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新五代史·隐逸传·郑遨》阅读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必修五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五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性命复奚疑。
归去来啊,田园已经荒芜,为何不回去呢?自以为心灵受到了约束,为什么感到烦恼和悲伤呢?实际上,还没有迷失得太远,只是觉得今天和昨天不同了。
小舟在远方轻轻飘荡,微风吹拂衣裳。
问路的行人,因为晨光微弱而感到遗憾。
看到家乡的房屋,心中欢喜,快步向前。
仆人们欢迎,孩子们在门口等待。
三条小路都已经荒废,只有松树和菊花依然存活。
带着孩子们进入屋中,酒杯满满,自斟自饮。
看着院子里的景色,心情愉悦。
倚在南窗前,心情自由自在,明白如何舒适自在。
在花园里漫步,虽然门常常关闭,但依然有趣味。
扶老人走到流水边,时不时抬头观看周围的景色。
天色渐渐暗下来,拍打孤独的松树,绕着它转圈。
归去来啊,请停止旅行。
世界与我不同,我又何必继续寻找呢?与亲戚聊天,读书弹琴,消除烦恼。
农人告诉我春天快来了,将要去西畴办事。
可能会坐车,也可能划船。
既可以在山谷中漫步,也可以经过丘陵。
善待万物,感受生命的美好。
已经够了,我在这个世界里待了多久,为什么不放心地随遇而安呢?为什么总是感到迷茫和空虚呢?财富和地位并不是我所愿意的,也许永远无法回到故乡。
【高考试卷】2020届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阅读突破第六章专题二Ⅰ群诗通练一隐逸情怀
2020年高考冲刺试卷
芳草香出品
群诗通练一隐逸情怀
主题解说
从孔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的“道隐”,到庄子追求超然之精神存在的“心隐”,中国历代浪漫的诗人们在这种出仕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崇拜隐士、崇拜自然、追求与自然山水合一的思想境界,隐逸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独特的精神追求。
而归隐者对噪乱尘世的回避,对人间种种羁绊的逃脱,加上独自归隐的孤独,影响了他们的创作,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特点。
一、(2020·贵州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阙题①
[唐]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
①阙题:缺题。
“阙”通“缺”。
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②每:每当。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由白云尽”句云路并写,表明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而来,又随着流水而去,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忧伤。
2.诗人善于从感官角度表现景物特点,尤其写水的句子堪称精妙。
请结合诗歌颔联对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郎官化之莫不自厉绝请谒货赂之端令行禁止宫殿之内翕然同声②得不肖君大臣为画善计不用自令身无处所A. 与太仆戴长乐相失卒/以是败/长乐者/宣帝在民间时与相知/及即位/拔擢亲近长乐/尝使行事肄宗庙/还谓掾史曰/B. 与太仆戴长乐相失/卒以是败/长乐者宣帝在民间/时与相知/及即位拔擢亲近/长乐尝使行/事肄宗庙/还谓掾史曰/C. 与太仆戴长乐相失/卒以是败/长乐者/宣帝在民间时与相知/及即位/拔擢亲近/长乐尝使行事肄宗庙/还谓掾史曰/D. 与太仆戴长乐相失卒/以是败/长乐者宣帝在民间时与相知/及即位/拔擢亲近/长乐尝使行事/肄宗庙/还谓掾史曰/【答案】C【解析】(1)“与”前省略主语“恽” “相失”意为“失和” “与太仆戴长乐相失”句意完整应在其后断句可排除A、D两项“在民间时”为状语中间不应断开可排除B项故选C【答案】B【解析】(2)B项“齐国”错应是根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答案】D【解析】(3)D项“上书检举戴长乐言语失当”的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符从原文“人有上书告长乐非所宜言事下廷尉长乐疑恽教人告之”可知告发戴长乐言语不当另有其人而戴长乐也只是怀疑杨恽教唆他人告发自己【答案】(4)①郎官(因此)受到教化无不激励自己勤于职守杨恽革除了求情送礼的弊端令行禁止宫殿里(的郎官们)一致称赞②遇上(这种)不贤明的君主大臣替他筹划的好计不用却使自己灭亡【解析】(4)①化教化厉同“励” 激励端弊端翕然一致②不肖不贤明画筹划自令“令自”的倒装使自己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2.(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3)管家与巴基先生的对话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2.(4)米克沙特的小说具有寓褒贬于幽默诙谐之中的风格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A. 富人巴基先生不是一个特别讲究排场的人他在马车上吃着简单的食物但却兴致勃勃B. 小说写不管巴基先生的话对不对众人都照办反映出当时的人对金钱的崇拜和屈从C. 除了巴基先生几乎所有的客人都穿着燕尾服这是因为巴基先生觉得穿燕尾服可笑D. 结尾写州长知道原委后很乐意招待没有穿燕尾服的巴基先生可见巴基先生的影响力【答案】C【解析】(1)C项“这是因为巴基先生觉得穿燕尾服可笑”依据不足原文后面写巴基先生穿着燕尾服可笑的模样这是后话与前文巴基先生不穿燕尾服缺乏必然的关联【答案】A【解析】(2)A项“意在表现他为人豪爽、慷慨大方的性格特点”错误从原文第三到八段看巴基先生在酒店里的这番行为只是为了“装阔气” 炫耀其富农的身份博取所谓“出手阔绰、慷慨大方”的好名声【答案】(3)①(从情节组织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巴基先生的自以为是管家的照章办事、坚守原则将小说情节逐步推向高潮为引出下文巴基先生换穿燕尾服和请燕尾服喝汤的情节作了充分的铺垫②(从人物塑造看)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从巴基先生与管家对话时的言辞与神态等细节描写可以进一步看出巴基先生的固执自傲、自以为是的个性特点【解析】(3)解答本题可依据题干要求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两个方面分析文中管家与巴基先生的对话的作用文中管家与巴基先生的对话属于小说情节的发展部分这一部分属于延迟叙事即通过巴基先生执意不穿燕尾服去赴宴与管家照章办事毫无通融余地的刻板为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作了铺垫于是才有了巴基先生临时改穿燕尾服以及请燕尾服喝汤的戏谑场景的出现同时管家在作品中是个陪衬人物他的行为是新任州长权力意志的体现管家越是正经、严格越可见出他的势利眼越反衬出巴基先生这位新兴富农的另类个性从两人对话这一场景中巴基先生的言辞及其服饰、神情细节的简洁勾勒可见其人之固执自傲、自以为是的个性【答案】(4)①于细节特写中见幽默诙谐文中写巴基先生稍稍露在兜口外的“有些油污”的粉红手帕的装饰细节的勾勒以及在宴会上故意做出滑稽动作而引人注目的行为这些都为作品增添了耐人玩味的谐趣②以叙述者议论介入见幽默诙谐文中对州长选定州里最尊贵人物的依据标准作了简洁的议论充满调侃、嘲讽的意味还有对阿尔弗勒德平原“土财主”财产数量与行事做派的点评满含揶揄之意③在遣词造句中见幽默诙谐文中运用夸张手法、大词小用等修辞技巧彰显幽默诙谐之意如“这样可口的饭菜连国王也没有吃过呢”“这是一部真正伟大的‘科学著作’啊”“使它成为空前绝后的大事件”等等都极尽冷嘲热讽之意【解析】(4)解答此题需具体阐释米氏小说幽默风格形成的艺术手段即经由哪些艺术表现手法的路径建构这种幽默风格需立足文本列举相关语例加以具体解说通过细读文本可以发现其幽默诙谐风格主要借助如下艺术表现手法一是在小说人物形象的细节特写中呈现幽默诙谐的色调这可以从巴基先生的言行举止(例如“巴基先生皱着眉头呆板地瞧着那只盛汤的大盆故意把匙子弄得叮当响以引起大家的注意然后低下头撩起他那套新买的燕尾服的右襟漫到菜汤里去”)、神态服饰(例如“他的裤兜里特地放了一条粉红色的、有些油污的手帕稍稍露在兜口外面这够庄严的啦!”)