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遗传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扭转痉挛:
表现为躯干、四肢或全身不自主的扭转 痉挛运动有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以常染色体显性为最为多见。
9、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又称伴有明显昼夜波动的遗传性进行性肌张 力障碍(HPD),较为罕见的遗传性锥体外 系疾病,患病率为1/200万。DRD起病从婴 儿期至12岁,女性多见。临床表现为肌张力 障碍合并运动迟缓、齿轮样强直、姿势性反 射障碍,腱反射增高,偶有病理征阳性。约 77%的患者症状每日内可有波动,睡后减轻, 晨轻暮重。对小剂量左旋多巴有持续性显效。 家系分析认为本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 显不全。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是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要表现的遺傳病,其遗传方式有4种:
①单基因遗传,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隐性遗传、 X-连锁隐性遗传、显性遗传等
②多基因遗传
③线粒体病由线粒体DNA突变所致 ④染色体病,如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
神经系统遗传病病种繁多, 具有家族性和终身性特点, 不少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 制尚未阐明。由于近10年 来分子遗传学迅速发展和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弄 清了人类3×109个核酸排 列顺序,随着神经系统遗 传病的基因定位、克隆、 基因产物及基因诊断和治 疗等方面的突破,必将推 动神经遗传学的发展。
11、Huntington舞蹈病: 发病率:在西方人群中发 病率为万分之一。遗传方 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临床表现:常于30-50 岁 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舞 蹈样不自主运动,继而出 现神经精神障碍,认识力 丧失,行为改变,最后成 为痴呆,常于起病后1020年死亡。可进行基因诊
診斷與檢查
1.搜集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性别独特的症状和体 征 2.系谱分析判定是否为遗传病 3.常规辅助检查包括生化、电生理影像学和病理等 4.遗传物质和基因产物检测包括染色体数量和结构 DNA分析和基因产物检测等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确诊 和预测疾病常用的检测方法有: (1)染色体检查 (2)基因诊断 (3)基因产物检测
10、腓骨肌萎缩症(CMT):
临床表现:儿童、青少年、成人均可发病,慢性进 行性胫前腓骨肌及手部肌萎缩伴无力(下1/3), 呈倒酒瓶样改变,伴足下垂,跨阈步态,弓形足, 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轻至中度肢体远端感觉减退 或消失, 致残率高。 分类:临床上依据其病理及电生理特点可分为两型: 即脱髓鞘型(CMT1),其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减慢; 轴索型(CMT2),其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不明显, CMT1型约占CMT总数的70%。又分为常显(占大 多数)、常隐、及X连锁遗传。
5、脆性X综合征:
可能是最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之一,主要表现 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特殊面容(如窄脸, 长下巴,凸上颌,大耳外翻,脸中部发育差 等)及多动,孤僻反应过度等行为异常。
6、多发性神经维瘤病
神经维瘤病I型(NF1) 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 传病,发病率国外统计 为1/3000,国内统计 为1/2.5万,临床特点 为周围神经或颅神经多 发性纤维瘤以及皮肤牛 奶咖啡色素斑。
核酸分子結構表現方式↓
神經系統遺傳病的共同性和特征性癥狀
(1)共同性癥狀和體征:包括智能發育不全、癡呆、行為 異常、語言障礙、癇性發作、眼球震顫、不自主運動、共 濟失調、行動笨拙、癱瘓、肌張力增高、肌萎縮和感覺異 常,以及面容異常、五官畸形、脊柱裂、弓形足、指趾畸 形、皮膚毛發異常和肝脾腫大等。
(2)特征性癥狀和體征:如肝豆核變性的K-F 環,黑矇性 癡呆的眼底櫻桃紅斑,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癥的結合膜 毛細血管擴張,結節性硬化癥的面部血管纖維瘤等。
3、结节性硬化症 (Tuberous sclerosis, TSC): 以癫痫、智能减退和面部皮脂腺瘤为主 要的临床特征,发病年龄0~15岁,7岁 前多见。是另一种危害严重的儿科神经 遗传病。
4、先天愚型Down综合症
先天愚型又称21三体综合征,三体综合症或Down 综合症,属常染色体畸变,是小儿染色体病中最常 见的一种,活婴中发生率约1/600~800,母亲年 龄愈大,本病的发病率愈高。60%患儿在胎儿早 期即夭折流产。先天愚型包含一系列的遗传病,其 中最具代表性的第21对染色体的三体现象,会导 致包括学习障碍、智能障碍和残疾等高度畸形。这 个病因在19世纪末,首次能描述它的病理的英国 医生唐· 朗顿(John Langdon Down)而命名。 约翰·
治療方案
隨著醫學的發展,能夠醫治的遺傳病逐漸增多,如能早 期診斷、及時治療可使癥狀減輕或緩解,如肝豆狀核變性 患者用銅的螯合劑青霉胺治療促進體內銅排除,苯丙酮尿 癥患兒用低苯丙氨奶粉和苯丙氨酸降氨酶治療等,其他治 療如神經營養藥、飲食療法、酶替代(如黏多糖Ⅰ型和Ⅱ 型)、康復和手術矯正等有一定的療效。 基因治療(gene therapy)是應用基因工程技術替換、增 補或校正缺陷基因,達到治療遺傳病目的。引入外源性基 因方法是利用病毒載體把正常基因攜帶到靶細胞中,并產 生有生理意義的表達。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分子遺 傳學發展和神經系統遺傳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闡明,預期 基因治療在不久的將來在遺傳病治療方面會發揮重要作用 。
7、遗传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SCA):
发病率:SCA总发病率为5/10万。 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临床表现;小脑、脑干、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变性 改变,表现为进行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球麻痹、构 音障碍、肌无力、肌张力增强,病理征阳性、震颤 等。可分为十几型,其中SCA3/MJD 占50%左右, 很容易进行基因诊断;SCA7常合并有特征性的视 网膜变性,视力下降等。
面部血管纖維瘤
常见神经系统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
1、肌营养不良症
(1)Dystrophin相关肌营养不良症 (2)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 (3)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症
(4)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
2、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
临床表现:儿童型SMA是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病,发病率约1/6000~ 1/10000是儿童期第二常见的神经 肌肉疾病,发病率仅次于DMD.表现 对称性肢体近端肌无力、肌萎缩, 出生后呈“软婴儿”,死亡率及致 残率较高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 辅助检查:肌酶正常或轻度升 高(<正常10倍),肌电图:神经 源性损害,可提示前角损害 肌活检:同型肌群化。基因诊 断可确诊。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可进行产前基因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