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小学信息技术
五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2电脑病毒处处防 华中科大版(共12张PPT) (1)

★认识计算机பைடு நூலகம்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计算机程序,与我们平时
使用的程序不同,它能够自我复制并破坏计算机 的软件和硬件,从而影响计算机的使用,因此, 我们必须加以防范。另外,一些黑客软件及恶意 程序也会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这也是我们需 要防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 例》第28条: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 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 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 程序代码。
试着在计算机上安装一款防病毒软件,然后把 自己的发现告诉其他同学。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信息处理的
多种方法。请大家对照下表进行评价,并将得 到的旗涂成红色。
谢谢
东东刚刚学会上网,特别高兴。他打开一个个
网页,感到什么都新鲜,哪个网站他都想进去,哪 一项内容他都想看看,每个软件和游戏他都想打开 玩玩。他的做法对不对?有什么后果?同学之间相 互说一说。
★参加“计算机病毒我了解”活动。 计算机病毒有哪些危害、特点、传播途径?
为有效地防范病毒,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我 们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使用习惯?试着上网查 找有关资料,并与其他同学讨论和交流,然后 填写下表。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途径
养成良好的计算机 使用习惯
(1)计算机不能正常启动,数据丢失。 (2) (3)
(1)传染性,病毒可以在不同计算机之 间传播。 (2) (3)
(1)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U盘传播。 (2) (3)
(1)不轻易打开陌生的电子邮件及附件。 (2) (3)
4.以下哪种是防病毒软件( )? A. Antivirus B.Windows XP C.Winzip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精选5篇)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精选5篇)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以及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传播方式、防治措施。
2、能力目标:学会利用杀毒软件或在线杀毒的方式查杀计算机病毒。
3、情感目标:在深刻了解计算机病毒危害的基础上,形成病毒防护意识,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版权意识。
【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及防治方法。
【教学难点】杀毒或防病毒的相关措施【设计思想】1、生活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个更为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
因此,如何安全规范地进行信息活动,预防计算机病毒,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以确保信息安全,这是信息活动过程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
2、中小学生从小要树立安全的信息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了解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
【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
2、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处理、表达能力。
3、会使用搜索引擎的基本方法获取部分网络资料。
4、对电脑信息安全还没有足够认识。
【学生学习方式】设置悬念,问题驱动,案例学习,小组讨论,课后自主探究方式。
【教学准备】1、激发学生兴趣的冰河木马;2、网络畅通的多媒体教室;3、必要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
情境:展示QQ留言。
最近一段时间没有上网了,昨天一上来,看见你一个劲的和很多人在聊天,说话的态度和语气似乎不像是你的风格,应该不会是你吧,可装得也够像的,我录了视频,你打开看看:__教师:请同学们帮老师拿个决定,要不要打开看看?学生:议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作个简单调查:打开的缺少信息安全意识。
二、认识木马教师:老师也不太清楚,这是个什么文件,当时就觉得好奇,就下载了。
演示:远程控制已下载客户端木马的电脑。
学生:让学生亲身体验病毒的危害,知道上网没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将会导致怎样严重的后果。
教师:简单讲述木马的攻击过程:简单讲解木马病毒攻击的过程:动听的语言诱骗对方运行木马文件,从而达到入侵的目的学生:听讲,观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对特洛伊木马的入侵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教师:介绍几种常见的木马病毒。
小学信息技术川教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网络安全《计算机病毒》教学案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通过学习关于计算机病毒的系列知识,让学生知道怎样防范计算 机病毒,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防范计算机病毒。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 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防范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及道德规范。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涵义及其特点和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掌 握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常规安全措施。
学生反思
教师反思
学习收获、问题