等带有明显调侃意味的描写中看出二是叙述者声音(叙述者对小说中人事的议论)介入彰显了幽默诙谐的色彩文中对阿尔弗勒德平原“土财主”阶层特点的简介还有新任州长拟办盛大午宴与筛选、邀请来宾的依据等事件的议论这些叙述者议论的介入都具有幽默调侃的味道三是小说叙述语言在遣词造句方面大词小用、多用感叹句式等具有夸张意味从而突出其讽刺、戏谑之意3.(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农村物流是一个区域物流概念只可以发生在农村发达国家不存在这一概念B. 城乡二元结构、农业生产的小型化和分散化、物流成本高导致农村物流较为落后C. 发展农村物流虽然可以弥补农村物流短板但仍不会有很多人在农村地区投资D. 只要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物流就能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现状从而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答案】A【解析】(1)B项强加因果原文只提到“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仍是城乡二元结构这种结构导致在物流行业形成了较为发达的城市物流和较为落后的农村物流”C项曲解原意原文“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物流能够在弥补农村物流短板的同时有效释放农村地区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侧面说明有助于人们到农村地区投资D项“只要......就......”说法绝对原文“从而有助于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商业发展模式逐渐改善我国目前的二元经济结构现状最终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故选A【答案】D【解析】(2)D项“再提出具体措施”错误原文没有提出具体措施【答案】A【解析】(3)A项曲解原意原文第三段“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将有助于我国正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可知农村物流发展起来是有积极意义的4.(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话剧是在中国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期出现的、具有现代属性的舞台艺术B. 中国话剧以满足时代要求和现实需求为目的发挥着其它艺术不可替代的现实作用C. 戏曲顺应中国文化的诗学传统和抒情特点培养了中国观众的接受心理和欣赏习性D. 中国话剧是国人民族意识走向理性自觉的文化选择促成了民族的自强、文化的振兴【答案】D【解析】(1)D项“促成了”错误原文是承担着使命【答案】B【解析】(2)B项文章只是阐述了传统戏曲对话剧的影响并没有提到话剧对传统戏曲的影响所以不能说“相辅相成”【答案】A【解析】(3)B项中国话剧如果高度契合民族精神和美学神韵只能表明它具有民族特色但不足以推出“日后的发展就一定会越来越好”这一结论C项并不是所有中国话剧都能体现“伦理道德和社会正义”D项“发扬传统文化精神、吸纳外来艺术精华”只是“创造出艺术精品”的必要条件故选A三、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5.(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5.(2)下列各项中和画线的句子①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5.(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A. 群芳竞艳花的世界尚且如此精彩谁的时节谁占主流B. 群芳竞艳谁的时节谁占主流花的世界尚且如此精彩C. 谁的时节谁占主流.花的世界尚且如此精彩群芳竞艳D. 花的世界尚且如此精彩群芳竞艳谁的时节谁占主流【答案】D【解析】(1)填入的语句在段末属于总结性的句子结合语境前文讲了各种花此处应先用“花的世界尚且如此精彩”进行总结然后说“群芳竞艳谁的时节谁占主流” 以此引出后文说“人” 据此分析D项最为合适故选D【答案】C【解析】(2)画横线句子中作者把李子花比成了“玉”“琼”和“雪” 是比喻手法“戏谑地慰藉”是拟人手法A项把“月亮”比成“镜子” 是比喻“整妆”“额面”是拟人B项“无才思”是拟人将“杨花榆荚”比作“雪”是比喻C项将“江”比作“练” 将“峰”比作“簇” 只有比喻D项把“白雪”比成“飞花”是比喻“嫌”是拟人故选C【答案】(3)明丽鲜艳的迎春花毫不怯场地显示出在这个时节她们主宰缤纷多彩的世界的底气【解析】(3)画线句②存在的语病有一是“表示出………底气”动宾搭配不当应把“表示”改为“显示” 二是语序不当“毫不怯场地”修饰“显示出” 应放在“显示出”前面三是语序不当“在这个时节”作“她们主宰缤纷多彩的世界的底气”的状语应放在“她们”之前据此修改即可6.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至此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消息传来“北斗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迅速成为网上热议话题国之重器利国惠民事实上北斗系统早已深深融入各行各业在不少领域大显身手从农林牧渔到旅游服务从交通运输到减灾救灾北斗的实时监测、全球追踪、精准定位等功能指引着农机在广阔的田野上深耕细种引导着渔船在远海风浪中安全航行为飞驰的中欧班列保驾护航……北斗让劳动生产效率显著提升让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更有保障北斗也早已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在中国入网的智能手机中已有70%用上了北斗北斗高精度及北斗辅助快速定位用户数已突破5亿开车出行、共享单车、外卖送餐、物资运输、防疫作业……很多看似寻常的生活细节中往往有着北斗的影子看起来远在重天之上的北斗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深刻改变着每个人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答案】示例 2020年6月23日北斗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北斗系统已融入各行各业深刻改变着每个人的消费和生活方式【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先要找出材料的基本信息点如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等再按一定的逻辑把这些信息组合成一段话本题中时间是“2020年6月23日” 事件是“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材料第二段整体说明“北斗系统已融入各行各业” 对各行各业有着重大的影响材料第三段列举出大量事例说明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深刻改变着每个人的消费和生活方式” 据此概括作答即可注意字数限制以及语言表达的简洁流畅。
