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微专题突破专题过关检测:(十九) 区域资源开发(资源调配)
2020届(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资源跨区域调配练习附答案
2020届(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资源跨区域调配练习附答案专题:资源跨区域调配一、选择题。
请读我国某省区的地形图,回答问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为高原,乙地附近为盆地B.甲地为山地,乙地附近为盆地C.甲地修筑梯田,乙地发展花卉种植D.甲地退耕还林,乙地发展粮食生产2、图中虚线最可能表示()。
A.川气东送工程B.西电东送工程C.劳动力转移方向D.产业转移路线【答案】1—2、D B我国是一个多煤、缺油、少气的国家,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我国不断拓展能源进口渠道,2017年5月16日,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通道(见图,“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正式开始输油。
据此回答题。
3.2017年下半年,我国北方实行的煤改气,导致了我国大面积的“气荒”。
下列说法中能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的是( )A.多渠道增加天然气供应 B.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储备机制C.部分地区暂缓施行煤改气 D.关停部分高耗气产业4.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可能遇到的最大自然障碍是( )A.山高谷深,气候湿热 B.植被茂密,虫蛇出没C.荒漠广布,水源不足 D.经济落后,维护困难5.中缅油气管道的铺设对我国有哪些重要意义( )①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②缓解北方地区能源供应紧张③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④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⑤推动管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答案】3—5、CAD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
该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以补充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5个大中城市的给水量。
读图,回答题。
6.引汉济渭工程穿过的山脉是( )A.天山 B.昆仑山 C.秦岭 D.太行山7.关于汉江和渭河的水文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汉江水量变化比渭河大B.汉江径流量小,渭河径流量大C.汉江无结冰期,渭河有结冰期D.汉江的含沙量比渭河大8.引汉济渭工程建设的影响有( )①促进渭河流域的经济发展②有效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③从根本上解决了渭河流域缺水的问题④可能引发生态环境问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6—8、CCD如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图。
备战高考地理-区域资源开发与调配(原卷解析版)
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抓大题》大题05 区域资源开发与调配1.〖学科网全国名校2020年高三5月大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坦桑尼亚是非洲东部沿海的农业国家,矿产资源丰富,人口5000多万,2014年前,只有不到700万人能用上电,且主要依靠重油发电,对环境污染较大。
达累斯萨拉姆是坦桑尼亚的经济中心、第一大城市和港口,人口约436万,电力短缺问题严重。
2014年10月,中国公司承建的坦桑尼亚最大的民生工程——坦桑尼亚天然气管道项目竣工。
该项目包含一条长508千米的陆上天然气管道和两条总长34千米的海底管道,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进用工属地化,秉持“建设一个项目,造福一方百姓”的宗旨,为当地百姓打井、修路。
该项目的建成极大提高了坦桑尼亚的发电能力,促使用电人数增至2000万。
下图为坦桑尼亚示意图。
(1)分析达累斯萨拉姆电力短缺的主要原因。
(2)评价当地自然环境对天然气管道项目施工的影响。
(3)分析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进用工属地化的原因。
(4)指出该项目对坦桑尼亚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2.〖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三高考适应性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爱荷华州位于美国中部地区(下图),是美国风电利用率最高的州,其超过30%的电力来自风电,拥有风机、叶片、塔筒等全套风电设备生产布局。
试州多余凤电通过密集的高压输电线网向美国东部榆送,电网周边常设立安全隔离区。
爱荷华州素有“英国粮仓”之称,农场占仝州土地面积的89%。
输电线路建设常遭到农场主的抵制。
2019年当地企业提出“S00绿色可再生能源铁路"方案,计划在梅森成和普莱诺之间建设地下输电线路、该线路埋设于现有铁轨旁,可有效输送2100兆瓦的风电。
(1)说明地形对爱荷华州风力资源形成的作用。
(2)分析爱荷华州风电开发程度较高的原因。
(3)推断农场主抵制风力输电线路建设的原因,并说出地下输电线路的优势。
(4)指出“S00绿色可再生能源铁路"建设对爱荷华州和伊利诺伊州的积极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域综合开发、区域协调发展”测试试题(附解析)
“区域综合开发、区域协调发展”测试题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是甘肃省局部地区图(椭圆范围内为有“陆上三峡”之称的风电基地分布区)及风电设施景观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区域近年来风电建设非常快速,是因为( )A.风能丰富B.交通便捷C.地价低廉D.政策支持2.该风电基地建设的不利条件是( )A.当地市场小B.大风天数少C.地区差异大D.占用耕地广3.为了缓解风能不稳定对电网的冲击,当地可因地制宜配套发展( )A.水力发电B.太阳能发电C.沼气发电D.生物能发电1.D【解析】图示椭圆区域有“陆上三峡”之称,说明该区域风能资源丰富,但近年来才加快开发,主要得益于政府提供充足的资金、技术等支持。
2.A【解析】该风电基地地广人稀,经济落后,当地消费市场小是其建设的不利条件。
3.B【解析】当地降水少,水源不足,生态脆弱,但晴天多,光照充足,因地制宜地配套发展太阳能可有效缓解风能不稳定对电网的冲击。
下图为甲、乙两个区域略图。
读图,回答4~6题。
