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压力观测

合集下载

矿山压力观测介绍课件

矿山压力观测介绍课件

传感器:将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
数据采集器:收集、存储压力数据的设备
传输设备: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的设备
数据处理中心: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展示的设备
报警系统:当压力超过设定值时发出警报的设备
3
2
1
4
5
6
矿山压力观测的应用
监测矿井变形
01
监测矿井变形可以及时发现矿井的稳定性问题
02
通过监测矿井变形可以预测矿井的变形趋势,提前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02
智能决策:结合专家经验和机器学习算法,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03
远程控制:通过远程控制技术,实现对矿山设备的实时控制和调整
04
绿色矿山建设
绿色矿山建设是矿山压力观测的发展趋势之一,旨在实现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矿山建设包括减少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等方面。
矿山压力观测在绿色矿山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矿山企业实时监测矿山压力变化,提前预警矿山灾害,保障矿山安全生产。
03
监测矿井变形可以指导矿井的支护设计和施工,提高矿井的安采矿方案
预测矿井灾害
A
观测数据:实时监测矿井压力变化
B
灾害预警:根据观测数据预测矿井灾害风险
C
预防措施:制定预防措施,降低灾害风险
D
应急响应:制定应急响应计划,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指导矿山设计
03
矿山压力观测可以指导矿山救援工作,提高救援效率和成功率
提高生产效率
实时监测矿山压力,提前发现安全隐患
减少设备故障,降低维修成本
提高矿山安全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
优化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第六章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观测

第六章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观测

来压前7天,根据超前巷道中的矿压显现,预 报出老顶为弯曲沉降运动形式。图6—38为巷道 测区顶底板移近速度变化图。
(二)老顶运动过程监测——工 作面来压的预测预报
典型的矿压显现图
老顶运动的四个阶段
1.老顶相对稳定运动 老顶悬露长度达到极限跨度前,煤壁前方各测点顶底 板相对移近速度变化平缓。其显著特征为:与煤壁距 离越近的测点,其移近速度越大,如图6—39(a)中0A 段 2.老顶端部断裂 老顶悬露长度达到极限跨度时,将在悬露的端部断裂。 老顶断裂时,支承压力在断裂线两侧集中,利用巷道 测区各测点的矿压显现过程,可以推断老顶断裂的位 置和时间。 (1)依次增高型;(2)两点同时出现峰值型;(3) 下降或反弹型。
冒落灵敏度E
端面无支护区顶板 宽度Sl为1m时的端面顶板 破碎度
(二)煤壁片帮深度
片帮深度C都是指煤帮塌落的最大深度。 影响因素:煤壁支承压力、煤体结构及硬度、支架工作阻力 。
(三)顶板冒落高度 (四)顶板台阶下沉 (五)顶板裂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六)采空区悬顶
形式:自由悬顶、 拱形悬顶
二、观测方法
1.测线的布置及测量工具 将工作面全长按支架数量等分20一30段 , 每段设固定观测剖面。 工具:钢卷尺或木直尺 、钳形尺。
第二节 顶底板移近量和活柱下 缩量观测
一、观测区及观测线的布置
“三量”观测 : 顶底板移近量 活柱下缩量 支柱载荷量
测区 上、中、下 测线 3—5条观测线 上、下两测区距区段平巷 护巷煤柱的距离应大于 15m
二、基点的设置与仪器的安装
顶底板移近量和移近速度 仪器 :DDJ——2.5型测杆、KY—82顶板 动态仪、C—Ⅱ型自记仪
ZYDC—1综采支架压力计算机监测系统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煤矿矿压观测工作,及时、准确地掌握矿山压力的变化情况,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煤矿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矿压观测工作由矿长负责,成立矿压观测领导小组,负责矿压观测工作的组织领导、监督和协调。

2. 矿压观测领导小组由矿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生产技术科、安全科、机电科、采煤区队、掘进区队等部门负责人。

3. 生产技术科设矿压观测小组,负责矿压观测工作的具体实施。

矿压观测小组成员由生产技术科指派,并报矿压观测领导小组备案。

三、观测内容和方法1. 矿压观测内容主要包括:(1)巷道矿压观测:观测巷道顶板下沉、底鼓、两帮移近等指标,分析巷道围岩稳定性。

(2)支架工作阻力观测:观测支架的工作阻力,分析支架的工作性能和适应性。

(3)顶板离层观测:观测顶板与煤层之间的离层情况,分析顶板稳定性。

(4)煤壁片帮观测:观测煤壁片帮情况,分析煤壁稳定性。

(5)其他必要的观测项目。

2. 矿压观测方法:(1)人工观测:采用手工记录、绘图等方法,对矿压观测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2)仪器观测:采用矿压观测仪器,如压力计、位移计、声波仪等,对矿压观测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和传输。

(3)定期观测:根据矿压观测计划,定期对矿压观测项目进行观测,并做好观测记录。

(4)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临时观测。

四、观测计划和制度1. 矿压观测计划:矿压观测领导小组根据矿压观测内容和方法,制定矿压观测计划,明确观测项目、观测频率、观测时间等。

2. 矿压观测制度:矿压观测小组根据矿压观测计划,制定矿压观测制度,明确观测人员的职责、观测程序、观测数据的管理等。

五、观测数据的管理和应用1. 观测数据的管理:矿压观测小组负责对观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建立观测数据档案。

