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专题复习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课件
小说
决心、勇气和智慧
新高考Ⅱ 2020
新高考Ⅱ
《放猖》《莫须有先生教国语》(废名):用儿童 的纯真来看待人与事 《大师》(节选)(双雪涛):下棋之道与做人之道
散文+ 小说 小说
特点: ①选文凸显文学性,注重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新高考文学性文本 阅读的选文以中国现当代名家作品为主,文质兼美,融深邃的思想 内涵和丰富的表现手法于一体。选文立足思想引领,立德树人,以 弘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以文 化人,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注重品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传承爱国精神。 ②形式多样。选文既有短篇作品,也有长篇节选;既有单一文本, 也有复合文本。
(1)按照情节的基本结构来梳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按照小说线索来梳理:线索——串联故事情节的东西 (3)抓住场面来梳理:场面——人物活动的场所
方法突破
分析概括小说情节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考查梳理情 节,还是考查以分析情节为基础,概括人物的心理、态度等的变化,从而 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抓线索,或抓 场面,或抓中心事件,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通过梳理文章层次,抓住每层的关键词句,提 炼组合,规范概括。
方法突破
把握两个角度,分析情节作用 (1)内容上: ①对环境:突出或交代人物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 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③对主题:揭示或表达或寄托或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 丰富主题等。 ④对读者感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 读者思考。
(3)扩大阅读视野,培养细读文本的能力。针对高 考文学性文本的选文特点,我们应扩大阅读视野,加强课 内外阅读积累,尤其是要加强对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 代表作家及各自创作特点的了解,并选择其中一些代表性 的作品进行阅读;同时还可以适当地阅读一些文学评论, 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培养细读文本、深度解读文本 的能力。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作者的创作意图(含答案)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作者的创作意图(含答案)小说专题训练--------作者的创作意图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马婆的悲伤马婆从妹妹家出来,眼泪就开始肆无忌惮地流。
那么要强爱面子的马婆,面对路人诧异的目光视若不见。
仲秋的微雨浸润着马婆规整的套装,马婆的心凌乱成泥。
马婆没有回家。
她穿过两个十字路口拐进了龙泉湖公园,蹒跚地上了湖边八角亭。
马婆斜靠在亭柱上,不知不觉收住了眼泪。
过往的岁月就在马婆静静的呆坐里浮出了水面。
马婆还是马嫂的时候,精力全部放在对儿子的培养上。
从幼儿的益智类训练开始,到剑桥英语、到奥数培优、到解题速效……正规不正规的培训班,只要不与正课冲突,马嫂都推着儿子上。
马哥虽不太支持,可为了儿子的将来,只好认了。
儿子大学毕业去美国深造时,马婆费尽心机说服他留在了国外。
之后,马婆和马爷就成了亲朋好友羡慕的对象。
尤其是马婆的妹妹。
她的儿子成绩不太好,毕业后留在了本地。
妹妹一生气就开骂,你这个不争气的兔崽子,连你大表哥身上的一根汗毛都比不上!只有马婆知道,她和马爷过得是什么日子。
每天早上一起床,马爷就打开电视,一整天不让关。
他说这样可以逼逼屋里的冷气。
马婆嘴上不说,心里也难受。
她觉得自己虽然有儿子,可常年过得却是没儿子的生活。
马婆整晚整晚睡不着,睡不着就想儿子,就想如何证明自己有儿子。
半月后马婆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马婆不再随随便便穿衣服了。
就连上菜场也是整齐的套装,昂首挺胸,微微地趾高气扬。
马爷说她,马婆硬硬地回嘴,我和那些没儿子人不一样,我有儿子,儿子在国外,怎么着也得给他充充面子。
马爷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滑出眼眶。
儿子去国外后,马婆很少再与马爷争吵。
用马婆的话说,这老东西辛苦了一辈子,到头来连儿子的面都难见,我得让他享享福。
马爷没有享福的命,儿子在美国定居不到两年,他就失去了健康。
一开始马婆没太当回事。
等她知道不好时,马爷的腿已经不太听使唤了。
马爷犯病是在早上,等办好住院手续时已经到了下午三点多。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叙事方式专题整理
(2)有限视角
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所知道的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 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由于叙述者进入故事和场景,一身二任,或讲述亲历或转叙见闻,其话语的可信性、亲 切性自然超过全知视角叙事。这种内视角包括主人公视角和见证人视角两种。
主人公视角即由主要人物充当叙述的视点,其好处在于:①人物叙述自己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 和真实感,只要他愿意就可以祖露内心深处隐秘的东西,即使他的话语有所夸张或自谦,读者也许把这当作他性格的 外现,而不像对待“全知”视角那样百般挑剔质疑。②它多少吸收了全知视角全方位描述人物的优点,特别便于揭示 主人公自己的深层心理,对于其他人物,也可以从外部描写,并运用一定的艺术方式接触到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种视 角的主要局限是:①受视点人物本身条件诸如年龄性别、教养熏陶、思想性格、气质智商等等的限制。弄不好容易造 成主人公情况与其叙事话语格调、口吻,与其所叙题材的错位,结果就会像全知视角那样不可信。②难以用来叙述背 景复杂事件重大的题材③很难描写充当视点人物的主人公的外部形象,勉强这样做就像照镜子,不免有些扭捏造作。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高考小说阅读指导+课件54张
全知视角依时间顺序,结构清晰,自由灵活; 有限视角真实可信,加强表现主题、人物的力度,推动情节的 发展.