甲乙4.两区域发展工业的共同特征有( )①矿产资源丰富②劳动力充足且廉价③水资源丰富④重化工业基地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两区域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大气污染D.臭氧层空洞6.甲省改输煤为输电,给甲省带来的好处是( )A.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第三产业B.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C.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D.减少水源需求,缓和用水矛盾4.C【解析】甲为山西省,乙为鲁尔区,两区域都以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原料,发展煤炭、化学等重工业部门;山西省水资源不足,鲁尔区劳动力素质高。
5.C【解析】两区域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有可能产生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问题。
6.B【解析】山西省就地建设坑口电厂,变输煤为输电,可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提升精题资源跨区域调配练习和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提升精题:资源跨区域调配(练习)及答案专题:资源跨区域调配一、选择题(一)(2019·山东济宁模拟)据估计到2020年,由于高强度超高压输电技术发展,我国跨区域输电量将占到发电总量的6%。
下图为我国2020年分区域发电装机容量构成模拟图。
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2020年( )A.风电快速发展,将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电力来源B.东北地区水电比重较大,占比仅小于华中地区C.电力能源结构地区差异较大,但仍以火电为主D.华东和华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电力消费区2.据图可知,我国电力跨区调配的主要流入区是( )A.华北、华东、华中 B.西北、东北、南方.华北、华东、南方D .东北、华北、南方C.【参考答案】1-2:CD(二)港口煤炭接卸是指在港口接卸从其他港口运来的煤炭。
如图示意1995年和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格局。
据此完成1--3题。
1.与1995年相比,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 A.煤炭资源枯竭B.市场需求扩大D.科技水平提高C.海运条件改善2.从1995年到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比重增加最明显的地区是() A.长江三角洲B.珠江三角洲D C.渤海沿岸.山东半岛3.福建沿海煤炭接卸量的变化,反映出福建的()A.煤炭供需矛盾加剧B.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职能转变C.煤炭生产总量下降D 3.A1.B解析:2.C说明从我国港口进入的年沿海煤炭接卸量明显大于1第题,图示20131995年,对比两图可知渤海沿岸2题,煤炭量大增,必然是我国市场需求增大的结果。
第年福建3题,福建省内煤炭产量很少,且1995煤炭接卸量比重增加最明显。
第则供需矛盾不突出。
说明当时省内对煤炭的需求量也不大,沿海煤炭接卸量较少,年福建沿海煤炭接卸量很大,说明此时省内对煤炭的需求量很大,但省而2013 内煤炭产量依然较少,则煤炭供需矛盾加剧。
该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以补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
高中地理必修2(新教材)专题复习《资源跨区域调配》练习题含答案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高中地理必修2(新教材)专题复习《资源跨区域调配》练习题含答案材料一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主干线管道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首站,东达广东省韶关末站。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霍尔果斯口岸—西安段沿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线路东行,全线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福建、广东共10个省、自治区。
与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相同,中亚天然气仍是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气源地。
材料二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示意图。
1.西气东输工程的终点为什么选择在东部地区?答案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东部地区能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而且东部地区大气污染严重,迫切需要调整能源结构,改善大气质量。
2.西气东输二、三线与西气东输一线管线相比,有何优势?答案沿途气源充足;覆盖面积更广。
3.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我国加快西部地区开发有何意义?答案①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②促进天然气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③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增加就业机会;⑤实现西部能源结构气化,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4.除该工程外,国家还应该采取哪些类似工程或相关措施?答案跨区域调配能源,如川气东送、西电东送;发展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建设核电站;宣传节约用电等。
1.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区域环境质量(3)建设西部油气资源战略基地,促进西部经济发展2.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所不同,对比分析如下表所示:拓展延伸我国的其他资源调配工程(1)西电东送工程(2)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西线(2020·安徽合肥六校联考期末)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西起江西吉安,东至福建福州,线路全长817千米,设计输气量150亿立方米。
