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合集下载

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

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

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一、概述具身认知理论的兴起是对经典认知科学框架的一种革新性回应。

传统认知科学倾向于将认知视为一种抽象的信息加工过程,主要发生在大脑这一“黑箱”内部,且与具体的物理身体及其环境作用相对独立。

随着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现象学以及进化生物学等领域研究的深入融合,学者们逐渐意识到认知并非孤立于身体与环境,而是与之紧密耦合。

具身认知理论正是在这种跨学科对话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强调认知功能的实现离不开身体的感觉运动系统、生理状态以及与特定情境的互动。

感觉运动基础:认知过程与身体的感觉运动经验紧密相关。

我们的知觉、理解、推理等活动都是基于并依赖于身体在特定环境中进行的实际感知和动作。

例如,我们通过手部的动作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质地,通过身体姿态的变化来理解空间关系,甚至情绪体验也与特定的生理反应(如面部表情、心跳变化等)紧密相连。

情境嵌入性:认知并非在真空状态下进行,而是始终嵌入于特定的情境之中。

我们的认知表征、记忆和决策往往受到当前环境特征、任务要求以及身体状态的影响。

情境不仅提供了认知过程所需的外部线索,还塑造了我们如何组织和解释信息。

模拟与仿真:具身认知强调认知过程常常通过模拟或仿真现实世界中的行为和情境来实现。

例如,我们在思考未来行动方案时,可能会在心中“预演”各种可能的身体动作,以此来评估其可行性和预期后果。

动态交互与演化:认知不是静态的结构或模块,而是与环境持续交互并随时间演化的动态过程。

学习和适应新知识、技能往往伴随着身体经验和神经可塑性的变化。

具身认知理论对认知心理学乃至更广泛的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推动了对认知机制的重新解读,促使研究者更加关注身体、环境与认知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共同塑造人类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表现。

在实践层面,具身认知理念已被应用于教育、临床干预、人机交互设计、虚拟现实技术等多个领域,倡导以身体参与和情境化学习等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改善心理治疗手段,以及设计更为自然、直观的人机交互界面。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

认知疗法(CognitiveTherapy)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训练和指导改变来访者适应不良的认知,从而达到改善和矫正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以便促进个体对社会的适应。

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认知过程及其导致的错误观念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认知有关。

认知疗法常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

例如:两个儿童一起走在路上,迎面碰到一个认识他俩的人,但对方没与他们打招呼,径自走过去了。

对此,其中一名儿童是这样想的:“他可能正在想事情,没注意到我们;就算是看到了我们而没理我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名儿童可能想:“他可能是故意这样做的,就是不想理我。

他怎么可以这样对我?!”这样他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就会不同,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而继续干自己的事;而后者则可能觉得不安,而无法平静下来做自己的事。

一、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RET 是艾利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认为情绪障碍是由于非理性信念、绝对性思考和错误评价所形成的。

认知疗法即是使来访者改变非理性信念,代之以理性的生活哲学,则可以促使来访者的情绪好转。

核心:改变认知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该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体系,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

常见的非理性思维对自己、对他人和对周围环境事物的绝对性要求和信念。

①人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喜爱和赞许;②一个人就应该在各方面都能力十足;③犯了错误,就一切都完了,应该受到惩罚;④任何事情都要按自己意愿发展,否则就太糟了;⑤情绪是由于外部事件决定的,自己无法控制;⑥总是担心灾祸降临;⑦逃避困难和责任比正视它们要容易得多;⑧人要依靠他人,尤其要依靠强者;⑨过去事件的影响是无法消除的;⑩任何问题都应有一个圆满的正确答案;⑾一个人应对别人的问题关注和负责。

青少年对性取向的困惑与心理咨询

青少年对性取向的困惑与心理咨询

青少年对性取向的困惑与心理咨询近年来,随着社会观念的开放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性取向的认知和了解越来越多。

然而,对于青少年来说,性取向的困惑仍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其中,心理咨询在帮助青少年解决性取向困惑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对性取向的困惑以及心理咨询的作用。

一、青少年对性取向的困惑1.1 对性取向的认知不足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的关键阶段,在认知方面常常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对于性取向的了解程度往往是有限的,很多青少年可能对自己的性取向感到困惑,很难确定自己到底是同性恋、异性恋还是双性恋。

1.2 社会观念的压力尽管社会观念逐渐宽容,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和歧视,这对青少年的性取向产生了一定的压力。

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存在的负面看法,使得许多青少年选择隐藏自己的性取向,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困惑和焦虑。

1.3 影响自我认同和身份建构青少年正处于探索自我认同和身份建构的阶段,对性取向的困惑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他们可能面临来自家庭和同伴的人际关系压力,不确定的性取向可能导致自尊心受损、情感困扰等问题。

二、心理咨询在解决青少年性取向困惑中的作用2.1 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心理咨询师在性取向问题上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准确的指导和支持。

