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咨询师笔记
何婧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
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
第四节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第五节 态度
第六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
第七节 社会影响
第八节 爱情、婚姻与家庭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笔记包含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部分。
第一节 概述
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
侧重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定义
F.H. 奥尔波特(F.H. Allport):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G.W. 奥尔波特(G.W. Allport):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社会行为:
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包括:
个体习得行为
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人际合作与竞争
群体的决策行为
勒温(K.Lewin)1936年提出一个著名公式:
B = f(P, E)
行为 函数关系 个体 个体所处的情景
社会心理:
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
是由社会因素引起
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规划为:
哲学思辨阶段
经验描述阶段
实证分析阶段
哲学思辨阶段:
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
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因不能用经验方法获得证明,而不具有科学形态
但对后来的社会心理学具有启蒙作用。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价值中立原则
研究者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和臆测。
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观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系统性原则
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现象存在于一个系统中,其产生与变化均有原因。
系统论中的许多原则,如动态原则、整体原则、有序原则以及反馈原则等为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了理论视角与分析手段。
伦理原则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取一些手段控制情景或被试者,鉴于此,研究者应遵循的伦理守则是:
1.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
2.研究前,研究者应向被试者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被试者同意。在特殊情况下的欺瞒须经严格的程序核准,并在事后向被试者说明,求得理解。
3.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者的措施。
4.被试者有退出研究的自由。
5.对被试者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如公开发表,须经被试者同意。
6
.不得和被试者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其他关系。
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不考。略)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
第一单元 社会化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的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
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个方面。
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是早期社会化。
成人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
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再社会化还包括对早期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
比如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就是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
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1.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
2.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个体社会化的载体:
家庭
学校
大众传媒
参照群体
语言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性别角色社会化:
性(生理学概念)
性别(心理学概念)
性别角色(社会学概念)
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
社会角色的分类:
1.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父母和老师)
2.规定角色和开放角色(公务员和朋友)
3.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工人农民和公务员)
4.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演员和足球流氓)
角色失调
人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败,这就是角色失调。
角色失败
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
第三单元 自我、身份与自尊
自我是心理学的古老课题。
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自我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主我与客我,这是詹姆士关于自我的概念。
前者是认识的主体,后者是认识的对象。
镜我,是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
米德认为:我们所隶属的社会全体是我们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
罗杰斯(人本主义)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认为你是谁)
自我概念的功能: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解释经验
决定期待
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生理自我(8个月-3岁)
社会自我(3岁-13、14岁)
心理自我(须时10年左右)
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
我评价的结果。
自尊水平是个体对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
自尊需要包括两个方面:
1.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
2.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
詹姆士提出的公式:自尊 = 成功 / 抱负
一些影响自尊的因素:
1.家庭中的亲子关系
2.行为表现的反馈
3.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
4.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
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
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
(不考。略)
第二单元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印象形成的效应
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
近因效应(最近获得的信息)(亲人、朋友)
首因效应(最初获得的信息)(陌生人)
2.光环效应
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是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
3.刻板印象
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
积极的性质: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消极的性质:使人产生偏见,甚至歧视
第三单元 归因
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协变原则:人们归因时如同科学家在科研中寻求规律,试图找出一种效应发生的各种条件的规律性协变。
凯利认为协变原则是最全面的归因原则。
凯利的归因理论(三维理论),个体在归因时需要同时考虑三种信息:
特异性信息
共同性信息
一致性信息
特异性 共同性 一致性 归因
高 高 高 刺激客体
