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检测系统技术要求
气体检测仪一氧化碳标准(一)
气体检测仪一氧化碳标准(一)
气体检测仪一氧化碳标准
简介
•气体检测仪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一氧化碳(CO)的危害及检测的必要性
国家标准
1.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一氧化碳检测仪器通用技
术要求
–对仪器的基本要求和性能指标
–校准和检定方法的规范
–安全使用方面的规定
2.根据国家标准,气体检测仪一氧化碳的防爆要求
–反应速度和准确性的要求
–适用于各种场合的安全性要求
行业标准
1.行业协会发布的一氧化碳检测仪器技术标准
–根据行业特点定制的技术规范
–针对特定行业和场合的检测需求
2.不同行业的自主标准
–钢铁、化工、建筑等行业制定的专门标准
–适用于行业特殊环境和工艺条件下的检测要求
产品标准
•气体检测仪一氧化碳产品的技术规范和品质要求
•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的产品标准
•保证产品性能和安全可靠性
使用标准的重要性
•保障工作环境和人员的安全
•提高检测仪器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促进行业标准的制定和规范化
结论
•气体检测仪一氧化碳标准的制定对工业安全和人员健康至关重要•产品标准的合规性是保障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制定和遵守标准是企业和社会责任的体现。
一氧化碳检测标准
一氧化碳检测标准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有毒气体,它是由不完全燃烧有机物质产生的。
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长时间接触甚至会导致死亡。
因此,对一氧化碳进行及时、准确的检测至关重要。
一氧化碳检测标准是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依据,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氧化碳检测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一氧化碳检测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人体健康的保护和安全生产的需要。
各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一氧化碳检测标准,以确保公共场所、工业生产场所和家庭等各种场所的空气质量达到安全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了一氧化碳的浓度限值、检测方法和设备要求等内容。
其次,一氧化碳检测标准的浓度限值是指在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最大允许浓度。
一般来说,室内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限值为
50ppm(百万分之五十),而在工业生产场所,这个限值可能会更严格。
超过这个浓度限值,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对一氧化碳浓度的检测至关重要。
另外,一氧化碳检测标准还规定了一氧化碳的检测方法和设备
要求。
常见的一氧化碳检测方法包括红外线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和电化学法等。
而对于一氧化碳检测设备的要求,主要包括准确性、灵敏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
只有符合标准要求的检测方法和设备才能够准确、可靠地检测出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
总之,一氧化碳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遵守一氧化碳检测标准,才能够有效地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各行各业都能够重视一氧化碳检测工作,确保空气质量达标,让人们远离一氧化碳的危害。
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规范201408019
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规范(试行)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二O一四年八月目录前言 (1)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监测站点、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 (3)4.1 监测站点 (3)4.1.1 选址条件 (3)4.1.2 站点增加、变更和撤销 (3)4.2 监测项目 (4)4.3 监测频次 (4)5 空气自动监测系统 (4)5.1 系统的构成 (4)5.2 监测子站站房技术要求 (5)5.2.1 一般要求 (5)5.2.2 配电要求 (6)5.2.3 辅助设施 (6)5.2.4 站房示意图 (7)5.3 采样装置 (7)5.3.1 多支路集中采样装置技术要求 (7)5.3.2 点式连续监测系统采样装置安装要求 (9)5.3.3 开放光程连续监测系统光路 (10)5.4 分析仪器技术及安装要求 (10)5.5 系统支持实验室 (11)5.6 中心计算机室 (11)5.7 质量保证实验室 (11)6 系统运行维护与质量管理 (15)6.1 站点运行维护 (15)6.2 系统质量管理 (16)6.2.1 质量控制 (16)6.2.2 质量保证 (17)7 数据管理与审核发布 (19)7.1 日常数据管理 (19)7.2 人工审核规则 (20)7.3 数据有效性规定 (21)7.4 数据联网率统计 (22)附录A 监测点位周围环境与采样口设置的具体要求 (23)附录B 监测点位调整的具体要求 (25)附录C 空气自动监测仪器的性能指标 (27)1)二氧化硫分析仪 (27)2)氮氧化物分析仪 (27)3)一氧化碳分析仪 (28)4)臭氧分析仪 (29)5)PM10分析仪 (30)6)PM2.5分析仪 (30)7)PM10和PM2.5手工采样仪 (31)8)十万分之一天平 (32)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规范(试行)前言为保障浙江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下文简称“空气站”)的有效运行,规范空气站的选点、建设、质控和运维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及大气环境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制定本规范。
