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中国,形势]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宏观经济,中国,形势]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展望;综述一、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三大风险(一)发展速度换档的风险(二)发展动力置换的风险从旧的发展方式向新常态过渡,一个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但转换过程如果发生动力断档,那将会给经济造成断崖式下跌的风险。

当前依靠要素投入为核心的增长动力在弱化,新的创新驱动的动力机制还没有培育起来;依赖投资、进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减弱,新的以消费为主的推动力还在上升;旧的支柱产业在衰退,新的战略性产业虽然蓬勃发展但其主导性、牵引力还没有充分发挥;旧的经济增长点在多年发挥作用后在削弱,新的经济增长点小荷才露尖尖角。

发展动力一旦青黄不接,经济可能出现失速风险。

(三)发展体制转轨的风险(一)宏观调控效用递减(二)金融“融而不通”带来的融资约束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血脉,血脉如果不通,实体经济也很难有好的表现。

近年来金融领域仍然存在融而不通、结构异化、脱实入虚、企业融资成本高企等现象,对2015年经济发展不利,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三)房地产行业新常态化后的低增长(四)全球价格下行将给经济增加通缩风险(六)企业“三座大山”的压力持续发酵三、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平衡稳增长与调结构(一)服务改革这一主题稳定经济增长当前不仅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稳增长,更要从改革的角度来看待稳增长,稳增长要致力于为重大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当前经济增长跌破底线的风险越来越大,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防止经济跌破底线和陷入通缩。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2015年应尽快推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各项改革,推进更好发挥各类企业积极性的改革,推进资本、土地、技术、劳动力等各项经济增长要素相关的改革,使各项要素、各个主体能够释放新的活力来推动我国在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仍能保持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

1.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

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降低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及趋势分析

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及趋势分析

2015我国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内容摘要: 2014 年,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弱于预期,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较好,但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出现停滞不前现象;受金融动荡及乌克兰危机影响,新兴经济体增速继续放缓,但改革力度较大的印度经济表现较好;全球就业市场出现积极变化,但青年失业率仍处较高水平;发达国家物价低位徘徊,新兴经济体仍存在较大通胀压力;全球贸易低速增长。

2015 年,再工业化有望推动美国经济继续扩张,结构调整将会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但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将会对新兴市场形成一定冲击,发达国家高负债及主要经济体潜在增长率下移也将对世界经济构成一定不利影响。

预计2015 年世界经济表现将好于2014 年,但仍属缓慢复苏,IMF 预计增速将在3.8%左右。

一、2014 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1、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弱于预期,增长格局出现新变化2014 年以来,全球经济活动弱于预期,IMF、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机构不断下调世界经济增速预期。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又出现新变化。

发达国家经济一改前两年经济低迷状态,复苏速度有所加快,但发达经济体内部出现分化,美国经济表现出较强的韧性,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基本上陷入停滞状态,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则进一步放缓。

美国经济呈现先抑后扬的趋势。

受严寒天气影响,一季度GDP 下降2.1%。

但受商业投资和国内需求快速增长影响,二季度GDP 增长4.6%,创2013 年三季度以来最快的扩张速度,三季度GDP 增速也达到3.5%。

重视实体经济发展是美国复苏的重要原因,为提升国际竞争力,次贷危机后奥巴马提出重振制造业、能源自给等计划,再工业化步伐虽然缓慢但已初现端倪。

事实上,从2010 年1 月份开始,美国工业就恢复增长,截至2014 年9 月,已实现持续57 个月同比增长,且从2013 年8 月份开始持续一年超过危机前水平(图1)。

显然,工业复苏对推动美国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季度为零增长,三季度略有改善,但也只有0.2%。

2015年中国经济大事件回顾

2015年中国经济大事件回顾

2015年中国经济大事件回顾事件一:股市暴跌千股跌停关注度:★★★★★2015年3月,A股开启“杠杆牛市”模式,沪深两市单日成交额一再被刷新,各项指数也不断攀升,尤其是创业板、中小板指数,新高到“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但在6月12日 上证指数创出 5178点高点后,可怕的噩梦来了。

不得不说中国的股民在过去一年时间里面被伤得很深,因为受到场内外配资清理的影响,看到上证综指在两个多月的时间之内下挫了45%之多。

往年比较难得一见的千股跌停的现象也是一再重演。

进入到2016年,开局看到也是非常不利。

熔断机制才刚刚启动就两度被触发,沪深300指数下挫了超过7%,而且新年伊始就看到提前收市的情况。

为什么好像没有从过去的经验里面吸取一些经验,而在开年第一天就出现这种让大家宝宝吓死了的情况呢?市场的波动性是内生的,它并不是能够用任何行政手段或者说新的规章制度去人为地限制,当你把波动性局限在一个资产类别里面,那么它的波动性一般都会外移到别的资产类别,一开盘 基本上一开年就跌停了,这是有史以来最差的一次开年,可能以后熔断机制还是这样的话,还有可能会重演。