这节课上下来,感觉内容很充实。要上好概念课个人觉得要把握好三 个要素。□一、合理性。教学内容及教师的讲解方式要基于学生已有 的知识水平及理解能力,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方 式,深入浅出,步步递进。□二、条理性。首先内容的呈现要有条理, 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是挺有讲究的;其次是要注意教学环节之间的过 渡,用恰当的过渡串起知识的链条,承前启后,有益学生对知识的理 解,学生的注意力也不易分散。口三、趣味性。概念课如果平铺直叙, 限于文本,当然提不起学生参与的兴趣,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了 内容要充实外,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本课的开始, 常见的计算机病毒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合适的教学视频,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小组内学习病毒的传播途径,汇报学习成果, 师生评价小结。
师引入:你知道什么是计算 机病毒吗?你知道怎样才能 有效地防范计算机病毒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 识,并且掌握怎样防范和清 除计算机病毒。引入课题并 齐读。
明确计算机病毒也是人为制 造的计算机程序。
出示图片,播放视频。
明确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传 染性、破坏性、隐蔽性、潜 伏性、寄生性等。
明确计算机病毒的感染途 径。
2024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11课计算机病毒与网络安全》教学设计

2024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11课计算机病毒与网络安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第10课快速下载》主要介绍了互联网中文件的下载方法和工具,以及下载过程中的安全和版权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下载技巧,同时培养他们的网络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使用浏览器、下载工具进行文件下载的基本操作,了解下载速度与网络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理解下载过程,学会检查下载进度和管理下载文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网络版权,注意网络安全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文件下载的基本操作,理解下载速度与网络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并实践下载过程中的安全和版权问题。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情境引入:展示一个电脑屏幕被病毒侵袭的图片,询问学生是否见过类似的情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定义讲解:简单解释什么是计算机病毒,比如"计算机病毒就像感冒病毒一样,可以无孔不入地侵入我们的电脑,破坏数据,影响电脑的正常工作。
”环节二、主体教学1.病毒的类型与传播方式:介绍常见的计算机病毒类型(如木马病毒、蠕虫病毒等)和传播方式(如通过互联网、U盘等)。
2.实例分析:展示一些真实的计算机病毒案例,让学生了解病毒的危害,如文件丢失、系统崩溃等。
3.防范措施:教授学生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如安装防病毒软件、不随便点击未知链接、不随意下载未知软件等。
4.网络安全知识:讲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如网络安全意识、保护个人信息、不泄露密码等。
5.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次简单的防病毒软件安装和病毒扫描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环节三、巩固练习1.案例讨论:给出一些计算机病毒和网络安全的场景,让学生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知识问答:设计一些关于计算机病毒和网络安全的选择题或填空题,进行小测验,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3课《病毒危害早预防》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3课《病毒危害早预防》教案(一)年级:四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泰山版教材分析:本课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并掌握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病毒的概念、传播方式以及如何进行预防。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但对网络安全和病毒防护的知识了解不多。
学生具有好奇心,喜欢探索新事物,但可能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
学生能够列举常见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方式。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病毒预防措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病毒危害的认识,培养其网络安全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网络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病毒的危害,并能主动采取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病毒导致的计算机故障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 新课讲解:讲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实例讲解病毒的传播方式(如电子邮件、下载文件等)。
介绍病毒预防的基本措施(如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更新系统等)。
3. 活动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遇到过的计算机问题,并尝试找出可能的原因。
角色扮演:模拟病毒攻击的情景,让学生扮演网络安全专家,提出解决方案。
4. 总结归纳:总结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检查家中的计算机安全状况,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病毒危害早预防》1. 计算机病毒概念2. 病毒传播方式电子邮件下载文件网络浏览3. 预防措施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更新系统不打开不明链接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反思以下几点: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危害?学生是否掌握了预防病毒的基本方法?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是否有所提高?这份教学设计是一个基础框架,实际教学中可能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18课《信息安全——计算机病毒及防治》教案

