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品使用安全——乙醚参考文本
乙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乙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https://img.taocdn.com/s3/m/8c1ff5e4561252d381eb6e81.png)
乙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醚化学品英文名称:ethyl ether中文名称2:英文名称2:CAS No.:60-29-7分子式:C4H10O分子量:74.1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 CAS No.乙醚 60-29-7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1 类低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本品的主要作用为全身麻醉。
急性大量接触,早期出现兴奋,继而嗜睡、呕吐、面色苍白、脉缓、体温下降和呼吸不规则,而有生命危险。
急性接触后的暂时后作用有头痛、易激动或抑郁、流涎、呕吐、食欲下降和多汗等。
液体或高浓度蒸气对眼有刺激性。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吸入,有头痛、头晕、疲倦、嗜睡、蛋白尿、红细胞增多症。
长期皮肤接触,可发生皮肤干燥、皲裂。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在空气中久置后能生成有爆炸性的过氧化物。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乙醚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醚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d75bce2e27d3240c8447ef7f.png)
UN编号:
1155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1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采用铁路运输,每年4~9月使用小开口钢桶包装时,限按冷藏运输。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本品的主要作用为全身麻醉。急性大量接触,早期出现兴奋,继而嗜睡、呕吐、面色苍白、脉缓、体温下降和呼吸不规则,而有生命危险。急性接触后的暂时后作用有头痛、易激动或抑郁、流涎、呕吐、食欲下降和多汗等。液体或高浓度蒸气对眼有刺激性。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吸入,有头痛、头晕、疲倦、嗜睡、蛋白尿、红细胞增多症。长期皮肤接触,可发生皮肤干燥、皲裂。
眼睛防护:
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它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
pH:
熔点(℃):
-116.2
相对密度(水=1):
0.71
沸点(℃):
34.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56
分子式:
储存注意事项:
乙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0092cadc6294dd88d0d26b7d.png)
燃爆危险:
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回目录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LD50:1215 mg/kg(大鼠经口)
LC50:221190mg/m3,2小时(眼:100mg,中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360mg,轻度刺激。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回目录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运输注意事项:
采用铁路运输,每年4~9月使用小开口钢桶包装时,限按冷藏运输。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回目录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乙醚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醚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dfdc2e9daef8941ea66e053b.png)
乙醚别名:二乙醚特别警示★高度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注意:闪点很低,用水灭火无效★不得使用直流水扑救化学式分子式C4H100危险性危险性类别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燃烧爆炸危险性●极易燃,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着火回燃●在空气中久置后能生成有爆炸性的有机过氧化物健康危害●职业接触限值:PC-TWA300mg/m3;PC-STEL500mg/m3●IDLH:1900ppm[LE L]●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1215mg/kg;兔经皮LD5014200mg/kg;大鼠吸入LC50221190mg/m3(2h)●主要经呼吸道吸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皮肤、黏膜和眼有轻度刺激作用●急性大量接触,早期出现兴奋,继而嗜睡、呕吐、面色苍白、脉缓、体温下降、呼吸不规则、肌肉松弛等,重者可陷入昏迷、血压下降,甚至呼吸心跳停止理化特性理化特性●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微溶于水●沸点:34.6℃●相对密度:0.71●闪点:-45℃●爆炸极限:1.7%~48%个体防护●佩戴全防型滤毒罐●穿简易防化服●戴防化手套●穿防化安全靴应急措施急救●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食入:饮水,禁止催吐。
就医。
