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政治教学反思模板: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合集下载

高三复习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设计和反思(袁花)

高三复习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设计和反思(袁花)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溧阳市埭头中学袁花一、教材分析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联系和发展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本课在第七课的基础上深化,进一步探讨世界的发展状态。

世界不仅是相互联系的,而且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把握了发展的实质,了解发展的普遍性,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状态。

二、学情分析通过《哲学生活》前面两个单元的复习,学生已经明确了:什么是哲学;马克思哲学的唯物论、认识理论、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联系观。

并且时经一年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历也在增长,这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理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转变教学理念,由以往的“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转变为“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始终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情境,通过独学、互学和群学的方式,让学生主动的、积极的、认真的参与到情境当中,从而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目标1、能理解发展的实质。

2、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性的。

能结合有关现实材料,灵活运用该原理。

3、正确把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能理论联系材料,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解决现实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发展的实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本校新旧校园的图片,学校从三星到四星的变化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学生身边的变化,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引到本课主题发展观,又能对学生进行“以校为荣”的情感渗透。

(二)复习新课【环节一:展示目标】1.能理解发展的实质。

2.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性的。

能结合有关现实材料,灵活运用该原理。

3.正确把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能理论联系材料,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解决现实问题。

高二上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

高二上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

高二上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高二上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对于政治教师而言,政治教案是每节课的蓝图。

所以,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介绍人教版高二上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人教版高二上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一、【探究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发展的实质;(2)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3) 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含义。

◇理解:(1)发展的普遍性;(2)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3) 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运用:(1)结合现实问题,分析说明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对于我们生活和实践的意义2、能力目标(1)运用基本观点、基本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比较辨别易错易混点的能力;(3)综合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演绎、归纳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4)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体系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正确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前进性、曲折性,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2)促进新事物成长壮大;(3)深刻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要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4)使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

4、探究重点(1)发展的实质;(2)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3)准确地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二、【合作初探】:第一学时本课学习内容自主探究(一)第一框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发展的普遍性课堂探究1(P60):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提示: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

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

它说明了自然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结论1、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的。

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课堂探究2(P61):(1)回顾20世纪中国的历史,你能否体会到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2)20世纪人类社会的巨大发展对你有什么启示?提示:(1)从课本中的两幅图片,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例,我们可以感觉到我们国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各方面的巨大变化。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原理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原理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原理政治不仅仅需要背诵,也需要理解,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原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体现的哲学原理: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这个观点,就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运动和物质关系原理: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原理: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区别:第一,二者的内涵不同;第二,二者的地位与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第三,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第四,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第五,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二者联系:第一,二者不可分割;第二,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第三,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方法论: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发挥.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同时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政治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原理方法论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五条,大家一定要将原理和方法论对应起来,同时经常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更好的提高成绩。

“唯物辩证法”思想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启示.doc

“唯物辩证法”思想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启示.doc

“唯物辩证法”思想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启示摘要:哲学是智慧之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多渗透哲学思想,能指导我们止确认识疑难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帮助教育工作者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少走弯路,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教育教学;课堂效率哲学是人生的导师,为人类提供生活的航标,是人生的指南。

教育教学工作以正确的哲学思想为指导,能帮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

为教学工作指点迷津,排解教学中遇到的疑难杂症。

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少走弯路,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下面谈谈唯物辩证法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W的几点启示。

一、关于如何处理新旧教学模式关系的启示(一)现状呈现。

自提出新课程改革以来,掀起一股教育教学的“新” 潮。

各种新模式、新理念、新方法、新课标……一拥而上,以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姿态,将传统教学模式“拍在了历史的沙滩上”。

尺度焕然一“新”, 标准焕然一“新”。

传统教育被质疑、被否定、被抛弃。

传统教育的一切, 似乎都是不对的。

我们发展了几千年的传统教育,被批判得一无是处。

评课活动屮,但凡沾上传统的教学方式、手段、理念……一概被否定。

(二)唯物辩证法思想。

唯物辩证法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

而是既肯定乂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弄”。

(三)启示1•全面认识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有它的不足。

比如部分教学理念僵化,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部分方法陈旧、古板等等。

但即使是旧事物,也有其可取之处,并非一无是处。

比如传统教学中的有教无类的理念,因材施教的思想等等。

即使是灌输式的教学,也有其用武之地。

应该全面认识传统教学。

2.止确对待新旧教学模式的关系。

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要在旧的教学环境屮孕育并发展壮大。

耍积极吸取传统教学中的营养成分,对于传统教学中的积极有益的部分,精华的部分予以保留。

人教版高中政治教学设计-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人教版高中政治教学设计-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2012版政治一輪精品複習學案:3.8 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必修4)【高考目標導航】一、考點集結1.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2.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1)發展的概念(2)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3)發展的量變與質變狀態二、考向動態1.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從整體上把握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構建知識網路,以實現靈活運用。

