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设计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优秀教案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感悟。
培养学生运用文字表达情感和思考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敏感度和感悟力。
1.2 教学内容简介介绍写作的主题和目的,明确写作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培养观察力和感受力。
介绍写作的基本结构和技巧,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
第二章:寻找触动心灵的人和事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激发写作灵感。
培养学生运用感官和情感去体验和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2.2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经历过的一次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引导学生通过描述细节和表达情感来展示自己的体验。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和分享触动心灵的故事。
第三章:写作基本技巧之一:开头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写作开头的技巧,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描绘来引起读者的兴趣。
讲解和示范写作开头的重要性和技巧。
学生练习写作开头,可以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开头部分,给予建议和改进意见。
第四章:写作基本技巧之二:发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通过具体细节和事件来发展故事情节。
培养学生运用描写和对话等手法来展示人物情感和性格。
4.2 教学活动讲解和示范写作发展的技巧,如何通过事件和细节来展示主题。
学生练习写作发展部分,注重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活动。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发展部分,给予建议和改进意见。
第五章:写作基本技巧之三:高潮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如何构建故事高潮,引起读者的共鸣和紧张感。
培养学生运用冲突和解决冲突的手法来增加故事的吸引力。
5.2 教学活动讲解和示范写作高潮的技巧,如何通过冲突和解决冲突来推动故事发展。
学生练习写作高潮部分,注重情感的爆发和故事的转折。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高潮部分,给予建议和改进意见。
第六章:写作基本技巧之四:结尾帮助学生掌握结尾的技巧,使文章结构完整、余味无穷。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作文教学设计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引言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些人和事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灵,带给我们强烈的感动和体验。
写作是一种表达感受的方式,通过文字记录下这些人和事,不仅能够留下美好的回忆,还可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些触动心灵的故事。
本次作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探讨心灵共鸣的写作技巧,帮助学生创作出更加触动人心的作品。
教学目标1.了解“心灵共鸣”的概念及其在写作中的应用;2.学习“情感描述”的技巧,通过细腻的描写引起读者的共鸣;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通过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写作,让作品更加真实且深入人心;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提升写作水平。
教学步骤第一步:了解“心灵共鸣”的概念及其在写作中的应用(30分钟)1.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相关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心灵共鸣”的概念和写作中的应用;2.帮助学生掌握如何用简洁而真实的语言描述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让读者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3.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环境描写等方面入手,分析何种因素能够令人产生心灵共鸣。
第二步:学习“情感描述”的技巧(40分钟)1.通过阅读摄影作品、音乐、电影等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元素;2.结合上述艺术作品,教师讲解“情感描述”的技巧,如使用形容词和修饰语、比喻手法等等;3.让学生运用这些技巧,描述自己或他人经历过的触动心灵的场景或人物。
第三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50分钟)1.给学生几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下细节与感受;2.让学生从这些细节中发现人物的个性、感受到的情感、呈现的场景等,从而推敲人物的背景故事;3.让学生根据得出的情感共鸣的主题,展开写作创作。
第四步:学生创作和互相交流(50分钟)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是其他人的故事撰写文章,并对文章进行评价;2.分组讨论,并结合教师的引导,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验;3.教师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
总结写作是一种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只有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才能够让读者与作品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高中语文:《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
高中语文《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作中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情感表达来触动读者心灵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分析优秀作品中的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情感表达来表现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3. 进行写作实践,修改并提升自己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分析优秀作品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学习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的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方法创作出触动心灵的作品。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品中的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写作经验。
