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生活中的透镜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教学课题生活中的透镜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时长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背景1.教学内容分析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从课程设置上来看,本节课“生活中的透镜”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介绍生活中的透镜,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在头脑中获得初步的、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并为下一节的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在知识与技能上也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了必要的准备,以减少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接触物理学习两个月,能够初步感受到物理的有趣、有用,对于学习物理的方法一一实验法也比较熟悉,但是学生有计划的实验、有目的的观察的能力还没有形成,而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并表达出来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训练。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照相机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的过程,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有目的观察,并将观察的现象表达出来。

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在三种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体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在三种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方式与策略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演示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课堂探究、难点突破。

本节课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优秀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优秀教案一、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局部。

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从课程设置上来看,本节课“生活中的透镜〞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介绍生活中的透镜,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在头脑中获得初步的、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并为下一节的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在知识与技能上也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了必要的打算,以减少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接触物理学习两个月,能够初步感受到物理的有趣、有用,对于学习物理的方法──实验法也比拟熟悉,但是学生有方案的实验、有目的的观察的能力还没有形成,而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比照分析并表达出来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训练。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照相机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的过程,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有目的观察,并将观察的现象表达出来。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举出凸透镜在一般生活中的应用。

〔2〕能说出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根本成像特点。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制作水透镜、模型照相机、模型幻灯机的过程,了解它们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感情态度价值观〔1〕通过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一般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一〕教学活动过程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声视频。

如图1所示。

相声剪辑图1 相声剪辑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内容,思考相声中蕴含了哪些物理光学知识。

教师活动:设置问题:“相声里的玻璃盒子真的有那么奇妙吗?〞“为什么糕点放在里面很大拿出来就很小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生活中的透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透镜的三条特殊光路:过透镜中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和过焦距的光线在透镜中的折射规律。
3.凸透镜的焦距和焦点的概念:焦距的定义、焦点的性质以及焦点到透镜的距离与物距的关系。
4.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5.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特点及应用。
6.凸透镜成像实验:实验操作步骤、观察现象和数据分析。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展示透镜成像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像规律。
(3)实物模型和教具:使用透镜模型和教具进行演示,让学生亲手操作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4)在线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预习和复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机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5)作业和测试: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测试,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复习和提高。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透镜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透镜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透镜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透镜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透镜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透镜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特点方面,学生可能会对透镜的形状和光线的作用产生混淆。在掌握透镜成像规律时,学生可能会对物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感到困惑。此外,进行实验观察时,学生可能会遇到操作不准确、数据分析困难等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透镜的定义、特点和成像规律等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照相机等,引发学生对透镜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点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活中的透镜》。
2.教学目标明确:
-让学生认识到透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5.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概念及其成像特点。
2.掌握透镜成像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解释生活中的透镜现象。
3.学会使用透镜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4.深入理解透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c.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作用?
2.教师引导与总结: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应用等方面。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指导与反馈: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掌握透镜成像的规律。
3.透镜的应用: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如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讲解透镜在不同场合的作用。
-拓展学生视野,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透镜成像规律有哪些?
b.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应用了透镜原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7.学生使用自制模型照相机观察物体的像,完成现象记录卡。
8.奖励制作优胜组,师生合影。让学生发现改变像大小的调节方法。拓展认识。
学生欣赏
思考回答
学生介绍
自主学习
师生交流
自主学习
学生动手制作
学生观察记录
学生参与、交流发现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阅读文本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在模型照相机制作过程中,收获劳动的喜悦。
器材
一、教师演示器材:真实照相机、模拟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同有照相机原理简图的投影片一张,“安培和移动黑板”的故事投影片一套)、放大镜。
二、学生制作器材:制作模拟照相机的材料(两个直径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焦距为7.5cm的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胶带纸)、玻璃片、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通过自制水滴放大镜,初步感受等效原理的应用。
3.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4.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照相机与投影仪原理
难点:通过模拟成像的活动,体会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2.演示实验,体会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3.小结板书。
思考回答
观察现象,总结
通过明显的演示实验突破实像虚像这一教学难点
知识应用,巩固提升
1.播放视频,找寻其中的光学仪器。
2.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光学仪器。
3.课件展示图片。
观看视频
学生举例
欣赏
物理服务于社会,培养乐于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的意识。
知识梳理
3、照相机的成像过程是怎样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生活中的透镜》本节通过介绍生活中常用的透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做准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可分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梳理反思深化问题,应用练习评价反馈,让学生逐步形成对透镜能成不同特征的像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渗透一些趣味小实验,进一步拓展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的物理知识,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针对以上设计思路,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分析、交流总结等过程,弄清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应用及成像情况。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和特点;3.了解实像和虚像,能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3.认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以上三幅图分别是日常生活中用的哪些器材?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这三种器材在构造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能说说你的看法吗?二、新课教学(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1.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照相机的结构如何?成像有什么特点?(事先让学生做好相机模型)①像是缩小还是放大?②像是正立还是倒立?③像距与物距谁大?④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3.投影仪的结构如何?成像有什么特点?①像是缩小还是放大?②像是正立还是倒立?③像距与物距谁大?④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4.放大镜的机构如何?成像有什么特点?①像是缩小还是放大?②像是正立还是倒立?③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5.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实像和虚像有什么特点?合作探究:小组交流与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视。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精选8篇)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精选8篇)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精选8篇)《生活中的透镜》篇1《生活中的透镜》--一、关于教材:1. 教材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2.教材简析:在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制作,即可使小组间形成适当的竞争,又可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感受到合作的乐趣。