所以人为去限制,或者说用什么政策法规去限制这种流动性、波动性的市场,其实是一个反市场化的举措。

事件二:人行降息降准关注度:★★★★★股灾之后,见到的就是浩浩荡荡的“国家队”前来救市,虽然前来救市的国家队,上演了一出“落架的凤凰不如鸡”的悲惨剧目。

但救市措施中的“双降”即降息降准也因其频率太高,备受投资者的关注。

关注度:同样是五颗星。

根据统计,人行在2015年其实一共有十次降息降准,当中包括五次降息以及五次降准。

首先先来看下降息部份,可以看到一共是五个时间点,在这需要注意的就是,以上每次均调降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

再来看下降准部份同样是五次但是时间点不完全相同,同样有需要大家注意的就是,以上每次降准的百分比不同之外,还有一些是针对某些行业进行特定的降准。

那么,央行背后的用意到底是什么?对于市场的节奏,市场把五次降息降准理解为量化宽松,或者理解为宽松政策是不对的。

2015年对外贸易运行将保持中速增长趋势

2015年对外贸易运行将保持中速增长趋势

经贸动态Economic Dynamics 伴随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外贸易运行亦呈现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换的新常态。

(一)出口由快速下滑转为企稳回升,进口增长保持低速运行 2014年初受上年同期基数影响,我国出口增长呈现显著下滑走势,一季度出口下挫3.5%。

4月份后,由于国家扶持出口的调控政策逐步见效,上年虚假贸易导致的基数影响消失,外贸企业信心得以增强,出口增长逐步恢复正常,增速不断回升。

(二)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好转,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长迅速 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态势逐步稳固,传统市场需求得到改善,2104年我国对主要发达市场的进出口贸易扭转了上年低迷态势,增速有所提高。

1-11月份,对美双边贸易增长6.4%,出口增长7.3%,较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美国继续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对欧贸易恢复性增长10.1%,出口增长9.9%,增速扭转了上年同期下跌局面,并显著高于其他发达市场;对日双边贸易增长0.4%,其中出口增长0.2%,实现了由负转正。

与此同时,我国对新兴市场贸易呈现分化,对周边东盟、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出口保持了较快增长,对部分经济波动较大的国家贸易增速下滑。

(三)一般贸易比重继续提升,机电产品出口增速回调 中国商品出口替代能力不断增强,一般贸易增长持续快于加工贸易。

1-11月,一般贸易进出口增2015年对外贸易运行将保持中速增长趋势长5.6%,加工贸易下降3.2%。

目前,一般贸易占我国出口比重达到51.4%,加工贸易降至37.7%。

贸易方式结构变化,表明我国在品牌、技术、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取得进展,有利于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与优势。

(四)服务贸易发展势头良好,贸易整体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前三季度,服务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0.2%,高于货物贸易6.9个百分点,其中服务出口增长6.8%,进口增长12.2%。

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持续攀升,占对外贸易总额12%,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

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班级:31332学号:3133208姓名:123关键词:短期调控宏观政策稳增长内容提要:当前经济下行业压力加大,是结构性、周期性和机制性三重因素叠加形成的,从短期调控政策来看,既与前期政策力度不够有关,也与政策传导机制不畅、执行不力导致政策效应难以发挥作用有关。

以及对2015年经济形势的展望。

2015中国经济形势运行分析当前经济下行业压力加大,是结构性、周期性和机制性三重因素叠加形成的,从短期调控政策来看,既与前期政策力度不够有关,也与政策传导机制不畅、执行不力导致政策效应难以发挥作用有关。

1、短期需求减弱与中期结构调整叠加从短期因素来看,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我国外部需求明显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减速,房地产市场继续调整,以及工业企业去库存化等因素,使得我国经济延续了减速下行态势。

从中期因素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经济增速换挡的压力和结构调整的阵痛相互交织,新兴产业增长难以弥补传统产业下降的影响。

要素投入支撑作用减弱、结构升级要求提高、化解前期过剩产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等都会影响经济增速。

2、宏观政策协调性不足加剧经济下行趋势从财政政策来看,去年底以来国家出台的减税降费措施,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起到了一定作用,保持了就业稳定,促进了服务业发展。

但是,财政支出政策总体上偏紧,2014下半年财政支出仅增长2.5%,较上半年大幅放缓了13.3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财政支出下跌1.4%。

