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及其管理智慧教程文件
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炼教材
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炼
徐旭初
(浙江大学)
什么是国学智慧?
• 追求什么?如何追求? • 如何面对顺境?如何面对逆境?
• 神秀: •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 •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 慧能: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什么是国学智慧?
• 内圣外王
• 修炼: • 反省、觉悟、摒弃、坚持
• 君子养身,莫善于静。静如止水,静如明镜。水止乃 澄,镜明斯应。能明则诚,知止而定。(清代尤侗 《静箴》)
•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 然,失意泰然。
在尘不染
• 语出佛家:“处尘能不染,学道有何难”——身处追 逐名利的滚滚红尘,仍然坚持自己的精神追求和节气 操守。
• 一个人有理想并不难,难的是在理想与现实不相容时, 能否经受住现实的残酷与诱惑,继续坚持,也就是有 没有节操。
履中蹈和
“履中蹈和”出自清代顺治皇帝的匾文。“履”,是实 行的意思;“蹈”,是遵循的意思;履中蹈和,就是《中庸》 所主张的“致中和”。
在现代管理中,人们往往把履中蹈和表述为“持中致和”。 管理中的持中致和,就是从复杂变化的情势中寻求最为适宜 的解决办法。日本人竹添光鸿把这种管理称为“合情、合理、 合法”的“中道管理”,国内则称之为“适度管理”。
国学与管理智慧知识讲堂课件PPT
第二阶段。自1919年 “五四”运动至1949年 新中国成立之前。这是国 学研究最为兴盛的时期。
第三 阶段 。自 1949 年新 中国成立至目前。这是指 建国后国学命运的沉浮。
1906年,章太炎在日本主编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刊登《国学振兴社广告》,谓国学讲授内容 为:“一、诸子学;二、文史学;三、制度学;四、内典学;五、宋明理学;六、中国历史。” (按“内典”即佛典)以上内容实际上包括了传统的经、史、子、集的各个学科。 章氏于1906年于东京创立国学振兴社,仿效日本一些学者用一国固有之学问来弘扬民族精神的做法。
的载华凝天古也文灵制神象之之经所中勰作经
奥体文聚地代。章之人,天鸿至也说的《用典
区,化,人的
之奥纪参地教道者:《文,的
。是精也三经
骨区,物,也,,
宗心正地
人是者典
髓,洞序效。不恒
经雕如位
性的中的是
者极性,鬼故刊久
篇龙刘与
》》
“国学”的来龙去脉
经典有两个特点:
一个是它的普适性。《艺文类聚》对于 经典的解释是“经也者,径也,言五路无 所不通”,也就是说,经典承载着普适性 道理。 另一个是它的阐释性。历代通过对于经 典的阐释而有所创新,形成为“经学”。
“国学”的来龙去脉
国学形成与发展的大致阶段
灿楼中社堂未作其王
然阁评会集出有中国
62
放,论研林版 以维
出在说究》。种经的
了几:》。代,史学
国学是中华文化最深厚的根基。更是中华 文明的承载者,推动者,新的世纪,国学 的价值正走向回归,我国文化史确有研究 价值,即一代而已见其概……可以学先辈 之人格,可以知学问之价值,在善疑、在 求真、在创获。
“国学”的来龙去脉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智慧-文档资料
一、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熟人好办事”,这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信念。 在中国人的社会中,通过人情往来而编织的“网络” 生活,成为中国人的基本生存图景。——关系学 中国当代的朦胧派诗人北岛曾写有一首涵义丰 富的诗——《生活》,诗的内容只有一个字:网。 3、中国文化是整体本位的宗法文化 在中国文化中,整体是高于一切的,常说的大 局意识、大公无私等都反映了这种整体本位的取向。
传统伦理最核心的内容是“三纲”、“五常”、
“五伦”等,以它们为基础,便可以编织出一整套
维系社会稳定的“天罗地网”
6、中国文化是重视经验直觉的悟性文化
“秀才赶考”“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
仕在北洋的怪杰辜鸿鸣老先生一夫多妻制”
一、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同一件事情,同一种现象,我们却可以从不同
一、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大意是:无极太极,阴阳互摄;阳变阴合,生生不
息;动静有序,刚柔相济;共生共存,天地人和。
一是阴阳对立, “万物负阴而抱阳”
二是两种对立因素相反相成,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冲气以为和”
三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对立的因素相互涵容 四是阴阳轮转,此消彼长,物极必反,动态平衡, 对立的因素永恒地转化生息。
一、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和谐四维度:一是身心和谐,二是人际和谐,三是
群己和谐,即公私和谐,四是天人和谐。
第一个毛病是多欲,即贪图美色美味,贪图
功名利禄。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个毛病是气盛,即盛气凌人,颐指气使,
横行霸道,唯我独尊。 5、中国文化是“内圣外王”的伦理文化 “内圣外王”的价值内核是“忠孝治国”
