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中也、而的用法

合集下载

《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而、之、也)

《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而、之、也)

《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而、之、也)一、“而”用法:1. 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2.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3. 而年又最高:表递进4.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5.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10. 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11. 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12. 溪深而鱼肥:表并列13. 泉香而酒洌:表并列14. 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15. 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16.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17. 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二、“之”用法: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3. 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4. 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5. 山水之乐:助词,的6.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7. 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8. 宴酣之乐:助词,的9.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三、也A、表判断(肯定,用于描述景物,介绍人名)B、表陈述(解释)C、表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1.环滁皆山也(助词,表判断)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助词,表判断)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助词,表判断)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助词,表陈述)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助词,表判断)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助词,表陈述)7.故自号醉翁也(助词,表陈述)8.在乎山水之间也(助词,表感叹)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助词,表陈述)10.山间之朝暮也(助词,表判断)11.山间之四时也.(助词,表判断)12.而乐亦无穷也(助词,表感叹)13.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助词,表判断)14.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表陈述)15.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助词,表判断)16.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助词,表判断)17.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助词,表判断)1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助词,表判断)19.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助词,表判断)20.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表感叹)2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助词,表判断)四、词类活用1. 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

醉翁亭记中所有而的用法和意思

醉翁亭记中所有而的用法和意思

醉翁亭记中所有而的用法和意思一、醉翁亭记中“而”的用法和意思《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自身的游历经历为背景,描绘了一个优美诗意的乡村风景。

其中,作者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手法,使得整篇文章生动活泼、富有情感。

在这篇文章中,“而”这个常见的连词被频繁使用,具有丰富的意义和用法。

1. 表示转折关系:在《醉翁亭记》中,“而”常常表达转折关系。

例如在文章开头:“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盖宋微子、晋文公之雅望,过于穷困;而好禄之祸窃索。

”这里的“而”表示了前后两个相反、对立的事实:古仁人忧国家困苦却不喜好物质享受;相较之下,宋微子和晋文公地位显赫却追逐利禄。

2. 连接并列内容:除了转折关系外,“而”也常用于连接并列的内容。

例如在“夫如是,岁晏然后巨禹降之,而四子孔、仲、由、冀以承之”一句中,“而”将前后两个事件联系起来。

“巨禹降世”和“四子孔、仲、由、冀出生”,成为并列的叙述,展现了历史连续性。

3. 表示补充说明:在《醉翁亭记》中,“而”也常用于补充说明与进一步展开。

例如:“苟余心之端直而不阿,可谓以报君子矣。

”这里,“而”连接了前文说到的“苟余心之端直不阿”,进一步解释了作者对自己行为的评价,并呈现了作者内心世界。

二、醉翁亭记中“而”的意义和象征除了上述的语法意义外,“而”在《醉翁亭记》中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作者通过运用这个词,表达出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1. 自然与人类相辅相成:文章描述了欧阳修沐浴着大自然美景时的喜悦心情。

他借景抒怀:“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秋而烂柯,风霜高洁而庭实,采旷之生而美丽。

”这里,“而”连接自然景物与欧阳修的心灵体验,彰显出自然与人类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重要性及美好的共生关系。

2. 社会现象的反思:《醉翁亭记》也通过一些描述和比喻暗示了社会现象,并借此表达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作者提到“宋人有言:‘福患无门,富贵由己。

醉翁亭记中而的意思

醉翁亭记中而的意思

《醉翁亭记》中“而”的意思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而):连词,表并列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而):连词,表承接
3、而年又最高(而):连词,表递进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而):连词,表并列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连词,表承接
6、云归而岩穴暝(而):连词,表承接
7、野芳发而幽香(而):连词,表承接
8、佳木秀而繁阴(而):连词,表承接
9、水落而石出者(而):连词,表承接
10、朝而往(而):连词,表修饰
11、暮而归(而):连词,表修饰
12、而乐亦无穷也(而):连词,表因果
13、往来而不绝者(而):连词,表修饰
14、临溪而渔(如果将“临”字解释为动词“到”或“往”的话)(而):连词,表承接
(如果将“临”字解释为介词“在……旁边”的话)(而):连词,表修饰
15、溪深而鱼肥(而):连词,表并列
16、泉香而酒冽(而):连词,表并列
17、杂然而前陈者(而):连词,表修饰
18、坐起而喧哗者(而):连词,表并列
19、已而夕阳在山(而):“不久”,副词,表时间
2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而):连词,表承接
21、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而):连词,表承接
2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连词,表转折
23、而不知人之乐(而):连词,表转折
2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连词,表承接
2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连词,表转折。

