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自考试题与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

(课程代码006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不属于新闻体裁的作品形式是(B)

A、深度报道

B、报告文学

C、消息

D、通讯

2、新闻报道中运用说明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为了(D)

A、让报道主题更加简洁凝练

B、使报道语言更加华丽多彩

C、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D、对新闻事实或人物的相关背景材料进行介绍和解说

3、只突出最有新闻价值、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部分要素的导语是(D)

A、第一代导语

B、延缓式导语

C、间接导语

D、第二代导语

4、在消息写作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结构方式是( D )

A、悬念式结构

B、并列式结构

C、对比式结构

D、倒金字塔结构

5、新闻作品中的议论与抒情,要求做到(A)

A、缘事而发,情景交融B多多益善,使报道更加生动C宏观入手,注意升华D务求平实,尽量避免使用

6、中国新闻作品中的深度报道蝎起于(A)

A、1987 年

B、20世纪50年代

C、民国初年

D、20世纪70年代

7、下列对于新闻作品结构的表述中,错误的是(D)

A、各种新闻体裁,其结构要求有一定区别

B、结构安排的原则之一是既能恰当地反映新闻事实,又能充分显示新闻主题

C.结构安排是我们评析一- 篇新闻报道时所应注意的一一个重要方面

D、纵横式结构是文学作品经常采用的一种结构方式,不应出现在新闻作品中

8、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作者是(C)

A、阎吾

B、穆青

C、毛泽东

D、范长江

9、下列对于新闻报道时效性的表述,错误的是(C)

A、一般而言,事实发生和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距离越短,其新闻价值就越大

B、迅速及时是新闻报道的特点与要求之一

C.新闻报道要求“唯快是好”,任何新闻事件发生后,均应迅速报道出来

D、新闻报道求快,但如何才算迅速及时,并没有硬性的时间规定

10、《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与《红色的警告》这两篇新闻作品,体裁上属于(D)

A、消息

B、特写 C.评论D、深度报道

11、下列作品属于突发事件报道的是(D)

A、《记鲁迅》

B、《巴黎陷落后的一一个月》

C、《水面下的桥梁》

D、《断电使纽约陷于-片黑暗》

12、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是(C)

A、重要性原则

B、真实性原则 C.党性原则D、接近性原则

13、科技新闻报道中对于-些名词术语或技术性问题的解释,-般被称为(C)

A、历史背景

B、地理背景

C、注释性背景

D、描述性背景

14、下列对于新闻敏感的表述,错误的是(C)

A、它是指记者迅速辨别和捕捉事实变动的信息并衡量其新闻价值大小的一-种能力

B、它是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綜合的考察与分析判断能力

C、它主要涉及记者的采访活动,而对编辑等环节没有影响

D、它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新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一种职业能力

15、名篇《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所采用的结构方式是(D)

A、悬念式结构

B、倒叙结构

C、时间顺序结构

D、双线式结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下列对“解释性报道”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BCD)

A、它的重点在于回答事实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将来如何发展B它是-种加背景给新闻揭示更深-层意义的报道C、它要求记者运用大量事实,揭示新闻事实的原因、实质、影响及发展动向D、它是一种背景性新闻

E.它要求使读者读起来更加亲切、生动

17、新闻作品的个性最突出之处就是它的(BC)

A、真实性

B、特殊性

C、个别性

D、可看性 E.重要性

18、党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分析评价新闻作品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BCD )

A、掌握跨文化分析比较的科学方法

B、尊重事实,坚持真理,敢于讲真话、讲实话

C、避免研究、评价新闻作品时的主观性、随意性

D、真正做到对党负责,对社会主义事业负责,对读者和作者负责

E、获得一定的新闻采写实际体验

19、下列新闻作品中,以现场描写为突出特色的作品有(BE )

A、《断电使纽约陷于. -片黑暗》

B、《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 "》

C、《巴黎陷落后的一个月》

D、《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 E.《华阳礁上补给忙》

20、美国新闻学者提出,在解释性报道中构成所谓解释的事实有(ABCDE )

A、历史性事实

B、环境性事实

C、简历性事实

D、数据性事实

E、反应性事实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21、作为-一种文字样式,新闻作品有哪些特点?

22、西方记者通常是怎样使用新闻背景材料的?

23、进行新闻作品研究,通常需要运用哪些思维形式?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24、试述《记鲁迅》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特点。

25、试述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

五、作品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3分)

26、本文是一篇精彩而厚重的深度报道,作者把特稿、解释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的诸多手法融为一-体,通过把采访过程、观察描述,以及综合评述等主客观材料的有机结合,透过德国多特蒙德钢厂被中国收购并搬迁到中国沙钢前后的中国经济、德国经济、世界经济的细节的观察和宏观的评述,令人信服地表达了“中国震撼世界"这个相对大而笼统的主题。请仔细分析评述本文的特色,注意文章的结构框架,分析本文是如何把现场视点和全知视点结合起来的,本文对采访过程的回顾和记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等等。

命题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文字简洁,写成500字左右的评析短文,标题自拟。

中国震撼世界

英国《金融时报》前驻北京首席记者金奇(James Kynge)

我到那儿时,只剩下一块疤了,一块精色的土疤,有二十五个足球场那么大.十多台挖土机,笨拙地刨着泥土,仿佛心不在焉地寻找丢失的东西。德国最大的钢铁厂之一,自二战前一直矗立此地,如今,这里只剩下几堆扭曲的废铁。

德国蒂森克虏伯在多特蒙德的钢厂,一度雇佣约一万名员工。在赫尔德和威斯特法伦区,数代人都靠钢厂谍生。现在钢铁厂没了,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来就是要了解此事.