2.發展的概念,辨析新舊事物的判斷標準。

3.發展的總趨勢,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勝信念。

4.發展的狀態,樹立從點滴小事做起的生活理念。

【基礎知識梳理】1、瞭解發展是唯物辯證法的另一個總特徵2、理解發展的實質,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1)發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發展的;人類社會是發展的;人的認識是發展的。

(2)發展的實質:唯物辯證法從事物的前進性和上升的趨向性出發理解發展,認為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3)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要堅持與時俱進,培養創新精神,促進新事物的成長。

反對靜止和僵化保守思想。

3、理解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1)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因為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

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觀規、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事物。

②新事物優越於舊事物。

新事物是在舊事物的母體中孕育產生,克服了舊事物消極過時腐朽的東西,汲取了其中積極合理的因素,並增添了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內容,因而具有舊事物所無可比擬的優越性③在社會歷史領域中,新事物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反映了社會進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2)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為:①新事物的發展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又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

②新事物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弱點和不完善的地方。

③舊事物在開始時往往比較強大,因而總是頑強抵抗和極力扼殺新事物。

(3)方法論: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對未來充滿信心,積極鼓勵、熱情支持和悉心保護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長壯大。

高中思想政治_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_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8.2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

《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内容规定为:(1)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理解新生事物为什么是不可战胜的和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

(2)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与质变和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原理。

本节课框题设二个目:二、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运用新旧事物的含义2、衡量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新事物为什么能够战胜旧事物?3、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运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来正确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在前进中出现的困难以及人生道路的曲折4、学会运用量变、质变关系原理分析问题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难点: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四、学情分析:学生此前已学过唯物论的基本知识,和辩证法部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课,本课作为前一节课的方法论,学生学习本课有一定的延续性。

此部分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学习将有一定的兴趣;发展的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这对美术班班学生特别是世界观、方法论、哲学的关系搞不清楚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上有一定难度。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高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设疑问难,循序渐进,用丰富而生动的现实材料来引出和论证相关观点。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精神,课前准备充分,课上组织讨论,提高认识,并将思想认识内化,情感升华。

五、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材料、探讨“活动探究”问题、归纳和总结哲理观点,联系实际,运用典型事例来分析蕴涵哲理观点,运用故事、做实验、讨论等具体的事例,借助多媒体辅助工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情景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构建快乐高效课堂,促进快乐
校园建设,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 来,效果好起来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课改给了我一个深 刻的启示,解放学生,开放课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学来的,唯有学生才 能创造奇迹。
快乐高效课堂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 展示与互评代替了老师的例题讲评,更有助于学生的发 展。它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实现了共同发 展、整体提高的最终目标。
合作学习氛围不浓,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学习有认知障
碍,特别是对系统和要素的知识认识有误区。
根据本人的教学思路以及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在教
学中我打算用讲述法、故事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
法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公共
教学策略选 参与意识,打造高效课堂。
择与设计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设计)
过渡: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3.联系的多样性 学生活动:判断所给的成语属于哪种形式的联系。 ①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②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③唇亡齿寒。 ④时势造英雄,无风不起浪。 ⑤虚心使人进步。 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⑦牵一发而动全身。 ⑧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提出问题】:联系具有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 接联系,有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 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这些联系对事物发展作用 一样吗? 实例探究 1: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 体,人类过度的砍伐森林、放牧等行为,造成生态环境 的恶化,这说明联系具有(D)。 A.普遍性 B.多样性 C.主观性 D.客观性 (三)课后作业 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分组讨论事物之间的联系 是客观的、多样的。

高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范例

高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范例

高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范例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一、本课设计意图(一) 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识记○发展的实质。

○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

○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含义。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2) 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事物发展的形式。

