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写意人物画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人物画比较研究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运动,它追求情感的自由表达和对现实生活的批判,通过夸张、变形和鲜明的色彩来表现内心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中
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在表现手法、主题内容和艺术风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表现手法上,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西方,表现主义绘画注重形
式的变形和夸张,艺术家通过大胆的造型和颜色对现实进行批判和表达。
德国画家埃米尔·诺尔德在其作品《射击自画像》中,通过夸张丑陋的面容和扭曲的造型表现出自己内
心的痛苦和不安。
而在中国,表现主义绘画更加注重情感和内心表达。
中国表现主义艺术家如吴冠中和
龚美伦更加关注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的抒发,他们通过粗糙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来表现出内
心的变化和情感的起伏。
吴冠中的作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他通过扭曲的形象和
强烈的色彩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希望的追求。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在表现手法、主题内容和艺术风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表现
主义绘画注重形式的变形和夸张,关注社会的不公和人类的痛苦,追求情绪的激烈和冲突;中国表现主义绘画则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和内心的变化,关注个人的感受和情感的表达,
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善美的追求。
这些差异使得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各有特色,都对艺术
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比较研究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比较研究
在艺术史上,中西绘画是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
风格差异很大,主要体现在各自不同的审美观和艺术传统上。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在主题选择上存在明显差异。
中西绘画在这方面的区别主要体现
在对于审美价值的追求上。
中式绘画注重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的是自然之美和
人文精神的融合。
而西式绘画则更多关注人物、宗教题材和历史故事,通过夸张、华丽的
表现形式来吸引观众的注意。
这种差异可以从中国山水画与西方宗教画的对比中得到体
现。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在技法运用上也有所不同。
中式绘画注重墨色和线条的表现,强
调笔墨的随心所欲、意象的简化和留白的技法。
西式绘画则更为注重色彩的运用,追求光
影的效果和色彩的层次感。
这种差异可以从中国水墨画与西方油画的对比中得到体现。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比较研究可以从主题选择、技法运用和观念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
中式绘画注重自然和人文的融合,追求笔墨的表现和意象的简化;西式绘画则更注重人物
和历史故事的表达,强调色彩的运用和观众的冲击感。
对于研究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差异,有助于深入了解两个文化背景下艺术创作的差异性,丰富艺术史研究的多元性。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首先,中西方绘画美学最显著的区别是在审美观念上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美的价值是与德文化、精神境界和思想内涵相联系的。
中国的绘画注重意境、意蕴和情趣,具有深远的哲学意义。
而西方美学则注重个性、独创性和艺术表现手法,追求艺术的真实性和情感表达。
其次,在绘画表现手法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的绘画中,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是较为主流的表现方式,注重情景衬托和意境营造。
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画面的构图、色彩和线条表现,以及采用更多种类的表现方式,如写实主义、抽象画、表现主义等。
综上所述,中西方绘画美学有着显著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虽然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存在差异,但在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方面有着共通之处。
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也呈现出了中西文化的鲜明特色,在互相学习和取长补短中相互促进。
关于中国画写意体系与西方表现主义对比的一点思考
关于中国画写意体系与西方表现主义对比的一点思考逼真地再现物象,并不是绘画的最高境界,绘画和其他艺术一样,都是人的精神产物。
人要充分、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性灵,表达情感,就必须突破刻意模仿物象的阶段,因为刻意模仿物象必然会束缚人之性灵的高度发挥。
只有摆脱了“形似”的束缚,从“形似”中解放出来,绘画才能取得更大的自由。
以20世纪印象主义的出现为转折,到20世纪开始,西方现代派绘画冲破“形似”的束缚迅猛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画派,如野兽派、立体派、达达派、表现派、抽象派等等。
一、中国画写意体系与西方表现主义的共同艺术追求西方现代绘画不再受透视、解剖、光的约束,不再刻意模仿物象,而是追求个性的解放,强调主观精神,向着更自由的方向发展。
在这一点上,中国画中的写意体系与西方表现主义的追求体现出惊人的一致性。
1. 形式层面中国画的写意体系与西画中的表现主义对于生活中对象的描绘都不是完完全全的再现,而是更注重形象的表现,注重主观本体的自身体验。
人的视觉分两种:一种是外在的物象,是直接用眼睛看到的;另一种是内在的,是心里的,如梦、幻觉、记忆、想像等,这种内在的视觉形象统称为意象。