2020年高考地理选择题专项训练:资源跨区域调配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创新演练:资源跨区域调配读“中亚(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出口天然气管道和沿线环境建设规划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中亚三国出口天然气管道和沿线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滨里海输气管道输送的是哈萨克斯坦的陆上天然气资源B. 跨里海输气管道、纳布科输气管道沿线气候环境更恶劣C. 土库曼斯坦—印度输气管道的环境意义主要是促进沿线降污减排D. 中亚—中国输气管道天然气消费地主要是我国新疆2.东、南、西、北4个方向天然气外输工程的规划和建设,有利于中亚( )A. 发挥中亚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的发展B.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C. 增加中亚资金流出量,进一步发挥区域协调效应D. 保护植被,从根本上改变区域气候特征【答案】1.C2.B【解析】1.滨里海输气管道天然气资源由土库曼斯坦里海大陆架和西部陆上气田、哈萨克斯坦天然气组成;跨里海输气管道、纳布科输气管道沿线受西风影响较大,气候相对优越一些;土库曼斯坦-印度输气管道可以为沿线提供大量优质的天然气资源,从而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降低大气污染程度;中亚-中国输气管道天然气消费地主要是我国东部沿海。
2.国际天然气跨区域调配中,中亚具有的是资源优势,经济、技术优势主要是在天然气输入地区;能够增加中亚资金流入量;天然气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保护植被,改变区域气候的一些性状,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区域气候特征。
杭州市千岛湖配水工程输水线路中有九成以上线路走隧洞。
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该工程( )A.为保证水质的优良,沿线多采用管道输水B.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建设难度小C.千岛湖水质优良,是杭州唯一的水源地D.因地势原因全程须逐级提水,耗能大4.该工程建成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千岛湖水体受到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B.极大改善沿线水质,使水价降低C.在千岛湖作为取水口,将会减少下游取水所承受的沿途水环境污染压力D.可能导致长江口海水倒灌,杭州城区地面下沉【答案】3.A 4.C【解析】3.该输水线路基本与富春江流向一致,则可自流;九成以上线路为隧洞,说明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为保证水质的优良,沿线多采用管道输水。
高考地理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专项练习(带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专项练习(带答案)在社会经济成长的一定阶段上,相敷衍人们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表现出相对的稀缺性。
以下是资源的跨地区调配专项练习,请大众认真练习。
1.我国举行资源跨地区调配的主要原因是( )A.促进我国工具部经济的全面成长B.地区资源赋存量与地区成长水平不互助C.全面均匀分派自然资源D.资源在地区之间具有流动性特性2.关于西气东输工程对地区发展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A.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经济的成长B.加快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布局,缓解能源告急状况C.可有效改善我国东部地区城市的大气混浊状况,进步人民生活质量D.该管线工具跨距大,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3.关于我国自然气资源的地区漫衍,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自然气资源的漫衍海洋多于陆地B.我国自然气资源在陆地上的漫衍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C.我国陆地上的自然气主要集结在四川盆地和准噶尔盆地D.我国有新疆、青海、西藏和鄂尔多斯四大气区自然资源的地区漫衍是很不均衡的,存在着明显的富集区和缺乏区。
读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完成4~5题。
4.西气东输工程主要办理的资源标题是()A.水资源日趋告急的标题B.资源的严重浪费标题C.资源漫衍与生产力成长不协调标题D.土地资源压力过大标题5.由于工程沿线可用干净燃料取代部分生产、生活用煤,从而将有效降低城市环境中的()A.水混浊B.大气混浊C.白色污染D.重金属混浊【能力提拔】读2019年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布局图,回答6~9题。
6.甲、乙两幅图中代表我国最主要的能源的是()A.aB.bC.cD.d7.甲图中按比例巨细,分别代表的能源种类是()A.煤炭石油水电自然气核电B.煤炭水电石油自然气核电C.石油煤炭自然气核电水电D.石油煤炭核电自然气水电8.据图中反应的比例剖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必要性是()A.自然气所占比重低B.东部地区能源缺乏C.自然气易开辟,成本低D.自然气资源地区漫衍不均9.目前,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布局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A.我国以石油为主B.我国以自然气为主C.世界以石油为主D.世界以自然气为主我国资源的空间漫衍很不均衡,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成长。
大题05 区域资源开发与调配-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抓大题》(解析版)
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抓大题》大题05 区域资源开发与调配1.〖学科网全国名校2020年高三5月大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坦桑尼亚是非洲东部沿海的农业国家,矿产资源丰富,人口5000多万,2014年前,只有不到700万人能用上电,且主要依靠重油发电,对环境污染较大。
达累斯萨拉姆是坦桑尼亚的经济中心、第一大城市和港口,人口约436万,电力短缺问题严重。
2014年10月,中国公司承建的坦桑尼亚最大的民生工程——坦桑尼亚天然气管道项目竣工。
该项目包含一条长508千米的陆上天然气管道和两条总长34千米的海底管道,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进用工属地化,秉持“建设一个项目,造福一方百姓”的宗旨,为当地百姓打井、修路。
该项目的建成极大提高了坦桑尼亚的发电能力,促使用电人数增至2000万。
下图为坦桑尼亚示意图。
(1)分析达累斯萨拉姆电力短缺的主要原因。
(2)评价当地自然环境对天然气管道项目施工的影响。
(3)分析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进用工属地化的原因。