乙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d2a971e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6.png)
乙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一、产品概述乙醚是一种无色、易燃、挥发性的液体,具有麻醉作用和较强的腐蚀性。
其化学式为C4H10O,分子量为72.11g/mol。
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医学、科研等多个领域。
二、化学性质乙醚的主要化学性质如下:1.燃点为17.8℃,自燃点为365℃,极易燃。
2.乙醚极易挥发,有较强的腐蚀性,不宜长时间接触皮肤和黏膜。
3.吸入乙醚可能引起头昏、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
4.乙醚是强氧化剂,可能与其他化学物质产生危险的反应。
三、安全技术措施在使用乙醚时,应严格遵守以下安全技术措施:1. 防火措施由于乙醚极易燃,使用时应避免接触明火,不得在易燃物质附近使用。
同时,应该保持通风良好的环境,避免乙醚在空气中集聚,引发火灾或爆炸。
2. 应急处理措施在意外泄漏或溢出乙醚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切勿使用明火或电器开关。
应尽快用沙土或专用吸附剂将其吸附,并不断用湿布擦洗周围区域。
同时要避免乙醚进入下水道、地下室或其他封闭空间。
3. 个人防护措施1.避免吸入乙醚,注意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2.接触乙醚应当避免皮肤和黏膜接触,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3.开展相关操作时,人员必须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包括口罩、防护服等。
接触后立即用水冲洗,每次操作后洗手。
四、应用领域乙醚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医学、印染、乳胶等领域,使用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执行。
如有相应使用需求,建议购买专业的乙醚使用指导书,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五、贮存及运输1. 贮存乙醚应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中,避免与其他化学品混合存放,远离火源及其它易燃和易爆物品。
同时库房中应配置相应量的消防器材以应对突发火灾。
2. 运输乙醚在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碰撞和剧烈晃动,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铜、钠等物质混合运输。
乙醚容器中不得留有残留物,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火、防潮、防撞。
六、废弃物处理使用后的乙醚应当被覆盖好,放置于安全隔离处,避免由于乙醚挥发引发火灾和爆炸,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和处置。
化学药品使用安全-乙醚(标准版)
![化学药品使用安全-乙醚(标准版)](https://img.taocdn.com/s3/m/9bebed8feefdc8d377ee328d.png)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化学药品使用安全-乙醚(标准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化学药品使用安全-乙醚(标准版)乙醚-CH3CH2OCH2CH3(一)理化性状和用途透明、无色、易挥发有芳香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沸点:34.6℃;蒸气密度:2.56;闪点;-45℃;自燃点;180℃。
爆炸极限:1.9~36%。
用作溶剂、麻醉剂、试剂、萃取剂。
(二)毒性本品对人体有麻醉性能。
当吸入含量为3.5%时,30~40分钟就可失去知觉。
(三)短期暴露的影响当浓度达7~10%时,能引起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麻痹,最后致死。
(四)长期暴露的影响人体过量吸入,会引起严重的急性中毒。
呼气中带醚味,并出现呕吐、流涎、出汗、喷嚏、咳嗽、头痛、记忆力减退、无力、兴奋,常并发肾炎、支气管炎、肺炎。
(五)火灾与爆炸本品易燃。
与强氧化剂反应能起火爆炸。
在空气中与氧长期接触或受光照会生成不稳定的过氧化物,受热能自行着火爆炸。
着火时,可用干粉、泡沫、二氧化碳、沙土灭火。
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六)化学反应性微溶于水,易溶于盐酸,能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混溶。
(七)人身防护吸入:蒸气或烟雾浓度不明或存在可检测出浓度时,应佩戴有褐色色标的滤毒盒(罐)的防毒面具。
皮肤:如果需要应使用手套、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场所应备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眼睛:戴化学防溅镜或面罩。
(八)急救吸入:使吸入蒸气的患者远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眼睛及皮肤接触:须用水冲洗,严重患者就医诊治。
乙醚 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醚 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666f274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2.png)
乙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码:MSDS#392编制日期:_____________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在空气中久置后能生成有爆炸性的过氧化物。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建规火险分级:甲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灌装适量,应留有5%的空容积。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通常商品加有稳定剂。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26℃。
