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新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精编含口语交际习作例文语文园地快乐读书等)
【新教材】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目录9.《竹节人》教案及反思10.《宇宙生命之谜》教案及反思11.《故宫博物院》教案及反思《习作:让生活更美好》语文园地三9.《竹节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记叙文,通过对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并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和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儿童的喜悦和满足,同时通过对老师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并且为我们的竹节人能得到老师的青睐而深感自豪,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物质带来的心灵快乐。
作者范锡林作为少年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本文洋溢着少年武侠的潇洒与秀美,特别贴近少年儿童的心理。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兼有初中生和小学生的特点,有着简单、纯洁的童真童趣,本文的情境与他们的心境特别相近。
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应该问题不大。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理解叙述、说明和描写性语言在情感表达上的作用。
3.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学法:诵读法、思考法、讨论法、质疑法教学方法:熟练诵读,尤其精彩段落,多进行诵读方法的指导,以读促情。
在熟练区分五种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把握说明和描述性语言的区别。
联系生活实际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1.理解记叙文中为了情感表达上的需要而采用的描写、叙述和说明性语言。
2.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课前准备:1、初读,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文字材料、图片资料,背景音乐。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你有没有一件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讲一讲你与它的故事。
(有的讲玩具得来不易,有的讲玩得入迷,有的讲失去之痛。
)今天来学习范锡林的《竹节人》,看作者的玩具得来还算容易,但也玩得超级入迷,也有失去时的短暂沮丧,但却很快化为乌有。
让我们一起走进“竹节人”的世界。
二、自学检测站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尤其本文中成语较多,要求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掌握,可用造句或写一段话的方式进行。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三篇)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梳理“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逐步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的习惯。
2.学习刻画人物入迷状态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
3.学习用逐条说明理由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观点。
4.朗读并背诵《春日》,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1.梳理“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逐步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的习惯。
2.学习用逐条说明理由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观点。
教学难点1.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和逐项说理的方法。
2.体会诗歌《春日》的意境,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展示与本单元所学课文相关的三幅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的三篇课文。
二、交流平台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交流平台中几位学习伙伴交流的内容。
学习伙伴1:学习了这个单元,我知道了要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
如,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
学习伙伴2: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如,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读《竹节人》,有关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内容,浏览一下就可以了。
学习伙伴3:我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2.教师提出要求:请你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说说你的收获吧!预设1: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预设2:跟阅读目的不相关的材料可以不仔细读。
预设3:掌握“有目的地阅读”策略,逐渐养成习惯。
三、词句段运用1.(1)教师提出要求:下面的句子写出了人对某件事入迷的样子。
读一读,试着写一写类似的情景。
出示课件: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
(2)教师提出问题: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写出人物入迷的样子的?预设:作者运用了“攒着、跺脚拍手、咋咋呼呼、伸长脖子、探过来”这一系列动作描写。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2013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主题:革命先烈的事迹单元教学目标:1、会写1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部分课文会背诵。
3、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4、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单元教学的重点:1、会写1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单元教学的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单元训练点:随文落实的训练点:(1)仿写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
(2)体会总分总结构。
(3)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这些独特感受(4)积累文中好词好句。
(5)让学生收到传统教育,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6)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10、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7个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收集关于李大钊的故事,大家互相交流。
训练点:1、表达顺序,体会倒叙的表达方法。
2、前后呼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3、对比的手法及作用。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抓住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的言行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抓住题眼,设疑导读。
1、通过导读,我们知道本组课文为我们展现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
11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进行编排。
这种单元类型,不以双线结构的方法来编排,而是完全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