3. 实践法:进行写作实践,修改并提升自己的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激发写作兴趣。
2.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品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总结写作方法。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写作经验。
4. 写作实践:根据所学方法,创作触动心灵的作品。
5. 作品展示与点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指导。
6. 总结提升:总结本次课程所学,鼓励学生在写作中继续探索。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通过分析学生作品的深度和触动读者的程度来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学生参与度的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写作实践中的参与程度,鼓励积极发言和主动分享。
3. 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以促进写作技能的提升。
七、教学资源1. 优秀文学作品集:用于分析和学习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表现手法。
2. 写作指导书籍:提供写作技巧和灵感来源。
3. 投影仪和白板:用于展示和记录关键点和学生作品。
4. 作文纸张和文具:供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次课:介绍课程目标和内容,分析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概念。
2. 第二次课:学习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的技巧。
免费语文教案006: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免费语文教案006: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免费语文教案006: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自由财富价值!!欢迎分享!!《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一、导言留心生活,思考社会,你就会发现身边有许许多多感动心灵的人和事,这是生活中的亮点,也是作文和生活的链接点。
感动虽然只是一刹那,但是,再现刹那,回味、挖掘刹那,又能让你在感动之余有所感悟――发现真情,启迪心灵,体味生活的真谛。
放开眼光,积累素材。
表达感动,让整个社会奏响和谐的旋律。
二、阅读探究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思考文中的人和事为什么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匿名的大约我的出生与水有关,于是颇懂斯文的外公顺口给我起名叫淼儿。
在“淼儿、淼儿”的呼唤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爸爸觉得该有个体面的学名才对,便为我取了个挺大众化的名字,可家里人还是“淼儿、淼儿”地叫。
特别是妈妈叫得犹为响亮频繁。
我不知道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到家人再次叫我的昵称会让我感到不舒服。
我似乎觉得自己不受尊重。
终于有一天,当我再次听到妈妈叫“苗儿”时,我郑重地对她说:“妈妈,我有一个大名,不要叫我小名,好吗?”然后她带着她母亲震惊的表情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但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
那天是我16岁生日派对。
许多同学和朋友来了。
家里的小客厅里住满了人。
当我向每个人分发糖果时,我不停地说谢谢。
爸爸妈妈正忙着在厨房做饭。
当桌上摆着几盘美味佳肴时,平同学给我送来了一个大蛋糕。
我立即表示感谢,并打开了蛋糕盒。
我喊道:“妈妈,拿把刀来!”妈妈一边递过来一把瓜刀,一边叮咛:“淼儿,小心点!”“嗯!你原来的名字叫苗儿。
这是个有趣的名字!”平高兴地喊道,在空中做了一个别致的手势。
我的朋友们也亲切地笑了,我的脸涨得通红。
晚上,临睡觉时,我推开了妈妈房门。
倚着门框,又一次对她说:“妈妈,我不是说过嘛,别叫我小名!”语气里已有了几分不耐烦。
妈妈脸上呈现了一种复杂的表情,看了走进来的爸爸一眼,叹了口气:“对不起!高翔。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观察生活,精心选材,写一篇记叙文。
2.运用细节描写,让动人的瞬间定格。
3.体味人间真情,珍惜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亲情是一盏灯,能在晦暗的时光里照亮自己;亲情是一个树,在你倦极而归时给你凭依。
纪伯伦曾说:你的朋友是你的土,你在那里怀着爱而播种,含着感谢而收获,从中得到粮食、柴草──亲情、友情是人类生活中最崇高温馨的部分。
十五、六岁的年纪,正是生命中独立意识成长的旺盛期──生活独立、精神独立,所以更需亲情友情的滋养与慰藉。
有爱浇灌的树木才会茁壮,有爱护卫的生命才能健康。
年轻的朋友,你应该正沐浴在亲情友爱的大河中,把你的故事、你的感受记录下来,以回报家人友人对你的爱。
二、阅读文章,讨论交流,营造氛围人的一生中,许多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已忘却,但有一些不起眼的细节却依然那样清晰、那样动人。
在长河大川般的生命流年里,我有幸看到了生命中许多花开的细节,那样璀璨,那样芬芳,让我们一起回味……阅读例文并解读评析:马骑桥故乡叫马骑洞,土通溪流到此处划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轻轻地绕过村子,奔向山外的世界。
土通溪上有座桥,母亲叫她马骑桥。
马骑桥苍翠欲滴的樟树旁,马骑桥下咿咿呀呀的水磨房,马骑桥边蜿蜒如练的小山路都是我今生今世寻找最美风景的证据。
马骑洞距离青山小学有十来里山路,父亲在外地中学教书。
我七岁时母亲拽着又哭又跳的我跨过马骑桥,沿着蜿蜒的山路去小学里读书。
一哭二闹三回头,那马骑桥总深情地凝望着我小小抽泣的背影,还有我回头时幼稚惘然的泪光,马骑桥总揪扯着我稚嫩的心。
因为桥上站着我那不同于其他母亲气质的母亲。
每逢放假,我就撒开脚板往马骑洞的方向奔,临近家居之地,爬上山坳。
便竭力向竹幽林密的马骑桥望去,马骑洞铺排得大大方方,古朴淡雅,马骑桥亲切地扑入我的心,因为桥上站着一个我时时眷恋的母亲。
夕阳西下无限好,半江瑟瑟半江红。
母亲那爱和希冀的目光揉碎在马骑桥下的波光里。
高中语文:《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
高中语文《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作中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来触动读者的心灵。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与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通过细节描写触动心灵分析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练习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2. 第五章:借助情感表达触动心灵理解情感表达在写作中的作用学习情感表达的方法和技巧练习运用情感表达展现人物内心世界3. 第六章:运用修辞手法触动心灵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学习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感染力练习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优秀作品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写作技巧。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就某一主题展开讨论,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练习写作:布置相关主题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细节描写、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以便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相关章节内容。
