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咏 梅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上册 9《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   9《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9.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缘、降、骚、逊、输”5个生字和会写“题、侧、峰”等11个生字,“降”1个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体味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3.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操。

4.从不同角度欣赏能体会到不同美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味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难点: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

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诗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却十分丰富。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3.认识:苏轼字词梳理: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5)朗读时,注意语调的舒缓,表达出对妈妈的爱。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第一行生字(课件出示)Yuán jiáng sāo xùn shū缘、降、骚、逊、输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2)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学生领读,齐读。

(3)谜语识字一头肥猪站在下面两钩扣住左丝相牵谜底:缘二、生字书写出示生字:题、侧、峰、庐、缘、降、阁、费、须、逊、输(1)小组长带领全组讨论,怎样正确书写?(2)分享你们的巧记字形的方法。

1.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左右结构:侧、峰、缘、降、须、输(书写时左窄右宽。

)上下结构:费(书写时上小下大。

)半包围:题、庐、阁、逊2.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

巧记字形庐:一户人家走进广场。

阁:客人进“门”先脱帽(各)。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咏梅》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咏梅》教案

【导语】梅花是我国历代诗⼈所爱吟诵的物象,她具有⾊、⾹、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向被视为坚贞⾼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设计意图 本设计将“悟词情,品画意”作为研读⽬标,教学中努⼒体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教学思想。

1、将⾳乐引⼊语⽂课堂,借助⾳乐,形象解读《⼘算⼦•咏梅》⼀词。

2、将绘画引⼊语⽂课堂,借助画⾯,再现梅之风姿,梅之品格。

3、通过对⽐阅读,解读梅花的两种形象,诗⼈的两种境界。

4、引导学⽣查找、搜集、拓展阅读⽑泽东主席其他诗词,通过组织⽑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促使学⽣积累语⾔,积淀情感。

教学过程 ⼀、背诵导⼊ 我们已经读过⼏⾸词了,请同学们把⾃⼰喜欢的词读或背给⼤家听。

⼆、⾃主阅读 今天我们要学习⽑泽东主席的⼀⾸咏梅词。

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的感受在空⽩处写⼀写。

三、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教师相机点拨,使学⽣对⽑泽东词中的梅花产⽣赞叹之情。

1、从“飞雪”“百丈冰”等词可以读出,梅花绽放于最寒冷的时节。

俗话说“冰冻三尺,⾮⼀⽇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雪纷飞,天地间了⽆⽣机,梅花却不畏严寒,⼀花独放。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欣慰地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私。

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梅花以其乐观⾃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泽东主席的赞颂,让我们再来听⼀⾸赞颂梅花的歌曲(播放《红梅赞》)。

2、让我们⽤⾃⼰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学⽣放声练习朗读)。

3、边读边想象画⾯,有感情地读。

(引导学⽣根据课件呈现的⾳乐和画⾯的变化,满含激昂之情、赞叹之情地诵读,教师相机引导⽰范。

对学⽣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励,对学⽣动情的朗读给以表扬。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案(全册)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案(全册)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案(全册)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读写“宿”字。

“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再齐读诗题。

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

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

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

(出示朗读的节奏)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卜算子·咏梅教案3-苏教版

卜算子·咏梅教案3-苏教版

《卜算子·咏梅》教案陆游东台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组学习目标、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体会词中的寓意、作者的感情。

、了解作者,背诵本词。

导入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

你能背诵几首和梅花有关的诗词吗?答:北宋王安石《梅花》: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元王冕《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唐齐已《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一.作者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三十岁,参加礼部组织的科举考试,因为言语触怒了秦桧,进士落地。

后被赐进士出身。

年张浚北伐,陆游为镇江通判。

不久,言官以“办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

年,四川制置使范成大请他做幕僚。

因为有人讥笑他颓放,自号放翁。

后被召修史,完成后归隐山阴。

陆游一生以恢复北地为己任,百屈不挠,临终赋《示儿》诗,犹念念不忘收复中原。

陆游和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而推陆游为首,称中兴之冠,人称为小太白。

文章、诗词超万。

二.整体感知:.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翻译一下这首词吗?答:远离驿站,那偏僻的残破的小桥边,梅花寂寞冷清的开放,无人观赏。

