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动作与早期感知觉的发展
以动作练习促进幼儿感知觉能力发展
2012年第11卷第9期产业与科技论坛以动作练习促进幼儿感知觉能力发展□王邵英崔冬雪【摘要】感知觉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阶段,是对客观事物直接具体的表现。
幼儿的感知觉发展是以简单的动作练习为基础的。
在幼儿时期,动作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心理发展的水平,动作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
本文在体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分析手部动作、基本体操动作、爬行动作等练习内容对幼儿的生理机能和心理发展的影响,阐述了动作练习对幼儿视觉、触觉、方位知觉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动作练习;幼儿发育成长;感知觉能力【作者简介】王邵英(1987.12 ),女,河北滦南人;硕士,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崔冬雪,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动作是人类最主要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个体进行实践活动时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在幼儿发展早期,动作是个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主要媒介,是锻炼幼儿感知觉能力的主要手段。
在幼儿时期个体的动作练习相对贫乏,需要通过不断学习、练习,使动作逐渐完善、丰富、成熟,达到人类所特有的各种适应性动作,从而更好的适应环境。
个体建立起良好的感知觉能力,才能够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世界,更好的与外界进行交往,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因此,动作可视为个体早期的外显智力。
一、对感知觉的认识感觉是由感觉器官的刺激作用而引起的主观经验。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是通过不同感官的视、听、嗅、触和动作作用,做出的对世界各种信息刺激反应和认识,是对事物或现象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体的感觉器官,是人的大脑对事物及属性的整体反映。
感觉和知觉是最简单的心理活动现象,这种现象成为人们心理的纽带。
人们把感觉和知觉作为认识客观世界和完善主观世界的起点,是人们了解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源泉。
人们只有通过感觉和知觉,才有可能逐步认识客观存在的世界。
二、动作训练的生理学基础生理机能是个体的外在行为表现和心理品质的内部生理机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5章电子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5章电子教案四川城市职业学院课程教案教案完成时间: 年月日课题第五章,第一,二节理论、实践课授课日期授课类型学时数 2认识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的作用,掌握学前儿童感觉、教学目的及要求知觉的发展特点,了解幼儿观察的发展特点。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的内容教学难点理解幼儿观察的发展特点授课,图片,讨论, 互动游戏教学方法课程作业预习第五章第三,四节内容,完成心理现象解释课后作业或思考题审阅意见主讲教师或教学组长签名: 系主任签名:教学后记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方法等) 备注第五章第一,二节概述 Step 1 导入新课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二(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Step 2 结合图片,视屏讲解重难点第一节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的作用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二、两岁前依靠感知认识世界三、感知觉在幼儿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地位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一般趋势和主要阶段一、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一)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二)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三)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四)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五)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二、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一)原始的感知阶段(二)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三)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阶段第三节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一、视觉敏度的发展视觉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
即一般所谓视力。
儿童的视力障碍有:远视、近视、弱视等。
早期矫正有效果。
二、颜色视觉的发展(一)颜色视觉的出现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据研究,最初的颜色视觉在出生后头几个月即已出现。
(二)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幼儿期,儿童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继续发展。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更主要在于颜色视觉与掌握颜色名称的联系。
Step 3 互动环节一、心理测试二、点评四川城市职业学院课程教案教案完成时间: 年月日课题第五章,第三,四节理论、实践课授课日期授课类型学时数 2认识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的作用,掌握学前儿童感觉、教学目的及要求知觉的发展特点,了解幼儿观察的发展特点。
第五章幼儿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第一节 幼儿的生理发展
一、幼儿的脑结构与功能的发育
(一)幼儿大脑结构的发展 1.幼儿脑重的增加
孩子生后头两年脑部发育最快。出生时脑重量为 350~400g,达成人脑重的25%;6个月时为出生时的2倍, 2岁末为出生时的3倍,3岁儿童的脑重约1000g,相当于成 人脑重的75%,而7岁儿童的脑重约1280g,基本上已经接 近于成人的脑重量(平均为1400g)。