3.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本章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

整章内容安排非常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生活中的透镜》这节安排在第二节,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后,能够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

这个顺序安排使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下节课开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对于旧课程安排先探究规律,再认识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更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4、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以及相应的物体和像的大致位置。

(3)提高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猜想的意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自主制作模型照相机的体会,了解照相机的成像特点(2)学生通过对比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能描述实像和虚像的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通过制作模拟照相机获得成功的愉悦(2)在观察中增强对物理的兴趣,在探索中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团结协作的能力。

5、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制作模拟照相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透镜成像的感性认识。

(2)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像,对比、分析,归纳出他们的成像特点,并能区分实像和虚像二、说教法和学法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四步教学法、自主学习探索法、直观教学法等方法。

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五、当堂检测 (5 分 ) 六、小组评价与课堂 小结 (5 分 ) 布置作业( 2 分)
练习册本节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通过动手验证,可以直 接突破考点。
板书设计


反思
生活中的透镜 一、 照相机: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 二、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三、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 镜头,投影片上的 图案通过这个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像。 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 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 生合作探究,仪器来研 究凸透镜教具的测量, , 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 过程中学会物理知识。
引导学生动手验证:怎样使投影仪成的像变大或变 小?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教学难点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解决办法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方法及透镜式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 教什么 ) 一、复习导入 (5 分 )
落实方式 ( 方法与手段 )
设计意图 ( 为什么这样教 )
1. 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是 什么? 2. 要使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变大些, 凸透镜前的物 体的位置该怎样调整? 3.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条件是什么? 4 .什么条件下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 想想做做:制作模型照相机
把模型照相机 对准某个人或物体,拉动纸筒改变透 镜和屏幕间的距离,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一个清晰 倒立的像。
学生通过制作照相机模 型,对照相机知识理解 会深刻。
教师演示投影仪的使用:
四、合作探究 (1 5 分 )
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 载物台上。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图案清晰的 像。观察相的大小、正倒。

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案:5.2生活中的透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本节主要介绍了透镜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应用。

教材中详细阐述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同时,本节内容还涉及到透镜的成像规律,如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以及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和特点。

2. 使学生理解透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和特点。

2. 透镜的成像规律,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3. 透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透镜模型、实物道具。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透镜模型、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体。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这些物体?这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的折射,形成了我们眼中的图像。

2. 知识讲解:介绍透镜的基本概念,阐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道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透镜的形状、折射光线的作用等。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透镜的成像规律。