他们可以通过对话和咨询,了解青少年的困惑和担忧,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性取向,并根据个体的情况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建议。

2.2 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心理咨询能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健康的自我认同,接受和认可自己的性取向。

咨询师通过倾听和理解,帮助青少年树立积极的性自豪感,减少其在不确定性取向问题上的困扰,提升自尊心和自信心。

2.3 解决社会观念带来的困扰心理咨询还能帮助青少年应对社会观念所带来的困扰。

咨询师通过教育和启发,帮助青少年认识到性取向的多样性,理解不同性取向的平等和正常性。

同时,咨询师还能与家庭和学校等不同环境的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争取更加宽容和支持的态度,为青少年创造更适宜的成长环境。

心理咨询咨询风格

心理咨询咨询风格

心理咨询咨询风格
心理咨询的咨询风格因咨询师的风格和特点而异,不同的咨询风格适用于不同的问题和个体。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咨询风格:
1. 认知行为疗法(CBT):CBT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通过调整不良认知和行为,帮助个体克服各种情绪和行为障碍。

2. 心理动力学治疗:心理动力学治疗强调个体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和过去的经验对当前行为的影响,通过深入探讨个体的内在心理冲突,解决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3. 人本主义疗法:人本主义疗法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成长,关注个体的内在需求和情感体验,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帮助个体发现自己的内在力量和价值。

4. 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治疗方式,通过关注家庭结构和互动模式,解决家庭成员间的关系问题,促进家庭和谐和个体成长。

5. 折中主义疗法:折中主义疗法融合了多种不同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根据个体的需求和问题,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和理论。

不同的咨询风格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咨询风格需要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商讨和决定。

认知取向咨询技术

认知取向咨询技术

认知取向的咨询技术一、认知取向的咨询技术1.基本观点认知过程及其导致的错误观念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行为适应不良和情感问题与不合理认知有关。

2.特点(1)、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是协作的关系;(2)、治疗的前提是心理上的痛苦基本上是由认知过程紊乱造成的;(3)、治疗都旨在通过改变认知来改变个体的情感和行为;(4)、治疗针对的都是明确的,结构化的目标问题,并且是一种时限的、以教育为导向的治疗过程。

3.评价(1)、贡献①、关注人的理性和能动性②、重视积极互动的咨询关系③、短期内疗效显著(2)、局限①、认知疗法的运动存在效用范围②、认知疗法受制于来访者的领悟力③、认知疗法受制于心理辅导者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④、认知疗法受制于心理辅导者辅导策略和手段的使用情况二、三种疗法的基本理论简要介绍1. 贝克的认知疗法是贝克在研究抑郁症治疗治疗的临床实践中逐步创建的。

贝克认为,认知产生了情绪及行为,异常的认知产生了异常的情绪及行为。

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中介,情感问题和行为问题与歪曲的认知有关。

2. 梅肯鲍姆的认知矫正技术该疗法关注的是求助者的自我语言表达的改变。

梅肯鲍姆认为一个人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与别人的陈述一样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

该疗法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求助者必须注意自己是如何想的、如何感受的和如何行动的以及自己对别人的影响。

要发生改变,求助者就必须打破行为的刻板定势,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情景中评价自己的行为。

3. 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该疗法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就不应着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通过改变认知来改变情绪。

三、贝克的认知疗法与合理情绪疗法的异同1.相同之处(1)、都论证了认知因素对个体情绪和行为的影响,贝克的自动思维概念是对艾利斯的理论框架的重要延伸。

(2)、二者都认为改变认知是改变情绪困扰与行为不良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对于协助来访者了解与放弃自我挫败认知的目的也是一样的。

社会工作——认知行为理论

社会工作——认知行为理论

社会工作——认知行为理论认知行为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和认知学派整合而来的。

尽管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有着不同的理论渊源,但是在实践中二者常被整合在一起,为社会工作服务提供更有效的理论视角和服务途径。

一、认知行为理论的由来及基本观念(一)认知行为理论的由来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来自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行为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将心理与行为分离开来,只关注人的外显行为。

行为主义者认为,除了一些天生的反射行为,我们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此人类可以学习新的行为、改变旧的行为。

这种理论成为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

认知学派源自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分道扬镳。

阿德勒认为,将人格分成本我、自我和超我,过度强调被压抑的潜意识,没有太大的实质意义。

在阿德勒看来,人类行为来自性方面的动力远不如来自社会方面的动力。

而人的行为是由个人整体生活形态所塑造的,这包括个人对自我的认识、对世界的看法、个人的信念、期待等。

在这个过程中,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人的行为,更会影响个人整个生活形态的形成。

由此,认知因素在人行为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认识。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认知行为理论的又一个理论高峰。

班杜拉从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角度来探讨它们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该理论指出,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是经由观察其他人或从事学习得来的。