2014年实际财政赤字率仅为1.8%,低于2.1%的预算目标。

虽然今年初财政支出较去年四季度明显加快,一季度财政支出增长7.8%,但增幅同比放缓4.8个百分点,国家预算投资到位资金增长11%,同比放缓7.2个百分点。

财政支出减缓通过乘数作用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紧缩效应。

由于财政支出传导到经济增长一般需要一个季度左右的时间,去年四季度的财政支出紧缩对当前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主题一:GDP增速下降是新常态,但短期因素改善,增长质量提高综合长期趋势和短期因素,虽然在2015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长水平会继续下行,但周期性因素会有改善。

两相抵消,2015年全年GDP增速相较2014年可能略有下降。

美国已经退出量化宽松,2015年四季度很有可能开始加息,美元会保持强势,而人民币(6.2117, -0.0023, -0.04%)对美元大幅走弱的概率极小,因此2015年强势人民币会影响我国出口。

但另一方面,强势美元伴随着国际上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因我国是能源和大宗商品进口的世界第一大国,我国经济从整体上来讲必然受益,表现在国家的经常账户盈余增加、企业因成本降低而利润空间扩大、居民因在能源上面节省支出从而增加在其他方面的消费。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些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方面,我们认为2015年实际的投资增速或能有一定反弹。

最后在房地产市场方面,经历了2014年的较大幅度调整,基数已经降低,而过去几个月的放松限购、放松限贷和降息等措施会在2015年发酵。

另外户籍和土地改革有望在2015年得到实质性的推进,有助于增加对大中型城市住房的需求。

主题二:低通胀引致货币政策框架调整和无风险利率下行由于强势美元,对我国未来几个季度的出口将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2015年人民币升值空间极为有限。

考虑到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维持国内资本市场稳定和防止资本外逃等因素,尽管美元或许继续走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低位徘徊,国内通缩风险增加,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空间也很有限。

国际油价有望在一段时间内维持每桶70美元的低价。

2015年我国没有通胀风险,通缩压力稍有显现。

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涨幅维持在2.0%左右,生产者价格指数仍有下跌空间。

不过2015年CPI通胀上限仍可能维持在3.5%。

为给货币政策和价格改革留有足够的空间,我们认为政府没必要调低CPI通胀上限。

目前我国融资利率还是太高,政府在2015年仍然有相当大的空间调整货币政策。

中国经济的三期叠加解释

中国经济的三期叠加解释

2015年,中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结构优化、创新驱动的新常态,发展的内涵和条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

党中央、国务院把京津冀协同发展确定为重大国家战略,着力解决京津冀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为天津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有利于天津抢占新一轮改革开放制高点,为国家试验制度,为地方谋求发展。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将为全市科技创新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

滨海新区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蓄积的能量正在不断释放,具备了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天津作为亚欧大陆桥东部起点、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桥头堡作用更加凸显。

所以天津面临着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自贸区建设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五大战略都在天津实施,五大战略迭加的优势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为天津拓展了发展空间,提供了战略支撑。

所以说,2015年是天津向更高水平实现更大发展的一年。

天津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自贸区的建立对天津跨国企业有着更大的机遇。

家乐福集团作为大型的跨国零售集团进入天津后凭借着自身在“品牌”、“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天津消费者的认可,但是也要看到在2002年劝业场与合作后,13年来家乐福在天津没有再开新店,错过了天津零售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近几年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和更多大型购物中心的开业,天津零售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严峻的局面下,家乐福在天津的经营思路如果不转型升级,那么今后的发展将十分困难。

我想家乐福下一步的发展要把握好天津发展的机遇,充分借助好天津五个战略迭加的优势,将天津作为家乐福转型升级的试验田。

下一步我认为家乐福要利用好自贸区的相关政策,发挥家乐福国际集团跨国集中采购的优势,将境外的优质产品引进到国内,利用国内的卖场销售,形成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经营优势,目前在国内同时经营内外贸业务的企业还很少,规模也不是很大,如果家乐福能够借助天津自贸区的政策,将内外贸业务贯通,将提高家乐福今后在国内的发展优势。

2015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2015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遭遇到不少预期内和预期外的冲击与挑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施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组合,使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民生持续改善。

预计2015全年GDP增长6.9%,CPI涨幅1.5%。

展望2016年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受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明年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需要采取积极有力的宏观政策和加快推进改革加以应对,仍可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全年经济运行总体特征2015年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是稳中趋缓、稳中有进、稳中有忧,各领域分化加剧,动力转换过程中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结构性衰退和结构性繁荣并存。

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1.4%,较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高于二产10.8个百分点。

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增长较快,产业结构加快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但行业景气度差异较大。

一是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十分困难。

资源类、重化工业普遍陷入困境,增速大幅下滑,煤炭、钢铁、水泥等产品产量明显下降,行业总体库存压力较大,仍处在调整探底发展阶段,要彻底走出困境尚需时日。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计算机通讯、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制造等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增长速度大幅快于传统制造业。