醉翁亭记中而的用法归纳

醉翁亭记中而的用法归纳

醉翁亭记中而的用法归纳
《醉翁亭记》中一共25个“而”字,现将用法归纳如下:
⑴与“已”合用,表时间短
已而夕阳在山
⑵连词,表并列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②而乐亦无穷也
③溪深而渔肥
④泉香而酒洌
⑤起坐而喧哗者
⑶连词,表承接
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之间者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日出而林霏开
④云归而岩穴暝
⑤野芳发而幽香
⑥佳木秀而繁阴
⑦水落而石出者
⑧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⑷连词,表递进
①而年又最高
⑸连词,表修饰
①朝而往
②暮而归
③往来而不绝者
④杂然而前陈者
⑤临溪而渔
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⑹连词,表转折
①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②而不知人之乐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lassified as Internal。

文言文《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而、之)

文言文《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而、之)

文言文《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而、之
“而”用法:
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
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阴:表承接
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
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
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
10.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
11.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
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
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
1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
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
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
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之”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
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
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
5.山水之乐:助词,的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
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
8.宴酣之乐:助词,的
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醉翁亭记中者也而之的用法

醉翁亭记中者也而之的用法

醉翁亭记中者也而之的用法一级标题:介绍《醉翁亭记》及其中的“中者也”和“而之”的用法《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描写作者游历时的见闻和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境界、享受自然和追求自由的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有两个常见的词语出现频率较高,即“中者也”和“而之”。

本文旨在探讨这两个词语的用法以及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二级标题1:论述“中者也”的用法“中者也”是一个典型的名话语结构,在句子中起到承上启下、引导主题、点明核心等功能。

它常用于引出或概括一段论述的主旨,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例如,在《醉翁亭记》开篇便使用了“中者也”来引导主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里,“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的道理被概括为“有仙则名、有龙则灵”,通过使用“中者也”,欧阳修巧妙地将主题表达得清晰明了。

此外,“中者也”还可用于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连贯前后内容。

例如,在探讨自然风光时,欧阳修写道:“昧者不见山色,而闻雷霆之声;浊者不闻雷霆之声,而见小儿之泣。

”这里,“中者也”将“昧者”和“浊者”的情况做了一个总结,并引导下文继续进行对比分析。

二级标题2:讨论“而之”的用法“而之”是一个由介词“而”和代词“之”组成的固定搭配,在句子中常表示动作的方向、目标或结果。

它具有指示性的功能,在文章中起到衔接上下文、表示转折或进一步扩展观点的作用。

例如,在描写荷花盛开时,欧阳修写道:“千顷湖烟锁蜀僧船。

”意思是说湖面上飘浮着烟雾,笼罩住了远处忙碌的僧人们。

“而之”这里表示空气中飘散的烟雾被僧人们所看到,并进一步强调场景的错落有致。

在谈及乡村田园时,欧阳修写道:“一兮其情割弃,而之乡园。

”这里,“而之”表示把弃置不顾的情感表达出来,并向乡园转移。

可以看到,“而之”在这句话中引起了内容的扩展,将人物内心和行动相连。

三级标题1:分析“中者也”与“而之”的作用在《醉翁亭记》中,“中者也”与“而之”常常同时出现在文章的关键句子中,它们协同发挥着凸显主题、引导思路、衔接语境等作用。

