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法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环境保护法期末复习

环境保护法期末复习

环境保护法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环境污染2.环境司法3.限期治理制度4.环境民事诉讼5.环境行政许可6.环境权7.环境行政诉讼8.“三同时”制度二、填空题1.我国的环境司法活动主要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2.目前解决环境行政争议的法定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个。

3.承担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4.环境权的权利主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后代人。

4.根据法律规定,环境影响评价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污染环境类犯罪的罪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环境保护法的特点在于其_____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__性。

7.环境行政监察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耕地保护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9.人类环境分为两种,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

10.对在城市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实行由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并公告的制度。

11.《水污染防治法》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水体。

12.我国《环境保护法》所规定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法期末复习重点

环境法期末复习重点

环境法期末复习重点:1.区分何种为原生环境问题,何种为次生环境问题;(1).由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环境问题叫做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是自然环境本身发展演变而引起的。

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有:火山爆发、地震、海啸、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区域自然环境质量恶劣所引起的地方病等。

这一类环境问题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就存在于自然界中,而且一般不能为所预见和预防。

(2)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叫做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

环境污染是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与原来的情况相比,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环境破坏是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引起的。

例如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碱化、资源枯竭、气候变异、生态平衡失调。

2.各种环境问题的成因,比如:a、酸雨的成因,煤燃烧的能二次污染物,是由于二氧化硫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硫酸而导致的二次污染;b、地球变暖,是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成分是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c、臭氧层空洞,因为向大气排放大量的氯氟烃类化合物(如制冷剂氟利昂)造成的。

光化学烟雾:属石油类燃烧的二次污染物3.关于5大环境标准(见P119)极其法律意义(P122-P123)环境标准是指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从而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称。

(1)、环境质量标准:以维护一定的环境质量,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规定环境中各类有害物质或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容许含量。

环境质量标准反映了人群、动植物和生态系统对环境质量的综合要求,也标志着在一定时期国家为控制污染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能达到的水平。

环境质量标准体现环境目标的要求,是评价环境是否受到污染和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

(2)、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了实现国家的环境目标和环境质量标准,对污染源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浓度或数量的限定规定。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1.年新环保法对环境的定义: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当今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当今人类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一般是同工业化和技术发展有关,主要是由于高发展和高消费造成环境的污染、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浪费。

对策:发达国家可以率先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以降低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污染、破坏和浪费;可以带头开发更洁净、非资源密集型的技术,为社会提供更平等的发展机会和社会服务,在财力和科学技术诸方面支持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大多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

除了贫穷之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掠夺自然资源和转嫁污染,也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环境状况恶化的重要原因。

对策:发展中国家必须致力于发展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扩大生产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另一方面,更有效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要使用清洁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维持生物多样性、控制人口,努力保护和改善环境。

3.环境保护的概念:所谓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使环境符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环境保护法的概念: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5.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概念:指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

【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体制】《环境保护法》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要点整理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要点整理

1.2014年新环保法对环境的定义: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当今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当今人类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1)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一般是同工业化和技术发展有关,主要是由于高发展和高消费造成环境的污染、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浪费。

对策:发达国家可以率先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以降低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污染、破坏和浪费;可以带头开发更洁净、非资源密集型的技术,为社会提供更平等的发展机会和社会服务,在财力和科学技术诸方面支持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

(2)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大多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

除了贫穷之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掠夺自然资源和转嫁污染,也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环境状况恶化的重要原因。

对策:发展中国家必须致力于发展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扩大生产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另一方面,更有效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要使用清洁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维持生物多样性、控制人口,努力保护和改善环境。

3.环境保护的概念:所谓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使环境符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环境保护法的概念: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对……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总称。

)5.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1)概念:指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

【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体制】(2)《环境保护法》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法》考试复习资料(全部)

《环境保护法》考试复习资料(全部)

一、判断题1.环境依据其形成的要素不同进行划分,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2.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对故意实施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行为,一般都规定应当追究其行政责任,对过失行为,在一定条件则规定不予追究。

√3.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按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后果进行划分的。

×4.环境保护法中的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两大类。

√5.行政处罚具有时效性,即指违法行为在5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6.行政处分是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者实施行政处罚时,作为处罚轻重和免予处罚的各种情况。

