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遗传病
刚塞综合征名词解释
刚塞综合征名词解释
刚塞综合征是由法国医生Pierre Marie和Charles Foix于1893年首次描述的一种罕见神经系统疾病。
它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导致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智力缺陷和肌张力异常。
刚塞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意味着如果父母有刚塞综合征的遗传基因,则他们的孩子有50%的概率继承这种遗传基因,并可能发生刚塞综合征。
此外,这种疾病也可能是由新生突变引起的。
症状的情况因人而异,但典型的表现是:肌张力过度,导致肌肉强度过高,难以控制和活动。
这种情况可能引起肢体僵硬或震颤,使运动和姿势控制下降。
患有刚塞综合征的人也可能发现他们不能自由行动,受到各种程度的致残。
神经系统上的症状也可能会对个人的智力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智力缺陷、认知障碍和注意力缺陷是典型的综合征表现。
其他症状可能包括学习障碍、情绪不稳定和抑郁等。
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愈刚塞综合征,而且由于基因的不可逆性,治疗方法通常局限于控制症状和帮助患者维持日常功能。
因此,患有刚塞综合征的人通常需要积极的多学科治疗和支持。
物理治疗、协助应对问题和行为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各种支持与协助们仍是治疗的主要招数。
总而言之,刚塞综合征是一种罕见、复杂和多方面影响的疾病,需要综合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对患者及其家庭来说,了解该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积极寻求专业医学界人士帮助参与治疗很重要,因为合适的治疗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和帮助患者摆脱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
神经系统遗传性病怎样治疗?
神经系统遗传性病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神经系统遗传性病的治疗方法,治疗神经系统遗传性病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神经系统遗传性病应该吃什么药。
*神经系统遗传性病怎么治疗?
*一、西医
随着医学的发展能够医治的遗传病逐渐增多,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使症状减轻或缓解如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用铜的螯合剂青霉胺治疗促进体内铜排除,苯丙酮尿症患儿用低苯丙氨奶粉和苯丙氨酸降氨酶治疗等其他治疗如神经营养药饮食疗法、酶替代(如黏多糖Ⅰ型和Ⅱ型)、康复和手术矫正等有一定的疗效。
基因治疗(genetherapy)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替换、增补或校正缺陷基因达到治疗遗传病目的引入外源性基因方法是利用病毒载体把正常基因携带到靶细胞中劢,并产生有生理意义的表达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分子遗传学发展和神经系统遗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阐明,预期基因治疗劢在不久的将来在遗传病治疗方面会发挥重要作用。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神经系统遗传性病怎么治疗,神
经系统遗传性病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神经系统遗传性病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神经系统遗传性病”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周围神经遗传病合并听神经病4例并文献复习_薛飞
收稿日期:2009-02-16;修回日期:2009-05-06作者简介:薛飞(1978-),男,医学硕士,主要从事听神经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Email:flyxue123@ 通讯作者:李泽卿,男,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Emai l:zeqingli@文章编号:1673-3770(2009)03-0025-03耳科学周围神经遗传病合并听神经病4例并文献复习薛飞1,江满杰1,程友1,王锦玲2,周玫1,王秋萍1,李泽卿1(1.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南京210002;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西安710032)摘要:目的 探讨听神经病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 初步调查4例神经系统遗传病合并听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系统体征及听力学特征等。
结果 4例患者的临床诊断分别为: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症1例、Friedreich 共济失调2例和Refsum 病1例,听力学检测结果表明他们均同时合并听神经病。
结论 听神经病可单独发病,也可并发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听神经病在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程中可先后发病,是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之一。
