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 《七律·长征》课文简说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生字分析带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生字分析带习题

《七律·长征》原文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课内字词总结一.生字组词:崖:云崖山崖石崖悬崖峭壁悬崖勒马渡:渡江渡河横渡渡口远渡重洋二.多音字:磅:páng磅礴bàng磅秤尽:jìn尽力jǐn尽管三.形近字:崖(山崖)涯(天涯)渡(渡河)度(度假)四.注解: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川肃两省交界处。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七律·长征》主题思想与鉴赏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鉴赏:1、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2、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3、“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4、尾联的“更喜”和首联的“不怕”前后呼应;强化了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课后习题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意思:岭山脉绵延千里;高大绵亘;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律 长征》优质课件(含课文相关视频)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律 长征》优质课件(含课文相关视频)


·
岷山—喜 三军过后—尽开颜(总结)
拓展延伸 毛泽东诗词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课堂演练
1.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磅(pánɡ bànɡ) 岷(mín mǐn) √ √ 索(suǒ shuǒ) 丸(wán wān) √ √ 2.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 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 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字词乐园
会写字
wán

mí n
丸 崖 岷
字词乐园
易错提示
丸:注意与“九”区分开,不要少写 一点。 崖:下部“厂”里面是两个“土”。
字词乐园
点击“笔顺视频”,跟我 一起进:磅礴
大气磅礴
气势磅礴
字词乐园
词语解释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 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 铁索组成的桥。
九牛一毛
四通八达
十全十美
一心一意
字词乐园
近义词 磅礴--- 雄伟 逶迤--- 蜿蜒 万水千山--- 千山万水 反义词 等闲--- 非凡 开颜--- 愁眉 细浪--- 巨浪 磅礴--- 微小
多音字

mēng (蒙骗)
我们的的启蒙( méng )老师非 méng (启蒙) 常善良,从不蒙( mēng )骗别人。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本课件内含课文朗读、生字、听写视频]
视频文件
新课导入
播放《七律长征》歌曲,去感受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 苦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今天我们再跟随毛泽 东去领略红军战士的风采吧。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导语】《七律●长征》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以下是wo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本诗作者毛泽东。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知识点一、我会写崖yá(悬崖、山崖、断崖)渡dù(渡口、渡江、渡船)索suǒ(索取、搜索、铁索)二、多音字难nán(困难)nàn(灾难)磅bàng(磅秤)páng(磅礴)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三、近义词等闲——平常磅礴——雄伟逶迤——蜿蜒四、反义词逶迤——笔直开颜——愁眉五、理解词义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乌蒙:乌蒙山,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六、朗读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PPT课文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PPT课文课件

韵味 朗诵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明确诗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 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小细浪,而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 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 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 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 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 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 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 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 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 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 10月定稿。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 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 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 乐观主义精神。
C
拓 展 学 习
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 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 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 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 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 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 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湖南 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 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 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 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诗人,书法家。
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 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原文及教案【原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本诗作者毛泽东。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

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1.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

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五年级语文教案●一、设计意图:《长征》是一首七律诗。

全诗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56个字却是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七律诗,距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在内容的理解上结合注释并不困难,而诗的背景,赞颂红军的精神则是重点和难点。

基于此,本课有机地与课外相结合,努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形成共鸣,活跃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同时也深刻地领悟出毛主席豪迈的诗风,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增强读书的兴趣。

●二、学习目标:1、学会3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3、指导学生能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课前准备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巧渡泸定桥的录像。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朗诵材料《七律·长征》。

四、教学流程:(一)揭题,通过课内外资料初步感知诗歌内容1、谈话揭题,读通诗歌:同学们,今年我们迎来了伟大的祖国母亲60华诞。

其实大家都知道,新中国的建立,是多少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为新中国的建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嘛?这首气壮山河、豪情壮志的诗歌正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所作。

认识诗人---毛泽东(出示毛泽东图片以及他的相关资料)师小结:介绍并出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图。