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气相色谱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气相色谱连续监测系统性能和质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气相色谱连续监测系统的组成、技术要求、性能指标和检测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和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大学、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18年12月29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9年7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气相色谱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气相色谱连续监测系统的组成结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和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测定的气相色谱连续监测系统的设计、生产和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0431 实验室气相色谱仪GB/T 33864 质谱仪通用规范HJ 212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 654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3术语和定义3.1参比状态 reference state指大气温度为 298.15 K,大气压力为 1013.25 hPa 时的状态。
3.2有效数据率 validated data rate在一段时间内,监测数据有效的小时数占总运行小时数的百分比。
4系统工作原理与组成4.1工作原理环境空气或标准气体以恒定流速进入采样系统,经低温或捕集阱等方式对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富集,通过热解析等方式经气相色谱分离,并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或质谱检测器(MSD)进行检测,得到挥发性有机物各组分的浓度。
煤气检测技术规范
煤气检测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类煤气检测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检修,以及相关的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
2. 术语和定义2.1 煤气检测设备用于检测煤气中各种成分(如CO、CO2、H2、O2等)的浓度、含量、温度、压力等参数的仪器和装置。
2.2 煤气检测系统由煤气检测设备、数据传输装置、报警装置、控制器等组成的用于监测和控制煤气状态的系统。
3. 设备选型3.1 设备类型根据煤气成分、浓度、温度、压力等参数,选择相应的煤气检测设备,如固定式、便携式、在线式、离线式等。
3.2 技术参数选型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检测范围:涵盖煤气中所有需要检测的成分和参数;- 检测精度:满足相关标准和实际需求;- 响应时间:快速响应,确保及时发现异常;- 稳定性:长期稳定运行,不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抗干扰能力: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能适应各种复杂环境;- 通讯接口:支持与上位机、控制系统等设备的数据通讯。
4. 安装与调试4.1 安装按照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进行安装,确保设备安装位置、方向、高度等符合要求。
4.2 调试- 检查设备外观、接线、接头等是否正常;- 启动设备,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是否正常;- 进行标定和校准,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测试报警、数据通讯等功能是否正常。
5. 运行与维护5.1 运行- 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定期检查设备外观、接线、接头等是否正常,及时修复或更换故障部件;- 定期进行标定和校准,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定期清理设备,保持设备清洁。
5.2 维护- 设备维护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维护时应遵守设备说明书和安全操作规程;- 维护记录应详细记录,便于追踪和管理。
6. 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6.1 技术管理- 建立和完善技术管理制度,确保技术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对设备的技术文件进行归档管理,便于查询和使用;- 对设备的技术改造、升级进行统一管理和规划。