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
乙醚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说明
![乙醚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abf7e7a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e.png)
乙醚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说明
乙醚(通常称为乙醚或醚)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有机化合物,常用作溶剂和麻醉药。
虽然乙醚在许多应用中非常有用,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性。
因此,在使用乙醚时,有必要遵循一些安全措施来保护我们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以下是乙醚的使用安全说明:
1.存储:乙醚需要储存在密封严实的容器中,并且应远离火源和高温区域。
存储室应保持通风良好,并严禁吸烟。
2.防护措施:在操作乙醚时,应戴上化学防护手套、面罩、护目镜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避免其对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的损害。
3.操作方式:在操作乙醚时,确保操作区域的通风良好。
避免接触皮肤,可能引起皮肤敏感或过敏症状。
如果意外接触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温水冲洗,并立即就医。
避免乙醚的蒸气直接吸入,并定期检查通风系统的有效性。
4.灭火措施:乙醚是易燃液体,如果发生火灾,应采取适当的灭火措施,如二氧化碳、泡沫或干粉灭火器。
5.泄漏处理:如果乙醚发生泄漏,应立即采取措施将泄漏物清除,并避免使用明火或电器开关。
将渗漏物收集起来,用适当的容器储存,并向相关部门报告泄漏情况。
6.废物处理:处理乙醚废物时,应遵循当地法规和规定,将废物交给专门处理的机构。
7.储存安全信息:在使用乙醚之前,了解乙醚的性质、危险性和使用方法,并储存与使用乙醚有关的安全资料,如乙醚的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
乙醚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乙醚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https://img.taocdn.com/s3/m/44409e0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d.png)
乙醚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综述乙醚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提供了有关乙醚的安全操作和应急处理信息,以确保人员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
化学特性- 化学名称:乙醚- 分子式:C4H10O- 分子量:74.12 g/mol- 外观:无色液体- 溶解性:易溶于水危险性概述- 急性毒性:乙醚具有中等毒性,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 火灾爆炸:乙醚具有易燃性,在接触火源时会产生爆炸性混合物。
- 皮肤接触:乙醚可引起刺激和干燥,长时间接触可能导致皮肤损伤。
安全操作措施- 个人防护:操作人员应戴上适当的防护设备,包括化学护目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
- 通风条件:确保操作区域有良好的通风,以防止乙醚蒸气积聚。
- 避免火源:禁止在乙醚周围使用明火或其他火源。
- 泄漏处理:在泄漏事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泄漏物清理,并确保安全处置。
应急处理- 吸入:如果吸入乙醚蒸气,请立即将受害人移至新鲜空气区域,并提供呼吸支持。
如有需要,请尽快寻求医疗帮助。
- 眼部接触:如乙醚溅入眼睛,立即冲洗眼睛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 皮肤接触:如乙醚接触到皮肤,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影响区域,并用温和的肥皂清洗。
如有需要,请寻求医疗帮助。
废弃处理- 废弃物处理:将乙醚视为有害废物进行处理,遵循当地法规和指南。
- 包装和运输:使用特殊包装乙醚,并符合相关运输规定。
总结本安全技术说明书提供了乙醚的重要安全信息,包括化学特性、危险性概述、安全操作措施、应急处理和废弃处理建议。
在使用乙醚时,请遵循本说明书中的指导,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化学药品使用安全——乙醚(正式版)
![化学药品使用安全——乙醚(正式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7eb59cd5bbfd0a78567312.png)
文件编号:TP-AR-L5178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化学药品使用安全——乙醚(正式版)化学药品使用安全——乙醚(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乙醚-CH3CH2OCH2CH3(一)理化性状和用途透明、无色、易挥发有芳香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沸点:34.6℃;蒸气密度:2.56;闪点;-45℃;自燃点;180℃。
爆炸极限:1.9~36%。
用作溶剂、麻醉剂、试剂、萃取剂。
(二)毒性本品对人体有麻醉性能。
当吸入含量为3.5%时,30~40分钟就可失去知觉。
(三)短期暴露的影响当浓度达7~10%时,能引起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麻痹,最后致死。
(四)长期暴露的影响人体过量吸入,会引起严重的急性中毒。
呼气中带醚味,并出现呕吐、流涎、出汗、喷嚏、咳嗽、头痛、记忆力减退、无力、兴奋,常并发肾炎、支气管炎、肺炎。
(五)火灾与爆炸本品易燃。