古诗文阅读《新五代史·隐逸传·郑遨》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新五代史·隐逸传·郑遨》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新五代史·隐逸传·郑遨》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
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
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
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
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
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
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
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
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
”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
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
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
”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字:书法B.遨与李振故善善:善良C.世目以为三高士目:看作D.与乎石门之徒异矣徒:门徒【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及其所之既倦C.因徙居华阴,欲求之因击沛公于坐D.鼓无一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题3】下列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3分)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②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③欲以禄遨,遨不顾④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⑤遭乱世不污于荣利⑥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④⑤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专题21古诗文阅读综合练习(二)-2022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
专题21 古诗文阅读综合练习(二)综合练习01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2022·江苏宿迁·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
少孤,太祖①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
年十二,随母至颍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
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
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
为稻田守丛草吏。
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
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
维退,淮因西击羌。
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
”于是留艾屯白水北。
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
艾谓诸将曰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景元..四年秋,诏诸军征蜀。
维还守剑阁。
钟会攻维未能克。
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
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②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
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
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
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
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
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
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
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
”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
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
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
艾至成都,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选自《三国志·邓艾传》,有删减)【注】①太祖:魏武帝曹操。
《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原文及翻译新五代史原文: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
少为军卒,事梁太祖,为开封府押衙、左亲从指挥使、行营先锋马军使。
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
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佗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
梁、晋争为天下劲敌。
晋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
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
然晋畏彦章之在梁也,必欲招致之,待其妻子愈厚。
是时,晋已尽有河北,而梁末帝昏乱,小人赵岩、张汉杰等用事,大臣宿将多被谗间。
龙德三年夏,晋取郓州,梁人大恐。
宰相敬翔入见末帝,泣曰:“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末帝问所欲言,翔曰:“事急矣,非彦章不可!”末帝乃召彦章为招讨使,以段凝为副。
时庄宗在魏,以朱守殷守夹寨,闻彦章为招讨使,惊曰:“彦章骁勇,吾尝避其锋,非守殷敌也。
”即驰骑救之。
比至,而南城已破矣。
时段凝已有异志,凝与赵岩、张汉杰交通。
彦章愤梁日削,而嫉岩等所为,尝谓人曰:“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
”岩等闻之惧,与凝协力倾之,乃罢彦章。
唐兵攻兖州,末帝召彦章使守捉①注东路,彦章以兵少战败,被擒。