CO检测系统技术要求要点
CO检测系统技术要求要点一、技术背景CO (一氧化碳)是一种有害气体,它具有无色、无味的特点。
人体在过量吸入CO后,容易导致中毒,甚至最终导致死亡。
为了保障生产和生活的安全,CO检测系统被广泛应用。
二、技术原理CO检测系统工作原理一般是通过采集空气,利用传感器检测空气中CO的浓度,再将检测结果传回控制中心并进行处理。
检测结果超过设定值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处理。
三、技术要点1.检测精度要求高。
CO检测系统需要能够精确地检测空气中CO浓度,因此需要具有高精度的传感器。
检测结果应能够满足国家标准,保证工作人员和居民的安全。
2.检测时间要求短。
CO是一种具有危害的气体,因此CO检测系统需要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测,以便及时预警和采取应对措施。
3.抗干扰能力要强。
CO检测系统一般需要在工厂、车间等环境中应用。
这些环境中可能存在大量的干扰物,因此CO检测系统需要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准确地区分CO和其他物质。
4.稳定性要求高。
CO检测系统需要在长时间内稳定工作,因此需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并且,系统需要具有自动校准和自动切换等功能,确保检测精度和稳定性。
5.便携性要有。
CO检测系统有时需要移动到不同地点进行检测,因此便携性是其重要的要求之一。
设备应该轻便、易于携带,并且能够快速安装和拆卸。
四、技术应用CO检测系统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如:工厂、车间、住宅、公共场所等。
其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工业与民用。
例如,在工业生产、煤气行业、交通运输等领域,CO检测系统的应用非常重要。
在公共场所,如机场、地铁、公交车、商场、餐厅等,也非常重视CO检测问题。
五、总结CO检测系统是保障人们生产和生活安全的重要设备之一。
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关注其检测精度、检测时间、抗干扰能力、稳定性及便携性等方面的要点,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CO检测系统技术要求要点
CO检测系统技术要求2015年9月本技术要求就CO检测系统制造事宜,作出了如下规定。
本技术要求作为商务合同的附件,经供需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后生效,与商务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附件1 技术规范1.总则1.1本技术要求适用于设备配套,它提出了相关配套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本技术要求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
卖方应提供一套满足本合同文件和所列标准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及其相应服务。
对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
1.3卖方须执行本技术要求所列标准有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卖方在设备设计和制造中所涉及的各项规程,规范和标准遵循现行最新版本的标准。
1.4合同签订7天内,卖方提出合同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试验、装配、安装、调试、试运、验收、运行和维护等标准清单给买方。
1.5设备采用的专利涉及到的全部费用均被认为已包含在设备价中,卖方保证买方不承担有关设备专利的一切责任。
1.6卖方提供高质量的设备。
这些设备是成熟可靠、技术先进的产品,且制造厂已有相同容量机组合同设备制造、运行的成功经验。
1.7在签订合同之后,买方有权提出因规范标准和规程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些补充要求,具体项目由买卖双方共同商定。
当主机参数发生变化时而引起的变化要求,设备不加价。
1.8 对于进口设备应有原产地证明材料和海关报关单,如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虚假行为,卖方必须免费进行更换,并承担相应的损失。
1.9供方必须保证所提供产品应为完整的、全新的、合格的、先进和技术成熟可靠的。
1.10若卖方参与该项目的投标或签订本技术要求则表示:卖方熟知买方的生产工艺、工况等,无论本技术要求是否做出完整的描述,卖方所提供的产品均应完全满足买方设备正常生产的要求,实现磨机预定的功能和工艺要求。
若生产后,卖方提供产品未能满足现场正常生产需要,则卖方应承担全部责任,由此引起的所有损失均由卖方承担。
CO检测系统技术要求解读
CO检测系统技术要求解读二氧化碳(CO)是一种危险的气体,对健康和安全有严重的威胁。
因此,具有高效、准确和可靠的CO监测系统非常必要。
这篇文章将介绍 CO 检测系统的技术要求以及如何解读这些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灵敏度CO检测系统的灵敏度是指在CO浓度发生变化时系统的反应速度。
灵敏度越高,系统的响应时间越短,CO的检测越准确。
CO检测器的灵敏度一般用ppm(即每百万份)表示,常用的灵敏度要求在20-50ppm之间。
精度CO检测系统的精度是指检测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
精度越高,说明系统检测结果越准确。
在选择CO检测系统时,应该选择精度高于标准要求的系统,以确保系统结果的可靠性。
鲁棒性CO检测系统的鲁棒性是指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强弱。