×7.环境保护法规定了两类行政处罚形式,即对破坏环境者与对污染环境者的行政处罚。

√8.连带责任是指受害者不必提出包括致害者由过错等证据,只须提出致害者已有污染危害环境行为等"表面"证据,和自己受损失是由于致害者排污行为所致的事实,赔偿要求即告成立。

×9.国际环境保护法调整的范围包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整个地球环境,以及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层空间环境。

√10.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国际环境法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11.环境保护法的溯及力是指环境保护法对其生效以前的行为和事件是否有效力的问题。

√12.限期治理的内容包括限期治理目标和限期治理对象。

×13.环境保护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补助重点排污单位治理污染源以及环境污染的综合性治理措施。

√14.排污单位必须如实填写申报登记表,经本单位主管部门核实即可,不需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15.临时排放许可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得超5年。

×16.土地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形状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

√17.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经历了创建、恢复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

×18.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具有污染源多、分布广泛、危害后果严重、扩散范围大和可与环境隔离等特点。

环保法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环保法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环保法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在哪一年颁布的?A. 1979年B. 1989年C. 1999年D. 2009年答案:B2.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是什么?A. 可持续发展B. 绿色发展C. 环境保护优先D. 经济优先答案:C3. 以下哪项不属于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A. 预防为主B. 谁污染谁治理C. 污染者付费D. 先污染后治理答案:D4.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保护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是什么?A.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B. 环境保护优先C. 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D. 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答案:A5.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部门是?A.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B. 国务院C. 地方人民政府D. 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答案:A6.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方式不包括以下哪项?A. 环境信息公开B. 环境影响评价C. 环境公益诉讼D. 环境行政诉讼答案:D7.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环境污染防治的范畴?A. 大气污染B. 水污染C. 土壤污染D. 噪声污染答案:C8.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A. 陆地环境B. 海洋环境C. 外层空间环境D. 淡水环境答案:C9.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A. 预防为主B. 污染者付费C. 公众参与D. 经济优先答案:D目的?A. 保护和改善环境B.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C. 保障公众健康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哪些行为是禁止的?A. 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B. 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C. 未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D. 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答案:ABCD部门的职责?A. 制定环境保护规划B. 制定环境保护标准C. 组织环境监测D. 组织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技术示范答案:ABCD13.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哪些行为是违法的?A. 未按照规定缴纳环境保护税B. 未按照规定公开环境信息C. 未按照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D. 未按照规定进行环境保护设施的验收答案:ABCD14.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哪些属于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方式?A. 环境信息公开B. 环境影响评价C. 环境公益诉讼D. 环境行政诉讼答案:ABC15.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哪些属于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A. 陆地环境B. 海洋环境C. 淡水环境D. 外层空间环境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保护工作应当遵循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环境法期末复习重点考点整理

环境法期末复习重点考点整理

环境法期末复习重点考点整理一、概述环境法是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法律体系。

它包括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法、生态保护法等相关法律。

在复习环境法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预防原则、污染者付费原则、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公众参与原则等。

这些原则旨在通过法律手段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三、环境法中的主要法律文件1. 环境保护法:主要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的目标、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管理、环境责任等内容。

2. 自然资源法:涉及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方面的规定。

3. 生态保护法:主要针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防止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在重大建设项目实施前进行的一种评估,以评估该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考虑项目的环境影响、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应急预案等内容。

五、大气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大气污染治理中,需要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大气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六、水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是环境保护的另一大重点。

在水污染治理中,需要了解水环境质量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资源管理等内容。

七、土壤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是近年来环境保护的新领域。

在土壤污染治理中,需要了解土壤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土壤修复技术、土壤污染责任等内容。

八、噪声污染治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在噪声污染治理中,需要了解噪声源排放标准、噪声治理措施、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知识。

九、环境监管与执法环境监管与执法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在环境监管与执法中,需要了解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监测机构的职责与权力、环境执法程序等内容。

十、环境公益诉讼环境公益诉讼是一种司法救济手段,旨在保护公众的环境权益。

环境法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环境法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环境法环境: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生态保护的关系:环境、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他们在性质上本属于自然存在、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统一体。

当人类以一种静态的眼光来看待围绕人类存在的全部自然界这个整体时,就出现了环境的概念;当人类以是否对人类有用的角度来看待自然界这个整体时,就出现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当人类从生物的生存条件以及相互关系的角度来看环境问题的成因【论述】:概念: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给人类生活带来灾害的现象。