2. 观测数据的应用:矿压观测数据用于分析矿山压力变化情况,为矿压控制、巷道支护、安全预警等提供依据。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
是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为了监测和预测矿井矿压情况,采取一系列的观测措施和管理制度,以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矿压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岩石围压力和煤矿开采活动引起的应力集中等因素导致的地下压力的增大。

矿压过大会导致矿井塌陷、地质灾害、设备损坏等安全隐患。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观测设备:安装矿压仪、应力计、位移计等观测设备,实时监测矿井的矿压情况。

2. 观测频率:根据矿井的开采进度和矿压变化情况,定期进行观测,一般为每天、每周或每月观测一次。

3. 数据记录与分析:将观测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分析,比对历史数据,判断矿压的发展趋势,并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

4. 预警与应对措施:当发现矿压异常或超过安全范围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减少开采量、采取支护加固措施等,以保障矿井安全。

5. 矿压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矿压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工作流程等,建立健全矿压观测管理体系。

总之,煤矿矿压观测制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测和预测矿压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矿压引发的安全事故发生。

第 1 页共 1 页。

矿山压力检测

矿山压力检测

KJ385矿山压力监测系统二、矿山压力观测的目的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观测就是利用各种观测仪器或工具,对工作面及四周围岩的应力、顶底板变形与破坏、支柱压缩与载荷、煤壁片帮、支架变形与折损等宏观矿压显现量进行测量与记录,通过整理分析,从而掌握采煤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并以此指导生产。

《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第二章“现场管理”第九条四款中规定:“每个采掘工作面要根据本煤层和邻近采区的地质测量资料和矿压观测资料,包括顶板来压规律、下沉量、下沉速度、压力值等,确定采掘工作面的顶板控制方法、支护方式,作为编制采、掘作业规程的依据。

凡是没有顶板观测资料而制定的作业规程,不得审批。

新投产矿井、新开采煤层应在生产中逐步积累矿压观测资料”。

这就充分说明了矿山压力观测的重要性及在煤矿生产中的地位。

三、矿山压力监测系统内容(1)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变化情况;(2)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3)巷道顶板离层观测;(4)巷道两帮变形量与顶底板移近量;(5)巷道锚杆受力状况监测。

四、系统说明KJ385型矿山压力监测系统(以下简称矿山压力监测系统),矿山压力监测系统是用于煤矿顶板工作阻力的计算机在线监测系统。

系统将计算机检测技术、数据通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融为一体。

实现了复杂环境条件下对顶板的工作状况的自动监测和分析。

五、系统配置方案:4、1 该系统如作矿压观测为侧重点使用时,一般将工作面分为上中下三段进行监测,共为三个测站,距机头五架左右开始为上测站设置三个传感器,中测站安装四个传感器,下测站安装三个传感器。

KJ385-G型矿用本安型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工作面综采支架的顶梁(掩护梁)下面,采用吊挂式安装,用10mm的高压油管将压力传感器上的传感器与支架立柱的高压腔连接,四柱式支架接前后立柱,两柱式支架接左右立柱。

第三通道可选择连接前梁或平衡千斤顶,也可以不接。

压力传感器的左右两侧有通讯插头与相邻压力传感器串联,工作面的上部到下部压力传感器可以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编号顺序连接。

第八章 矿山压力观测

第八章  矿山压力观测
在巷道支架上拟定基准点; 观测巷道支架上各测点与基准点的间距; 以所测各线段为半径,定出同一观测时 间各点的位置,将所得各点用曲线板连接 起来,测得支架变形实测图。
5、支架下缩量观测 、 刻上标记,用钢尺测定标点间距。 6、巷道支架受载观测 、 仪器:ADJ型机械式和HC型液压测力计 观测:支柱载荷测点与围岩移动、活柱下缩同时布置,每组设 置2~3个观测剖面; 7、用楔体液压应力计测量煤体应力 、 BKY—600型楔体液压应力计测量煤体应力
第二节 矿山压力现场观测方法 一、工作面顶板下沉量及下沉速度观测 1、工作面顶板下沉量观测 、
仪器:ADL—2.5型沉降指示器 C—Ⅱ型自动记录器
2、活柱下缩量观测 、
单体柱用刻记法,液压支架用YSZ—I型液压支架压力下缩自记仪。
3、顶板下沉速度观测、
仪器:计时表、KY—80型动态仪 观测: 每隔6′、3′、2′、1′、30″ 读数一次, 下沉速度快时,缩短读数间隔。 测工序影响时,同时应有3人工作。
2、专项观测的内容 、
依据研究问题需要确定,如上覆岩层变形、移动和破坏过程, 支架外载分布等。
“三量”——顶底板移近量、支架阻力、活柱下缩 三量” 顶底板移近量、 三量 顶底板移近量 支架阻力、 量
三、观测组织
1、测前准备 、 选定测区,搜集资料,建立组织,培训人员,准备仪器。 2、编制观测计划 、 观测计划包括:观测目的,观测条件,观测内容和方法,观测 进度和组织,资料整理方法及观测报告提纲等内容。 3、现场测压 、 把握数据的真实性 4、资料整理汇总 、 在日常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对所测数据集中诸项细致整理,并 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提出对所测工作面矿压规律的认识,并以此 分析控制顶板或改进支架等措施,最后编写观测报告。