1卫生部卫生部十二五十二五规划教材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第四节第四节幼儿的游戏发展幼儿的游戏发展第三节第三节幼儿的言语发展幼儿的言语发展第二节第二节幼儿认知发展幼儿认知发展第五章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第一节第一节幼儿的生理发展幼儿的生理发展卫生部卫生部十二五十二五规划教材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第七节第七节幼儿期的心理问题与干预幼儿期的心理问题与干预第六节第六节幼儿社会性和人格发展幼儿社会性和人格发展第五章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第五节第五节幼儿的感情发展幼儿的感情发展卫生部卫生
朱智贤等(1964)研究发现,5~7岁能正确地把自 己的左右方位和词联系起来,产生最初的左右概念, 但不能辨别他人的左右方位;9~11岁儿童能灵活概括 地掌握左右方位概念。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第二节 幼儿认知发展
4. 时间知觉
皮亚杰曾对儿童的时间知觉作过实验研究。 在他的实验里,4岁半至5岁的儿童还不能把时间关系和空间 关系区分开来;5岁至六岁半儿童开始把时间次序和空间次序分 开,但仍不完全;7岁至八岁半儿童才最后把时间与空间关系分 别开来。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摩罗反射(moro reflex)又叫惊跳反射
当新生儿突然失去支 持或受到大声刺激时 常常表现为惊恐状态, 如双臂伸开,又迅速 收回胸前,紧握拳头 等,这个反射约在出 生后四个月消失。
❖游泳反射
(swimming reflex)
托住新生儿的腹部, 他就会做出像游泳 样的动作。这种反 射可能也是种系发 生过程中遗传下来 的,与个体在母体 内的液态环境有关。 这种反射约在生后 6个月以后消失。
观看脸所花费的总时间明显占有更高的比例。表 明,婴儿不仅能够在各种各样的图形之中进行分 辨,而且他们更喜欢脸。
法偏 好 方
Fantz(1961)——7个月的婴儿对于十字和圆没有明 显
(四)诱发电位测量法
二、婴儿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一)感觉
视觉 听觉 味觉和嗅觉 肤觉(触觉、痛觉,温度觉)
✓听觉刺激分化能力
出生8-10天能听出母亲声音
✓ 声源判断能力
→刚一出生几秒种就能对头部 左或右的声音的转头反应
→1岁时,大体达到成人水平
55
(1) 听觉的产生 新生儿甚至胎儿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声音
感受能力。 婴儿早期对声音的感知和辨别主要表现在——
对声音的注意和定位、对语音的辨别上。
(2) 听敏度的发展 1个月婴儿已能鉴别200Hz与500Hz纯音之间的差
对人脸: (上图)
1个月婴儿扫视人脸时,更关注人脸的轮廓线, 注视点更多的停留在前额头发和下巴部分。
2个月婴儿开始更仔细的探究人脸的内部特点, 注视点更多的停留在人的眼睛和嘴巴部位上。
约3个月时,婴儿已能精细的区分不同的脸孔。 如他们能认出母亲的照片。
(5)视觉偏好
婴儿对一些视觉刺激有特殊偏爱,这些刺激很容易引起他 们的注意。 鲜艳的色彩、运动中的物体、物体轮廓线密的地方或 黑白对比鲜明处、正常人脸、曲线或同心圆图案等。
发展心理学专升本知识汇总: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
是儿童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一、婴儿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1、婴儿的生理发展①大脑的髓鞘化程度是婴儿脑细胞成熟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
②脑电的变化常作为婴儿脑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③在婴儿脑的发展中速度最快的区域是脑干和中脑(与先天性反射和呼吸、消化排泄等有关)。
④个体身高增长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1岁左右(第二次高峰在初中阶段,即青春期)。
2、影响婴儿身体发育的因素①遗传②营养:母乳是婴儿早期最理想的食物。
③情绪健康:“非器质性发育迟滞症”,是一种机体发育紊乱症,通常在18个月左右大的婴儿中发生。
得这种病的婴儿身体消瘦,行为退缩,表情淡薄,对人、对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母亲离开也没有表现出分离焦虑。
3、新生儿的反射行为①眨眼反射;②吮吸反射;③觅食反射;④游泳反射;⑤莫罗反射;⑥抓握反射;⑦强直性颈部反射;⑧行走反射;⑨巴宾斯基反射。
4、婴儿的动作发展⑴婴儿运动能力的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①大运动发展:即行走动作的发展;②精细运动发展:手运用技能的发展。
随意的抓握动作的发展前提是:五指的分化和手眼的协调。
⑵行走动作及手的动作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⑶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①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②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③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④婴儿动作发展由近及远。
⑷关于动作在婴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论和假说:①预先成熟论,认为动作是“预先成熟”的结果;后天运动经验在动作发展中只扮演最普通的支持者角色,只是加速或提前了心理发展,动作发展促进了心理的发展,故被称为“助长论者”。
②可能成熟论,认为机能的发展可以引发或转换出新的结构来;认为运动经验是心理发展的必要前提,动作发展“诱导”心理的发展,故被称为“诱导论者”。
⑸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心理的起源于发展来看,动作对于个体早期心理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首先,个体心理的起源与动作密切相关。
婴幼儿身体、动作与感知觉的发展
婴幼儿身体、动作与感知觉的发展
一、出生前(胎儿期)的发展
•从受精到出生的妊娠期中,胎儿发育主要分为胚芽期、胚胎期与胎儿期;在妊娠期中,影响胎儿发育的一些消极因素有德国麻疹、X射线、性病、酗酒、不当药物以及吸毒等。
二、婴幼儿的发展
•婴幼儿期的生理发展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在的发育,即在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牙齿与骨骼等方面的发育;另一方面是在内在的发育,主要是大脑皮质的发育以及突触的生长和神经纤维的髓鞘化。
•人脑的发育存在关键期和可塑性:关键期指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很强的重组和适应能力、易于受到环境影响的时期;可塑性是指脑可以被环境和经验所修饰,可以在外界环境和经验的作用下不断改造其结构和功能。
关键期内脑的可塑性最大。
•大脑的发育
•婴幼儿时期,动作发展是主要的发展任务之一,它遵循三个主要的规律:由上到下、由中心到四周、由简单的无意识动作到复杂的有意识动作。
•婴幼儿的感知发展主要表现为触觉、视觉和听觉方面的发展。