黄昏时光已令你忧愁悲伤,更何况加上狂风骤雨。

从不在争奇斗艳上费心思,下工夫,也不理睬百花的嫉妒不满。

凋零的花瓣在地上,被车碾碎,但你仍旧和以前一样,散发着淡淡的缕缕清香。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答: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

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

三.赏析词文:.从“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看梅花的境遇。

“驿站”是古代传递官署文书的交通站,常设在城郊官道旁,不在城内繁华处。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

9. 《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材分析:《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描写了诗人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看到江上从日落到夜晚这一段时间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深秋季节美景的喜爱之情。

诗中描绘了两幅画面:残阳斜照和新月明露。

其中‚铺‛字形象地表现出了夕阳的柔美,而‚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动幻之美更令人陶醉;‚可怜‛一词恰恰表现了诗人对夜凉如水,‚露似珍珠月似弓‛这一静美景色的热爱和留恋。

教学目标: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学习,能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

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积累写景的古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中描写的景色。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暮江吟》。

(出示课题,齐读。

)2、理解题意。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名诗。

诗歌作于公元822 年。

这一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腐败的朝廷,离开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

游山玩水,走到一处,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便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

那这首诗描写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呢?我们来看看能不能从诗题中找到答案。

看诗题,指名回答。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江边,看到美丽的景色就陶醉其中、诗兴大发,就脱口吟诵出这首古诗。

3、诗人在江边吟什么呢?(课件出示背景图片和全诗)——师配乐范读。

二.初读感诗意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正音、评价。

3、词义理解:翻开书,看看从书上的注释中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指导)残阳——快落山的太阳,夕阳。

瑟瑟——本是绿宝石的名称,诗中指碧绿的颜色。

用来形容没有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堂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堂教学设计

9、古诗三首【教材分析】这三首古诗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大约是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

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题西林壁》不仅写出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它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可说是气象万千,不可胜数。

奇怪的是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庐山的感受。

诗的前两行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

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优雅?可诗人却还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作者在第三、四行作了解释。

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宋代诗人卢梅坡的两首《雪梅》诗,其中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成为千古名句。

光有梅花没有雪,梅花就显得没有神韵,但是,有了雪陪伴梅花,而观雪赏梅的人不会作诗来批判它们,那他也还是个俗人。

天已晚了,刚刚写好一首赞美它们的诗,雪又下下来了,梅、雪、诗三者合在一起构成了最美的景色。

运用对比的手法,到处雪和梅的长处和不足,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教学理念】诵读优秀古诗文,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本节课中利用远程教育设施与资源,去体现教学时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

积极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诗歌世界,让学生在读—想—说的过程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古诗的热爱,从而继承并发扬中国的灿烂文化。

《咏梅》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咏梅》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咏梅》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咏梅》的文学背景、作者简介、诗意内涵,掌握咏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分析写作手法、感悟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诗歌的象征意义、咏物抒情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关注梅花,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梅花吗?它有什么特点?二、作者简介1.介绍陆游,强调其文学成就和爱国情怀。

2.讲述陆游创作《咏梅》的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梅花与陆游情感的联系。

三、诗歌解析1.逐句解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2.分析诗歌中的写作手法,如拟人、对偶、夸张等。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梅花象征了什么?2.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理解梅花象征民族精神。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提问:梅花在诗歌中象征了什么?二、诗歌欣赏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梅花的坚韧与高洁。

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品味诗歌音韵美。

三、写作技巧分析1.分析诗歌中的拟人手法,引导学生理解梅花具有人的品质。

2.分析诗歌中的对偶手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梅花品质,传承民族精神。

五、作业布置1.背诵《咏梅》。

2.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关于梅花的短文。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提问:梅花在诗歌中象征了什么?二、诗歌创作背景1.讲述陆游创作《咏梅》的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梅花与陆游情感的联系。

2.分析陆游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价值。

三、诗歌欣赏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梅花的坚韧与高洁。

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品味诗歌音韵美。

四、写作技巧分析1.分析诗歌中的夸张手法,引导学生理解梅花的精神品质。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体会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以及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2个生字。

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同时,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体会两首诗在写作上的特点。

教学构想:品读古诗,指导学生朗读古诗,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石灰吟》、《墨梅》。