关键词:听神经病;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特征中图分类号:R764.4 文献标志码:ANervous system hereditary disease patients combined withauditory neuropathy:a literature revie w of 4casesXUE Fei 1,JIANG Man -jie 1,C HE NG You 1,WANG Jin -ling 2,Z HOU Mei 1,WANG Qiu -ping 1,LI Ze -qing1(1.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Nanjing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M ilitary Command,PLA,Nanjing 210002,China; 2.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Xijing Hospital,Fourth Mili tary Medical Universi ty,Xi an 710032,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 onship between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and auditory neuropathy (AN).Methods By a retrospective study,we summarized the clinical signs and results of audiometry and other electrophysi ological examinations.Results Of the four patients,one was diagnosed as Charco-t Marie -Tooth disease,two as Friedreich s ataxia and one as Refsum s disease.Audiometry of them indicated that they all had auditory neuropathy.Conclusion Some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can combine with auditory neuropathy.An episode of AN can be early or late during the course of nervous sys tem diseases.AN may be one symp tom of other nervous system diseases.Key w ords :Auditory neuropathy;Nervous system disease;Cli nical characteristics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是1996年Starr 等命名、由于第 颅神经受损而引起的一种临床表现特殊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2]。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疾病
演讲人
01 疾病概述 02 疾病分类 03 治疗方法
04 预防措施
目录
1 疾病概述
疾病定义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疾病 是指神经系统在发育过 程中出现异常,导致功 能障碍的疾病。
01
常见疾病包括脑瘫、 癫痫、自闭症、智力 障碍等。
03
02
包括先天性发育异常 和后天性发育异常。
04
3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物:用于治疗 抗癫痫药物:用于控制 抑郁症、焦虑症等情绪 癫痫发作,如苯妥英、 障碍,如氟西汀、帕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马西平、丙戊酸钠等。 西汀等。
01
03
02
抗精神病药物:用于治 疗精神分裂症、双相情 感障碍等精神疾病,如 氯丙嗪、氟哌啶醇等。
04
神经保护药物:用于保 护神经元、促进神经再 生,如神经节苷脂、脑 蛋白水解物等。
03
遗传咨询可以帮助选择合适的生育方式,如试管婴儿、基因检测等
04
遗传咨询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和家庭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和困扰
定期检查
01
定期进行身体检 查,包括神经系
统检查
02
关注家族病史, 了解家族中是否 有神经系统发育 异常疾病的病例
03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包括饮食、
运动和睡眠等
04
避免接触有毒物 质和辐射,减少 对神经系统的损
语言障碍:如语言 发育迟缓、发音不 清、理解困难等
感觉障碍:如感 觉迟钝、疼痛、 麻木等
癫痫发作:如突然 意识丧失、肢体抽 搐、口吐白沫等
行为异常:如冲动、 攻击性行为、自伤 行为等
2 疾病分类
神经管缺陷
STEP1
神经系统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检测
19
案例二、脑白质病变
简要病史描述:一对夫妻结婚后生育一患儿,六岁不能行走。 先证者主诉:出生至今不能跑跳、独走 病史:系G2P1足月剖宫产,产时无窒息,出生即哭声低弱,吸吮无力,6月会竖 头,2岁以后会坐,至今不能独走、跑跳,可短时独站十余秒,近1-2年有倒退, 智力正常。 体格检查:头围52cm,神清,心肺腹无异常,双上肢近端肌力III级,远端肌力 III+级,双下肢肌力IV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可引出(减弱),跟腱挛缩,平卧 不能爬起,腓肠肌无肥大,颌关节挛缩,牙齿咬合不全。 患儿临床诊断:先天性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基因检测结果:相关基因ABCD1未发生突变。 女方再次怀孕,生育出一名疑似患者,主要表现为6个月不能抬头。
图片来源: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 /#200
4
肌肉、神经疾病
包括:肌肉疾病、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周围神经疾病和运动神经元疾病。
常见疾病有:周围神经病、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周期性瘫痪、肌营养不 良症、影响神经系统的代谢病(如苯丙酸尿症、糖原贮积病、粘多糖病)、变 性病(如脑白质营养不良、肌萎缩侧索硬化)。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DYSF基因存在2个剪切突变,c.144+1G>A 和c.342+1G>T杂合突变
患者 正常人
患者 正常人
撒网式的基因panel有助于寻找致病基因,辅助临床明确或修正诊断。
29
骨骼肌肉神经系统单基因病的预防
婚前检查 携带者的
肌肉
骨骼-肌肉 -神经疾病
骨骼
神经 接头
该类种类繁多,仅神经类疾病约占疾病总数 60%*,国内神经系统单基因遗传病患病率 约就高达110/100万。
神经内科疾病的遗传与家族史分析
