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新区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学案苏教版
八年级上册《父母的心》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父母的心》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牺牲,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敬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增强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感受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牺牲,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敬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父母的心》(苏教版八年级上册)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教学课件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父母的心》的作者及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猜测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a. 父母在故事中展现了哪些品质?b. 子女应该如何回报父母的关爱?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各组选取代表进行汇报,师生共同点评、总结。
4. 分析与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举例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和效果。
5. 情感体验(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6. 小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牺牲。
(2)学生课后阅读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学案 苏教版
学生谈自己的父母。
收集资料。
让学生在名言及谚语的感染下进入课文的学习,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情感。
了解作者,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从小说三要素的情节入手,为后文的教学服务。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熟悉内容,整体感知;再在小组合作、班级交流中理解这些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考、合作、表达能力。
七、作业
收集一些跟父母有关的格言、诗歌等,确定一个主题,制作一张卡片送给父母,以表达对他们的理解、感谢。用电子邮件发给老师。
听跟父母有关的名言谚语。
上网查川端康成的相关资料。
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课文相关内容思考,形成答案;概括小说的情节。
学生根据课文,思考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突出写法,明确写法为中心服务。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父母的感情,进行课外延伸。
五、质疑探究:
1.作者认为每座城市都应该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并让其成为“标志和象征”。你认为都市拥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对城市有什么好处?
投影出示“警示”内容(北京麋鹿苑内有一座“世界灭绝动物墓地”的情况),引导思考:都市动物减少乃至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播放《我是一只小小鸟》动画。
2.都市动物减少乃至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3.“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鸟、鱼、兽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作为一名中学生,面对以上情况,你认为人们应该怎样与鸟、鱼、兽友好相处?
六、总结全文:
本文有感于某些现代都市连鸟雀也不见的现实状况,提出都市中人应当与鸟、鱼、兽共处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的愿望。
《父母的心》 教学案
课程分析:(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
《父母的心》
《父母的心》 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父母的心》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预习热身:(整合并储备资料,你能行哦!)1、认识主人——()【导学案72页】2、背景回放——【导学案72页】3、他山之石——【导学案72页】4、自读课文——积累字词。
(任意检测,你敢迎接挑战吗?)(1)、我会拼读我会写漱户内海 ( ) 褴褛()女佣( )失魂落魄()酬谢()不妥()(2)、解释词语我在行失魂落魄:无精打采: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2、能联系生活理解主题,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重点难点1、重点:情节的曲折性。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一、自学导引:(我思考,我收获!)[学法指导:自读课文,围绕问题勾画课文的相关语句并写上提示语]聚集目标一:1、快速默读课文,请概括叙述本文大意。
2、请编写小说的结构提纲聚集目标二:精读课文3、自主完成下面表格。
课文围绕送与不送,写了这对夫妇作出的几种决定?每次做出决定的理由又是什么呢?时间决定理由当天傍晚次日早晨次日傍晚三日上午4、你认为他要孩子、换孩子理由充分吗?如果是你,会同意吗?5、既然要孩子,为什么当初要把孩子给出去?既然给出去,那么为什么结果又把孩子都要回来?二、合作探究(你争我辩,快乐无限!)三、展示点拨(给你机会,展示风采!)四、巩固提升(相信自己,你会更棒!)1.《父母的心》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人,当代________家,他的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968年获________文学奖。
2.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1)那位父亲咀上虽然这么说,但脸上的表情却十分犹豫。
()(2)财主人一听是女孩,有些不高兴,但是看见那位妈妈失混落魄的样子,除了答应也没别的办法了。
()(3)老实说,我虽然没有孩子,但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而且也羡幕你们。
()3.在下面句子的括号里,填进恰当的关联词,并说说这些关联词的表达作用。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父母的心》教案 苏教版
《父母的心》教案一、概述《父母的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14课。
本课是一篇感人的小小说,作者以他惯有的柔腻的纤细笔触,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
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感受这种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并能体验自己身边的至爱亲情,懂得感恩回报,得到情感的升华,故以情境教学法为主,辅以合作探究、图示教学法,让学生得到听说读写的全面提高。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能准确读出字音并且认清字形;(2)理解重点词语及成语在文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3)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阅读能完整地再现故事情节;(4)学习本小说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以及这样安排的妙处。
(5)收集积累歌颂父母亲情的名言、谚语、格言;(6)能够根据要求在短时间内仿写或创作出与主题相关、语言精美的语段。