与强氧化剂反应能起火爆炸。
在空气中与氧长期接触或受光照会生成不稳定的过氧化物,受热能自行着火爆炸。
着火时,可用干粉、泡沫、二氧化碳、沙土灭火。
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六)化学反应性微溶于水,易溶于盐酸,能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混溶。
乙醚操作规程范文
![乙醚操作规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702979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b.png)
乙醚操作规程范文乙醚是一种能够迅速引起麻醉效果的化学物质,常用于手术和麻醉过程中。
由于乙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操作规程,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实验室准备工作1.1实验室必须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以确保空气流通,及时排除乙醚的残留气体。
1.2实验室工作台面应平整、干燥,设备仪器摆放整齐,易于取用。
1.3要妥善保管乙醚的容器,存放在阴凉、干燥处,远离明火、静电等易燃物质,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二、个人防护措施2.1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服,并佩戴好手套、护目镜和防护口罩。
2.2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吃东西、喝水、吸烟等,以免乙醚被误入体内。
2.3操作人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乙醚后直接触碰眼睛、口鼻等部位。
三、乙醚的使用方法3.1使用乙醚前应先对乙醚进行检查,确保其不受污染、漏气等问题。
3.2使用乙醚时,首先要确定操作人员的身体状态良好,无严重疾病、过敏史等。
3.3在使用乙醚前,需要对使用的器械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作、无损坏等情况。
3.4使用乙醚时,需要使用专用的设备和容器,以便控制浓度和剂量。
四、乙醚的存储和处理4.1在存储乙醚时,要确保其容器密封良好,避免受潮、受热等情况发生。
4.2如果发现乙醚容器有漏气等问题,应及时更换容器,并禁止使用有漏气问题的乙醚。
4.3使用过的乙醚容器应妥善处理,不得随意丢弃或重新使用。
4.4使用乙醚的实验室应配备专门处理乙醚废弃物的设备,如活性炭过滤器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乙醚的应急处理措施5.1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现有漏气、起火等危险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乙醚,并进行相应的应急处理,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5.2在乙醚泄漏时,应迅速采取措施清除泄漏物,如使用干燥的吸收剂将乙醚吸收,并妥善处置。
5.3在乙醚引起火灾时,应迅速切断电源,并使用灭火器等灭火设备进行灭火。
5.4在发生乙醚中毒的情况下,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并及时寻求医疗救助。
乙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乙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https://img.taocdn.com/s3/m/74b11e524a7302768e9939a0.png)
乙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 S D S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乙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醚化学品英文名称:ethyl ether中文名称2:英文名称2:CAS No.:60-29-7分子式:C4H10O分子量:74.1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 CAS No.乙醚 60-29-7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1 类低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本品的主要作用为全身麻醉。
急性大量接触,早期出现兴奋,继而嗜睡、呕吐、面色苍白、脉缓、体温下降和呼吸不规则,而有生命危险。
急性接触后的暂时后作用有头痛、易激动或抑郁、流涎、呕吐、食欲下降和多汗等。
液体或高浓度蒸气对眼有刺激性。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吸入,有头痛、头晕、疲倦、嗜睡、蛋白尿、红细胞增多症。
长期皮肤接触,可发生皮肤干燥、皲裂。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在空气中久置后能生成有爆炸性的过氧化物。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乙醚安全周知卡(危化品)
![乙醚安全周知卡(危化品)](https://img.taocdn.com/s3/m/fe34cb4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c.png)
乙醚安全周知卡(危化品)
安全注意事项
- 乙醚是一种危险化学品,请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程序使用。
- 在使用乙醚时,应遵循以下安全注意事项:
- 在使用乙醚之前,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
- 使用乙醚时,应保持操作区域通风良好,避免积聚可燃气体浓度过高。
- 避免乙醚接触火源或高温物体,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 尽量避免乙醚接触皮肤、眼睛或黏膜,以防刺激或损伤。
- 不得将乙醚倒入中,应使用抽取器具操作,避免造成泄漏和溅滴。
- 使用完乙醚后,应及时清洗工具和设备,妥善处理废弃物。
- 在使用乙醚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或事故,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急救措施