《醉翁亭记》中也、而的用法2

《醉翁亭记》中也、而的用法2

《醉翁亭记》中一共出现了21 个“也” 25 个“而”,其中"也"的用法:1、环滁皆山也(助词,表判断)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助词,表判断)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助词,表判断)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助词,表判断)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助词,表判断)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助词,表陈述)7、故自号醉翁也(助词,表陈述)8、在乎山水之间也(表感叹)9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助词,表陈述)10、山间之朝暮也(助词,表判断11 、山间之四时也.(助词,表判断)12、而乐亦无穷也(表感叹)13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助词,表判断)14、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表陈述)15、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助词,表判断)16、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助词,表判断)17、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助词,表陈述)1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助词,表判断)19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助词,表判断)20、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感叹)2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助词,表判断)文中一共25 个“而”字,现将用法归纳如下:⑴与“已”合用,表时间短已而夕阳在山⑵连词,表并列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②而乐亦无穷也③溪深而渔肥④泉香而酒洌⑤起坐而喧哗者⑶连词,表承接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之间者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③日出而林霏开④云归而岩穴暝⑤野芳发而幽香⑥佳木秀而繁阴⑦水落而石出者⑧太守归而宾客从也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⑷连词,表递进①而年又最高⑸连词,表修饰①朝而往②暮而归③往来而不绝者④杂然而前陈者⑤临溪而渔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⑹连词,表转折①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②而不知人之乐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成语归类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出来。

山肴野蔌: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醉翁亭记中25个而字的用法

醉翁亭记中25个而字的用法

醉翁亭记中25个而字的用法
在《醉翁亭记》中,一共运用了25个“而”字,其用法可以归纳如下:
- 与“已”合用,表时间短,例如“已而夕阳在山”。

- 作为连词,表并列。

例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而乐亦无穷也”,“溪深而渔肥”,“泉香而酒洌”,“起坐而喧哗者”。

- 作为连词,表承接。

例如:“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之间者”,“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水落而石出者”,“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作为连词,表递进。

例如:“而年又最高”。

- 作为连词,表修饰。

例如:“朝而往”,“暮而归”,“往来而不绝者”,“杂然而前陈者”,“临溪而渔”,“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 作为连词,表转折。

具体例子未给出。

这25个“而”字的运用使得文章行文流畅,舒缓从容,充分表现出作者欣赏“山水之乐得之心”的闲情雅致。

《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

《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

欧阳治《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而.之.也)一、“而”用法: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1()•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11•临溪而渔:【有争议】I.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II.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1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二、“之”用法: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5.山水之乐:助词,的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8.宴酣之乐:助词,的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三、也A、表判断(肯定,用于描述景物,介绍人名)B、表陈述(解释)C、表感叹(用于直抒胸臆)°1.环滁皆山也(助词,表判断)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鄒也(助词,表判断)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助词,表判断)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助词,表陈述)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助词,表判断)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助词,表陈述)7.故自号醉翁也(助词,表陈述)8.在乎山水之间也(助词,表感叹)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助词,表陈述)10.山间之朝暮也(助词,表判断)11.山间之四时也.(助词,表判断)12.而乐亦无穷也(助词,表感叹)13.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助词,表判断)14.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表陈述)15.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助词,表判断)16.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助词,表判断)17.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助词,表判断)1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助词,表判断)19.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助词,表判断)20.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表感叹)2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助词,表判断)四、词类活用1.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

《醉翁亭记》虚词-“而”的用法

《醉翁亭记》虚词-“而”的用法

《醉翁亭记》虚词-“而”的用法
“而”是一个常见的虚词,在《醉翁亭记》中也出现了多次。


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而”的用法。

1. 连接并列动作:
“而”可以用来连接并列的动作或事件,表示它们的顺序或关系。

例如,在《醉翁亭记》中有一句“而今世事如驱驰”,其中的“而”连
接了“今世事”和“如驱驰”,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结果或补充。