《信息安全——计算机病毒及防治》教案(一)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18课年级:四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清华版(2012)【教材分析】《信息安全——计算机病毒及防治》这一课程旨在提升小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为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教师在教授这一课程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和危害。
2. 技能目标:学生能掌握基本的防病毒措施,如安装防病毒软件,不随意下载和打开未知文件等。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使他们意识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危害和传播途径。
难点:如何查杀计算机病毒并进行有效的预防。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特性2.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3.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4. 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通过PPT或教学软件,清晰、生动地讲解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一些具体的病毒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病毒的危害。
3. 实践操作法:教师引导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模拟操作,学习如何安装和使用防病毒软件。
4. 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计算机病毒,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小故事或实际案例,引出计算机病毒的话题。
2. 讲解知识:详细解释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性、传播方式和危害。
3. 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使用防病毒软件,进行简单的病毒查杀操作。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计算机病毒,每组选出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5.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小问题或情境,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掌握了防病毒的基本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计算机病毒》逐字稿

小学《计算机病毒》逐字稿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正式讲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片段,视频看完了,谁能说一说你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男孩,你来说,他说视频中的QQ软件突然不能正常使用,也没办法重新登录。
你观察的真仔细,请坐。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视频中的电脑会出现这种问题吗?我看大家都露出了困惑的表情,没关系,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去一探究竟。
二、新课讲授任务一: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特点同学们,其实刚刚视频中的电脑之所以出现QQ软件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是因为感染了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指的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编写的对计算机有害的程序(板书:一、概念:有害的程序),其实从本质来看计算机病毒与常用的“记事本”“画图”程序没什么不同。
而且计算机病毒只能在计算机上运行,它只会对计算机造成危害,并不会像生物病毒一样对人体产生危害。
可能有的同学会有疑问说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为什么要叫计算机病毒呢?这是因为普通的程序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方便,但计算机病毒程序却给人们使用计算机带来许多麻烦。
通过不断的探索人们总结出了它的一些特点,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中的内容利用五分钟的时间展开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计算机病毒有什么特点,一会老师找小组代表来回答(板书:二、特点:)。
好,时间到,哪个小组想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三组代表你来,她说结合课本中的内容找到了计算机具有会传染的特点(板书:会传染),因为一些病毒会进行自我复制,感染正常计算机文件,还会通过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途径传播到其他计算机上。
你找的很准确请坐。
还有哪个小组想分享?二组代表你来,他还找到计算机病毒会隐蔽和会破坏的特点(板书:会隐蔽、会破坏),因为病毒编写着在编写时会采取多种方法让病毒隐藏起来,而计算机一旦感染计算机病毒就会让计算机运行速度变慢,甚至会修改浏览器主页、使文件丢失、盗取账号和密码,破坏操作系统等等。
阐述的很详细,请坐。
任务二:病毒的传播途径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那它又是如何进行传染的呢?传播的途径有什么呢?请大家利用5分钟的时间,前后4人为一小组,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合作探究病毒传染的途径有哪些?开始吧(板书:三、传播途径),好,时间到,刚刚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大家讨论的很激烈,哪位小组代表想来分享你们小组的成果呢?一组代表,你来吧,这位同学说他们通过阅读课本知识了解到计算机病毒是利用计算机之间交换数据的途径来进行传播的。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计算机病毒与网络安全》课堂练习及知识点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计算机病毒与网络安全》课堂练习及知识点知识点归纳: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自我复制的程序,它可以破坏计算机数据,占用系统资源,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2.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通过U盘、移动硬盘等可移动存储设备,通过网络下载的文件,通过电子邮件附件等方式传播。
3.网络安全的概念: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入侵和破坏,确保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4.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网络安全是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机密的关键,防止恶意软件传播和网络攻击,确保网络正常运行。