神经内科疾病的遗传与家族史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疾病的遗传与家族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神经内科疾病作为一类常见的疾病类型,其遗传与家族史对疾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着重分析神经内科疾病的遗传机制及其与家族史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疾病的发生与预防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神经内科疾病的遗传机制神经内科疾病是一类累及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中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这些疾病往往由多个基因的突变或多个基因的互作导致。
遗传因素在神经内科疾病的发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1. 单基因遗传病:某些神经内科疾病呈现明确的单基因遗传性,如亨廷顿舞蹈病。
该病是由亨廷顿(HTT)基因的突变引起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如果受到此基因的异常遗传,患者有较高的患病风险。
2. 多基因遗传病:大多数神经内科疾病是由多个基因的突变或互作引起的,如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以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遗传因素在其发生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目前,已发现多个与帕金森病相关的基因,如LRRK2、PARK2等。
这些基因的突变会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二、神经内科疾病与家族史的关系研究发现,神经内科疾病发生的风险与家族史密切相关。
具有家族史的患者比一般人群更容易患病,且疾病的发病年龄较早。
这表明遗传因素在神经内科疾病中占据重要地位。
1. 家族史的影响:如果一个家庭中有神经内科疾病的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病的风险较高。
对于某些单基因遗传病,如亨廷顿舞蹈病,患病的机会更大。
因此,了解家族史可以预测患病的风险,有助于规避遗传疾病的发生。
2. 遗传咨询的重要性: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遗传咨询变得尤为重要。
遗传咨询可以通过分析个体的基因突变情况,评估其患病风险,并提供个性化的防治建议。
这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
三、预防与治疗策略在了解神经内科疾病的遗传机制和家族史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预防与治疗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遗传病学中的神经系统遗传病
遗传病学中的神经系统遗传病遗传病学是一门研究遗传因素引起的疾病的学科,其中神经系统遗传病是一类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
神经系统遗传病具有遗传性,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异常导致。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遗传病进行介绍。
1. 亨廷顿舞蹈病
亨廷顿舞蹈病是一种由HTT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疾病,是一种继承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
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舞蹈和肌肉僵硬。
2. 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种常见的凝血障碍性疾病,继承方式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
血友病患者的凝血因子的合成或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导致出血性疾病。
3. 土布曼-费修氏综合征
土布曼-费修氏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遗传疾病,由TUBB3基因突变导致。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球运动不协调、智力发育迟缓、肢体运动迟缓等。
4. 乳头状瘤病毒相关的颈部癌症
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的颈部癌症是一种由HPV感染引起的肿瘤性疾病。
其继承方式为多因素遗传。
HPV感染可以通过性传播等途径传播,而颈部癌症主要出现在鼻咽癌和口咽癌等部位。
5.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由坐骨神经受损引起的痛苦疾病。
其继承方式为多因素遗传。
坐骨神经痛通常是由长时间坐着或者脚部受到压力等因素引起的。
总之,神经系统遗传病具有遗传性,并且会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
其中的多种疾病需要通过遗传咨询来进行辨识、诊断和治疗,依据继承方式和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遗传病学在神经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遗传病学在神经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遗传病学的迅速发展和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研究人员开始探索遗传病学在神经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遗传病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从遗传学的角度来探究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为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基因检测在神经精神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基因是生命的基础,人体内有数以万计的基因,它们控制着人体的各种生物过程。