(3) 运用○列举实例,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原理,说明自然界是无限发展的,结合百年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说明人类社会是永恒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了解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列举实例,运用相关原理,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结合古人有关的名言警句,组织学生讨论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我们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2.能力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 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就决定了发展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在现实生活中,既应该看到事物变化发展的光明前景,同时又要看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艰难曲折性。

使学生既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要拥有一份平和的处世心态,提高自己应对社会、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高中政治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一、本课学习目标和知识结构1、本课逻辑结构:在上节课介绍了世界的普遍联系的基础上,本节课介绍了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不仅是普遍联系的,而且是变化发展的,通过分析新旧事物的不同和联系感受到万事万物运动发展的状态,进而掌握事物发展两种不同的状态:质变和量变,从而引导同学们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学会运用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

2、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新事物、旧事物的含义;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理解:理解发展的实质,懂得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掌握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列举实例,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运用:根据新旧事物的判断标准,分析生活中新出现的事物是否意味着“发展”,例如怎样认识社会制度的进步、个人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暂时挫折以及对科技创新的态度等等。

能力目标:掌握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的方法,增强应用这个方法去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发展的观点,提高认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运用运动的观点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

二、学习重点、难点:1、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

实际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有些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欺骗性,所以要学会掌握科学的依据。

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为: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而不能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以事物一时的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或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去判断新旧事物。

因为,一般来讲,新事物可能是后出现,但不能说凡是后出现的东西都是新事物;从事物发展的最终情况来看,新事物要比旧事物力量更强大,发展速度更快,更加完善和成熟,但新事物在开始时是弱小和不完善的,而旧事物反而会显示出强大的特点;新事物的名称固然是新的,但旧事物有时也打着新的名称和旗号来欺世盗名,而其本质仍是旧事物。

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教学设计议题式教学卡(人教版必修4)

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教学设计议题式教学卡(人教版必修4)
2.强调发展观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坚持发展观的意识。
3.鼓励学生将发展观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对学生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并对下节课的学习提出期望。
五、作业布置
1.结合课堂学习内容,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发展观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小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能够体现发展观的四个方面,字数在800字左右。
-例如,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为背景,让学生思考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2.知识传授与探究:
-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发展观的内涵。
-鼓励学生主动探究,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发展观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实践与应用:
-设计实践活动,如小组课题研究、辩论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发展观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高二政治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具备了一定的哲学素养。在此基础上,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对学生来说既是对已有知识的拓展和深化,也是一次思维能力的提升。然而,学生在实际应用发展观分析问题时,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对发展观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产生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在分析具体问题时,难以将发展观与实际相结合,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发展的实质: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发展。
-发展的原因:内外因共同作用,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
-发展的形式:量变和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发展的过程: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3.针对每个方面的讲解,教师可适时引入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高二政治教案: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高二政治教案: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高二政治教案: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摘要】高二政治阶段正是整个学习生涯中的紧张时刻,复习,做题也随之更加繁多。

在此小编为您编辑了大量资源,此文:“高二政治教案: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本文题目:高二政治教案: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学习要求:
1.按考点要求自主、全面复习知识点内容,特别注意巩固基础知识记忆;
2.自主、独立、认真完成巩固练习,对照参考答案订正练习中的错误,补充解答残缺部分,及时记录练习失误中的知识残缺与思维缺失,并进行必要的自我反思与总结。

3.答案一律填写在规定的答题纸上,按要求及时上交备查。

考点要求:
1.了解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2.理解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第八课小结:《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内容分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第八课小结:《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内容分析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内容分析
本课通过对物质世界发展本性的考察,让学生领悟发展的观点,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但是由于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涉及联系、发展、对立统一、整体与局部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具有综合的性质,因此,课本把这一内容放到综合探究中学习。

本课设计了两个框,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在讲第一框时,应着重把握发展的实质,让学生了解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区别,了解发展和联系的关系。

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主要从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发展的形式方面来理解。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发展的形式则是从量变到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推动事物的向前发展。