路德教会的弗罗里希神父说,钢厂消亡是竞争力丧失所致,厄运来得慢,却不可避免.数千钢铁工人失去工作,路德教会的教团也迁走了,社区并不贫穷,却陷入了一种麻木状态。教会采取措施,竭力吸引年轻人参加各种社区活动(这-点从教会的通讯中就可以看出),年轻人似乎感觉不到宗教的吸引力。“我们迷失了自我,”弗罗里希神父说.“这可是人身上最重要的东西,却被拿走了,找回这种东西可能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

中国人的突然收购来得太快,工厂停工仅一个月就签署了收购协议,赫尔德区一些人怀疑有幕后交易。真相如何且不论,令当地人目瞪口呆的,与其说是中方的收购,不如说是随后发生的种种事情。好像不知从哪来的,厂里突然出现近1000名中国工人.在废弃的厂房内,他们搭起临时宿舍,就在那儿凑和着睡。整个夏天,工人们一周工作7天,每天12小时。后来,一些德国工人和管理人员颇有微词,中国工人才被迫尊重当地法律,每周休息一天。

到2002年底,中国人不到一年就完成了拆卸工作,比答应蒂森克虏伯钢厂的进度提前了一年,而比这家德国钢厂的最初估计提前整整两年。

不可否认的是,当地人深深感受到了失落。Alfred Trappen街南端的小公园里,就可以看到这种心理失衡。公园里有一块纪念碑,纪念战争中被毁的犹太教会堂。纪念碑四周,威群的失业钢铁工人坐在枝繁叶茂的山毛榉下,他们的塑料袋里装着一罐罐啤酒。一位曾经在钢厂工作过20多年的工人约翰说,没有重工业的未来,需要慢慢适应。什么可接替重工业的位置,没人能说清楚。当地政府迄今想到的唯一计划,就是把钢厂所在的地方开发成湖,面积比汉堡的内阿尔斯特湖还大。湖上,将建四个小岛和一条连岛沙洲。湖边,会有游艇码头的系泊处、一排排高级餐馆和近200公顷的公园、迄今,人们对游艇码头计划反应平平。

赫尔德区成了全球首批感受中国崛起惊人力量之地。此前,这个崛起的亚洲大国确实引发许多微震,但鲜有达到地震级别。2001年,钢厂的买家谈判交易时,中国尚来加入世界貿易组织(WTO). 中国经济确实是推动亚洲的火车头,不过尚未具备世界级的实力.在北京任《金融时报》记者期间,我的工作主要是报道中国国内事务,在研究和报道世界如何影响中国问题上,所花时间大大超过研究报道中国如何影响世界的问题,

然后,突然之间,或者说相当突然地,中国成了日常国际新闻。这一转变何时出现,很难加以确定,或许是2003年底,也可能是2004年初。我说不准。不管怎么说,所有变化不可能同一个瞬间发生。像中国这样的庞然大物,不可能在顷刻间发生巨变.不过,至少在我的想象中,可能还是有个转折点。那是2004年2月中旬之后的几周里,世界各地的窨井盖开始从马路和人行道上消失,刚开始消失速度还较慢,后来越来越快。中国的需求将废金属价格推到了历史新高。各地盗贼,几乎所见略同。夜幕降临时,盗威们就撬起铁制窨井盖,卖给当地商人,商人把窨井盖切制后,装船运往中国.第一批窨井盖被撬事件发生在台湾,下一批则在临近地区,如蒙古和吉尔吉斯斯坦。很快,复苏的“中央之国”引力,抵达世界最遥远的角落。哪里太阳下山,哪里就有小偷为满足中国的饥渴开工。

我坐在办公室,望着北京长安街,想象着中国变戏法似的变出一支经济大军,然后派遣它们冲向世界。购买私家车的选度如此快,长安街的交通一周比一周堵塞.我刚上任时,长安街远端是苏联时代的公寓任期结東时,那里则变成了拥有玻璃和铬合金外墙、大理石大堂的高耸楼群。一度无处不在的自行车,正在逐渐消失。底楼窗外的人行道上,到处都是低声兜售盗版DVD的小贩。

从我窗口看到的变化,在整个中国要放大-百万倍.这些变化合在一块,就成了中国转型的种种迹象。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转型让4亿多人脱离了每天支出一美元的贫困线。同期,中国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9.4%,是全球大型经济体中最高的。1978年时,私人电话几乎还闻所未闻,而到2005年,约3.5亿人拥有移动电话,1亿多人上网。其变化之大并非罕见,这一幕曾在人类奋斗的许多篇章中反复出现。

不过,就像窨井盖一事表明的那样,当今重塑中国的种种事件与以往不同,不只是在外国引起反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