2.过程与方法(1)能够读准易读错的字,辨析难写词语;(2)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3)能够通过仿写、创作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2)能联系生活,对文章内容及感情进行拓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14~15岁的少年,有一定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至爱亲情有较深的感悟,这为学习本课达成情感目标打下很好的基础;2.学生在学习中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3.学生已有很强的阅读感悟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课文,体验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主旨;4.学生已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很容易到位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5.学生已掌握了查阅资料的基本技能并乐于阅读积累。
四、教学策略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a.学生通过工具书解决不认识的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b.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对课文内容的点拨,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和全班同学交流(问题解决)。
八年级上册《父母的心》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父母的心》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父母之爱的表现,感悟父母对子女的无私付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章中提炼观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懂得珍惜父母的爱,努力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课文中父母之爱的表现,感悟父母对子女的无私付出。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观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如何使学生深刻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父母的心》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引发学生对父母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父母之爱的表现。
4. 课堂提问:(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引导其他学生补充。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父母之爱的伟大。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父母之爱的感悟文章。
2. 请学生为父母做一些孝敬之事,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温馨的家庭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家庭生活,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主动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情感交流。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付出和牺牲,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八年级上苏教版父母的心的教案
八年级上苏教版《父母的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心和无私的奉献,认识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2.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学会从生活中的点滴事情做起,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母的爱,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父母的心》相关内容。
2. PPT课件。
3. 教学视频或音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父母爱的故事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父母爱的思考,导入新课《父母的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父母的心》,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父母的爱。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父母爱的理解和感受,交流如何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强调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 案例分析: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父母的爱,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6.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感受父母的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7.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孝敬父母的作业,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做起,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
10. 家校沟通: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孝敬父母。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讨论发言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父母心的理解和孝敬父母的行动。
2. 结合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家长的反馈,评估学生对家庭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认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进一步分享孝敬父母的心得体会。
2. 开展孝敬父母为主题的征文活动,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感恩之情。
八年级上册《父母的心》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父母的心》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母爱的伟大。
(3)学会联系实际生活,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父母的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父母的心,学会尊重父母,回报父母。
(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母爱的伟大。
三、教学难点1. 联系实际生活,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2.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理解父母的心,培养感恩之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板书课文题目,引导学生思考课题的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合作交流,探讨课文中父母爱的表现。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父母爱的伟大。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父母的爱。
(2)学生分享自己父母的爱,感受家庭的温暖。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母的爱。
(2)引导学生树立感恩之心,尊重父母,回报父母。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理解父母的爱。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父母的爱”的作文。
3. 回家后,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分享等。
2. 朗读表现:评价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情感投入和表达准确性。
3. 作文质量: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对于“父母的爱”的理解和表达水平。