绘画不能以像对象作为标准,但也不能以不像对象作为标准。
柏拉图也认为,以模拟为能事的绘画,远不如哲学,甚至不如诗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中国画中的写意体系对生活中的实体形象进行提炼、概括,运用的不是写实手法,与表现主义一样是对生活中的实体形象的“意”的表达与表现,而不是完完全全的再现。
它追求的不是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而是形象的概括性和类型性,通过形象的意似和神韵,揭示其本质特征。
如单从表达物象的真实感要求,是并未达到的,但从表现某一形象的本质特征来看,则是达到了。
它是画家主观的“意”,与客观的“象”相互交织的产物。
中国画的造型观念,齐白石用极通俗的语言来表达:“似与不似,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
宋人梁楷继承前人的成就并灵活运用,深入体察所画人物的精神特征,以简练的笔墨表现其音容笑貌,以简洁的笔墨准确地抓取事物的本质特征,充分地传达出了画家的感情,从而把写意画推入一个新的高度,使时人耳目一新。
中西方绘画对比论文
1.介绍绘画绘画是视觉艺术.绘画在艺术层面上,是一个以表面作为支撑面,再在其之上加上颜色的行为,那些表面的例子有纸张、油画布、木材、玻璃、漆器或混凝土等。
在艺术用语的层面上,绘画的意义亦包含利用此艺术行为再加上图形、构图及其他美学方法去达到表现出从事者希望表达的概念及意思。
(painting is avisual art.Painting is the practice of applying paint, pigment, color orother medium[1] to a surface (support bas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dium is commonly applied to the base with abrush but other objects may be used. In art the term describes both the act and the result which is calleda painting.Paintings may have for their support such surfaces as walls, paper, canvas, wood, glass, lacquer, clay,copper orconcrete, and may incorporate multiple other materials including sand, clay, paper, gold leaf as well as objects.)它是一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在中世纪的欧洲,常把绘画称作“猴子的艺术”,因为如同猴子喜欢模仿人类活动一样,绘画也是模仿场景的一种手法。
绘画的种类:绘画按工具材料和技法的不同,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主要画种。
中国画又按照技术和素材上分为了很多种。
比较分析中国传统文人画与西方表现主义的异同
比较分析中国传统文人画与西方表现主义的异同
中国传统文人画与西方表现主义在表现方式、艺术观念和表现内容等方面存在许多异同。
在表现方式上,中国传统文人画注重笔墨和构图的细腻,追求笔法的韵味和艺术的含蓄,重视表现自然和心境的内在意境。
而西方表现主义则注重色彩和线条的表现力,追求
形象的夸张和直接表达,强调情感和冲击力。
传统文人画多采用幽默、讽刺、寓意和写意
等手法,而表现主义则常常采用夸张、粗犷、颓废等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主题。
在艺术观念上,中国传统文人画强调笛莫邪的人文关怀和自然亲近,注重表现社会和
民族精神,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超脱。
而西方表现主义则更加注重个体心理的表达和审美情
感的交流,注重表现个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困惑和不安,追求一种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审美效果。
在表现内容上,中国传统文人画注重山水、花鸟、人物等自然景观和物象的表现,强
调意境和内涵的塑造。
而西方表现主义则更加注重社会现实和生活场景的表达,强调现实
的变革和批判的力量,对社会问题和人类存在的矛盾进行深刻的探索和揭示。
中国传统文人画与西方表现主义在表现方式、艺术观念和表现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异同。
他们都是艺术的重要流派,都追求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和艺术价值,是各自文化背景和社
会环境的产物。
他们的异同不仅展示了东西方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为人们提供了不
同的美学享受和审美体验。
抽象与写意——西方抽象主义绘画与中国大写意
抽象与写意——西方抽象主义绘画与中国大写意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抽象与写意表现在绘画、建筑、雕塑、诗歌文学等文化艺术美学的各个方面,笔者选取西方抽象主义绘画与中国大写意绘画进行比较,意在通过对比分析从而寻找二者在中西方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异同。
一、理性与非理性的交融西方抽象主义绘画与中国大写意绘画都是理性与非理性交融的产物,二者在创作中都存在着理性、感性、非理性的因素。
抽象主义绘画更偏重于一种非理性的无意识表达,大写意绘画则更偏重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感性把握。
西方抽象主义绘画在创作时需要运用理性思维来构成画面,但画面所表现的是一种深层的无意识的宇宙生命空间,是一种源于灵感、直觉、本能的非理性的绘画形态。
在抽象主义绘画中,并非完全屏蔽理性思维,尤其是创作时需要理性思维的帮助,需要用理性思维来进行图案的设计和色彩的调整。
然而,艺术家通过这样的形式语言所展现的并非是一种理性的绘画思维,而是一种充满了非理性因素的绘画形式。
例如,波洛克在作画时,将画布平辅在地上,提着颜料桶在画布上走动,颜料滴在画布上,形成了一种偶然的效果。
这样偶然的效果是需要艺术家对它进行一种理性的设计和安排的,并在创作中保有一种激情和灵感,才能表现出画面线条的律动感。
抽象绘画是通过对画面本身理性的形式语言的建构来展现出一种非理性的创作思维,绘画即表现其自身的艺术理念。
而中国大写意绘画则更偏重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感性把握,是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一种半抽象的艺术形态。
中国大写意绘画对于画面的感性把握源于画家的思想情感的流露,画家将自己的情感付之于笔端,从而写出了胸中之意气,生动而真切。
画家自身的主观情感色彩在大写意画中所占分量较重,也正是由于画家的个人境遇、时代特色才赋予了大写意绘画别样的风格趣味。
同时,中国大写意绘画中的线条笔墨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同时也具有造型的作用,通过半抽象的笔墨营造出意象水墨。