2. 表示递进关系:
“而”也可以表示递进的关系,表示前后两个动作或状态的渐进
推进。

例如,“涤故而不化”,其中的“而”表达了前者为了达到后者
的目的而进行的动作。

3. 转折关系:
“而”还可以表示转折的关系,表示前后两个动作或状态的反差。

例如,“状貌既殊而神彩劳动”,其中的“而”表达了前者和后者在外
表上的差异。

4. 强调主体行为:
“而”有时还可以用来强调主体的行为或状态。

例如,“不寒而栗”,其中的“而”用来强调主体的恐惧感。

总的来说,虚词“而”在《醉翁亭记》中起到了连接并列动作、
表达递进或转折关系以及强调主体行为的作用。

这些用法都有助于
文章的表达和逻辑连贯性。

注意:本文只是针对《醉翁亭记》中“而”的用法进行简要讨论,并不全面。

如果需要更详细和深入的分析,请参考相关研究资料。

《醉翁亭记》中的“而”字辨析

《醉翁亭记》中的“而”字辨析

《醉翁亭记》中的“而”字辨析《醉翁亭记》中“也”字多,“而”字更多,吟诵朗朗上口,文理层层推进,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而”字用于一般的记叙或论说,起着上下文的关联作用。

辨析是不难的。

如开头第一段的叙述文字中有下面几个“而”字句: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修饰关系)渐闻水声潺潺而泻于出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承接关系)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递进关系)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承接关系)“而”字连结上下相同字数的词语,即使上下结构相同,也不一定是并列关系。

工整的并列关系,“而”字前后部分可以互相易位,如《捕蛇者说》中的“黑质而白章”、“饥渴而顿踣”。

试比较:蔚然而深秀(本段)杂然而前陈(第三段)朝而往,幕而归(第三段)“蔚然”“杂然”“朝”“暮”都是状语,“而”字表明是修饰作用。

“×然而(谓语)”是一个常见的句式。

如“哗然而骇”、“弛然而卧”(《捕蛇者说》),如果加上一个修饰词如“哗然而大骇”、“弛然而高卧”,则与“蔚然而深秀”、“杂然而前陈”相仿。

再比较:得之心而寓之酒(本段)水落而石出(第二段)太守归而宾客从(第四段)游人去而禽鸟乐(第四段)这些“而”字前后短语结构相同的句子,不是并列。

“得之心”然后“寓之酒”,“水落”然后“石出”,“太守归”然后“宾客从”,“游人去”然后“禽鸟乐”,都是一先一后,不能易位,因此都是承接关系。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为什么是承接关系?因为“水声”是听觉所闻,“泻出”是视觉所见,先闻后见,而且是“渐闻”然后见,所以是承接关系,与“蔚然而深秀”是一望所见不同。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为什么是递进关系?因为这是解释不但“醉”而且“翁”的来由,句中又有一个“又”字与“而”字照应。

“饮少辄醉”同饮者可能有之,“年最高”则同饮者无可与比,故为递进关系无疑。

作者在座中“年最高”,其实作者当时还不算老,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抒情点题而用的妙笔。