2. 案例素材:优秀作品中涉及细节描写、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的实例。
3. 辅助教材:与本课程相关的写作指导书籍、文章等。
六、教学内容4. 第七章:描绘生动的场景理解场景描写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学习场景描写的方法和技巧练习运用场景描写营造氛围5. 第八章:构建深刻的主题引导学生挖掘和表达文章主题学习如何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来展现主题练习运用主题思考进行写作七、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创设相关场景,让学生进行实地描写练习,增强场景描写的生动性。
2.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针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挖掘和展现主题。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案华润高中2011级语文组【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感动点。
2、培养学生做生活有心人,克服被动写作,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中学生的作文写作回归到写真人真事上。
【教学重点】搜集大量有关感人的资料,选择典范例文,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的事才是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教学难点】搜集大量有关感人的资料,选择典范例文,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写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方法指导】先读材料,后讨论点评,再实际操练。
【教学过程】一、导入又是一年秋风时节,每每桂花飘香,我都会沉浸在无边的喜悦与哀伤之中,人生就是这样,犹如一条浪花飞溅的长河。
时光的流逝淡化了过去的记忆,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我们心灵的琴弦,激起心灵的阵阵涟漪。
二、说说那些感人的事让我感动的事情太多,然而,有那么一件事会永远存留在我心底,就算有尘封一天,但永远不会忘记。
2009年的夏天,我走进了华西口腔医院13楼,那里有一群拥有“上帝之吻”的孩子。
看到他们的第一眼,有一丝恐惧、一丝怜惜,身为母亲的我,内心开始撕扯的痛,不能自已!也许,他们没有姣好的面容,没有清晰的发音,甚至没有光明的未来,但是他们却有着天真的笑容,纯净到没有一丝杂质。
正是这样一个眼神,让我终生难忘。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六十秒,回顾一下,在你的生活当中,有那些人和事在你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着你心灵的琴弦?六十秒后,请同学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共同分享。
三、看看那些感人的事。
(看图片、学生找出感人的地方——逐幅展开,学习小组代表回答)生活中有太多感动。
我们感伤于老人的劳累,感伤于孩子贫穷与天真,感动于军人钢铁般的意志,感动于生命再起的喜悦,感动于孩子的感恩。
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感动。
四、听听那些感人的事(学习小组分工,部分展示1,部分展示2)1、阅读《父亲》,找出触动你心灵的地方。
(学生展示)2、阅读《永远的蝴蝶》,找出触动你心灵的地方。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全面版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准确表达自己的心灵感悟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激之情和敏锐的感受力教学重点:1、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2、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教学设想:指导作文,不能光指导写法,更要指导内容。
本单元是全套书的第一单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作文时要尽量发掘感动点,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提取曾经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教学步骤:课前准备1、课前布置预习“心灵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2、主动收集相关素材作家谈有感而发我写东西时是有感情的,没有感情时,我就不写。
──巴金《在四川省文学创作会议上的讲话》没有感情也就不存在真正的艺术。
──歌德艺术创作的过程不是靠逻辑思维,而是靠狂热的冲动来完成的。
──阿·托尔斯泰你自己要先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
同样,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
──贺拉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白居易《与元九书》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
所以,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写出来。
──冰心《写作经验琐谈》一、导入亲情是一盏灯,能在晦暗的时光里照亮自己;亲情是一个树,在你倦极而归时给你凭依。
纪伯伦曾说:你的朋友是你的土,你在那里怀着爱而播种,含着感谢而收获,从中得到粮食、柴草──亲情、友情是人类生活中最崇高温馨的部分。
十五、六岁的年纪,正是生命中独立意识成长的旺盛期──生活独立、精神独立,所以更需亲情友情的滋养与慰藉。
有爱浇灌的树木才会茁壮,有爱护卫的生命才能健康。
年轻的朋友,你应该正沐浴在亲情友爱的大河中,把你的故事、你的感受记录下来,以回报家人友人对你的爱。
二、阅读文章,讨论交流,营造氛围人的一生中,许多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已忘却,但有一些不起眼的细节却依然那样清晰、那样动人。
在长河大川般的生命流年里,我有幸看到了生命中许多花开的细节,那样璀璨,那样芬芳,让我们一起回味……1、阅读文章,解读评析:细节郁建民黄昏,一对老年夫妇坐在阳台的摇椅上,面对满天晚霞,回忆起他们的年轻时代。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6、《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观察生活,精心选材,写一篇记叙文。
2、运用细节描写,让动人的瞬间定格。
3、体味人间真情,珍惜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1、2。
教学难点2。