中国写意人物画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人物画比较研究的论文
中国写意⼈物画与西⽅抽象表现主义⼈物画⽐较研究的论⽂中国写意⼈物画与西⽅抽象表现主义⼈物画⽐较研究的论⽂ 摘要:中国写意⼈物画与西⽅抽象表现主义⼈物画是两种不同的画派,通过⽐较研究发现其⼆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并在其精神内涵与表现风格上寻找相通之处,结合当代中国⼈物画发展现状,从中寻找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中国⼈物写意发展出路。
关键词:抽象绘画绘画精神⽂化背景精神内涵 中国画⽔墨艺术与西⽅绘画是根据⽂化背景﹑历史潮流所形成的两种不同的画派,这两种看似格格不⼊的艺术种类在五千年的艺术⼈类史发展长河中却相互影响﹑冲撞。
从西⽅绘画由为宗教服务转向表现⼈们的现实⽣活,最终成为表达新兴资产阶级⽂化精神的艺术样式的过程,见证了西⽅绘画艺术的产⽣并且⾛向成熟。
中国⽔墨艺术随⽂⼈画的崛起到⼈物画的衰微,⽔墨艺术作为封建社会⽂⼈们的情感传达⽅式,⽤含蓄内敛的抒意艺术呈现了⽔墨画的阴柔美绘画语⾔形态。
美术作为⼀种⽤视觉形象把我⾃然世界,表现情感世界的艺术语⾔,蕴含了中西不同⽂化精神内涵。
中国写意⼈物画和西⽅抽象表现主义⼈物画在很多层次上的创造和发展过程中也逐渐阐明了⼈类表现精神主观愿望的⼀致性。
“寄情于画”的写意表现情怀令欣赏者们留恋忘返,对历史的研究也提供了很好的线索。
⽤过中西⽅的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研究,不难发现不同的地域﹑背景下的艺术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相似点: ⼀﹑绘画对象的转变⼤致相同 中国画从起初的⽂⼈画表现的皇室⽣活的程式化转向多变风格写意的抒情达意情怀;西⽅绘画则从为宗教服务的⼯具脱离建⽴了⼀种显⽰⼈物的客观世界再现和对理想美的憧憬。
这⽆不是对古典形态的超越。
我们从马奈﹑莫奈﹑德加等举⽌优雅的都市绅⼠画家们,与中国宋元⽂⼈画家之间的某种⼼绪相似性——⽆拘⽆束,玩弄笔墨,东⽅⼈的笔墨情操“胸中脱去尘浊,⾃然丘壑内营,随⼿写出,皆为⼭⽔传神”(董其昌《画眼》)的物我交融境地。
凡⾼将绘画的表现性发展到了精神正常和失常的边缘;⾼更把艺术作为⽂明⼈与原始⼈之间唯⼀可能的感性联系,这样极端花的本你能崇拜不就像中国画家徐渭坎坷的⼀⽣么? ⼆﹑不以客观再现为⽬的 绘画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其中包括艺术家的感受﹑情感﹑观念和审美理想等。
中西美术比较研究的跨文化视野
中西美术比较研究的跨文化视野众所周知,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法。
比较的方法关注差异性和相通性,前者涉及事物的多样性,通过分析我们可以观察事物间逐层下降的微观区别,后者涉及事物的统一性,通过综合我们可以发现事物间逐层上升的宏观联系。
比较的方法已经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开花结果、蔚为大观。
然而,相对而言,今天中国的比较美术研究境遇尴尬。
一味固守中国者对“西方”不屑一顾,或是坚定不移地排斥“西方”;一味迎合“西方”者毫不犹豫地拒绝中国本土的东西,对传统嗤之以鼻。
中西美术比较研究领域的学者往往被贴上“中不中、西不西”的标签而遭到贬抑。
毋庸置疑,如果在2l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回望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化和民族化的发展历程,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刘海粟、潘天寿、张大千、林风眠、傅抱石、庞薰?l、李可染、张仃、吴冠中等等一系列前辈导师创造的图像和文字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今天中国美术的创作实践、理论研究和教育体系。
尽管他们也曾被贴上“中国传统派”或者“西方现代派”又或者“中西融合派”的标签,但是他们的共性在于除了具备深厚的中西文化修养,更重要的是具备宽广的中西美术比较视野。
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美术的独特现象,也是今天全球化和中西文化充分交流语境中值得思考的命题。
全球化进程始于15到17世纪的欧洲地理大发现。
两次世界大战则是这一进程的升级。
21世纪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全球化进程迅速成为现实。
麦克卢汉关于“冷媒介和热媒介”“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是讯息”地球已成为一个小小的“环球村”的预言也一一实现。
而与文化的全球一体化并行的恰恰是关于文化的民族性、个性和身份认同的讨论。
艺术的差异性和相通性同样引人注目、发人深省。
中国文化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学东渐”以来无时无刻不曾面对全球化进程的考验。
中西美术的比较研究正是在这一背景中发生和发展的。
季羡林认为“从中国全部历史来看,同外来文化的撞击,大大小小,为数颇多。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比较研究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比较研究1. 艺术风格的比较中西方绘画在艺术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上更加注重写实和明暗对比,追求逼真的效果;而中国传统绘画则更加注重情境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追求自然的和谐。
在构图和线条上,西方绘画更加注重透视和空间感的表现,追求形式的逼真和立体感;中国传统绘画则更加注重画面的层次和结构,追求画面的韵律和气韵的传达。
这些差异不仅来源于绘画的技术传承和审美传统,更反映出了中西方文化心理和审美观念的差异。
2. 意象造型的比较在意象造型上,中西绘画呈现出了不同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内涵。
在西方绘画中,常见的意象包括宗教题材、历史题材、风景题材等,这些意象往往是对于现实和历史的再现和诠释。
在中西方绘画中,风景题材是一个很好的比较对象。
在西方绘画中,风景常常成为了绘画的背景和布景,是整个画面中的一个元素;而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风景往往成为了整个画面的主题,表现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悟。
在意象的表现上,可以看出中西方绘画在审美情感和文化内涵上的显著差异。
二、中西绘画意象造型差异的文化解读1. 审美情感的差异中西方绘画在意象造型上的差异源自于不同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取向。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和人文精神占据主导地位,对于现实世界的再现和个体情感的表达是绘画的主要关注点;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对于审美情感的塑造具有深远影响,中国绘画更加注重对自然的感悟和心灵的净化。