与精神疾病相关的基因有很多,这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从而引发神经精神疾病。
因此,通过对神经系统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神经精神疾病。
例如,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与多个基因的突变有关。
基因检测可以发现这些基因突变,从而帮助医生更早地诊断精神分裂症,并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二、基因治疗在神经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基因治疗是指通过改变人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相比传统治疗方法,基因治疗具有针对性强、效果快、治愈率高等优点。
在神经精神疾病治疗中,基因治疗也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帕金森氏症患者因突变造成脑内某些神经元的死亡,导致其运动神经功能障碍。
通过基因治疗,可以注入成活的神经元干细胞,达到治疗的效果。
三、遗传病学对神经精神疾病模型的构建神经精神疾病是一类比较复杂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建立神经精神疾病模型时,遗传病学可以提供重要的思路和帮助。
例如,孤独症是一种神经精神疾病,研究人员在建立模型时发现,孤独症患者与人类自闭症相关的基因突变往往导致突触形成和稳定性的改变。
通过构建具有这些基因突变的小鼠模型,研究人员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孤独症的发病机制,并开发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结语遗传病学的发展为神经精神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推动着神经精神疾病研究的深入发展。
然而,在应用遗传病学研究神经精神疾病时,需要更加全面深入地考虑各种因素,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遗传病学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遗传病学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精神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一类病症,遗传因素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遗传病学是研究基因特征和遗传规律的科学领域,它对揭示精神疾病的遗传机制、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遗传病学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1. 精神疾病的遗传研究方法为了了解精神疾病与遗传的关系,遗传病学家从基因层面入手,对广泛的人群进行基因测序、检测和分析。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推出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基因检测方面,常用的方法有多态性分析、关联分析、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鉴别出某些与精神疾病相关的基因,还可发现某些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基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2. 精神疾病的遗传因素经过一系列的研究,遗传病学家发现,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与遗传有很大的关系。
除了孪生子研究和家系研究,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也发现了多个与精神疾病相关的基因。
而遗传病学还支持这些基因的转录调控和其在神经系统中的功能。
3. 精神疾病的精准医疗精准医疗是一种针对个体化特点进行治疗和预防的医疗模式。
利用遗传基因测序,可以针对个体的遗传特征,制定更加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例如,遗传病学家可以根据遗传检测结果预测患者发生精神疾病的风险,从而在疾病尚未发作的时候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和预防。
4. 各领域合作促进遗传病学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除了遗传病学家之外,其他科学领域的专家也可以对精神疾病的研究提供帮助。
例如,神经科学、心理学、影像学等领域的专家都可以为遗传病学家提供实际的研究支持和技术帮助。
这些合作有助于促进遗传病学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结语:遗传病学在精神疾病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遗传病学将在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也需要我们关注个人隐私、伦理道德、公平性等问题,共同推动遗传病学的应用。
神经系统遗传病介绍与基因检测方案
SMN1
95%是由SMN1基因第7和第8外显子纯合缺失或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所致
5%是由SMN1杂合缺失、点突变或SMN1基因转化为SMN2基因所致
发病原因:
SMN2
决定
影响症状轻重
脊髓性肌萎缩
SMN2拷贝数与SMA的严重程度相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SMA的表型。
SMN2基因拷贝数
杜氏肌营养不良(DMD)
贝氏肌营养不良是杜氏肌营养不良的一种症状较轻的表型,不具备致命性,但是病症会伴随终生。
DMD-临床表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脊髓性肌萎缩症
分型
症状
0型
发生在宫内,1岁内死亡。
1型
小于6个月发病,不能独坐,由于严重肌张力减退及对称性肌无力导致无法支撑自己头部,通常于2岁内死于吸入性肺炎。
2型
6~18个月时发病,表现为能独坐,但不能独立行走,伴有关节挛缩和脊柱后突,随着病情进 展需要呼吸机维持呼吸,常可存活至4岁以后。
3型
《罕见病诊疗指南》
Dravet综合征 鉴别诊断
佩梅病