5.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包括钓鱼网站、网络诈骗、身份盗窃、网络攻击等。
课堂练习:一、判断题1.计算机病毒只能通过U盘传播。
()2.安装防病毒软件可以完全阻止所有病毒的侵入。
()3.只要不上网,计算机就不会感染病毒。
()4.网络安全只涉及技术层面的问题。
()5. 个人计算机不需要设置密码,因为没有重要数据。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计算机病毒的特点?A. 自我复制B. 自我执行 C. 破坏性 D. 易传播性2.下列哪种行为可能使计算机感染病毒? A. 安装正版软件 B. 浏览不健康的网站 C. 下载官方发布的补丁 D.使用加密的移动硬盘二、填空题1.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能够破坏计算机数据,占用系统资源,影响计算机正常运行的_程序。
2. 防病毒软件可以通过扫描和识别病毒,从而帮助用户_病毒的侵害。
3.网络安全涉及到保护网络数据的_、_和可用性。
4. 钓鱼网站通常会模仿真实网站的_,骗取用户的账号和密码。
5. 保护个人计算机安全的一个重要措施是设置强密码,至少包含_个字符。
四、简答题1. 请解释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并给出两种常见的传播途径。
2. 简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网络安全威胁的一种形式。
参考答案:一、判断题 1. 错误 2. 错误 3. 错误 4. 错误 5. 错误二、选择题 1. D 2. B三、填空题 1. 自我复制的 2. 阻止 3. 完整性;保密性 4. 外观 5. 8四、简答题 1.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自我复制的程序,它可以破坏计算机数据,占用系统资源,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小学信息技术课件:认识计算机病毒

“熊猫烧香”病毒制作者李俊
9.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网络道德? (l)注意网络安全问题,还要加强网络道德和素 养,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2)要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规定, 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树立良好的信息 道德和信息意识,善于辨别有用信息、无用信 息和有害信息。
11.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网络道德? (3)要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制作、不传播计算 机病毒,不设置破坏性程序,不攻击计算机系统及 通信网络。 (4)端正对网络的认识,不断强化自律意识,自觉 抵制不良影响,规范上网行为,养成良好的网络道 德习惯。
7.你熟悉哪些计算机防毒的软件?
7.你熟悉哪些计算机防毒的软件?
8.计算机信息安全与法律法规知多少?
为保证信息安全,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 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和《计算机信 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等。 其他法律还有《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 《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暂行规 定》等。
标题:认识计算机病毒
1.你知道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吗?它们长什么样? 它会对人类身体造成直接伤害吗?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是一种专门干扰计算机正常工作的程序。它是 一些心术不正的计算机高手故意制作的程序代码。 既然计算机病毒是程序代码,就没有具体的模 样,也不会对人体造成直接的伤害。
注:之所以给它起名叫“病毒”,就因为像生物体的病 毒那样,能破坏计算机中的数据和文件。
(4) 程序文件的大小突然变大,或磁盘空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速减 少,或磁盘保存的文件无故丢失。
3.计算机感染病毒后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5)经常无缘无故地死机; (6) 上网速度非常缓慢,或根本打不开网页。 (7) 系统文件的时间、日期、大小发生变化。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第十四课《计算机病毒》

第十四课《计算机病毒》
一、教学内容分析:《计算机病毒》是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小学信息技术五
年级下册第十四课安排的内容。
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
传播途径、防范的基本知识及使用杀毒软件的基本操作。
小学生对计算机病毒一
知半解,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抓住这一心理,通过实例让学生对保障信息安
全有更深刻的体会。
本课内容与本册前面的内容比较起来联系不大,却是小学生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信息技术的初步知识,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具有获取、处理信息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好奇心强,对信息技术具有强烈的求知欲。
三、教学目标: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传播途径;掌握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分析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安全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五、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模式,以主题探究学习的方式,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学生课前用百度搜索网络上的病毒名称;归纳自己见到计算机中毒后的现象;了解网上常见的杀软件。
小学信息技术--计算机病毒-课件-PPT

常见的电脑病毒
(1) 宏病毒 (2)CIH病毒 (3) 蠕虫病毒 (4)木马
上页 下页
我会填
• 1、它不会自我繁殖,但可以任意毁坏、窃取文件,
还能远程操控被入侵的电脑。(木马) • 2、它会删除硬盘中的一些重要信息。(CIH)
• 3、电脑感染了这种电脑病毒,会出现连电脑都
难以计算的数学乘法题目。( 宏病)毒
电脑病毒的危害
1、破坏电脑中的文件 2、占用磁盘空间,抢占系统资源 3、盗取用户信息
电脑病毒的危害
• 判断:下列哪些是电脑病毒的危害性,请
画“√ ”。
• 1、修改或删除电脑中的重要数据。 √
• •
2、非法侵占大量的空间。
3、盗取个人信息资料。 √
√
病毒的症状
电脑病毒发作是会出现:运行速度变慢、 死机、蓝屏、数据被删或被盗、系统瘫痪。
有关电脑病毒的图片
电脑病毒?