2024年煤矿矿压观测制度(三篇)

2024年煤矿矿压观测制度(三篇)

2024年煤矿矿压观测制度近年来,在矿压观测方面,已初步掌握采区内各工作面顶板活动特点,为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提供了时间保障;同时为配合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矿压观测、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为此特制定矿山压力预测预报制度如下:一、观测范围采煤面及巷道定点观测。

二、观测内容掘进头观测内容:顶板离层观测2、采煤工作面观测内容:回采放顶煤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两巷顶板下沉量;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老顶来压、周期来压,支柱初撑力、工作阻力、顶板下沉量;工作面及两道超前支护质量等。

观测方法1、顶板离层仪____天记录一次显现数值。

2、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每班检测____次。

3、工作面顶板及两道超前支护质量、煤壁片帮、单体状况每班进行正常的观测。

四、预报内容1、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不符合下列要求的: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支柱初掌力不小于90KN/棵,合格率达____%以上,综采工作面支架初撑力液压不小于24MPa;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泵站的压力不小于18MPa,综采工作面泵站的压力不小于30MPa。

2、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不符合下列要求的:锚杆支护巷道顶部锚杆锚固力不低于____吨、帮部锚杆锚固力不低于____吨,预紧力矩帮顶均不小于100N.m,巷道围岩位移控制在300mm以内,顶板离层仪安设及时,牌板内容齐全。

3、两巷超前顶板运动规律、巷道变形量等其它出现异常现象时。

五、观测制度1、严格执行班中检测、记录制度,严禁空岗、漏检。

2、原始数据记录要准确,不得随意乱改,严禁做假表。

3、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应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

六、资料整理1、技术科对每天的资料必须及时进行整理,如发现情况异常,应及时汇报有关矿领导并安排处理。

2、矿压观测人员针对所观测内容必须填写相应的《单体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表》、《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表》、《顶板离层仪观测记录》2024年煤矿矿压观测制度(二)一、引言煤矿矿压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开采导致的矿山压力的增加。

第十章 矿山压力观测内容及方法

第十章 矿山压力观测内容及方法

1)测线布置
自工作面上口往 下5 m左右开始, 自上而下沿工作 面每10m左右设 置一条观测线。 在上下平巷,自 切眼开始每10m 设置一个基点, 按顺序编号,以 便量测工作面推 进距。
2)数据量测与记录 在各测线测第一排和末前排支柱初撑力、工作 阻力、采高及活柱高度。 ① 若初撑力不够,许须在测线上下5m范围内棵棵 检测并补液整改,使其达到要求。 ② 对测线上下的密集各抽查一棵,若不够,须棵 棵检测并补液整改,使其达到要求。 钻底量,只对末前排在平时和来压期间各统计 观测一次。底板变化时再次测量。 对两端四对八梁,只抽查一对前梁三棵柱的初 撑力。 对特殊地点,初撑力棵棵监测。并记录该地点 长度、支柱数量,初撑力不合格等情况,对端 测产状要量测记录。
S LD ML
' D
按裂隙带老顶的下船量估算 采场最大控顶距处的最大下沉量
HL'D h Llz
L
' --最大控顶距(煤壁至密集、墩柱、或末 D 排柱的距离)
--老顶周期来压步距,一般按实际或10m。 L Hlz --裂隙带老顶断块触矸处的下沉量。 生产证明,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每米 采高不超过100mm时,顶板状态时好的, 也容易控制。
Ply 来压判断指标值。 P 末前排支柱平均工 作阻力。σ均方差。K 方差系数。 预报:若某测线,其前排末阻力超过 Ply , 就预报该测线处来压。
P ly P K
4. 矿压观测与支护质量监测做法
保证安全生产,要求“全方位”、 “全过程”的监测。 全方位:面内、两端、特殊地点。 全过程:装面、初放、日常、拆面 监测。 具体做法:测线布置、数据量测、 日常监报。
矿山压力观测
主要内容

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矿压观测管理规定矿山是人类获取地下资源的重要场所,在经过数年的开采和生产活动后,矿山往往会出现矿压等现象,那么如何对矿压进行观测和管理呢?本文将提出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一、矿压观测矿压观测是指对矿区内的各项地质、地形、水文、地下建筑等要素进行实时的测量、记录、分析和判断,以便及时掌握矿山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和预防矿山地质灾害。

具体可以包括:地面和井下的地质构造、冲击地压、水压变化、顶板变形、下陷速度等指标的测量记录和分析。

二、矿压监测设备矿压观测需要依靠一些专门的监测设备。

比如,地牢式矿山中需要安装变形测量仪器,包括垂直位移仪器和桶式变形测量仪器。

在采石场或露天矿区,要依托于全自动测量系统设备。

三、管理规定为了防止矿山灾害的发生,减少生产经济损失,规范和加强矿山矿压的观测和管理,矿山局应制定相应的规定,旨在规范和加强矿山矿压的观测和管理。

1、责任部门由矿山生产部门或矿业局矿山管理机构负责矿山矿压的监测和管理。

具体实施人员应当熟悉矿山矿压观测管理流程,掌握相关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并能合理分析处理数据。