教学过程一、导入亲情是一盏灯,能在晦暗的时光里照亮自己;亲情是一个树,在你倦极而归时给你凭依。
纪伯伦曾说:你的朋友是你的土,你在那里怀着爱而播种,含着感谢而收获,从中得到粮食、柴草──亲情、友情是人类生活中最崇高温馨的部分。
十五、六岁的年纪,正是生命中独立意识成长的旺盛期──生活独立、精神独立,所以更需亲情友情的滋养与慰藉。
有爱浇灌的树木才会茁壮,有爱护卫的生命才能健康。
年轻的朋友,你应该正沐浴在亲情友爱的大河中,把你的故事、你的感受记录下来,以回报家人友人对你的爱。
二、阅读文章,讨论交流,营造氛围人的一生中,许多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已忘却,但有一些不起眼的细节却依然那样清晰、那样动人。
在长河大川般的生命流年里,我有幸看到了生命中许多花开的细节,那样璀璨,那样芬芳,让我们一起回味……1、阅读文章,解读评析:细节郁建民黄昏,一对老年夫妇坐在阳台的摇椅上,面对满天晚霞,回忆起他们的年轻时代。
“你还记得单位组织的那次春游吗?大家一起正说笑着,你忽然在我身边蹲下来。
我一看,原来你在为我系松开的鞋带。
那时,追求我的人很多,可我却选择了你。
因为你是第一个想到为我系鞋带的男孩。
”“没想到这一系便系了一辈子。
”老头接过话头,脸上带着几分当年的“阴谋得逞”的笑意。
“还记得那次吃水饺吗?你坐在我对面,一直微笑地看着我。
还要我慢慢吃,别烫着。
等我吃完水饺,你才告诉我你要去出差了。
这时,离火车进站只有半个小时了,而你还要赶很长的一段路哩!你也真是,干嘛不早说!我多吃几个水饺对你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老头不搭话,只是微笑着,一如当年看着那个吃水饺的女孩。
“记得那次吵架吗?那是我们婚后的第一次吵架。
我很生气,打开箱子收拾衣服。
我动作很慢,希望你能说几句好话留住我。
《心音共鸣_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优秀教案
《心音共鸣_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优秀教案第一篇:《心音共鸣_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优秀教案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设计思想高一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上已积累了一定的功底,如何在原有写作基础上通过系列化的作文教学提高其写作水平?本教案的设计力图通过名家名作和学生习作,给学生以较直观的审美、鉴赏文本,通过赏析和借鉴两个教学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同一类型的写作上有所领悟,有所收获。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很多人看来,写作并不轻松,有人曾经用这样一副对联描写写作的愁苦情状——上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下联: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的确,写作决非一件简单的事,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都为材料的选择而苦恼:自己与其他同学生活、处境无甚差别,日子平淡得近乎于单调,怎样才能在作文中写出新意呢?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曾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那么作文的源头活水从何而来?艺术家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罗丹艺术论》)只要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抓住生活中那些有意义的“小”事,深入挖掘,是可以写出好文章来的。
可不是吗?生活中有许多人、事、物总会在不经意时拨动我们原本平静的心弦:当我们还在为母亲的一句责难之辞而耿介于怀时,却发现母亲无视孩子满脸的怨气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当我们为残疾人唏嘘悲悯时,你却发现残奥会上,11岁的断腿女孩李月坐在轮椅上,也能用双臂曼妙而舞;当我们的双眼在罗中立《父亲》的油画上徘徊时,我们想到的是自己父亲经年辛劳过后,写满岁月痕迹的脸……凡此种种,都是写作的极好素材,这些曾经让你心动的一刻,你是否留心去把握了呢?我们来看看作家们是谈写作的:(见课件)---------好文章都是能触动人的心灵的。
二、学生阅读教材P57-58。
适当归纳要点。
常观察思考情感共鸣------情感人----心灵触动-----(好文章)寻找真善美理性思考------理服人三、写作技法例谈1.发掘感动点。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表达交流“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设计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设计张瑜【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观察生活,精心选材,能够写出一篇触动心灵的记叙文。
2.过程与方法运用细节描写,让动人的瞬间定格。
(重点、难点)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敏锐感受,体味人间真情,珍惜幸福生活。
【先学指导】1.阅读教材,筛选重点,尝试完成一个描写同学的片段。
2.下发资料,揣摩体会文章细节描写与整体构思的妙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激趣导入如果有一天,我因生命衰竭而向上苍祈求一两年额外加签的岁月,其目的无非是让我回首再看一看这的山川和人世。
能多看它们一眼,便能多用悲壮的,虽然失败却仍不肯放弃的努力再解释它们一次,并且也会欣喜地看到人如何用智慧,用弦管,用丹青,用静穆,用爱,对这世界作出圆融的解释。
(张晓风)教师点拨:在人生的长河里,总会不断翻涌出一些可惊、可叹、可喜、可悲、可爱的浪花,让我们心动、留恋、感激、深省……但是,我们不必等待额外加签、留恋回首,我们要及时盘点人生、及时记下值得我们铭刻的瞬间。
2.明确目标(1)观察生活,精心选材,能够写出一篇触动心灵的记叙文。
(2)运用细节描写,让动人的瞬间定格。
(重点、难点)二、提出问题,指导自学1.自主学习如何写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筛选信息,获得基础认知。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1)发掘感动点──抓住细节,形象展现(2)提炼素材──发掘主题,深化意蕴(3)整体构思──组织材料,精心构思2.教师点拨一是真实。
做到有实感而发,惟真情而发。
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读者,唤起共鸣。
汤显祖写《牡丹亭》入了迷,废寝忘食。
一次,甚至以为自己好像成了春香,睹物思人,情发于中,忍不住就哭出声来了。
二是具体。
感动点就是触发你心灵颤动的地方,它可以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也可以是一件物品,如一封信、一件工艺品;或者是天上的一片云、地上的一棵树、海中的一朵浪花。
你一定要被它感动过,并通过细节,把它形象地再现出来,并将感情融合进去。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动心·动人·动情——《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
尽管他们已经能写出一篇基本完整的记叙文,但文章内容往往千篇一律,或是空洞无物,为抒情而抒情;或是送伞,送牛奶,毫无生活的感动。
其实我们的学校生活是充满故事的,我们的家庭生活是充满感动的。
我希望通过这堂课让学生“对生活动心,用写作动人,使文章动情”,写出动人的作品。
学习思路上根据认知的规律,按“感知—理解—运用—拓展”的思路指导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1、学习认真观察生活,发现触动心灵的因素。
2、学习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方法。