电脑病毒是人为编制的一 组能够自我复制以达到破坏电 脑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电 脑正常运行为目的程序代码。
上页 下页
• 提醒:编制电脑病毒程序是 一种违法行为,我们要坚决 抵制这种行为。
第1课 电脑病毒与危害
电脑病毒与生物病毒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1、 寄生在宿主内 2、自行繁殖 3、造成损害 区别: 程序代码 微小生命体
上页 下页
电脑病毒的特点
(1) 破坏性 (2) 隐蔽性 (3) 潜伏性 (4) 传染性
大多数病毒主要是通过软盘传播,但是,随着因特网 的发展,现在的病毒正越来越多在通过因特网进行传播。
上页 下页
议一议
• 电脑没有联网就不会感பைடு நூலகம்染电脑病毒吗?
大家好
结束
13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防治计算机病毒》课堂练习及课文知识点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防治计算机病毒》课堂练习附课文知识点人教版(一、二年级起点)一、填空题1.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______,它能够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复制并传播,对计算机系统造成危害。
2. 防治计算机病毒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安装和使用______,及时更新病毒库,以识别和清除病毒。
3. 为了避免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我们应该养成______的好习惯,不随意打开不明来源的邮件和文件。
二、选择题1. 下列关于计算机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A. 计算机病毒只会感染Word文档B. 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C. 计算机病毒不会对硬件造成损害D.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写的程序2. 当我们发现计算机运行异常缓慢,可能是()A. 电源不足B. 显示器故障C. 计算机中病毒了D. 键盘损坏3. 在使用计算机时,以下哪个做法不能有效预防计算机病毒()A.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B. 不下载和运行来路不明的程序C. 随意打开陌生人发送的邮件附件D. 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三、判断题1. 计算机病毒只会影响个人计算机,不会影响到企业网络。
()2. 只要安装了杀毒软件,计算机就不会再受到病毒的威胁。
()3. 计算机病毒可能通过U盘、光盘等移动存储设备传播。
()四、简答题1. 请简述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
2. 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附答案填空题答案1. 程序或代码2. 杀毒软件3. 备份重要数据选择题答案1. D2. C3. C判断题答案1. ×2. ×3. √简答题答案1.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包括:隐蔽性(不易被发现);传染性(能够在计算机之间传播);破坏性(对计算机系统和数据造成损害);潜伏性(可以在计算机中潜伏一段时间后再发作)等。
2.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预防计算机病毒,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不随意打开来源不明的邮件和附件;不下载和运行未经验证的程序;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以防万一;使用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前先进行病毒扫描;避免在公共网络环境下进行敏感操作等。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4课《防治计算机病毒》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4课《防治计算机病毒》教案年级:五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人教版(三起)(2001)【教材分析】《防治计算机病毒》是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中的一重要课题,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掌握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时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良好习惯。
内容概述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明确计算机病毒并非生物病毒,而是一种能够破坏计算机系统或数据的特殊程序。
同时,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病毒是如何传播、感染以及破坏计算机系统的,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预防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及危害。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病毒防治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病毒传播的途径及如何防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信息安全意识,树立合理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的观念。
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二、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以及防治计算机病毒的重要性。
学生应能够认识到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数据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的威胁,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难点在于让学生掌握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具体方法。
由于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传播方式各异,因此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信息安全意识,才能有效地防治计算机病毒。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并学会使用一些常见的杀毒软件,以便在发现病毒时能够及时清除。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危害,帮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病毒的正确认识。
小学信息技术《防治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答辩