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彦章谢曰:“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遂见杀,年六十一。
晋高祖时,追赠彦章太师。
《新五代史·王彦章传》注:①守捉:兵之戍边者。
译文: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
少小从军,隶属于太祖手下,任开封府押衙、左亲从指挥使、行营先锋马军使。
他勇猛很有力气,能光着脚在荆棘上行走百余步。
手持铁枪,骑马奔驰,矫健如飞,而晋人拿不动,军中号称“王铁枪”。
梁、晋争夺天下。
晋人抓住彦章的妻儿把他们送到太原,赐给他们居住的宅第,供给的物资非常周全,(然后晋人)暗中派遣使者招降彦章。
新课标专题卷(十九)
解析: A项应是“普遍认为”不是“一致认为”; C项持“运用市场的力量进行民生建设”意见者,反 对国家干预;D项不是“可以解决许多民生问题”, 而是会衍生出许多难以解决的民生问题。 答案: B
2.文章作者对“民生廸设应当促迚结果公平不绝对 公平”癿观点,持赞成还是反对癿意见,主要原因是 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斱逃匿,郑遨步行千 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亊癿人更加尊重他 癿德行。 (2)高祖很尊崇他癿话(戒:认为他癿话很重要),将他 诶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作老师。
参考译文: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唐明宗祖庙名遨,所 以世人以其表字相称。郑遨年少时喜好学习,文思 敏捷。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 有了拂衣遁世的念头,想携妻带子和他一起归隐, 他的妻子不同意,郑遨就进少室山当了道士。
我们认为,民生建设中的公平应该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与 原则界限。一方面,进行以改善与提高民众福利为核心 的民生建设,其目的是解决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问题,以 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因此,这种公平只能是相对公平 而不是绝对均等,只能优先解决民众最基本的生活困难 问题,而不可能追求业已被福利国家所抛弃的“高标准、 无差别”的结果公平,也不是安德森等人所批评的“过 分商品化”的效率主义公平。
新课标专题卷(十九)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阶段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阶段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隐逸文化岳国文(1)隐逸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尽管西方国家偶或有之,但没有中国这样的连续性、稳固性和完整性。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陶渊明的这一声清啸,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尚令人追慕不已。
其实,这并非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而是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2)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中国的隐逸传统应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同源,隐士亦不下万余人,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就有几千人。
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
孔子当然不是隐士,甚至还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
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但他还提倡“无道则隐”。
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
(3)庄子则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他不仅本人是大隐士,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
他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使之不扰于心,并进一步卸除了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
这还不够,他不仅要隐身,更重要的是要隐心,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大浸稽天”也不感到潮湿,“大旱金石流”也不感到炎热,由纯粹的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
这样,庄子就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一直起着强烈的破坏作用,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这一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作用的。
(4)儒道两家的融合互补为传统的隐逸文化奠定了基础。
到了汉代,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统一和强固,隐士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就出现了以东方朔为代表的朝隐,它体现了传统隐逸文化的初期特征:注重现实功利;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意识形态的解体,出现了林泉之隐,它更多地体现出传统隐逸文化中精华的一面;由于唐代的包容性,反而使得隐逸文化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出现了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的中隐;至宋代,整个传统文化走向内倾,注重精神超越的酒隐就应运而生了。
(精编)人教版必修五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五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①,。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②,。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③,。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
B.景翳翳以将入景:景色。
C.乃瞻衡宇瞻:看见。
D.审容膝之易安审:明白,知道。
【答案】B试题分析:“景”通“影”,日光。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请息交以绝游绝:断绝B.善万物之得时善:好C.感吾生之行休行:将要D.聊乘化以归尽乘:顺应【答案】B(羡慕)3.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奚惆怅而独悲B.实迷途其未远C.僮仆欢迎D.悦亲戚之情话【答案】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兄弟等在内的亲属和外戚。