学生学习过程:一、谈话引入,接题解题1、你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两首新的古诗。

明代诗人于谦写的《石灰吟》和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写的《墨梅》。

2、老师布置你们搜集了于谦和王冕的资料,我们一齐来交流一下。

3、解题《石灰吟》题中“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

相传有一天,于谦在石灰窑前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焚烧后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那年于谦才12岁。

《墨梅》是诗人的一首题画诗,即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墨梅指只有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高雅大方。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2、检查自读情况三、理解诗意,品读吟诵《石灰吟》1、小组合作学习,可借助工具书或其他参考书初步弄懂词句及诗的意思,不理解的作上记号。

2、小组汇报交流3、看图想象意境,体会作者感情(1)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怎样的?(2)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4、指导朗读石头是那样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纵然粉身碎骨也要在世间留下洁白干净的石灰。

想一想,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怎样的志向?应用什么语气读?(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志向。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2.课件分类出示生字,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壶”“雁”的书写过程, 组织学生仔细观察, 帮助学 生记住字形和笔顺。
4.学生再次观察生字“芙、蓉、洛”,先观察书写动漫,再练写两个。
5.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后再练写。
设计意图: 发挥学生识字主动性 ,尊重学生的识字经验 ,提高书写指导的针 对性、实效性 ,培养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
①引导学生交流“清气满乾坤”的意思。(相机板书:清气满乾坤)②引导学生融情想象: 此时你站在小溪源头,有香气飘逸;现在你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 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 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真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导读:让我们一起边读古诗边想象这株“色淡气清”的梅花。
2.学生朗读古诗并汇报诗意,其他学生补充。
3.品词析句,感悟情感。
(1)解读“夜”。
1(相机板书:夜)夜:夜晚、黑夜、深夜。
2导思: 此时的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夜?
3导学:由夜黑、夜深、夜静、宿雁惊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单于逃跑时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
4导读: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单于溃败逃走。让我们一起读这两句诗。
(2)“洛”是三拼音。
(3)“单”是多音字。 在“单于”这个词语里读chán;表示姓的时候读shàn;其他情况一般读dān。
3.借助注释,初步谈谈对两首诗的印象。
设计意图: 通过反复诵读 ,加之注释及课前的相关资料的补充 ,使学生脑海 中形成一定的画面 ,拉近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初步感悟诗歌的空灵之美 。
(2)解读“满”。
1导思: “满”字用在这里,写出了什么?(相机板书: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古诗三首 (教案一)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古诗三首 (教案一)

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目标: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学习,能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

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积累写景的古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中描写的景色。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暮江吟》。

(出示课题,齐读。

)2、理解题意。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名诗。

诗歌作于公元822年。

这一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腐败的朝廷,离开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

游山玩水,走到一处,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便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

那这首诗描写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呢?我们来看看能不能从诗题中找到答案。

看诗题,指名回答。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江边,看到美丽的景色就陶醉其中、诗兴大发,就脱口吟诵出这首古诗。

3、诗人在江边吟什么呢?(课件出示背景图片和全诗)——师配乐范读。

二.初读感诗意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正音、评价。

3、词义理解:翻开书,看看从书上的注释中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指导)残阳——快落山的太阳,夕阳。

瑟瑟——本是绿宝石的名称,诗中指碧绿的颜色。

用来形容没有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

(指导看图)而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是什么颜色?(红色)所以江水一半是——(生)绿色,一半是——(生)红色。

可怜——可爱,令人爱惜。

今义:令人怜悯。

用“可爱”代替“可怜”,即“可爱九月初三夜”,用现代的话怎么讲?想一个感叹句——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九月初三夜真可爱啊!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

(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为什么这么可爱?大家看到最后一句诗……)4、诗意理解:①这些诗句连起来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②诗人看到了哪些景象呢?能加上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说吗?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自己对诗文的理解。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案模板(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案模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案模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案模板第【1】篇〗教材分析本篇是一首咏物说理的七言绝句。

咏物贴切自然,合乎情理,说理精辟深刻,很有启发性。

尤其评梅之语,入木三分,非梅之知音不可然也。

诗人从视觉—雪比梅白,嗅觉—梅比雪香入手,一色一香,一长一短,观察入微,评判独到。

这种写得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巧妙地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揭示了“诗人搁笔费评章”的真正原因。