第五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7-8个月的儿童乐于和着音乐的节拍舞动双 臂和身躯;对成人安详、愉快、柔和的语调 报以欢愉的表情,而对生硬、呆板、严厉的 声音表示烦躁不安,甚至大哭。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听觉
保护婴幼儿的听力是很重要的。学前教育机 构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五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并了解二者之 间的联系与区别。
理解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掌握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趋势。
掌握学前儿童几种主要的感觉(视觉、听觉、 皮肤觉等)的发展特点,思考与之相关的教 育措施。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概述
一、感知觉的概念
灵敏的嗅觉有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可以保护婴
儿免受有害物质的伤害,同时早期发达的嗅觉还可 以指导儿童了解周围的人和东西。
嗅觉的发展相当稳定,一个人在6岁-94岁之间嗅觉
保持了相送高的一致性,很少有嗅觉下降的证据。
是鹰头还是骑马的 印第安人
谢谢!
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剥夺实验
贝克斯顿(Bexton)、赫伦(Heron)、斯科特 (Scott) (1954)
(四)感知觉的种类 1、感觉的分类 根据感官的特点和最适宜的刺激的不同,我
们把它划分为以下几类: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 觉。 内部感觉:平衡觉、运动觉、机体觉。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概述
2、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可以把
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 根据知觉对象不同,可以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三、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趋势
(一)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外部刺激-自主选择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归纳 31-第五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五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知识导航分值10-20分之间关键词:认知、情绪、人格、身心。
(部分内容和教材表述略有不同,以幻灯为准。
)材料分析题、简答题、单选题。
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一)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略)1.感觉的发展(1)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
(2)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超过成人水平。
2.知觉的发展(1)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
(2)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
(3)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
3.观察力的发展(二)中学生记忆和注意发展的特点1.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中学生记忆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青少年时期的记忆力是人生中记忆力的最佳时期,达到了记忆的高峰具体地说,有如下特点:(1)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2)意义识记能力不断提高;(3)抽象记忆有较快发展。
2.中学生注意的发展①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②注意广度接近成人;③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④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三)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以幻灯为准)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主导地位,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日趋成熟;2.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在高中阶段处于优势,主要表现在概念、推理和逻辑法则等的应用能力上。
3.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发展趋势是:初一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掌握辩证逻辑的各种形式,但水平较低;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辩证思维则处于迅速发展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高中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已趋于优势的地位,他们已经能够多层次的看待问题,理解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制约、互相联系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
(四)中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初中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初中二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是学生空间想象力发展的加速期或关键期,初中生想象的创造性成分在不断增加,初中学生想象的现实性在不断发展想象的内容比较符合现实,富有逻辑性初中生的幻想具有现实性、兴趣性,有时也带有虚构的特点而要达到理性的想象般要到高中阶段。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婴幼儿视知觉的发展
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 色、形两维的感知 时间知觉 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 深度知觉(立体) 方位知觉
研究目的:儿童部分知觉与整体知觉的发展 研究被试:195名,4-9岁儿童 研究方法:测验法(图片)
指导语:“我要给你看一些画,每次只看一张。你要告诉 我,你看到了什么,他们看起来象什么。”如果漏看了部 分或整体,追问:你看还有别的什么吗?