低 低 高 行为主体
高 低 低 背景
影响归因的因素:
1.社会视角。行动者和观察者对行动者行为的原因的看法会有差别。
2.自我价值保护
3.观察位置
4.时间因素。随着时间的流逝,归因会越来越具有情景性。人们会对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
第四节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第一单元 社会动机概述
(不考。略)
第二单元 主要的社会动机
亲合动机:
亲合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
是人际吸引的最低层次。
亲合的起源:
亲合起源于依恋。
0-3岁的小孩妈妈带,要让小孩形成依赖,不然无法交朋友。
亲合的作用:
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
获得信息
减轻心理压力
避免窘境
影响亲合的因素:情景因素、情绪因素、出生顺序
抱负水平:
是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对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
代表个体的一种主观愿望。
抱负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成就动机强弱。
抱负水平与个体以往的成败经验有关。
影
响成就动机的因素:
1.目标的吸引力
2.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
3.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
侵犯动机:
侵犯是个体有意伤害他人的行动。
侵犯是由侵犯动机引起的。
侵犯是由伤害行为、侵犯动机及社会评价构成
侵犯的影响因素:
情绪唤起水平
道德发展水平
自我控制能力
社会角色与群体
大众传媒的影响
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1.外部因素:
自然环境
社会情境(旁观者效应)
时间压力
利他的对象的特点
2.利他者的心理特征:
心境
内疚
人格
3.利他技能:懂得如何助人和利他也是重要的。
第三单元 社交情绪
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嫉妒的特点:
具有针对性
具有持续性
具有对抗性
具有普遍性
羞耻:(耻感)
是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
健康的羞耻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是人适应社会生活、改善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
过多或过少的羞耻感都是不健康的,都对个体发展不利。
内疚:(罪感)
是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
内疚者往往有良心和道德上的自我谴责,并试图做出努力,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健康的内疚感是心灵的“报警器”,是人类良心的情绪“内核”,会提醒我们照顾他人的利益和感受,调整人际关系,有利于个体适应社会生活。
过少或过多的内疚感都是不健康的。
第五节 态度
第一单元 态度形成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态度的特点:
内在性
对象性
稳定性
态度的成分:
认知成分(cognition)
情感成分(affection)
行为倾向成分(behavior)
有人把态度的三种成分说称为态度的ABC模型。
一般来说,态度的三种成分是协调一致的。在他们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和行为倾向。
第二单元 态度转变
态度转变理论-海德(F. Heider)的平衡理论
P-O之间的关系最重要(人际关系)
肯定时:平衡为强平衡,不平衡为强不平衡
否定时:平衡为弱平衡,不平衡为弱不平衡
第三单元 态度测量
态度:
是个体内在的心理倾向,
目前还无法直接测量,
所以态度测量一般使用间接方法。
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
量表法
投射法
行为反应测量
投
射测验有:
主题统觉测验(摩根)
墨迹测验(罗夏)
行为反应测量是测谎仪的工作原理。理论依据是个体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会一定程度上反映到他的外在生理体征和外在行为上。
第六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
第一单元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沟通:
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人际沟通
大众沟通
沟通的功能:
1.是获取信息的手段
2.是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的工具
3.是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
4.是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5.能协调群体内行动,促进效率的提高与组织目标的实现。
现实沟通:
沟通双方对对方的身份和角色清楚
面对面的沟通和电话沟通。
虚拟沟通:
沟通双方对对方的身份和角色不清楚。
进程主要受主观感受和想象来引导。
第二单元 体语沟通
目光与面部表情
目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人对目光很难做到随意控制。
是最有效的显露个体内心世界的途径。
个体情绪变化,首先反映在瞳孔变化上。
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
面部表情:
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
经过训练,人可以较自如的控制。
可控,易变,效果较为明显。
是人们运用较多的体语形式之一。
身体运动和接触:
身体运动是最易为人发现的一种体语。
触摸是人际沟通的有力方式。
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姿势与装饰:
是个体运用身体或姿态地动作表达情感及态度的体语。
人际距离:
是沟通与交往时,个体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
1.公众距离(12-25英尺,3.6-7.6米)
2.社交距离(4 - 12英尺,1.2-3.6米)
3.个人距离(1.5- 4英尺,0.46-1.2米)
4.亲密距离(0-18英寸, 0-0.46米)
第三单元 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人际关系的特点:个体性,直接性,情感性。
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
自我暴露就是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显示给他人。
自我暴露的程度,由浅到深,大致分为4个水平
1.兴趣爱好方面
2.态度
3.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
4.隐私方面
人生幸福的最重要决定因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
亲子、夫妻、亲密朋友等关键的人际关系。
第四单元 人际吸引
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爱情。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熟悉与邻近:中等交往频率,彼此喜欢程度较高。
相似性:双方感知到的比实际的
相似性更重要。
互补:需要、角色及人格互补产生的吸引力强大。
外貌:交往初期好的外貌易给人好的第一印象。
才能:有才能的人犯“小错误”能增加吸引力。
人格品质:影响吸引力的最稳定因素。
第五单元 人际互动
(不考。略)
第七节 社会影响
第一单元 从众
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从众俗称“随大流”。
从众行为的原因:
寻求行为参照
对偏离的恐惧
群体凝聚力
第二单元 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
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
他人在场的形式有实际在场、想象在场、隐含在场
社会干扰与社会促进相反,有时候他人在场反而会使个体的工作绩效降低。也称社会抑制。
社会促进的效应:
结伴效应
观众效应
社会促进现象:性别助长(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社会惰化也称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日常生活中的“磨洋工”,就是一种社会惰化现象。
社会惰化的主要原因:个体在群体活动中的责任意识降低,被评价的焦虑减弱,因而行为的动力也相应下降。
第三单元 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
模仿是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模仿的意义:
模仿是学习的基础
适应作用
促进群体形成
塔尔德的《模仿律》:认为模仿是“基本的社会现象”,“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
塔尔德的三个模仿律:
下降律
几何级数律
先内后外律
第八节 爱情、婚姻与家庭
第一单元 爱情
爱情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情感现象。
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
爱情的特点:
相异性
成熟性
高级性
生理性
利他性
喜欢:与爱情最容易混淆的一种人际吸引形式。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鲁宾(爱情心理学家)
爱情和喜欢的区别:
依恋、利他、亲密(性:爱情的基础,核心成分)
激情和浪漫能持续多久:5年。
第二单元 婚姻
上古时代:经济第一、繁衍第二、爱情第三
中古时代:繁衍第一、经济第二、爱情第三
现代社会:爱情第一、繁衍其次、经济第三
第三单元 离婚
(不考。略)
第四单元 家庭
(不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