在作品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是意在言外的,诗人借雪和梅的争春,告诫人们世上万物都各有千秋,无论何人都各有所长。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这首诗文字生动精粹,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2.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3.了解有关雪梅的古诗词,学习梅花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雪花飘飘,北风萧萧,一剪寒梅傲立雪中,雪花和梅花都是冬天的景物,都是报春的使者,它们各自的长处是什么呢?顺势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1.生字词2.解题+背景介绍3.听读古诗,边听边想象画面。

4.看视频,思考诗中描写的景物。

读完了这首诗,我们知道了梅和雪的长处分别是:()和()三、精读1.课件出示梅花和雪到底谁更美呢?我们看一看诗人是怎么说的。

学习“梅雪争春未肯降”梅花和雪花各自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2.骚人阁笔费评章诗人放下笔,难以评论她们的高下3.梅须逊雪三分白梅花比不上雪花三分晶莹洁白4.雪却输梅一段香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思考:梅花和雪的优势在什么地方?香白现在我们知道了每句诗句的意思,你能来完整的说出整首诗的意思吗?梅花和雪花各自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诗人放下笔,难以评论她们的高下。

梅花比不上雪花三分晶莹洁白。

雪花缺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学完古诗,想一想: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好贵品格。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砚、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地意思,感受诗人鄙薄流俗地情怀和他不向世俗献媚地高尚情操。

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二、初步感知。

引导学生回忆《王冕学画》的内容;朗诵诗歌,熟读成诵。

三、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

(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c.理解诗句的意思。

(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

)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3、朗读全诗。

四、拓展训练: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句,绘画作品五、回顾反思:“岁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样的精神【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材分析:《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篇一】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篇二】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卜算子·咏梅》诵读课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卜算子·咏梅》诵读课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卜算子·咏梅》诵读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卜算子·咏梅》是六年级《日有所诵》的篇目。

这是陆游的一篇托物言志的佳作。

词中梅花无疑是陆游自己处境与人品的写照,从中既体现了他不愿苟合于流俗的清高孤傲,又有遭受打击后的凄凉与无奈。

教学时,应注重通过品评诵读感受词的意境与诗人的内心情感。

教学目标:1、打破传统的串讲词句的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

2、领会诗歌的意境,感悟作者在词中赋予梅花的品格和精神,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诗人进行感情的交流。

3、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之情,产生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感悟梅花的品格和精神,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根据诗词的情感基调有感情地诵读。

设计理念: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

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

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

在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究其趣味,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的人本思想,意味着对每个学生学习个性的尊重。

教学中,应让每个孩子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才会有灵性。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诵读品味等方式体会诗词的意境,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汲取、学会欣赏,从而产生思维的撞击、情感的交流、知识的共享和心灵的震撼。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学设计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学设计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学设计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说明:本课选了三首古诗,三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

它们所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诗的大意是:我平常画画洗砚的水池边上有一颗梅树,那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

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

《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

诗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

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全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学习咏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设计:一、导入1、忆古诗,激发兴趣。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块瑰宝,那么你都会背诵哪些古诗句呢?2、忆学法,迁移旧知,为自学古诗做好铺垫。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古诗。

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意境,悟诗情。

二、授新(一)《墨梅》1、个人自学依照学法自学《墨梅》2、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学合作探究,提出不懂得问题。

教师深入小组,适当指导。

3、大组汇报学生按照刚才总结的学法,依次汇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墨梅》。

2.学会“砚”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4.积累关于梅的诗句,感受古人对梅的情结。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词语,并说说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意境,体会作者贞节自守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会读诗1. (幻灯出示课题,播放音乐《梅花三弄》)伴随着这首古朴典雅的`古筝曲《梅花三弄》,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墨梅》。

2.作者王冕,简介作者。

(幻灯)3.一读:自由读诗,反复读,要做到字正腔圆,读通读顺。

指名读,讲解生字读音“砚”,“乾坤”二读:光把诗的字音读准还远远不够,还要有板有眼,不破句,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

再指名读,注意速度。

三读:师生合作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读。

味道出来了。

再换读。

老师读题目,作者,生读全诗。

二、读懂诗1.要想读得更原汁原味,还要读懂诗的意思。

同学们边读边琢磨,看看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都懂吗,遇到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别人交流。