- 如乙醚不慎接触皮肤或进入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寻求医疗帮助。
- 如乙醚被吸入或误服,应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情况严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防火措施
- 乙醚易燃,应避免直接接触明火或高温表面。
- 如发生火灾事故,应采取以下措施:
- 迅速将附近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
- 尽量远离火源,保持安全的距离。
- 使用适当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如灭火器、灭火器泡沫等。
- 如无法控制火势,立即撤离并通知消防部门。
废弃处理
- 乙醚属于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 废弃乙醚应交给具备相关资质的废物处理企业进行处理,禁止随意倾倒或处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
乙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乙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https://img.taocdn.com/s3/m/524358aaaeaad1f346933fd1.png)
乙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醚化学品英文名称:ethyl ether中文名称2:英文名称2:CAS No.:60-29-7分子式:C4H10O分子量: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 CAS No.乙醚 60-29-7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类低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本品的主要作用为全身麻醉。
急性大量接触,早期出现兴奋,继而嗜睡、呕吐、面色苍白、脉缓、体温下降和呼吸不规则,而有生命危险。
急性接触后的暂时后作用有头痛、易激动或抑郁、流涎、呕吐、食欲下降和多汗等。
液体或高浓度蒸气对眼有刺激性。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吸入,有头痛、头晕、疲倦、嗜睡、蛋白尿、红细胞增多症。
长期皮肤接触,可发生皮肤干燥、皲裂。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在空气中久置后能生成有爆炸性的过氧化物。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乙醚安全周知卡(危化品)
![乙醚安全周知卡(危化品)](https://img.taocdn.com/s3/m/30f9442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5.png)
乙醚安全周知卡(危化品)
乙醚是一种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在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安全事项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本周知卡概述了乙醚的安全注意事项,旨在提醒使用者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潜在风险。
1. 乙醚的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乙醚
- 化学式:C2H5OC2H5
- 分子量:74.12
- 外观:无色液体
- 主要用途:医药、化工等领域
2. 安全操作指南
- 在使用乙醚前,请确保了解乙醚的特性和安全操作规程。
- 乙醚易燃,应远离明火、热源和静电产生的设备。
- 在操作乙醚时,应穿戴防静电服、安全眼镜和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 乙醚具有刺激性气味,操作时应保持通风良好的环境。
- 避免与强氧化剂、强酸、强碱等物质混合,以免引发化学反应。
- 如果误吸入乙醚导致头晕、呕吐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迅速离开现场,到空气清新的地方休息。
- 乙醚是易燃易爆品,储存时应按照相关规定放置在防火柜或防火储存间内,远离热源和明火。
- 避免将乙醚排放到水源、下水道或土壤中。
3. 应急措施
- 遇到泄漏或事故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迅速撤离现场。
- 使用吸附材料或干燥剂清除泄漏的乙醚。
- 如发生火灾,立即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远离乙醚泄漏点。
- 如有必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解决问题。
> 本文提供的安全周知卡仅供参考,请在使用乙醚时遵照相关
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在具体情况下谨慎判断和采取适当的措施。
化学药品使用安全乙醚
![化学药品使用安全乙醚](https://img.taocdn.com/s3/m/57ee218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5.png)
化学药品使用安全乙醚乙醚是一种常用的麻醉药,也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广泛应用于医学、化学、制药等领域。
但是,乙醚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果不注意使用安全,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威胁。
因此,在使用乙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安全事项。
一、储存和保管乙醚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避光、火源、易燃物及酸碱等有害物质远离的地方。
应远离热源、火种和静电产生器等易引起火灾的物品,储存温度不应超过30℃,远离氧化剂。