一些干扰可以影响CO检测的准确性,例如其他气体的存在、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等。
鲁棒性越强,说明系统能够抵挡更多的干扰,检测结果更加稳定和准确。
稳定性CO检测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的长期稳定性。
稳定性越高,说明系统在长期运行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更高,需要更少的校准。
如何解读技术要求在了解CO检测系统的技术要求后,需要知道如何解读这些要求。
以下是解读这些技术要求的一些要点:1.灵敏度:灵敏度越高,系统的响应越准确。
同时,需要考虑灵敏度与成本之间的平衡。
灵敏度太高会使系统成本过度增加,而灵敏度过低,则会使系统的精度下降。
2.精度:精度越高,说明系统检测结果越准确。
在选择CO检测系统时,应该选择精度高于标准要求的系统,以确保系统结果的可靠性。
3.鲁棒性:应该选择鲁棒性强的系统,以确保其能应对可能存在的干扰。
4.稳定性:需要在稳定性和成本之间进行平衡。
通常情况下,价格高一些的系统通常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长期性能。
CO检测系统的技术要求对于选择合适的CO检测系统十分重要。
这些技术要求包括灵敏度、精度、鲁棒性和稳定性。
在解读这些要求时,需要了解它们的含义以及通过平衡这些要求和成本来选择合适的CO检测系统。
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协议书
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协议书《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协议书》一、协议背景鉴于环境保护日益得到全球范围内的重视,烟气排放作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其进行实时、连续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为确保我国烟气排放达到国家环保标准,提高环境空气质量,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烟气连续监测系统(以下简称为“监测系统”)的技术要求、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相关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二、技术要求1. 监测系统应能实时、连续地监测烟气中的SO2、NOx、CO、O2、颗粒物等污染物浓度,并具备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传输等功能。
2. 监测系统应满足以下性能指标:(1)测量范围:SO2:0-1000mg/m³,NOx:0-1000mg/m³,CO:0-1000mg/m³,O2:0-25%,颗粒物:0-100mg/m³;(2)测量精度:SO2、NOx、CO、颗粒物优于±2%,O2优于±1.5%;(3)响应时间:小于5分钟;(4)系统稳定性:优于±2%。
3. 监测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自动校准、自动清洗、自动诊断故障;(2)具备数据远程传输功能,支持有线和无线通讯;(3)具备数据存储功能,存储时间不少于1年;(4)具备报警功能,对超限数据进行实时报警;(5)具备中文操作界面,便于操作和维护。
三、设备采购1. 乙方负责提供符合本协议技术要求的监测系统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监测仪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通讯设备等。
2. 乙方应在合同签订后30日内完成设备的生产、检验、包装、运输等工作。
3. 甲方负责对乙方提供的设备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双方签署验收报告。
四、安装调试1. 乙方负责监测系统的安装、调试工作,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 乙方应在合同签订后60日内完成监测系统的安装、调试,并交付甲方使用。
3. 乙方应提供详细的安装调试报告,包括设备安装位置、参数设置、调试结果等。
烟气分析仪技术要求
CxHy:0-30000ppm(CH4)分辨率10ppm,精度:±50ppm or ± 3% rel
点阵打印机替代热敏打印机
适合于连续测量,打印文档数据不退色
无线蓝牙选件,适合于数据转输到PC,数据记录
-LCD图文显示,LCD显示78 x 58mm,背景灯ON / OFF开关功能
-分开LCD显示监测仪器运行情况,如气泵、加热探管、无线转输、以及错误信息、电子流量计;自动监测仪器及气泵运行情况
-手操控制模块带有磁铁背板,手操器可吸附在金属表面
-仪器内部流量监测
-仪器基础模板带有折叠式天线
-铝框架仪表箱,尺寸:510 x 250 x 330mm(W x D x H)
NOx过滤器(可重复使用,更换NOx过滤材料)
粒状NOx过滤器材料(1公斤)
热敏打印纸(一卷20米,最小定购量为10卷)
CxHy:0-2000ppm(C3H8)分辨率1ppm,精度:±4ppm or ± 3% rel
or或
CO2﹡0-20%/30% ,分辨率0.1%,精度:±0.3% abs. or ± 3% rel
CxHy:0-2000ppm(C3H8)分辨率1ppm,精度:±4ppm or ± 3% rel
or或
CO2﹡0-20%/30% ,分辨率0.1%,精度:±0.3% abs. or ± 3% rel
CxHy:0-30000ppm(CH4)分辨率10ppm,精度:±50ppm or ± 3% rel
IR﹡红外传感器测量模块,测量3个参数的选择:
CO﹡: 63000ppm ,分辨率10ppm,精度:±0.02% abs. or ± 3% rel
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检测技术标准要求
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检测技术标准要求:1.外观及功能性检查标准要求:①检测仪外观完好、结构完整、仪器名称、型号、编号、制造厂名称、出厂时间、防爆标志、计量许可标志、计量许可标志及编号等内容应齐全、清楚。