小学信息技术《防治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答辩1.请你简述计算机病毒有哪些特征。
【参考答案】破坏性:计算机中毒后,可能会导致正常的程序无法运行,把计算机内的文件删除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破坏引导扇区及BIOS,硬件环境破坏。
传染性:计算机病毒传染性是指计算机病毒通过修改别的程序将自身的复制品或其变体传染到其它无毒的对象上,这些对象可以是一个程序也可以是系统中的某一个部件。
潜伏性:计算机病毒潜伏性是指计算机病毒可以依附于其它媒体寄生的能力,侵入后的病毒潜伏到条件成熟才发作,会使电脑变慢。
隐蔽性: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可以通过病毒软件检查出来少数,隐蔽性计算机病毒时隐时现、变化无常,这类病毒处理起来非常困难。
可触发性:编制计算机病毒的人,一般都为病毒程序设定了一些触发条件,例如,系统时钟的某个时间或日期、系统运行了某些程序等。
一旦条件满足,计算机病毒就会发作,使系统遭到破坏。
2.请你描述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
【参考答案】(1)坚决不使用盗版软件。
(2)安装优秀的防病毒软件,启用软件的“实时监测”功能。
(3)经常用杀毒软件检查计算机,及时发现和清除计算机病毒。
(4)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和病毒库。
(5)对外来的软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应先检查采用杀毒软件查杀确认没有病毒后再使用。
(6)把重要的信息保存在U盘、移动硬盘或者网盘里,进行及时的备份。
(7)从因特网上下载的文件要先杀毒再使用,不要打开来路不明的电子邮件。
3.采用的是什么导入方法,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什么?【参考答案】我采用生活实例导入的方法,给学生讲述熊猫烧香病毒事件给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巨大危害。
由此引发学生去探究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它到底如何危害计算机,以及我们如何去查杀和清除计算机病毒。
采用生活中真切的新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病毒就在我们身边,并且激发他们深入研究计算机病毒,以及迫切想要学会清查计算机病毒技能的想法,由此引入新课教学,将课堂教学变成了生活技能学习,活化了课堂氛围,学生也乐于接受。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15课《病毒防治及时做》教案

其次,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非常积极。他们在使用杀毒软件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实际问题,这让我看到他们在动手操作中的思考。我鼓励他们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计算机病毒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查杀。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防治病毒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计算机病毒的能力;
-增强学生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的意识。
4.教材关联内容:
-本章内容围绕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展开,结合课本第15课《病毒防治及时做》,涵盖病毒概念、防治方法、杀毒软件使用等知识点。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防治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病毒防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防治方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病毒的危害性和防治的重要性。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关键点:
小学信息技术《防治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教案

一、教学目标1.说出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学会检查并清除计算机病毒。
2.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小组合作等方法,加强对杀毒软件的操作和使用。
3.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养成正确使用计算机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病毒的特点和危害。
【难点】检查与清除计算机病毒。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采用生活实例的导入方法,向学生介绍熊猫烧香病毒通过网络传播,致使电脑出现“熊脑蓝屏、频繁重启,甚至整个网络瘫痪的案例。
以此提问学生:“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如何检查和查杀病毒?”引出课题——《防治计算机病毒》。
(二)新课讲授1.计算机病毒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是计算机病毒?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之后请学生回答。
【计算机病毒是破坏计算机中的信息,使计算机不能正常运行的特殊程序。
】接着教师追问学生:计算机病毒是否会传播给人体?学生会发现:计算机病毒都是通过软盘、硬盘、光盘、网络等介质进行传播的,由此得到计算机病毒只能感染计算机系统,不会感染人体。
2.计算机病毒的表现与危害教师提问学生:在日常使用计算机时是否发生过一些小故障或奇怪的现象?学生四人为一组交流和讨论,教师在过程中提示学生可以回想使用计算机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打不开或者文件失踪等相关情形。
最后由小组代表进行分享和交流出现过的奇怪现象。
【经常死机或蓝屏、运行速度明显下降,文件莫名丢失、自动弹出各种网页窗口等】之后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计算机出现了类似的一些征兆有可能是计算机中病毒所导致,同时给学生进行补充像文件突然变大、打印机不能正常工作、自动发送电子邮件等也有可能是计算机中病毒,并提醒学生在日后遇见以上症兆要多留心。
3.检查与清除计算机病毒教师提问学生:要想确切地知道计算机系统是否感染了计算机病毒,可以怎么检查?学生根据常识可以回答出答案。
【杀毒软件不仅可以排查病毒,甚至还能对已经感染病毒的盘符和文件进行隔离和查杀】之后教师请学生自行分享知道的一些杀毒软件。
小学信息技术人教四年级上册第14课病毒防治及时做《计算机病毒》教案

计算机病毒
教学内容:本计算机病毒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涵义及其特点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3.掌握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常规安全措施
教学重、难点:
具体对杀毒软件的系列操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屏幕出示一张图片),同学们看这张图片上的熊猫可爱吗?