本单元的编排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宇宙生命之谜》通过旁批呈现了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阅读这篇文章的思维过程,课后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交流如何根据阅读的目的开展阅读,在阅读中运用了哪些具体的方法;还提出了两个新的问题,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开展新的阅读活动,进一步体会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
二、教学目标1.会写“谜、尚”等14个字,会写“发达、理论”等22个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
3.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4.掌握说明方法并学会运用。
三、教学重点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实现自己的阅读目的。
五、教学准备学生:查找宇宙相关资料。
老师:制作课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课件播放《宇宙有多大》视频)同学们,在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还有很多不可计数的星球,你来猜猜这些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存在呢?(学生自由回答)你们的观点是否正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科普说明文《宇宙生命之谜》,文中向我们介绍了科学家们对“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这一课题的探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吧!2.师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视频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二、检测预习成果,夯实字词基础结合自主预习单展开学习。
1.指名读词语,同学间相互注意纠正字音。
课件出示:我会读谜团揭开类似倾角起源尚未氧气提供能源昼夜神秘观测拍摄斑点枯萎干燥沙漠磁场因素考察培养海盗沧海一粟2.学生质疑,互相释疑: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哪位同学能帮他解决?教师提醒:沧海一粟:粟,谷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策略 1.词语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如:“蒸
融”可以结合课文描述的情景来理解。 2.阅读理解 指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从课文的语言中体
板块二 品读好句悟文采 学习第 3 自然段。 1.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第 3 自然段,把学生带入文本之中。(课件播放轻音 乐,教师配乐朗读) 2.学生听完之后思考: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事,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 感人?(课件出示:第 3 自然段) 预设 1:因为作者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如吃饭、睡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平 凡小事,又是每个人都有的真实经历,所以会让我们产生共鸣。 预设 2: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像 人一般伶伶俐俐地跨过;又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让我们跟作者一样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叹。 3.朗读指导。 (1)自由读,配乐指名读,齐读,朗诵。 (2)读出作者的惋惜、无奈之情。 4.仿照课文第 3 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对“时间之流”的感受写下来。 5.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 到渠成。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③对话交流:八千多日子是多少年? ④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⑤作者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惋惜、留恋、自责之情。 ⑦指导朗读,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教师可范读) ⑧指导背诵第 1、2 自然段。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既加强了对学生读书的指 导,又让学生走进了文本。通过读、找、圈、议、悟,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 表达的情感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篇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目的: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根本特点和根本意义,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2. 学习认读文言文中的常用字词,熟悉它们的用法;3. 学习理解文言文短文的根本意思,养成学习文言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1. 学习并理解文言文短文的根本意思;2. 熟悉文言文中的常用字词。
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短文的根本意思;2. 学会运用文言文中的常用字词。
教学准备:教材、课件、课程设计、录音设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导入前导以及文言文的根本特点与根本意义。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课主要内容,并与学生共同讨论文言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步骤二:学习文言文短文〔15分钟〕1. 教师分段朗读文言文短文,并重点解析一些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 学生跟读文言文短文,并边听边读跟读,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步骤三:理解文言文短文〔1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文言文短文的内容,理清文中的主旨和要点。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目,检验对文言文短文的理解。
步骤四:稳固文言文的常用字词〔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文言文中的常用字词,并讲解它们的意思和用法。
2. 学生听讲、记录并朗读文言文中的常用字词。
步骤五:稳固与拓展〔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其他文言文短文,并尝试理解其意思。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步骤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展本课学习的总结与反思。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并进展互相评价。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篇文言文短文进展阅读,并尝试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学生可以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写一篇简短的文言文短文,并进展朗读。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精选2篇〔二〕教学目的:1.理解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写作要求;2.可以根据中心意思拓展写作内容;3.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增强作文的表现力和吸引力;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考虑力和组织才能。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设计(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第三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
《竹节人》主要讲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走后,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