然后试着把每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2.质疑:有没有什么不懂的?3.理解“墨梅”:(出示幻灯)梅花有红色、粉色、白色等颜色,墨梅指的是只用黑色水墨画成的梅。

王冕爱梅,且擅长画梅,素有“画梅圣手之称”,我们一起来欣赏他晚年的巅峰之作——《墨梅图》(介绍题画诗。

)这是一首题画诗,题画诗,就是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抒发作者的感情,咏叹画面的意境。

从而形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们比较熟悉的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就是一首题画诗,只不过这是苏轼描绘的是惠崇和尚的画面上的意境。

4.看看王冕是怎么描述这株墨梅的?读一二句。

在哪儿?理解“洗砚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常常在池边练习书法,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而成“洗砚池”)理解“淡墨痕”(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浓妆艳抹,没有鲜艳的色彩)“痕”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墨色淡雅到极点,简直若有若无,使人对其产生了轻灵飘逸的感受。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9 古诗三首 精华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9 古诗三首 精华版教案

9 古诗三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感受诗人用浅白和妙趣横生的语言描绘出所观察到的美妙景色。

思维能力:理解诗歌意思,引导学生通过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之情,感悟诗歌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解析】关注古诗画面:《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浅白的语言,描绘出他观察到的美妙景色。

《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苏轼题写在庐山西林寺墙上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他游遍庐山之后的题咏。

《雪梅》是宋代诗人卢钺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描写了他眼中的梅和雪。

关注古诗意境:三首古诗均配有插图,勾勒了诗中描写的景物,画面简洁,却意境深远。

《暮江吟》表现了诗人伫立江边欣赏“残阳铺水中”的画面,《题西林壁》和读者走进了连绵起伏的远山与高耸的峰峦,《雪梅》让读者看到了枝头的雪与梅融为一体的景象。

关注诗人观察角度和古诗情感:通过诗人的视角,我们和白居易看到了从黄昏时分起一直游赏到夜间看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

苏轼带我们看到了,随着观察点的变化,庐山呈现出的景象也各不相同。

全诗道出了一个朴素而又重要的道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宋代诗人卢钺将眼中的梅和雪进行对比,其意不在评判高下,而是启发读者认识到二者是各有所长的。

【教学目标】1.认识“暮、瑟”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会写“暮、吟”等12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重难点)4.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暮、瑟”,会写“暮、吟”。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案模板(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案模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案模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降”“骚”“逊”“输”四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了解诗的大意,体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3.感受诗人细致的观察,体会古诗准确生动的表达。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人细致的观察,体会古诗准确生动的表达。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引向学习。

1.过渡语:只要我们留心生活,身边处处有风景。

每一道风景都令我们陶醉,每一道风景都为我们的生活增光添彩。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它会带给我们一种震撼的美。

请大家细致地观察,说说给你印象最深刻的画面。

(p2)(播放视频,生观看)师:你们观看得好投入啊,谁来说说给你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小结:古往今来,诗人们往往大多把梅和雪放在一起写。

只有梅花而没有雪花的衬托,就不能显示出梅花的品格;只有雪花而没有诗歌的咏叹,也不能显示雪花的雅韵。

2.记得我们二年级学过王安石的《梅花》,大家一起来诵读一下吧。

(生读p3)王安石是怎么观察梅花的呢?谁来说说?(生说)王安石说“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诗人卢钺又是怎么观察梅花的呢?他与王安石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雪梅》。

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

(p4,边说边板书课题,书写的时候强调雨字头的写法:雨字变成雨字头要注意,第二笔长长的一竖变成一点,第三笔横折钩变成横钩。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说印象深刻的画面,渗透本单元细致观察的单元主题;切合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复习旧知王安石的《梅花》,引出新知。

)二、质疑解惑,问题引领。

过渡:《雪梅》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卢钺,那卢钺是怎么观察雪梅的呢1.下面就让我们按照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二读,读出节奏,诵出韵律。

开始读吧。

(p5)2.检查字词。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第【1】篇〗《墨梅》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需要别人夸艳丽的颜色、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

实际上借梅自喻、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赏诗中描绘之梅、悟作者心中之梅、体会诗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呢?教学中、我设计个三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多角度的诵读中进行不同层次的品味。