佩梅病(Pelizaeus-Merzbacher disease,PMD)是一种罕见的弥漫性脑白质髓鞘形成障碍的X 连锁隐性遗传疾病,在脑组织活检中发现白质髓鞘缺失,故将此病命名为PMD。PMD是严重的致死、致残性神经遗传病,患者寿命均较短,严重者仅能存活至几岁,甚至生后即死亡。其发病率在美国为1/500 000~1/300 000。症状:眼球震颤、肌张力低下、共济失调及进行性运动功能障碍。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多数患儿初始能逐渐进步,然后智力运动发育逐渐倒退,且运动功能障碍比智力障碍更显著。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名词解释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名词解释
椎延髓背外侧综合征(Syndrome of Longitudinal Striving of Spinal Cord with Lateral Division)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遗传病,其发病原因和遗传机制尚不明。
该病以前被称为Stupid Spinal Disease,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脊髓病,新生儿患者智力发育相对落后,
但随着患者长大,智力会逐渐提升。
椎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由于脊髓腔内细胞增殖过快引起的一种遗
传性疾病,以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异常为主要特征,患者的血清神经特
异性碱性蛋白水平往往低于正常人群。
临床表现主要为:①早期出现
脊髓畸形、脊髓神经病变,有下肢瘫痪,面部表情受损等;②脑室积液,胸椎畸形;③精神障碍,有学习障碍、畸形思维、不宜社交等。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椎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一般而言,
患者需要做多项检查,以找到正确的治疗方案,比如外科手术改善脊
髓畸形、改善/控制脑室积液等;定期检查神经功能及患处的活动,以
及病历记录和进行药物治疗等。
同时,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特点实施
特殊干预,比如营养干预、心理干预、脊柱康复等。
对于椎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来说,治疗和康复路径是漫长的,
但是可以通过关注和支持患者的情绪和行为状态、进行有效的康复治
疗和营养改善等,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他们的智力水平,使
其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技能,从而获得与其他非残疾人一样的自主权,实现社会参与。
神经系统遗传性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神经系统遗传性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神经系统遗传性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神经系统遗传性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神经系统遗传性病如何诊断鉴别,神经系统遗传性病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神经系统遗传性病常见检查:常见检查:神经系统核医学检查*一、检查1、搜集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性别独特的症状和体征,如K-F环眼底樱桃红斑和皮肤牛奶咖啡斑(神经纤维瘤病)等。
2.系谱分析判定是否为遗传病,并区分为单基因、多基因和线粒体遗传病,根据有无遗传早现现象推测是否为动态突变病。
3、常规辅助检查包括生化、电生理影像学和病理等对诊断及鉴别诊断颇有意义,某些检查对特定的神经系统遗传病具有确诊价值。
如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血清肌酸激酶增高,肝豆状核变性血清铜和铜蓝蛋白(CP)水平降低、尿铜排泄增加、遗传性肌阵挛性癫痫的脑电图和肌电图特征结节性硬化症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及橄榄脑桥小脑萎缩的头部MRI检查腓骨肌萎缩症的神经活检等。
4、遗传物质和基因产物检测包括染色体数量和结构DNA分析和基因产物检测等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确诊和预测疾病常用的检测方法有:(1)染色体检查:检查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畸变如染色体多于或少于23对染色体断裂后导致缺失倒位重复和易位等畸变主要检查唐氏综合征患儿和双亲精神发育迟滞伴体态异常患者、多次流产的妇女及其丈夫曾生过先天畸形病儿的双亲等。
(2)基因诊断:主要用于单基因遗传病如检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基因突变和连锁分析,主要采用Southern杂交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等.可直接检出DNA缺失、重复和点突变以及是否带致病基因。
被诊断对象包括有症状患者症状前患者、隐性遗传病基因携带者和高危胎儿(产前诊断)等。
(3)基因产物检测:主要应用免疫技术对已知基因产物的遗传病进行蛋白分析如假肥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进行肌肉活检用免疫法测定肌细胞膜的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含量因基因缺陷是通过异常蛋白产物致病不依赖基因诊断也可确诊。
内科学_各论_疾病:神经系统遗传病_课件模板
隆、基因产物及基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 突破,必将推动神经遗传学的发展。
(二)发病机制 遗传方式有4种:①单基因遗传,包 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隐性遗传,X-连锁 隐性遗传、显性遗传等;②多基因遗传;③ 线粒体病,由线粒体DNA突变所致;④染色 体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
内科学疾病部分:神经系统遗传病>>>
内科学疾病部分:神经系统遗传病>>>
症状及病史:
挛性癫痫的脑电图和肌电图特征,结节性 硬化症、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及橄榄脑桥 小脑萎缩的头部MRI检查,腓骨肌萎缩症 的神经活检等。