今义是有婚姻关系的成员或有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例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对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是①舟遥遥以轻飏②木欣欣以向荣③乐琴书以消忧④聊乘化以归尽⑤请息交以绝游⑥问征夫以前路⑦农人告余以春及⑧眄庭柯以怡颜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⑧/⑤/⑥⑦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②④/③/⑤⑧/⑥⑦【答案】C.(①②④为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③⑧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为“来”;⑤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⑥⑦为介词,译为“把”、“拿”)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B.乃瞻衡宇乃设九宾礼于廷C.策扶老以流憩云无心以出岫D.门虽设而常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答案】D6.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既自以心为形役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C.农人告余以春及D.乐夫天命复奚疑【答案】A项为被动句。
《新五代史·张全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五代史·张全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新五代史·张全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五代史·张全义传》原文及翻译新五代史原文: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人也。
少以田家子役于县令数困辱之全义因亡入黄巢贼中巢贼败事诸葛爽于河阳爽死事其子仲方仲方为孙儒所逐全义与李罕之分据河阳洛阳以附于梁二人相得甚欢,然罕之性贪暴,日以寇钞为事。
全义勤俭,御军有法,督民耕殖。
以故,罕之常乏食,而全义常有馀。
罕之仰给全义,全义不能给,二人因有隙。
后罕之奔晋,晋遣兵助罕之,围全义甚急。
全义乞兵于梁,击败罕之于沇水,晋军解去。
还为河南尹。
全义德梁出己,由是尽心焉。
是时,河南遭巢、儒兵火之后,城邑残破,户不满百,全义披荆棘,劝耕殖,躬载酒食,劳民畎亩之间。
数年,人物完盛,民甚赖之。
唐亡,全义事梁,太祖賜名宗奭。
太祖猜忌,全义奉事益谨。
尝有言全义于太祖者,太祖召全义,其意不测。
全义妻储氏明敏有口辩,遽入见,厉声曰:“宗奭,种田叟尔!守河南三十年,开荒斫土,捃拾财赋,助陛下创业,今年齿衰朽,已无能为,而陛下疑之,何也?”太祖笑曰:“我无恶心,妪勿多言。
”全义事梁,食邑至万三千户,封魏王。
初,其弟全武及其家属为晋兵所得。
及梁亡,庄宗入汴。
全义自洛来朝,泥首待罪,庄宗劳之曰:“卿家弟侄,幸复相见。
”全义俯伏感涕。
年老不能进趋,遣人掖扶而登,宴犒尽欢,命皇子继岌、皇弟存纪等皆兄事之。
初,庄宗灭梁,欲掘梁太祖墓,斫棺戮尸。
全义以谓梁虽仇敌,今已屠灭其家,足以报怨,剖棺之戮,非王者以大度示天下也。
庄宗以为然。
同光四年,赵在礼反于魏,庄宗欲自将讨之,大臣皆谏以为不可,因言明宗可将。
是时,明宗自镇州来朝,庄宗疑之,不欲遣也。
群臣固请,不从;最后全义力以为言,庄宗乃从。
已而明宗至魏果反,全义以忧卒,年七十五,谥曰忠肃。
(节选自《新五代史·张全义传》)译文: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人。
年少时以农家子的身份在县里服役,县令多次让他陷入困窘中羞辱他,张全义因此而逃跑到黄巢军中。
2021-2023年省市中考语文统考卷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及附答案解析
2021-2023年省市中考语文统考卷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2023年吉林省统考中考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隐之传①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邛城人。
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
年十余,丁父忧①,每号泣,行人为之流涕。
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②过礼。
②迁左卫将军,禄赐皆班③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
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振④亲族,家人绩⑤纺以供朝夕。
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③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廉士以为荣。
(选自《晋书》,有删改)【注释】①丁父忧:遭父丧。
②毁:特指居丧时,因哀痛过度而伤害身体。
③班:分给,赐予。
④振:同“赈”,救济。
⑤绩:把麻纤维拧成线。
【积累意识】5.文中“行人为之流涕”中“涕”的意思是。
【语感意识】6.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两处)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崇德意识】7.博雅小组以“养德修身”为主题进行交流,请你参与并围绕以上两文中的人物分享个人体会。
小博:我要像曹刿一样,心怀家国。
小雅:我要像吴隐之一样,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我的体会:【答案】5.眼泪6.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7.示例一:我要像吴隐之一样,孝顺父母。
示例二:我要像鲁庄公一样,虚心听取他人建议。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根据“行人为之流涕”可知,句意为:行人都会为他(的遭遇)而流泪。
涕,指眼泪。
6.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
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的意思是:冬天没有被子,他曾洗衣时,没有替换衣服,竟然披上棉絮。
这里“冬月无被”表示原因,应断开;“浣衣”“披絮”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应该断开。
《新五代史·冯道传·序》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五代史·冯道传·序》原文及翻译译文《《新五代史·冯道传·序》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新五代史·冯道传·序》原文及翻译译文《新五代史·冯道传·序》原文及翻译新五代史原文:传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仪,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