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

生理因素的影响和后天经验的影响在决定行为上微妙地交织在一起,很难将两者分开。

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①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班杜拉把这种行为习得过程称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1.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它称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

在认知理论的理论脉络之下,贝克首先提出了认知治疗模式,艾利斯则发展出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德莱顿则发展出一套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模式。

特殊儿童心理治疗-教学大纲 (2)

特殊儿童心理治疗-教学大纲 (2)

《特殊儿童的心理治疗》课程教学大纲Psychotherapy for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课程编码: 16A22250 学分:3.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计划学时:58 课时其中讲课: 38课时实验或实践: 20课时上机:0适用专业:特殊教育推荐教材:《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心理咨询》刘华山,江光荣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心理咨询》乐国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心理咨询学》樊富珉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6年版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为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应用性分支学科,即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操作性。

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培养专业学生的心理咨询技能,形成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必须以心理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如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作为基础,同时与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课程有着交叉联系。

课程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除上课认真听讲外,还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堂演练、课下演练、参观、实习等活动。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第一章:心理咨询概述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心理咨询的含义与性质,认识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认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联,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内容及类型,掌握心理咨询的一般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心理咨询的涵义[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演练;教学视频:《扪心问诊》[授课内容]第一节社会发展与心理咨询第二节心理咨询的概念及内涵第三节心理咨询的形式与目标第四节心理咨询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心理咨询工作者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心理咨询的研究内容、学科框架、研究方法以及发展的脉络。

了解国外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资格要求,探讨我国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演练;教学视频:《扪心问诊》[授课内容]第一节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名称及种类第二节心理咨询工作者的素质要求第三节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专业伦理第四节心理咨询师的培养与从业资格认证第三章:心理健康的标准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心理健康的操作定义,掌握病与非病的甄别方法,学会[教学重点与难点] 判断心理的正常与异常[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演练;教学视频:《扪心问诊》[授课内容]第一节心理健康的定义第二节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第三节增进心理健康的不同模式第四节心理的不正常与判定方法第四章:常见心理问题及鉴别建议学时:2,实践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主要心理问题的分类;掌握心理诊断的技术[教学重点与难点] 神经症的诊断[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演练;教学视频:《扪心问诊》[授课内容]第一节不同发展阶段的成长危机第二节常见心理问题的分类第三节心理问题的鉴别与诊断方法(实践:案例分析)第五章:心理分析取向的咨询理论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 初步了解心理分析取向的咨询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 心理分析的技术[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演练;教学视频:《扪心问诊》[授课内容]第一节经典心理分析理论第二节个体心理学理论第三节分析心理学理论第四节新精神分析学派第六章行为主义取向的咨询理论建议学时:2,实践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行为疗法的常用技术与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行为治疗的技术[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演练;教学视频:《扪心问诊》[授课内容]第一节行为治疗的发展与现状第二节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第三节行为疗法的目标与过程第四节行为疗法的常用技术与方法第五节行为疗法案例及分析(实践)第七章:人本主义取向的咨询理论建议学时:2,实践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并能够运用人本主义取向的咨询理念[教学重点与难点] 人本主义的理念[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演练;教学视频:《扪心问诊》[授课内容]第一节以人为中心治疗的历史第二节以人为中心治疗的基本理论第三节以人为中心治疗的基本技术(实践:运用中心治疗的技术进行案例治疗)第四节以人为中心治疗的特色评价及应用第八章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建议学时:2,实践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及森田疗法的原理,掌握RET理论的技术[教学重点与难点] RET技术[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演练;教学视频:《扪心问诊》[授课内容]第一节认知治疗的基础与特点第二节理性情绪疗法的理论与方法第三节森田疗法的理论与实践(实践)第九章:心理咨询的一般要素建议学时:2,实践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心理咨询的原则[教学重点与难点] 心理咨询的原则[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演练;教学视频:《扪心问诊》[授课内容]第一节咨询关系的建立第二节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第三节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第十章:个别心理咨询的实施建议学时:2,实践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初始会谈的程序与步骤[教学重点与难点] 咨询契约的制定;个体咨询技术[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演练;教学视频:《扪心问诊》[授课内容]第一节个别心理咨询的阶段与特征第二节初次面谈的任务与内容第三节个别咨询常用技术(实践:运用个别咨询的技术进行心理咨询)第十一章:团体心理咨询的实施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团体咨询的技术[教学重点与难点] 团体咨询技术[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演练;教学视频:《扪心问诊》[授课内容]第一节团体心理咨询及其特点第二节实施团体心理咨询的咨询师第三节团体心理咨询的过程与影响机制第四节团体心理咨询实施与方法第十二章:危机心理咨询的实施建议学时:2,实践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危机干预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危机干预流程[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演练;教学视频:《扪心问诊》[授课内容]第一节危机与危机心理干预第二节危机心理咨询的策略与方法第三节学校危机心理咨询的应用(实践)第十三章:特殊儿童的心理障碍评估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和掌握特殊儿童的心理障碍评估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校心理咨询的方法[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演练;教学视频:《扪心问诊》[授课内容]特殊儿童的心理障碍评估方法第十四章:特殊儿童心理治疗主要技术(上)建议学时:2,实践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和掌握特殊儿童心理治疗的技术[教学重点与难点] 游戏治疗、戏剧治疗、运动治疗[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演练;教学视频:《扪心问诊》[授课内容]第一节游戏治疗(实践:讲解并演练游戏治疗)第二节戏剧治疗第三节特殊儿童的舞蹈——运动治疗第十五章:特殊儿童心理治疗主要技术(下)建议学时:2,实践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和掌握特殊儿童心理治疗的技术[教学重点与难点] 家庭治疗、叙事治疗[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演练;教学视频:《扪心问诊》[授课内容]第一节团体治疗(实践:做团体咨询)第二节家庭治疗第三节叙事治疗。