环境问题是随着人类的进化发展而不断演变发展起来的。

环境问题的成因:早期起因于人类对自然资源所造成的人为破坏。

十八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及以后,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还要加上因工业化和都市化、人口的激增、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科技的滥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

主要在于:首先,机器的使用虽然提高了生产力,同时也加大了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以及浪费其次,世界人口激增,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最后,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给人类带来了灭顶之灾的隐患环境法定义:是指以保护和改善环境、预防和治理认为环境侵害为目的,调整人类环境利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环境立法目的:【选择】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目的有二:一是“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任务;二是“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目的。

国际环境法的目的:第一是为了当代人类自身利益的环境保护阶段。

第二是包含未来世代人类利益的环境保护阶段。

环境法特征:(一)法律规范构成的科技性,体现有二。

第一,根据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推理的结论确立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第二,第二,根据自然科学规律(生态规律)确立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律准则。

环境法期末考试重点

环境法期末考试重点

1、简述环境法的调整对象环境保护法,在广义上又称为环境法,是调整因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目的是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体健康,保障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环境要素,防止环境破坏的法律规范,一是关于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改善环境的法律规范。

另外还包括防止自然灾害和减轻自然灾害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法律规范。

环境保护法除具有法律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综合性、科学技术性、公益性、世界共同性、地区特殊性等特征。

2、简述噪声污染的特点噪声既是一种公害,它就具有公害的特性,同时它作为声音的一种,也具有声学特性。

(1)噪声的公害特性由于噪声属于感觉公害,所以它与其它有害有毒物质引起的公害不同。

首先,它没有污染物,即噪声在空中传播时并未给周围环境留下什么毒害性的物质;其次,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不积累、不持久,传播的距离也有限;噪声声源分散,而且一旦声源停止发声,噪声也就消失。

因此,噪声不能集中处理,需用特殊的方法进行控制。

(2)噪声的声学特性简单地说,噪声就是声音,它具有一切声学的特性和规律。

但是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和它的强弱有关,噪声愈强,影响愈大。

衡量噪声强弱的物理量是噪声级。

3、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根本区别,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2)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3)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4)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人类必须建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

中共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环境法学期末复习提纲

环境法学期末复习提纲

环境法学期末复习提纲一、导论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提供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各种自然资源(2)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的废物和废能量进行消纳和同化(3)环境为人类提供舒适性环境的精神享受(4)但环境的容量也是有限的,为此,人类应当善待自然。

2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一种能够解决人与自然矛盾关系的新思维,是对人类自身的位置和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2)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3)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满足人类需要(4)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则是人类的自身发展(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二、环境法概述1、环境法的定义与特征:定义:环境法是指以保护和改善环境、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侵害为目的,调整人类环境利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特征:环境法除了具有法的本质特征(规范性、强制性等)还具有其他特征,表现在(1)法律规范构成的科技性(2)法律方法运用的综合性(3)保护法益确立的共同性2、环境法的渊源:环境法的渊源包括国际法和国内法两大部分。

国内法渊源主要表现为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等。

国际法渊包括条约、习惯、软法等。

3、环境法的分类:可以将环境法作出如下分类:(1)作总述和分述的分类(2)作为传统部门法的分类(3)作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分类(4)作目的性的分类4、环境法的体系:(1)宪法性规定(2)综合性环境基本法(3)环境保护单行法(4)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5)环境保护行政法规(6)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7)国际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5、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环境法在创制和施行中必须遵循的具有拘束力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准则。

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它的内容必须在环境立法中有所体现,是对国家环境保护基本方针、政策的描述;第二,它的效力必须全面贯彻于环境法律规范的始终,并可以弥补环境立法之局限。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预防原则、协调发展原则、受益者负担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协同合作原则。

《环境保护法》复习题及答案.doc

《环境保护法》复习题及答案.doc

《环境保护法》复习练习1一、填空题1 •自然环境依据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成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两类。

2.环境问题根据产生原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 o3.20世纪60年代后产生的三大世界性环境污染问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O4.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了联合国大会。

会议发表的重要文件中具体体现了5.当代世界环境问题的主要特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 O6.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特点有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 7•按环境权的主体分类,环境权利体系主要分为 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关系问题上曾经出现过“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两种错误的认识。