现在让我们一起领略这首气魄宏伟的七律诗:长征。

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走进毛泽东,去感受伟人风采。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能够把这首读通、读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课文阅读理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课文阅读理解

类文阅读-5 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解释词语。

天翻地覆:2.诗句中的“霸王”指的是。

3.这首诗的前四句着重于,后四句主要是,颈联是全诗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形容变化巨大。

2.项羽3.叙事议论主旨和灵魂4.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2020~2021学年秋季(上)人教(统编)部编版语文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 “沁园春”是,“长沙”是。

2.用“”画出诗句中“看”到的景色。

3.解释诗句。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4.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参考答案】1.词牌名标题2.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3.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4.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上阕从岳麓山、湘江、天空、水底选取实景,远近结合,动静映照,用文字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下阕通过对战友和战斗生活的回忆和追述,以及不惧怕当时的大军阀敢于反抗,表现了在革命运动中也可以激流勇进,完成革命,主宰中华大地。

2。

2023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2023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8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2、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课前预习]: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走近长征。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七律诗——《七律·长征》.师:长征是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光辉历史,齐读课题——师:长征是国人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

齐读课题——师:七律长征的作者是一代伟人毛泽东。

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呼唤他的名字——师:你对长征又了解多少呢谁来说说(指名说)师小结: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

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带着你的理解,我们一起走进《长征》.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质疑问难(一)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师:请同学们翻书80页,朗读诗歌,把诗读通顺,生字读准确。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解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解析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七律.长征》《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课文简说。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

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

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

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2.词句解析。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这是诗人在瓜洲遥望家乡时所见所想。

他看到的是跟瓜洲一水相隔的京口,想到再过几重山就是钟山。

而钟山,就是诗人的家乡。

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

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产生的巨大反差,正好说明了诗人人在途中,人向远方,却心系家乡。

恋乡之情跃然纸上。

(2)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诗句点明了诗人离乡的时间,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

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自己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这一思乡的愁绪像春天的草一样,很快地滋生、蔓延起来,当春风绿了江南两岸的时候,诗人的心里也长满了乡愁。

诗人的思乡情从离开家乡的时候就开始了,刚刚离开,就已经想着回来,更见其情之浓烈。

诗句中提到了明月,一是因为诗人夜宿瓜洲,一是月亮蕴涵着团圆之意。

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课文简说。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知识要点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知识要点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知识要点《七律·长征》重点字词:逶迤(wēi yí)磅礴(pángbó)磅秤(bàng)远征难(nán)灾难(nàn)尽(jìn)开颜尽(jǐn)管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三军:全军细浪:小浪花走泥丸:小泥球从脚下滚过去。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1.《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全诗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一句展开叙述,以最后一句话作总结。

是总分总的结构。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承接“千山”。

作者用夸张、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

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承接“万水”。

“暖”字暗示红军桥镀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字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夸张比喻对比对偶):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球。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七律·长征》教材解读

《七律·长征》教材解读

《七律·长征》教材解读郭屯中心小学周亚杰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人文主题编排了一组课文。

《七律·长征》是主题单元开篇之作,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

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同时《七律长征》这篇文章也是点面结合的写法的代表,既有宏大场面,又有典型事例,诗中景物与“万水千山”相照应的有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引导学生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

“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

“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颔联承接“千山”。

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

“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

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生字分析带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生字分析带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生字分析带习题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课内字词总结一.生字组词:崖:云崖山崖石崖悬崖峭壁悬崖勒马渡:渡江渡河横渡渡口远渡重洋二.多音字:磅:páng磅礴bàng磅秤尽:jìn尽力jǐn尽管三.形近字:崖(山崖)涯(天涯)渡(渡河)度(度假)四.注解: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川肃两省交界处。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七律·长征》主题思想与鉴赏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鉴赏:1、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2、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3、“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4、尾联的“更喜”和首联的“不怕”前后呼应,强化了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课后习题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意思:岭山脉绵延千里,高大绵亘,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本诗作者毛泽东。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知识点一、我会写崖yá(悬崖、山崖、断崖)渡dù(渡口、渡江、渡船)索suǒ(索取、搜索、铁索)二、多音字难nán(困难)nàn(灾难)磅bàng(磅秤)páng(磅礴)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三、近义词等闲——平常磅礴——雄伟逶迤——蜿蜒四、反义词逶迤——笔直开颜——愁眉五、理解词义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乌蒙:乌蒙山,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六、朗读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文学常识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是诗的一种,每篇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字押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八、问题归纳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课文讲解