2、监测内容应定期对地下宏观和微观制动矿压进行监测,同时对地下空间及适应仓、主巷等场所进行系统测量,掌握矿山矿压变形、趋势和变化规律,为矿山生产决策和矿山安全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3、监测设备应对矿山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日常检查,发现设备故障时必须及时维修处理。

在设备测量和数据处理时,应按照规定书写测量报告和记录,注意保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4、异常处理当发现与地质和地下结构有关的参数出现异常时,矿山生产部门或矿业局矿山管理机构应立即控制现场,采取应急措施,拉响警报,进行疏散人员。

同时调查分析原因,提出改正措施,协调各方面力量予以解决。

总之,矿山矿压的观测和管理是矿山生产管理的重要任务。

制定矿压观测管理规定有助于规范和加强矿山矿压的观测和管理,同时增强矿山安全生产和科学管理水平。

矿压观测制度

矿压观测制度

矿压观测制度随着矿山开采的深入,矿山矿压问题日益凸显。

矿山矿压是指岩石在矿山开采作业中由于地应力重新分布而引起的压力变化。

矿压问题的存在给矿山安全和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矿压观测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矿压观测的意义、矿压观测制度的重要性以及矿压观测制度的构建要点等方面进行阐述。

1. 矿压观测的意义矿压观测是矿山工程中重要的安全措施之一,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1 预测矿山冒顶的风险通过矿压观测系统,可以实时收集矿山地质结构和地应力数据,为矿山冒顶的风险预测提供依据。

及时发现和预测矿山冒顶的风险,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矿工的安全。

1.2 优化矿山开采方案矿压观测数据可以为优化矿山开采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分析矿压观测数据,可以确定矿山开采的合理范围和速度,从而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提高矿山的开采效率。

1.3 科学管理矿山生产通过矿压观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可以为矿山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矿山的安全和生产水平直接影响到工人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立科学的矿压观测制度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矿山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矿山生产的管理。

2. 矿压观测制度的重要性建立一套完善的矿压观测制度对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以下是矿压观测制度的重要性:2.1 实时监测矿山矿压矿山矿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通过实时监测来掌握矿压的变化情况。

建立矿压观测制度可以实时监测矿压,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矿山的安全开采。

2.2 提供科学依据矿压观测制度能够提供科学的矿压数据,为矿山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分析矿压观测数据,可以制定合理的矿山开采方案和矿山管理措施,提高矿山的安全生产水平。

2.3 促进矿山安全文化建设建立矿压观测制度可以促进矿山安全文化建设。

通过矿压观测制度,工人们能够了解矿山矿压变化的情况,增强矿山安全意识,提高对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

3. 矿压观测制度的构建要点为了确保矿压观测制度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以下是矿压观测制度的构建要点:3.1 确定观测点位和参数在矿山中合理设置观测点位,通过观测点位采集矿压数据。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1. 引言为了保障矿山生产安全,合理进行矿井压力观测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特订立本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明确矿压观测的目标、职责和程序,规范管理和提高矿井矿压观测工作的质量。

制度适用于全部有矿井压力观测需求的区域。

2. 目标通过矿压观测工作,实现以下目标:•实时掌握矿山压力的变动及趋势;•提前预警,避开矿山地质祸害的发生;•为矿山生产调度和安全决策供应科学依据;•规范矿压观测工作,提高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管理标准3.1 观测设备与仪器为保证矿压观测数据的可信度和准确性,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矿压观测设备与仪器。

观测设备应定期维护、检修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

3.2 观测点布设矿山压力观测点应依据地质条件和矿层性质合理布设,掩盖矿山各个紧要区域和关键部位。

布设时应考虑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和代表性,避开单点失效导致数据缺失。

3.3 观测频率与时间矿山压力观测应依照规定频率进行,原则上应每日进行观测,记录观测数据和观测仪器的运行情况。

紧要情况下,可以依据实际需要适时加添观测频率,确保数据连续监测。

3.4 数据手记和处理观测数据应采用统一的数据手记标准,并及时上传至数据中心。

观测数据应依照要求进行校核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异常数据,应及时处理并上报。

3.5 预警与应急措施依据矿山压力观测数据的变动和趋势,确定预警标准和预警指标。

对于异常数据或实现预警指标的情况,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资产安全。

3.6 信息分析与汇报对矿山压力观测数据进行定期分析和评估,综合推断矿山压力的动态变动,形成分析报告。

报告应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为矿山生产调度和安全决策供应科学依据。

4. 考核标准4.1 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观测数据应准确无误地记录和手记,并及时上传至数据中心。