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而怪士之被儒服者以学古自名,,而享人之禄、任人之国者多矣,然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卒,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岂非高节之士恶时之乱,薄其世而不肯出欤?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而莫能致之欤?孔予以谓:“十室之邑,必有忠信o“岂虚言也哉!予尝得五代时小说一篇,载王凝妻李氏事,以一妇人犹能如此,则知世固尝有甚人而不得见也。
凝家青、齐之间,为虢州司户参军,以疾卒于官。
凝家素贫,一子尚幼,李氏携其子,负其遗骸以归。
东过开封,止旅舍,旅舍主人见其妇人独携一子而疑之,不许其宿。
李氏顾天已暮,不肯去,主人牵其臂而出之。
李氏仰天长恸日:“我为妇人,不能守节,而此手为人执邪?不可以一手并污吾身!”即引斧自断其臂。
路人见者环聚而嗟之,或为弹指,,或为之泣下。
开封尹闻之,白其事于朝,官为赐药封疮,厚恤李氏,而笞其主人者。
呜呼,士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者,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选自《新五代史·冯道传·序》)译文:传曰:礼义廉耻,是国家的四个重要法度;这四个法度没有确立,国家就会灭亡。
管仲善于立论真是好啊!礼、仪(义)是统治人民的根本法则,廉、耻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节操。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二章古诗词鉴赏Ⅰ群诗通练三隐逸情怀含解析
群诗通练三隐逸情怀主题解说从孔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的“道隐”.到庄子追求超然之精神存在的“心隐”.中国历代浪漫的诗人们在这种出世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崇拜隐士、崇拜自然、追求与自然山水合一的思想境界.隐逸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独特的精神追求。
而归隐者对躁乱尘世的回避.对人间种种羁绊的逃脱.加上独自归隐的孤独.影响了他们的创作.使之形成了他们自己的创作特点。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归王官①次年作司空图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②。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③久.不必门多长者车④。
注①王官: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市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
②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
③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
④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句:“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1.结合诗歌的颔联与颈联.概括作者“恋吾庐”的两点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流露出哪些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2023新高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文言文阅读理解和答案译文(河北测评)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20分)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安贫乐道,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
一日,携楮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雷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
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
先生初不言,众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
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
”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
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
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
鹜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
”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使出门。
问其姓字,不答,皆惊讶曰:“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
”曰:“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惠.之谷。
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
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
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
忽来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
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
”始知真为先生矣。
至彼,果见之。
隔溪谓曰:“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
”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
回至中途,暂憩一露棚下。
适主人自外归,问所从来,语以故。
喜曰:“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
”翼旦,客别。
主人蹑其踪,则先生已迁居矣。
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中遇于道。
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曰:“然。
足下..非陈刚中乎?”曰:“然。
”握手若平生欢,共论驴故事。
先生言一事治中爸二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先生曰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
又三十余事。
治中深敬之。
(节选自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先生曰/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B.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先生曰/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C.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先生曰/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D.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先生曰/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短褐,意为贫苦人穿的粗布衣服,文中指吕徽之衣着粗陋,因而被人认为地位低。