一、认识梅花。

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始、与学生聊梅花、交流收集到的梅花资料、给学生呈现出梅花洁白、坚韧的第一印象。

二、了解咏梅诗句。

课外的资料搜集与课内学习相结合是我这堂课的一个主要特点。

我在课前让学生搜集各种与梅花有关的资料。

由于有了上学期的基础、学生也基本掌握了搜集资料的要点、搜集到的资料内容丰富。

这也给进一步的课外延伸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而这也我学完这首诗以后最想达到的目的之一。

四、小结全诗、铭记“国魂”。

根据板书进行小结、使学生对文本加深印象、巧用梅花“国魂”的美誉、将梅花坚韧的形象深深地烙在学生的心里。

上完这首《墨梅》、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最大的感触是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还很肤浅。

一、当有学生提出“淡墨痕是否就是指王冕家的梅树被洗砚池里的墨汁染成墨色?”这一问题时、我的引导显得粗略、模糊。

教学过后才通过资料了解到“洗砚池”是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王冕家是否就有这么个“洗砚池”、无从考究、但可以明确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如此精彩有趣的典故、若当时能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教学便会更充实一些、厚实一些。

二、自己对题画诗的了解还不够、没有抓住题画诗的特点来为教学服务。

教学时如果能借助“画与诗的结合”来理解诗意、特别在带领学生品读理解“朵朵花开淡墨痕”这句诗时、若能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回到画中去、由画即诗、教学效果肯定也会上一台阶。

三、在突破“诗人借梅自喻、抒发高尚情操”这一教学难点时、仅仅只是为学生呈现一个简单的故事、预想从故事中就能体现诗人品质的方式显得太肤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咏梅
导读
本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回忆革命先烈的文章,有诗,有词,还有毛泽东主席的著名演讲。

要充分利用课文的可读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

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教学本组课文,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并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在同学间交流,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同学讨论。

建议本组教学14课时,课文8课时,积累&middot;运用5课时(读读背背、阅读1课时、习作3课时,实践活动1课时),机动1课时。

1、咏梅
1 / 8
一、教材说明
这首词题为《咏梅》,作于1961年12月,曾先后在干部中传阅,用意在于鼓励大家敢于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

毛泽东此词的创作,是对南宋陆游的《卜算子&middot;咏梅》词的反其意而用之。

陆游是个酷爱梅花的人,在他的诗稿文集中,梅花诗、词不下百首。

陆游的那首梅花词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但也流露着伤感,表现出脆弱。

毛泽东的这首梅花词,表现的也是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但充满昂扬的斗志,谦逊的态度,创造出时代先驱者的崇高意境。

气魄宏大,文词俏丽,并且处处蕴含着强烈的对比,是这首词表达上的主要的特点。

抓住词中的对比(如,悬崖百丈冰与花枝俏的对比,不争春与报春的对比,山花烂漫与丛中笑的对比等),和在朗读中想象体会词中梅花的特点和品格,是教学上的重点。

选编这首词,一是用梅花的高尚品格感染学生,二是让学生对毛泽东的词作有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

---------------------------------------------------------------范文最新推荐------------------------------------------------------
二、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卜算子、烂漫。

2、有感情地阅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

3、理解词中梅花的特点,学习梅花的品格。

三、教学建议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描写梅花的文章、图片,在班里交流。

教师准备课文挂图,或把课文插图、重点词句制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这首词字面意思较为浅显,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多读几遍,读得有点熟了,再用普通话把每句词句的意思说出来,然后用对比的方法,理解词中梅花的特点和品格。

