。
()
54、清代辑佚大家中,辑录()者为严可均。
()
55、敦煌遗书中,发现有失传已千年的唐末诗人()的著名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使文学史上一千年悬案得以圆满解决。
()
56、总集()
57、巾箱本()
58、丛书()
59、反切()
60、马王堆帛书()
61、试简述古典文献的基本载体形式。
()
62、试简要介绍《四库全书》后“四库”系列丛书的整理出版情况。
()
63、现存宋代著名私人藏书目录主要有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三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