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运动的损伤与预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我再也不怕控制不了课堂了。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却显示出这几所学校的老师对实习生影响之大。

在实习观摩中,这些初登讲台时忐忑不安的学生,竟表现得从容谈定,这些成长折射出的是实习学校和指导教师带给他们的由外表自心灵的彻底蜕变。

四、结语

音乐教育实习基地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实习的质量和效果,就像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培育出遍野鲜花。实习是师范生唯一一次近距离接触、体验基础音乐教育的机会,因此为学生选择高质量的教育实习基地是高师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选择好的实习基地,可以使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通

往一流音乐教师道路上有一个良好的开始!

参考文献:[1]董玉琦,候恕,等.教育实习实地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实习章程[S].首都师范大学教学管理文件简编,2009.

[3]何晓文.试论中学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J].教师教育研究,1990,(02).

作者简介:李婵(1985-),女,河南开封人,现为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

2008年至2012年中国国家攀岩集训队20人,以及参加2011年全国攀岩锦标赛选手40人的医学调查报告,共60人,平均年龄21岁。

(二)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2.文献资料法;3.统计分析法。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攀岩运动的损伤与预防

艳,李兴春,程

(装甲兵工程学院军政部军体室,北京

10072)

摘要:随着攀岩运动的发展,损伤的比率亦大幅增加。然而攀岩者对于这些运动损伤的类型及防范手段的掌握还处

在初级阶段,更由于认识上的差距,低估了运动损伤的严重性和危害,延误了就诊时机,导致伤情加重,甚至

“运动生命”的终结。本文撰写的宗旨在于针对攀岩运动的特性,分析整理国内外关于攀岩运动损伤的相关资料,全面了解其损伤的情况,分析损伤的特点、原因及预防措施,以期降低运动伤害的发生率,提升攀岩训练的效率,促进攀岩运动在我国的推广普及以及竞技攀岩运动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攀岩运动;损伤;预防中图分类号:G8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

02-0132-03

由表1可知,在训练发生运动损伤的病历中手指侧副

韧带的损伤率最高,占28.3%;肩部伤害也是比较常见的损

伤,占20%;第二环状滑车断裂、

屈肌肌腱伤害、第二环状滑车裂伤、板机指、内上髁肌腱炎、外上髁肌腱炎、腕管症候

群、

肌肉肌腱连接处伤害、手腕倒拉等伤害也是攀岩运动中比较常见的损伤现象。

(一)攀岩运动损伤的病理分析1.手指损伤。(1)手指侧副韧带损伤。手指侧副韧带的

损伤或断裂是攀岩最常见的运动损伤,其中以中指、

食指或无名指的近端指骨间关节和拇指的掌骨与指骨间关节

损伤为主。当攀岩者做抠捏动作时,

中间三指的近端指骨间关节将在瞬间承受极大压力,容易使拇指的掌骨与指骨间关节扭伤。伤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关节的肿胀、僵硬、慢性疼痛及运动受限。

若对患部施压时手指呈现弯屈及不稳定,则表明侧副韧带已完全断裂;如果伤者仅感到疼痛,但患部

仍稳定,则可能只是扭伤。

(2)屈肌肌腱损伤。每一根手指皆有两条屈肌肌腱(拇指除外),其中屈指浅肌可将近端指骨间关节及掌骨与指骨间关节弯曲,而屈指深肌则可将远端指骨间关节、近端指骨间关节及掌骨与指骨间关节弯曲。攀岩时,闭锁型抓法容易导致屈指浅肌的肌腱撕裂,而抠点的动作则易使屈指深肌肌腱撕裂。当屈指浅肌肌腱撕裂时,近端指骨间关节将难以弯曲,当屈指深肌肌腱撕裂时,远端指骨间关节则难以弯曲,患部的疼痛、肿胀与握力和捏力消

失则是两者共同的症状。

(3)第二环状滑车损伤。每一根手指内皆有5个环状滑车用以连接、固定骨指与肌腱(拇指除外),而肌腱的经常弯曲便会与滑车发生摩擦,并导致其撕表1

-----------------------------------------------

裂。第二环状滑车位于近端指骨近掌骨与指骨间关节处,攀岩者常因闭锁型抓法时过度用力而导致其撕裂,其中以中指及无名指最常见,严重时,第二环状滑车将完全断裂,导致屈肌肌腱无法再贴进指骨,并呈现弓形弯曲,即所谓的弓弦现象。(4)板机指损伤。板机指损伤是一种手指屈肌腱鞘发炎的病况。在攀岩运动中,最常发生在中指、无名指或拇指内的第一节环状滑车。如果训练安排强度过大或不合理,可能导致肌腱发炎、并产生结节,手指弯曲时结节挤过滑车,轻微时,且在结节挤过滑车时产生如扣板机的响声,须靠外力方能将手指拉开;严重发炎及肿胀时,结节会卡在滑车内导致手指弯曲动弹不得。检查时,一般可直接在患部摸到压痛性的结节,且多位于掌骨及指骨间关节。