但是你知道吗,这正是网络上肆虐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病毒发作时的图片,名叫“熊猫烧香”!“熊猫烧香”是一个蠕虫病毒,会终止大量的反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进程,病毒会删除系统备份文件,使用户无法使恢复操作系统。
“熊猫烧香”感染系统的众多文件,添加病毒网址,导致用户一打开这些网页文件,IE就会自动连接到指定的病毒网址中下载病毒。
感染后的文件图标变成了“熊猫烧香”图案。
那么,你知道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吗?你知道怎样才能有效地防范计算机病毒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并且掌握怎样防范和清除计算机病毒。
二、新课讲授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并且掌握了如何在计算机上使用杀毒软件。
回家后,请同学们看看家里的计算机上使用的是什么杀毒软件,如果没有的,把今天学习到的知识用上,已经有杀毒软件,自己学习学习怎样使用。
课后任务
教材81页“探究活动”
教材82页“阅读材料”,并在网上搜索阅读有关“熊猫烧香”制作者被捕的新闻。
《计算机病毒》说课稿

《计算机病毒》说课稿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定的内容《计算机病毒》说课稿仅供参考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第八册中的一节内容它虽然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定的内容但它较为简单通俗易懂因为学生们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应该听说过或者有的同学的电脑中过计算机病毒但对计算机病毒的了解并不全面本节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特征、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及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查杀有系统全面的了解让学生有安全使用计算机的意识提升他们安全防范意思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独立分析出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危害能掌握预防和查杀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在深入了解计算机病毒的过程中减小对病毒的恐惧心理并做一名合格的“安全卫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并增强责任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了解它常见的特性掌握预防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技能难点:掌握预防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技能教学流程环节一:设置情境兴趣导入老师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将电脑生病和孩子生病进行类比导入新课在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讨论一个问题作为父母呢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生病啦而作为从事信息教学的老师最担心的就是电脑生病大家请看图片电脑因为感染了病毒而生病了我们生病了可以去看医生电脑生病了该办?以前我们总是一说起病毒就很害怕病毒真的这么可怕?还是我们对它了解得不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计算机病毒环节二:新课讲授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请同学来回答老师总结: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程序但是和我们平时用的程序不太一样它能够自我复制并会破坏计算机中的数据从而影响计算机的使用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类比埃博拉病毒生物病毒)1)传染性2)隐蔽性3)潜伏性4)破坏性(CIH破坏主板)3.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些做法会使得病毒传播运用生活实际编个小故事:1)盗版软件其他人直接拷贝2)陌生人的邮件3)上网发现一个不知名的网站里有一个小游戏很好玩就下载下来A.光盘等存储媒介传播B.网络传播:电子邮件聊天工具4.计算机病毒的危害请学生自己谈一谈自己对病毒的了解(平时QQ总会收到一些链接或者邮箱邮件如果打开了电脑就毁了)我们比较熟悉的有CIH,熊猫烧香震荡波狐狸王变种等病毒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甚至窃取计算机内的资料环节三:巩固提高1.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制作或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惩处我们自身应如何防治病毒?1)杀毒你知道的杀毒软件有什么?瑞星360金山毒霸大家打开瑞星杀毒软件单击扫描按钮计算机就会开始查找并清除计算机病毒整个过程时间会比较长大家尝试一下而且由于新的计算机病毒不断产生因此杀毒软件需要不断更新病毒库2)预防用杀毒软件给电脑杀毒就像生病了要吃药可是为了保证电脑健康更重要的是预防根据传播方式预防比较好?A.坚决不用盗版软件B.对外来的软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应该先检查确保没有计算机病毒再使用C.网上下载的文件要先杀毒再使用也不要打开来路不明的邮件或链接D.用杀毒软件来检查计算机环节四: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并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课后多去搜集关于计算机病毒的知识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以后的电脑都能健健康康的再也不受计算机病毒的侵害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KV3000
如何使用KV3000见下页
上页 下页
如何使用KV3000
1、KV3000A盘有什么用,怎么用?