《醉翁亭记》中“也”和“而”用法

《醉翁亭记》中“也”和“而”用法

《醉翁亭记》一文顶用了 21 个“也”字和 25 个“而”字,形成了一种一唱三叹的音韵句调,给予了文章舒缓沉着的韵律美,读来琅琅上口,娓娓动听。

现将文中“也”与“而”的用法归纳以下。

“也”字用法1、环 xx 山也 (助词,表判断)2、望之蔚可是深秀者,琅琊也(助词,表判断)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助词,表判断)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助词,表判断)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助词,表判断)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助词,表陈说)7、故自号 xx 也(助词,表 xx)8、在意 xx 之间也 (表惋惜)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助词,表 xx)10、山间之朝暮也 (助词,表判断 )11、山间之四时也 (助词,表判断)12、而 xx 无量也 (表惋惜)13、来往而不停者,滁人游也(助词,表判断)14、杂可是前 xx,太守宴也(表xx)15、起坐而喧华者,众宾欢也(助词,表判断)16、寂然乎此间者,太守醉也(助词,表判断)1 / 317、人影凌乱,太守归而来宾从也(助词,表陈说)1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助词,表判断)19、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助词,表判断)20、而不知太守之xx 也(表惋惜)2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助词,表判断)“而”字用法1、xx 可是深秀者 (表并列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表承接 )3、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 (表递进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表承接 )5、日出而 xx 开(表承接 )6、xx 而岩穴暝 (表承接 )7、野芳发而清香 (表承接 )8、佳 xx 而繁阴 (表承接 )9、水落而石出者 (表承接 )10、朝而往 (表修饰 )11、暮而归 (表修饰 )12、四时之景不一样而乐亦无量也(表并列 )13、来往而不停者 (表修饰 )14、xx 而渔(表修饰 )15、溪深而鱼肥 (表并列 )2 / 316、泉香而酒冽 (表并列 )17、杂可是前 xx(表修饰 )18、起坐而喧华者 (表并列 )19、已而 xx 在 xx(表承接 )20、太守归而 xx 从也 (表承接 )21、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表承接 )22、可是禽鸟知 xxxx(表转折 )23、而不知人之乐 (表转折 )2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表承接 )25、而不知太守之xx 也(表转折 )3 / 3。

《醉翁亭记》中也、而的用法

《醉翁亭记》中也、而的用法

《醉翁亭记》中一共出现了21个“也”25个“而”,其中"也"的用法:1、环xx山也(助词,表判断)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助词,表判断)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助词,表判断)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助词,表判断)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助词,表判断)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助词,表陈述)7、故自号xx也(助词,表xx)8、在乎xx之间也(表感叹)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助词,表xx)10、山间之朝暮也(助词,表判断11、山间之四时也.(助词,表判断)12、而xx无穷也(表感叹)13、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助词,表判断)14、杂然而前xx,太守宴也(表xx)15、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助词,表判断)16、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助词,表判断)17、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助词,表陈述)1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助词,表判断)19、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助词,表判断)20、而不知太守之xx也(表感叹)2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助词,表判断)“而”的用法:1.xx然而深秀者(并列)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承接)3.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递进)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承接)5.日出而xx开(承接)6.xx而岩穴暝(承接)7.野芳发而幽香(承接)8.佳xx而繁阴(承接)9.水落而石出者(承接)10.朝而往(修饰)11.暮而归(修饰)12.四时之景不同而xx无穷也(承接)13.往来而不绝者(修饰)14.xx而渔(修饰)15.溪深而鱼肥(并列)16.泉香而酒冽(并列)17.杂然而前xx(修饰)18.起坐而喧哗者(并列)19.已而xx在xx(承接)20.太守归而xx从也(承接)21.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承接)2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转折)(转折)2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承接)(转折)。

《醉翁亭记》虚词用法而之也

《醉翁亭记》虚词用法而之也

《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而、之、也)10.一、“而”用法:11.12. 1.蔚但是深秀者:表并列13.14.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15.16. 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17.18.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19.20.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21.22. 6.野芳发而清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23.24.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25.26.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27.28.9.四时之景不一样,而乐亦无量也:表因果29.30.来往而不停者:表修饰31.32.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33.34.溪深而鱼肥:表并列35.36.泉香而酒洌:表并列14.杂但是前陈者:表修饰起坐而吵闹者:表并列太守归而来宾从也:表承接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二、“之”用法:1.望之蔚但是深秀者:主谓之间,撤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4.别有用心不在酒:助词,的5.山川之乐:助词,的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川之乐”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8.宴酣之乐:助词,的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撤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三、也A、表判断(一定,用于描绘光景,介绍人名)B、表陈说(解说)C、表叹息(用于直抒胸臆)。

1.环滁皆山也(助词,表判断)2.望之蔚但是深秀者,琅琊也(助词,表判断)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助词,表判断)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助词,表陈说)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助词,表判断)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助词,表陈说)7.故自号醉翁也 (助词,表陈说)8.在意山川之间也(助词,表叹息)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助词,表陈说)10.山间之朝暮也(助词,表判断)11.山间之四时也.(助词,表判断)12.而乐亦无量也(助词,表叹息)13.来往而不停者,滁人游也(助词,表判断)14.杂但是前陈者,太守宴也(表陈说)15.起坐而吵闹者,众宾欢也(助词,表判断)16.寂然乎此间者,太守醉也(助词,表判断)17.人影凌乱,太守归而来宾从也(助词,表判断)1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助词,表判断)19.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助词,表判断)20.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表叹息)2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助词,表判断)四、活用1.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作状2.有亭翼然于泉上者翼然:像儿的翅膀开一,名作状。