%1.不定项选择题1.环境法中有关防止过量放牧的规定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0A.“物物相关”律B. “协调稳定”律C.“相生相克”律D. “负载有额”律2.确认“环境权”的文件是()。

A.《东京宣言》B.《人类环境宣言》C.《世界人权宣言》D.《人权宣言》3.排污单位应根据当地环保部门的缴费通知单,在几天内向指定银行缴付排污费()A.20B.30C.60D.904.珍稀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属于()A.资源开发许可证B.资源利用许可证C.资源进出口许可证D.养殖使用证5.1969年,()的《国家环境政策法》最早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A.法国B.美国C.英国D.日木6.谁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保护法期末重点

环境保护法期末重点

一、选择题1、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法制阶段。

2、环境资源问题可分为二类:一类是指由于自然环境本身的运动变化而给人类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和危害,也叫自然灾害,如火山、地震、洪水等,这被称为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另一类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并反过来对人类自身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和危害,这被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又称人为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

根据第二类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环境污染,也称投入性损害或污染性损害;二是自然生态破坏,也称取出性损害、开发性损害或非污染性损害。

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水俣病事件、富山事件3、我国环境法的适地范围主要包括:(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

包括我国的领陆、领水、领空、底土以及延伸意义上的领域。

(2)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是指根据我国的法律及我国缔结、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或者其他有关国际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海域,主要指中国的毗连区、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

(3)如果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同上述适用范围有不同规定,则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4)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外的区域。

其必要条件是造成我国海域污染损害。

4、环境保护法学所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对象的环境——人类环境,人类环境这一概念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正式提出来的。

它指的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物质因素的综合体。

5、环境质量标准,是指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对环境中有害物质或因素含量的最高限额所作的规定。

分为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6、污染物排放标准。

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对国家已经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资源保护法期末复习重点

环境资源保护法期末复习重点

环境资源保护法一、名词解释1.环境问题:在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的作用下发生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变化的现象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评估,提出预防活着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3.无过错责任:是指无论行为人有无过错,只要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即应对其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

4.环境侵权:污染或破坏环境,从而侵害他人的人身、财产权益和环境享受平等民事权益的行为。

5.环境法律关系:是指人们在开发、利用、管理自然资源,保护与改善环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并为环境法律规范所规定的社会关系,即环境权利与环境义务关系。

6.排污许可: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许可,是环境保护管理的八项制度之一,是以许可证为载体的,是对排污单位的排污权利进行约束的一种制度。

二、简答题论述1.环境法的基本原则:(1)保护优先原则:国家按照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要求,在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时要把生态和环境保护放在较优先的位置予以考虑和对待。

(2)预防为主原则:国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恶化,或者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控制在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及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限度之内,并对已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进行积极治理的原则。

(3)综合治理原则:法律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4)公众参与原则:群众参与,依靠群众保护原则。

(5)损害担责原则:任何对环境和生态造成损害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2三同时制度(1)一切可能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2)三同时制度的适用范围开始仅限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企业后来不断扩大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建设项目,确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利用项目。

环境法学期末复习提纲

环境法学期末复习提纲

环境法学期末复习提纲一、环境法概述1.环境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环境法的研究内容和对象3.环境法的发展历程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权利1.环境法的基本原则a.可持续发展原则b.预防原则c.污染者付费原则d.公众参与原则e.合作与协商原则2.公民的环境权利与环境保护义务a.环境权利的内容和保护途径b.公民的环境保护义务及执法机关的监督职责三、环境法与自然资源保护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2.自然资源的法律保护与管理a.国家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b.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原则c.自然资源的管理制度与措施四、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许可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作用2.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要点3.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责任和救济途径4.环境许可的概念和作用5.环境许可的程序和内容五、大气污染防治法1.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基本内容和目的2.大气污染防治法中的环境质量标准与排放标准3.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执法与监督六、水污染防治法1.水污染防治法的基本内容和目的2.水污染防治法中的排污许可和污染超标处罚制度3.水污染防治法的执法与监督七、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基本内容和目的2.废物的分类和管理措施3.废物处置许可和废物处理责任八、生态环境保护法1.生态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目的2.生态环境保护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控制区和溶解地区划设与管理3.生态环境保护法的执法与监督九、环境资源保护补偿与责任追究1.资源开发补偿制度2.环境污染责任追究制度3.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十、环境法与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2.环境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挑战十一、环境法的创新与未来发展1.环境法的创新方法和途径2.环境法的未来发展方向以上提纲可以作为环境法学期末复习的参考,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扩充。