研究结果:
只看部分 只看整体 部分整体
4岁
71%
18%
11%
9岁
21%
0
79%
儿童先是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4、5岁),然后开始看 到整体部分,但不够确定(6岁)。接着既能看到部分, 又能看到整体(7、8岁),但尚未把部分与整体联系起 来。最后儿童一眼就能看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实现部 分与整体的统一(8、9岁)。
1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前庭平衡觉差触觉防御过强2看似聪明却胆小不感表现触觉反映有问题3容易跌到或撞墙前庭或双脑分化不足4苯手苯脚容易受挫缺乏自信前庭感觉不足5固执脾气暴躁触觉反映有问题6粘人爱哭性情孤僻触觉反映迟钝7挑食偏食餐饮习惯不佳触觉反映迟钝8怕碰别人身体容易吵架触觉反映迟钝9眼睛容易酸讨厌阅读前庭和视觉平衡有问题10毫无原因惧怕某些学科心理障碍前庭和双脑分化不完全11自言自语无法和人沟通触觉敏感12咬手指或无法戒除奶嘴触觉敏感13写字无法在眶内笔画经常颠倒前庭感觉不良14发音不佳语言发展迟缓触觉反应迟钝15坐立不安姿态不良无法安静本体感不成熟16喜欢爬高却不感走平衡木本体感不足17爱玩旋转游戏长时间也不会眩晕前庭不良本体感不66应用
第五章 婴儿的心理
第三节 婴儿言语的发展
语言与思维 认知发展的 两个核心 内容
本节主要内容
一、婴儿言语的发展理论 (一)语言和言语的基本过程 言语过程:言语感知、言语理解、言语表达。 (二)婴儿言语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 1.强化说 2.转换生成说 3.模仿说 4.相互作用论 5.认知学说
相互作用者语言发展观点概述
大脑发展
影响
认知发展
影响 影响 影响 影响 影响 儿童的行动和语言 表达
语言环境(同伴的 行动、陈述和对儿 童的指导)
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1.认知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Jeap piage 主要观点: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环 境与主体相互作用对言语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皮亚 杰认为,语言是儿童的一种符号功能,语言源于智力并 随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在这种交互作用过程中,由 于动作发展和协调才产生了逻辑,由此才导致了语言的 产生。 2.社会相互作用论: 主要观点:儿童与成人的语言交流是语言获得的决 定性因素。强调语言环境和对儿童的语言输入的作用。
第四节 婴儿气质的发展
.婴儿气质类型学说 (1)传统的四类型学说 (2)托马斯一切斯的三类型说 托马斯、切斯等人根据他们确立的气质九 维度标准,将65%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以 下三种(另外35%属于中间型):
①容易型 40%婴儿属于这一型。它们生理机能有规律,容易 适应新环境接受新事物和陌生人;而情绪上一般积极 愉快爱玩,对成人的交往行为反应积极,因此容易受 到成人最大的关怀和喜爱。 ②困难型 约占10%。它们和”容易型”婴儿截然相反,时常 大哭大闹,烦躁易怒,不易安扰。生理机能缺乏规律, 接受新环境、新事物慢;情绪不好,游戏中也不愉快, 很耐接受成人的扰爱,因此容易亲子关系疏远,需要 成人极大的耐心和宽容。 ③迟缓型(逐渐热情型) 约占15%。活动水平低,反应弱,情绪消极却很安 静;逃避新事物、新环境,适应变化慢,在无压力情 况下也能缓慢接受新事物和新环境。此种婴儿气质随 时间和成人扰爱 水平发生分化。
儿童感知觉与动作的发展
视觉:指个体通过眼 睛接收外界信息并转 化为心理活动的过程。
听觉:指个体通过耳 朵接收外界信息并转 化为心理活动的理活动的过程。
嗅觉:指个体通过鼻 子接收外界信息并转 化为心理活动的过程。
味觉:指个体通过舌 头接收外界信息并转 化为心理活动的过程。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儿童感知觉发展的阶段
0-3个月:视觉、听觉、触觉等基本感知觉开始发展
4-6个月: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觉进一步发展开始出现初步的感知 觉整合
7-12个月:感知觉整合能力增强开始出现初步的感知觉记忆
1-3岁:感知觉整合能力进一步增强开始出现初步的感知觉理解
3-6岁:感知觉整合能力继续增强开始出现初步的感知觉应用
感知觉与动作的 协同发展有助于 提高儿童的认知 能力
感知觉与动作的 协同发展有助于 提高儿童的社会 交往能力
促进感知觉与动作协同发展的方法
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让孩子接触不同的事物提高感知能力
鼓励孩子主动探索:让孩子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提高动作协调能力
引导孩子进行游戏:通过游戏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提高感知和动作能 力 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发展
促进儿童感知觉发展的方法
提供丰富的环 境刺激:让孩 子接触各种颜 色、形状、声 音等刺激其感
官发育。
鼓励孩子探索: 让孩子自由探 索周围的环境 提高其感知能
力。
引导孩子观察: 引导孩子观察 周围的事物提 高其观察能力。
培养动手能力: 让孩子参与手 工制作、绘画 等活动提高其
动手能力。
03
儿童动作的发展
儿童动作发展的阶段
婴儿期:主要依靠反射动作如抓握、吮吸等 幼儿期:开始出现有意识的动作如爬行、站立等 学龄前期:动作更加精细如写字、画画等 学龄期:动作更加复杂如打篮球、骑自行车等 青春期:动作更加熟练如驾驶、游泳等 成年期:动作更加稳定如工作、运动等
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第一节 婴儿生理发展及其 心理学意义
婴儿的生理发展是指其身体的各部分及
各种器官、组织的结构和机能的生长发育 过程。 一、婴儿的生理发展
身体发展特点 脑和神经系统 发展的特点
二、婴儿动作的发展
婴儿动作发展的前提条件:先天的无条件反射
胎儿的 活动 胎动 反射 新生儿 的反射 生存反射 原始反射
躲避动作 新生儿的 复杂动作 够物动作 同步模仿动作
二、气质的类型及其特点:
(一)传统的四重类型说 (二)巴浦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三)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 (四)布雷泽尔顿的气质三类型说 (五)巴斯的活动特性说 (六)卡根的抑制一非抑制说
三、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四、气质对早期教养和发展的意义
第五节 婴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
一、最初的情绪反应
婴儿的视觉系统在2个月到1岁之间迅速成熟。
模式视觉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婴儿的听觉
1.听觉的发生:听觉的发展在胚胎起就已开始。 初生的婴儿是由听觉的。 曾经的争议:
普莱尔曾经断言:“一切婴儿刚生下来时都是耳聋的.”