特别是掌握细节描写对传递情感、增强文章表现力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动人处”,找到自己的独特生活体验。
难点:学习“横断面”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方法归纳法、比较阅读法、演绎法、小组讨论展示法、教师示范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请学生说一说印象深刻的文学作品形象导入新课,让学生们进入形象创作的思考情境中。
(二)具体过程:文题解读:动心——对生活动心,动人——用写作动人,动情——使自己动情。
此环节结合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的展示,让学生们知道本堂课的结构思路和学习任务。
动心:对生活动心1、视听感受,心存目想:播放剪辑的影视短片,分享青春的独特体验,引发学生们情感的共鸣、内心的波澜。
以此让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让他们学会对生活动心。
动人:用写作动人2、潜心学习,手不释卷:如何将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得具象可感?(1)归纳法、比较阅读法:请学生们分辨四段材料作者的年龄段,并挑选自己最欣赏的文段,说明理由。
让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理解为什么这些写作手法能动人。
第一篇爸爸长着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的身材,一双大眼睛,另外,还有两只大耳朵。
爸爸喜欢穿西装,爸爸还喜欢养鱼虾。
我的爸爸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小市民。
一天,天灰蒙蒙,天气暗了下来,眼看就要下雨了。
他看见刘老伯正在收稻谷,忙走过去拿起扫把跟刘老伯一起收稻谷。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章节:第一章至第五章学科:写作技巧与心灵触动年级:九年级课时:25分钟作者:X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包括观察、思考、表达等。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关注和感知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提升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写作的意义与基本技巧写作的意义和价值观察技巧的培养思考技巧的培养表达技巧的培养2. 第二章: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什么是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如何发现和感知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意义3. 第三章:写作与心灵触动写作与心灵触动的关系如何通过写作表达心灵触动写作中如何处理心灵触动4. 第四章:写作实践与指导写作实践的意义和价值写作实践的步骤与方法写作实践的指导与评价5. 第五章:优秀触动心灵的文章解析分析优秀文章的触动心灵之处学习优秀文章的表达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和理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写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的触动心灵的文章,让学生学习其中的表达技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写作实践:评估学生的写作实践成果,包括内容、表达、结构等方面。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2. 参考资料:相关的写作技巧和心灵触动的书籍和文章。
3. 投影仪:用于展示和分析优秀文章。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和理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写作能力。
4. 分析:分析优秀的触动心灵的文章,让学生学习其中的表达技巧。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作文 表达交流《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及范文12篇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表达交流《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及范文12篇一、《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回忆和交流,挖掘触动心灵的往事。
2、选择并解说作文题目,酝酿写作构思。
3、重温写作小常识,拟写习作。
学习重点:1、通过回忆和交流,挖掘触动心灵的往事。
2、选择并解说作文题目,酝酿写作构思。
学习方法:交流、构思、写作【交流】一、说一说:在小组内回忆自己写过的作文,说说你最满意的一篇,推荐一人在全班讲述。
二、想一想:作家谈有感而发我写东西时是有感情..的,没有感情时,我就不写。
巴金没有感情..也就不存在真正的艺术。
歌德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
所以,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写出来。
冰心一句话总结:。
三、看一看:1、老师作文我的父亲(二)任兆余父亲是个好人。
早晨碰到了郭大伯,本来是我向他问好的,可他提起了我的父亲母亲。
郭大伯说,要是我母亲健在的话,今年应该80岁整了;那么我的父亲就该82岁了;我父亲教过他的书;我父亲是个好人。
“好人啦!”郭大伯临走的时候似乎是叹着气这样说的。
父亲是个好人!这使我想起了往日和父亲的日日夜夜。
农村的双抢是城里人无法体验得到的对身体极限的挑战,也是现在的农村人所无法想象的事情。
我们这有句农谚:不插八一秧。
说的就是每年的七月十五以后,农家就要忙着抢收抢种,打仗一样的收获一季稻并且赶着种下二季稻,这就是“双抢”。
所以,双抢的日子里,家家起早贪黑,不分男女老幼,着着实实的要忙上十几天,很多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弄点米粉子带到田间地头冲泡着填肚子。
能在家做顿饭是很难得的,至于弄菜下饭那是奢侈至极。
父亲退休在家,我们家没有多少田地可种,也就基本没有双抢了,日子过的倒是清闲些。
村里人都羡慕我们家,说还是吃商品粮的命好。
不记得从哪年起,一到双抢时节父亲就带着我忙起来了。
每天很早——反正天没亮,父亲就催我起来,和他一起出门,爷俩扛着搬筝和鱼栲走三里的山路摸到虎山村的水库那去下鱼,我每天都是睡眼惺忪的跟在父亲的身后提空桶,我们家的大花狗前前后后的跟着。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训练目标:1、明确“触动心灵”的含义,写出真情实感;2、学习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方法:抓住细节,提练素材。
教学安排:两课时,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一课时讲授知识,第二课时学生以“感动”为话题作文。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六十秒,回顾一下,在你的生活当中,有哪些人和事在你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有哪些感人至深的人和事),时时触动着你的心灵?六十秒后,请同学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共同分享。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提出话题进行探讨1、引入刚才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了这几个同学的最感动的人和事。