环境法期末复习完美总结

环境法期末复习完美总结

第一章、环境资源及环境问题1.概念: 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农村。

2.分类:(1)依据组成环境的物质及人类活动的关系, 将环境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2)依据组成人类环境的各种自然要素不同, 将环境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3)依据环境的范围不同将环境分为聚落环境、区域环境。

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等;3.环境问题: 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 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分类:(1)因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同, 分为第一环境原因和第二环境原因:第一: 因自然界自身变化造成的;第二: 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引起;(2)因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不同, 分为环境污染和自然破坏;第二章、环境资源法1.概念: 是指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环境资源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调整对象——环境资源社会关系环境资源社会关系是人类在开发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中, 在以自然资源为劳动对象的生产活动中和以环境为基本生存条件的社会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类社会关系。

(1)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有关的社会关系;A.客观性;B.经济——环境效益统一性;(2)在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改善环境质量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A.主观性;B.环境效益优先性;3.环境资源法的特征:(1)是一般法律规范和法律化的科学技术规范的综合体, 是社会性及科学性高度统一的法律规范;(2)环境资源法律规范具有多层次性和效力的多元性;(3)环境资源法主体承担的违法责任具有多种形式;4.环境资源法律关系的构成(一)环境资源法律关系的主体(即环境权利的享有者和环境义务的承担者)分类: (1)生态环境资源法主体: 管理主体和开发主体;(2)污染防治法主体: 管理主体和污染防治主体;特征: (1)具有广泛性: 任何机关团体、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成为其主体;(2)在环境资源法律关系中, 国家环境资源管理机关是最重要的主体;(3)权利主体及义务主体具有对应性;(二)环境资源法律关系的内容(指环境资源法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总和)1.环境资源管理主体的权利义务:(1)权利: 环境资源管理规范制定权;环境资源行政处理权;处罚强制权;特别物权;环境司法权;(2)义务: 管理型义务;服务性义务;接受监督的义务;2.环境资源受控主体的权利义务:(1)权利: 参加环境资源管理权;环境使用权;保障权;收益权;申诉和控诉权;(2)义务: 遵守和维护环境资源法律秩序;服从国家环境资源管理;服从制裁;(三)环境资源法律关系的客体(环境资源主体的权利义务所能实际作用的事物)分类: 环境资源和环境行为特征: (1)环境资源具有强烈的生态性而非经济性;(2)环境行为是环境关系的经常客体;环境资源法的效力体系:(1)宪法;(2)环境资源保护基本法;(3)环境资源保护单行法;(4)环境资源保护法规;(5)环境资源保护部门规章;(6)地方性环境资源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7)环境标准;(8)国际环境资源保护条约;第三章、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1.源头控制及全程控制原则(1)源头控制: 指采用技术、工艺、原材料替代、管理、教育等各种方法, 在污染没有产生或形成之前减少污染物的数量和危害;(2)全程控制:指对有可能产生环境危害的行为, 从行为的计划、实施直到行为的后果实行全过程的管理;(3)贯彻实施:把源头控制、全程控制纳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之中;制定专门的源头控制和全程控制的法律;采用经济手段, 贯彻该原则。

资源与环境法学期末复习题(学生版)

资源与环境法学期末复习题(学生版)

资源与环境法学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文件是()。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1973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C.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D.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的基石是()。

A.宪法B.环境保护综合性立法C.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法规D.环境标准3.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的核心部分()。

A.宪法B.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法规C.环境保护综合性立法D.环境标准4.我国政府部门发布的第一部有关信息公开的规范性文件是()。

A.《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B.《环境影响评价法》C.《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D.《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5.首次确立了公众参与原则, 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决策的法律是( )。

A.《环境保护法》B.《环境影响评价法》C.《大气污染防治法》D.《行政许可法》6.环境权的主体是()。

A.动物B.植物C.人D.生物7.环境行政合同一般都采用()的形式。

A.字条B.书信C.书面D.口头8.以下哪一项是按照规划的法定效力划分的()。

A.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规规划B.强制性规划和指导性规划C.污染控制规划、国民经济整体规划和国土利用规划D.强制性规划、国民经济整体规划和国土利用规划9.以下哪一项是按照规划的时间期限划分的()。