最近的争议:
胎儿能听到母体外的声音吗?
2.听觉辨别能力的发展
请大家想一想能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婴儿的听觉辨别能力?
婴儿期是指0—3岁的时期
婴儿期的界定标准:
1.身体系统的生长与成熟,达到摆脱成人的携带、能 独立移动自身位置的能力、去实现随意活动。 2.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达到神经细胞数量增长和神 经构造基本完成,以保证婴儿随意运动的实现;脑的 功能区域的划分和成熟,以保证言语活动、愿望意向 表达和空间、方位和形象的表征。 3.言语能力的发展,达到包括初步掌握规范化的语法 规则,以保证为基本生活所需要的口语理解与表达的 基本言语交流功能。
第五章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第五章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学习辅导第一节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本节主要内容:一、婴儿感知觉发展研究的方法婴儿不能用语言向成人描述出自己的感觉或知觉,也不能以熟练的行为对刺激作出反应。
所以我们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方法,让婴儿“告诉”我们他们所感觉到和知觉到的东西。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一)反射法新生儿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一套完整的无条件反射装置,包括吸吮反射、抓握反射、觅食反射、瞳孔反射等。
只要给予适宜的刺激,就能引出相应的无条件反射。
所以当一个刺激出现时(如一盏强度适中的灯打开),如果婴儿有无条件反射(瞳孔变小),说明婴儿能感觉到这个刺激(“我已经感觉到光的刺激了!”)。
如果某个刺激未能引出新生儿相应的反射,我们就很难断定新生儿是否察觉到了当前刺激,也许他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从而抑制了反射行为。
(二)习惯化与去习惯化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婴儿会产生许多身体变化或反应,比如头部或眼部运动、呼吸或心跳频率的变化。
但如果同样的刺激反复出现,婴儿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弱,直到完全消失。
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习惯化的过程。
此时,如果再出现一个新的刺激,婴儿可能产生新的条件反射,这个过程被称为去习惯化。
(三)视觉偏好法所谓视觉偏好法是指研究者同时给婴儿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刺激更感兴趣。
范茨用这种方法做了很多关于婴儿的形状知觉与视觉偏爱的研究。
在他的实验中,同时给婴儿出示两个图案,测量婴儿注视每个图案的时间。
如果婴儿看两个图案的时间不一样长,说明他们可以区分两种不同的刺激。
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婴儿的感觉能力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婴儿已经有了听觉、视觉、温度觉、触觉和痛觉等重要感知觉能力,这里我们将主要介绍听觉和视觉。
(一)听觉在新生儿出生之前,他们的听力就已经在发育了。
新生儿的听觉已经有了相当好的发展。
婴儿更喜欢高频率的声波、悦耳的音调、动情的声音。
所以妈妈们会不自觉的使用这种高频声波和他们的宝宝说话,因为妈妈们发现,这样的交流更能吸引她们的宝宝。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五节—感知觉)
(4)方位知觉
方位知是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
身体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包括上下、前 后、左右、东南西北中的知觉。 空间定位能力的发生 孩子出生后就有听觉定位能力。
空间关系的掌握
婴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上下、
前后、左右方位的辨别。2~3岁的幼儿能辨别 上下。4岁幼儿开始能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 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岁后才能以他人为中 心辨别左右,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
感受性与感觉阀限呈反比关系,感受性越强,感觉阀限越小;感受性越弱,感觉 阀限越大。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阀限 绝对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 绝对限阀: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阀限 差别感受性: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差别阀限: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等颜色的名称。
味觉和嗅觉
(1)胎儿自4个月开始已经受到足够的味觉刺激,出生时味觉一
发育得很好;味觉在婴儿和幼儿时期最发达,以后逐渐衰退。 (2)胎儿在7、8个月时已有了初步的嗅觉反应能力;新生儿已能 对各种气味做出相应的典型反映。
触觉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
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距离、角度、照明等)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 时,知觉映像却表持相对不变。
构成视知觉恒常性的主要成分有四种,即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形状恒常 性、大小恒常性。
(三)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
1、幼儿感觉发展的特点 视觉 (1)视敏度 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是指人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
段。
(1)视触觉的协调 视触协调主要表现为眼手探索活动的协调。眼手协调活