二要结合文本具体展开。展开的角度有: (1)人物塑造: ①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接地气。 ②使人物形象更饱满立体。 ③使人物形象特征更鲜明生动。 ④有助于烘托人物心理,体现人物感情。 (2)情节结构: ①推动情节发展。 ②使情节更丰富完整。 ③串联情节,使情节发展更加连贯,使行文更紧凑集中。 ④使故事发展一波三折、波澜起伏,富有戏剧性。 ⑤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层层铺垫,层层推进;照应开头、标题。 (3)艺术效果(读者感受): ①设置悬念,营造神秘氛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②留下空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③使故事真实可信,使艺术描写更真实,让读者感同身受。 ④富有趣味,富有诗意美,富有艺术张力,让读者回味无穷。 (4)主旨:有助于凸显、深化、丰富小说主题。
例子: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必修一P43
[2018·Ⅰ卷]4. 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①在主题上: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 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 ②在人物形象上: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 更加立体; ③在情节结构上:使小说的情节更加紧凑,结构富有变化,曲折有致。 ④在读者效果上: a.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b.有时空交织的效果,能够吸引读者阅读,使之产生共鸣。
特殊的叙述手法——时空交错
历史与现实交织
效果:
①营造历史氛围,补足背景,易于理解内容与情节,增加作品的厚重感; ②历史与现实相呼应,结构紧凑,情节完整; ③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物进行衬托(描述),让读者更全面地认识人物,使 人物形象更立体可感; ④时空变换,既体现……的(形象)历史价值,又使……具有当下意义。 使作品主题内涵更深刻(时空变换,多层次地表现主题) ⑤丰富文章内容;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 小说专题训练张爱国小说(含解析)
小说专题训练------张爱国小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幸福的事张爱国课堂上,钟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让自己感到最幸福的事是什么?”“受到老师的表扬最幸福。
”刚刚受到钟老师表扬的李大雷第一个站起来,得意洋洋地说。
“最幸福的是考了第一名!”张明明说着还挑衅似的看了看李扬——这两个孩子一直在学习上较劲,而上周的考试,张明明获得了第一名。
“最幸福的是过周末!”陈志磊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因为周末,外婆会为我做很多好吃的。
”孩子们哄堂大笑,陈志磊真是个“贪吃鬼”。
“今年春天,我爷爷的腿好了,又重新能挑水的时候,我感到最幸福。
”龙小刚进入了回忆状态,“去年下大雪之后,有一天我爷爷摔了一跤,躺在床上不能动。
我奶奶又挑不了水,每天都逼着我和她一起抬。
地上滑,好几次,我和奶奶都摔破了手,还摔坏了几只桶呢。
那时候,我、爷爷、奶奶和弟弟真苦啊,舍不得喝水所以,爷爷腿好了,能够一跛一跛地拎水的时候,我感到特别幸福!”“你爷爷奶奶真笨!看我爷爷奶奶,建了个大水窖,趁天晴把水窖挑满水,就够一家人过冬了……”说话的孩子还想取笑龙小刚,被钟老师制止了。
“去年,邻居莲奶奶病了,睡在家里好几天没人知道,我最先发现的,是我给她儿子打了电话,她儿子才从外地赶回家里带她治病的,不然她就死掉了。
”班上有名的“调皮鬼”刘洋大声说,“现在莲奶奶总夸我是好孩子,还常常给我糖吃。
要我说,我才是最幸福的。
”孩子们显然不屑。
“这也算幸福啊?哼!”“我还帮一个老爷爷打过电话呢……”“我也是……”“我也有一次……”“我那次帮了一个小妹妹打电话,她想她爸爸妈妈了……”教室里哄闹起来,钟老师拍了拍讲桌,启发孩子们再换换角度。
“我最幸福的事是在今年暑假。
”柳静尽力说得有文采一些,“我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到了我爸爸妈妈打工的深圳——啊!深圳真大啊,比我们镇上大多了。
那天晚上,我爸爸没上班,带我到大街上啊!深圳的大街真亮啊,各式各样的灯都有。
逛完街,爸爸还带我吃了肯德基——啊,肯德基真……”“嘁!深圳算什么?”同桌郭童很不服气,“深圳有东方明珠塔吗?有海洋世界吗?有世博园吗?没有吧?但上海都有。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塑造人物形象手法
小说专题训练----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苦恼契诃夫暮色昏暗。
大片的湿雪围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
车夫约纳·波塔波夫周身洁白,像是一个幽灵。
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