其实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大家作文时却常常感到生活平平淡淡,没有什么东西可写。
同学们想没有想过这是什么原因呢?2、学生阅读教材57页,作出回答A、我们之所以觉得没有东西可写的原因是缺少对生活的敏感。
B、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一种发现美的眼光。
C、我们除了要对生活敏感外,还应该有一颗对生活感恩的心。
我们有时候觉得没有东西可以写,可能是我们对生活中的事情司空见惯了,正如书中说的一样“面对一个生活场景,一句真情的话,一个善意的微笑……只要我们的心灵不麻木,就会激起涟漪。
”如:朱自清《背影》《拾馒头的父亲》生活当中的一些感人事迹。
3、小结:缺少观察与思考。
三、知识讲授(一)、触动心灵1、内心深处引发很多感想:如认同感,产生共鸣,如趣味感,如震撼感,如体验感,引起想像和联想。
内心深处生发各种感情:喜怒哀乐爱恨悲欢等。
产生理性认识:受到教育启发,有领悟觉解。
概括起来:情的体验与理的认知。
2、出示三张图片,由学生谈谈受到的触动。
幻灯片一:公共汽车上无人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
幻灯片二:乞讨老婆婆扔钱给拉二胡的年轻盲人乞讨者。
幻灯片三:两位背负东西的老太婆。
3、幻灯片出示老师下水作文《机缘》,说明对“触动心灵”的理解。
机缘我,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农村娃子,家庭情况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相貌平平,成绩平平——竟擦着边儿考上了八中。
最新《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5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5——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第一册表达交流心音共鸣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并从中发现触动心灵的因素,用敏感的心灵体味现实生活中能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挖掘日常小事中触动心灵的因素的方法,掌握写作中“小事见真情”的能力,培养他们关注小事、积累小事、记录小事、思考小事的习惯,扩充写作素材。
3.使学生明确细节描写特点,掌握细节描写对传递情感,增强文章表现力的重要作用,初步掌握细节描写表现心理活动及情感的能力。
4.使学生学习理解设置情景,营造氛围的写作方法,明确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写作实践中的作用,学习抒情角度和抒情方式(直接间接)对于抒情效果的重要作用,了解重点词语(尤其是动词、形容词)的准确形象对于表达的作用,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手法写出以情动人的文章。
5.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引导学生具有爱心、学会感恩,呼唤真善美下的真情感染。
教学方法:1. 图片启发法:展示较为直观的图片提出问题,进行启发的方法。
2.阅读法:阅读材料或图片,读懂含义并展开联想想象,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
3.讲授法:描述、讲述、讲解、讲评、讲读、讲练相结合。
4.对话法:通过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展开教学。
5.写作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写作实践训练,使之生成成果。
6.多媒体教学法:利用电脑、投影机、课件、音乐等电教手段辅助教学。
7.艺术手段结合法:结合音乐摄影等艺术手段辅助教学。
8.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对于问题的联想思考及提出。
9.成果分享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思考或写作的成果,提高其积极性。
教学手段:1.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2. 运用音乐感染启发辅助教学手段。
3. 运用照片启发辅助教学手段。
4. 运用研究性学习教学手段。
5. 运用“大语文教育”手段,培养学生文学底蕴及人文情感。
教学活动设计:引入过程:通过秒学学生写作文时较为痛苦的表现的对联入手引入。
深化过程:展示三张图片,通过对它们的理解思考引出要善于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挖掘触动心灵的因素。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体验心灵的触动,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敏感度,培养对人性的理解和关怀。
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使写作更具感染力和生动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心音共鸣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分析触动心灵的作品,学习其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表达自己的心灵触动。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优秀作品,理解触动心灵的力量。
采用写作指导法,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提升写作质量。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相交流心得,激发创作灵感。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优秀作品和写作技巧。
提供写作素材和参考资料,帮助学生进行创作。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写作交流和评价。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心音共鸣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触动心灵的意义。
第二步:分析优秀作品,学习其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第三步: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表达自己的心灵触动。
第四步: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心得,给予反馈和建议。
第五步:总结学习内容,进行写作展示和评价。
3.2 教学活动活动一: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优秀作品,理解触动心灵的力量。
活动二: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提升写作质量。
活动三: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心得,激发创作灵感。
活动四: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表达自己的心灵触动。
活动五:写作展示和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反馈和建议。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写作作品,评价其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通过小组讨论和同伴评价,了解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情况。
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了解其对学习内容和写作技巧的掌握情况。