如: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不同时,成像的位置和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如何判断实像和虚像。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如:给出一个物体的位置,让学生计算像的位置和性质。

5. 实验操作:安排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透镜的成像现象。

如:将透镜放在一张纸上,逐渐改变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观察像的变化。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透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如:眼镜、相机、望远镜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2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5.2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5.2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学习新课一、照相机1.照相机的主要结构及作用【播放照相机图片,讲解】照相机结构示意图。

主要构造有:镜头、快门、光圈、调焦环、胶片等。

(1)镜头:由一组透镜组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起到成像作用。

(2)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3)光圈: 控制进光量的多少.(4)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即调节像距。

(5)胶片:相当于涂有感光材料的光屏。

2. 照相机成像原理【讲解】来自物体的光经照相机镜头后,在胶片上会聚成被摄物体的像。

物体到镜头的距离远远大于镜头的焦距,在胶卷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3. 照相机的信息(图像)存储(1)传统相机用胶片(胶卷)传统相机用胶片,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光在胶片上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被记录在胶片上。

(2)数码相机用电荷耦合器件数码相机用电荷耦合器件(CCD感光元件)替代胶片作为成像的光屏并记录像的信息,把光信号转为电信号。

4.照相机的成像特点【提问】根据生活经验,猜想照相机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归纳】(1)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像。

(2)像距小于物距。

(3)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4)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像距及像的大小变化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照相机成像示意图5.照相机的“调焦”【演示】使用照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物体的像,观察镜头的伸缩情况。

【讲解】为了使远近不同的景物在胶片上都能形成清晰的像,需要旋转镜头上的“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

【结论】拍摄远处景物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此时的像比较小。

拍摄近处景物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此时的像要变大一些。

【想想议议】小明用照相机拍摄照片时,发现一部分同学没有进入镜头内(如图甲所示);后来他对照相机进行了调节后就照出了“全家福”(如图乙),他是怎样进行调节的呢?【解答】图甲同学的像比乙大,所以为了照出“全家福”,应该使像变小;则需要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镜头后缩,以缩短暗箱(像距)。

人教版物理八上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上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上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掌握透镜的放大缩小示意图的绘制。

2.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发现事物的美感和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熟练运用透镜的成像规律,能够绘制透镜的放大缩小示意图。

2.教学难点: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透镜现象。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投影仪、透明直立凸透镜、光屏、小灯泡、实验底座等。

2.教学素材:《人教版物理八上》教材第5.2节内容。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一张有关透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以下问题:•你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学生回答后,教师故意跟学生说现在我们学习的是透镜,透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光学器件。

步骤二:学习新知识(15分钟)教师板书“透镜的定义”和“透镜的分类”,并对其进行讲解。

然后,进行示意图的绘制和解释。

教师向学生展示凸透镜的放大示意图,并解释示意图中的每个箭头的意义。

然后,教师展示凹透镜的放大示意图,并解释示意图中的每个箭头的意义。

步骤三:师生交流与讨论(15分钟)教师提出以下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讨论:1.凸透镜可以放大物体吗?为什么?2.凹透镜可以放大物体吗?为什么?3.在实际生活中,你见过哪些透镜?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后,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并解释透镜放大和缩小的规律。

步骤四:实践操作(25分钟)1.实验1:放大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底座、透明凸透镜、光屏和小灯泡,并简要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操作步骤。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透镜的成像,记录实验结果。