这种审美情感的差异导致了中西绘画在意象造型上的不同表现方式。
2. 文化内涵的差异三、中西绘画意象造型研究的意义与价值1. 拓展跨文化艺术研究通过中西绘画意象造型的比较研究,可以拓展跨文化艺术研究的视野,全面了解和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情感,有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通过对中西绘画意象造型的研究,可以深入挖掘出绘画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有助于加深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把握,丰富艺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比较分析中国传统文人画与西方表现主义的异同
比较分析中国传统文人画与西方表现主义的异同中国传统文人画和西方表现主义绘画作为两种不同的绘画形式,在表现风格、艺术特点、艺术理念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下面将就这两种绘画形式进行比较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它们的异同之处。
中国传统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绘画形式之一,它主要由文人雅士绘制,表现了他们对自然风景和人物的审美情感。
而西方表现主义则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流派,它强调对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表达,常常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来表现艺术家的情感与审美观念。
接下来我们将从主题、形式、技法等方面来比较分析中国传统文人画与西方表现主义的异同。
首先是主题方面。
中国传统文人画的主题范围相对比较广泛,既有山水、花鸟等自然题材,也有诗词、历史人物等人文题材。
而西方表现主义的主题则更加注重表现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情感与体验,其作品常常呈现出一种强烈的情感表达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中国传统文人画更注重自然与人文之美,而西方表现主义更注重艺术家内心情感的外化。
其次是在形式方面。
中国传统文人画以简约、含蓄著称,注重画面的留白和意境的营造。
在中国传统文人画中,艺术家常常通过写意绘画来表现自己的审美情感,追求一种虚实相生的美感。
而西方表现主义则更加强调形式的夸张和变形,通过强烈的对比和变形来表现内心的情感体验。
西方表现主义作品的画面常常充满了力量感和爆发力,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中国传统文人画更注重画面的留白和意境的营造,而西方表现主义更注重对形式的夸张和变形。
中国传统文人画与西方表现主义在主题、形式、技法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人画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审美情感的表达,而西方表现主义更加注重形式的夸张和色彩的运用。
两种绘画形式各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它们的异同之处,对于提升我们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鉴赏水平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比较分析中国传统文人画与西方表现主义的异同
比较分析中国传统文人画与西方表现主义的异同
传统文人画和西方表现主义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二者从画风、画
面主题以及表现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特点。
下面就这两者进行比较分析。
一、画风
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画风以写意为主,强调笔墨的韵味和气氛的表现。
在线条、色彩、
构图等方面均强调含蓄、克制和隐逸,多以自然山水、人物、花鸟等常见主题为表现对象。
画面处处透露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
相比之下,西方表现主义画风更加奔放、激烈、夸张和直接。
他们在线条、色彩等方
面追求形式与情感相一致,把艺术看作是一种表现自我情感的手段,更关注内部的心理冲动,倡导表现情感的直接描绘。
二、画面主题
中国传统文人画大多描绘的是山水和人物,容易使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远内涵。
画
面主题多是取自中国以历史、传说和神话为题材,经常以佳句和诗词来陪衬画面所表现的
主题或者场景。
相反,西方表现主义主题常常把焦点集中在一些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代表性的主
题上。
表现的灵感来自于强烈而短暂的情感体验,通常会选择一些富有情感内容的主题进
行表达,如宗教、社会现实、人性等。
三、表现方式
中国传统文人画以书法墨迹为主,在画面上直接书写,以此增加作品的审美价值。
同时,他们还注重丰富画面的意境性,通过在画面中添加一些诗词、古文等内容,来使画面
更加具有表现力和艺术感。
而西方表现主义则更加关注色彩的表现和形式的直接性,他们在画面上尽可能地追求
画面本身的艺术价值。
常常通过色彩的处理和造型的变形,来表达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浅谈中国写意画与西方抽象画
浅谈中国写意画与西方抽象画作者:刘茜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08期摘要:齐白石的作画功底深厚,线条劲厚,他的画《好样》,图中的葫芦,藤条,支架与叶子纵横交错,栩栩如生,对于这些物体的取材都是出自于他的生活记忆,把对客观景物的描写,与自己作为劳动者出身的情感结合起来,把旧人文笔下的常有的羸弱伤感的表现的爽健盎然。
关键词:中国;西方;写意画;抽象画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4-0033-01一、写意画与抽象画的背景不同的社会文化,会形成不同的艺术作品。
不同的社会背景,会形成不同的艺术流派。
众多艺术流派是在特定的背景和时期下形成的。
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绘画都是以写意大于写实,写意花鸟,水墨山水,直到西方的写实油画、素描等,慢慢的渗透到中国。
西方的传统绘画都是写实大于写意,他们注重作品中的内容与现实中的物体要有相似度,而到后来中国画渐渐也渗进了西方,随后出现的印象派、后印象派、立体主义。
中国是以感性的思维,人性和儒、礼、教的文化的熏陶下,大部分的画都是带有作者的思想情感在其中,然后与画面相融合,碰撞出火花,画中有情,情中带画。