认知取向的心理咨询理论

认知取向的心理咨询理论

我的岔子了。”

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
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平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
结论
• 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 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 有直接关系。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 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 念。这两个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绪疗 法中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 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 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 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导致不适当 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韦斯勒的不合理信念特征
• 1.绝对化要求。 • 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
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 生的信念,它通常与“必须”,“应该” 这类字眼连在一起,如:“我必须获得成 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 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怀有这样信念 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中,因为客观事物 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
• (Rational-emotive therapy,R E T)
• 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 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其采用了行为治 疗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称之为认知行为疗 法。
基本理论
•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 ABC理论,这一理论又是建立在 艾利斯对人的基本看法之上的。艾 利斯对人的本性的看法可归纳为以 下几点:
基本理论
• (1)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 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人们按照理性 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很愉快、富 有竞争精神及行动有成效; (2)情绪是伴随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 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一种生物学和社会学的 倾向性,倾向于存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维和 无理性的不合理思维。即任何人都不可避 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维与信念; (4)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 语言而进行,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 不合理的信念,这将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 困扰。 (5)情绪困扰的持续,实际上就是那 些内化语言持续作用的结果。

认知行为疗法是什么

认知行为疗法是什么

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BT)是当今心理治疗领域的三大流派之一,以短程、结构化、问题导向、聚焦当下为主要特征。

它整合了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改变非适应性的思维和行为来缓解失调情绪,塑造适应良好的行为模式,改善心理问题的一系列心理治疗方法,是目前国际上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临床干预证据最强,各种临床治疗指南中一线推荐的心理治疗方法是目前国际心理咨询与治疗学界的主导取向。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它的疗效得到了最广泛的实践证实,对于许多常见的情绪和行为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惊恐障碍、社交焦虑、恐惧症、人格障碍、儿童青少年家庭辅导、父母训练、婚姻困扰、潜能开发和压力管理等,认知行为疗法都具有非常明显的疗效。

因其结构严谨、入门快、操作明晰、适应对象广泛,快速发展成最热门的咨询技术。

目前,它已经成为心理咨询师学习心理咨询必修和基础的课程之一。

●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背后的理论根基是什么?●怎样成为一名专业合格的认知行为疗法师?●CBT视角下的治疗联盟有何独特性?●如何从CBT的视角来理解和评估个案?●如何在CBT的个案概念化指导下实施认知行为疗法的模式?认知行为疗法又如何能像剥洋葱一样引领来访者识别和评估自己的自动思维、中间信念、核心信念(图式),并去重新建立对于自我和世界的理性客观的认知,最终让来访者成为自己的治疗师。

l CBT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适用范围和效果;CBT治疗范式和结构;个案评估和概念化;导入治疗;制定初次会谈结构;心理教育和工作联盟。

l 自动思维识别:区别想法-情绪-事实,情绪命名和强度评估;引导式发现等技术;认知扭曲的界定和分类。

l 自动思维评估和挑战:5-栏表练习,苏格拉底式探问等方法;认知模式复习:自动思维-中间信念-核心信念;识别评估和矫正信念(中间-核心):概念和特点,识别方法。

l 识别评估和矫正信念(中间-核心):矫正前教育,利弊分析;识别评估和矫正信念(中间-核心):矫正方法;其他认知和行为技术;结束治疗和预防复发;案例整理框架与CBT治疗师成长之路l 通过现场演练,分“收集资料-评估诊断-形成个案-设立目标-导入治疗-工作自动思维-中间信念-核心信念-结束与预防复发”九个阶段细致掌握CBT治疗的过程和相应的各种认知技术。