(4)指出该项目对坦桑尼亚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1)常规能源缺乏(或能源短缺);人口众多,工业集中,电力需求量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能源利用率低。
(2)有利影响:沿海地势较为平坦,便于陆上管道施工。
不利影响:地处低纬,气候炎热,施工条件差;海上风浪大,海底管道施工难度大。
(3)中坦距离远,劳务输出不便,且成本较高;坦桑尼亚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用工属地化有利于加强两国人员沟通,减少文化障碍,更好地服务于该项目。
(4)促进姆特瓦拉附近海域天然气资源的开发;缓解该国电力短缺;改善当地人们生活条件;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1)达累斯萨拉姆电力短缺的主要原因可从供给量、需求量两方面分析,该地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短缺;该地人口众多,工业集中,电力需求量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能源利用率低。
(2)当地自然环境对天然气管道项目施工的影响可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2020高考地理精讲精练:区域资源开发与利用(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精讲精练:区域资源开发与利用(附答案解析)内容概览:1.能源资源2.非能源资源3.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技巧;4.通性通法归纳经济高效发展主导下的资源开发[集训高考](2019·江苏高考)2019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
下图为某市人口与支柱产业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双选)1.该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有( )A.环境恶化B.交通拥堵C.资源枯竭 D.产业萎缩2.面对城市收缩,该市宜采取的措施有( )A.优化产业结构B.加快工业化进程C.建设新城区吸引农村人口D.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解析:1.CD 2.AD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该市2000~2010年木材产量居高不下,但在2010年后开始快速下降并直至为零,说明由于长期过度采伐,导致森林资源枯竭,进而相关产业萎缩,城镇人口减少。
选CD。
第2题,由图可知,该市产业以重工业为主,且城镇人口大幅减少。
因此,为防止城镇进一步收缩,要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一些新兴产业或具有地方优势的特色产业,将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选AD。
3.(2016·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
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
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 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
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
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解析:第(1)题,审清题干要求“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因此从风能比煤炭、风能比水能的突出优势角度回答。
高考地理复习 专题过关检测(十九)区域资源开发(资源调配)-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过关检测(十九)区域资源开发(资源调配)(2019·某某某某中学模拟)干热岩是一种新兴地热能源,是一般温度高于200 ℃、埋深数千米、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
经过多年研究与探索,美国、法国、德国等科技发达国家在干热岩发电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下图为干热岩发电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干热岩的发电过程,利用的地理原理是( )A.生物循环B.水循环C.岩石圈物质循环D.大气环流2.我国干热岩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极低,其制约因素主要是( )A.地形B.市场C.技术D.气候3.与风力发电相比,利用干热岩发电的最大优势是( )A.受天气影响小B.受地域影响小C.电站建造成本低D.技术简单便于操作解析:1.B 2.C 3.A 第1题,生物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即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间物质往返流动的过程,图中不符合,A不对;根据图示,发电原理是冷水下压,被岩石加热,变为水汽蒸发到换热器,即是通过水的液态和气态的转化来实现的,即利用水循环原理,B对;岩石圈物质循环指岩浆转化为岩石,最终再转化为岩浆的过程,不符合题意,C不对;大气环流指大气的运动,不符合题意,D不对。
第2题,从干热岩的发电过程看出,发电过程在地下进行,与地形、气候没有关系,A、D不对;中国对能源需求量大,市场不是限制因素,B不对;根据材料,“经过多年研究与探索,美国、法国、德国等科技发达国家在干热岩发电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说明干热岩发电对技术要求很高,C对。
第3题,与风力发电相比,利用干热岩发电在地下进行,受天气影响小,A正确;干热岩发电必须在有干热岩石分布的地区,受地域影响大,B不对;干热岩一般埋深数千米,需要建造注水井和蒸汽井,和地上的设施连成一体,因此电站建造成本高,技术要求高,C、D不对。
(2019·某某模拟)据相关媒体报道,2019年国内首个海上浮动核电站有望开工建设,这是继俄罗斯、美国等国之后又一实现该技术的国家。
2020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训练—区域资源开发与跨区域调配
高频考点三区域资源开发与跨区域调配以色列地处地中海东南沿岸,以干旱缺水著称。
为合理配置水资源,以色列修建了著名的北水南调工程,将北方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缺水的南方,沿途设多座水泵站加压。
起始水源地是以色列东北部的太巴列湖(-213米),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向南注入死海(-415米)。
以色列沿海有狭窄平原,中北部为丘陵、裂谷,南部为沙漠,南北长约400千米。
据此回答1—3题。
1.以色列北水南调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地势北高南低 B.需水北少南多C.河网北密南疏 D.降水北多南少2.以色列北水南调需消耗大量电能,主要原因在于沿途( )A.裂谷众多 B.路程遥远C.高差大 D.河网密布3.推测以色列实施北水南调后,会导致( )A.死海含盐量上升B.太巴列湖入湖水量减少C.北部地区降水量减少D.南部地区蒸发量加大[2019贵州模拟,1—3]近年我国某企业积极参与老挝境内的铜矿勘探与开采,开采的铜矿主要运回国内进行加工。