在西方,他们是以理性的思维和严谨的科学对待事物,讲究逻辑给予艺术一种写实的理念。
二、写意画与抽象画作品(一)写意画中国比较有名的齐白石、八大山人所画的写意画都是深深的包含着自己的内心的情感的,但是画面同时也是逸趣横生,充满灵气。
八大山人的艺术比普通人带有更复杂的精神内涵和感情色彩,因为他是明清的后裔,对于王朝的覆灭有着难言之痛而那些抑郁都跃然于纸上来,以画笔来宣泄自己的情感。
八大山人放纵大胆的笔墨,体现了他的桀骜不羁的性格,也表达他对当时的阶级与朝代的不满,郑板桥在题八大山人的画时称赞说:“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八大山人的《墨葡萄》是他的大写意花鸟的代表作之一,此作用笔简洁明了,用墨酣畅淋漓,给我们无尽的想象。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比较研究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比较研究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是两种文化传统的表现方式,在风格、题材和符号上存在一些差异。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
中西绘画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强调透视和光影效果,追求形象的立体感和真实性。
而中国绘画则注重笔墨的变化和意境的表达,善于用线条勾勒形体,凭借一笔一划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对于意象的塑造,西方绘画更加注重细节和写实性,而中国绘画偏重于写意和寓意。
由于对于物象形态、画面构建的要求有所不同,导致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方式也不尽相同。
在题材选择上也存在差异。
西方绘画多以人物、景物和静物为题材,注重对于现实世界的再现和观察。
而中国绘画则更多地以山水、花鸟和人物为题材,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景观和生活情趣的热爱。
中国绘画的意象造型注重意境和寓意的表达,通过简洁的笔墨和象征符号的运用,唤起观者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西方绘画的意象造型则追求表面的真实性和细节的精确性,通过透视和光影的运用来展示现实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在符号的运用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绘画中常用的符号有云、雾、松树等,这些符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云和雾象征着神秘和幻想,松树象征着坚韧和生命力。
而西方绘画中常用的符号有十字架、玫瑰等,这些符号与基督教和圣经有关,具有宗教和神圣的意义。
通过不同符号的运用,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传达了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
比较分析中国传统文人画与西方表现主义的异同
比较分析中国传统文人画与西方表现主义的异同中国传统文人画与西方表现主义在绘画艺术方面有着许多异同。
中国传统文人画以山水、花鸟为主题,强调意境和神韵的表现,而西方表现主义则追求情感和个性的抒发。
本文将就两者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来看中国传统文人画。
中国传统文人画兴起于古代,成熟于唐宋时期,发展于明清时代。
它以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为主题,追求笔墨意境的表现,强调情景交融,气韵生动。
文人画家们常以士人之雅趣、官宦之淡泊、山水之清幽为表现对象,通过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境界。
在使用工具上,中国传统文人画以毛笔、宣纸和墨汁为主要工具,追求笔墨相间的自然流畅。
而西方表现主义则强调对情感和直觉的表现。
表现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是一种强调个体情感和体验的绘画风格。
表现主义作品强调对内心情感的直观表达,质感粗糙、线条夸张,色彩饱满,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表现主义艺术家们通常追求对社会现实和心灵世界的深刻思考,致力于将内心的情感和精神境界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在绘画风格上,中国传统文人画强调笔墨的韵味和意蕴,注重景物的表现手法和构图,追求笔墨墨意的流畅和自然。
在中国传统文人画中,往往通过山水的表现来抒发画家的意境情感,画面通常比较含蓄和内敛,通过苍劲的笔墨来表达出作者的意境之美。
而西方表现主义则更加直接地抒发情感,表现手法强烈而直接,色彩鲜艳而夸张,线条明显而生动。
表现主义绘画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挖掘和对心灵世界的深刻思考,画面常常充满冲突和矛盾,通过夸张的手法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在主题上,中国传统文人画往往以自然山水、花鸟等为主题,强调意境和气韵的表现,通过这些自然景物来表达对“山高水长”、“花开舞飞”的情感和境界。
而西方表现主义则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常常以城市、社会底层人物、内心挣扎等作为创作主题,通过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痛苦和困惑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在艺术价值上,中国传统文人画强调“墨意”和“气韵”,更注重留白和意境的表达,重视情感和审美的抒发。
比较分析中国传统文人画与西方表现主义的异同
比较分析中国传统文人画与西方表现主义的异同【摘要】中国传统文人画和西方表现主义是两种具有不同艺术风格的绘画流派。
传统文人画强调意境和内涵,注重自然意蕴和淡雅素净的风格;而表现主义则着重于情感和色彩的直观呈现,常表现出激烈的色彩和线条。
两者在表现手法和表现主题上存在明显差异,但都具有各自独特的审美价值。
通过比较分析这两种画风的异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艺术表达方式,以及艺术家们追求的艺术境界之异。
文人画强调内在的思想和情感,而表现主义则更注重情感的直接呈现,这反映了东西方文化在艺术审美上的不同追求。
两者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了不同文化的表现方式,也展现了艺术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人画、西方表现主义、意境、内涵、情感、色彩、自然意蕴、个人情感体验、淡雅素净、激烈的色彩和线条、表现手法、表现主题、艺术境界、审美价值。