心理咨询与治疗 第2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发展与取向

心理咨询与治疗 第2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发展与取向

2、缺点
有太强的生物决定论色彩。 忽视环境及社会力量的作用。 理论研究对象具有局限性 理论多为假设与推想
二、认知行为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基本理论
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概念 经典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学习之前发生的动作配对创造一个反应。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作用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已成为行为治疗最基本的理论之一。 条件反射形成或消退的规律已成为消除不良行为、塑造健康行为的重要方法。
压抑、否认、投射、退行
合理化、反向形成
幽默、升华
问题与疾病产生机制解析 我们每个人都会使用心理防御机制,但是一旦人们被心理防御机制控制,
或防御机制本身调节不良,就会导致异常行为的发生。
一、精神分析理论
(四)性本能理论
1、生本能与死本能及其作用 2、力比多及其作用
(五)精神分析的理论的评价
1、优点
促使精神分析学从一种精神病学方法发展为普通心理学。 重视对人的动机、需要、情绪、情感等的研究。 是人格理论的重要流派之一 属于经验性的研究
如果没有专业理论的支撑,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就无法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的助人服务。在职 业学习中,有些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对基本理论一知半解,或者专业理论掌握得不系统、不扎实。 特别是在网络高度发达的背景下,专业知识获取的途径多样化,获取的知识呈碎片化的问题更加 凸显。针对上述问题,本章通过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相关理论的讲述,使学习者能够系统、科学、 正确地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知识,明确自己的治疗取向,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好的专业服务。
黄刚(化名)是某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一名研二学生。在某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机构进行专业实习时,接 到一例咨询案例。
咨询形式为线上咨询。咨询在受督的专业设置下完成。来访者通过网络求助获得了黄刚的专业帮助。根据 来访者事先提供的个人信息资料(来访者为大二在校学生,目前因学业状况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而感到焦躁不 安),黄刚与督导协商,并获得实习公司同意后,认为其可以胜任该咨询工作,之后他完成了与来访者的工作 预约相关事宜。第一次线上咨询,黄刚在做了真实身份介绍后,对来访者介绍说:我是心理动力学治疗取向, 我在咨询过程中会使用精神分析方法等。

心理辅导的理论知识

心理辅导的理论知识

心理辅导的理论知识概述:心理辅导是一种专业的服务,旨在通过提供情绪支持和问题解决方法来帮助个体应对各种心理困扰。

本文将探讨心理辅导中的关键理论知识,包括人本主义、认知行为疗法和解决问题取向等。

一、人本主义:1. 介绍:人本主义心理辅导是一种以个体为中心的方法,强调尊重和接纳个体的感受和价值。

2. 基本原则:奥尔德学派强调意义与目标制定的重要性,考虑到每个个体具有自我实现的潜力,并尊重其自主选择。

3. 技术手段:发展积极关系、建立信任,并运用非指令性语言进行积极倾听,以促进个体在一个安全环境中探索身份和价值观。

二、认知行为疗法(CBT):1. 介绍:CBT是一种基于思考模式和行为改变的系统方法,旨在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与情绪相关的问题。

2. 基本原则:CBT假设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负面思维和行为模式来改变情绪和心理健康。

3. 技术手段:a) 认知重构:帮助个体识别并纠正消极的思维模式,通过合理思考处理问题。

b) 行为技巧:教授实践技巧,如逐步暴露、主动放松和问题解决策略等。

三、解决问题取向:1. 介绍:解决问题取向是一种注重解决当前困扰的方法,而非探索潜意识原因的心理辅导形式。

2. 基本原则:关注客户目前遇到的具体问题,并与其协作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3. 技术手段:a) 目标设定:明确定义问题并设定可测量的目标。

b) 探索资源:帮助个体发现内在和外部资源以应对挑战。

c) 行动计划:制定可行且符合个体需求的行动步骤。

四、其他相关知识:1. 总结性回顾: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总结性回顾对于巩固进展和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它帮助个体认识到他们所达成的里程碑,并激发积极改变的动力。

2. 情绪调节:心理辅导过程中,情绪调节技巧对于帮助个体有效处理和管理负面情绪非常重要。

这些技巧可以包括深呼吸、冥想、放松以及解决问题策略等。

五、心理辅导的应用领域:1. 个人认知与情绪困扰。

2. 婚姻和家庭问题。

3. 学术压力和职业抉择。

4. 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他心理健康问题。

综述:认知心理学的主要模型和理论观点(一)

综述:认知心理学的主要模型和理论观点(一)

综述: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的主要模型与理论观点(一)1、概述与历史认知心理学发展至今,一直存有两种研究取向,一种是信息加工取向,一种是联结主义取向。

前者是一种计算机隐喻,将人脑与计算机类比,认为人脑实际是一种信息加工装置和符号处理系统,具备类似计算机信息处理的一般特性:符号性、离散性、序列加工、非自组织性和局部表征。

而后者是一种人脑神经网络类比,用各种形式神经元的网络模型来模拟真实大脑的结构与功能,是一种人工神经网络,与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相比,联结主义的神经网络模型具备一些不同的特点:亚符号性、连续性、平行加工、自组织性和分布式表征。

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一般把1943年心理学家麦克洛齐和数学家匹茨发表的《神经系统中所蕴涵思想的逻辑演算》一文作为联结主义研究的开始。

