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PPT课件-完美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铁生说:“我从双腿残疾的那天,开始想到写作。 孰料这残疾死心塌地一辈子都不想离开我,这样,它便每 时每刻都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活着?——这可 能就是我的写作动机。就是说,要为活着找到充分的理 由。”
他谈不幸
作家莫言说:“我对史铁生满怀敬仰之情,因为他不但是一个杰 出的作家,更是一个伟大的人。”
《合欢树》PPT课件
合欢树
《合欢树》PPT课件
史铁生
2002年华语文学传媒奖 评价: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 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 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 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 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 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 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 脑溢血逝世。
《合欢树》赞颂的主题是什么?
我与地坛(节选)
…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 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 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 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
《合欢树》这篇文章哪类词语用得最多?
整体把握
文章的结构安排上特点?
前半段回忆;后半段重点写合欢树。 两者之间的关系? 前段的回忆就是了后文写合欢树铺垫。
这个答案并没有令我吃惊,因为我知道在写《病隙笔 记》的时候,由于身体原因史铁生甚至每天只能写几行字。
想象他写作的艰难,我短暂沉默了,但电话那头的史 铁生却笑了起来,“作透析就像是去上班,有时候也会烦, 但我想医生护士天天都要上班,我一周只上三天比他们好 多了,就当我是和医生们一起上班啦。”
这就是豁达的史铁生,面对我的感叹,他说:“幽默 包含着对人生的理解。”
很多人知道史铁生,都是因为陈凯歌早年改编自史铁生的小说 《命若琴弦》的电影《边走边唱》,电影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贯穿始 终:“千弦断,天眼开。”这句话的背景是盲人琴师的师傅说过,弹 断的第1000根琴弦能带来光明。
盲人对于光明的渴望,残疾了双腿的人对于行走的渴望,从来不 会停止,在史铁生的作品里,我们始终能够读到这样的渴望,他从来 没有掩饰过。
二十岁
作者二十岁后,母亲有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好看—华发;
爱美、能干—心里只有儿子; 争强好胜—隐忍退让; 这部分作者写了几件事?什么手法? 明确:为“我“治病; 为“我”借书; 推“我”去看电影;鼓励我好好写作; (细节: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
他的文字
21岁在清平湾插队时,史铁生一次在山里放牛,遭 遇暴雨和冰雹,高烧之后出现腰腿疼痛的症状,于是他在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疾了双腿”,一个本是活蹦 乱跳的男孩子只有靠两手摇着轮椅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年 轻的史铁生曾经长达10年都无法理解命运的安排,觉得自 己的生命就是一场冤案。很自然地,他质疑自己活着的必 要性,也曾想到过用自杀的方式抗议,但他最终找到了文 学这条路来解放自己。
有人说是一种达观和情怀;有人说是一种悲天悯人的 力量。但更多人喜欢史铁生是因为那些软化人心、温暖人 心的亲情故事。比如在《合欢树》、《我与地坛》等作品 中,那个一直默默陪伴在他身边的母亲.
一位残联的朋友曾说过:“因为自己是残疾人,生 活上处处需要别人的帮助,于是对亲情和爱有更深的体 会。”
史铁生也是这样,对于一个健全人来说,那些细心、 琐碎的关心会被我们忽视,而只有在一个常年累月需要人 照顾的人那里,才会记得更深,感激更深。所以史铁生说: “爱是人类惟一的救赎。”
后来我才知道,一个同行两年前采访他的时 候,谈话持续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无法再进行下去 了,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对话,对史铁生的身体 而言,却是太过沉重的负荷。
他的文字
“您现在的写作状态是怎样的呢?”我问史铁生。 “每周三次透析,一、三、五下午,剩下的时间就不 多了,只在上午时精力好一些,写作也是在上午完成的。” 他说。
史铁生其人
2002年,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 度杰出成就奖,那段授奖词也许是对他最精当的 概括: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 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 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 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 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他的爱情
史铁生在随笔《重病之时》中写道: 妻子没日没夜地守护着我,任何时候睁开眼,都见她 在我身旁,我看她,也像那群孩子中的一个。 我说:“这一回,恐怕真是要结束了。” 她说:“不会。” 我真的活过来。太阳重又真实。昼夜更迭,重又确凿。 我把梦里的情景告诉妻子,她反倒脆弱起来,待我把那支 歌唱给她听,她已是泪眼涟涟。 这段文字曾经让我感动了很久,但在采访过程中,我 发现陈希米对史铁生的爱比我们眼前的文字要深厚得多。
源自文库
十岁那年
作者起笔写了什么?表达作用和效果?
明确:通过细节的回忆,写了儿子对母亲的最初的 记忆,写了母亲的好强,爱美的性格。
作用:与下文母亲全身心照顾“我”和衰老早逝形 成鲜明对比,衬托出“我”的生病给母亲的命运 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母亲在为治“我”的病奔波 劳累并支撑“我”生活下去的岁月中,付出了难 以想象的不懈努力。
我们的话题谈到了《命若琴弦》,“这算不算是您转折性的一部 作品?”我问道。
“算是吧。在《命若琴弦》之前我写的是残疾人,这是一个个体 的问题,是我个人的问题;《命若琴弦》之后,我发现所有人都是残 疾的,我开始写人的残疾,这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是整个人类面临 的困境。”史铁生说。
史铁生的作品
我曾经问过我身边的人,史铁生的作品最吸引人的地 方是什么?
他的爱情
作为一名翻译家,陈希米女士牺牲了很多自 己的事业,全力保护爱人。
为了和史铁生通上电话,我和陈希米女士接 触了很多次。第一次,陈希米耐心地“盘查”了 我的“出处”;第二次,陈希米爽快地告诉我, 关于史铁生作品的事情,最好还是亲自问他;第 三次,当我提出想对史铁生进行采访时,陈希米 怒了,她告诉我,史铁生不接受任何采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