乙醚的储存容器必须严格按照标示、封贴要求操作。
二、使用前准备在使用乙醚前,要充分了解并掌握其物理化学性质、毒性危害及应急处理方法。
使用人员必须穿戴防护眼镜、手套、防护面罩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用品,并且要熟知应急处理方法。
三、使用中注意事项1.避免吸入乙醚具有极强的挥发性,容易被吸入,品出强烈的刺激味,会引起令人不适,失去意识等不良反应。
使用乙醚时应戴上口罩或使用有良好通风设施的场所,保证有良好的通风。
2.避免接触皮肤乙醚具有良好的透皮作用,在皮肤上使用会引起局部麻木,疼痛和化学灼伤等不良反应。
使用乙醚时,应戴防护手套和长衣长裤,避免与皮肤接触。
3.注意火源和静电乙醚是易燃物质,具有一定的爆炸性。
在乙醚使用过程中,应禁止各类火源近墨者黑,尤其是静电(如插拔插头、打火机、手机等)的产生与综合利用,必须严格在规定的.Safe使用安全期限,注意防范。
4.注意使用量和浓度使用乙醚要注意适当使用量和浓度。
过高的浓度会导致呼吸系统的抑制和心律失常,严重的还可能致死。
在使用乙醚时,要遵循医学上的规范用量和安全操作流程。
四、紧急处理乙醚一旦发生泄露或其他异常情况,可能会引起爆炸、火灾或毒气泄漏等紧急情况。
在发生此类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
以上是使用乙醚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在使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对于任何异常情况都应当按照应急处理程序及时处理,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和健康。
乙醚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乙醚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https://img.taocdn.com/s3/m/c52294c305087632311212a6.png)
乙醚1.物质的理化常数: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的主要作用为全身麻醉。
急性大量接触,早期出现兴奋,继而嗜睡、呕吐、面色苍白、脉缓、体温下降和呼吸不规则,而有生命危险。
急性接触后的暂时后作用有头痛、易激动或抑郁、流涎、呕吐、食欲下降和多汗等。
液体或高浓度蒸气对眼有刺激性。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吸入,有头痛、头晕、疲倦、嗜睡、蛋白尿、红细胞增多症。
长期皮肤接触,可发生皮肤干燥、皲裂。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主要用途于中枢神经系统。
急性毒性:LD501215mg/kg(大鼠经口);LC50221190mg/m3,2小时(大鼠吸入)人吸入200ppm,最小中毒浓度(刺激);人经口420mg/kg,最小致死剂量。
刺激性:家兔经眼:40mg,重度刺激。
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500mg,轻度刺激。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在空气中久置后能生成具有爆炸性的边氧化物。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气体检测管法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4.实验室监测方法:重铬酸钾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气相色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5.环境标准: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药品使用安全——乙
醚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化学药品使用安全——乙醚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乙醚-CH3CH2OCH2CH3
(一)理化性状和用途
透明、无色、易挥发有芳香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沸
点:34.6℃;蒸气密度:2.56;闪点;-45℃;自燃点;
180℃。
爆炸极限:1.9~36%。
用作溶剂、麻醉剂、试
剂、萃取剂。
(二)毒性
本品对人体有麻醉性能。
当吸入含量为3.5%时,30~
40分钟就可失去知觉。
(三)短期暴露的影响
当浓度达7~10%时,能引起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麻痹,最后致死。
(四)长期暴露的影响
人体过量吸入,会引起严重的急性中毒。
呼气中带醚味,并出现呕吐、流涎、出汗、喷嚏、咳嗽、头痛、记忆力减退、无力、兴奋,常并发肾炎、支气管炎、肺炎。
(五)火灾与爆炸
本品易燃。
与强氧化剂反应能起火爆炸。
在空气中与氧长期接触或受光照会生成不稳定的过氧化物,受热能自行着火爆炸。
着火时,可用干粉、泡沫、二氧化碳、沙土灭火。
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六)化学反应性
微溶于水,易溶于盐酸,能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混溶。
(七)人身防护
吸入:蒸气或烟雾浓度不明或存在可检测出浓度时,应佩戴有褐色色标的滤毒盒(罐)的防毒面具。
皮肤:如果需要应使用手套、工作服、工作鞋,工作
场所应备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眼睛:戴化学防溅镜或面罩。
(八)急救
吸入:使吸入蒸气的患者远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
眼睛及皮肤接触:须用水冲洗,严重患者就医诊治。
口服:误服立即漱口,急送医院救治。
(九)储藏与运输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低温库房内,库温最好控制在25℃以下。
远离热源、火种,避免阳光直射。
乙醚具有优良的绝缘性,在空气中震动因摩擦有发生静电也有自
燃的危险。
与可燃物、氧化剂隔离储运。
对大量存放的仓库,须设自动喷水装置及射出二氧化碳装置。
本品不宜久储,以防止变质。
包装方法:(Ⅰ)类。
㈩安全和处理
防止发生泄漏,如有泄漏,用沙土吸收,倒至空旷地方任其蒸发。
对污染地面用肥皂或洗涤剂刷洗,经稀释的污水防入废水系统。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