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石窟艺术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山石窟介绍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山石窟介绍甘肃省天水市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这里拥有许多历史和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北方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岩石艺术宝库之一,被誉为“东方的雕塑艺术博物馆”。
现在,我将为您介绍这一壮丽的石窟。
麦积山石窟位于天水市麦积区麦积山上,距离市区约40公里。
这个石窟群建于北魏时期,始建于公元384年,历经1300多年才完成。
它总共有202个洞窟和7座像塔一样高耸的石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岩石艺术宝库之一。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第96窟中的“天神像”。
“天神像”是麦积山石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北方保存最完整的一尊石雕造像。
这尊巨大的佛像高16.77米,是一尊伫立的“阿弥陀”坐佛。
整体造型庄重、端庄,彰显了北魏时期鲜明的艺术风格。
佛像的脸部表情炯炯有神,慈悲庄严,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这座佛像的细节处理非常精细,衣纹雕刻栩栩如生,袈裟的褶皱错落有致,令人叹为观止。
除了“天神像”外,麦积山石窟还有许多其他珍贵的艺术作品。
例如,第94窟的“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以及第100窟的“卢舍那佛”等等。
这些石雕作品有的体现了佛教的教义,有的描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场景,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瑰宝。
参观麦积山石窟,您将领略到中国古代艺术的卓越风采。
不仅如此,您还能感受到麦积山石窟所蕴含的宗教和历史人文氛围。
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为的就是一睹这些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无论是艺术爱好者还是历史学家,麦积山石窟都是个不可错过的地方。
这里不仅有博大精深的艺术品,还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来到麦积山石窟,您将被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所震撼,仿佛穿越时空,进入古代的神秘世界。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麦积山石窟承载着远古的智慧和人类的创造力。
它不仅是甘肃省天水市的一张名片,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
无论您是专程前往还是路过天水市,都强烈推荐您来一次麦积山石窟的探索和领略,您一定会被这些石窟艺术所震撼和感动。
浅谈麦积山石窟艺术特色
传统 与创新 —— 4 1
1 世纪一千四五百年 间的泥塑 、 9 石雕七千八百余尊【. 3 既有高达 佛教艺术 品中并没有佛 的形象 直到贵霜王朝时期 ,才打破 这 】
二 十 几 米 的 巨像 .又 有 十 几 厘 米 的 小 像 。现 藏 壁 画 一 千 三 百 多
平方米。
一
禁 忌 .并创造 出两种代表性 的佛像雕刻艺术—— 犍陀罗艺术
绝 及 造 麦 众 多石 窟 佛 教 造 像 不 同 。 工 匠 只 能 在 泥 塑 上 下 功 夫 ,这 种 特 殊 及 造 像 , 大 多数 是 北 魏 时 期 开 凿 、塑 ( 雕 ) 的 。 积 山 石
—
—
4 2—— 传统与创新
窟 的创 建 时间 一般 被 认 为是 公 元 4 世纪 末到 5 纪 初 , 世 这一 时期
中 国传 统 文 化 相 结 合 ,形 成 中国 独 具 特 色 的佛 教 艺 术 。 到 了 隋
麦 积 山地 理 条 件 的 特殊 性 ,其 山体 结 构 为 红 色 砂 砾 岩 石 质 松 唐时期 印度佛教艺术与汉文化完美融合变成了中国人喜 闻乐 软 从 雕 刻 角 度 讲 不 易 于 精 雕 细 刻 所 以 麦 积 山 石 窟 与 中国 见 的艺 术 .这 在 麦 积 山石 窟 中也 体 现 了出 来 。 麦积 山现 存 洞窟
品保存下来 。它是佛教艺术从西域 大举 东进的产物 , 其雕塑造像与 中国众 多石窟佛教
麦积山石窟简短介绍
麦积山石窟简短介绍麦积山石窟是中国甘肃省天水市的一处著名的佛教石窟,位于麦积山南麓的东北侧。
这座石窟始建于公元384年,历时数百年才完成。
它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石窟之一。
麦积山石窟以其雄伟壮观的佛像和精美细致的壁画而闻名于世。
整个石窟由东、中、西三个区域组成,共有202个洞窟和7万多尊佛像。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169洞,内有一个高达16.5米的巨型卧佛雕像,被誉为“东方巨佛”。
这座卧佛雕像是麦积山石窟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它采用了高浮雕技法,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佛陀安详宁静的面容和修长匀称的身姿。
卧佛雕像背后还有一个精美细致的壁画,描绘了佛教经典中关于生死轮回和人间苦难的故事。
除了卧佛雕像,麦积山石窟还有许多其他令人惊叹的佛像和壁画。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96洞和第98洞,这两个洞窟内有大量的佛像和壁画,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和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麦积山石窟的壁画主题丰富多样,内容涉及佛教经典、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
这些壁画不仅艺术价值极高,还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除了佛像和壁画,麦积山石窟还有一些其他特色景点值得一提。
比如第103洞内有一个巨大的石雕宝塔,高约14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宝塔之一。
石窟周边还有一些小型寺庙和祭祀场所,可以深入了解当地人民对佛教信仰的虔诚。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麦积山石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来此感受佛教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
同时,石窟所在的麦积山自然风光也非常优美,游客可以在欣赏石窟艺术之余,还可以登山观景,体验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他们加强了对石窟的保护工作,修复和维护了受损的佛像和壁画。
同时,他们也开展了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麦积山石窟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一处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的遗产。
麦积山石窟的名词解释
麦积山石窟的名词解释麦积山石窟是中国甘肃省天水市的一处著名古代石窟群,它位于麦积山北麓的崖壁上。