即使有一个大雪堆倒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不必把身上的雪抖掉似的……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
它那呆呆不动的姿态,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使得它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约纳听见了喊声,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望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外套。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为了表示同意,约纳就抖动一下缰绳。
那匹瘦马也伸长颈项,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约纳马上听见那一团团络绎不绝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
“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约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担忧,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就跟有鬼附了体一样。
约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约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嘶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约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这是上帝的旨意哟。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
快点走!”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情愿再听了。
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伛下腰,又不动了……“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约纳抖动缰绳,吧嗒嘴唇。
2025届高考小说复习:形神兼品析“人”“物”共赏——分析概括形象课件
2.(赏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小说采用对照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使老开的形象更加 突出,性情特征更加鲜明。简要分析小说在哪些地方使用了对照手法。(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之前老开的木匠当得风生水起、生意红火与之后人们嫌家具又笨又重、不新 潮的对照。②之前认真做家具与之后认真做家具模型的对照。③孙子、孙媳妇对“又 笨又重”旧式家具反感和对迷你型家具的迷恋的对照,体现老开技艺的高深。④旧家具 遭孙子嫌弃时的落寞心理与新家具模型被追捧时喜悦的心理对照。 【解析】以老开自身前后的对照,老开与周围其他人的对照,周围人前后行为的对照等 作为切入点。
【方法·指津】
解答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题“三步骤”
【典例·突破】 【 例 3 】 ( 物 象 的 作 用 赏 析 ) 阅 读 《 麦 子 》 ( 阅 读 文 本 见 任 务 二 活 动 2 【 典 例 ·突 破】),完成后面的题目。 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是全文的主线,结构上串联全文。②象征守护边疆的这对夫妇旺盛、顽 强的生命力。③揭示扎根边疆、拓荒产粮就是为守土做贡献的主题。
“形”“神”品析,“人” “物”共赏
——小说专题复习之人物形象
内容目录
活动1 人物形象特 点的概括
活动2 鉴赏人物形象 的塑造手法
活动3 人物形象(物
象)的作用
活动1 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 【必备·梳理】 一、人物形象的构成
二、整体概括与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四角度”
高考一轮复习之小说常见考点
③ 写景 开头
作用: 交待故事产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4、中间情节的作用:
补充叙述,揭示矛盾;照应上文、为下文铺垫 或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5、小说结尾的常见类 型:出人意、料的结局、;令人、感伤的。结局;令人欢喜的结局;
留空白的结局。
补叙式结局:这种结尾常有对上文情节的呼应和解释悬念的作用, 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
• “给,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你有这个胆子吗?”