三是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

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延续近两年高增长态势,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行业表现尤为抢眼。

三大需求趋于平衡发展,内部分化逐步凸显。

2015年以来,消费增长保持稳定,投资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出口增速换挡,三大需求趋向平衡发展。

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8.4%,高于投资15个百分点,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从三大需求内部看,分化逐步凸显,萧条与旺盛并存。

投资方面,房地产投资持续回落,月度投资已现负增长,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较快增速,制造业投资缓中趋稳。

2015年中国经济分析

2015年中国经济分析

2015年中国经济分析下面是摘录的几组近期经济数据:1. 海关总署公布的1月份进出品数据:出口2071.32亿美元,进口1752.63亿美元,进口额是五年来的最低数据(但考虑到1月份不同于以往大多改写年份,赂非春节假日)。

2.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201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2064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6%是最近6年来商品房成交量和成交额的首次下降。

2014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2169万平方米,比2013年末同期增加12874万平方米。

3. 今天会公布1月份CPI数据,多数人认为可能在1%以下,再加上之前公布的PMI(采购经理指数)为49.8,跌踊枯荣线。

通过上述数据明显反应出中国经济失速,哪2015年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政府将采取何利措施,企业又如何应对,我们来详细分析。

(一)关于宏观经济走势:看了许多关于经济分析的文章,几乎所有专家都认为2015年GDP与2014年相当或略有下滑,最保守的分析也在7%以上,但这可能过于乐观。

从一月份的经济走势来看,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几乎全线告急,无一幸免。

很多人寄希望于政府调控,可现在的政府调控的力度也不比以前了。

这是因为:第一:政府财力大减。

以前轻易喊出4万亿,但现在各地政府负债累累,还债都来不及,再加上房地产下滑,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大减,只靠政府发债和中国政府财政赤字,拉动经济上扬,怕是车水杯薪。

第二:政治经济改革没有达到预期,民间经济不能、不会也不敢轻易加入政府或国营经企业主导的经济行业中来。

许多行业包括基建,大多已经过度投资了,再投资都是无效投资,没有收益了。

第三: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景气,企业经营困难,房地产下滑,银行控制风险为第一条件,不可能大规模的无限制发放贷款。

第四: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但对其它货币仍是升值,将严重阻碍出口。

综上所述,2015中国经济不会有惊喜,政府会调控,但其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客观的认为2015年中国经济GDP增速为6.8%。

2015中国宏观经济大事记盘点

2015中国宏观经济大事记盘点

2015中国宏观经济大事记盘点央行正式调整存贷口径同业存准率暂为零昨日(1月15日),央行正式发布《关于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统计口径的通知》,宣布自2015年起修订“各项存款”和“各项贷款”统计口径。

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放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款项纳入“各项存款”统计口径,将存款类金融机构拆放给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款项纳入“各项贷款”统计口径。

全文阅读中国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外贸发展格局发生转变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首次超过吸引外资规模,“我国实际上已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这是我国从经贸大国迈向经贸强国的重要标志。

”业内人士表示,对外投资规模超过吸引外资规模,意味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主要依赖出口、引资的发展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

全文阅读央行再释宽松信号时隔一年重启逆回购在全球一片降息潮中,央行也在公开市场打破“沉寂”,于昨日重启时隔1年的7天期逆回购,结合新年加码续作的3月期中期借贷便利(MLF),中短期结合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释放出春节前维稳资金面的宽松信号。

全文阅读2015年一号文件发布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2月1日,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

意见指出,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政策措施,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确保农业信贷总量持续增加、涉农贷款比例不降低。

同时,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发行债券。

全文阅读央行两年半以来首次降准释放流动性约6000亿中国人民银行4日公布决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同时,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结构调整的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形势2015

中国经济形势2015

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国经济运行总体是好的,同时也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集思广益、真抓实干加以解决”。

今天这个时候,适合复习一下,这一年习近平对中国经济形势做出过的十个权威判断。

从中我们或可感知,中央经济工作会的蛛丝马迹。

一、中国经济信心“两个来自于”近段时间,大家都很关心中国经济。

这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各国经济紧密相连。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为各国发展创造机遇。

……——我们的信心,来自于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心和行动。

——我们的信心,来自于中国经济强劲内生动力和中国政府坚强有力的政策引导。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2015年11月15日,安塔利亚)二、中国对外开放“三个不会变”我愿重申,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

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2015年11月18日,马尼拉)三、中国经济发展“四个没有变”总的看,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同时,中国经济仍然面临复杂的内外环境和较大的下行压力,正经历着改革阵痛,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

——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2015年11月18日,马尼拉)四、中国经济“五个更加注重”——我们将更加注重效益质量。