一、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ppt 42页)
曹操与孙悟空:力量型的杰出代表
■“说曹操,曹操到”这句俗语,说明了曹操那种
雷厉风行的行动力。孙悟空呢,则是一个筋斗十万八千 里。他们似乎拥有某种神秘的力量,总是能够做到言必 行、行必果。
■这种性格的人比其他性格类型的人更加崇尚行动 。他们通常是组织中的铁腕人物,目光所向,无坚不摧 。
■他们在意工作的结果,对过程和人的情感却不大
■和孙权一样,和平型的沙和尚也是那样友善而又平静, 以致于能够接纳所有的麻烦。他们一方面习惯于遵守既定的游 戏规则,习惯于避免冲突和考虑立场;另一方面,也能够充满
他们性格低调,但并不像完美型那样容 易绝望。
他们厌恶那种不稳定和混乱的工作环境 和生活状态,可在暴风雨中他们却能够 表现出令人惊叹的镇定。
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 下来…
仁者乐山 性格的稳定性 智者乐水 性格的敏感性
性格的分类(图1)
完美型
诸葛亮
敏感性
和平型
孙权
力量型
曹操
活泼型
稳
刘备
性格的分类(图2)
.(.....)
完美型
唐僧
力量型
孙悟空
敏感性
和平型
活泼型
寻找下列四组人物相同的性格特征
诸葛亮 —— 唐 僧 曹 操 —— 孙悟空 刘 备 —— 猪八戒 孙 权 —— 沙和尚
■善于在工作中寻找乐趣是活泼型的典型性格特征之一 。与活泼型的同事相处,你会感到轻松、愉快、和一种被
诸葛亮和唐僧:完美型的化身
■诸葛亮的兴趣在于思考人生的价值。他用尽了一生,把自 己的职业生涯打造得如此完美无缺。
■如果不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伟大的 诗人、文学家或思想家。尽管如此,他的一篇《出师表》仍然 让许多文学家为之自惭。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习俗和信仰,是实现有效跨文化管理的基础。企业应培养员工对文化差 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以应对多元化的工作场景。
领导力发展
德行领导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领导者的德行和修养。在现代管理中, 领导者应注重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以树立良好的 榜样。
战略眼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战略思维强调长远规划和整体观念。领 导者应具备战略眼光,制定并执行长期发展计划,以实现 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02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不断吸 收外来文化,与时俱进,保持了 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儒家思想
强调仁、义、礼、智、信等美德,注重家庭 伦理和社会和谐。
道家思想
主张无为而治,强调自然法则和整体性思维 。
法家思想
重视法制和制度化管理,强调规范和秩序。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01
以人为本
法家主张法制原则,认为法律是维护社 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主张依法治
国、依法管理。
刑无等级
法家主张刑无等级,认为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无论地位高低都应该受到法
律的约束和制裁。
尚公去私
法家主张尚公去私,认为管理者应该 以公共利益为重,摒弃个人私利,以 保持公正无私的态度。
重刑轻赏
法家主张重刑轻赏,认为严厉的惩罚 比奖励更能促使人们遵守法律和规章 制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 理智慧
目录
CONTENTS
•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实践 •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对现代管理
的启示
01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中华文化的起源与演变
国学智慧与中国式管理资料66页PPT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பைடு நூலகம்
国学智慧与中国式管理资料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国学文化与管理智慧(共五篇)
国学文化与管理智慧(共五篇)第一篇:国学文化与管理智慧《国学文化与管理智慧》课程小论文论文题目:墨家理论对现代管理的意义作者:班级学号:81号指导老师:李宁琪老师完成时间:2012年5月10日墨家理论对现代管理的意义摘要:中华古典管理思想是我国劳动人民5000年的实践经验形成的,如果能对墨家管理思想进行创造性诠释,对现代企业管理无疑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古为今用,已成为当今世界管理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不仅如此,这对于建设中国式现代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管理思想墨家兼爱企业管理1.墨家学说简介1.1 墨家墨家是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约产生于战国时期,与儒家同为春秋战国时期显学,创始人为墨翟,世称墨子,在当时影响极大,有“非儒即墨”之说。
战国后期,墨学的影响一度甚至在孔学之上。