2020年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
2020年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一部分学前儿童发展第二章学前儿童发展概述1.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1.【答案要点】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此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其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图式。
(2)前运算阶段(2~7 岁):此阶段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区分开来。
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不可逆性、刻板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此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具有了抽象的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4)形式运算阶段(11~16 岁):出现逻辑思维。
2.简述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2.【答案要点】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1)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本我包含基本的内驱力和反射,处于“潜意识”状态,它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
(2)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
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间的矛盾。
(3)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的,其机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3.简述影响婴幼儿发展的因素。
3.【答案要点】(1)生物因素①遗传素质为婴幼儿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②胎内环境等先天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③成熟机制在儿童发展中的制约作用。
(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儿童所处的社会、家庭、教育机构等各种环境因素。
环境引导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发展。
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①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奠定基础,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初环境。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06 幼儿感知觉发展的未来展 望
新技术的应用
01
虚拟现实(VR)技术
利用VR技术为幼儿创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全面发
展。
02
人工智能(AI)辅助
AI技术可以帮助分析幼儿感知觉发展的数据,为家长和教育者提供更准
确的指导。
03
在线学习平台
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针对幼儿感知觉发展的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
对策:家长和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来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协调发展,如通 过游戏、音乐、绘画等活动来刺激多 种感知觉的发展;通过阅读、讲故事 等方式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理解 能力;通过训练注意力、记忆力的游 戏和活动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同 时,家长和教师需要耐心地与幼儿交 流,了解其需求和困难,并提供适当 的帮助和支持。
触觉发展
触觉反应
新生儿对触觉非常敏感,通过抚 触、按摩等方式可以促进触觉发
育。
手部精细动作
幼儿通过手部精细动作逐渐发展, 能够抓取小物品、搭积木、画画
等。
探索欲望
幼儿通过触觉探索周围环境,对 各种物品的质地、温度、形状等
产生好奇心。
味觉和嗅觉发展
味觉偏好
幼儿对甜味的食物比较感兴趣,随着年龄增长, 开始接受其他口味的食物。
立体视觉
大约2岁左右,幼儿的立体视觉开始 发育,能够判断物体的远近和深度。
听觉发展
听力发展
新生儿出生时就有听觉能 力,随着年龄增长,听觉 逐渐敏锐,能够分辨不同 的声音和音调。
语言理解
幼儿在1岁左右开始能够理 解简单的指令和语言,如 “叫妈妈”、“拿球”等 。
音乐兴趣
幼儿对音乐开始产生兴趣, 喜欢听节奏明快、旋律优 美的儿歌和乐曲。
第5章 动作与早期感知觉的发展
① ②
③
④
出生2天的婴儿就能顺利辨认视觉图形; 新生儿无法理解面孔的意义; 新生儿喜欢看对比度高、并明显明暗分界以 及由弧线的中等复杂程度的图案; 婴儿喜欢看有更多对比的图形。
(二)深度知觉的发展
吉布森和瓦尔克 “视崖”装置
研究结果
1
6.5~14m 婴儿
27/36能爬过浅 滩 3/36少部分爬过 深滩 与爬行经验
二、早期听觉的发展
“一切刚刚出生的幼儿都耳聋”
——普莱尔
(一)听觉产生于胎儿期
•听觉系统在胎龄30周左右发育成熟。
新生儿“知道”出生前听过的声音吗? 实验一
节拍声
足月产的新生儿 早产儿
心跳声
催眠曲
——心跳声对婴儿具有抚慰作用。
实验二
用塑料玩具狗发出的“唧唧”声为刺激,对42名出 生24小时内的新生儿测试: 一次刺激引起反应19名(45.2%) 两次刺激引起反应16名(38.1%) 三次刺激引起反应5名(11.9%)
原因:爬得少、抱得多;早期教育 强调计数、识字。
3岁前婴幼儿手的动作发展顺序
顺 序 1
2 3 4 5 动作项目名称 年龄(月)
顺 序 11
12 13 14 15
动作项目名称
年龄(月)
抓住不放
能抓住面前的玩 具 能用拇指、食指 拿 能松手 传逆(倒手)
4.7
6.1 6.4 7.5 7.6
堆积木6—10块
2.