4. 感恩行为: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感恩表现,如帮助家务、关心父母健康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爱。
《父母的心》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父母的心》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育新中学语文组符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品味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反复阅读中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至爱亲情,并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会理解父母和珍视亲情。
◆教学重点:1、理解用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师:现在,我来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最崇拜的人是谁?师:看来大部分同学的最崇拜是明星,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份一个专家对日本、美国、中国三个国家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请你对“英雄、明星、父母”三种类型的人进行主次排列。
调查结果:日本人把父母放在第一位,英雄其次,明星第三;美国人把英雄放在第一位,父母其次,明星第三;中国人把明星放在第一,英雄其次,父母第三。
同学们,中国学生把父母放在第三位,与大家的看法大致相同。
你们能联系自己的父母说说其中的原因吗?二、品读课文,反弹琵琶激疑(一)初读,理情节。
我以反弹琵琶的的手法,设疑1.师:初读课文,我觉得文中的这对父母真可恶,他们居然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货物一样的卖掉。
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说说这对父母真的可恶吗?(二)二读,抓神态师:当老师读完第二遍的时候,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对父母“心狠”。
他们把三岁的小女儿送去姑且不论,单是每次送孩子时,总是“雄纠纠,气昂昂”的。
同学们,你们有同感吗?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并结合文中关键的词语谈谈自己的看法。
(1)找出文中在送换孩子时描写父母神态的词语。
追问:由以上分析可见这些描写神态的词语传达出父母怎样的心情?(三)三读,析语言师:虽然这对父母“不可恶”、“不心狠”,但读了第三遍课文后,我觉得他们很“狡猾”,因为他们找了种种理由要回孩子。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父母的心》学案
《父母的心》学案一、学习目标1、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2、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
课前阅读作者简介(提示:了解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少年时代的川端康成聪颖过人,广泛地猎取古今世界名著和日本名著。
川端康成是个很有成就的作家,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包括小说、散文、评论等。
在整整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共写了超过500部(篇)小说(含140多篇微型小说)。
川端的小说,不仅数量甚丰,在艺术上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有《美好之旅》、《父母的心》、《肩扛恩师的灵柩》等,以爱为主旋律,描写父母子女情、兄弟姐妹情、师生情、学友情等,文笔优美、表现细腻、情调悲戚,饱含着青春的纯爱。
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3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创作风格。
这种风格,与他的经历有关:川端康成1899年出生,1901年父亲去世,1902年母亲去世,不久,扶养他的祖父母又相继去世。
正因如此,他特别渴望父爱和母爱。
川端康成的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艺术特色:孤独的主观感情色彩、忧郁的感伤抒情情调、人情与人道主义精神。
二、学习过程:活动1:学习小组组内成员一个接一个按节读课文,了解小说故事情节,解决生字词,完成下列表格:(朗读的同学注意语气语调及情感的把握,组内其他同学边听边圈划出生字词,课文读完后,把这些生字词抄到下面的空白处,在需要特别注意的字下划着重号)我积累的生字词:回忆故事情节,完成下表用一句话概述小说故事情节,写在活动单上,并且在组内自由交流,谈谈初读课文之后有什么感受。
这篇小说通过的故事,表现了。
(展示,交流。
)活动2:品细节,细体会。
思考以下问题:(1)优秀的小说作者擅长在叙事中进行细腻的描写,请从文中划出你认为描写比较传神的句子,并结合具体情节谈谈妙在何处。
(先自己找,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文中描写细腻的句子很多,请尽量找出不同的句子,待会儿要展示自己的才学和风采哦)(2)有人说这一家人宁愿饿死也不舍掉一个孩子的做法很不明智。
第15课《父母的心》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4)doc
《父母的心》
学习目标: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心,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课前学习:搜集川端康成的有关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 检查预习:谈谈你对川端康成的了解和认识。
全班交流“淡紫色”的川端康成
2 创设情境:文章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似乎不太完整,请读文章后补充:父母的心是--------- 阅读文章思考、交流
3 请围绕这个主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思考,
4 每个小组交流、总结出一个最佳方案选出代表发言小组交流,评价,修改发言稿
第二块:组织辩论,深入领会主旨。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 组织学生辩论: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分组准备材料,进行辩论情感的角度;利益的角度
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爱是什么?总结评价
4 故事结尾似乎并未结束,这一家人的生活始终成问题,请同学们给未完成的故事续写结尾。
学生写作,交流。
课后学习:
1、这篇文章之所以动人是倚起主旨,还是结构特色?谈谈你的理解。
2、收集反映父母对子女的爱心的谚语、格言、民谣等(不少于5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父母的心》教案
然而,我也发现,在写作技巧的掌握上,学生们还存在一些困难。如何运用具体的事例和细腻的描绘来表达情感,这对于他们来说挑战较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他们,通过更多的实例分析和写作练习,帮助他们逐步提升写作水平。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学习了如何通过写作技巧表达对父母的爱。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父母之心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用行动和言语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写作技巧分析:学习作者如何运用具体事例、生动描绘和情感表达等手法来展现父母之爱,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借鉴。
举例:文章中描述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付出的努力和牺牲,如“日夜操劳,舍不得吃穿,只为了给我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条件。”这句话展示了父母的无私奉献,是教学中的重点。
2.教学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父母之爱,并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孝敬父母的实际行动,是教学难点。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父母之爱的基本概念。父母之心是伟大而无私的,它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文章中通过描述父母为子女所做的种种牺牲,展示了父母之爱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和重点词汇。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展现父母之爱。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父母的心》教案苏教版