观测数据的缺失不应超出规定的范围,数据的准确性应符合国家标准。

4.2 观测仪器的运行情形观测仪器应正常运行,定期进行检修和校准。

煤矿工程继续教育:矿山压力观测

煤矿工程继续教育:矿山压力观测
二、工作面顶板下沉量及活柱下缩 1.工作面顶板下沉量观测
(1) 主要仪器: ADL—2.5型沉降指示器 (测杆) C—Ⅱ型自动记录器
工作面矿压观测
K Y 82 型 动 态 仪
二、工作面顶板下沉与活柱下缩
(2)观测区与观测站设置
观测区:工作面可分上、中、下三个测区;
测杆
观测线:测区一般布置三条观测线;
450kN和500kN,工作膜直径为135和180mm。允许偏心角7度。 观测: 架设支架时埋于柱下; 用NN-2Y型指示器测读 工作膜变形量;
任务1 回采工作面矿压观测
在测力计“压力—变形”标定曲线上查找对应荷载; 测力计“压力—变形”标定曲线应定期标定绘制。
测杆
观测人员:一般2~3人相互配合。
下沉速度观测(应为专项观测)
目的是分析开采工序对工作面顶板下沉的影响关系。
(测定时间间隔短,测定距离要准确。各项数据要相互对 应,一般测定3~5次即可)
2.活柱下缩量观测
顶梁
目的:分析顶板压力与下缩量关系
单体柱用刻记法,在支柱上做好标记,用直
尺或钢卷尺每隔2~4h测读一次,回柱前测
(3)顶底板移近量观测方法
具体方法:首先选好观测地点,由于采场是随工作面 推进运动着的,且采场的宽度很小,一般只有几米,所以 测点的存在时间很短,一般从靠近煤壁设置测点起,测至 靠近采空区测点报废止,有的不足1天,长的也仅有几天 时间,且受生产的干扰、影响极大。所以测点设置,一定 要考虑到生产、安全等因素。选好测点位置后,分别在顶 底板上设置固定的基点。
读一次。如果分析工序对顶板下沉量和活柱 下缩影响,则需在工序距测点一定距离时随
直尺
时进行测读,测定工序距离与下沉量的关系。

综采矿压观测管(三篇)

综采矿压观测管(三篇)

综采矿压观测管矿山压力观测是煤矿生产技术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对于搞好顶板管理,提高矿井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各矿井矿压观测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第一节总则第1条矿总工程师全面负责矿压观测方面的技术及管理工作,落实仪器、仪表和观测人员。

第2条矿分管副总工程师或生产技术科长具体负责矿压观测方案的制定,组织分析数据,编写观测报告。

第3条各矿提出的矿压观测报告,矿总工程师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查并提出评估意见。

第二节矿压观测主要内容第4条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1、工作面各支架各工序工作阻力观测。

2、两顺槽超前支护压力观测。

3、矿压观测应具备技术先进性,时间连续性,记录自动性。

第三节资料管理第5条各矿必须建立矿压观测资料档案。

第6条每个工作面观测结束后必须在1个月内提出矿压观测报告。

第四节仪表管理第7条各矿必需按年度提出矿压观测仪器、仪表订购计划和按月度补充计划,报公司采掘技术处审核,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第8条各矿必须设专人兼管矿压仪表,并进行分类、登记造册。

第9条各种矿压仪表必须进行定期维修和标定。

综采矿压观测管(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综采矿压观测工作,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综采矿压观测应以科学、准确的方法和手段,定期对矿井内的压力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为控制矿井压力提供依据。

第三条综采矿压观测工作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确保观测工作安全可靠。

第四条综采矿压观测工作应遵循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观测结果合法、合规。

第二章观测点的设置和排布第五条综采矿压观测点应合理设置,能覆盖矿井各巷道、工作面以及关键部位等重点观测区域。

第六条综采矿压观测点应按照矿井的地质条件、工作面布置以及矿井压力分布特点等因素进行确定,确保观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第七条综采矿压观测点应避开矿井内的矿柱、支柱等阻碍观测的物体,确保观测点的周围环境安全,并提供充足的工作空间和安全通道。

煤矿矿山压力显现观测方法

煤矿矿山压力显现观测方法

煤矿矿山压力显现观测方法煤矿矿山压力显现观测是个挺重要的事儿呢。

先说观测的方法吧。

一种是通过在巷道围岩安设压力传感器来观测。

这就好比给巷道围岩装上了能感受压力的小耳朵。

先得选好安设传感器的位置,一般是在顶底板或者两帮受力比较关键的地方。

选好位置后,要把传感器安装得稳稳当当的,可不能松松垮垮的,就像盖房子打地基,地基不稳房子能好吗?不可能的。

传感器安装好了之后,就要定期去读取它的数据,这数据就像矿山压力的小秘密,得好好记录下来。

还有一种是观测巷道变形的方法。

可以用钢尺去量巷道的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移近量。

量的时候可得仔细点,这就像给巷道做体检,你马马虎虎的能行吗?不行的。

要在巷道的不同位置多量几个点,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巷道变形的情况。

在进行矿山压力显现观测过程中,安全性绝不能忽视。

煤矿井下就像一个危险的大迷宫,到处都隐藏着危险。

在安设传感器或者量测变形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头顶上有没有冒顶的危险,这要是被砸一下,那可不得了,吓死人了。

还要防止脚下滑倒,井下湿漉漉的,滑倒了多狼狈呀。

稳定性也很重要,观测的数据得是稳定可靠的,要是数据像个调皮的孩子乱蹦跶,那观测还有什么意义呢?那这种观测有什么应用场景和优势呢?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了解矿山压力显现情况太关键了。

就好比打仗要了解敌人的情况一样。

在采场周围进行观测,可以提前知道压力的变化,从而采取措施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