2.肩部损伤。所谓肩关节,是介于肱骨与肩胛骨之盂唇所形成的关节,而锁骨则横于其上,与肩峰形成肩锁关节。盂肱关节是一种球窝关节,肱骨像球状被包在浅浅的盂唇窝中,以主动性的盂唇、关节囊韧带及被动性的三角肌来提供稳定。在这个狭小的空间内,关节、肌腱、韧带与滑囊间的经常性的磨擦与碰撞,比较容易引起诸如旋转带撕裂、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肌腱炎、棘上肌肌腱炎等肩部伤害,我们称之为夹击症候群,夹击症候群的伤者一般会有肩部前方和外侧疼痛、肩部运动范围变小(特别是手臂无法高举过头)、手臂肌肉无力等症状。常见的病况包含以下三种:(1)旋转带腱炎。旋转带是由肩胛下肌、棘上肌、棘下肌、小圆肌所组成,这些肌肉包围覆盖住肱骨,在肩关节稳定与手臂移动中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但由于旋转带紧邻由肩峰及啄突所构成的弓形突起组织,经常性的摩擦将造成旋转带破裂,其中尤以棘上肌肌腱的伤害最常见。(2)滑囊炎。旋转带与肩峰-啄突间尚有另一组织,称为滑囊,其功能在于减少上述两者间的摩擦碰撞。经常性的撞击将导致滑囊炎。(3)肱二头肌肌腱炎。旋转带的破裂、肿胀及发炎将造成肌腱供血异常,进而加速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的磨损,甚至断裂。

3.肘部损伤。攀岩者最常见的肘部伤害是上髁炎。上髁炎是指前臂屈(伸)肌的牵拉,而引起附在肱骨内(外)上髁起点处的撕裂、发炎、肿胀等病状。上髁炎根据受伤点不同,可分为肱骨内上髁炎(即俗称的高尔夫球肘)及肱骨外上髁炎(即俗称的网球肘)。其中,肱骨内侧上髁是屈指浅肌及侧腕屈肌的起端,而肱骨外侧上髁则是伸指肌及侧腕伸肌的起端。以攀岩着重屈肌力量的特性而言,患内上髁炎的机率较高。

(二)损伤的产生原因

从力学角度分析,当外界的负荷大于肌肉本身的承受能力,就很容易引起肌肉损伤。另外在肌肉没有做好运动前准备的时候,就会降低肌肉的工作能力,造成承受能力下降。造成这种失衡的原因很多,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准备活动和训练后的整理放松不充分。

2.力量训练负荷过大,超过机体的承受能力造成肌肉损伤。

3.身体素质发展不全面,如身体柔韧性较差而运动幅度过大,超过肌肉允许的活动范围而导致肌肉损伤。

4.技术动作不合理,导致负荷集中于某一部分肌肉,造成肌肉损伤。

5.安排大强度训练时,身体疲劳不断累积,未得到及时恢复,运动能力下降,勉强完成动作导致损伤。

6.出现运动损伤未引起重视和进行积极治疗,导致伤情加重。

7.损伤处理不当,愈合后易形成疤痕组织,如果伤情反复,将导致陈旧性损伤。

(三)损伤的预防

1.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神经肌肉联系更加紧密,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为机体运动能力的发挥提供保障。准备活动能减少肌肉的粘滞性,提高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关节活动的范围增大,这样不仅提高肌肉收缩和放松的速度,增加肌肉收缩的效率,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扭伤、脱臼和肌肉拉伤的发生率。(1)准备活动内容要根据训练和比赛内容而定,既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性准备活动,专项性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训练内容应紧密相关,使身体逐渐适应训练需要。(2)准备活动中,对训练时负担较大和易伤的部位要特别加以重视,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伸展性练习。训练中,手指和肩部比较容易受伤,因此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例如在完成一般性的热身以后可先在岩壁上进行5 ̄10分钟的简单线路攀爬或者在指力板上做一些简单的拉伸练习,将手指以及肩部肌肉群充分活动开,以手臂不至疲劳为原则。(3)准备活动中的伸展练习可提高肌肉弹性、避免拉伤。伸展练习的原则如下:每个动作静态维持10 ̄15秒;勿在肌肉拉紧后用力弹压;肌腱有被拉扯的感觉,但非疼痛;进行时保持轻、慢,且有节奏地、不停地深呼吸;重复每个动作2 ̄3次。(4)在运动中若间歇时间过长或训练转项时,都要补做准备活动或专项准备活动。

2.整理活动。整理活动是训练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大多数攀岩者由于习惯或传统的原因,把准备活动包括在训练之中,但是常常忽略运动后的整理活动。整理活动不仅对训练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训练效应是在训练后的恢复过程中获得的),而且对于快速消除运动中产生的疲劳也有良好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象重视准备活动一样重视整理活动。(1)整理活动是一个主动的恢复措施,一般要求低强度运动,心率保持在l20次/分左右。(2)整理活动的开始是和刚结束的运动相衔的,以促使血液能够很快地流回心脏,防止运动性休克的发生。整理活动的强度逐渐下降,之后再进行一段被动牵拉,即把运动中负荷较重的肌肉保持在拉长的状态,每一次30秒到1分钟,共完成2 ̄3次为宜。

3.训练计划的安排。教练员要根据参加训练人员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认真制定训练计划,判定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合理的做好预防措施,同时要避免单一训练方法,防止引起局部负担过大,导致运动损伤。有效的训练计划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出现运动损伤后,合理调整训练计划可以促进损伤部位的康复。

4.训练中的恢复。在训练中,每组练习后为了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劳,防止由于局部负担过重而出现的运动损伤,组与组之间的间隔放松非常重要。在间歇时间内,运动员要进行积极性恢复,避免每组练习后一旁不动或千篇一律地做些放松跑等简单练习,这样并不能有效促进机体疲劳的消除,再进行下组练习时易出现损伤。因此在攀岩的训练中每完成一条线路或完成一组专项练习后,必须针对训练中肌肉的受力和疲劳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放松。

5.加强体能训练的全面性。在身体的专项体能素质中包括了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协调、灵敏等诸多因素。训练中要合理安排、全面发展。在攀岩运动中力量和耐力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在发展力量、耐力素质的过程中要遵循全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