A.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规规划B.强制性规划和指导性规划。

C.污染控制规划、国民经济整体规划和国土利用规划D.强制性规划、国民经济整体规划和国土利用规划10.以下哪一项是按照规划的性质划分的()。

A.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规规划B.强制性规划和指导性规划。

C.污染控制规划、国民经济整体规划和国土利用规划D.强制性规划、国民经济整体规划和国土利用规划11.以下属于预防性控制制度的是()。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期末复习重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期末复习重点

人类环境分类: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自然环境:指所有能够对人类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和,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岩石、动植物等自然因素。

人工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对自然物质加工和改造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社会制度等上层建筑条件,包括社会的经济基础、城乡结构以及同各种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念和机构等。

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界的变化或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环境结构和状态发生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由此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有害影响。

【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如地震、洪涝、干旱等;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又可以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指因为人为的因素,使某些物质或能量进入环境之中,引起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发生改变,导致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并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条件的现象。

生态环境污染,又称“环境破坏”,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过度地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引起某种或某几种环境要素发生数量减少、形态改变、质量降低,导致这些环境要素固有的环境功能弱化或丧失,从而使环境产生不利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发展的影响的一种现象。

两者之间的联系:既有区别也有共同点。

从差异的角度来看,环境污染主要发生在生产和生活的排放环节,而环境破坏则主要产生于人类对环境要素尤其是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污染更多地表现为对环境要素性质上的改变,而环境破坏则主要表现为对环境要素形态的改变。

共性:两者最终都表现为对环境要素固有结构或功能的损害,使环境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

【现实中不可能对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进行截然的划分。

】环境问题的产生:农业文明时期(农耕火种)——产业革命之后到20世纪80年代(环境污染&环境破坏日趋严重)——20世纪80年代之后(环境问题开始逐渐表现为全球性的影响)产生根源:哲学根源:柏拉图、伽利略、培根和笛卡儿。

环境保护法期末复习题

环境保护法期末复习题

环境保护法期末复习题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环境保护成为了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

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很多国家都采取了环境保护法来规范和管理环境方面的事务。

环境保护法不仅涉及到环境的保护,还关系到人类承载环境的生存和发展。

环境保护法的核心目标是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即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以满足人类的需求,并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环境保护法通常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环境保护法对于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限制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质量标准是一项权威的评估基准,用于衡量和控制空气、水和土壤等环境要素的质量。

通过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可以确保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环境符合健康和安全的要求。

同时,环境保护法还规定了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限制,以限制工业、交通和农业等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其次,环境保护法还涉及到环境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

环境评估是一种系统的评估方法,旨在评估特定活动或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预测技术,用于评估特定发展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并提供适当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通过这些评估和评价手段,可以在规划和决策过程中考虑环境因素,并做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决策。

第三,环境保护法还包括了自然资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内容。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如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环境保护法通过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确保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指保护和维护物种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完整性。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对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和管理,以及禁止非法狩猎和捕捞等活动,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最后,环境保护法还包括了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的内容。

环境教育是指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环境教育,可以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促进他们主动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法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它鼓励公众参与环境规划和决策的过程,以确保公众利益得到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法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1.环境污染2.环境司法3.限期治理制度4.环境民事诉讼
5.环境行政许可6.环境权7.环境行政诉讼8.“三同时”制度
二、填空题
1.我国的环境司法活动主要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2.目前解决环境行政争议的法定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个。

3.承担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4.环境权的权利主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后代人。

4.根据法律规定,环境影响评价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污染环境类犯罪的罪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环境保护法的特点在于其_____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__性。

7.环境行政监察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耕地保护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9.人类环境分为两种,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

10.对在城市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实行由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并公告的制度。

11.《水污染防治法》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水体。

12.我国《环境保护法》所规定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__。

13.环境保护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4.环境行政法律责任分为两大类,即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述题
1.简述水污染防治的原则。