吴隐之传阅读答案
吴隐之传(选自《晋书》)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
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
弱冠而介立①,有清操,虽儋石无储②,不取非其道。
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
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
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③,当举如此辈人。
”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④,累迁晋陵太守。
在郡清俭,妻自负薪。
迁左卫将军。
虽居清显,禄赐皆班⑤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注:①介立:孤高独立②儋石无储:家中一无积蓄。
③铨衡: 指主管选拔官吏的职位。
④清级:清官。
⑤班:分。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善谈论(▲ )及其执丧(▲ )辍餐投箸(▲ )妻自负薪(▲ )10.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弱冠而介立泉香而酒洌B.以儒雅标名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为之悲泣当余之从师也D.勤苦同于贫庶受地于先王11.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12.用“/”为下面句子划分两处停顿。
(2分)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1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吴隐之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参考答案:9.(4分)擅长到了停止背10.(2分)B11.(2分)(1)你如果掌管国家官吏的任用权,应当推举像这样的人。
12.(2分)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13.(3分)善于谈论、博学多才、孤高独立、操守清廉、孝顺尊长(每点1分,任答三点得3分)译文:吴隐之,字处默,是濮阳鄄城人。
吴隐之容貌很美,善于谈论,广泛涉猎文史,以儒雅著名。
他年少时就孤高独立,操守清廉,虽然家中一无积蓄,但绝不拿取不合道义而来的东西。
他事奉母亲孝顺谨慎,到他为母亲守丧时,哀伤的表现超过礼制的规定。
吴隐之与太常韩康伯是邻居,韩康伯的母亲是一位贤良聪明的妇人。
她每次听到吴隐之的哭声,就放下筷子不再吃饭,为之悲痛流泪。
后来,她对韩康伯说:“你如果掌管国家官吏的任用权,应当推举像这样的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后习题 第3单元 至情至性 第3单元检测
第三单元检测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海南琼海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隐士活动的政治内涵,突出表现在他们与皇权的关系上。
隐士形成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士人的独立意识,即“道”优于“势”的信念;二是皇权所希望的隐士担负的社会使命,即在皇权与社会的矛盾中起到协调的作用。
这就决定了隐士与皇权间无所不在的紧密关系:尽管“道”优于“势”,可又不得不服从“势”的绝对统治;皇权一方在隐士不抗拒其统治的前提下,尽量予以优容,甚至亲密无间。
于是,双方如同一对命里注定的冤家,互相排斥,而又互相吸引。
经过前代的教训,魏晋时期的皇权与士人都开展了对双方关系相处方式的思考。
其活的标本,便是“竹林七贤”。
在不断选择和扬弃中,他们逐渐找到了双方不得不接受的相处方式。
第一种为对抗式,唯嵇康一人。
嵇康继承了东汉以来逸民隐者的疑君和无君思想,他不仅公开唱出“非汤武而薄周孔”的论调,还在行为上付诸实施,傲视王侯。
这种处世方式的危险性被山林中真正的隐者看得清清楚楚。
《文士传》记载了孙登用火与光的关系来开导嵇康的话:“子识火乎?生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然在于用光。
人生有才,而不用其才,果然在于用才。
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曜;用才在乎识物,所以全其年。
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子无多求!”但嵇康并没有听进这些话,继续公开与司马氏政权对抗。
当好友吕安被诬陷入狱时,嵇康不惜以卵击石,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为之辩护,就此落入了一个等了他很久的陷阱。
直到被捕入狱,嵇康才意识到孙登的先见之明,写诗自责:“昔惭下惠,今愧孙登!”与此相反的方式是投靠式。
山涛明白得最早。
他四十岁时任赵之国相,入晋后又历任要职。
山涛的投靠是隐士与皇权关系中的一种适应,目的是全身,而不是出卖灵魂。
尽管被嵇康骂得难堪,但嵇康遇难后,山涛仍举荐其子嵇绍担任秘书丞。
嵇康被杀后,向秀拿着本郡的文书簿册来到洛阳,司马昭问他:“听说你有隐居的志向,为何又来这里?”向秀说:“巢父、许由这些拘谨自守的人是不值得效法称羡的。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
【2019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隐逸文化的精神价值①“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的这一声清啸,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
千载之下尚令人追慕不已。
其实,这并非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而是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的一翼,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②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中国的隐逸传统应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同源,隐士亦不下万余人,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就有几千人,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
孔子当然不是隐士,甚至还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
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但他还提倡“无道则隐”。
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
③庄子则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他不仅本人是大隐士,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他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使之不扰于心,并进一步卸除了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纯粹的自我存在。