《父母的心》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
苏教八级上册父母的心学案
《父母的心》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本文在情节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结构特点。
2. 感受浓浓的爱心下面笼罩着的淡淡的哀怨。
3. 学会理解父母,关爱父母,珍惜亲情。
学习重点与难点:由一波三折的故事去体会父母对儿女的浓浓的爱心,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一、课前预习:1 •注意红色字的读音濑户褴褛女佣犹豫2.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衣衫褴褛:褴褛:(衣服)破烂。
衣着破烂不堪。
无精打采:精:精神。
打:打消。
采:兴致。
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又作没精打米”。
失魂落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3.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赖户内海寒酸佣人难割难舍B、无精打彩酬劳冷酷如数俸还C、犹豫不绝羡慕约定高贵典雅D、失声痛哭吩咐逝世一妥百妥4.《父母的心》选出《》,作者是日本著名小说家。
他于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成名作是《》。
代表作有《》、《》等。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欣赏韩红的flash动画《天亮了》。
用心感受父母深情。
那是一个秋天风儿那么缠绵/让我想起他们那双无助的眼〃就在那美丽风景相伴的地方/我听到一声巨响震彻山谷/就是那个秋天再看不到爸爸的脸/他用他的双肩托起我重生的起点/黑暗中泪水沾满了双眼/不要离开不要伤害/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风险/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看到太阳出来妈妈笑了天亮了这是一个夜晚天上宿星点点/我在梦里看见我的妈妈/ 一个人在世上要学会坚强/你不要离开不要伤害/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我愿为他建造一个美丽的花园/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看到太阳出来天亮了/看到太阳出来他们笑了天亮了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小说。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情节。
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准备复述故事情节,复述时应注意:(1)抓住人物和主要事件。
第15课《父母的心》学案(苏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第15课《父母的心》学案(苏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能明白得本文一波三折的故情况节,发挥想象力,揣摩人物心理活动,品位优美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能明白得本文一波三折的故情况节,发挥想象力,揣摩人物心理活动,品味优美语言的能力。
(2)明白得作者浓浓的爱心下面覆盖着的淡淡的哀怨的风格特色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作者简介: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讲家,出生在大阪。
曾任日本笔会会长。
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连续病故。
孤独愁闷伴其一生,这反映在他的创作中。
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一辈子升华的美。
日本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
紫,淡淡的紫,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
这是川端康成作品的共同风格。
2.注音: 褴褛叮嘱答谢3.填空: 无精打失落(二)合作探究1.请一位同学复述故情况节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完成填表任务,引导学生朗读体验本文〝浓浓的爱心中隐含淡淡哀愁〞的写作特色。
● 送走长子时,父母的表现是如何样的?● 用次子换回长子时,父母是如何想的?理由是什么?● 用女儿换回次子时,父母的表现是如何样的?理由是什么?●想要回女儿时,父母的表现是如何样的?理由是什么?3.小孩,你认为该不该送?4.这篇小讲共有17段,按照小讲情节进展的差不多规律,能够分为五个部分。
四、拓展延伸:难道一家六口就如此分离了吗〔齐读13——15段〕有感而发:1.父爱是一座山,有山的伟大和崇高。
母爱是一种祝福,一切尽在不言中。
父母的爱是沙漠中的绿洲,因为它永久让儿女看到期望。
父母的爱是一盏灯,为远行的儿女带来光明。
父母的爱是一味良药,能抚平儿女的心灵创伤。
仿写:父爱是……母爱是...... 父母的爱是......总结本文主题:本文通过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小孩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2.〝悲伤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依旧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在学完这篇文章后,请你与大伙儿分享你周围的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周围的爱五,布置作业1、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本文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川端康成,______(国)现、当代小讲生在大阪。
第15课《父母的心》教案(苏教版初二上) (2)doc初中语文 (1)
第15课《父母的心》教案(苏教版初二上)(2)doc初中语文(1)教学目标:能由一波三折的故事及与台湾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比较中去体会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能发出周围的爱的故事。
课前学习:观赏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摸索:妈妈送走亲小孩是不是她不爱亲小孩了?课堂学习: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导入: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我们来研究一下这篇文章的标题:父母的心,如何讲明?2.创设情境:请你大声朗读文章,同时结合文章内容对题目作出补充:父母的心是,因为……[学生读课文,整理自身观点,全班交流]3.归纳:父母的心是一片爱子之心二.体会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1.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内容过渡:在课前我们看了«妈妈再爱我一次»的影片片断,影片专门感人,但与文章不同的是,妈妈送走了小强,课前老师布置了摸索题:妈妈送走小强,是不是代表她不爱亲小孩了,谈谈你的看法。
现在请你将自己的摸索亮出来。
[学生将课前摸索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归纳:妈妈送走小强也是出于对小强的爱2.组织辩论:过渡:老师就有疑咨询了,要请大家为老师解疑:送走是爱依旧不送是爱?请发表你的见解。
[学生小组讨论,老师出示要求]归纳:送与不送差不多上爱总结评判:爱是人类最伟大的一种情感,爸爸妈妈几次将小孩送走又要回,小强的妈妈忍痛送走小强,无一不表达出爱的伟大,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作家颂扬爱、歌颂爱,今天在课堂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我想请大伙儿结合自己的体会将你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投影:口头小创作:爱是……三.拓展:挖掘生活中的真爱1.过渡:〝悲伤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依旧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在学完这篇文章后,请你与大伙儿分享你周围的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周围的爱。
2.拓展:爱是相互的,在我们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回报父母呢,比如为他们做一些情况,对他们讲一些话……,请你来谈谈。