下图示意老挝铜矿分布。
据此回答4—6题。
4.我国企业投资主要选择在老挝北部区域,主要是因为( )A.铜矿资源丰富 B.生活习惯相近C.运输费用偏低 D.劳动力成本低5.从产业联系上看,该企业还应投资的领域是( )A.轻纺 B.能源C.家具 D.军工6.将在老挝开采的铜矿运回国内加工,有利于我国( )A.远洋运输产业的调整升级B.缓解大气污染状况C.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D.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2019江西赣州摸底,7—8]下图表示四类资源型城镇的发展历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示意图。
据此回答7—8题。
7.关于四类城镇发展现状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资源枯竭,迁入人口少B.②—污染严重,就业压力小C.③—产业结构的调整起步早D.④—服务业和科技实力跃升8.当前而言,③类城镇( )A.环境污染严重 B.企业大多分散在小城镇C.节能减耗成果显著 D.环境人口容量上升巴西(如下图所示)光照资源丰富,近年来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但光伏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极低,目前巴西的发电结构仍以水电为主。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一、单项选择题如图为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①资源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A.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B.穿越两类陆地自然带C.目标市场位于海南D.资源主要来自我国新疆和中亚2.②资源调配线路建设的不利条件是()A.受地势影响抽水北送B.污染严重,水质差C.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D.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3.③资源对输入地的直接影响是()A.改善大气环境质量B.出口加工工业比重增加C.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增加D.电子工业升级换代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4~6题。
4.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①甲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②甲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乙河流域以沼泽为主③甲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④甲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 km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6.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B.有利于该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C.改善其航运条件D.减小洪水危害美国加利福尼亚水道工程是把萨克拉门托河的上游河水调往南方的工程。
读图回答7~8题。
7.与调出区相比,调入区()A.年降水量大B.海拔高度低C.太阳辐射强D.正午太阳高度小8.该调水工程最有利于缓解()A.北部地区的水土流失B.北部地区的地面沉降C.南部地区的航运不便D.南部地区的用水紧张二、双项选择题甲国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水资源较为短缺,该国政策计划修建西水东调工程,读甲国位置图,完成9~10题。
9.该国实施西水东凋工程的原因有()A.西部地势较高,调水可自流B.西部冬季降水多,水源充足C.东部城市较多,需水量大D.东部水稻种植广,需水量大10.调水工程带来的积极影响是()A.带动调水沿线经济发展B.促进东部园艺业发展C.加强东西部港口联系D.加快东部重工业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鄂北地区因流域面积小和地下缺少含水层而引发的干旱问题。
2020届高考地理模拟演练资源跨区域调配试题及答案
2020届高考地理模拟演练资源跨区域调配试题及答案读“我国海水西调方案(设想)示意图”,回答1~2题。
1.与国内其他调水方案相比,海水西调方案的独特优点是( ) A.可以利用地形地势自流送水B.对区域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C.基本不会改变我国陆地上原有水资源的数量D.工程技术要求较低2.海水西调有利于我国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的防治,其原理在于( )A.短期内能够迅速提高植被覆盖率B.能够降低风速,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C.减少蒸发,使移动沙丘变为静止沙丘D.以海水代替淡水,形成人造海阻止沙漠扩张,抑制沙尘暴解析:1.C 2.D [ 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调渤海水不能利用地形地势自流,其工程技术要求较高;所调之水为海水,基本不会改变我国陆地上原有水资源的数量;在调水过程中,容易引发土壤盐碱化,对沿线地区的环境有负面影响。
第2题,以海水代替淡水作为生态水,填充沙漠中封闭的构造盆地,形成人造海阻止沙漠扩张,可以抑制沙尘暴;另外也可作为水汽供应源,增加降雨量。
中科院某院士表示,在大气边界层到对流层范围内存在稳定有序的水汽输送通道,可将其称为“天河”,基于大气空间的跨区域调水模式就是“天河工程”。
这一项目首先将通过对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及其“迁徙”路线的监测,掌握水汽“迁徙”规律,并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人工干预,缓解北方地区地表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天河工程”有望每年在青藏高原的三江源、祁连山、柴达木地区分别增加降水25亿、2亿和1.2亿立方米,中远期有望实现每年跨区域调水50亿立方米。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天河工程”实现跨区域调水的主要手段是( )A.人工增雨B.开渠引水C.改变大气环流D.修建储水设施4.“天河工程”选择增加青藏高原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地广人稀,移民人数少B.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C.经济落后,水资源需求少D.植被茂密,涵养水源的能力高解析:3.A 4.B 第3题,“天河工程”利用的是大气中的云、水资源,因此人工干预的主要手段是人工增雨。
2020人教高考地理一轮过关练习题优题:资源跨区域调配