——我们将更加注重创新驱动。

——我们将更加注重公平公正。

——我们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

——我们将更加注重对外开放。

——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2015年11月18日,马尼拉)五、前三季度经济平衡较快发展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走势受到大家关注。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运行特点与趋势分析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运行特点与趋势分析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运行特点与趋势分析作者:葛扬李慧来源:《群众》2015年第01期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行稳以致远,欲速则不达。

因此,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分析,也应当基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特征及中央宏观调控的新动向。

(一)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特点1.经济增速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我国经济呈现高速增长态势,1979-2013年的35年间,经济增长率超出10%(含10%)的年份就有16个,年均增长率达到9.8%。

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开始进入新的下行区间,2014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7.4%。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区间转入中高速增长区间。

与此同时,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上升,消费结构总体上趋于合理,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逐步向合理化转变;投资贡献率显著下降,但投资结构呈现积极变化,质量在提高;服务贸易增长快于商品贸易并且质量上升。

2.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收入分配结构有所改善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处于持续上升态势。

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96125亿元,增长7.9%,高于同期GDP增速0.5个百分点。

从三次产业内部结构来看,农业的内部结构在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在工业增长中的带动作用凸显,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逐步趋于优化。

在收入与分配方面,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名义增速高于财政收入增速和企业利润增速,这说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有所提高。

从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城乡居民收入比指标看,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居民城乡收入比为2.59,比上年同期降低0.05个百分点,比2010年底降低0.11个百分点。

这说明城乡收入比正在回落,城乡差距正在逐步走向缩小。

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创新驱动不断增强当前,中西部地区后劲十足,无论从工业和投资增长情况、进出口总额来看,还是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居民收入情况来看,前三季度西部地区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接近或快于东部地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我国四大经济区域的协调发展(for2015)

我国四大经济区域的协调发展(for2015)

甘肃莫高窟 重庆大足石刻 山西平遥古城 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云南丽江古城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四川青城山与都江堰
自然遗产
四川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四川黄龙风景名胜区
西部的资源
边贸资源
西部地区陆地边境线长达12,747公里。与14个国家接
壤。历史上穿越西部地区的“丝绸之路”曾是中国对外交
流的第一条通道。 西部地区各民族在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民族意识、
我国四大经济区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6月13号的划分办法,为 科学反映我国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为 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根 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 若干意见》、《国务院发布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 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以及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精 神,将我国的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 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四大地区。
西部的人口
西部地区疆域辽阔,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 的地区。目前有人口约2.87亿,占全国人口的 23% 。中国 80 %的少数民族人口生活在西部和
陆地边境地区。
试分析西部经济落后的原因?
●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 ●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
●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
自然资源
1、提供大量的商品粮、饲料粮以及其 他农副产品,为西部“退耕还林还草”,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及农牧业的结 构调整,解决后顾之忧和创造良好的条 件。
2、发挥中部装备制造业的优势, 为西部开发提供迫切需要的基础 设施建设装备和各种产业装备。
3.为西部特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便 利的市场、交通条件和相应的金融 服务,为东西部的经济交流提供完 善的通道。
水能蕴藏总量占全国的 82.5%。矿产资源依据已探明储量,煤炭占全

15年中国经济6大问题

15年中国经济6大问题

15年中国经济面临的6大问题今年以来,中国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在坚持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出台了系列“微刺激”政策,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较为平稳,仍处在合理运行区间。

中国经济仍处于向新常态过渡的阶段,经济增速呈稳中缓降态势,预计2015年中国GDP将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进出口增长目标确定为7%。

经济面临六大问题和风险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阶段,部分制造业产能过剩依然严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入还债高峰,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这些老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有些问题甚至还有所加剧。

同时,一些新的问题又开始出现,企业库存大幅增加,财政和金融风险开始暴露,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对于2015年的中国经济来说,经济仍将面临六大问题和风险。

1、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周期,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显现。

中国房地产行业总量大、产业链条长、涉及范围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过去5年,房地产投资年均增长22%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1.5个百分点左右。

较为一致的观点是中国住房的需求峰值约为1200-1300万套,并在2013年基本达到,自2014年房地产市场进入量价齐跌的调整期。

不可否认,未来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将继续减校2、产能过剩的局面尚未改变。

制造业过剩产能呈现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截至10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已经连续32个月下降,已经超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连续31个月负增长的记录,并将继续下跌一段时间。

与亚洲金融危机时不同,当时是包括居民消费价格在内的价格全面下降,本次主要是工业品价格下跌,表明中国的产能过剩并不是需求不足引发的,更多地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体制机制改革滞后的结果。