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团体,其首领称“矩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
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
代表人物:墨子、田俅子等。
1.2 现存著作东汉时期存有《墨子》七十一篇、《胡非子》三篇、《随巢子》六篇、《我子》一篇、《田俅子》三篇、《尹佚》二篇,六朝以后逐渐流失,现代所传的《墨子》只剩五十三篇。
特别须指出的是,《墨子》一书中对光学、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进行了探讨,可惜在漫长的时间中都没能得到充分地认识。
1.3 主要思想墨家的管理思想以“兼爱”为伦理基础,以“尚贤”为指导原则,以“贵义”为社会目标,破除贵贱、亲疏的等级观念。
力求构建一个公平合理、节约、效能的古代理想社会。
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十个方面,统称为“墨家十事”:兼爱:无差别的爱、去亲疏与社会阶级分别。
非攻:反对主动侵略的不义之战。
尚贤:不分出身贵贱划分人才,唯才是举。
尚同:统一思想上下一心,以上级的是非为是非。
天志:掌握自然规律。
明鬼:肯定了“鬼”的存在,有敬畏感。
中国文化和管理智慧 共29页
班子成员间的和谐问题:
上级领导在班子的配备问题上,要掌握好四个要领: 注意才能的搭配 注意风格的搭配 注意职权的搭配 注意梯队的搭配
在正职与副职的关系问题上,要贯彻“四不”原则: 对正职而言,要做到:统揽不包揽,善断不武断,信
任不放任,大度不失度。 对副职而言,要做到:到位不越位,服从不盲从,
Hale Waihona Puke 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人本管理要实现“八个转变”: 要重新认识人,要真正尊重人, 要科学选择人,要合理组织人, 要全面培养人,要全程激励人, 要适当约束人,要真诚关心人。
3.“导德齐礼”:中国式管理的基本路径
《论语•为政》:“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 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导之以德”的奥妙在于以身作则。
《论语·子路》说:“其身正,不令 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颜渊》篇也说:“政者,正也。子 帅以正,孰敢不正?”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中国式管理启示暗含着一个“道德自觉→道德示范→道德感染→道德辐 射” 这么一个内在逻辑。
“齐之以礼”大体包括礼义、礼乐、礼仪、礼俗、礼制、礼教等
家国同构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忠孝文化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移孝作忠是中国传统治理的共同 理念。
4.中国文化是阴阳协调的和谐文化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其哲学要义 有四: 一是阴阳对立 二是两种对立因素相反相成,构成 一个和谐的整体 三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你中有 我,我中有你 四是阴阳轮转,此消彼长
中西文化区别: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文化类型
伦理文化
法治文化
精神追求
修德成圣
皈依上帝
价值取向
中国文化及其管理智慧课件
追求金钱至上的拜 金主义
贪图感官刺激的享 乐主义
奉行有奶为娘的实 用主义
信仰自我中心的利 己主义
物本位文化 的基本形式
中国文化及其管理智慧
2、以人为本文化
的基本维度与价值内核
发展
人
关心
人
以人 为本
解放
人
一是关心人——关注人的生存命运, 满足人的合理需求(荀子所谓“养人 之欲,给人之求”);
中国文化及其管理智慧
2、协调的技巧——以己度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
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 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中国文化及其管理智慧
3、协调的原则:情理法兼容
5、协调的境界:和衷共济
《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 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 于人,共济而已。”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若 要办理得善,头一着先要请大股东和衷 共济,以外的事自然就都好商量了。”
中国文化及其管理智慧
(二)、和而不同:中国式管 理的本质要求
中国文化及其管理智慧
中国文化及其管理智慧
因变 制胜
中庸 之道
左右 逢源
中国式 管理智慧
导德 齐礼
和而 不同
以人 为本
中国文化及其管理智慧
(一)、左右逢源的协调艺术
1、协调的基础:身心和谐
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 嗄,和之至也。(《老子》第五十五章)
大意:他还不知道男女交合但小生殖器却自动 勃起,这是精气充足的缘故。他整天号哭,但 喉咙却不沙哑,这是元气淳和的缘故。
国学智慧与现代管理艺术教材
路漫漫其悠远
放下绝非枯木死灰