这座宏伟壮丽的石窟群是中国佛教艺术的珍贵遗产,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窟之一。
麦积山石窟的名字源于其所在的麦积山,麦积山海拔2194米,自古以来就是天水地区的地标之一。
石窟群始建于公元366年,历经多次扩建和修复,一直延续到公元1232年,历时近900年。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匠心独运的匠师们用汗水和心血,创造了这一辉煌的艺术奇迹。
麦积山石窟是典型的岩壁石刻,它总共有202个洞窟,共计1060多个佛像,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34.5米,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卧佛。
这些佛像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以极其细腻的手法表现了佛教精神和文化内涵。
每一个佛像都是匠师们用锤凿、雕刻的形式创作而成,经历了无数次反复琢磨和打磨,展现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巅峰之作。
除了佛像,麦积山石窟还有丰富多样的壁画。
这些壁画是佛教教义和信仰的生动表达,它们通过图像符号和色彩的运用,展现了佛经中描述的佛教故事和佛教信徒的修行之路。
这些壁画的色彩绚丽多彩,线条流畅优雅,体现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麦积山石窟不仅仅是佛教艺术的宝库,也是历史文化的镌刻石。
在这些洞窟中,考古学家们不仅发现了大量的佛教文物和经书,还发现了很多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的实物。
这些实物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对于研究佛教传播和中国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然而,麦积山石窟的珍贵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长期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一些洞窟和佛像已经受到严重的损坏,面临着失去原本的风采和文化价值的风险。
保护和修复麦积山石窟成为当地政府和专家们的重要任务,他们通过科学的手段和先进的技术,努力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对于游客来说,麦积山石窟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在雄伟壮丽的佛像和精美绝伦的壁画面前,人们往往能感受到内心的震撼和安宁。
这些艺术作品所传递的佛教智慧和人文情怀,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超越现实、净化心灵的体验。
天水麦积山石窟建筑欣赏2000字
天水麦积山石窟建筑欣赏2000字天水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内。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公元6世纪,经历代修建,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它是中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麦积山石窟的建筑风格独特,其最大的特点是窟形多样,结构精巧,布局合理。
石窟的建筑形式有殿堂式、覆斗式、穹窿顶式等,每种形式都根据山体的自然形态和岩石的特性进行设计,使得整个石窟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在建筑结构上,麦积山石窟的雕刻精美,技艺精湛。
窟内的佛像、壁画、藻井等装饰都展现了高超的技艺水平。
其中,佛像的造型各异,神态生动,有的庄重肃穆,有的和蔼可亲;壁画则以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描绘展示了古代佛教艺术的魅力;藻井则以精美的雕刻和华丽的装饰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麦积山石窟的布局也非常巧妙。
在山体上,各个石窟分布错落有致,高低错落,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效果。
在游览路线上,石窟的排列顺序合理,让游客可以按照历史时期、风格类型等不同方面进行参观,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
总的来说,天水麦积山石窟是一座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宝库。
它的建筑风格、雕刻技艺和壁画装饰等都展现了古代中国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
同时,麦积山石窟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建筑本身,麦积山石窟还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它见证了中国佛教艺术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信仰和文化风貌。
在石窟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的佛教艺术风格和特点,以及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创造力。
此外,麦积山石窟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在每个石窟中,都有大量精美的雕刻和壁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让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佛教文化和历史。
同时,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自然风光也非常优美,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在游览麦积山石窟时,游客可以采取步行或者乘坐缆车的方式上山。
麦积山石窟简要介绍与特点
麦积山石窟简要介绍与特点1. 麦积山石窟简介麦积山石窟是中国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的一处著名的佛教石窟群,建于北魏时期,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它位于麦积山的北麓,是中国最大的洞窟群之一,也是甘肃省最负盛名的文化景点之一。
2. 麦积山石窟的特点2.1 艺术风格独特麦积山石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是中国北方佛教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麦积山石窟中,有大量精美的佛像、浮雕和壁画。
这些艺术作品在形式、线条、色彩和构图等方面展示了北魏时期佛教艺术的特点,带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
2.2 规模庞大麦积山石窟群共有194个窟穴,书写了1500多年前佛教文化的辉煌。
这些窟穴分布在麦积山的岩石上,形成了星罗棋布的石窟群,覆盖了一个较大的面积。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138窟,它是麦积山石窟中最大的一座石窟,内部有宽敞的大殿和巨大的佛像。
2.3 艺术技法精湛麦积山石窟的壁画和浮雕由于年代久远,但仍然保持着较好的保存状态。
这些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需要复杂而繁琐的技法,包括雕刻、彩绘和描金等。
尤其是壁画,不仅色彩明亮鲜丽,而且线条流畅、细腻,展示了麦积山石窟艺术家的精湛技艺。