绘画和书写
①
②
绘画:涂鸦→初期的表征形式→现实性绘画 书写:多数6岁儿童能清晰地写出字母、自己 的名字、1—10的数字。
3.其他自理动作
(三)早期动作发展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早期听觉的发展
“一切刚刚出生的幼儿都耳聋”
——普莱尔
(一)听觉产生于胎儿期
•听觉系统在胎龄30周左右发育成熟。
新生儿“知道”出生前听过的声音吗? 实验一
节拍声
足月产的新生儿 早产儿
心跳声
催眠曲
——心跳声对婴儿具有抚慰作用。
实验二
用塑料玩具狗发出的“唧唧”声为刺激,对42名出 生24小时内的新生儿测试: 一次刺激引起反应19名(45.2%) 两次刺激引起反应16名(38.1%) 三次刺激引起反应5名(11.9%)
(二)温度觉
新生儿的温度觉比较敏锐,且对冷的刺激 更敏感。 由于婴幼儿缺乏对温度的认知,成人要对 其加以保护。
感觉的发展——皮肤觉
(三)痛觉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是很低的。 儿童的痛觉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表 现在痛觉感受性越来越高。 紧张、恐惧、伤心、焦虑、烦躁等都可以 构成痛的情绪成分,它影响对痛感觉的耐 受性。 皮肤饥饿理论
(二)早期听觉的发展
1、纯音听觉 出生后的新生儿能够感受外部世界的声音。 婴幼儿的听觉敏度处于不断的发展中,其 水平要在正常成人之下。 在第八个月时,儿童出现对音高差异的感 受能力,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儿童听觉定位的发展成U型路线。
(二)早期听觉的发展
2、语音听觉 在最初的几个月里已经能辨别言语和非言语。 三岁以上幼儿的语音辨别能力在性别、年龄 方面存在差异。 语音听觉的偏好 新生儿最愿意听母亲的声音;新生儿爱听柔 和的声音,爱听高音调的声音。
四、早期动作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成熟因素 • 成熟是动作发展的基础。
(二)环境与学习因素
• 家庭教养 • 文化 • 经验的获得 (三)认知因素
• 目标、动机等
第二节、早期感觉的发展
早期视觉的发展 (一)视敏度的发展
一.
视敏度(视力) 新生儿:成人视力的1/10至1/30; 4周:成人视力的1/3;5—6个月: 成人的正常视力。 4~5岁幼儿平均距离2.1米才能 看出缺口;5~6岁则可距2.7米; 而6~7岁则为3米。
应用:儿童听觉障碍
新生儿出生6-8星期:不能对声音做出反 应; 1岁左右:不会学说话; 小学阶段:难以掌握语词,尤其在复述的 时候音准度差; 可能原因
经常发生中耳感染,头部和耳部受伤; 患有颚裂、唐氏综合症。
三、早期味觉的发生与发展
(一)味觉的发生 味觉感受器在胚胎2个月时开始发育,从4 个月开始已能受到足够的味觉刺激,出生 时味觉已发育的相当完好了,并在其防御 机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3.面孔知觉
新生儿偏爱自己母亲的面孔——基于总体 和外围特征; 2个月,表现出对母亲面孔的稳定偏爱; 3个月,很好地区分面孔特征; 5个月,识别表情; 经验在面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二、方位知觉
3岁儿童已能辨别上下方位; 4岁儿童已能辨别前后方位,从具体方位知 觉上升到方位概念需经历较长的时间; 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 6岁儿童已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 位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辨别能力尚 未发展完善。
跨通道知觉
例:5-8月婴儿面对以下情境: 母亲用自己的声音说话; 母亲用陌生人的声音说话; 陌生人用陌生人的声音说话; 陌生人用母亲的声音说话; 结果:当声音与面孔不协调时,婴儿有不 安、烦恼的表现。
应用: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是将各神经系统传导的不 同感觉在脑干部份做组织统合,如 此中枢神经的各部位才能整体工作, 使个体能顺利地与环境接触。
要注意检查教室的采光、照明情况,墙壁 要定期粉刷,黑板定期清洗或刷黑。
(二)颜色视觉的发展
有研究表明,80%出生8分钟到13天的新生儿能分辨红与灰。 到3m,能辨别出三原色,6m的彩色知觉已接近成人水平。
婴儿有颜色偏爱吗?
彩色 > 非彩色 波长较长的暖色 > 波长较短的冷色调
1.5y后,颜色识别能力进一步发展。
2.
绘画和书写
①
②
绘画:涂鸦→初期的表征形式→现实性绘画 书写:多数6岁儿童能清晰地写出字母、自己 的名字、1—10的数字。
3.其他自理动作
(三)早期动作发展的规律
1. 2. 3.
4.
顺序性 系统性 螺旋上升 普遍性与个体性同时存在
三、早期动作发展的意义
1. 2. 3.
4.
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促进感知觉的发展; 促进对客观世界的建构; 促进个体社会性的发展;
31.5
32.1
正常
甜味
酸味
苦味
不喜欢过于细密的图案 ——无法区分其明暗差异
幼儿阶段形状知觉的进一步发展 几何图形:匹配、指认、命名、 组合
旋转
翻转
4岁为图形知觉的敏感期,应进行识字教学。
(二)早期味觉的发展
1. 2.