优势就是能够提前预警,就像天气预报能提前告诉我们天气变化一样。

有了这些观测数据,矿工们就像有了保护神,心里踏实多了。

有个煤矿,之前总是发生顶板小事故。

后来他们开始重视矿山压力显现观测。

在巷道里安设了好多压力传感器,还定期量测巷道变形。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他们发现某个区域的压力在不断增大。

于是赶紧采取了加强支护的措施。

结果呢,顶板事故大大减少了,矿工们都高兴得欢呼起来,说这观测方法真是太棒了。

煤矿矿山压力显现观测方法很实用,掌握好了能让煤矿开采更安全更高效。

第七章采场矿山压力监测

第七章采场矿山压力监测

第七章采场矿山压力监测第一节概述矿山压力监测就是利用矿压仪表实测采场及巷道的围岩应力分布特征、围岩变形、位移、顶底板破坏特征、支架受载及压缩等一系列矿山压力显现现象,采用合理的数学方法对各种矿山压力显现监测信息进行分析,总结采场及巷道矿压显现规律,预报矿压显现的发展趋势,用以解决具体的生产技术问题。

同时,在汇总大量监测数据与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矿山压力的普遍规律,促进矿山压力理论研究的发展。

由于现场监测获得的资料是反映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实际情况,利用这些较为可靠的资料论证分析,就可以解决某个矿井或某个采煤工作面的具体矿压问题。

一、矿压监测的目的和任务根据煤炭工业有关技术政策和煤矿生产需要,矿压监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1)掌握采场上覆岩层运动规律,确定需控岩层范围,建立采场支架与顶板相互关系,进行老顶来压的监测预报。

根据采场顶板来压的特点提出合理的顶板管理措施,如支护方式、支护强度、特种支护、回采工艺等等,为工作面高产、高效、安全、低耗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2)划分采场煤层直接顶的类别和老顶的级别,为支架选型和确定其合理技术参数提供依据;(3)对正在使用的新型支护的适应性进行考察。

即从矿山压力控制的角度对在既定条件下使用的支架从型式、特性、参数和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适应性评价。

研究提出合理的支架结构、架型、工作阻力、支柱可缩量等;(4)研究分析采场底板破坏规律。

对工作面底板进行分类,并提出松软底板控制技术措施,达到提高支护质量的目的;(5)研究掌握采动影响和支承压力分布规律。

包括改进相邻采区或近距离煤层的开采顺序、确定煤柱的合理位置和尺寸,确定回采巷道断面形状、规格、及支架参数,确定煤壁前方巷道加强维护范围、沿空留巷和沿空送巷的支护措施、确定采场端头支护技术措施等,以便保证安全生产,提高资源回收率,提高技术经济效果;(6)掌握巷道围岩活动规律,实现围岩控制的科学化。

包括:选择巷道开掘的合理位置和时间,确定围岩松动范围,研究巷道围岩变形规律,进行围岩稳定性分类,确定合理的巷道支护型式、支架参数,对巷道、硐室的稳定性进行监测预报;(7)对采用采掘新工艺、新技术(包括新采煤方法、新支护型式、新工艺组织等)进行资料积累,从矿山压力角度对应用效果提出评定性意见,例如研究和评价厚煤层放顶煤开采的顶煤可放性;(8)对采掘工作面进行支护质量监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山压力: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在巷硐周围岩体中形成的和作用在巷硐支护物上的力。

矿山压力显现:这些由于矿山压力作用是使巷硐周围岩体和支护物产生种种力学现象的统称矿山压力控制:所有减轻、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方法直接顶:一般把直接位于煤层上方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

伪顶:在梅层直接顶之间有时存在厚度小于0.3—0,5米、极易跨落的软弱岩层。

老顶:通常把位于直接顶之上的对采场矿山压力直接造成影响的厚而坚硬的岩层。

采空区处理办法:刀柱法,顶板缓慢下沉法,全部或局部填充法,全部跨落法。

横三区:煤避支撑区,离层区,重新压紧区;竖三带:弯曲下沉带,;裂缝带;跨落带。

直接顶初次跨落的标志:直接顶跨落高度超过1—1.5米,范围超过全功工作面长度的一半。

此时的直接顶跨距称为初次跨落距。

岩石碎胀系数:岩石破碎后,杂乱堆积,岩体的总体力学特性类似于散体。

由于由于岩层破碎后体积将产生膨胀,因此直接顶跨落后,堆积高度要大于直接顶岩层原来的厚度。

影响碎胀系数的重要因素是岩石碎后块度的大小以及其排列状态。

例如,坚硬岩层大块破断且排列整齐,因而碎胀系数较小,岩石破碎后块度较小而且排练紊乱,则碎胀系数较大。

老顶的断裂:随着弯矩的增长,老顶岩层达到强度极限时,将形成断裂。

分三张情况:1 当f<0.02时,板破断将先沿固定长边形成裂缝并延伸,在长边形成的裂缝的过程中,板中央沿Y方向将随之形成裂缝,而后导致破裂。

2 当0.02<f<0.032时,破断裂缝也沿长边延伸,短边裂缝延伸,裂缝在死角形成圆弧贯通,板中央沿Y方向裂缝延伸,板形成X型断裂。

3 f>0.032时,断裂缝也沿长边沿申,再短边裂缝延伸,再到裂缝在四角形成圆弧形贯通,四周简支的板仍然处于稳定状态,工作面继续推进导致a/b值的增加,达到简支板的极限状态,原有工作面上方板的裂缝闭合,工作面上方重新形成新的裂缝并与短边的裂缝贯穿,最终导致板的X型破断。