2.4 宗教文化熏陶由于麦积山石窟作为佛教圣地的存在,它对当地和来访者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每年,大量的佛教信徒和游客慕名而来,参拜石窟,礼佛祈福。
这里举办的佛教节日和仪式也吸引了众多崇信者前来朝拜,使麦积山石窟成为佛教宗教文化的重要场所。
3. 我对麦积山石窟的观点和理解麦积山石窟作为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对我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瑰丽,还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佛教信仰的强烈。
通过观赏和研究这些艺术作品,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内涵。
麦积山石窟中丰富的壁画和雕刻,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家们卓越的创作才能和技艺。
他们用优雅的线条、明亮的色彩和细腻的表达方式,刻画了佛教故事和人物形象。
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的享受,更是对中国古代艺术和民俗的研究的重要资料。
甘肃天水市麦积山石窟艺术解读
甘肃天水市麦积山石窟艺术解读甘肃天水市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独特而精美的艺术构成了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瑰宝。
在这里,雄伟的佛像、浮雕和壁画向我们展示了千年的历史和佛教文化的繁荣。
孕育出麦积山石窟艺术的背后是当时社会、文化及宗教信仰的交织与演变。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拥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更是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的见证。
以下将从艺术形式和主题内容两个角度对麦积山石窟艺术进行解读。
一、艺术形式麦积山石窟以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成为独具特色的石窟艺术之一。
这里各种形态的佛像、浮雕和壁画呈现了当时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技艺水平。
1. 佛像麦积山石窟内的佛像数量众多,形态各异。
无论是坐像、立像还是卧像,每个佛像都展示了各自独特的表情和姿态,生动地再现了佛教思想的内涵。
佛像的线条流畅、轮廓明晰,体现了雕刻师傅高超的技艺。
2. 浮雕麦积山石窟的浮雕以壁画形式呈现,丰富了石窟的视觉效果。
这些浮雕描绘了佛经故事、佛教教义和佛教徒的生活场景等。
精细的线条勾勒和真实的表情塑造使得浮雕栩栩如生,给观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3. 壁画壁画是麦积山石窟最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从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佛教文化的繁盛和演变。
壁画描绘了佛教故事、佛陀的生平以及佛教徒的信仰和修行。
色彩鲜艳、构图合理的壁画将观者带入一个幻化的佛教圣地。
二、主题内容麦积山石窟的主题内容主要围绕佛教文化展开,通过艺术形式向观者传递宗教和人文思想。
1. 佛教教义佛教教义是麦积山石窟主要表达的内容之一。
石窟中的壁画和浮雕描绘了佛陀的生平、佛经故事以及佛教教义的基本原则。
通过这些艺术作品,观者可以了解到佛教文化的核心思想,例如慈悲、智慧和无我。
2. 人文生活除了佛教教义,麦积山石窟中的艺术作品还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人文生活。
壁画中的场景展现了佛教徒的日常生活和宗教仪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生活习俗。
3. 艺术审美麦积山石窟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宗教宣扬的工具,更是展示了艺术家的创作才华和审美追求。
麦积山石窟泥塑的艺术风格发展线索浅析
麦积山石窟泥塑的艺术风格发展线索浅析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被誉为“北方的龙门石窟”,是唐代泥塑艺术中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风格也是与其他石窟不同之处。
本文将对麦积山石窟泥塑的艺术风格发展线索进行浅析。
第一阶段:原始阶段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在石窟泥塑的艺术发展中,最初阶段为原始阶段。
该阶段的特点是泥塑造型简单,制作粗糙,没有明显的艺术感染力。
这是由于刚刚形成的泥塑工艺技术还不完善,制作工具也较为简陋。
此时泥塑作品多以佛像为主,佛像造型简单,缺乏个性特点。
随着泥塑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泥塑艺术进入了麦积山鼎盛阶段。
此时的泥塑作品造型生动,栩栩如生,艺术感染力极强。
佛像形象更加丰满,胸部、肩膀、身体比例更加和谐,线条更加流畅。
在细节处理方面,表现手法更加巧妙,如瑶光七子中六子眉头凝重,一子微笑,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点。
此时的泥塑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色彩丰富,多用锃光亮丽的颜料进行彩绘。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品有玉皇殿、武夷殿等。
第三阶段:走向衰落随着时间的推移,麦积山石窟泥塑的制作技术逐渐减弱,艺术风格也逐渐走向衰落。
这一阶段的泥塑作品造型简单而平淡,没有太多的个性特点。
在艺术表现上,处理线条的手法也逐渐变得生硬和呆板,缺乏灵动性和活力。
在色彩方面,泥塑也逐渐减少了彩绘,变得单调而沉闷。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品有玉皇殿后殿、胜则阁等。
总的来说,麦积山石窟泥塑的艺术风格经历了从原始到鼎盛,再到走向衰落的三个阶段。
更加生动而栩栩如生的造型,丰富多彩的色彩和巧妙的细节处理方式,都是麦积山石窟泥塑在鼎盛时期的特色表现。
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侵蚀,但麦积山石窟泥塑依然保留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doc】魏晋南北朝时期麦积山石窟造像艺术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麦积山石窟造像艺术研究领导eWLeadershiP魏晋南北朝时期麦积山石窟造像艺术研究袁晓莉__J60l!:麦积山石窟建造的时间约在姚秦.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麦积山开除常住地粮碑》中记:"麦积山为秦地林泉之冠,其古寺系历代敕建者,有碑碣可考,自姚秦至今一千三百余年矣,香火不绝."可以看出麦积山始建于后秦时期(384--4l7年)相当于安帝司马德宗隆安至羲熙年间,仅晚于敦煌莫高窟.自后秦开始兴建麦积山石窟寺后,经过"六国共修"(前秦,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走向了鼎盛.麦积山石窟共有194窟,而现存北朝时期的石窟就占了一半以上,其中北魏洞窟74个,西魏洞窟16个,北周洞窟44个,基本上代表了麦积山石窟繁荣时期的艺术特征.麦积山北朝时期佛像雕塑绝大部分以泥塑为主,包括圆雕,浮雕,造像碑.麦积山石窟北朝雕塑的题材主要以佛教题材为主,内容包括佛像,弟子像,力士,供养人,侍者,飞天,居士像等.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壹积山所处的历史.