4.2 教学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帮助其提升写作能力。
在小组讨论中,鼓励学生互相给予反馈,促进彼此的进步。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一、教材初探对于一名高中生来说,写一篇记人记事的文章不是很困难,但要写出令人感动的文章就很困难了,原因主要他们的文章没有触动人们的心灵,缺乏对生活的敏感。
其实我们每个普通人经历的生活并没有多大差别,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高中生,他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他们了解的生活其实是丰富多彩的。
不缺乏体验,就是缺乏积累和梳理,在心灵触动的瞬间有冲动,但没有动手的冲动和习惯,擦亮的火花稍纵即逝。
有很多同学考完试后感到不解:老师,某同学平时练笔不勤,可是这次考试时作文写得那么好?其实是这次命题作文触动了他的感情,引起了他的兴趣,加之考场的动力,所以他写出了通顺感人的文章,引起了阅卷老师的情感共鸣,得了高分。
教材设置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性,作文时要尽量发掘感动点,从自己生活储备中提取曾经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二、学生分析我们这节课的目的不是教会学生写感人的文章,没有技巧没有套路,而是引导学生回到自身,让学生学会分析自身的弱点,加以弥补而已。
我们的学生大概分为三类:一类是情商不够,对于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情不敏感,不能从平凡人和事中捕捉到触发点;一类是思维僵固,就事论事,见山说山,不知道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三类是情感丰富,对于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情较敏感,只是语言表达能力欠火候。
三、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感动点,做一个会认识爱体验爱传播爱的人。
2、培养学生做生活有心人,克服被动写作,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中学生的作文写作回归到写真人真事上。
3、指导学生学会写好话题式作文。
四、教学重点:搜集大量的有关感人的资料,选择典范例文,启发学生思考:人为什么会情不自禁为一些人和物所动。
五、教学方法:先读材料,后讨论点评,再实际操练。
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地震中的父与子(美)马克。
汉林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设计《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设计【设计思想】高一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上已积累了一定的功底,如何在原有写作基础上通过系列化的作文教学提高其写作水平?本教案的设计力图通过名家名作给学生以较直观的审美、鉴赏文本,通过赏析和借鉴两个教学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同一类型的写作上有所领悟,有所收获。
选取了部分学生习作,让学生在名家与同龄人作品的对比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
此外,根据不同写作对象(人、事、景、物等)设计专题片段作文训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点上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
2、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创新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学习写景状物的技巧,训练语言表达。
【教学策略】以引导、启发为主,以学生讨论、点评、互评和互改为主。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很多人看来,写作并不轻松,有人曾经用这样一副对联描写写作的愁苦情状──上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下联: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的确,写作决非一件简单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都为材料的选择而苦恼:自己与其他同学生活、处境无甚差别,日子平淡得近乎于单调,怎样才能在作文中写出新意呢?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曾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那么作文的源头活水从何而来?让我们再来看看罗丹说过的一句话:“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可不是吗?生活中有许多人、事、物总会在不经意时拨动我们原本平静的心弦:当我们还在为母亲的一句责难之辞而耿介于怀时,却发现母亲无视孩子满脸的怨气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当我们从新闻媒体报道中走近身穿白色T恤的平凡丛飞时,我们发现的是一颗不平凡的美丽心灵;当我们的双眼在罗中立《父亲》的油画上徘徊时,我们想到的是自己父亲经年辛劳过后,写满岁月痕迹的脸;当我们还沉醉于一代才女“花自飘零水自流”的离愁别苦时,我们惊讶地发现柔弱似她竟也可以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那雄浑的慨叹鞭笞南宋君主的苟且偷安……凡此种种,都是写作的极好素材,这些曾经让你心动的一刻,你是否留心去把握了呢?写作的源泉是生活。
从感悟触发了写作动机这一作文本质出发,同学们可以把任何一次作文都归属于“感悟作文”的范畴。
二、感想性作文概念阐释“感悟”顾名思义,有所感触而领悟。
“感悟”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而不断渐进的过程。
在“感”中去“悟”,在“悟”中有“感”,在不断地感悟中逐步地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对生活的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又反过来促使我们更进一步地去感悟。
“感想性作文”是对由接触外界事物而引起的情感和思想反应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样式。
在“感悟作文”中,它以“感”为主,侧重写“感”,传达的是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的反应”,即“感受”。
三、写作技法例谈1、确立触感点:“感”的捕捉和表达是感想性作文的关键和重点。
在考场上,触感点的确立有两个阶段。
一是通过读题,激活感悟。
根据文题要求,抓住命题作文的“题眼”,提取材料作文中的文字或图画材料提供的信息点,围绕话题作文所规定的范围,通过联想,打开储满生活积累的素材库,激活感悟,尽情地去感悟,得出无数的“触感点”。
二是筛选和加工,找出那个对自己触动最大、最能唤起写作欲望的“触感点”,然后以这个“触感点”为主线,以这个“触感点”来源的材料为主要内容,构思出感想性作文的框架(当然也可以把这整个感想产生的过程作为作文的思路)。
要求确定“触感点”的内核,即文章要表达的主旨,突出“触感点”的作用。
确立的触感点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真实。
有道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不精不诚,不能感人”。
作文要达到以文字感动他人,唤起他人与我们同“感”,就必须抒写真情实感,做到有实感而发,惟真情而发。
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阅卷老师,进而感动他人,唤起读者的共鸣。
二是独特。