第15课《父母的心》教案(苏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第15课《父母的心》教案(苏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情况节和浓浓爱心中隐含淡淡的哀愁的写作特色。
2、体会文中父母关于子女深沉的爱,并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会明白得父母。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教学难点:教学目标1教学用具:两份图表、音乐«天下父母心»教学过程:一、生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谈话走进课文的学习。
出示课题«父母的心»。
导入设计:同学们,你们可曾记得:是谁第一次牵着我们的小手蹒跚学步,是谁第一次为我们背上小书包;是谁在我们快乐时与我们一起欢呼雀跃,是谁在我们悲伤时偷偷的递上白手绢儿;是谁在我们成功时为我们悄悄落泪,是谁在我们失败时为我们鼓劲加油。
可曾几何时我们开始厌恶这种关怀,开始远离这种亲情。
我们经常会想父母如何这么烦?父母们也不时感叹,这小孩们都如何了,简直不了解父母的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父母的心»去体会一下天下的父母心吧!出示课题:父母的心二、单介绍作者生平。
川端康成:日本闻名现代小讲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两岁时父母双亡,一直与祖父母生活,从小没享受到我们看似平常的父母的关爱。
三、学生自渎课文,用一两句话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明确本文一波三折的故情况节:送——不送让学生再读课文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文中父母最终决定不送小孩的理由。
明确:送与不送差不多上基于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五、让学生分组完成填表任务,引导学生朗读体验本文〝浓浓的爱心中隐含淡淡哀愁〞的写作特色。
父母的决定父母的表现富太太的表现及心理变化送大亲小孩送二亲小孩送三女儿决定不送六、谈话由学生归结本文主题。
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拒绝优越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小孩给富人的故事,表现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七、拓展延伸。
师:亲子之爱是人类共有的感情,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与生俱来的,是最无私、最伟大、最神圣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父母的心》教案 苏教版
教学目标:1、能准确地找出并细细体会课文中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
2、能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愁。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发现爱导入:师:同学们,世界上最伟大的感情是哪一种呢?(亲情)没错,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行一次亲情之旅吧。
播放韩红的《天亮了》师:这首歌源自一个感人的故事,一对年轻的夫妇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儿子的生命。
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让小子灏最终得以幸存的呢?——生:父母的爱没错,父母的爱是伟大的,它源自父母那颗伟大的心。
今天我们来学习日本当代小说家川端康成的一篇小小说〈父母的心〉。
(师出示学习目标)师:这节课,我们的学习重点是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愁。
1、作者简介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有哪位同学知道川端康成?(生回答)(师出示资料)2、理情节,找线索由于早年失去双亲,极其渴望亲情的川端康成于是便写下了这篇小说,在川端康成的心中,他对父母的心到底是怎样看的呢?下面,让我们先来看一段文字。
(出示文字)请同学们先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师:这段文字其实就是这篇小说的开头。
在这艘船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现在,老师给大家一点时间读课文,把故事情节理一理。
一、破题(1、2),交代了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二、开端(3—6),贵妇想领养孩子。
三、发展(7—12),穷夫妇三次换送子女。
四、高潮(13—16),穷夫妇要回女儿。
五、结局(17),一家六口团聚。
师:情节已经一目了然了,这个故事的线索又是什么呢?生:是那几个孩子师:没错,小说就是以穷夫妇的几个孩子为线索,展开了情节。
先是送,然后换,接着再换,具体是怎样的,请一个同学来补充。
送走大儿子→二儿子换大儿子→女儿换二儿子→要回女儿师:穷夫妇的三次换送子女,使得整个故事情节(怎么样?)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这样反反复复,送出又要回,大家请想想,为什么穷夫妇还是决定不送走孩子了呢?生:因为他们爱孩子。
八年级上册《父母的心》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父母的心》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树立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理解家庭亲情的重要性,增进对家庭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 如何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认识和体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天下父母心》,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
(2)简要介绍课文《父母的心》的作者及其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父母的爱。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分析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的爱。
(2)教师总结:强调家庭亲情的重要性,呼吁同学们珍惜家庭时光,孝敬父母。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结合自己的家庭经历,写一篇关于“父母的爱”的作文。
2. 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家庭亲情的认识,整理成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情感体验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父母的心》,感受家庭亲情的温暖。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结合学生的实际家庭经历,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爱,树立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八年级上册《父母的心》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父母的心》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父母、珍惜家庭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培养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创新思维。
(2)如何培养学生关爱父母、珍惜家庭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父母的心》的作者及其背景。
(2)引发学生对家庭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体会父母的爱。
(2)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感受家庭的温暖。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情节,分析父母的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深入分析:(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发现课文的新意。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父母的爱的伟大。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父母的爱。
(2)引导学生珍惜家庭,关爱父母。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地讲解了课文《父母的心》。