2.实验2:缩小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底座、透明凹透镜、光屏和物体,并简要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操作步骤。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理解透镜的原理。
2.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教师在问题导向过程中,要发挥引导和辅导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和策略。
(三)小组合作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第五章《光现象》中的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认识光学原理的重要环节。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并能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实例。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透镜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设计上,我以生活实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透镜的原理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2.能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实例;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设计评价量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综合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4.利用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实例导入,如投影仪、照相机等,引发学生对透镜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包括焦距、折射率等基本概念。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人教版(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人教版(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人教版(精品教案)第一章:透镜的基本概念1.1 透镜的定义与分类1.1.1 凸透镜1.1.2 凹透镜1.1.3 等厚透镜与等焦距透镜1.2 透镜的物理性质1.2.1 折射率1.2.2 焦距1.2.3 透镜公式1.3 生活中的透镜实例1.3.1 眼镜1.3.2 相机镜头1.3.3 放大镜第二章:透镜的光学性质2.1 凸透镜的光学性质2.1.1 会聚光线2.1.2 成像原理2.1.3 放大倍数2.2 凹透镜的光学性质2.2.1 发散光线2.2.2 成像原理2.2.3 缩小倍数2.3 透镜的应用实例2.3.1 远视眼镜2.3.2 近视眼镜2.3.3 双焦点眼镜第三章:透镜组合与成像3.1 透镜组合的基本原理3.1.1 组合方式3.1.2 成像规律3.1.3 放大倍数计算3.2 常见透镜组合实例3.2.1 望远镜3.2.2 显微镜3.2.3 投影仪3.3 透镜组合的应用与创新3.3.1 相机镜头组合3.3.2 变焦镜头设计3.3.3 激光透镜组合第四章:生活中的透镜应用4.1 光学仪器中的透镜应用4.1.1 照相机4.1.2 摄像机4.1.3 望远镜4.2 日常生活中的透镜应用4.2.1 眼镜4.2.2 放大镜4.2.3 幻灯机4.3 创新透镜应用案例4.3.1 虚拟现实眼镜4.3.2 太阳能聚光器4.3.3 光纤通信透镜第五章:透镜的维护与保养5.1 透镜的清洁方法5.1.1 清洁工具与材料5.1.2 清洁步骤与注意事项5.2 透镜的防霉与防雾5.2.1 防霉方法5.2.2 防雾方法5.3 透镜的储存与保养5.3.1 储存方法5.3.2 保养技巧5.4 透镜故障与修复5.4.1 常见故障分析5.4.2 修复方法与技巧第六章:透镜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6.1 生物显微镜中的透镜应用6.1.1 显微镜的构成与原理6.1.2 物镜与目镜的设计6.1.3 显微镜的调节与使用6.2 医疗设备中的透镜应用6.2.1 内窥镜6.2.2 激光治疗仪6.2.3 超声波诊断仪6.3 透镜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案例6.3.1 荧光显微镜6.3.2 电子显微镜6.3.3 相差显微镜第七章:透镜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7.1 光纤通信中的透镜应用7.1.1 光纤通信原理7.1.2 光纤透镜的设计与制造7.1.3 光纤通信设备中的透镜应用7.2 激光技术中的透镜应用7.2.1 激光器原理7.2.2 激光透镜的设计7.2.3 激光应用设备中的透镜案例7.3.1 光电探测器原理7.3.2 透镜在光电探测器中的作用7.3.3 光电探测器应用案例第八章:透镜在艺术与娱乐中的应用8.1 电影与摄影中的透镜应用8.1.1 摄影机镜头设计8.1.2 电影镜头语言8.1.3 特殊效果镜头设计8.2 舞台灯光中的透镜应用8.2.1 舞台灯光设备8.2.2 透镜在舞台灯光中的作用8.2.3 舞台灯光设计案例8.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中的透镜应用8.3.1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8.3.2 透镜在VR/AR设备中的作用8.3.3 VR/AR设备案例分析第九章: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9.1 环境监测中的透镜应用9.1.1 红外线望远镜9.1.2 紫外线检测仪9.1.3 空气质量监测仪9.2.1 卫星导航系统9.2.2 车载摄像头9.2.3 交通监控系统9.3 透镜在农业领域的应用9.3.1 农业监测与控制系统9.3.2 植物生长灯9.3.3 农业无人机中的透镜应用第十章:生活中的透镜创新与未来发展10.1 透镜材料与工艺的创新10.1.1 新型透镜材料10.1.2 透镜制造工艺的发展10.1.3 透镜设计的创新趋势10.2 智能透镜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10.2.1 智能透镜的应用前景10.2.2 物联网技术在透镜应用中的发展10.2.3 智能透镜在未来生活中的角色10.3 透镜在太空探索与天文学中的应用10.3.1 太空望远镜的设计10.3.2 透镜在天文学研究中的应用10.3.3 人类对宇宙探索的透镜未来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透镜的分类、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质解析:透镜的分类、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质是理解透镜基本特性的关键。