• 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
“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
• “先别吹。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
地喝起来。
• 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
•小说是什么?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 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应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 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历 史、武侠、科幻、动物、悬疑、现代、都市等。 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 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 就在狼对准鹿的脖子下口的一霎时,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
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
• 鹿胜利了。它骄傲地扬开端,把漂亮的犄角竖在空中。“呦-------”七岔犄
角的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山谷里传来鹿群的回音。
• 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犄角,显得那么刚 硬;它那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着不屈;四条直立的腿,好像聚集了全身的力 量。我想起特吉的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课件 (共37张)
4、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5、注意从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角度给小说定 性,是悲剧性的、喜剧性的还是悲喜交加的。
五、小说的写作技巧
• (一)表达方式
② 叙述顺序的安排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 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 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 人物形象或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与上文或下文对 比照应;人物前后变化的对比照应。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 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 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 得体)
•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 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 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 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 次要人物的作用 • 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
• 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 • 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 • 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主要人物。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注意标题的字面义(表面义)和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
义、象征义)。
标题的一般作用
1主题2人物3情节4环境5顺序6线索7悬念8手法
①交代小说的主要情节; ②交代小说的主要对象(人物、事物),为塑造和突出人 物形象服务。 ③运用修辞,生动形象(象征、比喻、双关等)。 ④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⑤暗示小说主题,作为情感载体,抒发作者感情。 (内容上) ⑥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⑦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结构上) ⑧形象生动,言简义丰,耐人寻味。(适用于独词题目)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情节梳理
关联教材:《祝福》的情节结构模式是摇摆式结构
2.外国小说模式
常见模式
内涵解读
“延迟”式 结构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 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 结构张力
“突转”式 在结尾处情节突然向相反的方向转变,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
(欧·亨利式) 都出人意料,但由于前面的情节早已埋下伏笔,因而一切又都在情
1.划分文章的层次,注意抓住文中表明情节变化的标志性词语,先概 括小说情节,再挖掘每一情节背后隐含的人物心理活动。
高考考点一 小说情节鉴赏之 梳理小说情节
知识必备
小说文本阅读的高考命题与解题思维围绕“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四个关键 词进行,因此,需要掌握以下“必备知识”: 一、小说四要素 1.人物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真人为原型,综合其他人的一些 事迹,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 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 人物,作者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反映社会生活。 2.故事情节