②通电检查时,仪器应能正常工作。
仪器的显示应清晰完整。
③仪器应有声、光或报警电信号输出功能;使用电池供电的仪器,当欠压显示时,应能发出与报警信号有明显区别的声或光指示信号。
2.示值误差(O2、CO、H2S)标准要求:O2:±0.5% vol/vol;CO:±10%;H2S:±5%FS3.重复性(O2、CO、H2S)标准要求:O2≤1%;CO≤2%;H2S≤2%4.响应时间(O2、CO、H2S)标准要求:O2≤20s;CO≤60s;H2S≤60s5.报警误差(O2、CO、H2S)标准要求:O2:±0.1% vol/vol;CO:±15%;H2S:±15%FS6.绝缘耐压标准要求:常温下:≥100MΩ;湿热后:≥1MΩ。
绝缘强度应能承受500V AC电压lmin,试验期间不应发生放电和击穿现象,试验后检测仪功能正常。
7.方位试验(O2、CO、H2S)标准要求:方位0°示值误差:O2:±0.5% vol/vol;CO:±10%;H2S:±5%FS;报警误差:O2:±1.0% vol/vol;CO:±15%;H2S:±15%;旋转45°示值误差:O2:±0.5% vol/vol;CO:±10%;H2S:±5%FS;报警误差:O2:±1.0% vol/vol;CO:±15%;H2S:±15%;8.高温试验(O2、CO、H2S)标准要求:通电,试验温度(55±2)℃,保持时间2h。
期间不应发出报警信号或故障信号,外观不应有破坏涂覆和腐蚀现象。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54—2013)修改单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654—2013)修改单
一、将“3.8标准状态standard state
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kPa时的状态。
本标准中的污染物浓度均为标准状态下的浓度。
”修改为:
“3.8
参比状态reference state
指大气温度为298.15K,大气压力为1013.25hPa时的状态。
本标准中的污染物浓度均为参比状态下的浓度。
”
二、将5.1.4.3中“(7)对各监测数据实时采集、存储、计算,并能以报表或报告形式输出,SO2、NO2、O3输出标准状态下的质量浓度单位为μg/m3,CO输出标准状态下的质量浓度单位为mg/m3,并具有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单位切换功能。
”修改为:
“(7)对各监测数据实时采集、存储、计算,并能以报表或报告形式输出,SO2、NO2、O3输出参比状态下的质量浓度单位为μg/m3,CO输出参比状态下的质量浓度单位为mg/m3,并具有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单位切换功能。
”
三、将5.2.4.2中“(7)对各监测数据实时采集、存储、计算,并能以报表或报告形式输出,输出标准状态下的质量浓度单位为μg/m3,并具有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单位切换功能。
”修改为:
“(7)对各监测数据实时采集、存储、计算,并能以报表或报告形式输出,输出参比状态下的质量浓度单位为μg/m3,并具有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单位切换功能。
”
四、将公式(B3)修改为:
= 翿 (B3)
五、将公式(B5)修改为:
NO = NOV+ NO V NO 翿(B翿)。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产品技术要求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产品技术要求首先,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需要具备高精度的测量能力。
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范围很大,从正常呼吸时的0-5%到严重呼吸衰竭时的大于10%。
因此,监测仪的传感器需要能够准确地测量这个范围的二氧化碳浓度。
同时,仪器还需要具备快速响应的能力,以满足医疗现场的实时监测需求。
此外,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还需要具备方便的使用和操作界面。
医务人员通常在繁忙的工作环境中使用监测仪,因此仪器需要具备简单易懂的操作界面和清晰的显示屏,方便他们进行操作和读取数据。
同时,仪器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自动化功能,比如自动校准和自动记录数据等,以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此外,为了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
比如,仪器需要具备多种接口和协议,以方便与其他设备的连接和数据传输。
另外,仪器还需要具备可调节的报警功能,以便在二氧化碳浓度超过设定阈值时自动发出警报。
这样,即使在医务人员无法即时观察到监测仪的情况下,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co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标准
co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标准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是用于测量CO的常见方法,主要利用CO对特定波长红外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特性。
以下是关于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量CO的标准:
1. 原理:一氧化碳对以4.5μm为中心波段的红外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收程度与一氧化碳浓度呈线性关系。
2. 方法检出限:一般为1.25mg/m3(1ppm),测定范围为0~62.5mg/m3(0~50ppm)。