地理与人文环境天水地处西域,长安,四川之间,有"关陇之会,介雍梁之间"之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天水东西交通枢纽的独特地位,也使此地成为了多元文化交流的场所.佛教沿西北线传人中国之后,这里便成为中国早期的造像据点之一.也萌发了较早,内容丰富,技艺精湛的造像艺术的宝库.古丝绸之路穿过甘肃全境,省内石窟寺自西向东连成一线,主要有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武威天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庆阳北石窟寺,泾川南石窟寺等.这些石窟艺术形成了一个佛教文化群,给麦积山石窟以良好的文化环境.天水又是个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仅天水当地就有古文化遗址一百余处,是中华民族和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也给麦积山石窟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养分.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处于南北大分裂的时期,此时小国并立,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自东汉末年佛教传人我国以后,佛教慢慢被统治阶级所利用,并成为麻痹民众的一种精神武器.然而,作为当时被统治阶级的人民大众来说,佛教教义中的苦,集,灭,道又能使他们在所谓的天国世界中得到精神上的解脱.于是,佛教便在当地的各个阶层中流传开,并在信仰者的捐资下迅速得到发展.其重要的物化成果,一是寺院的广为兴建,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二是北朝石窟寺的兴盛,当时的石窟寺以达到上百所之多,可见佛教的影响力已经深入人心.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这一人文广场时期的文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玄学与清谈意识的开创与继承,二是儒释道三教的并立与互补. 玄学的发展使魏晋六朝成为"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 其思辨成就为后代佛学与理学所继承.在魏晋时期,儒学曾受到玄学和佛教的严重挑战,遭到人们的冷漠和鄙视.因为佛教主张不事父母,不拜帝王,严重地损害着世俗帝王及封建礼教的庄严,儒,佛之间的矛盾冲突势不可免.但佛教所主张在家男女教徒应遵守的五条戒律,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不破酒,与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并不冲突,反而有助于维护和巩固社会秩序.正是这个缘故,儒,佛二教又具有相互妥协和融合的另一面.佛,道之间的斗争,在北朝时期更为剧烈. 由于北朝诸政权均为少数民族建立, 从而使得北朝的佛道之争又与民族关系掺杂在一起,具有更为浓烈的政治色彩.在"三教"相互关系上,道教与儒学虽然存在着矛盾冲突, 但主要倾向则是儒道之间的调和融合.这种复杂的文化背景深刻的影响了麦积山石窟艺术在魏晋南北朝的审美和技法特点,也造就了它不朽的地位.二魏晋南北朝时期麦积山石窟艺术的英学内涵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的自觉的时代,也是"人性"自觉的年代.这个时代的艺术自觉展现了当时对于艺术特征规律的钻研.美术理论体系的建立,使艺术独立成文化与人性自觉的体系.中国佛教美术所表现的"法相",除了外在的造型,更重要的是藉由外在的造型而体现内HUMANITIESSQUARE在所散发出的气质,来展现佛像禅定慈祥静寂的内在精神韵致.首先,古代艺术家塑造佛像时有不少的仪规.佛像不同于常人像,它有具体的表征——"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在这些规定中,大多是无法用造型语言体现的,能够表现的部分也仅有如手指纤长柔软,手过膝,身端直,体金色,肩圆满,皮肤细滑,眉间白毫,顶成肉髻,鼻隆,额广,唇丹,臂修等规定.其中佛像的塑造仪规较严,创作者难免要受到教义的束缚,去着重表现佛的威严肃穆和威慑力量.作为麦积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塑家,在佛教盛行之际,同样不可能不按照佛像的仪规去塑造形象.从现存的佛教造像中仍能看到"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其次,随着佛教造像由梵式到汉式的演变,这时具有中国独特美学内涵的"形神""气韵"理论对雕塑美学有了很大的影响,雕塑的形象呈现出与绘画品评同样的地位. 随着石窟往中原方向发展,麦积山北魏早期的雕塑尚保留着印度犍陀罗艺术的影响,到了北魏晚期,在艺术家手中佛教造型已不能完全保有印度的容貌,雕塑理论所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随着世俗化表现的越来越明显.佛,菩萨的相变为西北人的特征,肉髻由高变低,衣着由中亚印度的半裸袒肩式或通肩长衫,一变而为中国西北人的宽衣博带式, 广袖高履.而真正体现汉化特征的则是文化内容气质,展现魏晋时代衣冠楚楚,秀骨清像,名士气韵.佛造像神圣庄重,典丽而宁静,这种遗韵气象,已不同原始佛教造像,而是西北民族对佛教造像文化内质与宗新东方2006.9圃N领导ew|Iea畦ers鹣ip教义理的重新诠释与理解.三.魏晋南北朝时期麦积山石窟艺术的形式表现雕塑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形式,有其自己的表现手法,包括艺术形象的表达,线条的运用,空间与环境的结合,神情表现,动静姿势,体量感等方面,而雕塑艺创作中情感和理性的表达恰恰就在这些具体的形式表现之中.自印度佛教传人中国后,印度的装饰性雕塑与中国的写意性雕塑交融,形成了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的特有风格,并呈现着由装饰性为主向写意性为主的转化,这是石窟雕塑的总趋势.在表现手法上,中国的雕塑艺术家将情感发挥到极致,冲破佛教造像的清规戒律,佛教造像不但摆脱了犍陀罗式样的呆板,而且吸取其薄纱透体,纯朴沉着的特点, 再加上中国画洒脱自如,行云流水的用笔,使佛教造像与现实感受紧密结合,创造出了世俗性的造型样式与时代风格特征.(一)形象的表达在形象上,突出本国的地域特点,使佛与人相结合,注以其新的艺术血液,使神更具有人性化,打破神与人的隔阂,创造出中国佛像美的典型.麦积山北朝早期雕塑的形象带有部分印度犍陀罗造像的风格,这时的佛像双耳垂肩,鼻梁隆挺,双目前视,肩宽腰直,袒右肩的袈裟紧贴胸臂.但随着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不断加强,艺术家想象的空间越来越广阔,把对宗教的虔诚和对现实的形象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形象风格,无论是佛还是菩萨,弟子—J62I!!:或供养人,均是汉民族的形象和服饰,并赋予这些泥塑形象特定的性格和感情.第l23窟的男,女侍童形象就是有力佐证之一.(二)面部表情面部是最能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佛的庄严,观音的慈祥,骠悍的力士,天真稚气的侍童都要通过人的眼神,嘴唇的微妙变化传达出来. 当然,眼睛离不开五官的谐和,神态也离不开身姿手势的表征.除个体形象本身的传神之外,传神还表现在人物造像的整体意境中.因此,雕塑中的面部表情是能直观表达人物神情最有效的形式之一.佛像的表情,给中国人的造型艺术带来新的表现要素.麦积山石窟雕像不仅吸取了希腊雕刻的造型, 技巧,连"古风的微笑"也没有被遗忘掉.自然地,也出现了古拙的微笑,同时由古拙的微笑出发,神秘的感觉愈来愈稀薄,笑得愈来愈明朗. 北周,西魏佛像就比北魏佛像笑得明朗,而同属于北魏佛像,菩萨就笑得比如来明朗.麦积山第l54窟正壁主佛,第l27窟左壁龛右侧胁侍菩萨,第l33窟第九龛右壁弟子阿难, 第l23窟男女侍童等诸多形象中的微笑,就说明了麦积山雕塑在面部表情上既注意到了个体神情的捕捉, 而且还能协调各个形象之间整体神情的表达.