• 从前有位老婆婆供养了一位僧人,又请了来了 一个妙龄少女给和尚端茶倒水。一天,老婆婆 想测测这个出家人的修行到底到了哪种地步, 就授意姑娘在送饭的时候一把抱住和尚,问他 感觉如何。和尚的回答非常坚决:枯木已寒烟 ,三冬无暖意。意思是说,我感觉自己像一根 枯死了的木头,在数九寒冬的天气里,心里面 没有任何的暖意。在一般人看来,这位出家人 的修行已经到了无情无欲的高深地步。但老婆 婆听完姑娘的转述,却生气地将出家人赶走了 。
• “前念迷,即众生;后念悟,即佛。” 平常心是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六祖坛经》
路漫漫其悠远
• “禅”的最终目标是心态开悟,《证道歌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
• 看破、放下、自在。
路漫漫其悠远
• 放下,才能承担!自在!智慧! • 人没有了承担,生命就没有了热情与责
任;承担变成了负担,又失去了生活的灵 性和洒脱。 • 境界:在尽责中求满足,在义务中求心 安,在奉献中求幸福,在无我中求进取 ,在生活中透禅机,在保任中证解脱。 • 李嘉诚逆境求胜平常心
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 欲取之,必故与之。” (36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 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 ”(58章)
路漫漫其悠远
1.顺势而为
人道: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22章)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 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57章)
路漫漫其悠远
禅在管理中的运用
• 把烦恼当成修行的道场:“在生活中修行,在修 行中生活。”
• 别人烦恼时我不烦,别人厌倦时我不倦。 • 单位是干什麽的?单位就是解决问题的地方,
《中国传统管理智慧》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管理智慧》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国传统管理智慧课程类别:通识教育(素质教育)选修课程学分/学时:32理论学时/2学分适用对象:所有专业开课单位/教研室:政法学院思政教研室二、课程设置目的与教学目标1、它本课程是研究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智慧的一门学科,既具有深厚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
它从管理思想与当今借鉴两个个层面进行研究,是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是为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管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深的智慧,能通过学习中国传统管理的思想与智慧,采用“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总结并领悟中国传统管理治思想的精髓,提高学生的管理理论素养,拓宽学生的管理知识视野,为学生研究管理理论和从事行政管理及企业管理提供借鉴,进而提高学生们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未来同学们的管理工作和理论创新提供必要的信心和智力支持。
为以后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的业务能力的提高、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模式建立,奠定良好的优秀传统管理文化的的基础。
四、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程知识面较广,涉及历史学、管理学、领导学、人才学等多门学科。
含有丰富深奥的理论,同时,又是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的的课程。
学习的难点是理解中国古代主要管理智慧的精髓。
重点:中国传统管理智慧的主要特点、内容与当代借鉴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采用课堂讲授、比较分析、小组学习、案例讨论等的教学方法。
2、本课程为考查课程。
最终成绩由平时作业、课程论文、课堂参与和期末随堂测试综合评定。
平时作业、课程论文和课堂参与占30%,期末随堂测试占70%。
五、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选用教材:[1]宋锦绣主编.中国传统管理智慧.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2、参考资料:[1]欧人,葛山.中国传统管理智慧十讲.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2]张廷伟国.学中的管理智慧.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3]刘云柏.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4]蒋一苇.古代管理思想与中国式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1989年1月第1版[5]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2008年2月第1版[6]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7]梁启雄.荀子简释.