老顶达到初次断裂时的跨距称为极限跨距,也叫初次断裂步距。

顶板下沉量: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相对移进量。

顶板下沉速度:指单位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

老顶初次来压及其步距:当老顶悬露达到极限跨距时,可能导致工作面顶板极具下沉,此时,工作面支架呈现受力普遍加大的现象,称为老顶的初次来压。

由开切眼到初次来压时工作面推进的距离称为老顶初次来压步距。

顶板周期来压:由于裂隙带岩层周期性失去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称。

周期来压的主要表现形式:顶板下沉速度积极增加,顶板下沉量变大,支柱所承受的荷载普片增加,有时还可能引起煤壁片帮、支柱损坏、顶板发生台阶下沉等现象。

顶板压力估算法:经验估算法,老顶形成结构的平衡关系估算,威尔逊估算法。

煤层倾角。

影响采场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采高与控顶距、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开采深度、支架的两个特性:必须具备一定的可缩性,必须具有良好的支撑性。

对直接顶的分析:直接的完整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岩层本身的力学性质,第二,直接顶岩层内各种原因造成的层理和裂隙的发育情况。

综合这两者,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曾将直接顶按稳定性分为三种状态。

一是破碎顶板,而是中等稳定型顶板,三是完整顶板。

有的学者从节理裂隙的发育发育情况来研究直接顶的稳定性,将其分为:原生裂隙,构造裂隙,及压裂裂隙。

定量分类:初次跨落步距L大于等于16—20米的称为稳定顶板,L小于等于8米的为不稳定顶板,L等于9—15米的为中等稳定的顶板。

地板比压:将支架底座对单位面积地板上所造成的压力称为地板荷载度。

老顶的分类:老顶原分类中引入了直接顶厚度h与采高H的比值N,N=h/H,一,当N>5时,这时老顶的跨落与错动对工作面支架无多大影响。

称为无周期来压或周期来压不明显的顶板。

二,当N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5的时候,这时老顶的失稳对工作面支架有较为严重的影响。

称为周期来压顶板。

三,N小于2,甚至没有直接顶,这时老顶的悬露与跨落将对工作面支架有严重的影响,称为周期来压严重顶板。

四,老顶特别坚硬,又无直接顶。

这时顶板常在采空区上方悬露上万平方米而不跨落,其跨落时,则形成暴风,顶板往往沿工作面切落i,造成事故。

这类顶板称为极坚硬顶板。

五,能塑性弯曲的顶板。

他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能缓慢下沉,而逐渐与煤层底板接触。

初撑力:支架支设时,将活柱升起,托住顶梁,;利用升柱工具和锁紧装置使支柱对顶板产生一个主动力。

这个最初形成的主动力就是支柱的初撑力。

对于液压支柱,即是泵压所形成的支柱对顶板的撑力。

工作阻力:初工作阻力,指支架的性能曲线中,活柱下缩时,工作阻力的增长率由急剧增长转为缓慢增长的转折点处得工作阻力。

最大工作阻力,支柱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能力,又称额定工作阻力。

目前支架的工作特性有以下几种:急增阻式,在支设时,有一个极小的人为的初撑力,当支柱在顶板压力作用下活柱开始下沉时便形成一个始动阻力,而后随着活柱的继续下缩,工作阻力呈直线式急剧增加;、微增阻式,同前一种一样,具备较小的初撑力和始动力,、恒阻式。

关键层:将对采场上覆岩层局部或直至地表的全部岩层活动起控制作用的岩层称为关键层。

开采下沉:煤层采出后,采空区周围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引起应力的重新分布,从而引起岩层的变形、破坏与移动、并由下向上发展至地表引起地表的移动的过程和现象。