大量资源固化于产能过剩行业,抑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发展。

3、地方性债务负担增加。

经过几年的大量举债,地方政府进入偿债高峰。

中国2008-2015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中国2008-2015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2008—2015年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梳理(一)2008年1、经济背景1)2007年,在持续的宏观调控下,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积极变化,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GDP年均增长11.9%.2)20007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3)2007年,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积极进展,初步形成了三大需求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4)2008年期间,世界经济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海啸,进而演化为全球性经济危机。

5)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从过快偏热迅速下滑,GDP增速由第一季度的10.6%迅速回落到第三季度的9.0%,为2003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低增幅。

2、经济目标2008年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是: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上,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经济增长速度。

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去年价格上涨对今年价格的翘尾影响较大,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较多,控制物价上涨的难度加大。

3)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

4)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5)年中,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3、经济政策1)政策名称与方向年初规划:稳健的财政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9月份后,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政策工具稳健的财政政策:A.变动政府支出:财政支出重点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减少国家建设型支出,缓解投资的快速增长势头。

B.加大保障措施,减轻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C.建立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再就业政策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D.采取措施,抑制物价持续上涨。

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四个文件,概括起来有10个方面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2015回顾:中国经济增速为何加速下滑?

2015回顾:中国经济增速为何加速下滑?

2015回顾:中国经济增速为何加速下滑?自2014年起,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就开始连续超过第二产业。

这一趋势在2015年得到了强化,二、三产业对GDP贡献率的差距明显拉大。

2015年3季度,第三产业贡献率达到58.8%,而第二产业仅为36.8%。

历史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第二产业对GDP贡献率的最高记录为57.9%,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然而,过去两年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2015年3季度GDP同比增速跌至6.9%,达到金融危机后的最低水平。

经济增速加速下滑的原因是什么、“十三五”规划如何应对这一局面是本部分主要讨论的问题。

1、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快速提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长期高速增长过程,工业部门的崛起在此期间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出口导向型战略的推动下,以制造业为主的可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1980年至今,农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5.1%,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5.2%,而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则高达7.6%。

由于制造业是中国的主导产业,其对GDP的贡献率和拉动远高于农业和服务业,持续提升的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年间高速增长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正如其他国家发展经验,当中国进入中高等收入国家行列后,中国经济开始经历趋势性下行过程。

最近数年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速仍较为稳定,金融危机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速仍稳定在7%水平,但其对GDP增速的引领作用明显弱化。

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开始下降。

2003-2010年间(金融危机除外),第二产业对GDP累计同比贡献率均高于第三产业,而且二、三产业的贡献率较为稳定,第二产业平均贡献率为52.1%,第三产业平均贡献率为43.4%。

2011年起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

第二产业贡献率从2010年57.2%下滑至2014年的47.1%,而第三产业贡献率则从39.2%上升至48.1%。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新常态和国际形式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新常态和国际形式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经济新常态1、中高速。

从经济发展的速度层面看,经济增速换挡回落。

2012年以前维持在10%左右的高速增长,2012年开始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预测中高速增长将是中国经济最基本的常态特征。

图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GDP 走势及未来GDP 走势预测图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虽然经济速度降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形势的整体下行。

图2 2010-2014年主要经济指标趋势图0.020.040.060.080.10.120.140.16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1978198119841987199019931996 1999 20022005 2008 2011 2013 2016 2019真实GDPGDP 增长率环顾世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都会出现增速“换挡”现象。

表1 部分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换挡”情况统计表数据来源:各国家和地区统计局中国是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各个经济单元能接续发力、绵延不绝,导致发展能量巨大而持久,因而中国经济有望在7%—8%的中高速挡运行一段时间。

综上所述,虽然宏观经济发展放缓,但是局部发展良好。

2、优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1)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主体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攀升至46.6%。

“美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已占GDP 的80%以上,新常态下,我国服务业比重上升将是长期趋势。

图3 1978-2014年三大产业对GDP贡献率趋势变化折线图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产业结构从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变。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过去一个时期,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制造业,达到GDP 的4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消息:11月中国制造业扩张继续放缓中国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中国制造业活动出现了3月份以来的最慢扩张速度。

与此同时,汇丰银行(HSBC)发布的正式PMI 指数也出现了6个月内的最低读数。

中国官方PMI指数从10月份的50.8跌至11月份的50.3,这是3月份以来的最低读数。

高于50的读数表示相关产业处于扩张之中。

该读数略低于经济学家的预期,不过总体上并不令人吃惊。

上个月当中国央行(PBoC)出人意料地采取降息措施时,部分分析师就曾表示,此举可能是一种预防性措施,新出来的经济数据很可能较为疲弱。

如今,事实正如他们的预期。

而汇丰银行(HSBC)则表示,上个月该行自己发布的中国制造业PMI指数显示出了制造业停止扩张的现象,从而确认了此前已发布的“预览版”估值。

汇丰发布的正式PMI指数从10月份的50.4降至11月份的50.0,这是6个月内的最低读数。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较低读数,是因为产量因素出现了下跌——尽管前瞻性新订单因素连续第6个月上升。