用1课时。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及总结 反思
学科
点看问题》

就整本教材来说,“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生
活与哲学》第二课第二节的内容,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
义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是唯物辨证法第二个总特征发展
观点的方法论。本框主要讲以下几个问题:1、要把事
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要弄清事物在
观点看问题的基本前提。本框的教学难点:坚持与时俱
进,培养创新精神。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目标是多元的。结合高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 教学目标
学目标:1、知识层面:知道新事物和旧事物、量变和
质变四个概念;理解事物发展前途光明、道路曲折的原
因;把握前进性和曲折性、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及其方法论要求。2、能力层面:通过新事物和旧事物、 量变和质变两组概念的剖析,增强学生的比较分析能 力;通过分析事物发展前途光明、道路曲折的原因,培 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入现实生活 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 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 生明确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从而正确 看待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成功和挫折,特别是增强 青年学生的耐挫能力;理解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 统一,从而引导学生既要有脚踏实地、埋头实干的精神, 重视量的积累,又要拥有仰望星空的情怀,善于抓住机 遇、不失时机的促成飞跃。
教师总结: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昨日的
织布机为后期计算机的发明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应该用
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原理)导语设计的依据:通
过既形象又生动的情景设疑,既达到导入新课,又促进
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3.2.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必修4)

3.2.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必修4)
2.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例,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阶段的代表性例子,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进行分析。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阶段的代表性例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4.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事物发展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组织学生参观实地,如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企业、农村等,让学生亲眼目睹事物发展的成果,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二)问题导向
1.针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内涵,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实质、状态、途径和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阶段的代表性例子,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进行分析。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成员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评价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内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揭示事知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教学案:第三单元_第八课_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有答案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教学案:第三单元_第八课_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有答案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八课⎪⎪目题(一) 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普遍性体现在哪些方面?(1)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

(×)辨析: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

2.人的认识可以跨越式发展。

(×)辨析:人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联系和发展的关系(1)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世界既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不可分割。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统一的。

(2)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3)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变化发展的,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事物的变化发展表现出来。

[典例应用](福建高考)下列与漫画蕴含的哲理相近的诗句有( )①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 解答漫画类选择题首先要明确漫画的寓意。

该漫画的大概意思是满树叶子时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剩下一片叶子,人们才知道珍惜,这启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看成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答案为B。

[答案] B目题(二) 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什么?(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高中政治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内容】本框题分为两个目。

第一目,发展的普遍性。

逻辑顺序是: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再到人的认识都是永恒发展的,都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漫长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第二目,发展的实质。

逻辑顺序是:唯物辩证法是从事物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来理解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最后得出结论:没有发展就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和人类社会。

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就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发展的实质。

【教学难点】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发展的实质,新事物、旧事物的含义。

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地对待生活中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精神,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唯物辩证法的两个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让学生回忆:哲学把世界分为几大领域?学生讨论回答: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教师提出问题:那么自然界、人类社会跟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嘛?二、新课讲授1、自然界是发展的多媒体展示:人的进化还有青蛙的进化教师活动:从人的进化还有青蛙的进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总结: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通过广州的发展以及人的通讯方式的改变让学生以感性的方式理解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反思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反思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反思第一篇: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反思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反思吴丽清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根据本框课标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了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提供适量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学习资源,精心设计问题,构建“观察体验生活→思考探究问题→感悟理解理论→回归指导生活”的教学路径,运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

第二,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所选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发行量贴近学生生活,并带有趣味性,能轻轻松松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氛围。

第三,重视拓展学生思维,结合寓言故事、漫画等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层层设问,让学生在深度和广度上把握理论知识,轻松突破重点难点。

第四,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用新颖的时政材料和典型事例来创设生活情境,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既渗透了时事教育,又体现了政治教学的特点。

但是,由于本框知识内容较多,理论性较强,而且是艺术班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相对较差,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合作探究讨论问题时,有的学生并没能在老师所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有效的研讨,而是流于形式,甚至于讨论一些与所学知识无关的话题。

反思对策: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解决。

课前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出小组长,由各组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并代表小组发表讨论结果。

第二,问题难易梯度设置不够合理。

表现为:一些问题设置过难,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无所适从,进而干脆沉默不语,造成冷场,拖延时间,以至于教学节奏前紧后松,一些难点问题分析不够透彻,留下知识盲区。