充分采动:当采空区尺寸相当大时,地表下沉值达到该地质条件下应有的最大值。

此后采空区的尺寸再继续扩大时,地表影响范围相应扩大,但地表最大下沉值不再增加,地表移动盆地将出现平底盘状。

将刚达到充分采东状态的采空区尺寸称为临界开采尺寸。

如果采空区尺寸小于临界开采尺寸,称为非充分采动。

采场覆岩移动破坏分带:跨落带、裂缝带、弯曲带。

圆形巷道围岩塑性变形的四个区:破裂区,塑性区,弹性区,原始应力区。

巷道围岩变形的构成:顶板下沉量,底板鼓起量,巷帮移近量,深部围岩移近量,以及巷道剩余断面积。

巷道围岩变形量主要由掘进、回采、以及采掘影响趋向稳定后的围岩流变组成。

巷道围岩变形规律:一,巷道掘进影响阶段:煤体内开掘巷道后,巷道围岩出现应力集中。

在塑性区的过程中,围岩向巷道空间显著位移。

随着巷道掘出时间的延长,围岩变形速度逐渐衰减,趋向缓和。

巷道的围岩变形主要取决于巷道埋深和围岩性质。

二,掘进影响稳定阶段:掘进引起的围岩应力重新分布趋于稳定,由于煤岩一般具有流变性,围岩变形还会随时间而缓慢增长,但其变形速度比掘巷初期要小的多。

巷道的围岩变形速度取决仍取决埋深我围岩性质。

巷道受上区段工作面的回采影响后,在回采引起的超前移动支撑压力作用下,巷道围岩应力再次重新分布,塑性区显著扩大,围岩变形急剧增长。

在工作面后方附近,由于巷道上方和采空区一侧顶板弯曲下沉和显著运动使得支承压力和巷道围岩变形速度都达到最大值。

远离工作面后方,巷道围岩变形速度逐渐衰减。

巷道围岩性质、护巷煤柱宽度活巷旁支护方式、工作面顶板岩层结构对该时期围岩变形量影响很大。

四,采动影响稳定阶段:回采引起的应力重新分布趋向稳定后,巷道围岩变形速度再一次显著降低,但仍然高于掘进的影响稳定阶段时变形速度,围岩变形量按流变规律不断缓慢地增长。

五,二次采动影响阶段:巷道受本区段回采工作面的回采影响时,由于上区段残余支承压力与本区段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相互叠加,巷道围岩应力急剧增高,引起围岩应力又一次重新分布,塑性区进一步扩大,应力的反复推动使围岩变形比仅受一次采动影响时更加强烈。

按照巷道与上部煤层回采空间的相对位置和开采时间关系,巷道位置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况:一,布置在已稳定的采空区下部,在上部煤层回采空间形成底板应力降低区内,巷道整个服务期间不受采动的影响。

二,布置在保护煤柱下部,经历保护煤柱两侧回采工作面的超前采动影响。

保护煤柱形成后,一直受保护煤柱支承压力的影响。

当保护煤柱足够宽或者巷道与保护煤柱的间距足够大时,巷道可以避免开采影响,处于原岩应力场内。

三,布置在尚未开采的工作面下部,经历上部彩棉跨采影响后,位于已稳定的采空区下部应力降低区内。

地板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地板巷道从开掘到报废,由于上部煤层的采动影响,引起围岩应力反复重新分布,围岩变形速度随之变化。

巷道一仅经历在应力降低区的巷道掘进影响阶段,然后进入掘进影响稳定阶段,围岩变形趋向稳定,变形量不大,巷道二围岩变形要经历掘巷期间明显变形,然后趋向稳定,保护煤柱不足够宽时,受上部煤层工作面回采影响期间显著变形,然后又趋于稳定;受上部煤层另一个工作面回采影响期间强烈变形,然后再次趋向以较大的变形速度持续变形。

巷道三围岩变形要经历掘进期间明显变形,然后趋向稳定,工作面跨开采时引起围岩强烈变形,然后又趋向稳定。

一,位于煤层内,用煤柱保护的上、下山。

二,位于底板岩层内上方保留煤柱的上、下山。

三,上、下山位于底板岩层内,上部煤层工作面跨越上、下山回采、不留护巷煤柱。

四,上、下山位于底板岩层内,上部煤层工作面跨越上、下山回采,不留护巷煤柱。

三和四只是跨越的方式不同。

巷道围岩压力的类型:1松动围岩压力:由于巷道开挖或塌落的岩体,以重力的形式直接作用于支护结构物上的压力。

表现为松动围岩压力荷载形式。

如果支护不能有效的控制围岩变形的发展,围岩形成松动跨塌圈时,将导致松动压力的出现,通常顶呀显现严重。

2 变形围岩压力:支护能控制围岩的变形发展时,围岩位移挤压支架而产生压力。

3膨胀围岩压力:围岩膨胀、崩解体积增大而施加于支护上的压力。

他与变形压力的区别是由于它是由于吸水膨胀引起的。

4冲击和碰撞围岩压力:指围岩积累了大量弹性变形能之后,突然释放出来受产生的压力。

撞击围岩压力是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剧烈运动时对巷道支护体产生的压力。

影响巷道围岩压力的主要因素:开采技术因素和地质因素两大类。

开采技术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回采工作情况,即巷道与回采工作面相对空间、时间关系。

其次是巷道保护方法。

地质因素主要有:原岩应力状态、围岩力学性质、岩体结构、岩石的组成和胶结状态、原岩中水分的补给状况等。

巷道围岩控制原理和方法:巷道围岩控制是指巷道围岩的矿山压力和周边位移所采取措施的总和。

其基本原理是:人们根据巷道围岩应力,围岩强度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选择合适的巷道布置和保护及支护方式,降低围岩应力,增加围岩强度,改善围岩受力条件和斌存环境,有效的控制围岩变形、破坏。

方法可以归结为巷道布置和巷道保护及支护两方面的内容:巷道布置,从巷道围岩控制的角度出发,布置巷道时应重视下列问题:1 在时间和空间上尽量避开采掘活动的影响,最好将巷道布置在煤层开采后所形成的应力降低区内。

2 如果不能避开采动支承压力的影响,应尽量避免支承压力叠加的强烈作用,或尽量缩短支承压力的影响时间。

3 在采矿系统允许的距离范围内,选择稳定的岩层或煤层布置巷道,尽量避免水与松软膨胀岩层直接接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