1. 引言1.1 介绍中国传统文人画和西方表现主义画风中国传统文人画和西方表现主义画风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家们对世界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方式的追求。
中国传统文人画强调意境和雅致,注重对自然和人文的抒发与描绘;而西方表现主义则更加突出情感和个体体验的表达,善于运用夸张的形式和鲜明的色彩来表现对世界的感受和思考。
中国传统文人画常常以墨色为主,追求笔墨的韵味和线条的流畅,通过简洁的笔触和意蕴悠长的构图,展现出一种超脱于物质世界的境界。
而西方表现主义则倾向于大胆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出对现实世界的强烈情感和立体形态的呈现,强调对于生命、疾病、死亡等人类情感的直观体验。
两种画风的差异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审美观、艺术理念和表现方式的不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丰富多元的艺术体验和对世界的多种解读方式。
1.2 表明比较的必要性比较中国传统文人画与西方表现主义画风,不仅是对两种艺术形式的简单对比,更是在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方式和审美追求。
中国传统文人画和西方表现主义画风代表了东西方不同的艺术传统和审美理念。
中国写意绘画和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对比研究
中国写意绘画和西方表现主义绘画两者具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在绘画语言抽象性、情感表达及绘画语言创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同点。
在我国,油画属于外来艺术,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为中国文人画的精髓。
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将个人主观感情作为基础,利用对客观对象的夸张与提炼,宣泄个人的情感。
当代绘画创作者要融合写意绘画精神,追求画面意境,从而形成写意精神的中国画。
一、个人情感绘画是艺术家的精神寄托,也是其释放自身情感的方式。
不论是中国写意画家还是德国表现主义画家,都利用画面直接或者间接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宣泄自身的个人情感。
在画面语言及形式方面,写意绘画最重要的是艺术家利用画面释放自身的情感。
写意绘画是对工笔绘画的创新,画家通过画面表达自身对世界的看法。
中国写意绘画往往透露出肃杀的气氛,画面疏散淡薄。
而西方表现主义画家的情感较为激荡,画面传递给人们一种悲伤、不安的情绪,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宣泄渠道。
不论是中国写意画家还是西方表现主义画家,都利用艺术创作有效传达内心的精神能量。
二、生活理念中国写意画家被出世态度所影响,重点追求空灵的绘画意境,具有禅宗色彩。
绘画重点为主观意趣或者超凡脱俗的表现,具有诗意的情怀和思绪。
自由奔放、夸张变形等外在表现方式为中国写意绘画与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共性特点。
画家不再拘泥于细节,而是通过夸张的变形阐释艺术。
如,扬州八怪以“怪”知名,他们作画不拘泥于常规,肆意涂写,将自身的叛逆精神充分表现出来。
和中国写意绘画对比,西方表现主义绘画中的画面凝重而洗练。
其中,贝克曼通过奔放且坚定的意念将自身的幻想充分展现出来,其标志性的粗黑线条具有较强的爆发力和不安感,以此寻找人类的痛苦。
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达到了率真、自由、舒放的境界。
画家都通过自由的艺术语言寻找表达世界的方法。
三、对绘画技术的否定态度中国写意绘画与西方表现主义绘画都对绘画技巧表现出否定态度,绘画在表现外部世界的时候重点为真实感,与其对应的就是严谨的绘画技巧。
与中国写意画相似,一代西方表现主义大师
与中国写意画相似,一代西方表现主义大师与中国写意画相似,一代西方表现主义大师自我国引入西方绘画后,美术理论及实践界高度重视对比研究中西绘画。
毋庸置疑中西绘画都有其特色及其审美艺术价值,两种绘画样式各有千秋,不分伯仲,特别是在美学思想、哲学基础以及表现形式、艺术观念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西方表现主义绘画与我国传统的写意画是两种相互联系又存在较大区别的绘画艺术形态。
我国传统写意画更加重视逸致与诗趣,强调朦胧感,即游离于“似与不似之间”及主体精神。
上世纪初,西方一改传统的“肖似”之风,更加重视情感的抒发,其画面传神,感性。
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与我国绘画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就形成了两种跨时空的艺术表现形式的趋同现象爱德华·蒙克是一位具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家,是西方表现主义画派的先驱。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每一幅作品都表现了他强烈的感情色彩,每一幅作品都是人类真实情感的写照,表现了蒙克对于死亡、生命、爱情等主题的观念,展现了他性格的敏感、忧郁。
这也是蒙克作品的典型特点。
蒙克的思想先后受到波西米亚激进运动领导者耶格'你当写出你的生活'和易卜生的现实主义、神秘主义影响,当然这都是基于他幼年就开始接受的源于父亲的清教徒思想,而正是几种思想之间的矛盾促使画家对待生活的态度和绘画方式产生极大分化。
这种矛盾的心态,体现在蒙克的画作当中,主要在画家用色彩表现光线特色的形式,隐于暗色调下的强烈对比之中。
然而谁也没能想到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却从小生活于疾病与死亡的恐惧之中,他的生活几乎是灰色的,童年可怕的经历深深的烙下成长的痕迹,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的绘画风格。
他的作品总是充满压抑与悲伤。
透过蒙克的艺术作品,风景、肖像画、劳动者、自画像都能够让我们感受到那种悲伤压抑的情感,感受那种得不到爱的揣惴不安还有对生命的敬畏。
他的表述方式偏激而又苛刻,创作了另人难以忘怀的热情与爱、死亡与嫉妒,强烈着检释着内心不安的情感。
抽象与写意——西方抽象主义绘画与中国大写意绘画的比较
抽象与写意——西方抽象主义绘画与中国大写意绘画的比较万笑雪
【期刊名称】《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1
【摘要】:抽象与写意是一对极为接近又风格迥异的范畴.将西方抽象主义绘画与中国大写意绘画并置,二者都存在理性与非理性因素,而抽象绘画偏重于非理性的无意识表达,大写意绘画则偏重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感性把握.抽象与写意因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环境相异而在笔墨表现、情感表达等方面呈现不同的面貌.但二者也存在相契合之处,二者各有千秋、互为表里,在各自发展的轨迹上达到了殊途各归的至高境界.