中华书局.1983年1月第1版[8]张松辉.老子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8月第1版[9]孙小玲.孙子兵法.武汉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10]胡如虹.战国策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11]王启才.吕氏春秋研究.学苑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12]辛志凤.墨子译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13]俞志慧.韩非子直解.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14]皱华玉,战继发,艾景学.中国古代领导思想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15]刘禄玲,杨勇.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16]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李泽厚著.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17]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编写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企业管理出版社.198610月第1版[18]李庚其.赢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管理.文汇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19]曾仕强.中国管理哲学.台湾三民书局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20]朱明伟.中国管理文化论.立信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执笔:邱龙审核:刘孝友制(修)订时间:二0一一年三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悟道:中国式管 理智慧如何可能—— 根:中国文化与中国人
1、中国文化是含蓄内敛的阴柔文 化
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 一部春秋曾读否?
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 那个东西还在吗?
1)中国文化的含蓄与意境
文化类型
精神追求 价值取向 治理手段
社会目标
伦理文化 法治文化
修德成圣
皈依上帝
崇尚伦理,重义 崇尚自由,重利
重道德教化(德 治,强调社会义 务)
天下为公,“不 患寡而患不均” 强调结果的均等
重法律规范(法 治,强调权利保 护)
更强调机会与权 利的平等
6、中国文化是重视综合直觉的悟 性文化
例一:秀才的三 个梦
和谐
法
追求包容与融合
强调比赛与竞争
既此又彼,不此不彼 黑白分明,非此即彼
阴阳协调
阴阳对立
中西文化对比之四
5、中国文化是“内圣外王”的伦理文 化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五常:仁、义、礼、智、信
孝
耻
悌
廉 八德 忠
义
信
礼
父子 有亲
朋友
君臣
有信 五伦 有义
长幼 有序
夫妇 有别
中国文化是内圣外王的伦理文化 西方文化是崇尚权利的法治文化
出恭 登东 云雨 那事儿 花至半开,酒至半酣
2)中国文化的谦虚与内敛
“鄙人”、“在下”、 “愚兄”
“贱内”、“拙荆”、 “豚犬”、 “犬子” “斧正”、“指正” “岂敢”、“过奖”、
“哪里哪里”
3)中国文化的圆融与变通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权也。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既不犯规,也不犯傻 。 解说:中国文化的圆融变通孕育了中国人做人
阴阳和谐
阴阳相对 阴阳互根 阴阳消长 阴阳转化
万物皆 分阴阳
孤阴不生 阴消阳长 重阴必阳 独阳不长 阳消阴长 重阳必阴
中医的阴阳和谐与阴阳失衡
中医在临床上常常以阴阳偏盛偏衰(即阴阳消长)来说明 临床的不同证候。例如,寒属阴、阴盛则见寒证,如受冷 后出现的胃寒腹痛、腹泻等;热属阳、阳盛则见热证,如 一般的急性肺炎、有高热口渴、皮肤红等急性热病症状。 有些虚弱的病症,其发病机制不是因为阴或阳的偏盛,而 是因为偏虚。如果某脏腑的阴偏虚,称为“阴虚”,此为 阴消,“阳”相对的突出,因为热属阳,故阴虚见热证。 这种现象称为“虚热”。如果某脏腑的阳偏虚,此为阳消, 称为“阳虚”,此时“阴”相对突出,因寒属阳,故阳虚 见寒证,这种现象称为“虚寒”。 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常 处于相对平衡的,如果“消长”关系超出一定的限制,不 能保持相对的平衡时,便将出现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偏衰, 导致疾病的发生。
和谐文化的几个基本层次或维度
1、身心和谐 2、人际和谐 3、公私和谐 4、天人和谐
孔子论身心和谐
“ 君 子 有 三 戒 : 少 之 时,血气未定,戒之 在色;及其壮也,血 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论 语·季氏》)
西方文化是二元对立的竞争文化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 天人相分:人为自然立
例二:辜鸿铭的 茶壶论
例三:大学生发 生在校性行为是 否应当?