汇丰的报告表示:“总的新业务在以温和的幅度增长,这与10月份没什么不同。

然而,11月的数据显示外国需求继续疲软,新增出口业务的扩张幅度是6月份以来最低的。

”汇丰银行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汇丰银行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正在失去增长势头,预计中国政府会采取措施对抗经济放缓。

“国内需求增长太慢,而新增出口订单的增幅又放缓至5个月内的低点……我们依然预计会推出进一步货币和财政宽松举措,以抵消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

”分析:如何选择中国经济的未来?1992年,美国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以雄文预测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在纷争数千年之后,最终将统一于西方世界的自由民主和资本主义。

这一论断在随后的二十年被证明自大且滑稽。

中国经济在过去三十五年的高速增长,尤其是最近十五年的快速崛起,让人们对什么是制度优势有了新的认识。

2008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更是以一己之力,用激进的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加剧自己的结构性问题为代价,为避免全球经济在下行通道加速沉坠做出巨大贡献。

毫不夸张,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有鉴于此,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尼尔·弗格森称,重新思考构成西方文明的四大基石——民主自由、市场竞争、法治、和公民社会,他甚至认为制度的衰退导致了西方世界经济的衰退和国家政治的保守固化……中国是未来的答案吗?在提出这一命题的同时,人们开始争论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拐点是否就要到来。

中国政府也对中国经济做出了“新常态”的表述,用于定义“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

在延续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生活中一系列的结构性问题开始凸显,包括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的一系列副作用在发酵,金融体系的滞后发展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混乱,收入不平等和社会阶层的固化等等。

我把过去三十五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期称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阶段,中国经济现在正进入第二阶段。

希望能对看清中国目前经历的经济调整提供一个更清晰的视角。

一个方程式看中国经济增长的两个阶段我们的思考可以从经济学里的一个等价公式开始:增长率=投资率X投资资本收益率这个方程式是理解中国经济非常有效的一个逻辑框架。

方程式的左边是经济增长率,右边是投资率和投资资本收益率的乘积,分别表现为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率和投资的效率。

投资率和投资资本收益率都可以拉动经济成长。

过去三十五年,中国经济在其发展的第一阶段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在投资率和投资资本收益率之间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平衡,两者合力有效地推动了中国持续三十五年的高速经济成长。

1980年至2012年间,中国的平均投资率高达GDP 的39%,远远高于同期发达经济国家和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水平,最近五年,投资率更是高达50%。

与此同时,因为改革初期中国经济的起点较低,资本相对稀缺,资本的边际收益率长期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投资资本收益率因而也较高。

用上述方程式理解中国经济的过去和未来,可以这么说,投资率和投资资本收益率的不同组合区别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两个阶段。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第一阶段,高投资率和相对较高的投资资本收益率合力促成了中国经济年逾9%的增长率。

然而,促成中国经济在第一阶段高速增长的很多因素是一次性的,在第二阶段难以为继:在享受了多年的人口红利之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加剧,劳动力短缺或在不久的未来成为现实;长期的高投资带来产能大面积过剩,未来维持高投资率越来越困难;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竞赛(political tournament for economic growth)极大地激发了地方政府投资和发展经济的热情,但地方政府的增长主义倾向也带来庞大的地方债务,大量的低效投资,和环境的恶化;适度“金融压抑”政策曾经使得中国能够在短时期内将有限的资源积累起来,迅速实现工业化,但金融压抑所带来金融中介服务低效,覆盖面窄,结构不合理等痼疾,正制约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房地产市场曾在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极大地促进了投资拉动的中国经济的成长,并为地方政府财力的扩大创造了条件,但“土地财政”和高房价在很大程度上绑架了中国经济,制约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顺利实现; “控制式”的公司治理模式扭曲了企业经营的真实目标,导致企业普遍缺乏创新商业模式和价值创造的动机与能力;收入分配不平等和社会阶层固化使得勇于创业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在丧失,社会戾气加剧。

于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三十多年,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之际,政策制定者、学者、企业家、甚至全社会都在讨论中国能否走出“中等收入陷阱”(mid-income trap),延续曾经强劲的经济增长。

悲观论调很快在思想市场上找到空间,盛行开来。

悲观者认为中国经济在第一阶段的成长故事只是一个高投入带来高增长的故事(详见克鲁格曼对中国经济的论述)。

甚至,发生在中国的一切被称为“史上最大的泡沫!”破裂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将更倚重投资资本收益率进入经济发展第二阶段的中国正面临着诸多挑战,过去的成功因素正变为未来发展的桎梏,中国经济在未来维持投资率和投资资本收益率的固有平衡变得越来越困难。