在佛像的表情中还有一点,就是女性化的美学特征.温静的姿势, "秀骨清相"的造型,曲线式的刻画, 尤其是面部宛如新月般修长的眉毛, 微微睁开的眼睛,和蔼的笑容,端庄含蓄的神态,赋予了佛陀,菩萨和谐阴柔之美.无论是大型雕塑还是小型雕塑,并没有帮助它们获得男性伟岸的身躯,而是给予了它们母性的慈祥的胸襟,足以溶解人间一切琐碎的痛苦.这是中国佛像表情所体现出的共同特征,也是麦积山雕塑体现出的一大特征.这种特征由北魏到北周越发明显,几乎所有的佛像,菩萨,弟子有所显现.(三)线的运用线是艺术家心灵最亲近的表达形式.运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形质, 空间和生命,是艺术家情感宣泄的最好表达方式.线条的长短,粗细, 力度,交叉,对称,反复,疏密,重叠,连接,均衡,节奏以及韵律等都集中和沉淀在线的律动中.中国绘画重线条的表现力影响到麦积山雕塑的风格.以体积为主要表现手段,并辅之以既有表现力又有形式美的线条,这就使中国传统雕塑在世界雕塑中具有鲜明的东方民族风格.与突出团块效果的雕塑造型方法相比,突出线条作用是一种概括性极强的造型方法.中国雕塑运用抽象于万事万物的形式的线条来概括物象的形态神情,能获得圆满的立体效果.这个效果不在雕塑实在的形态上,而超乎于形表之外,它产生于观赏者的头脑,是一种由主体精神补充上去的立体空间感.麦积山雕塑从北魏早期的造型开始就注重用线条表现形体,其线条多用阴刻线表现衣服紧贴身体的效果,尤其多用平行线表现衣服的下垂感.随着北朝雕塑艺术的世俗化,麦积山雕塑的线条表现出了装饰性的效果,如第l72窟正壁主佛衣纹,第127窟正壁右龛胁侍菩萨立像衣纹,第44窟佛像衣纹中的线条多用阴线,不过分追求肌肉感,而采用阶梯式波浪纹的重叠与穿插表现人物衣着(主要是丝绸衣服)的质感. 宽大衣裙因坐势而簇集垂聚成皱褶层迭的状态,像绸缎又像丝绒,竟然产生纺织品的光泽.这些线条常常表现得如毛笔般得心应手,衣裙层叠的线条宛转自如,将人体的动势巧妙地表现出来,且线条本身的节奏感和生气也通过这线条的韵律和节奏感得到充分流露.另外,线条的力度同样使艺术家有了表现情感和理性的空间.在佛教造像中,常用粗硬的线条刻画出力士的"威猛",用细柔的阴刻线刻画菩萨颈下横纹,表现其肌肤的丰腴细腻和体态的柔美.如麦积山石窟的第154窟中的力士像,面部眉目紧蹙倒竖,额头上的皱纹表现十分有力,呈现出凸凹明显的线条.颈部较长,露出了经脉,右手紧握成拳状,指骨宽大有力.下身穿着厚重的战裙,战裙上的衣纹用长而硬的阴线处理的富有力度,整个造型显得浑厚有力.而在第127窟中菩萨的形象面形长圆,高肉髻,五官秀美,肩披飘带分垂两边,上身穿百褶长裙. 线条均用阴刻线,线条柔软流畅,衣纹雕工细腻,整个造型显得温婉柔美.(四)雕塑环境空间的处理雕塑是三维的空间艺术,这是与绘画表现三维空间感不同的地方, 因为雕塑给人提供的是一个实体的造型,可观,可触,而绘画艺术则达不到同样的效果.同时雕塑还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雕塑空间实际上包括三个方面:它所占有的空间(实体),依靠它的空间(孔洞或空隙)以及由它散射的空间(氛围).成功的雕塑作品总是在向周围空间弥漫着生命的气息,在自人文广场己的四周形成浓厚的精神气氛.另外形体与光影的结合也能将作品和周围空间联系起来.麦积山雕塑大多都是在窟龛内,在麦积山北朝石窟中,几乎每一洞窟内的雕绘都组成一个相互呼应, 相互关联的完整世界.塑像是石窟的主角,一般本尊佛像呈现为圆雕形式.其背光与身光的圆形或莲瓣形光环绘于或浮雕于身后龛壁上. 本尊佛两旁的菩萨,弟子,供养人等形象多以类似的圆雕形式表现出来, 龛楣绘有装饰性的花朵或飞天,窟内整个墙壁满绘着佛教故事的情节, 场面,形成有主有从,有衬托,有照应,有节奏起伏,有微妙变化的统一的艺术世界.中国雕塑往往有背景的描绘.独立的圆雕毕竟在表现空间体量方面有着一定的局限,背景中图像的雕绘可以起到意蕴方面的补充.麦积山特有的塑绘结合的艺术,寓装饰性于空间感中,那山水画一般的空灵意境之表现,使得有限的空间深远化,无限化了.由于麦积山大多石窟进深较大,光线又受到窟门的影响,窟内光线一般都比较暗,主尊佛处在石窟深处的最中间,古代的匠师巧妙地把塑像尤其是菩萨像放置在靠近门的位置,让人们能够在较暗的光线下感受到佛教的庄严与神秘感,第133 石窟第三龛中的佛与菩萨就有这种效果.这样一明一暗的虚实对比,无疑是麦积山雕塑艺术雕塑空间感与神秘感有机结合的最好例证. (五)雕塑姿势中的动与静麦积山雕塑选择了以静为主的艺术形式.麦积山雕塑作为一种偶像崇拜式的宗教雕塑,有其严格的HUMANITIESSQUARE仪规限制,但是民间雕塑艺术家却能在这种仪规之下,冲破造像规范的藩篱,凭借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抒发自己特殊的情感,寻找艺术创造的乐趣.一般说来,在麦积山北朝时期的雕塑姿势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坐像,以佛像居多.多数是结跏趺坐像(盘腿而坐,脚背放在股上),有一佛单坐,还有两佛并坐.另外还有菩萨坐像.还有双脚相交的菩萨坐像,称为交脚菩萨.第二种是立像.立像又称站相,麦积山佛站相相对较少,第154窟正壁的主佛采用了站立的姿势,而菩萨,弟子,供养人的立像居多.因为作为佛教中佛的法师,护法,弟子,他们的主从位置十分明显,所以不单是麦积山的立像,就同一时期连全国着名石窟寺的菩萨,力士,弟子,供养人绝大部分采用了立像,这也是中国主从思想的一种表现.同时,麦积山北朝时期的雕塑姿势还有对"动"的生动表达,这表现在对表手部动势的刻画.佛像的手势又叫"手印…'印契",是由印度传人的用手指作出的种种形状,所结的"印",用来表达不同的意思.如麦积山第74,71,128,148,156窟的主佛采用了禅定印,第¨7窟的如来采用了降魔印,另外一种则是"说法印".而菩萨,力士,弟子,供养人的手势就比较活泼了.如第121窟中的胁侍菩萨与弟子像,菩萨与弟子紧紧靠拢在一起,似乎在窃窃私语,菩萨的双手依附在右胸前,身体前倾,头部微低,紧贴菩萨的弟子则双手合拢与胸前,头部像菩萨一边倾斜,面带微笑.又如第1o0窟左壁龛的胁侍菩萨右手托一盘供品伸向佛壁,左手附于胸前,显得虔诚而恭新东方2006.9圜领导ewLeaclershin敬.还有第l02窟的文殊菩萨左手提着玉鐾轻置腹前.右手抚摸着腿部衣带上的玉佩,两手纤细,动作优美,手背肌肉微激隆起,相当丰椭圆润,突出表现了女性手部柔欺纤巧的特征第154窟的,1]士像,则紧握右拳贴于肋骨上,-ff力地衬托了力土神情激动的精神状恣.从手部的动态来看麦积山:lE朝时期的雕塑, 也不乏对"动"的精深刻化之作这就造就丁麦积山石窟雕像以静为主,动静相生的美学效果(六)程式化佛教雕塑的产生,发展固然给雕塑这一造型艺术开创了新的题材范围,并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但导致长期摆脱不了印度佛教雕塑之"制"的影响尽管佛教造像的题材很丰富+但都可以从佛经中找到出处和造型根据.在这电上讲.从事佛像制作的艺术家是没有创造自由的, 必须受"制"于经典,范品的规范.人物造型五种规范模式(大小等级, 正侧面,空间经营位置,色彩配置,人物动态)电造成了人物形态的类型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雕塑匠师的写实能力的提高.上述各方面的造型规矩限定了佛教艺术的基本表现效果,它以一种恒定的面目反复深化其宗教内容和审美功能,达到独特的造型效果.所咀麦积山石窟北朝时期,尤其是从北周开始不少作品过于单调和重复.佛教雕塑艺术的成熟与程式化几乎成了同义语,愈刮麦积山石窟造像的后期,尤其到术代这种程式化倾向愈明显中国怫教雕塑艺术的程式化甚至使麦秘山石窟艺术从隋唐以后慢慢走向了衰落.总之,魏晋南-JL朝时期麦积11I石窟遗像艺术在继承r印度犍陀罗佛教雕刻艺术美学和技法的辣础上, 融人了中国独特的重传神的写意性艺术语言,造就了超越现实.追求崇高的理想美的典范,井以其简练概括,量感浑厚质朴的造型,表现了中华民族内在的含蓄精神,创造了具有强烈写意性和民族性的胜刻艺术风格参考文献[1]东白华.《美学散步甜.上海人民出版社.Ig81年[2】张锦秀.《麦积山石寤志.甘肃^民出版社.290a年[5】冯国瑞.天水麦根山石窟介鲴.麦积山艺术研究会编,《麦稆山石艚资料汇编(罚集)*.?960年. [4】张锦秀,麦积山石窟志》甘肃^民出版牡.2OO2车.[5】项一峰,麦积山石窟l0号造像碑》《石窟艺术》,陕西人民出版桂.】990年[6]贺世哲.关于十六国北期时期的三世佛与三佛遗像诸问题》.教煌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I992年[7]任其昌.《麦积山记.《麦职山石启志.甘肃^民出版社.8002年.(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慧硕士研究生——J64l:!量:!』●■■■■■■■a■__●l●l■●1。