3. 适用范围:非分散红外吸收法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的一氧化碳测定。
4. 仪器要求:需使用红外光源发射出能量相等的红外光,并通过窄带光学泥光片或气体滤波室将红外辐射限制在CO吸收的窄带光范围内,以消除CO2的干扰。
使用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量CO时,需要严格遵循相应的国家和国际标准。
如果想要获取具体的标准内容,建议查阅相关的标准文献或联系专业机构以获取最新、最准确的信息。
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
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1. 引言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对人体健康具有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的空气质量以及员工和公众的健康安全,制定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
2. 检测方法2.1 仪器设备在进行一氧化碳检测时,需要使用专业的仪器设备,如一氧化碳检测仪。
该仪器能够准确测量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并提供实时数据。
2.2 检测点位选取为了全面了解工作场所或公共场所中一氧化碳的浓度分布情况,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点位。
通常应选择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区域、通风设备周围等位置进行定点检测。
2.3 检测频率一氧化碳检测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检测频率,通常包括定期检测和不定期抽查。
定期检测可根据工作场所性质和危险程度制定;不定期抽查则可根据工作场所使用情况和员工反馈进行。
3. 检测内容及标准3.1 检测内容根据地区标准或相关法规要求制定的检测内容,通常包括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通风系统运行情况等。
3.2 检测标准根据国家标准或相关法规制定的一氧化碳浓度标准,通常根据场所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根据相应标准进行评估,一般情况下,一氧化碳浓度应低于规定标准。
4. 检测记录与报告4.1 检测记录对于每次一氧化碳检测,应记录相关数据,包括检测时间、检测地点、检测仪器类型、一氧化碳浓度等信息。
确保检测记录真实、准确。
4.2 检测报告依据检测记录,编制一氧化碳检测报告。
报告应包括检测结果、检测地点的描述、检测仪器的使用情况等,并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整改建议。
5. 检测结果处理5.1 合格处理如果检测结果低于相关标准要求,则认为是合格。
在正常情况下,应当保持一氧化碳浓度低于规定标准,以确保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的空气质量。
5.2 不合格处理如果检测结果超过或等于相关标准要求,则认为是不合格。
在发现不合格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包括修复通风设备、增加通风设施等,以减少一氧化碳浓度。
简易瞬态工况法检测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如果在检测过程中,设备出现通讯故障,数据采集无效,检测重新开始或退出检测。
2
车速监控
如果在检测过程中,车速连续超差的时间超过3 s 或累计超差的时间超过15 s,数据采集无效,检测重新开始。
3
[CO]+[CO₂]监控
如果在加速和等速行驶过程中,[CO]+[CO₂]小于规定限值,数据采集无效,检测重新开始或退出检测。
4
汽车排放尾气低流量监控
如果在检测过程中,汽车排放尾气低流量超过规定范围,数据采集无效,检测重新开始。
5
分析仪样气低流量监控
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出现分析仪样气低流量,数据采集无效,检测重新开始或退出检测。
6
集气管低流量监控
在测试过程中,若稀释尾气流量低于95.0 L/s,数据采集无效。试验重新开始或退出测试。
co气相色谱法fid检测下限
1. 背景介绍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GC)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技术,通过在气相载体中将样品分离为不同的化合物,然后使用检测器进行检测和定量。
气相色谱法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环境监测、药物分析等领域。
而气相色谱法结合荧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FID)可以对样品中的不同成分进行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的检测。
2. FID检测原理FID是一种常用的气相色谱检测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检测被氢火焰离子化的化合物产生的离子流来实现检测。
当样品进入火焰离子化区时,化合物会在火焰中燃烧并生成离子流。
这些离子会在电子收集器上产生电流信号,通过放大和处理电流信号来实现对样品中化合物的检测和定量。
3. FID检测下限的定义FID检测下限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检测器可以对样品中某一化合物的最小浓度进行可靠检测的能力。
通常来说,FID检测下限是指信噪比达到3:1时对目标化合物的检测限。
在实际分析中,FID检测下限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4. 影响FID检测下限的因素FID检测下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样品矩量、分析条件、仪器性能等。