【总页数】3页(P92-94)
【作者】万笑雪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01
【相关文献】
1.绘画的抽象性--从中西方绘画比较谈抽象 [J], 靳凤华
2.对西方“抽象主义”绘画的探究 [J], 郭莉
3.从西方现代抽象绘画看写意山水画造型中的抽象意味 [J], 汪俊林
4.论西方现代艺术中抽象主义绘画的实质与精神 [J], 张宇
5.从西方现代抽象绘画看写意山水画造型中的抽象意味 [J], 贺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方传统人物画比较研究
中西方传统人物画比较研究12124913 刘文婷[摘要]中西绘画源远流长,各有千秋,人物画更是有的粗略豪放、浓墨重彩有的温婉细腻、恬淡素净。
但是无论有多少的不同,这些艺术作品都体现出创作家的艺术构思,反映出时代的背景和特点。
本文立足于中西方传统人物画的比较,通过阐述中西方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发展特征,从艺术形式和审美特征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和说明。
[关键词] 中西;传统人物画;比较人物画作为绘画中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史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人物画作品,其绘画手法和风格也是不断变化的。
本文首先将分析中西传统人物画的演进历史以及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
1.中西传统人物画的发展和特点中国的人物画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佛教引入中国,玄学盛行,人物画的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出现了以顾恺之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大师,从《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传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传神”的人物画理论。
隋唐五代,人物画达到了全面的发展和高度的繁荣,中外的交流促进了绘画的发展,此时人物画与宗教化的关系也很密切,吴道子一改之前用笔圆润细劲的风格,用笔迅疾变化,使绘画更富有表现力。
宋代城乡经济进一步发展,丰富的社会生活使得社会风俗和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故事画发展起来,产生了武宗元、李公麟、张择端、梁楷等一批杰出的人物画家。
宋代以后,进入元代,由于政治的不稳定人物画处于一种衰退时期,此时的人物画非常注重继承和保持传统。
但,明代的陈老莲、明人的肖像画、清代的扬州画派、晚清的任氏画风,却给平静的画坛增添了活力。
总之,中国古代人物画注重点、线、笔墨,对人物的刻画不满足于外部,更注重心灵的感受,追求“形神兼备”。
在西方,表现人物题材的绘画历史悠久。
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出现了人物画。
在中世纪的“黑暗时期”里,受宗教的强烈影响,以这时期的绘画主要以圣经为题材,绘画发展较为缓慢。
进入到文艺复兴时期,思想解放的潮流在欧洲各国蔓延,美术风格有了很大的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写意人物画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人物画比较研究
摘要:中国写意人物画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人物画是两种不同的画派,通过比
较研究发现其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并在其精神内涵与表现风格上寻找相通之处,结合当代中国人物画发展现状,从中寻找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中国人物写意发展出路。
关键词:抽象绘画绘画精神文化背景精神内涵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1-
中国画水墨艺术与西方绘画是根据文化背景﹑历史潮流所形成的两种不同的画派,这两
种看似格格不入的艺术种类在五千年的艺术人类史发展长河中却相互影响﹑冲撞。
从西方绘
画由为宗教服务转向表现人们的现实生活,最终成为表达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精神的艺术样式
的过程,见证了西方绘画艺术的产生并且走向成熟。
中国水墨艺术随文人画的崛起到人物画
的衰微,水墨艺术作为封建社会文人们的情感传达方式,用含蓄内敛的抒意艺术呈现了水墨
画的阴柔美绘画语言形态。
美术作为一种用视觉形象把我自然世界,表现情感世界的艺术语言,蕴含了中西不同文化精神内涵。
中国写意人物画和西方抽象表现主义人物画在很多层次
上的创造和发展过程中也逐渐阐明了人类表现精神主观愿望的一致性。
“寄情于画”的写意表
现情怀令欣赏者们留恋忘返,对历史的研究也提供了很好的线索。
用过中西方的这两种艺术
表现形式的研究,不难发现不同的地域﹑背景下的艺术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相似点:
一﹑绘画对象的转变大致相同
中国画从起初的文人画表现的皇室生活的程式化转向多变风格写意的抒情达意情怀;西
方绘画则从为宗教服务的工具脱离建立了一种显示人物的客观世界再现和对理想美的憧憬。
这无不是对古典形态的超越。
我们从马奈﹑莫奈﹑德加等举止优雅的都市绅士画家们,与中
国宋元文人画家之间的某种心绪相似性——无拘无束,玩弄笔墨,东方人的笔墨情操“胸中脱
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董其昌《画眼》)的物我交融境地。
凡高将绘画的表现性发展到了精神正常和失常的边缘;高更把艺术作为文明人与原始人之间唯
一可能的感性联系,这样极端花的本你能崇拜不就像中国画家徐渭坎坷的一生么?