首先,继续保持40%以上的高投资率变得越来越不可能。

“三廉价”(廉价资本、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能源)的时代已经结束。

中国的高投资率很大程度上归结于高储蓄率。

经济学家们绞尽脑汁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去解释中国的高储蓄率,指出的原因包括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勤俭传统,欠发达的金融体系所导致的投资渠道的缺乏,社会福利系统和养老制度的滞后,甚至包括男女人口比例失调等。

经济发展进入第二阶段的中国,因为人口结构逐渐老龄化,维持高储蓄率在未来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因高储蓄而形成的低实质利率也难以维系,投资的机会成本将大大增加,这些都将降低实体经济的投资率水平。

与此同时,长年累月的高投资已经导致中国大面积的行业出现产能过剩,未来继续靠投资拉动经济成长的空间在迅速缩小。

此外,“企业化”的地方政府作为经济生活的重要参与者,因为软预算约束和道德风险,地方政府大肆投资已经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高企,未来投资规模必将受到极大的限制。

最后,中国过去十年的高投资率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但扭曲的房地产价格使得未来房地产市场投资继续大幅上升变得越来越不可能。

再看投资资本收益率。

中国开启经济改革时是一个低收入国家,资本对劳动力的比例(capital-labor ratio)相较于高收入国家而言要低很多,这种背景下,中国经济总体的投资资本收益率能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

整个经济对资本投入处于一种严重饥渴的状态,资本的边际收益率比较高。

这一因素,再加上中国大量劳动力从农业转向非农业时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解释了中国经济发展第一阶段呈现的较高的投资资本收益率。

但经过三十多年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的资本总量已经大幅提升,资本的边际收益率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同时,制约投资资本收益率进一步提高的结构性因素也在凸显,尤以中国在制度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薄弱为甚。

例如,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中国市场化的推进频遇障碍,国家仍然牢牢控制着生产要素市场。

这至少带来两个后果。

其一,当国家牢牢控制生产要素市场时,生产要素的配置肯定受到国家政策或是影响国家政策的利益团体的引导,投资资本收益率高的企业不一定能够得到足够的生产要素去发展壮大,从而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投资资本收益率;其二,生产要素市场的市场化进度不够,容易导致生产要素的定价扭曲,从而起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作用,不利用生产经营的效率化。

中国经济在第一阶段的发展是一种粗放式的发展,这很大程度上与生产要素市场市场化程度不足有关。

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急需改变靠投资率拉动经济增长这一模式,这就要求中国经济在再度启动改革时将增长模式从投资拉动转为消费拉动,由粗放式经营转为效率驱动。

只有当中国企业能够确实提高投资资本收益率时,降低投资率才不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率。

未来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植根于中国经济生活的各种结构性因素彼此关联,交互作用,将以一种非线性的方式深刻地影响中国经济的投资率和投资资本收益率,决定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速度和质量。

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二阶段,我们需要寻找投资率和投资资本收益率之间的新平衡,而这种新平衡将更加倚重投资资本收益率而非投资率。

未来中国经济的四种可能场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结束了吗?这取决于未来中国投资率和投资资本收益率以什么样的一种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均衡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可能出现四种场景。

其一、投资率和投资资本收益率都处于比较高的水平。

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能维持高速增长,但这种场景出现的概率极低;其二、投资率降低,但投资资本收益率能够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这样,中国经济将不再需要维持一个相当于GDP40%的投资率。

投资资本收益率的提升使得经济的整体增长的质量得以改善,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将大大提高,这种场景与我们常说的“新常态”是一致的;其三、投资率降低,但投资资本收益率不见改善。

这是未来中国经济最坏的一种可能性,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将以效率低下的方式低速增长,中国将很难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其四、维持现状。

投资资本收益率不见改善,但通过激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继续维持很高的投资率,以此实现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显然,这种状态也将很难持续,因为这样一种增长方式对原材料、资金、和廉价劳动力的过度需求在未来将更难得到满足,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也将增加这种模式的脆弱性。

未来中国经济更可能出现上述四种场景中的哪一种呢?虽然一系列结构性的挑战使得中国经济的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但经济生活中正面的、有利于提升中国经济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正在涌现:中国每年毕业700万大学生,很快,中国将拥有逾一亿受过高等教育的就业人口,历史上我们还没有见过这样一个庞大的高知识群体,他们已经开始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潜能;互联网精神及技术所带来的创业创新热潮,将深刻地影响中国经济,利于提升投资资本收益率;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创新的深化将进一步优化资源的配置;确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重新界定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通过混合制等方式深化国企改革也将有助于改变其只重规模,不重投资效率的行为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