其中,样品浓度是影响FID检测下限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来说,样品浓度越低,FID检测下限也会相应增加。
分析条件如气相色谱柱的选择、进样量、进样方式等也会对FID检测下限产生影响。
仪器性能方面,FID检测下限还受到仪器灵敏度、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
5. 提高FID检测下限的方法为了获得更低的FID检测下限,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来优化分析条件。
合理选择气相色谱柱和进样量,尽量减少样品进入系统时的损失。
优化气相色谱条件,如提高进样器温度、调整气相流速等,可以有效提高分离效果和信噪比,从而降低FID检测下限。
定期维护和校准FID检测器,保证其稳定性和灵敏度也是提高FID检测下限的重要手段。
6. 结语FID检测下限是气相色谱分析中一个关键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检测系统技术要求2015年9月本技术要求就CO检测系统制造事宜,作出了如下规定。
本技术要求作为商务合同的附件,经供需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后生效,与商务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附件1 技术规范1.总则1.1本技术要求适用于设备配套,它提出了相关配套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本技术要求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
卖方应提供一套满足本合同文件和所列标准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及其相应服务。
对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
1.3卖方须执行本技术要求所列标准有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卖方在设备设计和制造中所涉及的各项规程,规范和标准遵循现行最新版本的标准。
1.4合同签订7天内,卖方提出合同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试验、装配、安装、调试、试运、验收、运行和维护等标准清单给买方。
1.5设备采用的专利涉及到的全部费用均被认为已包含在设备价中,卖方保证买方不承担有关设备专利的一切责任。
1.6卖方提供高质量的设备。
这些设备是成熟可靠、技术先进的产品,且制造厂已有相同容量机组合同设备制造、运行的成功经验。
1.7在签订合同之后,买方有权提出因规范标准和规程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些补充要求,具体项目由买卖双方共同商定。
当主机参数发生变化时而引起的变化要求,设备不加价。
1.8 对于进口设备应有原产地证明材料和海关报关单,如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虚假行为,卖方必须免费进行更换,并承担相应的损失。
1.9供方必须保证所提供产品应为完整的、全新的、合格的、先进和技术成熟可靠的。
1.10若卖方参与该项目的投标或签订本技术要求则表示:卖方熟知买方的生产工艺、工况等,无论本技术要求是否做出完整的描述,卖方所提供的产品均应完全满足买方设备正常生产的要求,实现磨机预定的功能和工艺要求。
若生产后,卖方提供产品未能满足现场正常生产需要,则卖方应承担全部责任,由此引起的所有损失均由卖方承担。
2.工程概况2.1.2锅炉技术参数锅炉形式:高温高压煤粉锅炉锅炉额定蒸发量:200t/h 锅炉最大蒸发量:220t/h锅炉保证效率:91.5%每台锅炉燃煤量(BECR):26.78t/h(设计煤种),29.16t/h(校核煤种)每台锅炉燃煤量(BMCR):29.44t/h(设计煤种),32.08t/h(校核煤种)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1.22.1.3制粉系统技术条件制粉系统形式:钢球磨煤机中储式乏气送粉系统磨制煤粉细度:R90=17~20%每台锅炉采用2台钢球磨煤机。
2.1.4球磨机安装运行条件球磨机安装于主厂房煤仓间0m层,给煤机布置在煤仓间8m层,粗、细粉分离器安装在煤仓间屋顶。
3.技术要求3.1 总的要求3.1.1 测试数据的单位为mg/m3。
出卖人所供分析系统包括采样探头、采样管线、反吹装置、分析仪器柜及柜内设备(包括分析仪、配电设备、泵类、冷却装置、标气等)、反吹装置柜及柜内设备以及所有的管路及各种附件,买受人只负责提供分析系统所需压缩空气气源、总电源电缆;采样系统、预处理系统、分析系统等整套系统内的动力及控制电缆由出卖人负责供货。
3.1.2 分析仪输出信号为4~20mADC标准信号;分析仪的故障信号(如吹扫装置故障等)首先送至主处理器,由主处理器送出综合故障报警信号,送单元机组分散控制系统(DCS)。
3.1.3 出卖人提供的CO分析仪,按照一对一方案(每台磨煤机1套完整的分析仪)进行配置。
3.1.4 出卖人提供的CO连续监测装置用于磨机防爆,该系统应采用进口技术,请出卖人提供原产地证书。
关键部件分析仪、冷凝器和抽气泵为原装产品,保证6个月里仪表精度在1%以内,确保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和可信性,对磨煤机保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1.5 出卖人提供的CO连续监测装置防护等级为IP65,机柜可以密封并通入新鲜空气进行机箱增压吹洗。
3.1.6 出卖人提供的CO连续监测装置提供如下无源开关信号:(1)系统综合故障信号(含分析仪故障、气体冷凝失效、取样流量低报警等)(2)CO浓度≥200ppm(实际报警数值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3)CO浓度≥250ppm(实际报警数值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3.2 出卖人提供的CO分析仪满足以下最低的运行和设计要求:3.2.1 分析仪运行时的数据采集率大于或等于95%。