思维 方式
理性 感性 悟性 思维 思维 思维
科学 艺术 人文
中国文化是重视经验直觉的悟性文化 西方文化是重视逻辑分析的理性文化
悟性文化
重体验、感悟—情 境性,模糊性 重综合、类比 重直觉、灵感 求道—智慧 哲学与人文
理性文化
重思辨、实证—可 靠性,精确性 重分析、实证 重逻辑、推理 求知—真理 科学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 为和。”(《老子》第四十 二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 (《周易》)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 根本也。……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 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 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 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 乱,此之谓也。 ”。 (《黄帝内经》)
阴阳和谐即阴阳的动态平衡
对比之三 中国文化
类型
农业文明
基础
血缘关系
利益指向
整体>个人
性质
宗法文化
人格范型
温顺服从型
西方文化
商业文明 契约关系 个人本位
商业文化 平等独立型
“家国”文化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 总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
4、中国文化是阴阳协调的和谐文化
无极太极,阴阳互摄; 阳变阴合,生生不息。 动静有序,刚柔相济; 共生共存,天地人和。
说话委婉含蓄,意在言外
说话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强调意境,讲求神韵
重视描摹,讲求再现
尚“圆”,为人讲灵活性,办 尚“方”,为人讲原则性,做 事讲究圆融变通,留有余地 事讲究规则第一,是非分明
2、中国文化是重人情讲面子的情 感文化
死生契阔(生死离合), 与子成说(我和你誓言不改)。 执子之手(让我俩手牵着手), 与子偕老(一直到老再不分离)。
办事的灵活性,有时还能形成解决问题的创造 性思路。但有些变通也暴露出中国人规则意识 的匮乏,丧失了原则性的灵活性则容易导致社 会问题的产生。
中西文化对比之一
含蓄内敛的中国文化 开放张扬的西方文化
抱拳、鞠躬,用筷子往内夹; 谦虚内敛
尊重传统,较保守
握手、拥抱或亲吻,用刀叉向 外戳;张扬自我
注重现实,重创新
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中西文化对比之二
中国:情感文化
西方:功利文化
重“人情”(感性支配) 重“功利”(理性支配)
要“面子”(给别人看)
要“里子”(让自己爽)
讲义气(必要时舍己为人) 讲实惠(利益优先)
熟人社会(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陌生人社会(随时和陌生人说
亲疏有别)
话,人人独立平等)
3、中国文化是整体本位的宗法文 化
二、问策:中国式的管理智 慧如何可能?
因变 制胜
中庸 之道
左右 逢源
中国式 管理智慧
导德 齐礼
和而 不同
以人 为本
(一)、左右逢源的协调艺术
1、协调的基础:身心和谐
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 嗄,和之至也。(《老子》第五十五章)
——《诗经·击鼓》
1)重人情
“人情”,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 之一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2)关系网
“关系网” 是中国人的基本生存境 遇。
世界上最短的诗
生活 网
3)讲“面子” “要面子” 是中国人的基本生存信
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