二﹑不以客观再现为目的
绘画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其中包括艺术家的感受﹑情感﹑观念和审美理想等。
艺术家常常会对人物绘画夸张﹑变形﹑重组﹑寓意等表现手法。
曾经有一位女士问法国
野兽派画家马蒂斯:“难道我们女人却向您画的这个样子吗?”马蒂斯回答道:“夫人,那不是
一位女士,那是一幅画”。
这个例子就告诉了我们,艺术品并不是“像”与“不像”的评定,而是
需要表现艺术家的主观世界,既有艺术家对世界的各种认识和看法,也有艺术家在艺术上的
各种追求。
挪威著名画家蒙克讲到:“我并不照自然描绘,我要从自然中拿取﹑吸收,我不是要花现在看到的东西,我要画的是曾经看到的过的东西。
”西班牙伟大画家毕加索,作为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他的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其中画作有一幅《卡沙亨马斯的葬礼》,画面的
下方是一群送殡者,低着头,站在一个盖着寿衣的男士周围,画面上方,一些神话人物漂浮
在云雾中,当中是一匹白马,骑在马上的是一个黑影,几乎被一个女人淹没,这幅画充分体
现了画家对客观事实的模造,表现了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而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则根据三
国曹植名篇而创作的历史巨作,被后人评为“紧劲连绵,循环超忽,格调逸易,风趋电疾”(唐
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三﹑笔触的言简意赅,用笔简练概括
毕加索的另一幅《阿维尼翁少女》,告别西欧绘画传统,展现出新的绘画形式,画面中
五个少女曼妙多姿,用笔老练泼辣,对五个裸体少女身体的描绘大胆肯定,令当时艺术家哗
声一片,马蒂斯讲这是一种“煽动”,也有人说这是一种“自杀”;在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西方
绘画的古典形态“写实”精神被一再推崇,典雅和谐的“类型典型”受到突出创作个性的“个性典型”的影响,这种理想形象受到了“丑”的因素的侵蚀,从戈雅对梦魇景观的表现,到库尔贝对“敝俗”生活的宣示,这种大胆粗犷,放肆的线条已不再被世人所唾弃,如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大胆创新的用墨﹑迅疾简洁的几大笔让人把不禁感叹这种放肆大胆的水墨的精确性。
四﹑在西方绘画中就是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等
在中国绘画中就是笔墨﹑章法﹑皴法等,作为美术语言特殊的表达和实现手段构成了美
术作品艺术语言的一部分,一种更自由奔放﹑概括﹑洗炼﹑粗细﹑结合的画风逐步形成,很
具代表性的是以石恪﹑梁楷为代表的“简笔画”,寥寥数笔,强调虚实﹑墨色,线是用笔的主
要形式,用线的造型功能也是最明显突出的,因为它明确,与西方抽象绘画中马蒂斯的用线
技巧堪称绝妙,连贯的线条是他对造型语言的精心锤炼,不再是自然空间的模拟而是通过线
条把传统透视法抛在脑后,与中国写意人物画的线条造型特点相得益彰。
五﹑作品的现实绘画特性时代性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大多数的创作灵感来自于生活中,绘画脱离不了时代特征,时代
的现状决定了艺术家的创作取向,不管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还是蒋兆和的《流民图》,
无不体现了当时时代特征,人民的生活气息。
以上从几个方面进行中西绘画人物联系比较,
得出的几个相似的共同点,但是在其绘画本质上,这二者还有着区别:
第一,显而易见的便是使用的绘画材料,有着本质的区别。
中国写意人物画是用水墨的
媒介来创作研究,而西方抽象油画技法创作研究;中国水墨用水,西方油画用油;中国水墨用纸,西方用布,所以这点便从本质上区别开了油画和国画。
第二,色彩的光感。
西方绘画颜色丰富多彩,品类繁多,技法多样;中方水墨色彩淳厚,淡雅,宜少不宜多,受到透视﹑空间﹑质感的影响,西方的绘画笔中方绘画的颜色光感更加
明显,色彩更加明快﹑鲜亮,视觉上更具有冲击力。
第三,宗教影响,信仰崇拜。
虽然同意是表达画家内心世界的模造,对生活自由的向往,但是中西方的文化底蕴截然不同,中国绘画以文人雅致,受传统宗教,“中庸”和“中和”的哲
学精神指引,游走在“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两大表现的极端之间,唐代张彦远的“夫画物特
忘形貌采章”苏东坡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绘画主张,西方以宗教为创作题材,为宗
教服务,特定的文化信仰影响着每一个艺术家。
开放自由的环境让西方艺术家对人体有了更
多执着的研究,与中国绘画的态度不尽相同。
综上所述,中国写意人物画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人物画作比较,总结他们那之间的异同点,纵观当代对中国写意人物的研究现状主张在传统上创新,继承并发扬传统,不能脱离民
族的文化心理,强化民族性,才能在世界艺术上取得地位。
主张反传统,认为封建时代绘画
落后,陈旧,中国绘画已走向穷途末路,必须与传统决裂,创造新的画种。
主张中西结合,
中方西方同等重要,借助外来艺术冲击改造现有面貌,产生新的生机,顺应世界潮流,被世
界所理解。
当代中国画家正处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现状中,我们应当从这些探索的高潮中冷
静思考,从现状推测今后发展的未来愿望。
要和任何艺术一样,深入生活,反映生活,以生
活为源泉。
只有在这样的目标下去探索,研究,实践,革新,才可能有更广阔的视野去开拓。
参考文献:
[1]《第一影响力艺术宝库》编委会.美的魔鬼——毕加索.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2]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版.
[3]陈正雄.抽象艺术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法】米歇尔·瑟夫,王昭仁译.抽象派绘画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张冠印.中国人物画史.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
[6]李黎阳.野兽派.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7]崔庆忠.象派. 北京:民美术出版社.002年版.
[8]裔萼.象表现主义.北京: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10、崔庆忠编著:《表现主义》,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
11、毕继民编著:《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物画》,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6年出版
12、吴山明编著:《意笔人物画基础技法》,浙江美院出版社 1988年5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