他们提出了形式神经元的概念和最初的神经网络模型M-P模型,以及此后加拿大心理学家赫布提出赫布学习定律、心理学家鲁梅尔哈特提出模拟视知觉的感知机模型,开始引发了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网络模型研究的第一个高潮。

但是限于当时的条件,他们提出的模型难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模型的学习算法和规则不够成熟,处理能力极其有限,而在理论上又难以有所突破,加上美国人工智能权威人士明斯基和佩帕特对于感知机能力和应用前景的批评,信息加工取向的研究此时出现了巨大突破,所以对于联结主义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的热情很快冷却下来,研究进入了一个长期的萧条阶段。

直到80年代初期,当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在大发展之后,发现以符号处理为基础的系统不能很好处理那些非明确定义的问题,很难处理模糊的、非完全符号表征和复杂的信息,同时这种系统不具备学习能力,不能通过经验来总结出知识。

人们意识到,要全面认识人类认知问题,仅仅信息加工研究范式是不够的。

而联结主义研究在相关学科的发展下,有了全面的进步,罗森布拉特、欣顿、安德森等提出的各自新的网络模型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再度激起人们对网络研究的热情。

认知取向的咨询技术

认知取向的咨询技术

第一节概述 (2)一、理论背景 (2)二、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3)三、特点 (4)第二节基本理论 (5)一、人性观 (5)二、心理病理观 (6)三、基本理论与概念 (6)第三节治疗技术 (10)一、贝克认知疗法的治疗技术 (10)二、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技术 (12)三、梅肯鲍姆认知行为矫正的治疗技术 (14)第四节治疗过程 (16)一、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 (16)二、贝克的认知疗法 (18)三、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 (20)四、评价 (21)小结 (23)关键术语表 (24)本章复习题 (24)参考文献 (26)资源链接 (27)第一节概述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对自己和对环境的看法及信念系统。

认知疗法(cognitive therapy)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来访者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一类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

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是:认知过程及其导致的错误观念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行为适应不良和情感问题与不合理认知有关。

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任务就是与来访者共同找出这些不良认知,并提供“学习”或训练方法矫正这些认知,使来访者的认知更加接近现实和实际,随着不良认知的矫正,来访者的心理障碍亦会逐步好转。

认知取向的咨询技术中有代表性的是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1913-2007)的合理情绪疗法,阿伦.特姆金.贝克(A . T . Beck 1921-)的认知疗法及唐纳德梅·肯鲍姆(Donald Meichenbaum,1940-)的认知行为校正。

认知取向的咨询技术同时混合了认知疗法与行为主义疗法的原理和方法,它和其他的心理治疗技术相比,实证研究的成分更多,治疗周期更短(Dattilio,2000)。

一、理论背景(一)社会背景从60年代中期以后,尽管行为主义在心理治疗领域仍有很大的影响,但人们对其置有机体的内在过程于不顾的方法已越来越不满。

【人格心理学】认知与社会认知取向理论知识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认知与社会认知取向理论知识点整理

认知与社会认知取向的人格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人格心理学课程笔记整理第一节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一、个人建构理论(一)人性观•人人都是科学家,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修正假设、再验证的过程。

(二)基本假设•“一个人的行为是由其预测事件的方式所引导的。

”(Kelly,1955)•人格是由建构(construct)所组成的一个系统(三)建构的实质•建构是人们试图解释世界时所使用的观点、思想、见解。

•建构通常具有两极性。

•“Sense-making makes sense”(四)建构的意义•人用建构来解释事件并预测事件•一个人的人格就是他的建构系统•个体差异来自于个人建构的差异•建构相似的人易成为关系亲密的人(三观相合)(五)建构的分类➢按重要性分:核心建构与外周建构✓核心建构(core constructs):人行为时最基本的建构,十分重要✓外周建构(peripheral constructs):并不十分重要,可以加以改变➢按排列层次分:主导建构与从属建构✓主导建构(Superordinate constructs):适用范围较广泛,可以包含另一些建构✓从属建构(Subordinate constructs):适用范围较窄,属于下位建构(解释的东西比较局限)➢按通透性分:可渗透性建构与非渗透性建构(过度都不好,偏可渗透性比较好)✓可渗透性建构(permeable constructs):容许新事物纳入到适用范围中来(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改变,eg.科学;变态&健康)✓非渗透性建构(impermeable constructs):拒绝新成分的加入(顽固&僵化的建构,eg.强迫症患者)➢按可塑性分:紧缩性建构与松散性建构(建构就是假设)✓紧缩性建构(tight constructs):对事件的预测绝不可变(假设的连接非常紧密,一怎么样就怎么样,如果没怎么样就不行,eg.刻板印象和偏见)✓松散性建构(loose constructs):预期是可变的、有差异的(假设的连接不那么紧密,可变)✧过度松散(没有预期,永远在变,也就是胡乱预测)是有问题的,建构系统混乱(精分患者极度松散)➢按表达方式分:言语建构与前言语建构✓言语建构(verbal constructs):以言语来建构(成人多用)✓前言语建构(preverbal constructs):以非言语,如感觉来建构(小孩多用,难以用言语表达)(六)对焦虑和心理异常的解释1、对焦虑的解释➢焦虑是对个体所遭遇的事件位于他的建构系统适应范围之外时所产生的体验。