描写《麦积山石窟》的800字作文
《麦积山石窟:千年的雕刻艺术》
麦积山石窟,位于中国甘肃省天水市,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这里拥有大量的石刻造像,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的宝库”。
麦积山石窟的开凿始于十六国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历时1600多年。
这里的石刻造像数量众多,共有221个窟龛,10632尊造像,2497平方米壁画。
这些石刻造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展示了古代雕刻艺术的高超技艺。
麦积山石窟中最著名的景点当属万佛洞。
这个洞窟内有一万尊佛像,每尊佛像都雕刻得细致入微,表情生动,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此外,麦积山石窟还有一座高达15米的露天大佛,这座大佛面容慈祥,姿态端庄,是麦积山石窟的象征。
在麦积山石窟,你还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壁画。
这些壁画描绘了佛教的故事,如释迦牟尼的诞生、成道、说法、涅槃等,以及佛教的神话人物,如菩萨、天王、力士
等。
这些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展现了古代绘画艺术的魅力。
麦积山石窟不仅是艺术的宝库,还是历史的见证。
这里的石刻造像和壁画记录了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信息,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总的来说,麦积山石窟是一个充满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的地方。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精湛的雕刻艺术,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到历史的厚重感。
甘肃兰州麦积山石窟的艺术艺术风格
甘肃兰州麦积山石窟的艺术艺术风格甘肃兰州麦积山石窟是中国著名的石窟艺术遗址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本文将从艺术风格的特点、表现形式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甘肃兰州麦积山石窟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融合了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宗教艺术风格。
首先,麦积山石窟的艺术风格以佛教为主题,表现了佛教教义和佛教文化的内涵。
其次,石窟中的壁画和雕塑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民间信仰色彩,融入了当地民间故事和传说,使艺术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麦积山石窟还受到了道教的影响,其中一些作品中出现了道教神仙的形象,展示了多元宗教文化的交融。
麦积山石窟的艺术风格主要通过壁画和雕塑来表现。
壁画是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现了佛教教义和故事情节。
壁画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表情生动,服饰华丽,色彩鲜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同时,壁画中的背景和装饰也非常精美,细节处理精细,展现了艺术家的高超技艺。
雕塑作品则以佛像为主,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雕塑作品的线条流畅,姿态优美,给人以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此外,麦积山石窟的雕塑还融入了当地的民间艺术元素,使作品更加具有地方特色。
甘肃兰州麦积山石窟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首先,它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麦积山石窟的艺术风格独特,给后世的石窟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其次,麦积山石窟的艺术风格也对中国绘画和雕塑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精湛的绘画技艺和雕塑造型为后世的艺术家提供了启示和借鉴,推动了中国绘画和雕塑艺术的发展。
此外,麦积山石窟的艺术风格还对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总之,甘肃兰州麦积山石窟的艺术风格独特,融合了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宗教艺术风格。
其壁画和雕塑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麦积山石窟的艺术风格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发展和中国绘画、雕塑艺术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描写《麦积山石窟》的800字作文
《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麦积山石窟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
麦积山的山峰形状奇特,犹如麦垛堆积而成,因此得名麦积山。
麦积山石窟的开凿始于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不断开凿和修缮,现存洞窟221 个,泥塑、石雕造像1 万余尊,壁画1300 余平方米。
麦积山石窟的泥塑艺术是其最大的特色。
这些泥塑造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高达数十米,有的则小巧玲珑。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133 窟的“西方三圣”和第127 窟的“窃窃私语”。
“西方三圣”是一组高达15 米的泥塑造像,中间的主尊佛像高达13.5 米,两旁的菩萨像高达9 米,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而“窃窃私语”则是一组小巧玲珑的泥塑造像,两尊佛像相向而坐,宛如在低声交谈,神态生动,极富生活气息。
麦积山石窟的壁画也是其重要的艺术珍品。
这些壁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佛教故事,也有世俗生活场景。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127 窟的“壁画飞天”,这些飞天形象轻盈飘逸,色彩绚丽,展现了古代艺术家高超的绘画技巧。
麦积山石窟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的文化和艺术风格。
麦积山石窟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每年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研究。
总之,麦积山石窟是一座艺术的殿堂,它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和绚丽的壁画而闻名于世。