2020人教高考地理一轮过关练习优题:资源跨区域调配含答案专题:资源跨区域调配一、选择题(一)近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以及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我国天然气生产与消费增长迅猛。
下图是2000~2014年我国居民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路径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2000~2003年天然气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是( )A.长江三角洲B.重庆、四川C.珠江三角洲D.新疆、陕西2.明显反映西气东输工程引起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的时段是( )A.2002~2005年B.2005~2008年C.2008~2011年D.2011~2014年【参考答案】1—2、DB(二)读图,回答1~3题。
1.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从甘肃东南部穿过,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其主要原因是()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B.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C.补充气源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2.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D.油气消费东西平衡3.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的来源地是()A.俄罗斯B.欧洲C.中亚D.波斯湾解析:1.C 2.A 3.A第1题,宁夏、陕西北部天然气资源丰富,西气东输线路从此地经过可以补充气源。
第2题,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平衡现象,油气资源分布具有西多东少的特点,而油气消费则相反,这使得我国必须大范围调配能源资源。
第3题,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②③④的来源地分别是俄罗斯、中亚(或哈萨克斯坦)、中东波斯湾地区和拉丁美洲。
(三)读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图,M、L线为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路线。
据此完成1--2题。
1.M、L线调配的资源分别为()A.煤炭、水资源B.水电、水电C.天然气、水电D.天然气、天然气2.云南省的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生物种类众多,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南北跨多个热量带,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明显B.区域内地势高差大,垂直差异明显C.东西地跨多个干湿区,由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明显D.当地人们环保意识强答案:1.C 2.B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
2020高考地理复习微专题十九区域资源开发(资源调配)课件
(1)说明 20 世纪 90 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 条件。 (2)分析 20 世纪 90 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 原因。 (3)指出 20 世纪 90 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 问题。 (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 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 (1)A (2)A (3)B
[贯通联系]
1.区域能源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能源问题往往是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分析某 一地区能源问题,主要包括其能源问题的表现、原因、后果及 应对措施。
()
A.科技水平
B.工资水平
C.消费市场
D.国家政策
解析:第(1)题,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首要原因是我国东西部之 间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一线已经建成,但是随着经 济的进一步发展,东部地区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所以继 续建设二线工程,故 A 正确。第(2)题,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 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东达上海,这一线路走向设计 所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城市分布,最大限度满足消费市场的 需求,故 C 正确。 答案:(1)A (2)C
A.风—电能源丰富
B.油—电能源丰富
C.水—电能源丰富
D.煤—电能源丰富
(2)助推玉门成为“陆上三峡”主战场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矿产资源
D.太阳辐射
(3)发电基地的建设利于当地
()
A.完善基础设施,减少寒潮危害
B.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环境污染
C.加速资源枯竭,抑制经济发展
D.改善当地环境,促进农作物生长
D.南水北调对调入区和调出区均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2)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建成后计划每年 11 月至次年 2 月调
2020届高考地理单元过关检测(39)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1课时 基础落实练
2020届高考地理单元过关检测(三十九)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1课时基础落实练(2019·福州协作校联考)甘肃玉门是中国第一个大型石油基地,但近年来石油资源趋于枯竭。
甘肃省在河西走廊建设千万千瓦级发电基地,打造“陆上三峡”,玉门是其主战场。
如图为河西走廊简图。
读图完成1~3题。
1.河西走廊能够建设千万千瓦级发电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A.风—电能源丰富B.油—电能源丰富C.水—电能源丰富D.煤—电能源丰富2.助推玉门成为“陆上三峡”主战场的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矿产资源D.太阳辐射3.发电基地的建设利于当地( )A.完善基础设施,减少寒潮危害B.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环境污染C.加速资源枯竭,抑制经济发展D.改善当地环境,促进农作物生长解析:1.A 2.A 3.B 第1题,河西走廊能够建设千万千瓦级发电基地的主要原因是有丰富的风能资源。