4.遗传物质和基因产物检测 包括染 色体数量和结构、DNA分析和基因产物检 测等,可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确诊和预测疾 病。常用的检测方法有:
内科学疾病部分:神经系统遗传病>>>
症状及病史:
~30;痴愚者智商在30~50;愚鲁的智商为 50~70。若智商在70以上者为低能。
(2)行为异常:是神经系统常见的遗 传病症状之一,常与智能减退伴存。表现 为兴奋、易激惹、烦躁、人格改变等,少 数病人可有冲动行为而被误诊为精神病。
(3)言语障碍:神经遗传病中的言语 障碍可由于
2.神经系统遗传病的共同
内科学疾病部分:神经系统遗传病>>>
症状及病史:
性和特征性症状 (1)共同性症状和体征:包括智能发
育不全、痴呆、行为异常、语言障碍、痫 性发作、眼球震颤、不自主运动、共济失 调、行动笨拙、瘫痪、肌张力增高、肌萎 缩和感觉异常,以及面容异常、五官畸形、 脊柱裂、弓形足、指趾畸形、皮肤毛发异 常和肝脾肿大等。
预防:
神经系统遗传病预防_神经系统遗传病怎 么调理
由于神经系统遗传病治疗困难,疗效 不满意,预防显得更为重要。预防措施包 括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 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 防止患儿出生。
遗传病的遗传背景与精神疾病
遗传病的遗传背景与精神疾病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流行病学特征与遗传特征密切相关。
虽然有些遗传病对个体的生存和生育没有明显影响,但大多数遗传病都会对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其中精神疾病是遗传病中的一个重要类型。
本文将从遗传病的遗传背景和精神疾病的遗传性入手,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遗传病的遗传背景1. 遗传病的定义和分类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其特征是在整个族群或家系中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表现为某些特异性疾病在亲属中的高发率。
根据遗传方式的不同,遗传病可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因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病等。
2. 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基因的异常突变引起的疾病,其表型和遗传方式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有囊性纤维化、地中海贫血、遗传性耳聋、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
3. 多因素遗传病多因素遗传病是由多个基因互相作用和环境因素相互影响引起的疾病。
其表型和遗传方式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常见的多因素遗传病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4. 染色体异常病染色体异常病是由染色体结构和数量异常引起的疾病,其特点是在同一家系中出现多个异常儿童,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病有唐氏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帕特劳综合征等。
二、精神疾病的遗传性1. 精神疾病的定义和分类精神疾病是由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的异常。
根据精神病的类型和发病机制不同,精神病可以分为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依赖性障碍、人格障碍等。
2. 精神疾病的遗传性精神疾病具有遗传性,其发病率和流行病学特征与遗传特征密切相关。
在很多研究中发现,患有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的患者,其家系中有高发率的精神病史。
尽管遗传因素不是精神病的唯一诱因,但已有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突变可能是精神病的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例如,某些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与完全或部分缺少44/45号染色体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一些人格障碍则与具体基因或基因座的突变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部血管纖維瘤
常见神经系统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
1、肌营养不良症
(1)Dystrophin相关肌营养不良症 (2)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 (3)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症
(4)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
2、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
临床表现:儿童型SMA是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病,发病率约1/6000~ 1/10000是儿童期第二常见的神经 肌肉疾病,发病率仅次于DMD.表现 对称性肢体近端肌无力、肌萎缩, 出生后呈“软婴儿”,死亡率及致 残率较高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 辅助检查:肌酶正常或轻度升 高(<正常10倍),肌电图:神经 源性损害,可提示前角损害 肌活检:同型肌群化。基因诊 断可确诊。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可进行产前基因诊断。
核酸分子結構表現方式↓
神經系統遺傳病的共同性和特征性癥狀
(1)共同性癥狀和體征:包括智能發育不全、癡呆、行為 異常、語言障礙、癇性發作、眼球震顫、不自主運動、共 濟失調、行動笨拙、癱瘓、肌張力增高、肌萎縮和感覺異 常,以及面容異常、五官畸形、脊柱裂、弓形足、指趾畸 形、皮膚毛發異常和肝脾腫大等。
(2)特征性癥狀和體征:如肝豆核變性的K-F 環,黑矇性 癡呆的眼底櫻桃紅斑,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癥的結合膜 毛細血管擴張,結節性硬化癥的面部血管纖維瘤等。