它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甘肃省天水市,一定不要错过这个令人惊叹的艺术宝库。
麦积山简介介绍
麦积山的旅游特色
佛教文化
01
麦积山是佛教名山,有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游客可以在这
里感受到宁静的佛教氛围。
自然风光
02
麦积山的自然风光十分优美,有着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和
壮观的峰峦。
人文历史
03
麦积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到当地的历
史文化。
麦积山的旅游价值
旅游经济价值
麦积山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 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麦积山石窟的文化价值
佛教文化价值
麦积山石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 体,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佛教的
发展和演变。
艺术文化价值
麦积山石窟的艺术价值非常高, 是研究古代雕塑、壁画、建筑等
艺术的重要资料。
历史文化价值
麦积山石窟的历史文化价值也非 常重要,是研究古代社会、历史
、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03
麦积山的植物园
文化传承价值
麦积山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 有重要意义。
生态保护价值
麦积山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对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05
麦积山的保护与开发
麦积山的保护现状
文物保护
麦积山石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 的重视和保护。
保护措施
麦积山石窟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包括加固、修缮、防风化等, 以保护石窟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文化传承与创新
加强麦积山石窟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推动佛教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3
经济发展
麦积山石窟的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包括 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描写麦积山石窟的优美句子
描写麦积山石窟的优美句子
1.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窟艺术遗址之一,其壁画、佛像、浮雕雕塑等艺术品呈现出浓郁的佛教文化氛围。
2. 石窟群分布在麦积山的西南侧,其中最著名的是第169窟,其内部有大量的佛像和壁画,表现了唐朝时期的佛教艺术风格。
3. 石窟内的佛像栩栩如生,姿态各异,仿佛在向人们展示佛法的精神和美好。
4. 麦积山石窟的浮雕雕塑精美绝伦,细节表现得十分到位,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震撼。
5. 石窟内的壁画描绘了佛教的种种故事和场景,寓意深刻,色彩鲜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6. 石窟内的装饰艺术达到了高峰,其线条流畅,构图精美,给人以极大的美感享受。
7. 石窟内还有许多佛教经文和诗歌,字体工整,书写规范,彰显了当时的文化水平和书法艺术成就。
8.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9. 麦积山石窟的保存状况良好,其艺术品的品质和数量也是中国石窟艺术中的佼佼者,值得人们珍视和保护。
10. 麦积山石窟的建造历史悠久,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其艺术品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文化风貌,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资料。
11. 参观麦积山石窟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艺术品,还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精神内涵,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具有积极的意义。
麦积山石窟:一个让你感受到佛教文化和中国古代宗教艺术的辉煌和魅力的好去处!
在 中国 四大石窟中,麦积 山以其精美的北朝泥塑和早 熟的西魏壁画闻名于世,其 自然风光在各大石窟中也首 屈一指。我们早上十点多开 始看,从东崖走到西崖,又 从西崖回到东崖,再去到西 崖出景区,在窟上吃了干粮, 直到下午三点半才离开。亲 身体验下来,麦积山确实为 中国 石窟寺中恢宏瑰丽的不 朽之作。
• 感觉远不如莫高窟震撼, 第一莫高窟真不是吹的。 景区不大,主要就是一 座山,石窟都在这个山 上,上山看石窟,下山 走人环形线路。坐观光 车下车后,还是要走个2 公里的路,沿途都是小 商铺和小饭馆,完全是 为了商业考虑,差评。 爬完山倒是可以在这里 吃点饭,当然价格要贵 点。
• 麦积山石窟的知名度不足以和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相比,更高攀 不上同一地区的敦煌莫高窟了。麦积山石窟的彩塑堪称一绝,如 果说莫高窟为壁画宝库,麦积山石窟为彩塑宝库毫不夸张。另外, 麦积山石窟人少,可拍照,可玩性价比大大的高!
• 麦积山在周围群山映衬下一峰独立,窟龛绝大多数开凿在高 20-80米、宽约200米的悬崖峭壁上,洞窟之间依靠悬空栈道 相连,最高位置有12层之多,故民间有“十二龛架”之说。
• 麦积山石窟是 丝绸之路 上的大型石窟寺,是 中国 石窟北朝 石窟的代表窟群之一。麦积山石窟既受到来自于西域的影响, 同时也受到中原地区以及南方地区文化的影响,并形成了独 具特色的雕塑和壁画艺术风格。
·位于岩壁陡峭、绿植环抱的麦 积山,是景区的主要景点,是 西北最著名的石窟之一。 ·麦积山的雕像,大的高达16 米,小的仅有10多厘米。沿着 山体修筑的木制栈道向上,沿 途一座座石窟参观即可。 ·石窟保留大量宗教艺术资料, 反映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 过程,为后世研究佛教文化提 供丰富的史实。 ·麦积山的飞天没有翅膀,没有 羽毛,她是借助云彩而不依靠 云彩,只凭借飘曳的衣裙、飞 舞的彩带,凌空翱翔的美丽少 女,是中国古代艺术家最142米,因为形似麦垛而得名, 大部分佛像是开凿在山体上的,始建于公元300多年的北魏时期, 后来历朝历代多有修缮,开始看的时候很好奇历经多年的岁月侵 蚀,佛像和壁画何以保存完好,看了很多说明和仔细观察才发现, 大部分佛像近年来进行了大修,在佛像的基底埋置了很多钢筋, 表层覆盖了混凝土,所以说差不多都是新的,尽量修旧如旧而已。 顺着山上修好的木质栈道循级而上参观,一圈下来大概一个小时 左右,大佛像能走近了观察,绝大部分的小佛像锁起来了,不能 看。说实话,我对于佛教不甚了解,到这里也就是见识一下,感 觉这个麦积山石窟作为5A的景区有点名不符实,规模太小,而且 人工修造的痕迹太重,很多佛像都是后期装饰过的,并不是原貌。 另外,登山之后走近了看到的佛像只是局部,难窥全貌效果,还 不如在山下远观看的效果更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麦积山石窟艺术
[摘要]麦积山石窟建造于公元4世纪末到5世纪初十六国的后秦和西秦时期,创建有许多塑像作品保留下来。