八上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_透镜生活中的透镜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公开课教案课件

八上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_透镜生活中的透镜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公开课教案课件

3.2生活中的透镜【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经过看图及课件的展示,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件及实物的展示,获得成功的愉悦.(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课件演示,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教学难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教具】照相机,课件.板书设计:【教学流程】一、引入新课: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知道了透镜会折射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这课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板书: &3.2 生活中的透镜二,展示目标:(投影)三,课堂导学:<一> 导学“照相机”1.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境,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

对于照相机,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教师及时引导,给于鼓励。

)2.自学课本P62-63一、二段照相机。

自学指导:(1)仔细观察图3.2-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的像。

(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像___物体(填大于、小于)。

(4)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及指导。

<二> 导学“投影仪”1.自学课本P64 投影仪一、二、三段(1)认真观察图3.2-4对照实物,投影仪的镜是一个____镜。

(2)投影仪的构造有:___________________(3)猜一猜:将投影片“F”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显示出的像的大小正倒将会如何?<三> 导学“放大镜”做一做,看一看1.把手中的凸透镜放在课本上,适当调整距离,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描述看到的像的特征,教师予以点拨)2.学生课外的时间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做成一个水滴放大镜,用它来观察课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看到的像的特征)3.放大镜的镜头是一个______镜,像比物____(大、小)像与物在透镜的___侧(同、异),所成的像是____的(倒立、正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生活中的透镜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过看图及课件的展示,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件及实物的展示,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
.(3).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课件演示,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教具】照相机,课件.
板书设计:
$3.2 生活中的透镜
镜头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成像特点(大小、
倒正、虚实)像距与物距比较像与物在透镜的
同、异侧实像、虚像的特征: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知道了透镜会折射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这课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
板书:&3.2 生活中的透镜
二,展示目标:(投影)
三,课堂导学:
<一>导学“照相机”
1.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境,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

对于照相机,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教师及时引导,给于鼓励。


2.自学课本P62-63 一、二段照相机。

自学指导:(1)仔细观察图 3.2-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 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 的像。

(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____ 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_______ ,物体的
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_______ 像距,像___物体(填大于、小于)。

(4)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___ 侧(填同侧、异侧)。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及指导。

<二>导学“投影仪
1.自学课本P64 投影仪一、二、三段
(1)认真观察图 3.2-4 对照实物,投影仪的镜是一个 _________ 镜。

(2)投影仪的构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猜一猜:将投影片“F”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显示出的像的大小正倒将会如何?<三>导学“放大镜”
做一做,看一看
1.把手中的凸透镜放在课本上,适当调整距离,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描述看到的像的特征,教师予以点拨)
2.学生课外的时间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做成一个水滴放大镜,用它来观察课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看到的像的特征)
3.放大镜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 镜,像比物______ (大、小)像与物在透镜的
___侧(同、异),所成的像是 ________ 的(倒立、正立)。

(学生完成表格)<四>.当堂训练:
投影展示当堂练习
课本P65 动手动脑学物理1、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反馈信息。

<五>.导学“实像和虚像”
自学课本P64£5实像和虚像”部分
根据下列提示以小组分析实像、虚像特征:O1是否由实际光线汇聚而
成;02能否用光屏承接;03能否用眼看到;04在凸透镜成像中,实、虚像与物在透镜的同异侧。

学生对实像、虚像特征进行总结,教师给予指导、评价。

四.当堂小结与学习评估
请同学们根据板书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示)。

学到了什么”(投影展五.课后练习
1、课本P65 动手动脑学物理3、4
2、分层作业:有兴趣的同学试着完成《一课三练》
P52拓展探究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