2. 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苏省无锡新区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学案 苏教版 学案
某某省某某新区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学案苏教版班级某某一、学习目标:1、体会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2、感悟浓浓的爱心中隐含着淡淡的哀怨。
二、温故知新:1、小说三要素: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2、小说情节可分为: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词语积累:褴褛..()濑.户()吩.咐()酬.谢()yóuyù() xiànmù()无精打cǎi()一妥.百妥( ) 如数_____还失______落______你认为还有重要的词语需积累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学常识《父母的心》作者__________,________(国家)小说家,曾Array任日本笔会会长,获1968年___________。
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5、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新课探索:1、听录音,初感知a、请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思考:这对贫穷父母送孩子送了几次?什么时候送的?送的到底是谁?送出去,要回来,这中间的理由到底是怎么样?(完成表格)2、品情节,悟主旨a、再细细想想这三次理由充分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请你在文中找出对这对父母的神态描写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赏电影,绘心境a、欣赏电影《我的兄弟姐妹》,谈谈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一起来模拟当时那位父亲和他妻子的心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无锡新区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学案苏教版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体会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2、感悟浓浓的爱心中隐含着淡淡的哀怨。
二、温故知新:
1、小说三要素:__________ ?
2、小说情节可分为:、、、0
3、词语积累:
酬谢(褴褛() 濑户()吩咐()
y ouy u() xi d nm u()无精打 c d () 一妥百妥()
如数还失落
你认为还有重要的词语需积累吗?老师评价
4、文学常识
《〈父母的心》作者_________ ,______ (国家)小说家,曾任日本笔会会长,获1968年___________ 。
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等5、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
三、新课探索:
1、听录音,初感知
a、请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个故事
b、思考:这对贫穷父母送孩子送了几次?什么时候送的?送的到底是谁?送出去, 要回来,这中间的理由到底是怎么样?(完成表格)
a、再细细想想这三次理由充分吗?
b、请你在文中找出对这对父母的神态描写的语句
________ 3赏电影,绘心境
a、欣赏电影《我的兄弟姐妹》,谈谈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
■
b、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一起来模拟当时那位父亲和他妻子的心境。
(用一两句话)(a)当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父亲想:
(b) 当送走长子后,夫妇俩想:
(c) 用次子换回长子后,夫妇俩想:
(d) 用女儿换回次子后,夫妇俩想:
(e) 要回女儿后,夫妇俩想:
4、品技巧,悟手法
a. 既然如此不舍,为何还要一送再送,为何不一开始就不送?你觉得怎样写更好
b. 文章结尾的设计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创作风格?
5、齐动手共想象故事结尾似乎并未结束,这一家人的生活始终成问题,请同学们续写一个结尾,想象一下他们一家六口将会过着怎样的生活。
四、课后巩固:
藏羚羊跪拜
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
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
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想起故事的主人公一一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
羚羊。
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
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等,眼下已成了凤毛麟角了。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
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
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
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杀身和慈善在老人身上共存。
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一一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一天。
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了几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
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里拿来了枪。
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 一声跪了下来。
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睛里流了出来。
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
藏区流传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
”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
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求饶打动是情理中的事。
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 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
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
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
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情景。
夜里躺在地铺
上,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
腹膛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
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那只没有出世的孩子掩
埋了。
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
从此,这个老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
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1 •本文中表现文章主题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3•为什么说“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请根据文中有关内容回答。
4•文中老猎人在掩埋了藏羚羊的同时,也埋掉了杈子枪,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文章有关内容和下面两段资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①藏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②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如今,在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车辆鸣叫相迎,挥蹄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