这还不够,他不仅要隐身,更重要的是要隐心,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大浸稽天”也不感到潮湿,“大旱金石流”也不感到炎热,由纯粹的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
这样,庄子就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一直起着强烈的破坏作用,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这一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作用的。
④儒道两家的融合互补为传统的隐逸文化奠定了基础。
到了汉代,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统一和强固,隐士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就出现了以东方朔为代表的朝隐,它体现了传统隐逸文化的初期特征:注重现实功利;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意识形态的解体,出现了林泉之隐,它更多地体现出传统隐逸文化中精华的一面;由于唐代的包容性,反而使得隐逸文化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出现了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的中隐;至宋代,整个传统文化走向内倾,注重精神超越的酒隐就应运而生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阅读]《新五代史·隐逸传·郑遨》
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新五代史·隐逸传·郑遨》阅读练习及答
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
唐明宗祖庙讳遨,
故世行其字。
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唐昭宗时,举进士
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
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
其妻数以书劝
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
遨与
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
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与道士李道殷、罗隐
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
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
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
然,而不之求也。
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
受。
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
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
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
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
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
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
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
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
”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
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
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
”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字:书法
B.遨与李振故善善:善良
C.世目以为三高士目:看作
D.与乎石门之徒异矣徒:门徒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及其所之既倦
C.因徙居华阴,欲求之因击沛公于坐
D.鼓无一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
不焉
【小题3】下列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3分)
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②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③欲以禄遨,遨不顾④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⑤遭乱世不污于荣利⑥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④⑤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
赠佳品。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
大有裨益。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3分)
(2)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
(2分)
(3)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3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B
【小题5】
⑴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
(“得罪”1分,“省”1分,“高”1分。
)
⑵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
(“信然”1分,“不之求”1分)
⑶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作老师。
(“大”1分,“延”1分,“以为”中“以”的宾语必须翻译出来)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
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5】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
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
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如(1)中重点实词“得罪”和“高”(2)中的宾语前置“不之求”和(3)中的古今异义“以为”等,都是重要的得分点,必须翻译准确。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