心理咨询的主要理论

心理咨询的主要理论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 人格结构论
- 本我(享乐原则) - 自我(现实原则) - 超我(道德原则)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 内驱力学说 性驱力;攻击驱力。 在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所有本能现象中,不
论是正常的或是病理的,这两种驱力都参 与其中或融合在一起。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 心理发展理论 1.口欲期(0-1岁) 2.肛欲期(2-4岁) 3.俄狄浦斯情结期(4-6岁),又叫性蕾期
• 关于焦虑的理论 焦虑是精神分析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
在人格的发展中,在人格的动力状态中都起着重要 的作用。也是Freud关于神经症和精神病以及其治 疗理论的核心。Freud将焦虑分为三类: 1、现实性焦虑 2、神经症焦虑:危险的根源是来自本能的冲动,人 们害怕自己被本能的冲动所支配,干出给自己带来 麻烦的事情。
- 精神分析阶段
错误(口误、笔误、失误)- 自由联想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 基本内容
- 主要理论: 心理结构论(意识、潜意识、前意识) 人格结构论(本我、自我、超我) 内驱力学说(里比多) 心理发展论(阶段论) 心理适应论(梦,心理防御机制)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 心理结构论
(意识分层论) - 意识 - 潜意识 - 前意识
1、学习放松技巧
(3)放松训练由前臂开始,因为前臂的松弛 最容易掌握。然后依次练习放松面部、颈、 肩、背、胸、腹、及下肢。如借助肌电反 馈仪,则松弛训练进展更快。训练时要求 环境安静、优雅、光线柔和。每次训练 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训练6~8次, 反复练习,布置家庭作业。
目标:几分钟内能达到迅速放松的目的。
一、系统脱敏疗法
一、系统脱敏疗法的来由
• 系统脱敏疗法源于20世纪40年代南非的精 神病学家沃尔普对动物实验性神经症的研 究。沃尔普在实验室中用电击小铁笼中的 猫,每次电击之前先制造一阵强烈的声响。 多次实验之后,只要听到强烈的声响或看 见那只铁笼,即使不受电击,猫都会出现 明显的植物神经反应。

认知行为理论解析

认知行为理论解析

认知行为理论发展脉络一、行为主义理论(一)发展阶段1.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他主张心理学应该摒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2.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

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

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

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3.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以斯金纳的行为和足以学习理论为代表,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强化理论,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应答性行为——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操作性行为——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与这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

应答性行为——应答性反射(S(刺激)型)操作性行为——操作性反射(R(反应)型)S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刺激直接关联,R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反应直接关联。

运用强化物来增加某种反应(即行为)频率的过程叫做强化。

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二)重要概念和理论经典条件反射(华生)刺激→反应操作条件作用原理(桑代克斯金纳)反应→刺激可得性无助模仿学习原理(班杜拉)归因理论(海德维纳)可得性无助:不可控制的事情上,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人们在受挫后感到绝望和无助;当条件变化为在自己控制之下,他们并不努力控制,二十人觉得希望渺茫而无所作为,不在努力采取措施争取成功。

行为治疗中常用的技术:①放松训练②系统脱敏法③冲击治疗(三)主要观点和评价行为主义将心理与行为分离开来,认为除了一些天生的反射行为,我们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所以人类可以学习新的行为,改变旧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
• 采用这一辩论方法的施治者必 须积极主动地、不断地向求治者发 问,对其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质疑。 提问的方式,可分为质疑式和夸张 式两种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质疑式)

施治者直接了当向求治者的不合理信念发问,
如“你有什么证据能证明你自己的这一观
所以延续至今,不是由于早年生活的影响,
而是由于现在他们自身所存在的不合理信
念所导致的,对于这一点,他们自己应当
负责任。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治疗步骤
• 【第三步】

是通过以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ves)方法为
主的治疗技术,帮助求治者认清其信念的
不合理性,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
基本理论
• 认知疗法是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 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 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在于如何重建人的认 知结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认知疗法 的大师们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价值
• 认知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 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 件的解释,对未来事件的预期。
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
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起了C。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ABC理论的基本观点
• 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 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 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 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 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基本理论
• (1)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 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人们按照理性 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很愉快、富 有竞争精神及行动有成效; (2)情绪是伴随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 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 合逻辑思维所造成。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基本理论
• (3)人具有一种生物学和社会学的 倾向性,倾向于存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维和 无理性的不合理思维。即任何人都不可避 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维与信念; (4)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 语言而进行,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 不合理的信念,这将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 困扰。 (5)情绪困扰的持续,实际上就是那 些内化语言持续作用的结果。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ABC理论的基本观点
• 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 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 评价所引起的。