表现了作者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以及爱师尊师的师生情谊。
《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读者既从中获得了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
习作《让生活更美好》要求能正确选择材料来写作文,通过文字表达情感。
《语文园地》学习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阅读;积累并练习写人入迷的情景,学会逐项说明理由;理解积累古诗《春日》。
2.单元重点:(1)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一训练点。
《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即(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课文要求按照三个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1)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2)人类能否移居火星?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
《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1)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
(2)为家人介绍景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上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阅读能手”评选第二季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是本套教材第四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此类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这个单元围绕“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进行编排。
“有目的地阅读”首先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的材料对阅读的干扰。
确定阅读内容后,还要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展开阅读活动,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
学会“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效率,有助于尽快完成相关任务,这是阅读高效的一种表现。
更确切的说,是在阅读理解策略运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如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重新组织策略等。
本单元对有目的的阅读进行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
《竹节人》通过学习提示,安排了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不同。
《宇宙生命之谜》通过旁批呈现了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阅读这篇文章的思维过程,课后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交流如何根据阅读的目的展开阅读,在阅读中运用了哪些具体的方法;还提出了两个新的问题,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开展新的阅读活动,进一步体会什么是“有目的的阅读”。
《故宫博物院》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引导学生将在精读课文里学到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逐步实现自主“有目的地阅读”。
“交流平台”对如何根据阅读的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示学生要在今后的阅读中自觉养成“有目的地阅读”的习惯。
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一是写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二是写清楚它是怎样影响自己的看法和生活,并如何让生活变得美好的,把原因写具体。
从写作训练要素和内容看,与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和内容联系不明显,可以作为独立的任务目标来落实.二、单元学习目标综合考虑本单元读写训练意图和学生学习实际,单元学习目标可梳理如下:学生将知道:1.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的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精品教学设计(含习作 语文园地)
《竹节人》教学设计一、课文内容分析第三单元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带着目的阅读,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本文处于本单元第一课。
通过本文的阅读,学生要学习:1.根据目的对阅读材料进行取舍,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的材料的干扰。
2.确定内容后,还要运用以前掌握的阅读策略,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达到阅读目的。
本文以回忆性的文笔描写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也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眷恋。
特别是通过孩童眼睛描述了老师也加入斗竹节人这一童年趣事,将斗竹节人的乐与趣推向了高潮,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儿时玩具带来的心灵快乐。
《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学生在完成这三个任务时,可以主要聚焦于文章的部分内容进行阅读,是学习聚焦阅读重点的良好范本。
同时,三个任务又是相互联系的。
学生要关注文章的整体性,前后关联,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从生活体验角度来看,《竹节人》这篇课文是作者对儿时的一个游戏的回忆,不但有对游戏工具的制作过程,还介绍了游戏的玩法,同时字里行间饱含着他对这种游戏的喜爱之情,更传达着他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生活在都市的00后的孩子们阅读本文会产生耳目一新的感受,虽然他们的玩具更新颖,更丰富,却很难产生这种淳朴的感受。
对妙趣纵横、诙谐幽默的文本语言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且,学生对传统玩具有一定认知,对玩具说明书比较了解,这些生活经验为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从阅读策略角度来看,学生通过前几册阅读策略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等阅读策略,并在长期的语文阅读实践中学会了批注、想象等多种阅读方法,这些都会成为本文阅读的基础,支撑学生选择运用不同策略进行阅读。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设计理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个性化阅读”。
《别饿坏了那匹马》全文描写细腻、情真意切。
本设计力图让学生自读自悟,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和阅读敏感,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一、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二、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课文对人物的刻画描写,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事例、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每个人都不希望被欺骗,谎言可能会带来很大的伤害,可是有些谎言却是善良的,给人带来真诚和温暖。
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一个善良的谎言,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关心和温暖。
翻到书本第44页,一起来学习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一)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想想新词的意思。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二)反馈交流。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它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是“我”把马草卖给残疾青年,离开书摊时,青年嘱咐“我”的话。