第2题,河西走廊南北两侧是高大山脉,中间形成一个东南—西北走向的狭窄通道,玉门处于“通道”西北端,形成狭管效应,风速大。
第3题,该基地利用风力发电,促进了新能源的开发,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但不能减少寒潮危害。
风能为可再生能源,风电基地的建设不会造成资源的枯竭,且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风力发电对农作物的生长基本无影响。
近年来,枣庄这匹“黑马”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异军突起,成功实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率先崛起,以其独特的转型实践,造就了世界瞩目的“枣庄神话”“枣庄奇迹”。
据此完成4~5题。
4.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①环境污染②资源枯竭③水源短缺④就业困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枣庄市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借鉴了鲁尔区的经验,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A.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能源产业体系,建设新型能源基地B.将资源枯竭型城市整体搬迁C.完善交通网,优化区位条件D.发展第三产业,打造工业遗产旅游城市解析:4.C 5.B 第4题,资源枯竭型城市指的是资源消耗殆尽、经济发展滞后、环境问题严重的城市,所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就业困难,水源是否短缺不能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过关检测(十九)区域资源开发(资源调配)(2019·河南南阳中学模拟)干热岩是一种新兴地热能源,是一般温度高于200 ℃、埋深数千米、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
经过多年研究与探索,美国、法国、德国等科技发达国家在干热岩发电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下图为干热岩发电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干热岩的发电过程,利用的地理原理是( )A.生物循环 B.水循环C.岩石圈物质循环D.大气环流2.我国干热岩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极低,其制约因素主要是( )A.地形B.市场C.技术D.气候3.与风力发电相比,利用干热岩发电的最大优势是( )A.受天气影响小B.受地域影响小C.电站建造成本低D.技术简单便于操作解析:1.B 2.C 3.A 第1题,生物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即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间物质往返流动的过程,图中不符合,A不对;根据图示,发电原理是冷水下压,被岩石加热,变为水汽蒸发到换热器,即是通过水的液态和气态的转化来实现的,即利用水循环原理,B对;岩石圈物质循环指岩浆转化为岩石,最终再转化为岩浆的过程,不符合题意,C不对;大气环流指大气的运动,不符合题意,D不对。
第2题,从干热岩的发电过程看出,发电过程在地下进行,与地形、气候没有关系,A、D不对;中国对能源需求量大,市场不是限制因素,B不对;根据材料,“经过多年研究与探索,美国、法国、德国等科技发达国家在干热岩发电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说明干热岩发电对技术要求很高,C对。
第3题,与风力发电相比,利用干热岩发电在地下进行,受天气影响小,A正确;干热岩发电必须在有干热岩石分布的地区,受地域影响大,B不对;干热岩一般埋深数千米,需要建造注水井和蒸汽井,和地上的设施连成一体,因此电站建造成本高,技术要求高,C、D不对。
(2019·吉安模拟)据相关媒体报道,2019年国内首个海上浮动核电站有望开工建设,这是继俄罗斯、美国等国之后又一实现该技术的国家。
海上浮动核电站(如图)也被称为海上移动“充电宝”,是小型核反应堆和船舶工程的有机结合,可为海洋石油开采和偏远岛屿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给,也可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领域。
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国家,最适合广泛使用海上浮动核电站的是( )A.加拿大 B.印度尼西亚C.冰岛D.尼日利亚5.与陆上核电站相比,海上浮动核电站的优势是( )A.机动灵活,发电量大B.受地质灾害的影响小C.适用范围广,建设难度小D.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6.美国核工业界一直在寻求建造一种模块化的小型核电站满足美国阿拉斯加地区能源的供给,他们认为这些小型核电站应该建造在地下。
主要原因是( )A.建造在船舶上所需要的成本高B.为了有效防止恐怖袭击C.有利于极端环境下正常运行D.阿拉斯加地区海冰广布解析:4.B 5.B 6.C 第4题,印度尼西亚岛屿众多,海上石油资源丰富,海上浮动核电站可为其海洋石油开采和偏远岛屿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给,也可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领域,最适合广泛使用海上浮动核电站。
第5题,海上浮动核电站使用的是小型核反应堆,发电量小,A错误。
海上移动“充电宝”受地质灾害的影响小,B正确。
实现该技术的国家非常少,说明技术要求高,建设难度大,C错误。
核能开发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D错误。
第6题,阿拉斯加纬度高,气候极端寒冷,核电站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下难以正常运行,建在地下是为了能在极端环境下正常运行,C正确。
建在地下成本更高,A错误。
有效防止恐怖袭击并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
海冰对船舶的影响越来越小,D错误。
(2019·衡水中学联考)新疆的煤炭资源丰富且集中,呈现“北富南贫”格局。
下图为新疆煤炭外运市场示意图(箭头代表煤炭运输方向)。
据此完成7~9题。
7.甘肃煤炭资源丰富,但河西走廊仍需从新疆大量购入煤炭,推测其原因有( )①公路、铁路、水运便利 ②国家经济政策影响 ③区域供给不平衡 ④季节性需求波动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西南地区水能等能源资源丰富,但仍需要从新疆调运优质煤的直接原因是( )A.云、贵、川、渝等省市没有优质煤炭B.水能发电量不能满足需求C.经济发展对高热值煤的需求量增大D.“一带一路”亚欧通道的带动9.新疆优质煤源相对不足,下列为保持稳定供给西南地区煤炭需求的措施合理的是( ) A.发展集装箱运煤,减少运输损耗B.实施疆内“北煤南运”,推行置换输出政策C.国家出台政策,促进两地合作D.积极发展燃气电力,节省优质煤炭资源解析:7.C 8.C 9.B 第7题,甘肃煤炭资源丰富,但河西走廊仍需从新疆大量购入煤炭,首先是因为两者地理位置相近,另外,甘肃内部煤炭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并不平衡,部分地区煤炭能源不足,冬季因燃煤供暖对煤炭的需求量大增,所以河西走廊仍需从新疆大量购入煤炭。