反思对策:要因材施教,在设置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要有预见性,在出现冷场时,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总的来说,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必须相结合,老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必须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上还有很多值得我不断探讨和改进的地方。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反思表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反思表
二、团队合作学习,深化课堂对话。
《可见的学习》里写道:合作学习和竞争学习(尤其当竞争与达成个人最佳目标和个人成就水平相联系,而不是学生为了更高的排名而互相竞争时)要比个别学习更有效。如果学生在掌握足够多的表层知识之后再参与讨论,与同伴共同学习(通常以结构化的形式),那么此时的合作学习最为有效。
首先每个学生先独立思考将自己的观点写在便签条上,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将相似地答案择优留下,将不同的答案整合在一起,拍照上传,全班分享。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形成了“提出质疑——分享观点——相互说服——自主解决”学习策略,从学生的角色转变为了教师的角色。能力较强学生因为成为他人的“教师”而更清晰地理解题目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而另一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因为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在同学的释疑中得以发展与进步。在点评的过程中,学生们自己能很清晰地发现哪些是比较规范的答案,也就很好地与自己所写的进行比较,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业成就。
2.平板拍照、上传功能:在学生自主回答的基础上,采取团队合作的模式整合观点,有效达成组内探究、迅速共享、班级研讨的目标,从而突破重难点知识的学习。
3.计时功能:提高学习效率,达到限时训练的目的。
4.批注功能:现场批改学生现场生成的结论。
2.在教学活动应用新媒体新技术的关键事件(起止时间(如:5'20''-10'40''),时间3-8分钟左右,每节课2-3段),引起了那些反思(如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施、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师生深层次互动,生成性的问题解决等)。
附表2
观摩活动教学反思表
学校
课名
高三政治总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教师
学科
政治
年级
1.应用了哪种新பைடு நூலகம்体和新技术的哪些功能,效果如何?

2024年学习唯物辩证法的体会范本(三篇)

2024年学习唯物辩证法的体会范本(三篇)

2024年学习唯物辩证法的体会范本经过半个多学期的深入学习,我对唯物辩证法已有了基本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这段时间学习成果的简要总结与体会。

唯物辩证法,作为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其核心特征在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它从不同维度揭示了事物间的辩证联系,这种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它与发展、运动、变化等概念紧密相连,但发展特指前进、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其实质在于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亡。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范畴,如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等,均从不同角度深刻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对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补充和具体体现。

这些逻辑范畴不仅反映了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也指导我们在认识世界时,要正确理解因果关系、把握偶然与必然、立足现实追求可能、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我们必须明确,辩证法若仅停留在书本和理论层面,过度依赖概念演绎和教条,便会失去其生命力,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

真正的辩证法应当回归现实,紧密结合生活和工作实践,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展现其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使之成为指导我们行动的哲学。

唯物辩证法是对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它深深植根于现实,是活的哲学。

诸多经典案例,如春天的生机与秋天的收获、盖房子的地基与整体结构、“蝴蝶效应”以及系统优化原理等,均生动展现了辩证法在现实中的应用。

世界在不断变化发展,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而应把握矛盾这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同时不忽视次要矛盾的影响。

例如,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秉持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此外,我们还应树立创新意识,因为创新是国家发展的灵魂,是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通过深入学习这部分哲学知识,我更加坚定了为____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二政治教学反思模板: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随着时间的流逝,下学期时间也将过去,大家是否对已经学过的的东西进行反思和总结呢?下文由为大家带来了人教版高二政治教学反思模板,希望能帮助大家。

本节课主要复习唯物辩证的发展观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中首先向学生展示近五年全国各地尤其是江苏关于这部分内容的高考情况,让学生明白这部分知识点可以通过哪些题型来考查,再向学生展示2008 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对这部分知识点的要求,尤其是能级要求,使学生复习的时候能有的放矢。

接着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通过复习过渡到本节课所要复习的内容。

因为这是高三的复习课,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对这些问题有所了解,高三复习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站在一个高度上从深度上加以巩固。

按照2008 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复习,说明中不做要求的坚决不讲,不做或少做无用功,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课关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主要复习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事物发展的原因;第二,事物发展的趋势;第三,事物发展的状态。

对于第一个内容,由于不是重点,点到为止,让学生知道就行,不做过深的要求。

对于第二个问题,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新事物的含义和新旧事物的判断标准放到前面讲发展的实质的时候复习了,所以本节课只需讲解为什幺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及其方法论要求。

由于教材讲得非常具体,所以教学中不需要做补充,由学生讲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扮演好主导的角色。

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