7、遗传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SCA):
发病率:SCA总发病率为5/10万。 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临床表现;小脑、脑干、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变性 改变,表现为进行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球麻痹、构 音障碍、肌无力、肌张力增强,病理征阳性、震颤 等。可分为十几型,其中SCA3/MJD 占50%左右, 很容易进行基因诊断;SCA7常合并有特征性的视 网膜变性,视力下降等。
11、Huntington舞蹈病: 发病率:在西方人群中发 病率为万分之一。遗传方 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临床表现:常于30-50 岁 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舞 蹈样不自主运动,继而出 现神经精神障碍,认识力 丧失,行为改变,最后成 为痴呆,常于起病后1020年死亡。可进行基因诊
診斷與檢查
1.搜集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性别独特的症状和体 征 2.系谱分析判定是否为遗传病 3.常规辅助检查包括生化、电生理影像学和病理等 4.遗传物质和基因产物检测包括染色体数量和结构 DNA分析和基因产物检测等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确诊 和预测疾病常用的检测方法有: (1)染色体检查 (2)基因诊断 (3)基因产物检测
治療方案
隨著醫學的發展,能夠醫治的遺傳病逐漸增多,如能早 期診斷、及時治療可使癥狀減輕或緩解,如肝豆狀核變性 患者用銅的螯合劑青霉胺治療促進體內銅排除,苯丙酮尿 癥患兒用低苯丙氨奶粉和苯丙氨酸降氨酶治療等,其他治 療如神經營養藥、飲食療法、酶替代(如黏多糖Ⅰ型和Ⅱ 型)、康復和手術矯正等有一定的療效。 基因治療(gene therapy)是應用基因工程技術替換、增 補或校正缺陷基因,達到治療遺傳病目的。引入外源性基 因方法是利用病毒載體把正常基因攜帶到靶細胞中,并產 生有生理意義的表達。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分子遺 傳學發展和神經系統遺傳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闡明,預期 基因治療在不久的將來在遺傳病治療方面會發揮重要作用 。
5、脆性X综合征:
可能是最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之一,主要表现 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特殊面容(如窄脸, 长下巴,凸上颌,大耳外翻,脸中部发育差 等)及多动,孤僻反应过度等行为异常。
6、多发性神经维瘤病
神经维瘤病I型(NF1) 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 传病,发病率国外统计 为1/3000,国内统计 为1/2.5万,临床特点 为周围神经或颅神经多 发性纤维瘤以及皮肤牛 奶咖啡色素斑。
10、腓骨肌萎缩症(CMT):
临床表现:儿童、青少年、成人均可发病,慢性进 行性胫前腓骨肌及手部肌萎缩伴无力(下1/3), 呈倒酒瓶样改变,伴足下垂,跨阈步态,弓形足, 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轻至中度肢体远端感觉减退 或消失, 致残率高。 分类:临床上依据其病理及电生理特点可分为两型: 即脱髓鞘型(CMT1),其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减慢; 轴索型(CMT2),其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不明显, CMT1型约占CMT总数的70%。又分为常显(占大 多数)、常隐、及X连锁遗传。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是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要表现的遺傳病,其遗传方式有4种:
①单基因遗传,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隐性遗传、 X-连锁隐性遗传、显性遗传等
②多基因遗传
③线粒体病由线粒体DNA突变所致 ④染色体病,如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
神经系统遗传病病种繁多, 具有家族性和终身性特点, 不少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 制尚未阐明。由于近10年 来分子遗传学迅速发展和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弄 清了人类3×109个核酸排 列顺序,随着神经系统遗 传病的基因定位、克隆、 基因产物及基因诊断和治 疗等方面的突破,必将推 动神经遗传学的发展。
8、扭转痉挛:
表现为躯干、四肢或பைடு நூலகம்身不自主的扭转 痉挛运动有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以常染色体显性为最为多见。
9、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又称伴有明显昼夜波动的遗传性进行性肌张 力障碍(HPD),较为罕见的遗传性锥体外 系疾病,患病率为1/200万。DRD起病从婴 儿期至12岁,女性多见。临床表现为肌张力 障碍合并运动迟缓、齿轮样强直、姿势性反 射障碍,腱反射增高,偶有病理征阳性。约 77%的患者症状每日内可有波动,睡后减轻, 晨轻暮重。对小剂量左旋多巴有持续性显效。 家系分析认为本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 显不全。
3、结节性硬化症 (Tuberous sclerosis, TSC): 以癫痫、智能减退和面部皮脂腺瘤为主 要的临床特征,发病年龄0~15岁,7岁 前多见。是另一种危害严重的儿科神经 遗传病。
4、先天愚型Down综合症
先天愚型又称21三体综合征,三体综合症或Down 综合症,属常染色体畸变,是小儿染色体病中最常 见的一种,活婴中发生率约1/600~800,母亲年 龄愈大,本病的发病率愈高。60%患儿在胎儿早 期即夭折流产。先天愚型包含一系列的遗传病,其 中最具代表性的第21对染色体的三体现象,会导 致包括学习障碍、智能障碍和残疾等高度畸形。这 个病因在19世纪末,首次能描述它的病理的英国 医生唐· 朗顿(John Langdon Down)而命名。 约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