2.公民环境权主要包括哪些?
3.简述环境法律制度的特征。

4.简述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四、单项选择题
1.2002年7月,由于天气干旱,农民王三的农作物缺水,王三便将某甲公司排放的污水引入自己的农田灌溉,结果造成农作物死亡,王三要求甲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下列是关于此案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A.王三提起诉讼的最后期限是2005年7月
B.甲公司须举证证明损害是由王三自己的行为造成的方可免责
C.王三可以直接以甲公司为被告提起诉讼
D.根据无过错原则,甲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
2.写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省级政府制定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应报国务院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B.国务院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国家及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C.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做出规定的项目,不得再另行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D.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做出规定的项目,可依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略低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地方标准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保法》中哪项原则的具体体现?
A.预防为主原则
B.防治结合原则
C.公众参与原则
D.环境经济责任原则
4.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中央直接管辖的企事业单位,下列哪个单位可决定其限期治理?
A.此企事业单位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
B.此企事业单位所在地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C.此企事业单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
D.此企事业单位所在地县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5.跨行政区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防治工作,应有下列哪个机构或部门解决?
A.由上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决
B.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调解决,或上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
C.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法解决
D.由有关地方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解决
6.有关环境民事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后,受害当事人对处理不服应向人民法院提起何种性质的诉讼()
A.行政诉讼,环境侵权责任人为被告
B.行政诉讼,侵权责任人及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为被告
C.民事诉讼,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为被告
D.民事诉讼,侵权责任人为被告
7.下列关于环境污染危害的民事责任及环境民事纠纷的解决的叙述种错误的有()A.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
B.赔偿责任和赔偿金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依法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
C.当事人对环保部门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D.未经环保部门处理,当事人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8.对严重污染环境者实行限期治理,体现了下列哪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精神?()
A.公众参与与环境管理的原则
B.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
C.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
D.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9.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已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可以获得下列哪项收费优惠?()
A.不再缴纳排污费
B.不再缴纳超标排污费
C.减半缴纳排污费
D.经环境保护部门同意,可以不再缴纳排污费
10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必须经过下列哪项程序获得批准后,才能依法实施()
A.事先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出申请;申请获批准后,由当地公安机关向社会公告
B.事先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出申请;申请获批准后,由噪声排放者向社会公告
C.事先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申请获批准后,由当地公安机关向社会公告
D.事先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申请获批准后,由噪声排放者向社会公告11.《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禁止在下列哪一区域内倾倒废弃物?()A.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海域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海、领海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海、领海毗邻区
D.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
12.关于征收排污费的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符合《水污染防治法》的?()A.达标排放者需缴纳排污费,超标排放者须缴纳超标排污费
B.达标排放者需缴纳排污费,超标排放者即为违法,由环保局予以罚款
C.达标排放者无需缴纳排污费,超标排放者须缴纳超标排污费
D.达标排放者无需缴纳排污费,超标排放者即为违法,由环保局予以罚款
13.陕西省某水泥集团决定在投资兴建一座水泥厂,为了便于工程开工,该集团管理曾决定暂时停止其他工程,全力进行主体工程,待主体工程完工后在修补其他工程。

1999年底,该水泥厂在防治污染设施未建成的情况下即投入生产,后来,防治污染设施虽建成,单为节省资金一直未启用。

附近居民向环境保护部门进行了举报,经查,该厂建成后给当地的河流、空气造成了严重污染。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那一项()
A.如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求该厂限期治理完毕,到期该厂却未能完成任务,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责令该厂停产、关闭
B.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该厂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情况下,可对该厂有关负责人给与行政处分
C.当地有40余户农民受到损害,只有11户向法院起诉要求该厂赔偿损失。

一旦法院判决这11户胜诉,在诉讼时效期2年内,其余30户农户可直接适用该判决D.如果水泥厂对环保部门的处罚不服,不必先向做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即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14.关于征收排污费的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符合《大气污染防治法》的?()A.达标排放者需缴纳排污费,超标排放者须缴纳超标排污费
B.达标排放者需缴纳排污费,超标排放者即为违法,由环保局予以罚款
C.标排放者无需缴纳排污费,超标排放者须缴纳超标排污费
D.排放者无需缴纳排污费,超标排放者即为违法,由环保局予以罚款
15.我国的国家环保标准是由哪个部门制定的()
A.国务院
B.国务院环保主管部门
C.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
D.国务院法制部门
16.下列关于环境民事责任的表述是错误的()
A.环境民事责任是一种无过错责任
B.环境民事责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免除
C.若行为主体能证明环境污染是受害人自我致害,则可以免除环境民事责任
D.环境民事责任的承担须有危害环境的行为、损害环境的事实存在,并且损害环境的行为与损害环境的事实有因果关系
17.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是(),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
A.4年B.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