味觉反应 味觉偏好
孕期饮食影响味觉偏好 营养需要影响味觉偏好
四、早期嗅觉的发生与发展
新生儿有嗅觉吗? 观察新生儿对香蕉、臭鸡蛋、酒精反应
新生儿“认识”母亲的气味吗?
实验:
母亲用过的毛巾
人工喂养的婴儿
其他人用过的毛巾
低 低
低
高
母乳喂养的婴儿
个体嗅觉发展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二)早期听觉的发展
研究者发现,1-2个月的婴儿似乎偏好乐音 (有规律而且和谐的声音)而不喜欢噪声 (杂乱无章的声音);喜欢听人说话的声 音,尤其是母亲说话的声音; 2个月以上的婴儿似乎更喜欢优美舒缓的音 乐而不喜欢强烈紧张的音乐; 7-8个月的儿童乐于和着音乐的节拍舞动双 臂和身躯;对成人安详、愉快、柔和的语 调报以欢愉的表情,而对生硬、呆板、严 厉的声音表示烦躁不安,甚至大哭。
1、口腔触觉
婴儿早期已经有了口腔触觉的探索活动, 口腔触觉有了辨别力。而且能够通过口腔 触觉认识物体。 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口腔的活动 进行的。 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早于手的触觉探索。
2、手的触觉
手的触觉是通过触觉认识外界的主要渠道。 大约5个月左右,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手的触觉 探索,以抓住东西为标志。出现眼手协调动 作,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 程碑。 7个月左右,儿童积极主动地探索活动。
皮肤饥饿理论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类和其它所有的热血动 物都具有一种天生的特殊需求,即接触和抚 摸。科学家们称这种现象为“皮肤饥饿”, 这是一种情感上的需求,这种需求是无法用 饮食能得到满足的。 婴幼儿对这种情感上的需求更为强烈,如果 长期从感觉上得不到这种满足,将会引起食 欲不振、发育不良、智力衰退和行为异常等。
三、跨通道知觉
将来自不同通道的信 息相互联系起来,而 不是将景象、声音和 触摸感觉彼此独立地 体验。
跨通道知觉
不少研究者(包括皮亚杰)认为,婴儿出生时各 主要感觉通道是完全不协调的,只有通过几个月 的感知运动经验,才逐渐学会把来自不同感觉通 道的信息联系起来。 另一些研究者则认为,婴儿出生时已拥有跨感觉 通道知觉能力,至少他们拥有某种能迅速通过经 验获得这种能力的先天倾向。现有证据似乎更倾 向于后一种观点,这些证据主要涉及三方面:即 视觉-听觉、视觉-触觉和视觉-身体运动模仿 的跨通道整合。
实践证明,孩子们的这
种天然的感情需要,若 能够从感觉上给予适当 的满足,他们就会与父 母的感情更加深厚,而 且会使他们心理上产生 良好的刺激,大脑的兴 奋和抑制会变得十分协 调,因而能良好地促进 大脑的发育、智商的提 高和心态的正常。
第三节、早期知觉的发展
视知觉的发展 (一)二维图形知觉的发展 研究方法:视觉偏爱法 研究结果
有关
2m 与 9m 婴儿
面朝下放在深滩平面上 2m 9m 心率减慢 心率加快 好奇 恐惧
2
3 视刺激逼近:向婴儿呈现一个以一定速度向其逐渐 逼近的物体或影象,观察儿童反应,发现2-3个月 婴儿有保护性闭眼反应,4-6个月婴儿有躲避反应。
(三)物体知觉的发展
1.
2.
形状知觉 出生后一周就已经具备形状恒常性; 同一对刺激中,图案越复杂,注视的时间 越长 大小知觉:大小恒常性在出生后几天就已 经存在。
一.
① ②
③
④
出生2天的婴儿就能顺利辨认视觉图形; 新生儿无法理解面孔的意义; 新生儿喜欢看对比度高、并明显明暗分界以 及由弧线的中等复杂程度的图案; 婴儿喜欢看有更多对比的图形。
(二)深度知觉的发展
吉布森和瓦尔克 “视崖”装置
研究结果
1
6.5~14m 婴儿
27/36能爬过浅 滩 3/36少部分爬过 深滩 与爬行经验
近视眼
我国小学生的近视发病率为23%,中学 生为55%,大学生为76%。我国青少 年近视的发病人数居世界首位,近视的发 病率仅次于日本,占世界第二位。 浙江省小学生近视发生率40.3% 。
首先,每天用眼时间不宜过长。
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莫近距离 看书、写字;不在开动的车上看书;不在 光线暗的环境中看书;不歪头或躺着看书。 再次,认真做眼保健操。不以正确的手法 按摩准确的穴位,眼保健操起不到应有的 效果,反而有害。
用匙稍外溢 脱鞋子 穿珠 折纸长方形近似
23
24.1 26.2 27.8 29.2
6
7 8
能拿起面前的玩 具
从瓶中倒出小球 堆积木2—5块
7.9
10.1 15.4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