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
(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
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ves),即他对
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2020/12/8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认知行为疗法

(Congnitive therapy)
• 于本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产生,是 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 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 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 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理论框架

A(Activating events)诱发性事件;
B(Believes)由A引起的信念(对A的评
价、解释等);
C(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情绪和行为的后果;
D(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ves)与不合
旦不能,就十分痛苦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建议培养如下兴趣、态度与信念
• 建立自我观念、尽力但不苛求 • 培养社会兴趣,欣赏别人的帮助也愿意帮人 • 学会独立自主、与人合作 • 容忍别人的缺点 • 养成开阔胸襟 • 接纳未定世界 • 愿为义务奉献 • 有个人主见 • 敢于适度冒险 • 不做虚无论者 • 培养科学的思想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案例

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但
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这两个人中的一个 对此是这样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 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
因。”而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 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
点?”“是否别人都可以有失败的记录,而你却
不能有?”“是否别人都应该照你想的那么去
做?”“你有什么理由要求事物按您所想的那样
发生?”“请证实你自己的观点”等等。
• 患者一般不会简单地放弃自己的信念,面对 施治者的质疑,他们会想方设法为自己的信念辩 护。因此,施治者借助这种不断重复和辩论过程, 使对方感到自己的辩解理屈词穷。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韦斯勒的不合理信念特征
• 2.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 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
• 过分概括化的一个方面是人们对其自身的不合理的评 价。如当面对失败就是极坏的结果时,往往会认为自己 “一无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等。以自己做 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 己作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常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 的心理及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产生。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韦斯勒的不合理信念特征
• 1.绝对化要求。 • 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
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 生的信念,它通常与“必须”,“应该” 这类字眼连在一起,如:“我必须获得成 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 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怀有这样信念 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中,因为客观事物 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治疗步骤
• 【第一步】

首先要向求治者指出,其思维方式、
信念是不合理的;帮助他们弄清楚为什么
会变成这样,怎么会发展到目前这样子,
讲清楚不合理的信念与他们的情绪困扰之
间的关系。这一步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向求
治者介绍ABC理论的基本原理。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治疗步骤
• 【第二步】

要向求治者指出,他们的情绪困扰之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合理情绪疗法
• (Rational-emotive therapy,R E T)
• 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 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其采用了行为治 疗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称之为认知行为疗 法。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基本理论
•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 ABC理论,这一理论又是建立在 艾利斯对人的基本看法之上的。艾 利斯对人的本性的看法可归纳为以 下几点:
• 过分概括化的另一个方面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即 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等,这会导致一味 地责备他人,以致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韦斯勒的不合理信念特征
• 3.糟糕至极。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 的事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 一场灾难的想法。这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 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 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
帮助求治者产生某种认知层次的改变。这
是治疗中最重要的一环。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治疗步骤
• 【第四步】

不仅要帮助求治者认清并放弃某些特
定的不合理信念,而且要从改变他们常见
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
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避
免再做不合理信念的牺牲。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理论框架
• 在合理情绪治疗的整个过程中,与不合理 的信念辩论的方法一直是施治者帮助求治 者的主要方法。这几乎适用于每一个求治 者,而其他方法则视求治者情况而选用。 因为“辩论”一词的英文字头是D (Disputing),“效果”一词的英文字头 是E(Eeeects),加入这两上字母,RE T的整体模式于是就成为ABCDE了。
理的信念辩论;
E(new emotive and behavioral E
eeects)通过治疗达到的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
效果。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为艾利斯所创
• 艾利斯认为,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 技术,使施治者得以用科学的方式, 向求治者所持有的关于他们自己的、 他人的及周围环境的不合理信念进行 挑战和质疑,从而动摇他们的这些信 念。

在人们不合理的信念中,往往都可以找到上
述3种特征。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具有不合理
的思维与信念,而那些严重情绪障碍的人这种不
合理思维的倾向尤为明显。情绪障碍一旦形成,
往往是难以自拔的,此时就极需进行治疗。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疗法目标
•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们的情绪障碍是由 人们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因此简要地说, 这种疗法就是要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 求治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 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 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信念给情绪 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以改变认知为主的 治疗方式,来帮助求治者减少或消除他们 已有的情绪障碍。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使求助者领悟
• 求助者认识到: • 第一,那些不合理的信是不现实的、不合
逻辑的东西; • 第二,那些信念是不站不住脚的; • 第三,什么是合理的信念,什么是不合理
的信念; • 第四,最终以合理的信念取代那些不合理
的信念。
认知取向的咨询理论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夸张式 )

这种提问方式犹如漫画手法,
• 认知是与情感、意志、动机和行为相联 系的一种心理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