他的话,看起来是对自己家的那匹马的关心,不让它饿着,实则是免去了“我”寻找马草买主的辛苦,让我把时间花在看书上。
第二次是青年看见“我”背着马草走向书摊时,吩咐妹妹碧云的话。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_____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设计
习作《让生活更美好》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教学目标】1.能围绕习作要求,补充题目,联系生活,选择合适的事例表达生活的美好。
2.通过试写评改和范例欣赏,学习运用“描写内心”“展开联想”等方法写出自己的美好情感。
3.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乐于表达出来。
【预学准备】完成“课前准备单”的小调查。
【教学过程】(一)展示“美好观点”,分享话题选材1.回顾单元情境,点拨发展“生活是一本大书”的情境认识。
2.联系“课前准备单”,交流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揭示课题。
3.阅读教材中的习作提示(“微笑、诚信、梦想、创意、运动、集邮、旅行、种花”),将提示中带给自己新的启发的的内容补充到自己的“课前准备单”中。
4.联系三个“小泡泡”的习作提示,再次聚焦“课前准备单”,确定选题,把题目补充完整。
5.初步分享自己的“美好观点”。
【设计意图:“让生活更美好”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
题目中,“生活”的概念很大,“美好”的感受很博。
话题的选择和确定,需要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从“最想分享”的角度展开捕捉。
依托教材“习作提示”的精准导向,将学生的美好观点相互启发,不断具象化,推动习作的表达情绪。
】(二)分享“美好事件”,捕捉美好镜头1.联系单元课文《竹节人》,呈现“课文内容导图”。
2.回顾整个过程,交流让自己感到美好的内容。
重点聚焦“发现老师玩竹节人”的镜头,在与“被老师没收”等前后内容关联、比照中感受这份美好的来之不易。
3.引出学生心中的美好事件,结合教材中的习作提示,展开小组交流。
4.学生分享心中的美好事件,捕捉事件中最美好的一个镜头。
【设计意图:通过联结课文《竹节人》,来感知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分享美好的表达样式,进而唤醒学生心中的美好事件,捕捉事件中的美好镜头。
同时,在“美好情节”的交流、分享中,可以对“有目的地阅读”单元阅读策略进行回应。
】(三)练写“美好片段”,点拨表达方法1.学生围绕自己确定的话题,从刚才交流的事件中,捕捉一个最美好的镜头,练写“美好片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3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单元教材内容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本单元课文主要围绕“有目的地阅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
本单元的课文有《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
《竹节人》主要回忆了“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桌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竹节人被老师收走后,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的事。
这篇课文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写出了老师童心未泯的一面,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儿时玩具带来的心灵快乐。
《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这篇课文呼吁人们要保持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故宫博物院》通过四则材料,向我们介绍了故宫博物院。
第一则材料沿着故宫的中轴线,按由南到北的顺序详细介绍了故宫主体建筑,第二则材料讲了有关太和门的故事,第三则材料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游览须知,第四则材料以平面示意图的形式让我们直观地看到了故宫博物院的全貌。
二、语文要素1. 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本单元每篇课文编者都安排了相应的阅读任务(即阅读目的),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建立起“有目的地阅读”的基本概念。
2. 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让生活更美好》,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写事物时选择恰当的材料,融入感情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单元语文要素分解单元任务群设计教法策略建议1. 在阅读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展开阅读,在课堂情境中习得阅读方法。
比如《竹节人》一课,针对第一个阅读任务“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可用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罗列出制作玩具的材料、工具、步骤、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可用圈画关键词的方法,掌握三个动作“锯、钻、穿”;可结合课文插图展示的几个不同“身份”的竹节人,进行图文对照阅读,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制作过程;可引导学生边阅读边圈画关键词,从动作要领“嵌、拉、一松一紧”来掌握“赤膊相斗”和“花样比武”两种玩法。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设计
习作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习作是一篇前空式半命题作文,在一定的范围内给了较大的自由度,但又不能局限于提示语,应当揣摩透题意再完成补题。
题目的后半部分“让生活更美好”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作文的切入点,让人们感到生活充满阳光和美好的,可以是:爱、感恩、宽容、诚信、微笑、欣赏、舍得、坚守……确定好题目,才能进行下一步,所以补题是写好这类作文的关键第一步。
新时代,我们的国家发展日新月异。
从我们居住的城市到家庭、学校,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高架,让我们出行更加便利;旅行,让我们欣赏了不一样的风景;阅读,让我们收获更多的知识;音乐,让我们身心愉悦;诚信,让我们的心靠得更近……把最想表达的感受写下来,分享给自己的朋友、伙伴,相互交流,一起成长。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题意,补充题目,选择恰当、典型的事例来表现它使生活更美好。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文的评改和例段的欣赏,尝试运用细节描写,在丰富叙事内容的同时表达情感。
3.情感与价值在表现生活的同时,抒发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重点能选择恰当、典型的事例来表现出为什么让大家觉得生活更美好。
尝试把事情的原因写具体。
四、教学难点尝试运用细节描写,在丰富叙事内容的同时表达情感。
五、教学准备学生:收集能展现生活、学习中美好的照片、物品、故事。
教师: 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本次主题:分享你搜集到的关于生活中美好的故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它既像一首诗,又像一首歌,还像一个五味瓶,包含了酸、甜、苦、辣、咸。
那些生活的美好总会带给我们快乐、感动。
你有没有想过,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呢?(板书: 让生活更美好)二、审清题意,补充题目(一)浏览“习作要求”,明确学习任务。
1.多媒体出示习作内容。
加红、放大“习作要求”部分。
(习作要求:1.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2.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件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2.请学生读后交流“习作要求”要求了什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解读】阅读能力的发展,是需要策略性知识支撑的。
“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指向的是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为一个“策略单元”,要学习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理解策略”,如预测、提问、推断、联结、图像化、确定重点、释疑和综合等,而是为了更好地达成阅读目的进行方法匹配策略的学习。
更确切地说,这个策略单元的学习,是在阅读理解策略运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如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重新组织策略等。