A盘中有KV3000.exe这个程序,它可以在DOS下杀毒。用法:把A盘 放入软驱,启动计算机,当屏幕出现“A:\>”提示符时,可以键入 “KV3000”回车,这时出现杀毒界面,并有“ kill virus!Drive (A.B.C……Z): ”提示,选从A到Z的盘符就可以用A盘杀毒了。
4、病毒的症状
由于病毒程序把自己或操作系统的一部分用坏簇隐 起来,磁盘坏簇莫名其妙地增多;可执行程序容易变大; 丢失数据和程序;打印出现问题;死机现象增多;系统 出现异常动作;程序出现异常现象和不合理的结果等等。
上页 下页
计算机病毒的类型
(1) 引导型病毒 (2)文件型病毒 (3) 混合型病毒 (4)宏病毒
安装:
教师演示----安装过程 启动WinZi的特点
(1) 破坏性 (2) 隐蔽性 (3) 潜伏性 (4) 传染性
大多数病毒主要是通过软盘传播,但是,随着因特网 的发展,现在的病毒正越来越多在通过因特网进行传播。
上页 下页
病毒产生的背景、来源和预防
1、产生的背景
计算机犯罪的一种新的衍化形式。计算机软硬件产 品的脆弱性是根本的技术原因。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应用 是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必要环境。
1.用B盘引导计算机进DOS;2.取出B盘,放入A盘和光盘。 3.在光驱盘符下键入“ KVD3000 ”做过以上三步,KVD3000界面就 会出现了。
上页 下页
功能:
压缩新秀WINZIP
一个强大并且易用的压缩实用程序,支持ZIP、CAB、TAR、 GZIP、MIME,以及更多格式的压缩文件,其特点是紧密地与 Windows资源管理器拖放集成,不用留开资源管理器而进行压缩/ 解压缩.
2、病毒的来源
计算机人员和业余爱好者的恶作剧,一般为良性病 毒;软件公司及用户为保护自己的软件被非法复制而采 取的报复性惩罚措施;旨在攻击和摧毁计算机信息和计 算机系统而制造的病毒;用于研究目的而设计的程序, 由于某种原因失去控制或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上页 下页
3、病毒的预防
首先应该谨慎使用公共和共享软件;其次应尽可能 不使用办公室以外带来的软盘;写保护所有系统盘和文 件;除非是原始盘,绝不用软件去引导硬盘;绝不执行 不知来源的程序。
2、KV3000B盘有什么用,怎么用?
B盘可以在DOS下驱动光驱和给KVW3000升级。方法:用B盘启动 就可以在DOS下驱动光驱,而升级KVW3000则是把B盘中的 KVD3000.exe、KV3000U.lib、version.dat.文件拷入KVW3000文件 夹中就可以了。 3、如何在DOS下运行光盘中的KVD3000?
上页 下页
反病毒软件及应用
清除病毒的方法:人工检测和软件自动清除 (一) 瑞星杀毒软件
也称RAV,是国内查杀宏病毒种类较多、查毒速度快、误码率低、效果较好。
(二) 金山毒霸软件
金山毒霸2001可查杀超过两万种病毒家族和近百种黑客程序,除传统的病毒外, 还能查杀最新的Access、PowerPoint、Word 2000、Java、HTML、VB Script等病毒, 具备完善实时监控(病毒防火墙)功能,支持ZIP,RAR,CAB,ARJ等多种压缩格式, 支持e-mail、网络查毒,具有功能强大的定时自动查杀功能。以及增加了的硬盘数据 备份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