答案呈现
答案启示
祥林嫂一生的轨迹如下: ①时间在变化,情节在发展,根据时间,抓住
外逃帮佣,初到鲁镇——被人劫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梳理情节
回,被迫改嫁——丧夫失子,再到 ②时间变化了,地点也在变化,抓住场面的变
鲁镇——捐献门槛,未能赎罪—— 化来梳理情节
逐出鲁家,沦为乞丐——祝福之夜, ③概括时可以采用“某人+某事”的答题模式
的脉络。
题干中有“情节”“脉络”“思路 ”和“梳理”“概括”“分析”等 字样
题干问法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余华小说(含答案)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余华小说(含答案)小说专题训练-------余华小说一、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
许三观卖血记(节选)余华这一天晚上,许玉兰煮玉米稀粥时比往常多煮了一碗,而且玉米粥也比往常稠了很多,她把许三观和三个儿子从床上叫起来,笑嘻嘻地告诉他们:“今天有好吃的。
”许三观和一乐,二乐、三乐坐在桌前,伸长了脖子看着许玉兰端出来什么,结果许玉兰端出来的还是他们天天喝的玉米粥,先是一乐失望地说:“还是玉米粥。
”二乐和三乐也跟着同样失望地说:“还是玉米粥。
”许三观对他们说:“你们仔细看着,这玉米粥比昨天的,比前天的,比以前的可是稠了很多。
”许玉兰说:“你们喝一口就知道了。
”三个儿子每人喝了一口以后,都眨着眼睛一时间不知道是什么味道。
许三观也喝了一口,许玉兰问他们:“知道我在粥里放了什么吗?”三个儿子都摇了摇头,然后端起碗呼呼地喝起来,许三观对他们说:“你们真是越来越笨了,连甜味都不知道了。
”这时一乐知道粥里放了什么了,他突然叫起来:“是糖,粥里放了糖。
”二乐和三乐听到一乐的喊叫以后,使劲地点起了头,他们的嘴却没有离开碗,边喝边发出咯咯的笑声。
许玉兰对许三观说:“今天我把留着过春节的糖拿出来了,今天的玉米粥煮得又稠又粘,还多煮了一碗给你喝,你知道是为什么?今天是你的生日。
”许三观听到这里,刚好把碗里的粥喝完了。
他对许玉兰说:“所以你在粥里放了糖,这粥也比往常稠了很多,你还为我多煮了一碗,看在我自己生日的份上,我今天就多喝一碗了。
”当许三观把碗递过去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晚了。
一乐、二乐、三乐的三只空碗已经抢在了他的前面,朝许玉兰的胸前塞过去,他就挥挥手说:“给他们喝吧。
”许玉兰说:“不能给他们喝,这一碗是专门为你煮的。
”许三观:“谁喝了都一样。
给他们喝。
”然后许三观看着三个孩子重新端起碗来,把放了糖的玉米粥喝得哗啦哗啦响。
他心里有些难受了,说:“这苦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完?小崽子苦得都忘记什么是甜,吃了甜的都想不起来这就是糖。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某意象反复出现的作用
小说专题训练---某物象反复出现的作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掌柜贾大山林掌柜的“义和鞋庄”不大,只有两间作坊,两间门市。
门市柜台上,除了放着算盘、笔砚、账簿,还放着一把特制的小巧玲珑的铡刀。
据说,只要顾客问一声:“掌柜的,鞋底里面,垫的是纸是布呀?”林掌柜便微微一笑,一手接过鞋,一手抬起小铡刀,咔嚓一声,把鞋铡作两截,送到顾客眼皮底下看——林掌柜又叫“铡刀林”。
可是,在我的记忆里,那把小铡刀从来没有用过,只是那么放着,并且总是擦得明晃晃的。
一天,我正骑着石头狮子玩耍,杨跛子过来了,一跛一跛地走到林掌柜的柜台前面,说:“买鞋!”顾客不少,林掌柜见他来了,赶忙拿出几双鞋,让他挑选。
他拿起一双鞋,朝柜台上一扔:“铡一双看看!”林掌柜望着他,笑而不语。
“不敢铡?”“敢铡。
”“不敢铡就不是好货!”“这么着吧,爷们儿!”林掌柜拿起那双鞋,一面用纸包着,一面笑着说:“这双鞋,拿去穿,钱,不忙给;鞋底磨通了,鞋帮穿烂了,好货赖货一看便知。
”话儿也柔和,手儿也利落,话说完了,鞋也包好了,朝他怀里轻轻一扔,“别客气爷们儿,拿着,穿坏了再来拿!”杨跛子真的不客气,白白拿走一双鞋!顾客们都很气愤,林掌柜却依然笑着,说:“只当铡了一双。
”父亲和林掌柜是至交。
遇到下雪下雨的天气,或是生意不忙的时候,林掌柜便来我家杂货铺子里闲坐。
两人到了一起,就要喝一点酒,“老哥,喝点儿?”“喝点儿,老哥。
”他们到里间屋里,在炕上放个小桌,对面坐了,慢慢地喝。
——我家卖酒,也卖松花、咸蒜、豆瓣酱。
每次分别的时候,两人总要互相奉承一句:“我最馋你的豆瓣酱。
”“我最服你的小铡刀。
”我也深深喜爱林掌柜的小铡刀。
有一次,他们喝着酒,我问:“林大叔,你那小铡刀快不快呀?”“快呀,飞快飞快。
”“一年铡多少鞋?”“早先铡一些,后来就不铡了。
”“既然不铡了,要它干什么?”“放着。
”父亲说,“世界上有些东西,一定得有,用到不用的时候,便是用好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热点 小说的命题基本上围绕着四个关键词 环 境 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情节
着重于情节的概括、情节的特点分析、 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理解、情节的合
பைடு நூலகம்
理性探究。
人物
人物个性特征分析、主要人物的辨
析 、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主题
着重小说意蕴主旨的全面理解或小说 主旨某一侧面的归纳、合理性探究。
9
理解人物 方法:关注描写,认识人物 描写是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特点。不管是白 描还是工笔,都是使小说展现的场面逼真、人物显得栩栩如 生的基础。注重小说描写的类型,如人物的外貌、神情、语 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这些描写能揭示人 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认识人 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还需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 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考虑人物特点,所以在阅读时也 需要关注作品中的这些语句。认识了人物,就能根据人物性 格特点或人物成长史思考其背后隐含的人生或社会问题。
4
建模意识
环境 情节 人物 主题
小说的解读方法多样,八 仙过海,各显神通,适合自 己即可。适用面广泛,操作 方便的,便于迅速切入要领 的思路提示方法。简称为 “四级概念整合法”。