最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熟读成诵,当堂默写。

3、学生用普通话表达每句词句的意思,可先自言自语,再与同桌交流。

3 / 8
这首词用普通话表达,大致是:
风风雨雨刚把春天送走,漫天大雪又把春天接回来了,悬崖上已经结下百丈坚冰,仍然有梅花盛开,花枝俏丽。

俏丽的梅花不同桃李争春,只是把春天的消息向人间报告。

等到山花灿烂开满山野,那梅花早已隐在花丛中露出微笑。

4、用比较的方法领悟梅花的特点和品格,老师可提示:词中处处用对比,把它们找出来,加以体会。

先让学生独立勾画、思考,然后交流。

交流时,老师适时给以有效的指导。

词中的对比。

(1)送春归与迎春到的对比。

送春归是伤感的,迎春到是喜悦的。

漫天飞雪迎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字里行间流露喜悦的心情。

(2)不争春与报春,山花烂漫与丛中笑的对比。

梅花开得早,却只报春不争春,山花开得灿烂时,它早已结成梅子隐于花丛中,梅花那种谦逊的品德和伟大的胸怀令人感动。

在用对比的方法领会梅花的特点和品格后,可让学生连起来说
---------------------------------------------------------------范文最新推荐------------------------------------------------------ 说;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什么品格。

5、思考&middot;练习的编辑意图是用画画帮助理解诗意,可在学生自读词作时进行。

也可放在用对比的方法领会词中梅花的特点时进行。

简笔画画得好不好不是特别重要的,主要看能否把词句的意思表达出来。

6、这首词的朗读基调应是豪放的、乐观的,词中的处处对比,朗读时要适当加以强调。

7、课外可引导学生读读毛泽东其他诗词,有条件的,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会、演唱会。

还可让学生读读背背陆游的咏梅词。

四、参考资料
梅花欢喜漫天雪
中国的传统文人视梅花为花中清客,并把它与松、竹称为岁寒三友。

在大自然千姿百态的花卉中,毛泽东最喜爱梅花,他用过的地毯、笔筒、茶杯、烟灰缸、饭碗上均见花枝摇曳的梅花图案。

上海宋庆龄
5 / 8
故居的梅花地毯就是毛泽东所赠。

这种雅致深婉的梅花情结,铭刻着一代伟人生活的情趣和人生的追求。

梅花又总是与白雪联系在一起,人们想到梅花,便会自然想到白雪。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四句诗活现出梅花与白雪相伴相生的情缘。

毛泽东爱梅花,也爱白雪,尤其是在大雪纷飞中赏梅,更是其人生中审美之极致。

中国历代咏梅的佳作,毛泽东几乎都阅读并手书过。

1961年11月6日这天,毛泽东为了查找明代高启咏梅花的一首诗,给秘书田家英写了三封信。

早晨6点,他请田家英替他找北宋林逋(和靖)的诗文集。

8点半又写道:有一首七言律诗,其中两句是&lsquo;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rsquo;,是咏梅的,请找出全诗八句给我,能于今日下午交来则最好。

何时何人写的,记不起来,似是林逋的,但查林集没有,请你再查一下。

不久,又写信说:又记起来,是否清人高士奇的。

前四句是&lsquo;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rsquo;下四句忘了。

请问一下史馆老先生,便知。

田家英很快查清,该诗为明代高启《梅花》九首之一,后四句为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台。

自古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毛泽东非常欣
---------------------------------------------------------------范文最新推荐------------------------------------------------------ 喜,当天即用草书写了全诗。

古代文人咏梅,风格多是幽静淡远,朦胧深纳,借梅花诉说若讲出若讲不出的情肠,陆游的《卜算子&middot;咏梅》,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这首词表现出一种凄苦寂寥、顾影自怜的消极形象。

诗虽然写得有意境,但毛泽东却不同意这种观点。

在毛泽东看来,梅花最可贵的品格是傲霜斗雪,风姿昂扬,它寄托着人类向困难、逆境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为给梅花平反,毛泽东步陆游《卜算子&middot;咏梅》原韵,反其意而用之,特做了一首格调高昂、独有豪情的咏梅词。

毛泽东生前很喜欢听电影《江姐》中《红梅赞》的歌。

1962年在中南海的一次舞会上特意播放了江姐的唱片: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封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红梅赞的歌词把物态美与情态美融合到一起,打动了毛泽东的心扉.
2、陆游(1125-1210)南宋大诗人。

字务观。

号放翁。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

,内容极为丰富。

他的诗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7 / 8
3、卜算子(1)词牌名。

又名《缺月挂疏桐》《百尺楼》《眉峰碧》等。

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苏轼《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一阕和陆游《咏梅》一阕都很有名。

另有《卜算子慢》,八十九字或九十三字。

仄韵。

(2)曲牌名。

,一名《百尺楼》。

属南曲仙吕宫。

字句格律与词牌半阕同。

用作引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