其雕塑造像与中国石窟佛教造像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以泥塑或石胎泥塑文明于世,是佛教艺术从西域大举东进的产物,各个石窟的造像不但因不同朝代而显示出不同的特点,而且有鲜明的地方艺术特色以及工匠自己的个人风格,形成了麦积山石窟雕塑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关键词]佛教艺术文化
中图分类号:k8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2-0199-01
麦积山的风景十分秀丽,山峦上翠绿的松柏,野花野草茂盛。
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
千山万壑,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这风景画有着“麦积烟雨”的美誉。
在我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风光以麦积山为最佳。
麦积山石窟开凿的年代,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始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不断地开凿和修葺,现存塑像中以北朝造像居多(图1)。
一.麦积山石窟的特点
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在位置极其惊险,大多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全靠在崖面上架设的栈道相通于洞窟之间。
游人走这些蜿蜒曲折的栈道上,不禁胆战心惊。
唐代诗人杜甫曾作诗《山寺》题咏麦积山。
“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
麝香眠石竹,
鹦鹉啄金桃。
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
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可见麦积山景色之秀丽,修建栈道工程的宏大。
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曾称赞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
如果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
这里的塑像,大的高达16米,小的只有10几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每个时期的塑像特点,系统地展现了我国泥塑艺术发展和变化过程。
二.麦积山石窟与佛教艺术紧密相连
麦积山石窟艺术的主题与佛教离不开的。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后就逐渐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艺术。
到了隋唐时期印度佛教艺术与汉文化完美结合变成了中国人喜闻乐
见的艺术形式。
这在麦积山石窟中也体现了出来。
麦积山现存洞窟中的塑像,大多数是北魏时期塑造的。
麦积山石窟的创建时间普遍认为是公元4世纪末到5世纪初,这一时期的佛像面相雄健,直鼻大眼,小嘴薄唇,粗壮坚实的躯体。
菩萨高冠、披发、袒裸上身,下着长裙体态浑厚。
塑像题材主要是三世佛、交脚弥勒菩萨和思维菩萨。
麦积山石窟的形成与发展揭示了佛教在我国的发展和兴衰。
从北魏时期,佛教在其实上已经成为国教,麦积山新开洞窟100多所,造像达万记。
北魏中晚期麦积山形成了巨大的石窟群,达到了开窟造像的高峰。
北周时期太祖及其子孙都非常崇佛教,更加重视家乡天水的佛教活动,开凿窟洞数十个。
隋朝统一之后,隋文帝下诏全
国兴建12个舍利塔,其中之一就是麦积山顶的塔。
后来的唐、五代、宋、元、明、清都在麦积山有所建筑,他们所成就的佛教艺术,让世世代代的信仰者来顶礼膜拜,一直到今天,也为后人研究佛学和历史提供了许多佛教方面的遗产。
三.麦积山石窟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北魏孝文帝虽是游牧民族的领袖,作为鲜卑贵族,深知汉文化的博大精深。
为了巩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他也期望佛教为他敷导“民俗”,决定汉文化为主导文化。
太和18年(494年)他下令迁都洛阳,并禁止臣民穿胡服,提倡汉族服装.掀起了游牧文化的汉化热潮。
在这期间,麦积山石窟中的一些雕像和壁画(76窟 78窟,148窟)虽然还可看到西域外来文化的影响.保留犍陀罗艺术风格。
但其已逐渐脱离这种风格,转化为汉式。
北魏晚期造像主题、衣饰以及相貌都有自己的特点。
佛、·菩萨等造型明显是在这一时期很常见。
身躯颀长、面容清秀、神色和悦的“秀骨清像”,体现出一种超逸潇洒的美。
而它们较之同时代的其他石窟造像却显得分外成熟干练富有人情味和个性特征。
23号龛的佛像和69号窟的菩萨像不因为强调理想性而失之为概念的符号,也不因为重视真实感而把人们心目中的外形相貌与内心世界至善至美的圣人塑成现实生活
中的“凡人”肖像。
在相当程度上做到了愿望与现实的统一。
154窟顶壁壁画伎乐天,头饰与服装全部是汉族服装。
体态轻盈,凌空飞舞,飘带披帛随风飘动仙鹤引颈飞翔,人物神态、手势姿态描绘得精细巧妙,完全是中原传统绘画风格。
佛家神态庄重、和善其
神态既像人又比人尊贵。
虽然麦积山石窟造像是一种佛教程式化美术,但工匠们在艺术创作时从生活中汲取创灵感,把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应用到佛像塑造中,使艺术更有生活气息。
创作出形象生动,且色彩华美、细节自然、装饰别致的艺术(图2)。
(图3)麦积山123窟的侍童男女,用雕塑的写实概括手法,没有过多装饰,人物的相貌由变得丰圆,这时的佛像由“秀骨清像”变为“面短而艳”即面部圆润丰满,其艺术风格与晋宋时代的”秀骨清像”有很大的不同,但也不完全相同于天竺秣陀罗艺术,只有脸部和形态丰满相似,而衣纹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是天竺和晋宋时期的综合。
其衣纹处理是用几条阴刻线条,挺拔而有力,就其雕刻技法和艺术特点来看,汉代传统的画像石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大刀阔斧的塑造整个身体,简结概括,造型准确,着重刻画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内心世界。
女童造型娴熟,神情淳朴、粗看通身上下几本没有任何变化,细瞧则每一细微的变化表现出一种虔诚与自信又不失童真、稚气。
其艺术特点与印度佛教艺术不同,印度佛教艺术在药叉女的塑像中强调女性体态特点:丰乳、肥臀、细腰。
中国传统道德主张蕴藉、温柔敦厚的压制精神。
男侍童相对而立,与女侍童的塑造手法相同,面部敦厚朴实,全部身躯干都在一个平面上,衣服下摆伸展落地,表现出十分浓厚的的生活气息。
其雕塑艺术语言及塑造技法显示出雕塑工匠对生活细节的细微留意。
四.结论
麦积山石窟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历史作用,逐渐被人们所理解和欣
赏,也更多的被世界所闻。
麦积山石窟的塑像,不仅系统地展现了我国不同时期泥塑的艺术特点和发展变化过程,也为佛教文化和历史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不可多得的资料,麦积山石窟艺术永远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 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吏·第2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21页.
[2] 业露华佛教小百科,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179页.
[3] 王朝闻麦积山石窟艺术见:麦积山石窟研究论文集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6,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