5
建模意识
环 境 往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情节 人物 主题
往往要考虑情节本身、对人物、对主题三 方面作用。
往往要考虑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 两个方面
8
有尾声。在小说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有 的有着完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把高潮安排在 结尾,总之,这四个部分并不是缺一不可的,但不论故事情 节如何安排,情节的发展总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理清小说情节的主要途径:概括每一段段意,把意思相 同或相近的合并为一个层次,然后切分全文层次,回扣开端、 发展、高潮和结局,进而理清小说的情节脉络。
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
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D.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
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
中,设计自然而精巧。
E.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
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
10
联系环境 方 法 : 寻 找 环 境 , 思 考 作 用 (意 义 ) 在小说作品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 定 场 所 ,是 人 物 成 为 某 种 形 象 的 原 因 。鉴 赏 小 说 的 环 境 描 写 , 不能不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努力发掘它深刻的思想 意义。
11
思考主旨
14
例析命题点和读文技巧 战 争(2016· 高考全国卷甲) [美]迈尔尼
第 15 自然段至 16 自然段,写由于两人有共同的话题,
两人通过电话,发展到相恋。这两个自然段可以归为一个层
次,属于情节的再发展部分。
第 17 自然段至结尾,通过电话声音的变化,一步步展现
出战争夺取了女主人公的生命,整个故事结束,这归为一个
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
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
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
,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
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
考 生 在 阅 读 小 说 ,思 考 其 主 旨 时 要 联 系 情 节 ,联 系 人 物 形 象 ,
联系环境,还要格外注意标题和主旨的关系。 综合考虑后,
思考其反映社会的某一方面或折射人生的某一问题 ,这样主
旨就弄明白了,小说也就读懂了。
12
16年全国卷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
小说读文的四步骤 ——所以这样读
高考小说命题是扣住这 4 个着眼点命题,我们读懂一篇 小说也需要扣住这 4 个着眼点。
7
把握情节 方法:切分层次,理清情节 小 说 是 否 成 功 , 关 键 在 于 构 思 是 否 精 巧别 致 。 巧 妙 的 构 思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念、有起伏、结构精 巧。小 说的构思精巧还表现在含蓄曲折。所以阅读小说时,分析作 品的层次、理清作者行文的情节脉络,既是小说的一个考查 点 ,也 是 阅 读 小 说 的 一 个 突 破 口 。小 说 的 情 节 一 般 分 为 开 端 、 发 展 、 高 潮 、 结 局 四 个 部 分 , 有 的 小 说 前 面 还 有 序 幕 ,后面
往往要从主要人物、人物关系和性格入 手,甚至还要考虑到情节推进、社会环 境设计等。
6
高考命题的 4 大着眼点 ——因为高考这样考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 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 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就是小说的主题。小说的文体 特征由这样几个关键词构成:人物、情节、环境与主题。
小说阅读
Company Logo
学习目标
1.明确小说阅读常见的考点 2.熟练掌握各考点的答题模式
2
散文和小说的主要区别 • 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 • 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 • 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 • 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
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方法:综合考虑,人生或社会
“ 文 章 合 为 时 而 著 ” , 任 何 作 品 都 会 折射 社 会 或 人 生 的
某 一 方 面 , 小 说 也 不 例 外 。 而 小 说 的主 旨 不 是 像 贴 标 签 一 样
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 ,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
中,蕴藏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 ,蕴藏于典型的环境中。 所以
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13
例析命题点和读文技巧 战 争(2016· 高考全国卷甲) [美]迈尔尼
[读文技巧]
把握情节 第 1 自然段点明时间地点,以及人物“我”,扣题点出 了对战争的态度。 第 2 自然段至 10 自然段,写因接线生的失误让“我”与 女主人公相识,可以归为一个层次,这属于情节的开端部分。 第 11 自然段至 14 自然段,写两人第二次通电话,由相 识到相知,可以归为一个层次,属于情节的发展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