第8题,西南地区水能资源比较丰富,但仍需要从新疆调运优质煤,关键词为优质煤,A选项中“没有优质煤炭”用词过于绝对,只能说明优质煤不能满足区域发展的需要。
西南地区水能等能源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是该地区冶金、化工等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热值煤,仍需从外地输入。
第9题,新疆优质煤源相对不足,为保持稳定供给西南地区煤炭需求,合理的措施是实施疆内“北煤南运”,推行置换输出政策,B对。
减少运输损耗不能改变资源相对不足状态,A错。
国家出台政策,促进两地合作,不能增强煤源储量,C错。
节省优质煤炭资源,不能增加资源总量,不能保证向西南地区输出稳定,D错。
兰郑长成品油管道起于甘肃省兰州市,止于湖南省长沙市,途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和湖南5省67个市县。
该工程是国家实施西油东调、北油南运战略工程的具体体现。
据此完成10~11题。
10.在沿途的配套油库中,中石油投资3.6亿元扩建的郑州油库,在河南7个油库中容量最大。
扩建郑州油库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A.地理位置优越B.交通便捷C.市场需求量大D.运营成本低11.修建兰郑长输油管线的积极意义有( )①实现西部资源与中东部消费地区供需的对接②有利于油品安全、平稳、高效运输③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④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部署提供保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10.C 11.B 第10题,郑州位于我国中部人口大省,工农业生产对能源的需求量大,油库扩建的原因主要是市场需求量大。
第11题,兰郑长输油管线的修建,有利于缓解区域间能源紧张状况,实现西部资源与中东部消费地区供需的对接;管道利于油品安全、平稳、高效运输,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部署提供保障;该管线建设有利于我国区域内部的资源调配,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二、非选择题12.(2019·四川高考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准东—皖南(新疆昌吉—安徽宣城)±1 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这一工程首次采用了±1 100千伏的电压等级,与现在的±800千伏相比,它的输电容量提升50%,经济输电距离由原来的2 000 km提升到3 000~5 000 km,开启了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准东—皖南工程途经新、甘、宁、陕、豫、皖6省(区),线路全长3 324 km。
工程投资407亿元,2018年建成投运。
(1)简述该工程选用特高压输电的原因。
(2)推测新疆输出的电力资源有哪些类型,并简述各类资源丰富的原因。
(3)分析工程建成后对华东地区的意义。
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该工程由新疆输往安徽,运输距离长,同时发电量提升50%,采用特高压输电能力强,容量大,并且损耗较少。
第(2)题,新疆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晴天多,因此太阳能资源丰富,多大风天气,风能资源丰富,可以开发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同时离冬季风源地较近,风力较大,山口尤其狭管效应的影响,增大风力。
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可以利用煤炭进行火力发电。
第(3)题,对于输入区的影响,主要是有利影响,可以从资源能源的短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大气污染等方面分析。
答案:(1)特高压输电容量提升,输电能力强;电力输出地和输入地距离远;特高压经济输电距离远,损耗少。
(2)火电:煤炭资源丰富;风电: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山口区域有狭管效应,风力大。
太阳能发电: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
(3)①缓解能源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发展;②带动能源相关产业发展和电力基础设施的完善;③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④改善生态环境,减轻大气污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3.(2019·西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效风能时数”是指风速处于3~25 m/s(才能够带动风机的发电机正常工作)的累计小时数。
风速超过25 m/s(9级以上风力),或较潮湿的环境,都容易损坏风机。
下表为福建沿海地区的风速与风能参数变化表,该地区的风速和风向,受季风、地转偏向力和台湾海峡走向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显著。
年份20092010月份678910111212345平均风速(m/s)2.7 1.83.64.57.35.9 3.5 5.0 4.4 5.1 1.7有效风能时数/h 563.7604.7546.7634.2703.6665.3549.3598.8550.5596.1554.7福建中部沿海地区(莆田市)的萩芦风电场,主要选用直径90 m的大叶片风机,建在山区的山脊或山顶迎风地带。
现阶段,发展风电项目仍需考虑建设造价、生产每度电的成本、接入电网的兼容性等问题。
(1)简要评价萩芦建设风电场的自然条件。
(2)结合材料推测萩芦风电场风机大叶片的具体朝向,并分析原因。
(3)从社会经济角度考虑,你是否赞成在福建沿海地区大力发展风电项目?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评价建设风电场的区位条件应从有利和不利角度考虑。
从有利角度考虑,从题干中得知该风电场建在山区的山脊或山顶地带,地势高而风力大,且有利于保护风电设施;从不利角度考虑,主要是台风和风力的不稳定性。
第(2)题,由图可知,该地盛行东北风,风机大叶片朝向应面对风来的方向,台湾海峡的“狭管效应”,增强风力。
第(3)题,赞成围绕清洁能源、能源供应、政策等方面说明。
不赞成围绕投资、成本、稳定和兼容性等方面分析。
答案:(1)有利条件:地处沿海,风能资源丰富;丘陵地形有利于排水、通风,保护风电设施。
不利条件:夏秋季易受台风天气影响,狂风暴雨会对风电设施造成损坏。
夏季风力偏弱,一定的时间段内无法带动风机发电。
(2)东北。
原因:该地秋冬季平均风速大,有效风能时数多,朝向来风方向有利于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