用法总结:《醉翁亭记》中的25个“而”字

用法总结:《醉翁亭记》中的25个“而”字

用法总结:《醉翁亭记》中的25个“而”字本文将总结明代文学家欧阳修的散文作品《醉翁亭记》中的25个使用了连词“而”的句子。

这些句子以其独特的运用方式在文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下是《醉翁亭记》中的25个“而”字的用法总结:1. 第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已。

”这句话通过使用“而已”来表示事情的结束,增加了节奏感和韵律感。

2. 第二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而。

”这里的“而”表示转折关系,强调了红叶的转变和对花的保护。

3. 第三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而。

”这个句子使用“而”来表示进一步的行动,表达了追求卓越的决心。

4. 第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而。

”这句话通过使用“而”来增加句子的华丽感和意境。

5. 第五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桐花而。

”这里的“而”表示转折关系,以描绘诗人感受到的宁静和凄美。

6. 第六句:“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

”这个句子中的“而”表示并列关系,强调了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7. 第七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而。

”这句话通过使用“而”来暗示作者和兄弟之间的隔阂和离别之情。

8. 第八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而。

”这里的“而”表示进一步的行动,加深了夜晚的寒冷和孤寂感。

9. 第九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而。

”这个句子使用“而”来表示长久的心情沉思。

10. 第十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而。

”这句话通过使用“而”来表达追求进步的意愿。

11. 第十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已。

”这里的“而已”表示事情的结束,增加了节奏感和韵律感。

12. 第十二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弦动,风萧瑟,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深松柏寒,郁郁葱葱。

日暮,孤鸿飞而。

”这个句子中的“而”所体现的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

醉翁亭记者也而之的用法

醉翁亭记者也而之的用法

醉翁亭记者也而之的用法
醉翁亭记者也而之的用法:
者的用法: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代词。

指人、物、事、时间、地点等。

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用在动词、形容词或动宾词组之后,组成名词性的“者”字结构,有指代作用。

也的用法:
1、环滁皆山也:助词,表判断。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助词,表判断。

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助词,表判断。

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助词,表陈述。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助词,表判断。

而的用法:
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

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

5、若夫日出而林罪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

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

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

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

10、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

之的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

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

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

5、山水之乐:助词的。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中一共出现了21个“也”25个“而”,其中"也"的用法:
1、环滁皆山也(助词,表判断)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助词,表判断)
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助词,表判断)
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助词,表判断)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助词,表判断)
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助词,表陈述)
7、故自号醉翁也(助词,表陈述)
8、在乎山水之间也(表感叹)
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助词,表陈述)
10、山间之朝暮也(助词,表判断
11、山间之四时也.(助词,表判断)
12、而乐亦无穷也(表感叹)
13、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助词,表判断)
14、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表陈述)
15、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助词,表判断)
16、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助词,表判断)
17、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助词,表陈述)
1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助词,表判断)
19、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助词,表判断)
20、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感叹)
2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助词,表判断)
“而”的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并列)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承接)
3.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递进)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承接)
5.日出而林霏开(承接)
6.云归而岩穴暝(承接)
7.野芳发而幽香(承接)
8.佳木秀而繁阴(承接)
9.水落而石出者(承接)
10.朝而往(修饰)
11.暮而归(修饰)
12.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承接)
13.往来而不绝者(修饰)
14.临溪而渔(修饰)
15.溪深而鱼肥(并列)
16.泉香而酒冽(并列)
17.杂然而前陈者(修饰)
18.起坐而喧哗者(并列)
19.已而夕阳在山(承接)
2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承接)
21.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承接)
2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转折)(转折)
2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承接)(转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