七律长征课文讲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教案七律长征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毛主席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的一首律诗。

以囊括宇宙、包容古今的巨人的心灵总揽长征,仅用56个字高度概括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所遇到的千难万险以及表现出来的英雄豪迈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全诗4联8句,首联以“不怕难”为纲,开宗明义就把全篇的中心思想鲜明地揭示出来。

长征的“难”,确实是历史上未有的,对于这些困难,红军是怎样对待的呢?简单的两个字“不怕”!第二句又加深了一层,红军面对“万水千山”不但不怕,而且从容不迫,在眼里是“只等闲”。

颔联紧承“千山”,把五岭、乌蒙这有代表性的难关极力往大处说——“五岭逶迤”、“乌蒙磅礴”;把红军的看法极力往小处说——“腾细浪”、“走泥丸”。

愈说得大,愈见“远征”之难;愈说得小,愈见“红军不怕远征难”。

颈联紧承“万水”,在表述上与颔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尾联以“尽开颜”作结,上文历尽艰险,有惊心动魄之观,到此一片欢腾,一片欢笑,红军的快活而又自豪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四联衔接紧凑,结构严整,叙述的次序完全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勾勒出一幅红军万里长征行军路线的示意图。

教学中要紧扣文章主旨,把文中诗句的讲读、课后练习的设计和课外收集的长征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注意情境的创设、语言的品味和朗读的训练。

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生通过“自问自探”,从整体上感受作者的布局谋篇;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和写作的方法3.通过对文本的朗读感悟,体会红军长征途中越过千难万险的情景,学习红军战士藐视困难,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2.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2023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

2023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9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壶知道最大的乐趣哦。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篇一设计意图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喜欢阅读的文章。

作为一篇优秀诗作的《七律长征》可能会因为与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差甚远而不被学生所喜欢。

如何引导学生喜欢它并能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获得新的体验与发现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疏导学习情绪,找准体验的切入点,结合学生生活阅历设计体验环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阅读一旦有了体验目标,学生就会因诗中的喜悲而变色,因诗中的山水而心动,会因诗中的寒热而共鸣,如身临其境,人文合一,百感交集,诗的艺术感染力才真正体现出来。

而学生也不再是仅仅学会了一首诗,有了自己对诗的独特理解和体会。

教学目标(总)1. 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 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3.充分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 一)课时教学目标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教学重点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读出节奏。

课前准备教学流程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谈话: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诗人,革命家,外交家,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导语】《七律●长征》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以下是xx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送大家阅读。

【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本诗作者毛泽东。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知识点一、我会写崖yá〔悬崖、山崖、断崖〕渡dù〔渡口、渡江、渡船〕索suǒ〔索取、搜索、铁索〕二、多音字难nán〔困难〕nàn〔灾难〕磅bàng〔磅秤〕páng〔磅礴〕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三、近义词等闲——平常磅礴——雄伟逶迤——蜿蜒四、反义词逶迤——笔直开颜——愁眉五、理解词义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乌蒙:乌蒙山,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六、朗读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的课文简介

七律长征的课文简介

七律长征的课文简介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诗的内容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通过对长征过程中的艰难险阻的生动描绘,表达了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诗中的“不怕”“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等词语,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同时,诗中也表达了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即通过长征,红军锻炼了自己的意志,提高了自己的战斗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诗展示了红军长征的壮丽画卷,赞扬了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长征胜利的赞美和对革命前景的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课文简说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

“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

“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颔联承接“千山”。

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

“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

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颈联承接“万水”。

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

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

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

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

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

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

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

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

──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

这就是毛泽东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毛泽东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
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这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