3.2.2 对分析仪进行精确度和误差检查,检查结果满足本规范书的要求。
3.2.3 尽量减少维护工作量和日常维护工作。
3.3 CO分析仪具有以下功能:量程自动切换仪器各主要部件异常报警数据储存和处理定时自动校正系统能满足至少在90天运行期内,不需要维修的要求。
3.4 CO分析仪提供90%资料可用率。
3.5 除了校正结果满足本规范要求之外,校正系统满足下列要求:除了通过采样管校正之外,留有直接喷入各种校正气体到分析仪器和喷入校正气体及检查气体到采样管线某些点的接口。
3.6 分析仪器的诊断CO分析仪具有自诊断功能,这些诊断功能至少包括:检测源或探头的失效、超出量程情况、没有足够的采样流量能力的情况等,这些信号能在分析仪器柜显示,并将这些信号综合成一个报警信号,通过硬接线方式接入单元机组DCS中。
3.7 系统诊断CO分析仪具有以下诊断和报警功能:分析系统有电源、系统故障报警接点输出,信号送至DCS系统。
分析系统的校正、冷凝液排放等操作为全自动。
3.8 安装3.8.1 出卖人提供所有用于安装采样探头所需的部件,包括:管套、安装的法兰、安装的托架、硬件定位的安装图。
3.8.2 出卖人介绍采样线的安装方法。
合同签订后,出卖人提供详细的安装要求,包括所有在磨煤机本体上的设备,如探头和采样线等。
3.8.3 使用的材料凡是与被测介质或校正气接触的探头等,满足磨煤机各种运行工况的粉尘成分、温度条件,并能连续可靠地运行且满足防爆要求。
3.8.4 CO分析仪系统部件(1) 系统为每台磨煤机提供一支采样探头,并配置相应的采样管线及内外吹扫系统。
所有安装在磨煤机内采样系统部件由不锈钢构成,在2.2.4节被测介质温度条件下能保证系统部件连续运行。
探头设置自动/手动反吹扫装置,由内部控制单元控制仪表用压缩空气或氮气,定期吹扫取样管路,防止取样管路灰尘的聚集造成采样探头的堵塞。
(2) 采样线所有采样线满足在设计条件及所处环境条件下能正常运行的要求。
采样管线采用耐腐蚀、不易破裂的材质。
凡是与样气或校准气接触的探头和其它零部件由哈氏合金或耐腐不锈钢构成。
采样线的长度为从分析仪器至采样点。
出卖人提供一根单独的校正气采样线。
校正气线在两倍于正常校正气运行压力下保证无泄漏。
每个采样线以一个连续长度供货,不允许单个采样线内部拼接。
3.9 校正设备和标准(1) 出卖人提供CO分析仪的校零、满量程校正的服务。
(2) 出卖人提供在系统启动时需要的各种校正气并满足下列要求:校正气量能满足启动后正常校正30天和CO分析仪测试用气。
出卖人提供校正气的所在国家环保局的可追朔性文件、说明其种类、浓度和数量的文件及储气筒材料的安全数据表,它介绍储气筒和买受人将来购置和储存校正气的说明,或由出卖人提供国内合格的标气供应商的有关材料。
3.10 干扰CO分析仪应没有明显的干扰,当浓度值大于满量程的0.2%或测量标定值时,分析仪器对此有反应。
3.11 报警对于每套CO分析仪,出卖人提供以下干接点输出:分析仪在校正气循环中分析仪表故障采样系统故障等故障综合信号3.12 分析仪器的冷却(1) 在各种潜在运行工况下所有设备需要合适地被冷却或加热,以防止因热而导致信号漂移或出现运行问题。
(2) 系统提供冷却或加热功能失效的自动报警。
并能立刻通知操作人员处理(综合故障报警信号)。
3.13 反吹空气保护当CO分析仪部件如采样探头安装后与被测介质接触时,出卖人提供一个反吹空气系统,以防止被测介质污染分析仪器部件。
如有必要,对反吹空气风扇及有关的空气清洗设备,安装空气预热器。
当反吹空气装置失效时,自动启动快速隔离门以保护监测部件。
当反吹空气系统失效时,有报警信号显示在CO分析仪表盘中。
出卖人提供的CO分析仪具有自动清扫功能,定期自动清除取样探头和取样管路中的积尘。
3.14 电源对每台机组的CO分析仪,买受人提供一路交流220V±10% 50Hz±1 Hz的单相电源,容量0.3 KW。
出卖人负责配置并提供整套CO监测系统内各用电设备及1个备用插座(每个容量为220VAC 、10A)的配电及所需电气控制元件。
3.15 气源买受人所供气源为0.4~0.8Mpa,耗气量60 立方米/小时。
3.16 接地所有设备应安全接地或有接地的措施。
当某个设备安全接地不可能时,设备被双重绝缘,以防电击事件发生。
3.17 分析仪器柜分析仪器柜包括:主处理器、分析仪、配电设备、泵类、冷却装置等。
分析仪器柜布置在磨煤机附近,应满足防爆、防火、防水、防尘、防腐的有关要求。
防护等级为IP65。
柜体设密封门,显示、操作设备安装于柜内的安装板或内门上,制作和安装工艺精致美观。
所配电气控制元件(其中:控制开关、按钮、继电器采用进口产品)选用经过鉴定的优质产品,严禁使用已经淘汰的产品。
出卖人提供所有电气控制元件并安装布置在分析仪器柜内。
当控制柜内并存强电动力回路、强电控制回路和弱电控制回路时,出卖人将各种回路关联的控制器件、端子排和连接导线分隔布置,采取防止强电回路干扰弱电信号回路的措施,利于运行、检修安全。
3.18校正气体的贮存出卖人所提供的校正气贮存设备布置在磨煤机附近,满足防爆、防火、防水、防尘、防腐的有关要求。
4 接口原则与设计分工4.1 出卖人的工作范围:4.1.1出卖人提供满足本技术协议要求的CO连续监测装置(包含CO分析仪表及其冷却、吹扫系统,以及采样管线,系统内部的电源电缆和信号电缆,控制机柜),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和安装指导等各项服务。
4.1.2出卖人提供的采样管线、电源电缆和信号电缆,长度以满足现场施工要求为准,如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不足,出卖人应积极配合无偿补足,直至满足现场需要。
4.2 买受人的工作范围:4.2.1买受人提供CO连续监测装置就地控制柜的布置图;4.2.2买受人负责盘柜的现场安装、对外电缆的接线、电缆敷设;4.2.3买受人提供CO连续监测装置需要的220VAC、380VAC总电源;4.2.4买受人提供CO连续监测装置需要的气源。
5 技术数据表设备技术参数表:(由出卖人填写)6 性能保证值6.1 本工程质保期自机组正常投运168小时验收合格正式移交之日起计算,为期两年。
在质保期内,出卖人保证及时免费更换非买受人原因引起的故障板件或修理任何非买受人引起的设备故障。
6.2 按规范书要求提供满足精度要求的分析仪表,出卖人对所选产品的测量原理、精度等应进行详细说明,对产品选型负全责;6.3 出卖人提供的CO防爆分析仪表保证6个月里精度在1%以内,确保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和可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