“触感点”确立的过程是一个由此及彼的联想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同学们产生联想的触感点──外界事物是相同的,也会由于各人视角、阅历、联想方式、认知能力等的不同导致所产生的感想各不相同。
因此,只要触感点是真实的,感受就是独特的。
三是新颖。
感受的角度新,感受的结果新,才能使自己的作文给阅卷老师以春风拂面般清新、独到的感受,而且也更能以真情实感唤起阅卷老师的共鸣。
也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有创新、具有个性特征。
四是恰切。
感想性作文写作的成功与否,关键要看同学们的感受与高考题及作文所选材料的内容结合得是否自然恰切。
即:描述内容要是产生相应思想反应的最自然的充分条件,抒写的思想情感要是由所描述内容引发的必然反应和结果。
2、根据触发感想的材料类型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行文内容:⑴以现实中存在的人或事为触感点的(现实社会和生活):在这类感想性作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思想行为、事件的发展过程或细节特点等均可成为触发感想的触感点。
这个触感点或贯穿全文,或在文中画龙点睛,或时显时隐地统摄感想过程和材料,成为写作内容的主线。
①参考名家名作:让学生品读名家作品,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并说说自己可从名作中得到哪些写作方面的启示。
赏析名家作品《母亲的手》,见附件。
评点:母爱是一种伟大的无私的爱,庄因从人们常见的“母亲的手”这一角度入手,以质朴无华的文字、采用白描写的手法点染母爱,娓娓道来,于平淡中现真情,表现得非常贴切、自然,全无牵强附会,让人惊异于母爱的深沉。
全文以“手”为中心,将几个事件穿针引线,且将这种母爱置于中国文化氛围中,增强了母爱的传统意蕴。
②点评学生习作:阅读学生习作,并评点。
最后将《用爱搭桥》和《汤圆儿》作一个比较。
评点:《用爱搭桥》是一篇以“沟通”为话题的考场作文,作者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妈妈生日这一天送去自己的祝福,并由此引发了自己一系列的回忆,伴随自己的回忆又加入对自己内心活动的细腻描绘。
文章篇幅虽然短小,内涵却很深刻,且不乏含义深刻、隽永的佳句。
作者文笔较好,开头、结尾的处理自然,有意蕴。
③小结:要想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我们还应考虑这样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注自己的成长。
成长本身就是一种“财富”。
在写作过程中,关注自己的成长经历、心路历程,以及随之而来的诸多改变和产生这些改变的原因,自然会使文章具有感动自己、感动他人的力量;二是表明自己的态度。
在写作时,写出自己对事物、对人物的独特感受和态度,可以使文章真实、感人。
选择材料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但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着眼于“小”。
在写作时,不一定要写大人物、大事件,生活中的平凡人、平凡事,只要我们感受独到,写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
正如艺术家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罗丹艺术论》)只要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抓住生活中那些有意义的“小”事,深入挖掘,是可以写出好文章来的。
二是着眼于“真”。
总有一些同学逃不出选材虚假、陈旧的“怪圈”。
比如,他们写老师总是固定的选材套路:雨天里的一把伞(学生忘带雨具,老师出手相助)、病痛中的一片药(学生高烧难耐,老师授以良方)、缺席后的一堂课(学生卧病在床,老师排忧解难)、失败后的一番话(学生失败沮丧,老师开导解惑)、暗夜里的一盏灯(夜半时分,孤灯一盏,老师奋笔疾书,默默奉献),这“五个一”近乎笑话,但我们却随处可以看见它的影子。
这些脱离了生活真实的“故事”,自己读了也要反胃,更不用说以情动人了。
当然,文章中的真,并不是客观描绘,生活实录,而是经过提炼、升华的真实,是一种艺术上的真,是“一种生活中的可能”。
三是着眼于“深”。
要深入挖掘材料本身的意义,并把这种影响施加给读者,以期引起一种感情上的共鸣。
要想深入挖掘材料的意义、价值,除了自己的思考,还要多读书,弄明白成功的作品是怎么做的,模仿、借鉴会对提高自己的水平有很大帮助的,正如梅兰芳所说“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写作也是这样。
④片段作文训练:描写一位你所熟悉的亲人或朋友,要求写出她或他最鲜明的性格特征,如善良、乐于助人、急躁、憨厚等等,不得出现概括性格特征的语言,只能通过人物语言或行动来表现,300字左右。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评,并做修改。
在此基础上请个别学生在班上交流,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⑤大作文训练:人,经常接触的是养育自己的生身父母,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
正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谱写着我们的多彩人生,维系着这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在这方面你一定有许多切身感受,动人的故事,也一定有许多深刻的体验,独到的见解。
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所写内容要在“亲情”的范围之内,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课外练习)⑵以物为触感点的:从生命现象看,物有静动之分。
静物包括的触感点可以是其形、色、态及其构成和搭配关系等;“动”物除此之外,还包括其声、生长特性、规律、生命现象特质等。
这类题材,一旦触感点明确了,则一般都应由物及人,通过联想,将主题推而广之。
①赏析美文《沙漠中的生命先锋》:让学生品读名家作品,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并说说自己可从名作中得到哪些写作方面的启示。
赏析名家作品《沙漠中的生命先锋》,见附件。
在这篇以“物”为触感点抒发“感想”的作文中,作者前半部分通过逆向联想引出了“顽强生命”的象征——“走日兰”,后半部分通过相似联想由“走日兰”而想到“大漠中的人”,借助物与人相似的精神、品格,扣住题眼,针对两种“生命先锋”,吟出了作者内心对特定环境中生命的深刻感受。
这样的联想和构文方式同学们不妨借鉴。
②赏析《丑菊》:本文以“物”为描写对象,通过认识丑菊而联想到人世间相类似的事物,从而引发感悟,获得启示。
篇幅虽短,但微言精义,引人深思。
文章主要篇幅都围绕丑菊展开,着重表现的是作者认识“丑菊”的过程:去年,因恶其名加上迟迟不开花,对其没好印象。
今年“五一”节,花开了,虽只有铜钱大小,却更显其“娇小,美丽”。
由此,作者由自己的观察和切身感受认识到,名其为“丑菊”是名不符实,“太不公平了”。
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将思想认识和感悟作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的联想。
由“丑菊非但不丑,而且非常美丽、可爱”,联想到“人间事物中”也存在的与“丑菊”命名同样的名不符实情况,从而提醒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处理问题不但要知其名,更要究其实。
”这样,作者就在完成情感变化的过程的同时完成了“悟”的全过程。
情感与“悟”互相渗透,水乳交融。
小结:可见,这类以物为描写对象的启迪性文章,很注意物象的形体外观、生长规律、某种遭遇等的描写,并常以这些为契机和触悟点,引发对大自然、人类社会、世界万象等的思考和感悟,抒写意旨。
在写作技法上,也常常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采用第一人称或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增加文章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