大体来讲,这个单元从内容上看,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
这个单元编排的三篇课文,分别属于三种文体。
《竹节人》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文,《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故宫博物院》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
只有文本的多样性,才能让学生就“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经历更加丰富的学习实践,从而在不同的阅读任务实践中真正懂得“方法服务于目的”的“真理”,同时能更加熟练地运用不同学习策略和阅读方法。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无论从认知上,还是实践上,都不是零基础。
例如,五年级上学期的《松鼠》一课后面就安排了一个学习活动,将散文《白鹭》有关片段改写成说明性文字。
其实,这是一个综合阅读和重新加工组织的过程,从《松鼠》的阅读中了解“说明性表达”的一般规范,从《白鹭》中找到有关片段了解描写的具体对象,查阅资料了解描写对象的“科学性”信息,然后进行重新加工组织。
为了完成一个具体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之“方法”,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方法的协作与综合。
从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层次性、关联性)上弄明白这个单元内各项学习内容在目标落实上的关系,就要分析一下不同学习内容所对应的具体任务目标。
【阅读任务】课文《竹节人》安排了三个阅读任务。
一是“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二是“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三是“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9课《竹节人》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竹节人》所在单元为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
这是教材编写上的历史性突破,承袭了前面“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这三个阅读策略单元。
单元导语是著名作家杨绛的一则名言: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强调了读书要有一定的目的,由浅入深,慢慢琢磨,必能达到一定的造诣。
《竹节人》是一篇散文,共29个自然段,以回忆性的文笔通过对“做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感受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眷恋。
特别是通过孩童眼睛描述了老师也加入斗竹节人这一童年趣事,将斗竹节人的乐与趣推向了高潮,让读者欲罢不能,进而产生强烈的继承情感与动手制作的冲动,有效体现出“通过事物表达自己真实情感”这一要素。
作为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第一课,《竹节人》在课前导读中直接给了三个阅读任务,分别为“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一)故事情节层层深入首先亮明是小时候的事情,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阅读欲望,接下来给出主题:“有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童年的一段小事就这样呈出在学生面前。
此时的文字犹如一条涓涓细流,汩汩而来。
做竹节人,玩竹节人层层递进,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了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竹节人的乐趣,自然而然产生创新、实践的冲动与想法。
(二)阅读任务层层递进课前导读中直接根据课文内容呈现了三个阅读任务。
这三个阅读任务由物到情,情中见人,浑然成为一个整体,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这一语文要素。
轻而易举的体现了“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又一个语文要素。
(三)阅读策略层层整合。
本单元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个阅读策略单元中的最后一个,它承担着对前三个阅读策略单元的总结与提升的作用,也承担着推陈出新的作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10.竹节人[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认读理解“挨揍、俨然、一绺、盔甲、鏖战”等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能初步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阅读。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10个生字,会写9个词语。
2.能初步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重难点)一、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学习重点1.阅读单元导语,了解“有目的地阅读”的含义。
(1)导入: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它对于课文学习有哪些要求呢?(2)学生自由读单元导语,谈谈自己的理解。
预设: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3)小结: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开展“有目的地阅读”。
2.揭示课题。
出示竹节人图片,导入:谁知道这是什么玩具?(竹节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竹节人的课文。
二、聚焦阅读任务,学习阅读策略1.阅读导语,明确任务。
(1)过渡:《竹节人》一文,我们要根据哪些阅读任务来开展“有目的地阅读”呢?(板书:阅读任务)(2)阅读课文导语,了解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
2.快速读文,找到相关内容。
(1)过渡:这节课,我们先带着第一个阅读任务阅读课文。
要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我们要关注课文中的哪些内容?预设:“写玩具制作指南”要关注制作材料、工具、制作步骤;“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要关注动作、具体玩法。
(2)学生快速读课文,找出描写竹节人制作方法和玩法的相关内容,作上记号。
(3)交流指导:竹节人制作方法(第3自然段);竹节人玩法(第8~18自然段)。
3.细读重点,完成阅读任务。
(1)细读重点段落,写玩具制作指南。
①过渡:竹节人到底是怎么制作的呢?我们还要重点研读找到的内容。
②默读第3自然段,圈一圈,画一画,完成表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要求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2.本单元重点:
(1)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一训练点。
《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①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③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课文要求按照三个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①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②人类能否移居火星?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
《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①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
②为家人介绍景点。
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学到的方法来有侧重点地阅读。
(2)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竹节人》一课,作者在描写玩竹节人和老师也在玩竹节人两段内容时,就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和对传统玩具的喜爱。
《宇宙生命之谜》一课表达了作者对宇宙生命之谜的好奇心和科学家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
去吃砂锅吗?那人把饭端上来时第一件事就是你把你的碗挪过来,把我碗里的海带挑到你那边去,我们俩去吃饭就我麻烦,嘿嘿,你也不挑食,每次不吃的东西都交给你,你真的好好说话,就这样慢慢的成了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